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双汇发展(000895)
icon
搜索文档
食品饮料行业上市公司财务总监PK:水井坊财务总监蒋磊峰464.75万薪酬最高 年仅46岁
新浪证券· 2025-07-31 07:31
行业薪酬概况 - A股上市公司财务总监CFO群体薪酬规模合计42.70亿元 平均年薪81.48万元 [1] - 食品行业130家公司财务总监薪酬均值77.78万元 低于市场均值 [1] - 食品饮料行业CFO薪酬总金额1.01亿元 [5] 薪酬排名情况 - 水井坊CFO蒋磊峰薪酬464.75万元 位列食品行业第一 薪酬同比上涨157.64万元 [5] - 伊利股份财务总监赵成霞薪酬390.13万元 位列行业第二 [5] - 双汇发展财务总监刘松涛薪酬359.34万元 位列行业第三 [5] - 麦趣尔财务总监许文薪酬仅1.66万元 为行业最低 公司连续三年亏损且高管大幅降薪 [5] 人员结构特征 - 40-50岁CFO占比54% 50岁以上占比37% 30-40岁占比9.16% 年龄中位数48岁 [1] - 学历分布以本科为主占比58% 硕士占比28% 专科占比12.4% 博士1名 中职1名 [3] - 金字火腿CFO周国华64岁为年龄最大 身兼董事总裁财务总监多职 [1] - 元祖股份CFO刘政32岁为年龄最小 2023年10月任职 [1]
食品饮料行业上市公司财务总监PK:金字火腿财务总监周国华64岁 专科学历年薪137.61万
新浪证券· 2025-07-31 07:28
行业薪酬概况 - 2024年A股上市公司财务总监CFO群体薪酬规模合计达42.70亿元,平均年薪为81.48万元 [1] - A股食品行业130家公司财务总监薪酬均值为77.78万元,低于市场均值 [1] - 食品饮料行业CFO薪酬总金额为1.01亿元 [5] 薪酬排名 - 水井坊CFO蒋磊峰薪酬最高,达464.75万元,较上年增加157.64万元 [5] - 伊利股份财务总监赵成霞薪酬390.13万元,排名第二 [5] - 双汇发展财务总监刘松涛薪酬359.34万元,排名第三 [5] - 麦趣尔财务总监许文薪酬最低,仅1.66万元,公司连续三年亏损且高管层大幅降薪 [5] 年龄分布 - 40-50岁CFO占比54%,50岁以上占比37%,30-40岁占比9.16%,中位数48岁 [1] - 金字火腿CFO周国华年龄最大(64岁),元祖股份CFO刘政年龄最小(32岁) [1] 学历分布 - 本科学历占比58%,硕士28%,专科12.4% [3] - 立高食品财务总监王世佳为唯一博士学历,春雪食品财务总监郝孔臣为唯一中职学历 [3] 公司高管动态 - 水井坊2024年营收增长5.32%,净利润增长5.69%,高管薪酬普遍增加 [5] - 金字火腿CFO周国华兼任董事、总裁等职,任职始于2021年12月 [1] - 元祖股份CFO刘政2023年10月任职 [1]
双汇发展股价微跌0.36% 公司回应养殖成本偏高问题
金融界· 2025-07-29 18:51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7月29日收盘,双汇发展股价报24.99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36% [1] - 当日成交量为70900手,成交金额达1.77亿元 [1] - 公司总市值为865.82亿元 [1] 公司概况 - 双汇发展是国内领先的肉类加工企业,主营业务涵盖生猪屠宰、肉制品加工、冷链物流等领域 [1] - 公司产品包括冷鲜肉、肉制品、调味品等 [1] - 旗下拥有"双汇"等知名品牌 [1] 业务发展 - 公司养猪业规模不大,受产能利用率低等因素影响成本偏高 [1] - 2024年公司养猪业和禽产业的养殖指标和经营情况持续改善 [1] - 2025年将继续加强管理提升和成本管控 [1]
