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稀土(000831)

搜索文档
稀土产业链,优势在我
太平洋证券· 2025-08-01 06:03
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稀土产业链在需求增长和涨价带动下的投资机会 [4] 核心观点 - 中国稀土资源全球第一,储量4400万吨占比38%,2024年轻稀土配额25万吨同比增长6.36%,中重稀土配额2万吨 [4] - 中国稀土永磁技术和规模全球领先,产销量世界第一,主要应用于汽车、消费电子、机器人等领域 [4] - 稀土产品价格处于合理位置,镨钕氧化物52万/吨,氧化镝163万/吨,有望进一步上涨 [64] - 新能源汽车、人形机器人、eVTOL等新兴领域将大幅增加高性能稀土永磁需求 [4][115] 稀土资源全球供给 - 全球稀土储量中国第一(4400万吨),巴西(2100万吨)、美国(1900万吨)分列二三位 [16] - 2024年中国稀土配额27万吨,冶炼分离配额25.4万吨同比增长10.43% [27] - 海外供给增加:美国MP年产4.5万吨,澳大利亚Lynas年产1万吨稀土氧化物,首次实现中国外重稀土镝提取 [4][46] - 东南亚地区产量显著:缅甸3.1万吨、泰国1.3万吨稀土氧化物 [51] 稀土永磁产业格局 - 中国稀土永磁产量全球第一,2024年毛坯产量超25万吨,金力永磁、正海磁材产量均超2万吨 [88] - 专利方面:原始专利已到期,工艺专利对国内市场无限制,出口需注意规避日本市场 [79] - 工艺流程:采用粉末冶金工艺,稀土金属和能源是主要成本项 [82] 主要应用市场 - 汽车领域: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1750万辆,纯电动车单车需2-3kg稀土永磁 [93] - 风电领域:2024年全球新增装机114GW,半直驱技术将增加稀土永磁需求 [99] - 消费电子: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12.2亿部,TWS耳机3.3亿部,笔记本电脑2.06亿台 [106] - 新经济领域:人形机器人单台需求量大,eVTOL采用多电机模式推动需求增长 [115] 重点上市公司 - 北方稀土:2024年稀土氧化物产量1.55万吨,盐类12.5万吨,金属3.7万吨,营收329.66亿元 [123] - 中国稀土:掌控全国70%中重稀土储量,2024年营收30.27亿元,亏损2.87亿元 [129] - 金力永磁:2024年产能3.8万吨,产量21597吨中国第一,营收67.73亿元 [150] - 正海磁材:2024年产量20781吨行业前二,产能3万吨,营收55.39亿元 [155] - 中科三环:烧结钕铁硼产能2.5万吨,2024年营收67.51亿元,净利润0.12亿元 [158]
有色金属行业双周报(2025、07、18-2025、07、31):美联储表态偏鹰,年内降息预期弱化-20250801
东莞证券· 2025-08-01 04:10
行业投资评级 - 有色金属行业投资评级为"标配(维持)" [2] 核心观点 - 美联储表态偏鹰派,年内降息预期弱化,导致贵金属及工业金属价格回落 [2][5] - 稀土行业受益于供需格局改善及出口管制优化,价格企稳回升,企业盈利能力改善 [5][63] - 钨价因资源枯竭、政策调控及新能源/军工需求增长而持续上行,战略价值凸显 [5][63] 行情回顾 - 申万有色金属行业近两周上涨4.02%,跑赢沪深300指数3个百分点,在申万31个行业中排名第5名 [3][12] - 子板块表现:小金属(+14.01%)、能源金属(+8.84%)、金属新材料(+3.54%)、工业金属(+1.78%)、贵金属(-3.84%) [3][17][19] - 年初至今有色金属行业累计上涨24.91%,排名全行业第一 [12] 产品价格动态 工业金属 - LME铜价收于9607美元/吨,铝价2562.5美元/吨,铅价1969.50美元/吨,锌价2762美元/吨,镍价14950美元/吨,锡价32685美元/吨 [5][24] 贵金属 - COMEX黄金价格3342.30美元/盎司(较7月初下跌7.5美元),白银36.79美元/盎司(上涨0.54美元) [5][35] - 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Au(T+D)价格766.58元/克(下跌5.46元) [5][35] 稀土与钨 - 稀土价格指数204.36(较7月初回升22.35),氧化镨钕528元/公斤(回升83元) [5][43] - 钨精矿均价19.29万元/吨(上涨1.9万元),APT均价28.5万元/吨(上涨3.45万元) [5][63] 行业新闻与政策 - 美联储连续第五次维持利率4.25%-4.50%不变,9月降息预期下调 [50][51] - 美国宣布8月1日起对进口半成品铜征收50%关税 [54] - 安徽计划2027年有色金属产业营收突破5000亿元,重点发展铜、铝、镁产业 [55][56] 重点公司动态 - **中国稀土(000831)**: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1.36-1.76亿元,同比扭亏 [64] - **金力永磁(300748)**:预计上半年净利润3-3.35亿元,同比增长151%-180%,布局机器人电机转子研发 [64] - **厦门钨业(600549)**:上半年营收191.78亿元(+11.75%),净利润9.72亿元(-4.41%) [64] - **亚太科技(002540)**:拟收购欧洲汽车铝部件企业ALUnited以拓展高端市场 [58] 图表数据索引 - 包含12张价格走势图(LME金属库存、COMEX贵金属、稀土指数等) [9] - 申万行业涨跌幅排名表显示有色金属年初至今表现最佳 [15][17]
稀土指数盘中跌超2%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1 02:13
稀土行业市场表现 - 8月1日稀土指数盘中跌幅超过2% [1] - 包钢股份、盛和资源、北方稀土、中国稀土、广晟有色等公司股价跌幅居前 [1]
中国稀土获融资买入1.81亿元,近三日累计买入8.96亿元
金融界· 2025-08-01 01:20
融资交易情况 - 7月31日中国稀土融资买入额1.81亿元,位列沪深两市第153位 [1] - 当日融资偿还额2.56亿元,净卖出7491.97万元 [1] - 最近三个交易日(29日-31日)融资买入额分别为3.90亿元、3.25亿元、1.81亿元,呈现逐日递减趋势 [1] 融券交易情况 - 7月31日融券卖出0.05万股,净买入0.51万股 [2]
中美稀土战争持续!美国重金开采稀土!中国稀土武器会失去优势吗
搜狐财经· 2025-07-31 10:28
美国稀土产业投资与产能建设 - 五角大楼向MP Materials投资4亿美元成为其最大股东并提供1.5亿美元贷款用于扩大稀土分离能力[3] - 苹果公司宣布5亿美元投资协议支持美国稀土产业[4] - 加州Mountain Pass矿山2024年产出超过45000公吨稀土氧化物精矿占全球产量15%[7] - 德州Independence工厂2025年1月开始生产钕和镨金属实现美国本土稀土金属炼制[8] 中美稀土成本与技术对比 - 中国一吨氧化镨钕综合成本约3.5万美元 美国同规格产品报价5.8万美元高出六成[15] - 中国掌控全球近90%稀土精炼产能 在重稀土元素方面近乎垄断[17] - 美国稀土分离厂从环评到投产需至少四年 熟练工培训再加两年[17] - 美国在稀土精炼技术领域落后数十年 相关人才断层近30年[17][19] 中国稀土产业优势与战略布局 - 中国对七种稀土元素及磁体实行出口限制 