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银行(002142)

搜索文档
从“融资难”到“出海易”:浙江小微企业成长的普惠动能
南方都市报· 2025-08-06 00:13
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 截至2024年底浙江民营企业在册总量达350.53万户,其中批发零售业占比33.2%(116.43万户),平均每千人拥有56个民营企业主 [2] - 杭州、金华、宁波、温州为民营企业最集中区域,义乌成为全国首个外资经营主体破万的县级市(超10000户外商),国际商贸城拥有7.5万个商铺 [2][5] 普惠金融政策支持 - 6月末全国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5.57万亿元,同比增速12.3%,近5年年均增速超20% [5] - 浙江2024年累计走访企业187.1万家,30.6万家获授信支持,放贷金额5932亿元,平均利率3.97% [9] - 金融监管总局牵头建立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目标实现"直达基层、快速便捷、利率适宜" [7] 宁波银行小微服务模式 - 实施"四专"模式(专营机构/专属政策/专业服务/专注研究),2024年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199.41亿元,增速18.35%,服务客户27.78万户 [10] - 推出"线上小微贷""出口极贷"等产品,后者直连海关税务数据,审批效率提升80%,2024年服务超1200家外贸企业 [10][12] - 提供"12+6"跨境服务包覆盖30余场景,包括汇率避险、海外开户等,服务范围涉及30多国 [12] 跨境金融实践案例 - 为日化出口企业审批200万美元"出口极贷"额度,年内融资155万美元应对关税成本压力 [11][12] - 通过区块链平台实现出口应收账款质押融资,自动核验报关单数据,解决信用信息缺失问题 [12]
金融力撑新型工业化加速前行,七部门意见明确支持路径
第一财经· 2025-08-05 10:57
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政策 - 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明确为新型工业化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坚持分类施策、有扶有控,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防止"内卷式"竞争 [1] - 提出到2027年基本建成适配制造业"三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成熟金融体系,增强服务适配性 [1] - 央行将联合有关部门推动《意见》落地,深化产融合作,完善金融支持体系,强化支撑力度 [1] 金融创新实践案例 - 山东省潍坊市作为国家制造业新兴技术改造城市试点,人民银行潍坊市分行指导日照银行潍坊分行创新探索供应链"脱核"模式,建成"数权贷"线上化场景平台,实现业务全流程线上办理 [2] - "脱核"模式以"供应商自身信用+交易数据信用"为授信基础,确保融资资金定向支付,潍坊金普瑞恩机械装备有限公司通过"数权贷"授信2000万元,盘活全部应收账款,提高资产周转率 [2] - 截至目前,该场景已累计办理融资近40笔、4700万元,服务8家小微企业 [3] - 宁波银行打造国内首个设备全生命周期服务平台"设备之家",整合多方资源形成"交易+金融+服务"闭环 [3] - 工商银行依托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以算法模型生成的企业评估报告为决策依据,精准匹配金融产品 [3] 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目标与举措 - 到2027年,支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金融体系基本成熟,产品更加丰富,贷款、债券、股权、保险等各类金融工具联动衔接更加紧密 [4] - 制造业企业有效信贷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制造业企业发行债券的户数和规模持续增长,股权融资水平显著提升 [4] - 优化金融政策工具支持关键技术产品和攻关,多渠道为科技成果转化引入耐心资本,强化产业链重点企业综合金融服务 [4] - 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数字金融等五篇大文章,深化基于"数据信用"和"物的信用"的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 [4] 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体系建设 - 健全金融机构服务制造业的内部机制安排,单列制造业信贷计划,制定差异化授信政策 [5] - 鼓励金融机构与产业部门双向培养科技产业金融复合型人才队伍,金融机构向产业园区派驻金融专员 [5] - 加强金融政策和产业政策协同联动,建立完善跨部门协同推进、政策激励约束、地方政策配套、风险协同防控等4方面机制 [5] - 金融支持制造业力度持续加大,工业重点领域金融服务质效持续提升,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5]
5家银行上半年双增长,机构:部分优质区域行净息差筑底
环球网· 2025-08-05 09:05
银行资产规模 - 宁波银行和杭州银行总资产规模超万亿元 宁波银行总资产达3.47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11.04% 杭州银行总资产为2.24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5.83% [1] - 齐鲁银行和青岛银行总资产处于7000亿元至8000亿元区间 [1] - 常熟银行6月末总资产突破4000亿元 达到4012.51亿元 [1] 营业收入与净利润 - 宁波银行和杭州银行营业收入均超200亿元 宁波银行营业收入为371.60亿元 同比增长7.91% 杭州银行营业收入为200.93亿元 同比增长3.89% [3] - 青岛银行、齐鲁银行和常熟银行营业收入均不及100亿元 常熟银行营业收入同比增速超10% [3] - 宁波银行和杭州银行归母净利润均超100亿元 分别为147.72亿元和116.62亿元 [3] - 杭州银行、青岛银行和齐鲁银行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均超16% [3] - 齐鲁银行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13.57%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长13.64% 净息差企稳回升 [3] 信贷投放与业务策略 - 宁波银行聚焦民营小微企业、制造业企业、进出口企业、民生消费等重点领域 加大资源倾斜和支持力度 [4] - 齐鲁银行持续加大对先进制造业、重点基础设施、科技创新等行业领域的支持 强化省市属国企、头雁企业、民营百强企业等名单制营销 [4] - 杭州银行截至上半年末信贷投放规模已超过年度目标的50% 将优化客户结构 [4] 行业分析 - 部分优质区域行净息差将率先筑底 新发放贷款利率降幅明显收窄且有企稳迹象 [3] - 贷款久期短的银行受存量贷款到期新投放冲击较小 [3] - 部分区域行三年期及以上储蓄存款占比高 重定价贡献和存款期限优化空间更大 [3] - 宁波银行和常熟银行2025年半年报业绩快报验证顺周期优质个股基本面拐点可期 [3]
城商行板块8月5日涨1.54%,齐鲁银行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入2807.21万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8-05 08:37
城商行板块市场表现 - 城商行板块整体上涨1.54%,领涨个股为齐鲁银行(收盘价6.26元,涨幅2.96%)[1] - 上证指数上涨0.96%至3617.6点,深证成指上涨0.59%至11106.96点[1] - 江苏银行成交量最高达129.55万手,郑州银行成交量136.07万手但涨幅最低仅1.44%[1] 个股交易数据 - 齐鲁银行成交额5.47亿元,青岛银行成交额2.15亿元,上海银行成交额6.50亿元[1] - 南京银行成交额6.72亿元,长沙银行成交额2.26亿元,重庆银行成交额1.40亿元[1] - 贵阳银行成交额3.22亿元,厦门银行成交额2.57亿元,江苏银行成交额15.17亿元[1] 资金流向特征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入2807.21万元,游资净流出2.26亿元,散户净流入1.98亿元[1] - 上海银行主力净流入6980.94万元(占比10.74%),厦门银行主力净流入2533.17万元(占比9.85%)[2] - 江苏银行游资净流出9080.23万元(占比5.98%),齐鲁银行游资净流出2927.44万元(占比5.36%)[2] - 兰州银行游资净流入815.21万元(占比2.69%),宁波银行主力净流入1813.73万元(占比2.55%)[2]
