Workflow
日产汽车(NSANY)
icon
搜索文档
当车企亲手杀死明星燃油车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3-27 15:42
全球汽车业标志性车型停产现象 - 多款经典燃油车型因销量低迷、电动化转型及消费偏好变化相继停产,包括迈锐宝、GT-R R35、福克斯、奔驰A级车和凯迪拉克XT4 [4][5][18][24][34] - 深层原因:SUV热潮挤压紧凑型轿车市场,电动化战略导致燃油车研发资源缩减,入门级燃油车利润微薄成为战略调整牺牲品 [4] - 行业趋势折射出市场对智能化、新能源的狂热追逐,燃油车黄金时代终结 [4] 奔驰A级车停产分析 - 奔驰确认A级车将停产且无换代计划,当前一代持续生产至2026年 [6][10] - 历史销量:第一代(1997-2004)累计110万辆,第二代(2004-2008)近70万辆 [6][8] - 中国市场表现:2018年后月销维持四位数,2025年1月仅807辆,2月1302辆 [10] - 战略调整:紧凑型系列从7款减至4款,CLA将成新入门车型,品牌向高端化发展 [10] 马自达6停产分析 - 2025年3月宣布全球停产,三代车型跨越23年,初代2005年销量峰值27.2万辆 [12][15] - 销量滑坡:2012年全球销量降至2.2万辆(巅峰1/10),2023年不足5万辆 [15][17] - 中国市场表现:2003-2017累计80万辆,2021年随一汽马自达合并停产 [17] - 替代产品:推出基于长安底盘的EZ-6电动轿车,海外版马自达6e拟2025年欧洲上市 [17] 福特福克斯停产分析 - 2025年11月正式停产,四代车型全球累计销量超1600万辆 [21][23] - 销量下滑:欧洲市场2022年4月销量同比降50%(从1万辆降至5000辆) [23] - 产品问题:2018款三缸发动机引发消费者质疑,2022年改回四缸仍难挽颓势 [21] - 战略调整:福特近年相继停产蒙迪欧、嘉年华等燃油车型,转向电动化 [23] 日产GT-R R35停产分析 - 2025年2月日本停售,北美2024年10月停产,欧洲2022年3月停售 [25][27] - 技术参数:3.8L双涡轮V6发动机,2023款功率达421kW(Nismo版447kW) [29] - 停产原因:排放及安全法规收紧(如澳大利亚2021年因侧碰法规退市) [27] - 替代产品:R36或基于Hyper Force概念车,采用固态电池技术(预计不早于2028年) [31][33] 通用汽车双车型停产 - 雪佛兰迈锐宝2024年底停产,60年累计销量超1000万辆,2023年销量13万辆(同比降8.5%) [35][37] - 凯迪拉克XT4 2025年1月停产,2019年销量峰值3.2万辆,2024年仅1.8万辆 [39][41] - 战略替代:XT4/XT5/XT6将被Optiq、Lyriq等电动跨界车取代,堪萨斯工厂获3.9亿美元改造投资 [39][42]
Is NSANY Stock Worth Buying After Battery Supply Deal With SK On?
