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Con技术

搜索文档
隆基Hi-MO X10“三防”组件荣获权威检测证书
人民网· 2025-09-29 02:40
产品认证与性能 - 隆基Hi-MO X10组件获得国家太阳能光伏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官方认可成为"三防"组件 [1] - 三大权威机构CPVT TÜV莱茵和鉴衡认证中心联合测评确认BC技术组件在遮挡场景下安全性及发电性能具有压倒性优势 [3] - BC组件在全场景发电能力上保持综合领先稳定超越TOPCon组件包括实验室测试和户外实证不同辐照度及全天任意时段 [3] 实证平台建设 - 公司构建厂家自有第三方合作及客户端三维一体实证电站网络并通过隆基全球实证平台和分布式光伏实证电站监控平台进行数据采集与分析 [3] - 客户端实证电站已在内蒙古山东湖南广东等省份布局20例第三方合作实证电站3例自有实证电站4例 [3]
晶科能源多股东套现20亿背后:巨亏29亿业绩仍存"水份"现金流逆势净流出接连变卖资产
新浪财经· 2025-09-23 10:43
业绩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318亿元同比减少32.6% [3] - 归母净利润亏损29.1亿元 上年同期盈利12亿元 [3] - 销售毛利率-2.0% 同比下降10.6个百分点 [3] - 二季度营业收入179.9亿元同比减少25.6% 归母净利润亏损15.2亿元环比继续扩大 [4] - 组件营收301.24亿元同比下降33.7% 毛利率-0.98% [5] - 电池片毛利率-29.95% 骤降27.18个百分点 [5] - 硅片毛利率-27.29% 同比下降25.92个百分点 [5] - 境外营收205.35亿元同比下滑38.93% 毛利率-0.05%五年来首次跌入负值 [5] 现金流与债务 - 经营性净现金流-38.1亿元 净流出金额同比翻番 [6] - 资产负债率达74.07% 较2024年末上升2.08个百分点 [8] - 有息负债率32.47% 较2024年末激增5.92个百分点 [9] - 有息负债规模接近300亿元 半年内增加约65亿元 [9] 资产处置 - 转让新疆晶科能源100%股权获43亿元 标的承诺2023-2026年扣非净利润不低于5亿/10亿/15亿/20亿元 [10] - 出售浙江晶科新材料80%股权获8000万元 交易溢价率299.08% [11] - 该交易产生5494.23万元投资收益 占2024年净利润1506万元的364.8% [11] 股权变动 - 大股东拟转让4亿股占总股本4% 转让价4.9元/股合计套现19.6亿元 [1][2] - 山西一体化项目原计划定增97亿元已于2024年7月终止 [10] 行业竞争 - TOPCon电池片产能从不到100GW迅速扩张至超过500GW [6] - 同行晶澳科技/天合光能/阿特斯经营现金流均呈现净流入状态 [7] - 公司研发投入费用化率仅20%左右 存在大量资本化处理 [5]
晶科能源(688223):组件出货规模领先,高效产线升级有序推进
国联民生证券· 2025-09-10 11:33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4][6] 核心观点 - 行业竞争加剧导致公司盈利持续承压 但作为TOPCon组件龙头企业 公司先发优势突出 持续推进技术迭代升级 有望随行业复苏逐步实现盈利改善 [4][13] 财务表现 - 2025H1实现营业收入318.3亿元 同比减少32.6% 实现归母净利润-29.1亿元 上年同期为12.0亿元 销售毛利率-2.0% 同比下降10.6个百分点 [4][10] - 2025Q2实现营业收入179.9亿元 同比减少25.6% 环比增长29.9% 实现归母净利润-15.2亿元 环比亏损略有扩大 销售毛利率-1.0% 同比下降8.6个百分点 环比提升2.3个百分点 [4][10]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46.5/807.3/913.1亿元 同比增速分别为-30.1%/24.9%/13.1%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1/16.0/30.5亿元 [13][14] 业务运营 - 2025H1光伏组件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10.9亿元 同比减少24.0% 毛利率-15.1% 同比下降14.4个百分点 组件出货41.8GW 同比减少约4% [11] - 预计2025Q3组件出货有望达到20-23GW [11] - 2025H1光伏组件市场主流规格产品行业均价同比降幅约24%-26% [11] 