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平安银行(000001)
icon
搜索文档
上海大消息!20多家银行宣布:调整
中国基金报· 2025-08-30 01:53
新增房贷利率政策 - 上海新增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不再区分首套和二套 利率水平根据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要求、银行经营状况及客户风险状况等因素确定 [2] - 2025年第二季度全国新发放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09% 较上一季度下降2个基点 [2] - 上海二套房房贷申请最低利率可达3.09% 与首套房贷利率持平 [3] 存量房贷利率调整规则 - 存量房贷利率加点值高于上季度全国新发放房贷利率平均加点值加30基点以上的 可申请调整加点值 [4][10] - 重新约定的加点值不低于上季度全国新发放房贷利率平均加点值加30基点 [4][10] - 具体加点值根据市场供求、客户资信情况、贷款担保变化等因素确定 [7][11] 存量房贷利率调整实施 - 以8月20日发布的5年期以上LPR 3.5%为基准 存量利率3.45%的二套房贷款可申请降至3.36% [5][6] - 自9月1日起借款人可通过手机银行或线下贷款服务行申请调整利率加点值 [7][12] - 利率调整不收取任何费用 审核通过后新利率加点值即日生效 [7][13] 银行执行情况 - 包括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等23家银行上海市分行已发布利率调整公告 [1] - 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明确9月1日起启动调整工作 并提供全市29个贷款服务行联系方式及咨询时间 [12][15][17]
沪上银行集体调整房贷利率 9月1日起可进行线上查询
环球网· 2025-08-30 00:49
房地产金融政策调整 - 上海市11家主要银行同步实施房贷新政 包括工商银行 中国银行 农业银行 建设银行 交通银行 招商银行 平安银行 光大银行 北京银行 江苏银行和南京银行的上海市分行 [1] - 新政取消首套与二套住房贷款利率差异 新增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不再区分首套及二套利率门槛 [3] - 利率水平将根据上海市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要求 结合银行经营状况和客户风险状况等因素差异化确定 [3] 存量房贷利率机制 - 扩大存量房贷利率调整范围 针对部分第二套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启动常态化利率调整机制 [3] - 调整条件为存量房贷利率加点值高于上季度全国新发放房贷利率平均加点值加30个基点 [3] - 调整后新约定的加点值不低于上季度全国新发放房贷利率平均加点值加30个基点 [3] 利率基准与执行 - 2025年第二季度全国新发放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09% 作为本次调整参考基准 [3] - 自9月1日起借款人可通过各家银行手机银行等线上渠道查询利率下调资格 [3]
上海房贷新政,多家银行公告
观察者网· 2025-08-30 00:14
房地产金融政策调整 - 上海市六部门联合发布房地产政策优化通知后 多家银行跟进发布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调整公告 涉及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农业银行、平安银行、光大银行、北京银行、江苏银行等机构 [1] 新增房贷利率机制 - 银行取消首套与二套住房贷款利率区分 具体利率水平根据上海市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要求 结合银行经营状况和客户风险状况等因素合理确定 [2] - 以建设银行为例 新增房贷利率定价不再区分首套与二套住房类型 [2] 存量房贷利率调整机制 - 部分符合条件的存量第二套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可申请利率调整 依据去年10月完善的存量贷款利率定价调整机制 [2] - 调整标准为存量房贷利率加点值高于上季度全国新发放房贷利率平均加点值加30基点时可申请调整 重新约定的加点值不低于该基准 [2] - 2025年第二季度全国新发放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09% 作为利率调整的参考基准 [2] 银行服务实施安排 - 自9月1日起借款人可通过手机银行线上渠道查询利率下调资格并直接申请调整 [3] - 银行不收取额外费用 未委托非官方渠道办理 提示用户防范诈骗风险 [3]
