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万马股份(002276)
icon
搜索文档
万马股份股价下跌1.52% 超高压绝缘料产能将达6万吨
金融界· 2025-07-31 18:23
股价及交易情况 - 截至2025年7月31日收盘,万马股份股价报14.26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1.52% [1] - 当日成交额5.95亿元,换手率4.11% [1] 主营业务及行业地位 - 公司属于电网设备、新材料等板块 [1] - 主营业务包括电线电缆、高分子材料及汽车充电设备等 [1] - 子公司万马高分子是国内少数能生产超高压电缆绝缘料的企业之一 [1] 产能扩张及市场布局 - 超高压绝缘料三期项目达产后年产能将达6万吨 [1] - 国内市场占有率提升至约20% [1] - 推进青岛年产35万吨环保型高分子材料项目,以完善北方市场布局 [1] 项目应用及客户 - 产品已应用于三峡水电站等多个大型水电项目 [1] - 持续跟进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 [1] 资金流向 - 7月31日主力资金净流出4936.96万元 [1] - 占流通市值的0.34% [1]
万马股份发力高分子材料 绝缘料市占率持续提升
证券时报网· 2025-07-31 11:02
行业背景 - 高压和超高压电缆绝缘料行业曾长期被国外企业垄断 主要国际同行包括美国陶氏和北欧化工 [1] - 绝缘料按电压等级划分 包括35kV及以下中低压 66kV-110kV高压 110-220kV超高压 以及220kV以上特高压电缆用绝缘料 [1] - 海缆绝缘料需具备抗腐蚀 耐高水压 阻水防水等高性能特性 因长期处于强腐蚀高水压复杂水下环境 [3] 公司产能与技术突破 - 万马高分子超高压绝缘料三期项目达产后年产能将达到6万吨 [1] - 公司计划在青岛建设年产35万吨环保型高分子材料产业化项目 以完善国内市场布局并填补北方空白 [4] - 公司自主研发的220kV超净XLPE绝缘料和超光滑屏蔽料通过新产品鉴定 并已成功应用于国内外高压超高压项目 [2] - 海缆绝缘材料在抗焦烧性能 机械性能等关键性能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超光滑半导电屏蔽料技术突破国外垄断 [3] 市场地位与发展 - 万马高分子超高压绝缘料国内市场占有率从2021年约15%提升至目前约20% [1] - 公司是国内唯一可大批量生产超高压 高压电缆绝缘料的企业 产销规模多年稳居行业前列 [2] - 国内拥有超高压电缆绝缘料生产线的企业包括万马股份 汉缆股份 德威新材 燕山石化等 [2] 产品应用领域 - 公司产品应用于多个大型水电站项目 包括三峡水电站 广西南宁抽水蓄能电站 深汕西部水源及供水工程项目等 [3] - 正持续跟进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项目 [3] - 超高压 中压 控制电缆及高分子材料产品均可应用于水电站 [3]
【机构调研记录】申万菱信基金调研万马股份
证券之星· 2025-07-31 00:09
公司调研信息 - 万马股份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赵宇恺介绍了公司'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及电线电缆、新材料、新能源三大业务板块的发展情况 [1] - 万马高分子主要产品涵盖电线电缆制造所需的各种材料,包括不同电压等级的绝缘料、屏蔽料等 [1] - 化学交联和硅烷交联绝缘料产品占国内市场份额约为30% [1] - 超高压绝缘料年产能将达6万吨,国内市场占有率为20% [1] - 公司在深海材料方面自主研发,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 - 2022年至2024年营收分别为46.54亿、48.72亿、51.85亿 [1] - 公司电缆产品种类齐全,包括超高压电缆、防火电缆等,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1] - 公司曾参与多个大型水电站项目,产品包括超高压、中压、控制电缆及高分子材料 [1] - 万马机器人智连CCa系统提供柔性运动机器人电缆的整体解决方案 [1] - 公司通信产品包括同轴电缆、光纤光缆、数据缆、工业线缆等 [1] 基金公司信息 - 申万菱信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全部公募基金)826.4亿元,排名67/210 [2] - 资产管理规模(非货币公募基金)705.63亿元,排名59/210 [2] - 管理公募基金数151只,排名50/210 [2] - 旗下公募基金经理27人,排名49/210 [2] - 旗下最近一年表现最佳的公募基金产品为申万菱信乐融一年持有混合A,最新单位净值为1.45,近一年增长101.11% [2]
2025年人形机器人线束行业词条报告