技术优势 - N型TigerNeo系列高效组件全球累计出货量约200GW 最高转化效率达25.58% 182N型TOPCon全面积电池转换效率达27.02% [12] - 2025H1对部分TOPCon产线进行改造升级 截至2025年6月底已具备高功率产能超20GW [12] - 预计2025年底现有产能中将有40%-50%可实现主流版型功率640W以上 2026年部分主流版型功率达到650-670W [12] 基本数据 - 当前股价5.94元 总股本/流通股本10,005百万股 流通A股市值59,430.90百万元 每股净资产2.83元 资产负债率74.07% [7] - 一年内最高/最低股价分别为10.57元/4.85元 [7]
晶科能源(688223):组件出货量维持行业第一,储能产品签单与出货增速超预期
光大证券· 2025-08-28 13:04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4] 核心观点 - 行业竞争加剧导致产品价格及产业链盈利快速走低 下调盈利预测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实现归母净利润-32.01/15.73/35.29亿元(转亏/下调4%/下调1%) [4] - 在光伏装机需求增长和组件市场集中度提升背景下 公司的品牌、渠道及产品竞争力优势将保障组件出货量持续提升 [4] - 公司在技术创新的持续投入使TOPCon产品在产能、出货、良率、成本等方面保持行业领先 [4] 财务表现 - 2025H1实现营业收入318.31亿元 同比-32.63% 归母净利润-29.09亿元 同比-342.38% [1] - 2025Q2实现营业收入179.88亿元 同比-25.57% 归母净利润-15.19亿元 环比亏损幅度扩大 [1] - 预计2025年营业收入662.02亿元 同比-28.41% 2026-2027年预计增长12.86%/12.14%至747.15/837.84亿元 [5] - 组件业务收入同比减少33.70%至301.24亿元 毛利率同比减少9.65个百分点至-0.98% [2] - 经营性现金流2025E为100.96亿元 预计2026-2027年增至121.67/136.74亿元 [9] 业务运营 - 2025H1光伏组件出货41.84GW 维持行业第一地位 [2] - N型TigerNeo系列高效组件全球累计出货约200GW(截至2025年8月27日) [2] - 2025Q3组件出货预期20-23GW [2] - N型TOPCon组件最高转换效率达25.58% 电池量产效率突破26.5% 高效产品量产效率达27.1% [3] - 截至2025H1末具备高功率产能超20GW 预计2025年底40%-50%现有产能实现640W以上技术升级 [3] - 2026年部分主流版型功率预计达到650-670W水平 [3] 市场布局 - 2025H1海外出货占比超60% [4] - 在日本光伏组件市场多年保持出货冠军 在沙特地区市场份额大幅高于同业 [4] - 在中东、东南亚、拉美等多个光伏新兴市场实现市占率领跑 [4] 储能业务 - 2025H1储能签单与出货增速超预期 [4] - 聚焦工商业及大型储能电站等主力场景 [4] - 维持全年6GWh的出货目标 [4] 估值指标 - 当前股价5.54元 总市值554.29亿元 总股本100.05亿股 [6] - 2025年预测P/B为1.9倍 2026-2027年预计降至1.8/1.6倍 [5] - EV/EBITDA 2025E为10.2倍 预计2026-2027年降至5.6/4.2倍 [13]
天合光能(688599):组件出货量保持行业领先 储能业务稳步向上
新浪财经· 2025-08-25 00:3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310.56亿元,同比下降27.72%,归母净利润亏损29.18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29.56亿元 [1] - 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实现收入167.21亿元,同比下降32.34%,环比增长16.64%,归母净利润亏损15.98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15.82亿元 [1] - 2025年第二季度销售毛利率4.45%,净利率-9.46%,环比分别下降2.16个百分点和0.64个百分点 [1] 成本控制 - 2025年第二季度销售费用率2.79%,管理费用率4.22%,研发费用率2.64%,财务费用率0.98%,环比分别下降1.55、0.83、0.56和0.83个百分点 [1] - 各项费用率改善显著,费用管控能力持续优化 [1] 组件业务 - 2025年上半年组件出货量超过32GW,位列行业第三 [2] - 全系列产品功率最高提升至750W,700W+至尊N型组件市场份额持续扩大 [2] - 持续引领TOPCon技术进阶,基于i-TOPCon Ultra技术最大化降低系统BOS成本与LCOE [2] 储能业务 - 2025年上半年储能系统累计出货量超12GWh,其中海外市场交付规模达1GWh以上 [3] - 实现非洲单体最大储能项目埃及150MW/360MWh光储融合项目60天极速交付 [3] - 针对构网型电网、高温沙漠及海岛微电网等场景推出定制化解决方案 [3] 战略布局 - 系统性构建"发-输-用-储"全链条协同能力,在集中式电站、新场景解决方案及分布式能源三大领域实现突破性进展 [3] - 依托光储一体化领域显著优势,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可复制的系统性解决方案 [3] - 前瞻性布局钙钛矿技术,分布式光伏、支架、储能等业务有望提供业绩支撑 [3]
横店东磁:TOPCon组件660W及以上高功率产品技术储备已就绪
新浪财经· 2025-08-23 06:09
技术进展 - 公司年初明确TOPCon正面功率年底目标为650W [1] - 目前约一半产能已实现640-645W功率水平 [1] - 预计明年第一季度实现650-655W产能全覆盖 [1] 高功率产品规划 - 660W及以上高功率产品技术储备已完成 [1] - 单GW设备投资规模较大制约量产进程 [1] - 公司以ROE为核心评估指标决定投资时机 [1] 战略决策 - 公司将结合竞争技术进展评估投资决策 [1] - 同步考虑存量产能出清节奏再决定投资 [1] - 目前对高功率产品投资持观望态度 [1]
天合光能: 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2 15:17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10.56亿元,同比下降27.72% [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9.18亿元,同比下降654.47% [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主要因库存备货减少导致采购现金流出减少 [3] - 基本每股收益为-1.34元/股,同比下降658.33% [3] 业务板块构成 - 形成光伏产品、储能业务、系统解决方案及数字能源服务四维业务矩阵 [4] - 光伏组件业务为核心,2025年上半年出货量超32GW [6] - 210组件累计出货量超200GW,排名全球第一 [6] - 储能业务累计出货超12GWh,覆盖全球50余国 [8][26] 技术研发突破 - N型i-TOPCon电池技术实现量产效率提升0.6%,组件功率达640W以上 [21][39] - 钙钛矿/晶体硅叠层电池效率达32.2%,组件效率突破30%,创世界纪录 [22][32][40] - 全球钙钛矿专利申请481件,排名第一 [33][37] - 储能电芯循环寿命达15000次,推出7MWh+交直协同解决方案 [23][34] 产品与解决方案创新 - 至尊N型系列组件功率提升至750W,适配全应用场景 [7][27] - 储能系统Elementa金刚3实现能量密度提升40%,成本降低5% [23][34] - 针对沙戈荒基地推出"极御"高价值解决方案,获RETC"全面最佳表现奖" [27] - 分布式数字平台实现电力交易资质全覆盖,聚合资源参与绿电交易 [24] 市场与品牌地位 - 组件产品远销全球180多个国家 [6] - 连续十一年获PVEL组件可靠性"最佳表现"制造商 [6] - 连续六季度蝉联BNEF全球Tier1储能厂商榜单 [9][28] - 位列2025年《财富》中国500强第233位 [27] 产能与交付能力 - 印尼生产基地规避贸易壁垒风险,优化全球供应链 [37] - 埃及360MWh光储项目60天极速交付 [8] - 智利1.2GWh储能项目标志海外交付进入"GWh时代" [8] - 跟踪支架业务出货超3.5GW,同比增长 [29] 行业环境与趋势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211.61GW,同比增长106% [16] - TOPCon产能逼近900GW,主导技术迭代 [17] - 产业链价格触底后回升,中央政策引导有序竞争 [16] - 行业竞争焦点向光储系统整体解决方案转移 [18] 战略方向与组织变革 - 聚焦绿氢氨醇、绿算融合、虚拟电厂三大战略方向 [26][30] - 自研碳平台获TUV莱茵认证,碳足迹低至300kg/kw [27][35] - 推动组织变革形成"场景化-解决方案-交付"全链条响应体系 [35]
光伏BC阵营再扩容,业绩反转率先而至?