多家银行信用卡业务“瘦身”
经济网· 2025-08-05 05:48
信用卡行业转型趋势 - 多家银行调整高端信用卡权益及活动,包括提高使用门槛、调整积分规则、削减高端权益 [2] - 超过40家银行信用卡分中心获批终止营业,行业从规模导向转为价值深耕 [2] - 行业从依赖息差转为生态变现,从以产品为中心转为以客户为中心 [2] 权益调整具体措施 - 浦发银行、宁波银行等提高权益使用门槛,如增加积分兑换里程比例、设置消费金额门槛 [3] - 光大银行万事达世界之极信用卡贵宾休息室权益调整,服务商更换为本土企业,无限次使用权仅限于主卡持有人 [3] - 招商银行经典版白金信用卡年费优惠规则从"1万积分免年费"调整为"1万积分+18万元刚性消费达标免年费" [3] 信用卡产品瘦身 - 农业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等停发部分信用卡产品,以航空、电商、娱乐等领域联名卡为主 [4] - 停发原因包括业务策略调整、提升服务质量、合作到期等 [4] 行业转向存量深耕 - 线下信用卡分中心关停现象突出,行业告别粗放式经营进入精耕细作阶段 [5] - 银行需通过精简低效产品、聚焦核心客群优化运营 [6] - 消费者偏好向高频刚需场景集中,部分细分场景信用卡因用户规模有限陷入成本收益失衡 [6] 未来发展方向 - 针对高净值客户、活跃用户等不同客群设计分层权益体系,强化自营场景覆盖 [7] - 构建权益闭环,将信用卡与财富管理、私人银行等业务联动,推动信用卡从"流量入口"升级为"价值中枢" [7] - 行业从"发卡获客"转向"精耕存量",以价值贡献重塑业务逻辑 [7]
这些股票,融资客大幅加仓
天天基金网· 2025-08-05 03:35
A股融资融券市场动态 - 截至8月1日A股两融余额达19798.57亿元,其中融资余额19662.74亿元创逾10年新高,7月累计增加1281.25亿元 [1][3] - 7月24个交易日中有21天融资余额增长,其中7月21日、22日、28日、29日单日增幅均超150亿元 [3] 行业融资情况 - 医药生物行业获156.33亿元融资净买入居首,电子(137.49亿元)、电力设备(107.98亿元)、计算机(超100亿元)紧随其后 [3][4] - 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仅石油石化出现11.88亿元净卖出,其余30个行业均获增持 [3][5] - 医药生物行业融资余额达1462.30亿元,单月增幅12% [5] 个股融资动向 - 新易盛获31.80亿元融资净买入居个股榜首,北方稀土(21.76亿元)、胜宏科技(14.91亿元)分列二三位 [7][8] - 融资客加仓前十股中菲利华涨幅最高达59.84%,新易盛、北方稀土涨幅均超44% [7][8] - 中信证券遭11.11亿元融资净卖出成为减仓幅度最大个股,阳光电源(-7.67亿元)、五粮液(-6.27亿元)跟跌 [10][11] 融券市场数据 - 7月融券余额增长12.79亿元至135.83亿元,融券余量28.72亿股 [13] - 贵州茅台(0.97亿元)、招商银行(0.68亿元)、中国平安(0.68亿元)位居融券余额前三 [13] - 长江电力(1811.83万元)、比亚迪(1771.87万元)、中国平安(1585.69万元)位列融券净卖出额前三 [14][16]
多家银行信用卡业务“瘦身”,行业进入精耕细作新阶段
证券日报· 2025-08-04 23:48
信用卡行业转型趋势 - 多家银行对高端信用卡权益进行调整,包括提高使用门槛、调整积分规则、削减高端权益等,涉及招商银行、光大银行、浦发银行等 [1] - 超过40家银行信用卡分中心获批终止营业,行业从规模导向转向价值深耕 [1] - 银行信用卡业务正经历三大转向:从规模导向转为价值深耕,从依赖息差转为生态变现,从以产品为中心转为以客户为中心 [1] 权益调整具体措施 - 浦发银行、宁波银行等提高权益使用门槛,如增加积分兑换里程比例、设置消费金额门槛 [2] - 调整积分规则,部分消费场景不再累计积分或积分有效期缩短 [2] - 削减机场贵宾厅、高端酒店住宿等高成本权益,补充购物折扣、生活服务类权益 [2] - 光大银行万事达世界之极信用卡贵宾休息室权益调整,服务商更换为本土企业,无限次使用权仅限于主卡持有人 [2] - 