双汇发展:目前公司养猪业规模不大,受产能利用率低等因素影响成本偏高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9 11:39
养殖成本状况 - 公司养猪业规模不大且成本偏高 受产能利用率低等因素影响 [2] - 2024年公司养猪业和禽产业的养殖指标和经营情况持续改善 [2] - 2025年公司将继续加强管理提升并强化成本管控 预计经营成绩有望继续改善 [2]
双汇深耕“三餐一桌”场景铸就增长新引擎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7-29 06:52
产品结构转型 - 公司加速推动产品向"年轻化、餐饮食材化、中式产品工业化"转型,聚焦"一碗饭、一顿饭、一桌菜"场景 [2] - 2021年成立餐饮事业部整合食材研发、生产、销售、门店运营与售后,覆盖肉、蛋、奶、菜、粮多领域 [2] - 2022年启动第三工业园建设专攻"三餐一桌"场景,开发中华菜肴"家庭化、餐桌化"产品 [2] 餐饮业务布局 - 第三工业园已投产,每日100吨中华菜肴发往全国,八大碗、家宴等菜肴礼盒成市场爆款 [2] - 形成预制切割、调理半成品、成品菜肴、方便速食、酱卤熟食五大产品群,围绕"八大菜系+豫菜"持续拓品 [3] - 计划2025年启动新型餐饮门店项目,一年新增100家社区店 [5] 产业链优势 - 拥有全国最大的猪肉及制品产业链,近年加码鸡产业形成完整链条 [3] - 国家级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平台支持,300余人核心研发团队与2000多台套实验设备 [3] - 覆盖全国30个现代化生产基地、200万个销售终端,冷链物流实现"朝发夕至" [3] 渠道拓展 - B端为百胜、海底捞等头部餐饮连锁企业定制产品,与永辉等超市合作开设店中店和熟食专区 [4] - C端社区熟食门店全面焕新,线上借力传统电商与直播带货触达年轻群体 [5] - 构建"线上+线下"全渠道矩阵,实现"朝发夕至"的产品配送 [3][5]
肉制品龙头一年要开100家线下熟食店,赢面大不大?
新浪财经· 2025-07-29 03:50
公司战略布局 - 公司启动新型餐饮门店项目,计划未来一年新增100家社区熟食门店,升级产品标准化和运营标准化 [1] - 公司早在2020年成立双汇餐饮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布局餐饮项目投资和运营,目标构建标准化、全方位的餐饮供应链 [7] - 2021年成立餐饮事业部,覆盖肉、蛋、奶、菜、粮等品类,提供预制切割类产品、半成品、成品菜肴及酱卤熟食 [9] - 2022年启动第三工业园项目,总投资110亿元,聚焦中央厨房、预制菜肴等新兴餐饮产业,预计年产值300亿元 [9] 产品与门店特点 - 熟食门店主打卤味,涵盖热卤、冷熟食、凉拌菜、油炸小吃等,产品包括卤猪蹄、香卤牛肉、椒麻鸡、生炸鸡腿等 [4][5] - 门店产品凸显猪肉优势品类,同时扩充鸡、牛、鸭、鳕鱼、素菜等,荤素搭配丰富 [2] - 现有门店多集中在北方地区,尤其是河南(如新乡、郑州、洛阳等),总部所在地漯河有10多家门店 [5] - 南方地区如广州、深圳已有探索,但门店尚未正式营业 [6] 行业竞争与挑战 - 卤味赛道竞争激烈,头部品牌如紫燕百味鸡已达5000多家门店,覆盖30个省市,后来者抢占市场份额难度大 [13] - 行业市场规模增速放缓,全国卤味门店数量呈现下滑趋势 [13] - 公司虽在肉制品研发和生产方面经验丰富,但餐饮店经营涉及选址、管理、服务等多方面挑战 [13] 合作与调整 - 2020年与尝高美中国合资成立上海万家汇美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双汇持股40% [7] - 2023年3月双汇餐饮退出合资公司,目前由尝高美全资持股 [8]
2025年中国预制菜企业百强榜发布:广东领跑行业大变革,预制菜进入“规范+创新”新周期!