36氪· 2025-08-05 00:20
行业技术发展 - BC技术是光伏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1] - BC技术阵营逐步壮大 高景太阳能宣布进入BC组件大规模量产阶段 TCL中环 协鑫 正泰高调入局 [1] - 光伏制造业面临严重产能过剩 主要厂商基本暂停国内TOPCon路线扩产规划 当前产能建设项目主要聚焦BC技术路线 新增/改造XBC产能规划近90GW [1] - BC技术本质是电极工程平台 可与TOPCon HJT 钙钛矿等技术有机结合 统称为XBC电池 [2] - 目前常见BC电池类型包括TBC电池 ABC电池 HPBC电池 HBC电池 [2] - TBC技术已经全面量产 HBC技术还在推动量产过程中 [3] 市场表现与溢价 - BC组件相较TOPCon组件存在确定性高溢价 国内BC组件均价0.76元/W 较TOPCon高0.08元/W [4] - 欧洲户用和工商业项目BC组件均价达0.182美元/W和0.115美元/W 高于TOPCon均价0.085美元/W [4] - 爱旭ABC组件在国内分布式市场溢价约10% 海外分布式工商业市场溢价10%-20% 欧洲等高价值户用市场溢价达30%-40% 高功率全黑美学双玻ABC组件在欧洲户用市场渠道售价可达1.2元/W以上 [4] - 2025年以来央国企组件集采中 BC组件相较TOPCon保持0.04-0.06元/W溢价 [6] - 大唐集团集采BC标段取得0.046元/W平均溢价 南水北调中线新能源集采取得0.06元/W平均溢价 [6] - 内蒙古能源集团集采中隆基二代HPBC与TOPCon直接竞标仍取得0.056元/W平均溢价 [6] 企业财务表现 - 爱旭股份成为光伏主产业链第一家单季扭亏为盈企业 第二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0.2-1.3亿元 [8] - 隆基绿能2025年上半年预计净亏损24-28亿元 同比减亏24.43-28.43亿元 [8] - 隆基HPBC 2.0组件产品以其高转换效率 高颜值 高安全性等特点迅速赢得市场认可 签单量及出货量快速增长 [8] 技术竞争格局 - 除隆基 爱旭外 通威股份 TCL中环 腾晖光伏 中来股份等22家企业在SNEC期间展出BC产品 [9] - TOPCon技术阵营认为未来五年内TOPCon技术将保持主流地位 [10] - 《背接触(BC)电池技术发展白皮书》显示TOPCon电池在2024年成为主流产品 到2030年后BC技术或成主导 [10] - 天风证券研报指出自2024年下半年以来TOPCon技术发展缓慢 需要增加额外工艺步骤和改造成本 [10] - 2025年全球TOPCon产能预计达900GW 远超实际需求 [11] - 开源证券预测未来五年BC组件出货占比将从2024年近5%提升至25%以上 [11] 成本与制造挑战 - BC电池生产成本已进入下行通道 但在设备初始投资额 量产良率水平 银浆单位耗量等环节尚存优化空间 [7]
东吴证券:给予仕净科技增持评级
证券之星· 2025-08-04 23:47