招商银行经典版白金信用卡年费优惠规则从"1万积分免年费"调整为"1万积分+18万元刚性消费达标免年费" [2] 信用卡产品"瘦身" - 农业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等停发部分信用卡产品,以航空、电商、娱乐等领域联名卡为主 [3] - 停发原因包括业务策略调整、提升服务质量、合作到期、业务发展需要等 [3] 行业转向存量深耕 - 信用卡行业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深耕,精简低效产品、聚焦核心客群优化运营 [4] - 消费者偏好向高频刚需场景集中,部分细分场景信用卡因用户规模有限陷入成本收益失衡 [4] - 行业面临信用消费市场竞争加剧、信用资产承压、金融消保要求细化等挑战 [4] 未来发展方向 - 深挖存量客户价值,针对高净值客户、活跃用户等设计分层权益体系 [5] - 强化自营场景覆盖,整合购物、出行、娱乐等高频消费场景 [5] - 构建权益闭环,将信用卡与财富管理、私人银行等业务联动 [6] - 行业从"发卡获客"转向"精耕存量",以价值贡献重塑业务逻辑 [6] - 零售融合发展思路深化,串联储蓄、理财、贷款、信用卡等业务提升高端客群综合金融服务质量 [6]
银行股保持强势背后 5家公司业绩报喜
中国证券报· 2025-08-04 21:07
行业表现 - 5家银行上半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均实现同比双增,资产规模保持稳健增长 [1] - 银行业净息差有望企稳,银行股表现突出且具备较高配置价值 [1] - 银行股今年以来整体表现不俗,截至8月4日收盘,9只A股银行股累计涨幅超20%,其中浦发银行、青岛银行涨幅均超30% [6] - 2025年二季度末主动型公募基金对银行股的合计重仓配置比例为4.85%,达到自2021年二季度以来最高水平,环比上升1.13个百分点 [6] 公司业绩 - 宁波银行总资产3.4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04%,营业收入371.60亿元,同比增长7.91%,归母净利润147.72亿元 [2] - 杭州银行总资产2.2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83%,营业收入200.93亿元,同比增长3.89%,归母净利润116.62亿元 [2] - 齐鲁银行、青岛银行总资产均在7000亿元至8000亿元之间,常熟银行总资产4012.51亿元 [2] - 齐鲁银行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13.57%,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长13.64%,净息差企稳回升 [3] - 杭州银行、青岛银行、齐鲁银行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均超16% [2] 资产质量 - 齐鲁银行6月末不良贷款率为1.09%,较年初下降0.1个百分点 [3] - 常熟银行6月末不良贷款率为0.76%,较年初下降0.01个百分点 [3] - 青岛银行6月末不良贷款率为1.12%,较年初下降0.02个百分点 [3] - 杭州银行、宁波银行6月末不良贷款率均为0.76%,均较年初持平 [3] 业务发展 - 宁波银行聚焦民营小微企业、制造业企业、进出口企业、民生消费等重点领域 [4] - 齐鲁银行持续加大对先进制造业、重点基础设施、科技创新等行业领域支持力度 [4] - 杭州银行截至上半年末信贷投放规模已超过年度目标的50% [4] - 2025年一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43%,较去年四季度下降9个基点 [4] 市场观点 - 银行资产负债结构面临系统性重构压力,需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寻求优化路径 [5] - 银行股受追捧因高股息资产配置性价比提升及险资等长线资金持续入市 [6] - 银行股具有稳定股息率和足够大市值规模,能满足保险机构OCI账户配置需求 [6] - 预计股息率高、股价表现稳定的银行股仍为险资重点配置方向 [6]
多家银行信用卡业务“瘦身” 行业进入精耕细作新阶段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04 16:09