中国食品网· 2025-07-29 02:47
行业盛会 - 第三届中国国际(佛山)预制菜产业大会在广东佛山开幕,吸引全球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超千家预制菜全产业链企业及采购商参与 [1] - 大会聚焦"高质量发展、融合创新、品牌赋能"等关键词,探讨产业升级方向,并发布《2025年中国预制菜企业百强榜》 [1] 政策规范 - 2024年国家六部门明确预制菜定义,禁用防腐剂,推动行业从"无标生长"转向"规范发展" [2] - 政策实施后,2024年市场规模增长率从2023年的33.8%降至27.3%,企业注册增长率从683.8%骤降至147.8%,行业加速洗牌 [2] 市场规模 - 2024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4850亿元,同比增长33.8%,预计2026年将达7490亿元 [3] - 行业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驱动",供应链能力(如冷链物流)成为核心竞争力 [4] 区域分布 - 广东预制菜产业领先,百强榜中21家企业来自广东(占比21%),上海、湖南、山东、浙江各有9家上榜 [13] - 广东依托产业链优势,形成多元化产品矩阵(如盆菜、潮汕卤味),并率先突破超低温锁鲜等技术 [13] 企业格局 - 百强榜前三位为双汇集团(84.36分)、海底捞(83.35分)、温氏食品(83.06分) [6] - 食品加工企业占比58%,餐饮与农林牧渔企业各占20%,零售端仅占2%,反映"强生产、弱渠道"的行业现状 [16] 技术趋势 - 未来行业将向智能化(如AI质检)、高端化(健康型产品)和国际化(RCEP市场)方向发展 [18] - 广东预制菜出口覆盖全球六大洲,东南亚成为新增长引擎 [18]
双汇加快推进餐饮业务布局 新业务贡献新增量
第一财经· 2025-07-25 08:29
产品战略转型 - 公司围绕"一碗饭、一顿饭、一桌菜"加快产品结构转型,推动产品"进家庭、上餐桌",实现肉蛋奶菜粮结合的产品升级[1][3] - 2021年成立餐饮事业部,整合食材研发、生产、销售、门店运营全链条,覆盖肉蛋奶菜粮多领域,目标打造全国领先餐饮食材供应链平台[3] - 2022年建设第三工业园开发中华菜肴产品,整合三大工业园资源打造新业态,目前日产能达100吨,八大碗等礼盒产品成为爆款[3][4] 产业链协同优势 - 公司依托全产业链布局发挥协同效应,拥有猪肉制品和肉鸡养殖加工双产业链,为餐饮业务提供供应链基础[6] - 研发端配备300多人核心团队、2000多台套设备及国家级技术中心,建立行业领先的食品安全内控体系[6] - 冷链物流实现全国绝大部分省份朝发夕至,支撑五大产品群(预制切割、调理半成品、成品菜肴、方便速食、酱卤熟食)的快速配送[7] 渠道拓展策略 - B端与百胜、海底捞等头部餐饮连锁战略合作,同时通过商超店中店模式(如永辉)拓展熟食专区,推动销售额快速增长[9] - C端升级社区熟食门店形象与运营标准,2025年计划新增100家门店,并同步布局电商平台与直播带货触达年轻群体[9] - 线上线下全渠道网络覆盖30个生产基地及200万个销售终端,形成全域渗透的销售体系[9] 市场定位与产品创新 - 针对消费升级趋势,公司聚焦高品质便捷化餐饮需求,开发中式产品工业化解决方案,如蒜香排骨等调理类新品成为家庭餐桌新宠[1][3] - 产品线围绕"八大菜系+豫菜"持续创新,满足区域化饮食偏好,强化在菜肴类和调理类市场的竞争力[7] - 通过餐饮业务重新定义肉类消费场景,为行业贡献新增量,实现从传统屠宰加工向餐饮食材服务的转型[10]
猪价波动引调控新信号 产能或迎加码管理