导致美国汽车生产线停摆和F-35战机生产受阻[11] - 建立稀土出口动态调节机制 每季度根据国际市场需求调整出口配额[13] - 拥有完整产业链布局 从开采到电机组装的生态系统协同效应[24] - 引入稀土追踪系统要求生产商在线提交交易量和客户信息 2024年镨钕氧化物出口量降12%价格涨35%[28] 全球稀土供需格局与市场影响 - 新能源汽车是永磁材料消费增长最大领域 2025年预计带来超6万吨钕铁硼材料需求增长[26] - 日本丰田提前锁定2026年磁体订单 德国大众因供应不稳定可能推迟电动车生产计划6-9个月[30] - 全球镨钕氧化物供应处于紧平衡状态 中国市场氧化镨钕供应短缺7000吨[44] - 国际能源署预计2030年全球清洁能源转型对稀土需求将增长3倍[36] 国际合作与替代技术发展 - 中国稀土集团与印尼政府合作建设年产能5万吨的稀土加工基地服务东南亚市场[34] - 沙特矿业与MP Materials签署备忘录在红海建设年产1万吨稀土分离厂预计2027年投产[32] - 日本东京大学研发新工艺将废旧磁体稀土回收率提升至85%成本降40%[42] - 丰田汽车投资50亿日元建设稀土回收工厂预计2026年投产[42] 政策支持与产业挑战 - 美国国会通过《关键矿物安全法案》授权政府投入200亿美元建立战略储备并设立技术创新基金[40] - 美国政策连贯性匮乏 特朗普上台后推翻拜登时期矿产支持计划[22] - 美国能源部内部备忘录显示2028年前本土分离产能仅能满足军工需求三成[17] - 摩根士丹利预测2026年美国电动车平均售价可能因磁体成本上涨800-1200美元[40]
中国稀土对美出口暴涨660%,已经达成稀土和解?中方随即打破惯例
搜狐财经· 2025-07-31 02:15
稀土出口管制战略 - 中国对钐、钆、铽等7类中重稀土物项实施出口管制 精准限制美国军工供应链[3] - 稀土开采配额首次不予公开 北方稀土借机拉高氧化镝报价至700-1000美元/公斤 较国内溢价三倍[6] - 打击稀土走私专项行动封堵灰色通道 4月后对泰国锑出口锐减90% 对墨西哥出口归零[6] 中美贸易博弈动态 - 6月中国对美稀土磁体出口量飙升至353吨 较5月46吨暴增660% 但仅限于民用电动车领域[1] - 通过临时许可证机制向通用、福特等车企放行民用磁体 换取英伟达H20芯片对华出口许可[4] - 军工级高纯度铽镝合金持续冻结出口 迫使美国从废旧手机回收磁材[1][4] 美国稀土产业困境 - 美国国防部向MP Materials注资4亿美元 但其得州工厂产能仅恢复45% 磁材废品率高达40%[7] - 本土企业订单流失 MP Materials股价暴跌并关闭三分之一熔炼炉[7][11] - 稀土分离提纯技术依赖中国"串级萃取"专利 美国唯一掌握技术的Molycorp公司已于2015年破产[7] 军工供应链脆弱性 - F-35战机单机消耗417公斤稀土 "弗吉尼亚"级核潜艇需求达4吨[3] - 五角大楼报告承认即便重启生产线 9个月内军工体系仍会崩溃[7] - 美国车企库存周转天数从45天暴跌至22天 生产线曾濒临瘫痪[3] 中国技术反制措施 - 通过新加坡分公司采购英伟达芯片 以数据中心建设名义转运回国[8] - 华为通过算法优化将同等算力芯片成本压至美国六成[8] - 海关监控系统追踪货物去向 对流向雷神公司等军工企业实施出口黑名单制裁[8] 价格战略调整 - 氧化镨钕价格调高18% 军工级氧化铽持续冻结出口[11] - 出口管制实施后欧洲市场氧化镝价格暴涨至700-1000美元/公斤[6] - 中国稀土集团延迟至6月下达开采配额 打破十年披露惯例[6]
中国稀土获融资买入3.25亿元,近三日累计买入14.54亿元
金融界· 2025-07-31 01:20
融资交易情况 - 7月30日融资买入额3.25亿元 居沪深两市第66位 [1] - 当日融资偿还额4.47亿元 净卖出1.22亿元 [1] - 最近三个交易日融资买入额分别为7.40亿元、3.90亿元和3.25亿元 [1] 融券交易情况 - 7月30日融券卖出0.97万股 [2] - 当日融券净卖出0.87万股 [2]