头豹研究院· 2025-07-30 13:0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行业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人形机器人线束承担着电力传输、信号控制和数据通信的重要功能,行业资金、技术和客户壁垒较高,未来将朝着智能化、高性能化、轻量集成化和仿生化方向发展 [4] - 中国人形机器人线束行业受全球机器人产业政策、中国技术突破等因素推动,随着应用场景拓展、技术发展、行业政策驱动、产业生态扩张和市场需求提升,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 [4] - 中国国产人形机器人线束产品虽性能与进口产品有差距,但具有性价比优势,国产化率有望逐年提升 [5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业定义 - 人形机器人线束是连接机器人各部件的电线和电缆集合,由导线、绝缘材料、保护层和连接器组成,承担电力传输、信号控制和数据通信功能 [5] 行业分类 - 从产品类型分为柔性线缆和刚性线缆,柔性线缆用于频繁运动关节部位,刚性线缆用于固定连接部分 [7][8] - 从产品功能分为动力线束和信号线束,动力线束为关键部件提供电能,信号线束传递控制信号和反馈信息 [9][10] - 特殊专用线束包括液冷线束、特殊信号线束和结构型线束,满足特殊散热、通信和轻量化集成需求 [12][13][14] 行业特征 - 行业具有资金壁垒高、技术壁垒高、客户壁垒高的特点,且朝着智能化、高性能化、轻量集成化和仿生化方向发展 [15] 发展历程 - 经历初期发展、集成化与柔性化发展、智能化与高度集成、智能可重构与仿生发展四个阶段,目前处于智能可重构与仿生发展阶段 [21][22][24] 产业链分析 - 上游为原材料,成本占比约70%,连接器是重要原材且国产化率低,未来连接器数量预计下降 [30][31][33] - 中游为线束制造商,进口线束在多项性能上优于国产线束,人形机器人线束性能要求高于工业机器人线束,略低于车规级线束 [35][36][37] - 下游为人形机器人应用环节,线束应用占比不足1%,中国企业有望在部分领域率先实现国产化替代 [40] 行业规模 - 预计2025 - 2029年市场规模由3.4亿人民币增长至81.6亿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121.34% [42] - 历史增长得益于各国政策支持和中国技术突破,未来增长受应用场景拓展、技术发展、政策驱动、产业生态扩张和市场需求提升等因素推动 [43][44][45] 竞争格局 - 第一梯队为国际巨头企业,第二梯队为中国领先企业,第三梯队包括部分企业 [50] - 历史上欧美日韩企业进入早、产品性能优,已进入主流供应链,中国企业进入晚且未稳定进入 [51][52] - 未来中国产品具性价比优势,国产化率有望逐年提升 [53] 上市公司速览 - 报告列出立讯精密、万马股份等多家上市公司的总市值、营收规模、同比增长和毛利率等信息 [55][56][57] 企业分析 - 立讯精密为消费电子、汽车等领域提供智能制造解决方案,2024年汽车互联业务激增,追加机器人赛道投资 [70] - 万马股份业务涵盖三大事业,工业线缆产品丰富,2024年电力产品同比增长,垂直化生产能力提升 [74] - 鑫宏业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24年新能源汽车和工业线缆营收增长,设立子公司研发人形机器人线束 [80]
万马股份:自主研发220kV超净XLPE绝缘料已成功应用于高压超高压项目
金融界· 2025-07-30 08:21
公司业务与技术优势 - 万马高分子是国内电线电缆材料领域规模第一、品类齐全的综合材料服务商 [1] - 公司自主研发的超高压电缆(220kV)超净XLPE绝缘料和220kV超光滑屏蔽料已成功应用于国内外各类高压超高压项目 [1] - 2024年度公司参与的国内首条110kV国产导电炭黑屏蔽料电缆投入运行 [1] - 国网220kV交流电缆自主绝缘料项目首根电缆交付 [1] - 首条国产500kV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系统通过型式试验 [1] 雅鲁藏布江水电工程相关进展 -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总投资约1.2万亿元 [1] - 工程需建设3000-4000公里特高压输电线路 [1] - 公司具备大量大型水电站项目经验和历史业绩 [1] - 公司正持续跟进该工程项目 [1] 行业地位与突破 - 公司是国内技术和产销量领先的超高压电缆材料领域龙头企业 [1] - 在超高压材料方向上取得重大突破 [1]
万马股份(002276.SZ):公司超高压、中压、控制电缆以及高分子材料等产品均可应用于水电站
格隆汇APP· 2025-07-30 07:58
业务应用领域 - 超高压 中压 控制电缆及高分子材料等产品均可应用于水电站项目 [1] - 曾参与三峡水电站 广西南宁抽水蓄能电站 深汕西部水源及供水工程 大唐观音岩水电 大唐广西平班水电站等多个大型项目 [1] 项目进展动态 - 正持续跟进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项目 [1] - 后续相关进展情况以公司披露信息为准 [1]
雅下工程发力,高压材料技术迎来利好
环球网· 2025-07-29 05:52