ZACKS· 2025-03-20 15:35
文章核心观点 - 日产与SK On达成电池供应协议利于其长期电动汽车发展 但公司当前面临财务困境、销售下滑和竞争劣势 成本削减和转型策略效果不确定 目前不建议买入其股票 [1][18][19] 日产与SK On合作情况 - 日产与SK On签订6.61亿美元电池供应协议 2028 - 2033年将获约100GWh美国产电动汽车电池 支持其北美电动汽车生产目标 [1] - 协议是SK On与日本汽车制造商的首笔电池供应交易 SK On美国产能预计超180GWh/年 巩固其在电动汽车供应链地位 [2] - SK On高性能、高镍电池将提升日产下一代电动汽车续航和效率 日产未来三年计划推30款新车 16款为电动化车型 [3] 日产面临的问题 财务困境 - 2024年前9个月 日产营业利润暴跌87%至640亿日元 营业利润率降至0.7% 净收入从3250亿日元降至51亿日元 全年营业利润预测下调20%至1200亿日元 [5] - 公司背负巨额债务 三大信用评级机构将其债务评级降至垃圾级 限制其投资新技术和产品的灵活性 [7] 市场竞争 - 日产在美国和中国等关键市场销售下滑 面临丰田等竞争对手压力 且难以用混合动力车型吸引买家 需提供大幅折扣和激励措施 侵蚀利润 [6] 领导与战略 - 首席执行官内田诚因公司业绩不佳面临下台呼声 公司曾探索与本田合并 但谈判因条款分歧破裂 [8] 日产的应对措施 - 日产推出“弧线”战略下的激进成本削减计划 计划到2026财年削减约4000亿日元(26亿美元)成本 包括关闭工厂、降低劳动力成本和重组生产线 [9] - 公司将企业高管职位减少20% 内田诚致力于转型 目标是将盈亏平衡点从310万辆/年降至250万辆/年 实现4%稳定营业利润率 [10] 投资建议 - 年初至今 日产表现逊于行业和同行 底线估计共识呈下降趋势 目前不建议买入其股票 最好等待重组效果更清晰 其Zacks排名为3(持有) VGM评分为D [12][15][19]
近100GWh!电池巨头首获日本车企大单
鑫椤锂电· 2025-03-20 08:17
韩国电池制造商SK On与日产合作 - SK On与日产签署电池供应合同 合同期限为六年 自2028年起至2033年止 [1] - SK On将向日产供应总量达99.4 GWh的电池 可满足约100万辆中型电动汽车需求 [1] - 供应电池为高性能高镍软包电池 计划在北美地区生产 [1] - 电池将用于四款日产下一代电动汽车 车型在日产美国密西西比州坎顿工厂生产 主要面向北美市场 [1] 鑫椤资讯服务内容 - 鑫椤资讯成立于2010年 主要服务于炭素 锂电 电炉钢3大行业 [2] - 提供数据库 产业前瞻预测 战略咨询和媒体宣传等服务 [2] 鑫椤报告产品 - 提供多份电池行业研究报告 包括固态电池 快充电池 大圆柱电池 钠电池产业链等 [3] - 报告涵盖锂离子电池回收 碳酸锂 磷酸铁锂 三元材料 电解液 负极材料等领域 [3] - 包括全球储能市场 锂电池应用市场运行趋势分析 [3]
Nissan Tests Driverless Car in Japan to Advance Autonomous Driving
ZACKS· 2025-03-10 15:45
文章核心观点 - 日产汽车首次在日本公共道路成功测试无人驾驶汽车,向在该国推出移动出行服务目标迈进,且日本多家公司正推进自动驾驶技术发展 [1] 日产汽车进展 - 首次在日本横滨港未来区公共道路测试无人驾驶的Serena MPV,向在日本推出移动出行服务目标迈出重要一步 [1] - 测试车辆配备14个摄像头、9个雷达和6个激光雷达传感器,传感器安装位置提升检测精度,增强的人工智能能力确保车辆在复杂环境平稳运行 [2] - 自2017年起完善自动驾驶系统,今明两年将在横滨用约20辆车进行服务示范测试,与地方政府和交通合作伙伴制定运营框架,计划到2027财年在远程监控支持下推出自动驾驶移动出行服务 [4] - 测试车辆仍属二级自动驾驶,总部远程操作员必要时可干预,测试时有人类乘客但必要时才主动控制车辆 [3] - 称其技术安全,传感器能提供360度感知,系统出错时车辆会自动停车 [6] 行业竞争情况 - 日本正努力追赶全球自动驾驶领先者,Alphabet旗下Waymo计划今年进入日本市场,已与日本交通合作管理自动驾驶电动捷豹I - PACE SUV车队,初期在东京运营且有人类司机随车 [3] - 丰田汽车也在投资自动驾驶技术,近期展示了富士山附近用于测试包括自动驾驶等多种技术的“城市”原型 [6] 行业背景与现状 - 日本人口下降、司机短缺,自动驾驶车辆可提供有价值交通解决方案 [5] - 日本多家公司包括初创公司Tier IV正推进自动驾驶技术,目前仅在有限区域批准四级自动驾驶车辆,日产的自动驾驶Serena能以正常道路速度行驶 [5]
NSANY Down 26% in a Year: How Should Investors Approach the Stock Now?