中国稀土:公司主营产品稀土氧化物中包括氧化镨钕、氧化镨、氧化钕、氧化镝、氧化铽等产品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30 10:55
公司主营产品 - 公司主营产品为稀土氧化物 [2] - 产品包括氧化镨钕、氧化镨、氧化钕、氧化镝、氧化铽等 [2]
中国稀土获融资买入3.90亿元,近三日累计买入18.61亿元
金融界· 2025-07-30 01:11
融资交易情况 - 7月29日公司获融资买入额3.90亿元,居沪深两市第59位 [1] - 当日融资偿还额3.56亿元,净买入3342.50万元 [1] - 最近三个交易日(25日-29日)分别获融资买入7.31亿元、7.40亿元、3.90亿元 [1] 融券交易情况 - 当日融券卖出0.17万股,净买入1.34万股 [2]
绕过中国稀土?日本找到电机替代方案,日欧组建“稀土联盟”
搜狐财经· 2025-07-30 00:51
稀土的战略地位 - 稀土是17种金属元素的统称,被称为"工业维生素",广泛应用于手机屏幕、新能源汽车电机、导弹制导系统、隐形战机涂层等领域[1] - 在军工领域,稀土是"隐形的战斗力",导弹制导系统需要稀土来保持磁铁在极端温度下的稳定性,隐形战机的雷达材料需要稀土来实现对雷达波的高效吸收[3] - 在民用市场,稀土是新能源时代的"刚需",一辆新能源汽车的驱动电机要用到近2公斤稀土,一台风力发电机的永磁体稀土用量能达到数十公斤[3] 中国在稀土领域的优势 - 中国拥有全球近一半的稀土储量,掌握着全球70%的稀土开采量和90%的精炼产能[3] - 全球每年挖出来的稀土七成来自中国,其他国家挖的稀土最终也得送到中国来精炼[3] - 中国用几十年的产业链积累和技术沉淀形成了"开采-精炼-加工-应用"的完整稀土产业链[18] 稀土在中美贸易战中的作用 - 在中美贸易战中,稀土成为中国手里的"硬牌",中国加强稀土出口管控后,依赖稀土的美国新能源、军工企业受到影响[5] - 特朗普时期美国不得不松口,允许美国企业申请中国稀土进口许可[5] - 全球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中国稀土是能影响全球产业链的战略资源[5] 日本对稀土的依赖与应对 - 日本稀土依赖度曾超过90%,因外交争端中国暂停对日本出口稀土时,日本多家汽车、电子企业停工[7] - 日本尝试从电子垃圾中提取稀土,但成本比直接开采高3倍,一年最多提取几百吨,无法满足需求[7] - 日本在越南投资稀土矿因基础设施差无法运输,在澳大利亚参股矿山但精炼环节仍需送到中国[7] 日本的无钕电机技术 - 日本Proterial公司宣布研发出不含钕和重稀土的纯电动汽车电机磁铁,使用铁氧体替代钕铁硼[9] - 中国掌控全球90%的钕铁硼磁铁产能,该技术若能成功可降低对稀土的依赖[9] - 但铁氧体磁铁磁性能比钕铁硼差5-10倍,可能增加电机体积和重量,且耐温性差,稳定性未经大规模验证[16] 日欧稀土供应链合作 - 日本与欧盟建立"竞争力同盟",核心之一是联手保障稀土供应链[11] - 欧盟因对中国汽车加征关税导致稀土被限制,欧洲汽车巨头电机生产线开始缺"磁"[11] - 日欧计划通过"技术替代+全球找矿"双线突围,但面临开采和精炼成本高、产业链建设周期长等挑战[16] 稀土产业链的替代难度 - 全球稀土储量中国占49%,其余主要在越南、澳大利亚、美国等地,但开采和精炼成本高[16] - 越南稀土提炼成本是中国的3倍,澳大利亚依赖中国精炼技术,美国开采成本高[16] - 日欧想绕过中国精炼能力需5-10年建产业链,投入上千亿资金[16] - 中国稀土优势在于全产业链控制力,从开采到应用形成完整链条,难以短期替代[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