业务结构多元化 - 制程污染防控设备2024年收入11.15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54.31%,较上年同期94.42%显著下滑但仍为主要收入来源[1] - 末端污染治理设备2024年收入2.19亿元,较上年1.49亿元同比增长47.49%[1] - 光伏产品新业务2024年营业收入6.44亿元,占比31.35%,迅速崛起为重要组成部分[1] 技术优势与市场地位 - 凭借262项专利(60项发明专利和202项实用新型专利)及LCR低温液态催化脱硝技术,实现95%脱硝效率及多污染物协同处理[2] - 全球光伏电池出货量前五大、光伏组件出货量前十大均为合作客户,光伏行业制程污染防控设备市占率领先[2] - 客户广泛分布于泛半导体、精细化工、汽车制造、钢铁冶金、水泥建材等多行业,避免客户行业集中度风险[2] 电池片产能与技术指标 - 电池转换效率≥26.5%,双面率≥80%,光致衰减为0,功率温度系数低至-0.30%/K,产品指标全球领先[3] - 采用TOPCon技术路线,光电转换效率可提升0.2%,明显降低电池非硅制造成本[3] - 依托废水、纯水、氨水回收、特气化学品等领域经验和技术优势,有效降低电池片生产成本,节约水耗、能耗[3] 创新固碳业务布局 - 利用钢渣等非碳原料原位捕集烟气CO2,生成固碳胶凝材料用于低碳水泥/混凝土生产,提升工业固废钢渣利用率[4] - 固碳项目可低成本捕集烟气CO2、处置钢渣及资源化制建筑材料,实现三方共赢[4] 盈利预测与产能扩张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0.22/1.53/2.55亿元,对应PE 166/24/15倍[4] - 随着产能爬坡收入提升,行业出清中先进产能更具优势,盈利有望逐步修复[4] - 下游客户多元化拓展,布局先进电池片产能,随行业出清和海外拓展,有望迎来经营拐点[4]
仕净科技(301030):光伏配套+制造双轮驱动,拓展多元业务板块
东吴证券· 2025-08-04 15:37
投资评级 - 增持(首次)[1] 核心观点 - 光伏配套+制造双轮驱动,拓展多元业务板块[1] - 技术壁垒巩固龙头地位,新兴需求驱动订单放量[28] - 布局先进电池片产能,强化成本优势[29] - 钢渣捕集CO2资源化,碳市场扩容催生蓝海[30] 业务板块分析 - 制程污染防控设备:2024年收入11.15亿元,占比54.31%(上年同期94.42%)[13] - 末端污染治理设备:2024年收入2.19亿元,同比增长47.49%[13] - 光伏产品:2024年收入6.44亿元,占比31.35%[13] 技术优势 - 拥有262项专利(60项发明专利和202项实用新型专利)[28] - LCR低温液态催化脱硝技术实现95%脱硝效率[28] - 全球光伏电池出货量前五大、光伏组件出货量前十大均为合作客户[28] 光伏电池片产能 - 电池转换效率≥26.5%,双面率≥80%[29] - 采用TOPCon技术路线,光电转换效率可提升0.2%[29] - 一期项目设备与工艺调试完成,效率、良品率、碎片率和成本均达到领先水平[29] 财务数据 - 2024年营业收入20.54亿元,同比下降40.34%[12] - 2024年归母净利润-7.71亿元,同比由盈转亏[12] - 2025Q1营业收入7.35亿元,同比下降14.53%[12] - 2025Q1归母净利润0.53亿元,同比下降33.41%[12]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0.22/1.53/2.55亿元[31] - 对应2025-2027年PE为166/24/15倍[31] - 2025年制程污染防控设备收入预计17.85亿元,同比增长60%[32] - 2025年光伏产品收入预计10亿元,同比增长5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