ZACKS· 2025-03-03 15:06
文章核心观点 - 日产汽车面临财务不稳定、销售下滑、领导层不确定和竞争加剧等挑战,股价表现不佳,需谨慎对待其股票 [1][2][15] 一年表现 - 过去12个月日产汽车股价下跌26.4%,跑输Zacks汽车、轮胎和卡车板块1.5%的跌幅以及标准普尔500指数17.1%的涨幅 [1] 销售下滑与财务困境 - 2024年前三季度全球零售销量下降近2%至240万辆,北美有2.4%的适度增长,但日本和欧洲的下滑以及中国市场的困境抵消了这些增长 [5] - 预计到2026年债务将达到56亿美元,汽车自由现金流赤字达5060亿日元,三大信用评级机构将其降至垃圾级 [6] 产品阵容过时 - 在美国为维持销售提供大量折扣和激励措施,削减了利润空间 [7] - 多款车型与丰田等竞争对手相比过时,未能利用早期在电动汽车领域的领先优势 [8][9] 领导层不稳定与合并挑战 - 首席执行官承受巨大压力,与本田的合并谈判失败,取消三方谅解备忘录,雷诺可能减持股份 [10][11] 2024财年展望下调 - 2024财年全年展望三次下调,最新全年净销售预测下调1.6%,营业利润指引下调20%,预计净亏损8万日元,每股净亏损22.31日元 [12] 成本结构重组计划 - 计划在2025财年裁员5300人,2026财年再裁员1200人,2025财年第一季度关闭泰国工厂,2025财年对美国工厂进行轮班调整 [13] 营收和盈利预期下降 - 2024年第四季度营收预计为205.3亿美元,同比下降13.24%,第四季度亏损预计为每股5美分,同比大幅下降113.16% [14] 股票评级 - 日产汽车目前Zacks评级为3(持有),建议等待更有利的切入点 [15]
传日产汽车计划更换首席执行官
中国经济网· 2025-02-28 01:35
文章核心观点 日产汽车因财务业绩不佳和合并谈判破裂,正在制定更换首席执行官的计划,现任首席执行官内田诚面临内外部压力 [1][2][3] 公司动态 - 日产董事正在衡量潜在候选人的兴趣,以接替自2019年底以来担任首席执行官的内田诚 [2] - 日产拒绝就更换首席执行官的消息置评 [3] - 若内田诚离任,本田将重启与日产的谈判 [3] - 内田诚打算留任至2026年,但面临内外部压力,董事会成员和雷诺集团要求其未来几个月内辞职 [3] - 内田诚表示若被要求辞职将准备辞职,但不想在日产业务未稳定时辞职 [4] 财务状况 - 截至今年3月份的财年,日产预计净亏损800亿日元(约合5.36亿美元),与九个月前3800亿日元的净利润预期相差甚远 [4] - 日产汽车明年将有创纪录债务账单到期,且评级被下调至垃圾级 [4] 合作情况 - 去年年底内田诚向本田求助,达成谅解备忘录,计划合并为联合控股公司 [5] - 双方就合作条款争执,2月13日取消合并谈判 [6] - 本田和日产将继续与三菱汽车在电动汽车电池和软件开发方面合作 [6]
Elon Musk won't be the savior Nissan is looking for
Business Insider· 2025-02-21 13:43
文章核心观点 日产汽车陷入财务困境寻求投资,虽有报道称特斯拉被邀请投资致日产股价上涨,但马斯克迅速否认,特斯拉不太可能成为日产的救星 [1][3][9] 日产汽车情况 - 日产汽车信用评级被穆迪下调至垃圾级,此前与本田拟500亿美元的合并计划失败 [5] - 日产在中国和美国的销量因中国电动汽车公司竞争和混合动力车型表现不佳而大幅下降,预计年度亏损800亿日元(约5.19亿美元) [5] - 日产CEO承诺通过全球裁员9000人、削减全球汽车产量来扭转局面,并表示将探索所有选项确保公司未来 [6] - 日产股价周五因特斯拉可能投资的报道上涨9.5% [1] 特斯拉相关情况 - 特斯拉生产大量使用先进制造技术,改造日产工厂可能困难且昂贵 [7] - 特斯拉已放弃每年生产2000万辆汽车的目标,还取消了2.5万美元电动汽车的计划,但马斯克称今年会推出更实惠车型 [8] - 特斯拉去年首次出现年度销售下滑,且因特朗普撤销联邦对电动汽车的支持,面临美国电动汽车市场的不确定性 [8] 投资相关情况 - 有报道称日本投资者和前政客组成的财团计划邀请特斯拉投资,认为特斯拉对日产美国工厂感兴趣 [2] - 马斯克回应称特斯拉工厂本身就是产品,否定对日产工厂感兴趣 [3] - 前特斯拉董事会成员否认参与此事,并认为特斯拉工厂设计独特,不太可能对日产工厂感兴趣 [4] - 富士康是日产潜在投资者 [6]
Musk Responds To Report Nissan May Seek Tesla's Investment
Forbes· 2025-02-21 12:47
