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迈为股份(300751)
icon
搜索文档
迈为股份(300751) - 职工代表董事选任制度
2025-09-08 11:22
职工代表董事选举 - 职工代表董事人数为1名[5] - 候选人名单公示期不少于五个工作日[6] - 选举须经全体职工代表过半数通过[8] 职工代表董事罢免 - 三分之一以上职工代表联名可提出罢免动议[11] 职工代表董事履职 - 每年至少向职代会报告一次履职情况[17] - 履职占用工作时间视为正常出勤[18] 公司支持措施 - 保证职工代表董事及时全面准确获取履职资料[18] - 为职工代表董事履职提供必要经费支持[18] 评议与档案管理 - 职代会可对职工代表董事进行年度或任期评议[19] - 工会应建立职工代表董事选任与履职档案[21]
迈为股份(300751) - 关于公司董事辞职暨选举职工代表董事、调整审计委员会成员的公告
2025-09-08 11:22
人事变动 - 李强因个人工作辞去董事职务,仍任副总经理及研发总监[2] - 施政辉当选职工代表董事,任期至第三届董事会届满[4][5] 股权情况 - 李强持股568,337股,占比0.20%[2] - 施政辉持股5,116,025股,占比1.83%[10] 委员会调整 - 第三届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成员调整,施政辉加入[6]
迈为股份(300751) - 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的公告
2025-09-08 11:22
股东与股份 - 出席股东大会股东247人,代表股份139,693,030股,占比50.1777%[4] - 公司总股本279,405,006股,本次大会有表决权股份278,396,492股[5] 提案表决 - 2025年半年度利润分配预案同意139,659,130股,占比99.9757%[6] - 公司章程提案同意137,456,454股,占比98.3989%[8] - 股东会议事规则提案同意137,522,343股,占比98.4461%[9] - 董事会议事规则提案同意137,521,243股,占比98.4453%[11] - 独立董事制度提案同意137,515,643股,占比98.4413%[12] - 对外投资管理制度提案同意137,496,143股,占比98.4273%[14] - 对外担保管理制度提案同意137,491,843股,占比98.4243%[15] - 关联交易管理制度总表决同意137,519,643股,占比98.4442%[17] - 关联交易管理制度中小股东表决同意2,493,564股,占比53.4303%[17] 会议时间 - 现场会议2025年9月8日14:00开始,网络投票9:15 - 15:00 [3] 其他 - 北京国枫律师认为会议召集、召开程序合法有效[18] - 备查文件含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及法律意见书[19]
迈为股份(300751) - 北京国枫律师事务所关于苏州迈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的法律意见书
2025-09-08 11:22
会议安排 - 公司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由董事会8月22日决定召开并召集[4] - 会议9月8日在苏州现场和网络投票结合召开[5] - 网络投票时间为9月8日多个时段[6] 投票情况 - 现场和网络投票股东共247人,代表股份139,693,030股,占表决权股份总数50.1777%[7] - 《关于公司2025年半年度利润分配预案的议案》同意139,659,130股,占99.9757%[9] - 《公司章程》等多项制度表决有不同比例同意情况[10][11][12][13] - 《对外投资管理制度》等议案中小投资者有不同比例同意、反对和弃权情况[14][15][16][17] 议案通过情况 - 议案1及议案2中2.4 - 2.7经有效表决权过半数通过[18] - 2.1 - 2.3为特别决议事项,经有效表决权2/3以上通过[18]
迈为股份(300751) - 第三届董事会第十六次会议决议公告
2025-09-08 11:22
会议安排 - 公司第三届董事会第十六次会议通知于2025年9月8日发出并召开[1] - 会议应出席董事7人,实际参加7人[1] 议案表决 - 《关于制定<职工代表董事选任制度>议案》全票通过[2] - 《关于调整第三届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成员的议案》全票通过[3] 人员调整 - 审计委员会调整后成员为刘跃华、赵徐、施政辉[3]