银行高管思辨“反内卷”:在规范市场中提高客服硬实力
证券时报· 2025-08-29 19:49
行业共识与政策背景 - "反内卷"已成为银行业共识并从口号转化为行动 上市银行管理层在业绩说明会中频繁提及该话题 [1] -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的要求 [1] - 2025年7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 [1] 行业风险与影响 - 非理性价格战导致银行业出现增量不增收、增收不增利现象 对当期财务指标造成负面影响 [1] - 长期低价竞争可能削弱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积累风险并影响宏观经济发展 [1] - 收益无法覆盖成本的竞争被定义为"自杀式竞争" 可能对行业带来颠覆性风险 [1] 经营效益与息差稳定 - "反内卷"政策和息差中性货币政策推动银行业净息差逐步趋稳 [2] - 规范贷款定价恶意竞争后 近两个月行业无序竞争现象减少 缓解资产收益下行压力 [2] - 不同区域和银行在政策推进进度与执行力度上可能存在差异 [2] 竞争策略转型 - 价格竞争失效后 银行需比拼真实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 [2] - 行业从拼价格转向差异化综合服务 聚焦客户全生命周期价值挖掘 [2] - 通过提升专业服务能力、优化产品设计与业务流程增强客户体验 [2] - 银行从价格内卷回归价值服务 以客户为中心提供全方位综合金融服务 [2]
42家上市银行半年盈利1.1万亿六大国有行将分红超2000亿元
证券时报· 2025-08-29 19:49
核心业绩表现 - 42家A股上市银行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超2.9万亿元,同比增长逾1% [1] - 归母净利润1.1万亿元,同比增长0.8% [1] - 六大行营收合计1.8万亿元,归母净利润6825.24亿元 [3] - 农业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实现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 [3] 资产规模与结构 - 六大行资产规模合计约21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约7% [3] - 9家上市股份行资产规模总计约7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37% [3] - 工商银行资产规模达52万亿元,存贷款规模保持同业领先 [3] - 招商银行资产规模12.66万亿元,仅次于交通银行 [3] - 民生银行总资产缩表,其余股份行资产均正增长 [3] 收入模式转型 - 行业从依赖息差转向多元收入结构,非息收入贡献提升 [3] - 银行通过压降负债成本缓解息差收窄压力 [3] 分红方案 - 六大国有银行2025年中期现金分红总额2046.57亿元 [2][4] - 工商银行每10股派发1.414元,总额503.96亿元,为行业最高 [4] 数字化转型进展 - 工商银行开展"领航AI+"行动,新增100多个AI应用场景 [5] - 农业银行推进全行"AI+"规模化应用 [5] - 邮储银行成立企业级大模型工作组,整合230余项AI场景 [5] - 建设银行AI赋能274个行内应用场景 [5] - 招商银行落地184个AI场景应用 [5] - 浦发银行支撑200多个数字员工场景,落地超50个标杆应用 [5] 信贷投放与实体经济服务 - 42家上市银行贷款余额约180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约6% [6] - 国有大行贷款余额超120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59% [6] - 信贷聚焦普惠小微、绿色金融、科技金融、制造业及消费贷领域 [6] - 农业银行贷款总额26.7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3% [7] - 制造业贷款增长17.1% [7] - 绿色贷款增长14.6% [7] - 普惠贷款增长17.9% [7] - 养老产业贷款增长94.6% [7] - 兴业银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长8.7% [7] - 科技贷款增长12.5% [7] - 绿色贷款增长25.5% [7] - 普惠贷款增长11.5% [7] - 养老产业贷款增长43% [7] - 数字经济产业贷款增长11.5% [7]
上市银行探路转型新增长极:扩资产规模 增非息收入
中国经营报· 2025-08-29 19:36