文章核心观点 日本包括前首相在内的团体计划寻求特斯拉对陷入困境的日产汽车投资,特斯拉CEO马斯克表态模糊,消息公布后日产股价上涨 [1][3][5] 事件相关方及计划 - 前特斯拉董事会成员Hiro Mizuno在日本前首相Yoshihide Suga支持下牵头该投资计划,日产多名董事会成员知晓但公司未公开置评 [2] - 该团体希望特斯拉成为日产战略投资者,认为特斯拉想收购日产在美国的制造工厂 [3] - 团体希望促成以特斯拉为首的“投资者财团”投资,苹果供应商富士康作为少数投资者加入 [4] 市场反应 - 消息公布后,日产东京上市股票周五下午交易中飙升超12%,当日收于3.05美元(459日元),较前一日上涨近9.5% [5] 日产-本田合并情况 - 上周,日产与竞争对手本田结束去年12月宣布的合并谈判,分歧点在于本田想改变原计划,通过“股份交换”让日产成为其子公司 [6] 富士康对日产的兴趣 - 富士康作为苹果关键供应商,为拓展电动汽车市场表达收购日产股份的兴趣,公司董事长Young Liu表示主要目标是与日产“合作”而非“收购” [7]
Nissan's Shares Surge After Report Says Japanese Group May Seek Tesla's Investment
Forbes· 2025-02-21 07:43
文章核心观点 公司希望通过开放和有深度的对话连接人们,让读者在安全空间分享观点、交流想法和事实,同时需遵守网站服务条款中的发帖规则 [1] 分组1 - 帖子若包含虚假、故意断章取义或误导性信息将被拒绝 [2] - 帖子若包含垃圾信息将被拒绝 [2] - 帖子若包含侮辱性、亵渎性、语无伦次、淫秽或煽动性语言或任何威胁将被拒绝 [2] - 帖子若包含对其他评论者或文章作者身份的攻击将被拒绝 [2] - 帖子若包含违反网站条款的内容将被拒绝 [2] 分组2 - 用户若持续尝试重新发布先前被审核/拒绝的评论,账号将被封锁 [2] - 用户若发布种族主义、性别歧视、恐同或其他歧视性评论,账号将被封锁 [2] - 用户若采取危及网站安全的尝试或策略,账号将被封锁 [2] - 用户若采取违反网站条款的行动,账号将被封锁 [2] 分组3 - 用户应紧扣主题并分享见解 [2] - 用户可清晰且有深度地表达观点 [2] - 用户可用“点赞”或“点踩”表达观点 [2] 分组4 - 用户应保护社区,有人违规时使用举报工具告知公司 [2]
Nissan Motor(NSANY) - 2024 Q3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2-14 01:36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4财年前9个月,净收入为9.1万亿日元,利润为640亿日元,净利润为510亿日元 [14][70] - 综合基础上,净收入持平于9万亿日元,营业利润降至640亿日元,净利润降至50亿日元 [73] - 汽车自由现金流为负5.06万亿日元,汽车业务净收入约为8万亿日元,营业利润率为负1.8% [73] - 9个月结束时,汽车部门净现金为1.2万亿日元,总现金超2万亿日元,未使用承诺信贷额度超1.7万亿日元 [74] - 外汇带来310亿日元积极影响,原材料成本改善增加230亿日元,但销售业绩因销量降低、销售费用增加和营销投资下降2140亿日元,制造成本产生590亿日元负面影响,通胀产生1060亿日元负面影响,其他方面产生890亿日元负面影响 [75] - 2024财年展望中,净收入展望下调2000亿日元至12.5万亿日元,营业利润下调300亿日元至1200亿日元,营业利润率从1.2%降至1% [78] - 2024财年净利润预测包含约1000亿日元重组成本初始估计,预计在第四季度确定 [79]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零售销售方面,年初至今全球零售销售下降不到2%至240万辆,排除中国后单位销量略有增加,其中北美增长2.4%,抵消了日本和欧洲的下降;第三季度排除中国后增长近2%,北美增长近10% [15][71]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中国市场仍具挑战性,零售销售下降;北美市场有增长,年初至今增长2.4%,第三季度增长近10%;日本和欧洲市场有下降 [15][71]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终止与本田的业务整合谅解备忘录,取消涉及三菱汽车的三方谅解备忘录,未来将继续探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9][64] - 