钙钛矿产线代建是门好生意吗
经济观察报· 2025-09-07 09:20
钙钛矿整线技术服务市场现状 - 今年披露的钙钛矿整线技术服务采购项目已超5个且数量持续增加 [1][3] - 提供该服务的企业分为两类:已搭建量产线的钙钛矿创业企业(如仁烁光能、极电光能)和光伏设备企业(如捷佳伟创、迈为股份) [2] - 潜在客户包括计划转型的传统企业、产业资本、创业企业及部分高校科研院所 [2] 钙钛矿代建模式需求驱动因素 - 企业缺乏技术积累但希望缩短时间成本与试错成本以抢占市场 [10] - 拥有落地产线是获得地方政府政策支持和市场化投融资的先决条件 [10] - 技术服务费用从百万元到数千万元不等且账款回收难度低于设备销售 [10] 产线建设成本与产能规模 - 投建一条吉瓦级钙钛矿产线(含厂房)成本约8亿元至10亿元 [4][11] - 当前国内钙钛矿产品年出货量约百兆瓦级但GW级产线开始出现 [4] - 头部光伏企业目前多建设10兆瓦级研发线而非大规模产线 [11] 钙钛矿技术特性与产业化挑战 - 钙钛矿理论光电转换效率高且成本仅为晶硅光伏三分之一 [2] - 产线依赖原材料化学配方 已有成百上千种材料导致设备工艺复杂度高 [6] - 当前工艺未统一标准化 设备以半定制化为主且设备间联通性不足 [6][7] 设备与材料环节的产业化瓶颈 - 设备厂商研发成本高但单一客户订单难以覆盖 导致毛利率不低但盈利有限 [8] - 材料成本在组件单瓦成本中占比居高不下 降本需更多市场参与者投入 [8] - 头部设备厂商推出整线解决方案进度缓慢 如迈为股份拟募资20亿元建设年产20套设备项目 [7] 代建模式的商业逻辑与风险控制 - 代建模式可帮助钙钛矿企业增加收入并吸引更多资本进入赛道 [11][12] - 当前产线建设采用预收款模式 合同分阶段收款并留存5%-10%质保金 [12] - 该模式曾推动光伏行业产能扩张但导致价格下跌和应收账款问题 [12] 头部企业对钙钛矿的技术路线选择 - 头部晶硅企业更倾向布局钙钛矿与晶硅叠层工艺 目前仍处实验室阶段 [11] - 晶科能源认为钙钛矿产品稳定性问题需2-3年解决 隆基绿能表示叠层技术可靠性显著进步 [11] - 钙钛矿产品在集中式光伏电站尚未建立价格优势 企业正探索细分场景出货 [11]
光伏产业迎来全面拐点龙头股引领价值重估新周期
新浪财经· 2025-09-05 13:32
行业整体复苏与拐点 - 光伏行业在2025年迎来从价格竞争向价值重构的关键转折 上半年呈现显著复苏 重点企业业绩亮眼 [1] - 行业基本面全面改善 主产业链价格体系回归理性周期波动模式 硅料到组件环节经历价格触底和主动去库存后迎来拐点 [2] - A股光伏设备板块70家上市公司中近半数披露半年报或业绩预告 业绩向好态势明显 [3] - 多晶硅料价格自2025年7月起持续回升 N型复投料成交价突破5万元/吨 [3] - 2025年1-7月国内新增光伏装机223.25GW 同比增长81% CPIA预测2025年国内新增装机达270-300GW 同比增长约3% [3] 政策驱动与市场秩序优化 - 政策引导市场秩序优化 通过遏制无序产能扩张和技术标准规范缓解价格恶性竞争 [3] - 新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6月27日实施 禁止硅料和组件以低于现金成本价格销售 [4] - 中央财经委员会和工信部7月初和8月中旬相继发声 强调治理低价无序竞争和推动落后产能退出 [4] - 政策鼓励技术创新与兼并重组 与头部企业战略高度契合 [4] - 海外市场需求强劲 CPIA预计2025年海外新增光伏装机超300GW 同比增长约25% [4] 硅料环节投资机会 - 硅料环节盈利修复最为显著 多晶硅n型复投料成交价格区间4.5-5.2万元/吨 最高涨幅达3.37% 价格连续8周上扬 [5] - 通威股份是全球硅料龙头企业 手握全球30%高纯晶硅市场份额 多晶硅实现销量16.13万吨 [6] - 通威股份现金成本约3.8万元/吨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货币资金与交易性金融资产332.29亿元 [6] 硅片环节技术趋势 - 硅片环节经历技术路线切换 2025年N型硅片渗透率超90% P型退出主流市场 [7] - 隆基绿能是全球光伏组件龙头 HPBC电池效率突破26% 硅片出货量占全球35% N型硅片溢价0.03元/片 海外收入占比超50% [7] - TCL中环在210mm硅片市占率超70% 设备自制率提升至60% 单位折旧成本较同行低0.02元/片 [7] 电池片环节技术发展 - 2025年TOPCon电池产能967GW占比83% 头部企业通过技术提升效率至26.5% [8] - 晶科能源是N型TOPCon技术领跑者 量产效率超25% TOPCon电池产能全球第一达50GW 海外收入占比超60% N型组件溢价0.08元/W [8] - 爱旭股份ABC电池量产效率26.2% 组件溢价0.12元/W [8] 组件环节竞争格局 - 组件环节技术差异化竞争明显 N型组件占比超70% [9] - 隆基绿能HPBC组件功率达720W 天合光能210R组件通过TÜV认证 溢价0.05-0.08元/W [9] - 天合光能是210大尺寸组件倡导者 210R组件功率达750W 东南亚基地产能占比50% [9] - 晶澳科技一体化组件龙头 DeepBlue 4.0组件效率24.4% 中东市场市占率提升至25% N型组件海外溢价0.12元/W [9] 辅材与设备环节优势 - 辅材环节格局优化明显 N型组件对POE胶膜渗透率提升至60% 光伏玻璃双寡头格局稳固 [10] - 福斯特是光伏胶膜龙头 全球市占率超50% POE胶膜产能扩至15亿平 2025年Q3净利润同比增长40% [10] - 福莱特与信义光能占全球光伏玻璃超50%份额 1.6mm超薄玻璃量产良率92%+ 降组件BOS成本0.08元/W [10] - 捷佳伟创是HJT设备核心供应商 TOPCon设备市占率超50% 钙钛矿PVD设备通过认证 [10] - 迈为股份HJT整线设备市占率超80% 钙钛矿叠层电池设备完成中试线交付 订单能见度至2026年 [10] 光储融合与新增长点 - 储能领域爆发式增长成为行业复苏核心驱动力 光伏+储能系统配套需求提升 [12] - 阳光电源是全球储能系统龙头 储能逆变器全球市占率35% 光伏逆变器市占率稳居前三 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60% [12] 行业重要会议 - 9月10-12日包头硅业大会聚焦上游原材料和能耗标准 [16] - 9月15-17日光伏产业大会聚焦全产业链和新技术讨论 [16]
光伏设备板块9月1日涨0.61%,迈为股份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出10.75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9-01 08:46
板块整体表现 - 光伏设备板块当日上涨0.61%,领涨股为迈为股份(涨11.45%)[1] - 上证指数上涨0.46%至3875.53点,深证成指上涨1.05%至12828.95点[1] - 板块内10只个股涨幅超3%,其中迈为股份、ST泉为(涨11.10%)、捷佳伟创(涨9.48%)涨幅居前[1] 个股涨跌情况 - 涨幅前列个股包括:迈为股份(收盘价100.71元,成交量12.99万手,成交额12.74亿元)、捷佳伟创(收盘价108.12元,成交量38.67万手,成交额40.88亿元)、弘元绿能(涨6.34%,成交额5.29亿元)[1] - 跌幅前列个股包括:大全能源(跌4.72%,成交额12.61亿元)、高测股份(跌3.79%,成交额5.41亿元)、*ST金刚(跌3.15%,成交额9007.90万元)[2] - 横店东磁(跌2.06%)、德业股份(跌1.41%)等权重股出现下跌[2] 资金流向分析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10.75亿元,游资净流入6.31亿元,散户净流入4.44亿元[2] - 通威股份获主力净流入2.30亿元(占比6.91%),但遭散户净流出3.20亿元(占比9.61%)[3] - 阿特斯主力净流入9287.92万元(占比7.72%),协鑫集成主力净流入5623.10万元(占比10.39%)[3] - 捷佳伟创虽股价大涨9.48%,但主力净流入仅5029.05万元(占比1.23%)[1][3]
隆基绿能、晶澳科技、天合光能、迈为股份 2025 年上半年业绩_盈利回顾
2025-08-31 16:21
中国太阳能行业2025年上半年业绩回顾与展望 **行业与公司** * 行业聚焦中国太阳能板块 涉及四家主要上市公司:隆基绿能(LONGi) 晶澳太阳能(JA Solar) 天合光能(Trina Solar) 和 迈为股份(Maxwell)[1] * 隆基绿能 晶澳太阳能 天合光能为一体化组件制造商 迈为股份是太阳能电池生产设备供应商[1][8] **核心财务表现与运营数据** * **隆基绿能 (LONGi)** * 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26亿元人民币 符合此前24-28亿元人民币的盈利预警[2] * 第二季度毛利率由第一季度的-4.2%转正至1.6%[2] * 第二季度组件出货量达22.6GW 环比增长33.7%(较第一季度的16.9GW) 同比增长23%[2] * 背接触(BC)产品上半年出货量达4GW[2] * 上半年资本开支44亿元人民币 高于去年同期的34亿元人民币 主要用于建设BC产能[2] * 上半年资产减值12亿元人民币(存货相关7.6亿 固定资产3.3亿) 远低于去年同期的58亿元人民币[2] * 