行业盈利分化特征 - 2025年上半年银行业盈利呈现显著分化 多家城商行实现两位数净利润增长 部分银行出现负增长[1] - 杭州银行净利润116.62亿元同比增长16.66% 江阴银行 齐鲁银行 青岛银行增速分别为16.63% 16.48% 16.05%[2] - 贵阳银行净利润24.74亿元同比下降7.20% 营业收入65.01亿元同比下降12.22%[4] 城商行业绩增长驱动因素 - 区域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信贷与财富管理需求旺盛 信用风险处于较低水平[3] - 通过以量补价推动净利息收入降幅收窄 理财增长带动手续费收入回升[2] - 优化负债结构控制资金成本 稳定净息差水平 保障利息净收入增长[3] - 积极处置不良资产推动信贷成本下降 资产质量持续改善[2][3] 息差收窄现状与应对 - 2025年上半年商业银行净息差收窄至1.42% 较一季度下降0.01个百分点[7] - 平安银行通过压降零售高风险业务 使零售不良生成额减少近100亿元[5] - 负债端压降高利率存款 提升活期存款占比 对公活期存款占比38% 零售存款占比26%-27%[7] - 资产端增加中长期贷款占比 配置高流动性低风险权重资产 通过久期管理对冲波动[8] 非息业务发展机遇 - 国内主要上市银行非息收入占比不足30% 显著低于美国大型银行57% 52% 54% 41%的水平[9] - 建议发展支付结算 投贷联动 财富管理等中间业务 实现"息差+手续费"双轮驱动[9] - 实施基于RAROC的全成本定价 区分客户与产品分层 减少无效价格战[9] - 通过数字化降本增效压降成本收入比 目标控制在26%-27%的优良区间[7][9]
信用卡“缩量”背后:加速出清不良谋转型
中国经营报· 2025-08-29 19:16
行业趋势 - 信用卡行业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向价值重构的转型 深层次变革推动行业告别粗放增长模式 转向精细化高价值发展阶段 [1] - 全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量连续11个季度下滑 二季度末总量7.15亿张 较上季度减少600万张 较2022年最高位8.07亿张下降超11% [4] - 多家银行陆续关停信用卡分中心 2025年获批终止营业的分中心已超40家 涉及交通银行、民生银行、广发银行等机构 [6] 业务规模变化 - 中信银行信用卡贷款余额4584.55亿元 较2024年末减少294.27亿元 交易量10854.12亿元同比下降12.54% 业务收入244.86亿元同比下降14.61% [2] - 平安银行信用卡应收账款规模3948.66亿元 较上年末减少9.2% 流通户数4539.08万户 较2024年同期减少6265万户 消费金额9897.71亿元减少2012.19亿元 [3] - 浦发银行信用卡及透支余额3778.81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2.07% 但较2023年末仍低77.36亿元 是少数实现正增长的银行 [2] - 江苏银行信用卡贷款规模348.08亿元 较上年末减少28.26亿元降幅7.51% 重庆银行信用卡透支规模197.1亿元减少22.46亿元降幅10.23% 贵阳银行信用卡透支规模65.18亿元减少2.94亿元降幅4.32% [3] - 常熟银行信用卡贷款规模24.52亿元减少4.25亿元降幅14.76% 江阴银行规模4.16亿元减少1.17亿元降幅21.95% [4] 战略转型方向 - 银行从追求发卡量转向挖掘存量客户价值 重点提升优质客户占比 中信银行新发卡客户中优质客户占比达82% 同比提升10个百分点 存量客户中低风险优质客群正常贷款占比76.2% 提升6.5个百分点 [5] - 部分银行通过消费贷产品承接信用卡业务 重庆银行以消费e贷产品承接信用卡新增资产业务 邮储银行将消费贷与信用卡业务结合开展 [6] - 未来转型将聚焦高端客户价值挖掘和基础客户刚性需求满足 高端客户注重消费领域外的体验需求 基础客户主要需要支付和信贷便利 [7] 竞争环境变化 - 信用卡业务受到网络信贷平台明显冲击 年轻一代消费习惯从信用卡转向花呗、借呗等平台 [8] - 互联网平台通过优惠活动和推荐引导将业务转向自营金融产品 部分平台不支持信用卡支付 形成不对等竞争局面 [9]
货币市场日报:8月29日
新华财经· 2025-08-29 15:34
人民银行公开市场操作 - 8月29日开展7829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利率1.40%持平 [1] - 当日逆回购到期3612亿元 实现单日净投放4217亿元 [1] - 本周累计进行22731亿元逆回购和6000亿元MLF操作 全口径净投放4961亿元 [1] 银行间利率表现 - 隔夜Shibor上涨1.50BP至1.3310% 7天Shibor下跌1.60BP至1.5100% [1] - 1个月期Shibor报1.5270%上涨0.20BP 3个月期持平于1.5500% [2] - DR007加权利率下行2.4BP至1.5158% R007下行4.7BP至1.5171% [4] 货币市场交易情况 - 资金面全天均衡偏松 公开市场操作后各品种成交价格大幅下行 [9] - 隔夜押利率存单成交价格从早盘1.65%附近回落至尾盘1.35%-1.40% [9] - 7天回购利率从早盘1.55%附近下行至午后1.45%-1.46% [9] 同业存单市场 - 8月29日发行18只同业存单 实际发行量38亿元 [10] - 二级市场收益率整体下行 1M国股收1.43%-1.44%下行3-4BP [10] - 1年期大行存单收1.6575%-1.66% 较昨日下行约0.25BP [10] 主要银行业绩表现 - 工商银行上半年营收4090.82亿元同比增长1.8% 净利润1688.03亿元 [12] - 中国银行营收3294亿元同比增长3.61% 手续费净收入增长9.17% [12] - 农业银行营收3698亿元同比增长0.7% 净利润1399亿元增长2.5% [12] - 邮储银行营收1794.46亿元增长1.5% 归母净利润492.28亿元增长0.85% [12] - 招商银行营收1699.23亿元下降1.73% 净利润749.3亿元微增0.25% [13] - 光大银行净利润247.4亿元同比增长0.5% [14]
上海多家银行房贷细则落地,新增二套房利率最低3.09%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9 13:27
房贷利率政策调整 - 上海多家银行发布公告优化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定价机制不再区分首套和二套住房[2] - 新增房贷利率水平将根据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要求结合银行经营状况和客户风险状况等因素合理确定[2] - 存量房贷利率调整规则为加点值高于上季度全国新发放房贷利率平均加点值加30基点以上可申请调整重新约定的加点值不低于该水平[3] 利率水平变化 - 2025年第二季度全国新发放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09%较一季度下降2个基点[3] - 8月20日发布的5年期以上LPR为3.5%[3] - 上海二套房业主9月1日后申请房贷最低利率有望达到3.09%与首套房利率保持一致[3] - 存量房贷利率为3.45%的二套房贷款可申请降低至3.36%[3] 政策实施要求 - 银行业金融机构需根据经营状况和客户风险状况合理确定每笔贷款的具体利率水平[4] -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做好政策宣传解释和咨询服务依法合规保障借款人合同权利和消费者权益[4] - 上海市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落实政策规范市场竞争行为维护市场秩序[3]
上海多家银行房贷细则落地,新增二套房利率最低3.09%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9 12:42
房贷利率政策调整 - 上海多家银行发布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定价机制调整细则 包括中国银行 农业银行 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平安银行 光大银行 北京银行 江苏银行 南京银行等上海市分行 [2] - 新政策不再区分首套住房与二套住房利率 具体利率水平将根据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要求 结合银行经营状况和客户风险状况等因素确定 [3] - 存量房贷利率调整延续去年10月政策 对部分第二套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触发常态化调整机制 [3] 利率计算标准 - 存量房贷利率加点值高于上季度全国新发放房贷利率平均加点值加30基点以上可申请调整 新加点值不低于上季度全国平均加点值加30基点 [3] - 2025年第二季度全国新发放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09% 较一季度下降2个基点 8月20日5年期以上LPR为3.5% [3] - 二套房业主9月1日后申请房贷最低利率可达3.09% 与首套房利率一致 存量二套房贷款利率可从3.45%降至3.36% [3] 政策实施框架 - 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经营状况和客户风险状况合理确定每笔贷款利率水平 [4] - 银行业金融机构需做好政策宣传解释和咨询服务 依法保障借款人合同权利和消费者合法权益 [4] - 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将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落实政策 规范市场竞争行为并维护市场秩序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