到2026年,以350万辆的销量确保可持续利润和现金生成,通过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高投资效率和推出更强产品 [26][82] - 修订组织和高层管理,提高流程效率,削减固定成本和可变费用,目标是到2026年将可变费用减少1000亿日元以上,固定成本减少3000亿日元以上 [30][86] - 推出多款新车型,包括美国的插电式混合动力版Rogue和e - POWER版、日本的Kei Car和大型MPV、全球的全新LEAF、欧洲的紧凑型EV以及中国的新能源汽车N7等 [102][103] - 专注e - POWER系统发展,第三代e - POWER系统将应用于多款车型,预计在海外市场高速燃油效率提高15% [104][105] - 2026年集中发展智能座舱和驾驶辅助技术,中长期致力于自动驾驶体验革命和无人驾驶出行服务的实际应用 [105] - 进行战略审查,探索新的合作伙伴机会,优化业务和产品组合 [112][115]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市场持续面临挑战,公司需进行更深入的结构改革以保持竞争力 [112] - 新车型推出带来积极贡献,但仍面临外汇波动、未来增长投资、二氧化碳排放监管成本和固定成本增加等风险 [29][85] - 通过实施成本削减和效率提升措施,有望在2026年实现4%的营业利润率 [30][86]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计划在2025财年第一季度关闭泰国一号工厂,2025年第三季度及2026年关闭另外两家工厂,并在2025财年对Smyrna和Canton工厂进行班次调整 [36][92] - 全球生产能力将从目前的500万辆减少20%至2026财年的400万辆,中国产能从150万辆降至100万辆,排除中国后从350万辆降至300万辆,利用率从70%提高到85% [37][93] - 从2024财年开始实施SG&A削减政策,预计减少2000亿日元,包括劳动力成本和广告效率提升 [176][178] - 固定营销激励计划目标是降低20%,将于2025年部署 [184][185]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与本田业务整合未成功的原因及成为其全资子公司的担忧 - 最初设想创建控股公司整合双方优势产生协同效应,但本田新提案使日产成为全资子公司,经讨论认为难以发挥自身优势和保持自主性,所以拒绝该提案 [123][127] 问题2: 实施周转行动的总费用 - 目前估计约1000亿日元的重组成本和减值,后续若有更新会及时告知 [130] 问题3: 未来一个月左右周转行动的更新内容 - 将进一步明确在哪些市场运营及运营方式,优化2026年及以后的平台,确定核心产品,探索与联盟伙伴和本田的合作,进行战略审查以寻找新的合作伙伴机会 [134][136] 问题4: 实现300万辆收入增长目标的差异及市场退出情况 - 增长计算考虑了车型老化导致的销量下降、新车型替换、新车型推出、车型扩展以及中国出口等因素;市场运营方式可能会改变,但未明确是否退出某些市场 [149][155] 问题5: 应对特朗普关税的备用计划 - 若墨西哥关税增加,部分从墨西哥出口的30万辆汽车可在日本生产,目前正在考虑替代生产基地和优化计划 [145][146] 问题6: 战略审查的时间线、领域及需要新合作伙伴的领域 - 因之前与本田的谅解备忘录有独家谈判权,目前无法对外讨论,但内部正在探索多个领域的机会,可能与非汽车行业合作,也会与雷诺探讨更有效的合作方式 [168][170] 问题7: 全年指导向下修订的原因,特别是制造成本和其他项目 - 从1500亿日元调整至1200亿日元,主要是第四季度欧洲和美国需要更高的可变营销激励,其他项目中的法律事项是一次性的;制造成本中其他部分是由于生产略低导致的不利可变制造和采购成本 [164][167] 问题8: 销售成本大幅降低的详细情况及固定费用能否按计划减少 - SG&A中一半是劳动力成本和费用,包括全球2500人裁员、减少后台人员、外包降低单位劳动力成本等;另一半是广告效率提升;固定营销激励计划目标降低20%,将于2025年部署 [178][184] 问题9: 寻找新合作伙伴与产品开发的关系,特别是EV和软件定义车辆 - 与本田的业务整合讨论已终止,但仍会探索SDV、EV等领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会改变原有做法,同时会通过战略审查评估其他业务领域的可能性 [19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