资产负债表强劲 持有现金493亿元人民币 净资产负债率为-18.6%[2] * 股东高瓴资本已完成减持 持股比例从5.5%降至5%以下[2] * **晶澳太阳能 (JA Solar)** * 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26亿元人民币 处于此前25-30亿元人民币亏损预警区间的低端[3] * 第二季度净亏损收窄至9亿元人民币(第一季度为16亿元人民币)[3] * 上半年电池和组件总出货量为33.79GW(海外占比46%) 低于去年同期的38GW 第二季度出货18.2GW 同比下降17%[3] * 单位营收环比改善约6%[3] * 公司宣布拟斥资2-4亿元人民币(约占当前市值的0.5-1%)回购股份用于员工激励 回购价格不高于17.36元(较当前股价溢价41%)[3] * **天合光能 (Trina Solar)** * 第二季度净亏损扩大至16亿元人民币(第一季度为13亿元人民币)[4] * 上半年组件业务净亏损33亿元人民币 对应32GW的组件出货量 即每瓦净亏损0.10元人民币(剔除一次性因素为0.08元)[4] * 储能业务接近盈亏平衡 系统解决方案(跟踪支架、分布式等)贡献2亿元人民币 数字能源(电站)贡献3亿元人民币[4] * **迈为股份 (Maxwell)** * 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15%至3.94亿元人民币 意味着第二季度利润同比增长15%[8] * 营收同比下降14% 因成套太阳能设备销售(占营收75%)下降31% 但毛利率同比提升4.8个百分点至32%[8]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0%至4.63亿元人民币[8] * 宣布每股0.5元人民币的中期股息 派息率为35%(高于去年同期的30%)[8] **管理层核心观点与行业展望** * **反内卷与政策支持**:天合光能认为太阳能行业的反内卷正获得政府强力支持 预计将推动各主要环节价格在下半年回升至总成本之上[1][4] CSI Solar(天合光能子公司)将第三季度组件出货目标从第二季度的8GW削减至5-5.3GW以减产 并预计2026年将有更多小公司退出市场[1] * **美国市场需求与关税**:公司对近期美国需求相对乐观 并预计关税将导致价格上涨[1] 天合光能尤其看好美国分布式(<1.5MW)组件需求 已关闭其越南1GW产能 并预计其美国工厂的组件价格在下半年能有每瓦4-5美分的涨幅[4] * **技术进展与成本削减 (迈为股份)**: * 目标HJT电池效率将在第三季度末和2025年底分别提升至780W和800W[9] * 未来通过电池背面使用纯铜、正面使用含15-20%银的浆料 银耗可从当前的12-13mg/W降至1mg/W[9] * HJT设备订单的70%来自海外市场(如欧洲、日本等) 管理层预计全年海外市场需求为5-10GW[9] * 半导体业务营收预计在2025财年达到5-6亿元人民币 上半年营收已同比暴增497%至1.27亿元人民币[9] 目标半导体订单2025年20亿元人民币 2026年40亿元人民币[9] **其他重要内容** * **股价与评级**:报告列出了提及公司的当前股价及BofA评级 隆基绿能(16.52 CNY, B-3-9) 晶澳太阳能(12.27 CNY, C-3-9) 天合光能(16.74 CNY, C-3-9) 迈为股份(85.44 CNY, C-1-7)[12] * **目标价与风险**:报告基于DCF模型给出了各公司的目标价及上行/下行风险[13][14][15][19] * 隆基绿能目标价11.9元人民币(WACC 7.6%)[14] * 晶澳太阳能目标价8.6元人民币(WACC 7.1%)[13] * 天合光能目标价12.3元人民币(WACC 6.7%)[19] * 迈为股份目标价104元人民币(WACC 8.1%)[15] * **普遍风险因素**:包括产能扩张延迟或取消、行业整合速度、光伏需求强度、TOPCon技术与HJT或BC技术的竞争、供应过剩和价格战的持续时间、中美关系恶化影响对美出货等[13][19]
中国银河给予迈为股份推荐评级:光伏承压,半导体及钙钛矿打开空间
搜狐财经· 2025-08-29 10:42
公司业绩表现 - 单季度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环比增长43% [1] - 光伏海外业务及半导体等业务推动毛利率提升 [1] 行业格局与估值 - 反内卷高层定调与行业自律性反内卷有本质区别 [1] - 光伏行业产业格局有望得到优化 [1] - 板块估值有望迎筑底向上 [1] 融资与投资计划 - 拟发行可转债募集约19.67亿元用于投资钙钛矿叠层项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