行业转型趋势 - 信用卡行业正从规模导向转向价值深耕 从依赖息差转向生态变现 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 标志着行业从粗放阶段进入精耕细作质变期 [1] - 行业面临多重考验 包括信用消费市场竞争加剧 信用资产承压 金融消保要求细化 以及互联网信用支付产品对场景流量的抢占 推动行业向集约化方向转型 [4] - 行业创新重点将围绕场景化联名卡开发 数字信用卡迭代 AI精准营销落地及客群生态圈构建展开 通过动态客群分层与场景化经营筑牢价值护城河 [1] 产品权益调整 - 多家银行对高端信用卡权益进行调整 包括提高权益使用门槛如增加积分兑换里程比例 设置消费金额门槛 [2] - 调整积分规则 部分消费场景不再累计积分或积分有效期缩短 [2] - 削减机场贵宾厅 高端酒店住宿等高成本权益 补充购物折扣 生活服务类等实用性权益 例如光大银行万事达世界之极信用卡贵宾休息室权益调整 服务商更换且无限次使用权仅限于主卡持有人 [2] - 招商银行经典版白金信用卡年费优惠规则从"1万积分免年费"调整为"1万积分+18万元刚性消费达标免年费" 附卡规则从"5000永久积分免年费"调整为"5000永久积分+额外消费满10万元" [2] 产品结构优化 - 多家银行停发部分信用卡产品 其中航空 电商 娱乐等领域联名卡占比居多 停发原因包括业务策略调整 提升服务质量 合作到期等 [3] - 银行通过精简低效产品 聚焦核心客群优化运营 因部分细分场景信用卡用户规模有限导致成本收益失衡 [4] 组织架构调整 - 年内已有超过40家银行信用卡分中心获批终止营业 线下分中心关停现象突出 [1][4] - 组织架构优化是行业告别扩张期粗放式经营 进入精耕细作新阶段的标志 [4] 未来发展方向 - 深挖存量客户价值 针对高净值客户 活跃用户等不同客群设计分层权益体系 通过精细化运营激活潜在价值 [5] - 强化自营场景覆盖 整合购物 出行 娱乐等高频消费场景 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 [5] - 构建权益闭环 将信用卡与财富管理 私人银行等业务联动 为高净值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推动信用卡从流量入口升级为价值中枢 [5][6] - 零售融合发展思路深化 通过串联储蓄 理财 贷款 信用卡等业务提升高端客群综合金融服务质量 提高留存率 增加机构盈利贡献 [6]
王者归来!银行全天走强,农业银行续刷新高!百亿银行ETF(512800)放量上探1%
新浪基金· 2025-08-04 12:09
银行板块市场表现 - 沪指早盘低开后翻红 银行板块贡献显著[1] - 银行ETF(512800)早盘冲高 场内价格最高涨逾1% 收盘涨0.59%[1] - 全天成交额达11.91亿元 环比放量[1] - 板块个股多数上涨 农业银行盘中涨超2%续创历史新高 青岛银行领涨超4%收盘涨逾2%[2] - 渝农商行涨2.38% 邮储银行涨1.77% 建设银行涨1.38% 招商银行涨1.08%[2][3] 银行ETF资金动态 - 近5日累计获资金净流入6.08亿元 近10日净流入9.04亿元[6] - 最新基金规模超144亿元 年内日均成交额5.67亿元[8] - 为全市场10只银行业ETF中规模最大且流动性最佳[8] 银行业政策环境 - 央行维持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及流动性充裕基调不变[3] - 政策引导金融机构保持信贷合理增长 对银行构成多维利好[3] - 宽财政推动融资需求增长 银行信贷供给充足[4] - 政策稳息差态度积极 存款成本持续下行助力息差趋稳[4] 银行业基本面 - 5家上市银行发布上半年业绩快报 归母净利润全部正增长[4] - 青岛银行营收76.62亿元同比增7.5% 净利润30.65亿元同比增16.05%[5] - 杭州银行营收200.93亿元同比增3.89% 净利润116.62亿元同比增16.67%[5] - 齐鲁银行净利润27.34亿元同比增16.48% 常熟银行净利润19.69亿元同比增13.55%[5] - 宁波银行营收371.60亿元同比增7.91% 净利润147.72亿元同比增8.23%[5] - 资产质量指标保持稳定 地产与城投领域存量风险明显改善[4] 机构观点与资金动向 - 湘财证券指出银行资产质量将进一步巩固[4] - 中泰证券预计行业利润维持正增长 净息差下降幅度将明显小于2024年[5] - 险资持续增持银行股 弘康人寿买入3038.6万股郑州银行H股 平安资产买入374.25万股招商银行H股[6] - 方正证券强调银行股息稳健 在低利率环境下配置性价比凸显[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