能源领域发展契机 - 虚拟电厂建设加速推进 重大能源项目相继落地 为本土企业创造良好发展契机 [1] -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全面启动 总投资约1.2万亿元 规划建设5座梯级电站 总装机容量达6000万-7000万千瓦 相当于3个三峡工程 [3] - 该项目极有可能实现100%国产化 本土电缆等产业链企业迎来重大机遇 [3] 高端电缆料国产化进展 - 高海拔电网领域对电缆材料要求严苛 需适应-40℃至70℃温差 强紫外线辐射 高海拔低气压等复杂环境 且需满足30年以上使用寿命要求 [3] - 当前110kV及以上高压电缆绝缘料年进口量超10万吨 外资占比80% [3] - 万马股份220kV超净XLPE绝缘料稳定量产 500kV等级电缆系统材料进入国家示范工程并取得稳定运行数据 部分指标达国际先进水平 打破进口垄断 [3] - 2024年其超高压绝缘料业务产品发出量同比增长9.31% 单月最高销量突破5.55万吨 国内市占率从2021年的约15%提升至约20% 2025年三期项目投产后产能将增至6万吨 [3] 万马股份市场地位与机遇 - 是国内少数具备110kV-220kV高压电缆料外部供应能力且通过下游认证的企业 在国产化进程中占据关键位置 [4] - 新增"水利""绿色电力"概念标签 产品具备成熟适配能力 曾参与三峡水电站 广西南宁抽水蓄能电站等多个大型水电站项目 [4] - 在国家能源工程国产化率提升背景下 国内具备技术 性能与认证优势的企业 有望在重大能源项目中获得更多订单 [4]
万马股份:聚焦高压电缆料 护航能源工程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28 02:35
新增概念标签与市场关注 - 公司新增"水利"和"绿色电力"两大概念标签 源于投资者互动平台关于产品应用于水利发电站的提问 [1] - 公司产品具备成熟的水利电站应用场景适配能力 参与三峡水电站、广西南宁抽水蓄能电站、深汕西部水源及供水工程项目等多个大型项目 [1]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机遇 - 雅下工程全面启动 总投资约1.2万亿元 规划建设5座梯级电站 总装机容量6000万-7000万千瓦 相当于3个三峡工程 [1] - 大型能源水利项目设备国产化率超90% 可能面临100%国产化硬性标准 为本土电缆产业链企业带来重大机会 [1] - 工程地处西藏高海拔地区 对设备材料稳定性要求极高 需适应-40℃至70℃温差、强紫外线辐射、低气压等复杂环境 且满足30年以上使用寿命 [3] 高压电缆料国产化替代进展 - 110kV及以上高压电缆绝缘料年进口量超10万吨 外资企业市场占比达80% [2] - 公司220kV超净XLPE绝缘料实现稳定量产 500kV等级电缆系统材料进入国家示范工程 部分核心指标达国际先进水平 [2] - 公司是国内少数具备110kV-220kV高压电缆料外部供应能力且通过下游客户认证的企业之一 [2] 业务表现与产能扩张 - 2024年公司超高压绝缘料产品发出量同比增长9.31% 单月最高销量突破5.55万吨 [2] - 国内市占率从2021年约15%提升至目前约20% [2] - 2025年三期项目投产后 超高压绝缘料产能将增至6万吨 [2] 技术研发与产品创新 - 为满足高海拔等极端环境需求 公司推出耐低温-50℃PVC特种绝缘料 适用于高寒地区电网建设、高海拔供电系统及工业设备耐寒线路 [3] - 技术资质与市场准入优势使公司在高压电缆料国产化替代进程中占据关键位置 [2]
万马股份超12亿青岛扩产补北方空白 30年深耕高分子材料成长为国内龙头
长江商报· 2025-07-24 23:47
扩产项目 - 公司拟在山东青岛建设年产35万吨环保型高分子材料产业化项目,总投资约12.45亿元 [1][2] - 项目分三期建设,周期为2025年至2030年,主要产品包括硅烷电缆料、低烟无卤电缆料、PVC电缆料、电缆用屏蔽料 [2] - 项目建成后将缓解高分子材料业务产能交付压力,填补北方市场空白,并方便产品出口,符合"南北联动"发展战略 [1][2] 核心竞争力 - 子公司万马高分子专注电线电缆用环保型高分子材料30多年,产销规模多年稳居行业前列 [1] - 公司在高端智能装备线缆领域是国内少数具备国际先进生产能力的领头企业 [1] - 化学交联、硅烷交联、超高压绝缘料行业领先,屏蔽料、低烟无卤、PVC电缆料和弹性体名列前茅 [3] 研发投入 - 2021年至2024年研发支出连续四年增长,分别为4.73亿元、6.12亿元、6.36亿元、6.57亿元 [1][9] - 研发成果支撑公司在行业领先地位,包括硅烷一体化项目投产、超高压三期项目推进中 [3] 业务布局 - 高分子材料业务2023年、2024年收入分别为48.72亿元、51.85亿元,占营收比重32.22%、29.20% [3] - 2023年投资16.5亿元建设青岛万马高端装备产业园一期,聚焦新能源电缆及智慧农业装备用电缆 [6] - 2024年海缆绝缘料产能达6万吨,支撑海上风电项目需求 [6] 财务与业绩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货币资金15.83亿元,有息负债11.49亿元 [9] - 2021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从127.67亿元增长至177.61亿元,归母净利润从2.71亿元增长至2023年5.55亿元,2024年回调至3.41亿元 [9]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39.70亿元,归母净利润0.8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43%、23.05% [9] 国际化战略 - 以越南为海外桥头堡,计划扩建二期、三期工厂,强化北美市场份额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