搜狐财经· 2025-07-25 01:45
生猪市场行情变化 - 生猪期货价格和猪肉概念板块冲高回落 7月23日生猪期货主力合约冲高至15150元/吨 24日跌至14320元/吨 跌幅超2% [1] - 猪肉概念板块7月1日至今涨幅为7.32% 但23日高开后收盘下跌 24日略涨 [1] - 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7月23日为14.4元/公斤 较前日下跌0.04元/公斤 [1] 行业供需现状 - 生猪养殖已连续14个月保持盈利 上市公司普遍预增 但行业主动减产意愿不强 产能仍有少量增加可能 [1] - 市场处于"供应宽松与需求疲软"博弈阶段 北方高温加速出栏 规模企业集中冲量导致供应短时激增 [1] - 屠宰企业压价 养殖户恐慌性抛售情绪蔓延 形成价格下行压力 [1] 政策调控动态 - 农业农村部7月23日召开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 邀请牧原 新希望等养殖企业和双汇 金锣等屠宰加工企业参会 [2] - 6月调度会提出全国能繁母猪调减100万头至3950万头 优化生产 加大弱仔淘汰 引导降低出栏体重 [2] - 6月11日中央储备冻猪肉进行2025年首次国产冻猪肉收储 而非等量轮储 [2] 市场预期分歧 -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认为三季度供过于求局面有望缓解 猪价或有反弹但空间有限 [3] - 中邮证券分析师预期受产能增加及仔猪数量环比增加影响 下半年生猪供应将增加 四季度价格压力较大 [3]
双汇加码餐饮业务,计划未来一年新增社区熟食门店100家
贝壳财经· 2025-07-24 08:45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加快产品结构转型,通过专业化运作、全产业链资源整合及渠道深耕,持续加码餐饮业务布局,激活新增长极 [1] - 公司2021年1月成立餐饮事业部,集食材研发、生产、销售、门店运营、售后服务于一体,品类覆盖肉、蛋、奶、菜、粮等多领域 [1] - 布局餐饮业务是公司顺应市场趋势的战略选择,也是完善产业链的重要一环 [2] 产品开发与产能 - 公司2022年建设第三工业园,围绕"一顿饭、一桌菜"开发中华菜肴"进家庭、上餐桌"产品 [1] - 第三工业园中华菜肴和中央厨房项目已投产,每天100吨中华菜肴下线运往全国各地 [1] - 公司已形成"预制切割、调理半成品、成品菜肴、方便速食、酱卤熟食"五大产品群,围绕"八大菜系+豫菜"持续开发新产品 [2] - 八大碗、家宴为代表的菜肴礼盒产品成为市场热销爆款 [1] 产业链与研发优势 - 公司拥有全国最大的猪肉和猪肉制品产业链,并积极布局鸡产业 [2] - 公司建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国家认可实验室,建立了行业领先的食品安全内控体系 [2] - 公司建有国内领先的冷链物流体系,全国绝大部分省份可实现朝发夕至 [2] 渠道布局 - 公司构建"线上+线下"全渠道网络,覆盖全国30个现代化生产基地和两百万个销售终端 [3] - 与百胜、海底捞等头部餐饮连锁企业达成战略合作,与永辉等精品超市紧密合作 [3] - 拓展直播带货等新兴模式,精准触达年轻消费群体 [3] - 计划未来一年新增社区熟食门店100家,全面升级门店形象和购物体验 [3][4] 市场表现 - 公司熟食产品在商超销售额不断增长 [3] - 餐饮业务将持续深化B端合作,推动产品销售上规模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