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消费金融

搜索文档
政策“组合拳”激发购车热情 市场洗牌步入深水区
中国青年报· 2025-09-21 23:35
炎炎夏日,北京市东城区一家AITO问界汽车销售中心内客流量持续攀升,空调冷气似乎也难以让消费 者的看车热情"降温"。 "我们没有接到相关通知""具体需咨询银行"……记者在走访北京市多家汽车4S店时了解到,目前消费者 无法通过汽车经销商或直营店直接享受贴息政策,只能通过指定的23家贷款经办机构办理贷款,再 以"全款"方式购车。 对于这一政策,中国银行客服表示,今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消费者使用该行发放的个人消 费贷款(不含信用卡业务及国家助学贷款)并实际用于消费,单笔5万元以上的消费可按5万元为上限享受 贴息。此外,今年7月1日后提款且在政策执行期内有消费行为的用户也可享受贴息。 "若消费者贷款30万元并一次性转账至对公账户购车,仅能以5万元为贴息上限;若分6笔5万元转账,则 转账均可按规定享受相应贴息。"该客服补充解释道。 记者调查发现,各家车企的金融政策不尽相同——有的提供免息贷款,有的则推出低息方案,大多数消 费者在对比后会选择更划算的购车方式。不过,也有消费者对新车的交付周期表示担忧,计划预订小米 YU7的刘先生称,该车型交付周期约需1年,他担心付尾款时相关金融政策已结束,因而更倾向选择 ...
汽车消费贷“国补”接棒“两新”政策 车企备战“金九银十”
中国经营报· 2025-08-22 21:13
汽车市场增长表现 - 2025年1—7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823.5万辆和1826.9万辆 同比分别增长12.7%和12% [2][3] - 7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9.1万辆和259.3万辆 同比分别增长13.3%和14.7% 呈现淡季不淡特点 [3] - 产销增速较1—6月分别扩大0.2个和0.6个百分点 [3] 消费刺激政策 - 财政部等部门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 对单笔5万元及以上汽车消费提供贴息 包括购置/保险/维修 [2][5] - 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最高不超过贷款利率50% 每人累计贴息上限3000元(对应30万元消费金额) 执行期为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 [5] - 发改委和财政部实施"两新"政策 截至2025年5月31日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申请量累计突破412万份 [4] - 贴息政策可带动杠杆效应:1元贴息资金可能带动100元贷款资金流向消费领域 [6]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2025年1—7月新车降价106款 较2024年同期的147款实现温和回落 反"内卷"整治显效 [3] - 汽车消费金融渗透率已超过60% 超半数消费者通过贷款购车 [2] 新产品投放动态 - 多家车企8月集中发布新车 包括理想i8(售价33.98万元)/奥迪Q6L e-tron(34.88万-39.88万元)/特斯拉Model Y L(起售价33.9万元) [7][8] - 新车主打高压快充/智能驾驶/大空间卖点 奥迪Q6L e-tron搭载华为乾崑智能驾驶系统 [7][8] - 理想i8调整产品策略 统一为Max版本 价格下调1万元 [7] - 车企聚焦中大型新能源SUV市场 因应家庭出行需求及产品溢价空间 [8] 行业活动与市场预期 - 成都国际车展承担重要销售任务 与"金九银十"旺季形成协同效应 [2][7] - 3—4季度将上市理想i6/小鹏P7/智界R7等新车 进一步丰富市场供给 [8] - 预计8月车市增长平稳 9—10月环比改善趋势 [8]
建行信用卡深耕车生活生态圈 多措并举支持汽车消费
第一财经· 2025-08-22 05:11
政策支持与行业背景 - 国家及地方政府持续出台促进汽车消费政策 中国人民银行等6部门于2024年6月联合发布19项重点举措 明确提出加大消费重点领域金融支持并积极开展汽车贷款业务[1] - 金融支持政策要求合理确定汽车贷款发放比例、期限和利率 适当减免以旧换新过程中提前结清贷款产生的违约金[3] 建设银行汽车金融产品体系 - 2004年率先推出龙卡汽车卡 提供优惠洗车和积分加油等权益 2024年创新升级推出龙卡汽车卡运通白金卡 新增每月4次新能源车充电半价/每年3次免费代驾/每年2次免费精洗车服务[1][2] - 2007年行业首家推出购车分期服务 目前覆盖新车/二手车及附属消费 最高分期额度100万元 最长期限5年 合作超80家汽车品牌厂商和3万余家经销商[2] - 全面推行信用卡购车分期"零首付"业务 将油车首付比例从20%降至0 新能源车首付比例从15%降至0 对以旧换新客户减免提前还款违约金[3] 新能源汽车专项支持 - 与特斯拉/小米/理想/蔚来等头部新能源车商达成总对总合作 基本覆盖主流新能源品牌 合作品牌数/信贷投放/贷款新增等核心指标同业领先[2] - 新产品权益重点响应新能源车主需求 提供每月4次充电半价优惠 同时通过流程效率提升支持新能源消费信贷[1][2] 生态圈建设与业务成果 - 通过"建行生活"平台承接政府汽车消费补贴发放 2024年北京市分行发放政府汽车消费券近2亿元 拉动消费近百亿元[4] - 累计服务车主客群达9595万户 为千万家庭提供购车分期支持 2025年上半年通过信用卡达成购车分期交易近80万台[4] - 整合线上线下跨行业资源 融合金融服务与非金融服务 形成购车/用车/养车全场景生态圈[1]
多地规范汽车消费金融“高额返佣”行为 银行如何突围“车生态”?
证券日报· 2025-08-08 07:23
行业自律措施 - 多地银行业协会发布自律公约 针对汽车消费金融领域高额返佣 抢占市场份额 推介高佣金产品 诱导提前还款等不合规行为 [1][2] - 自律公约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 汽车经销商等多方共同维护市场秩序 优化合作模式 降低实际利率 合理确定佣金比率 [1][2] - 行业专家认为自律公约有助于保障消费者权益 促进汽车金融行业高质量发展 [1] 银行业务表现 - 交通银行2024年末信用卡汽车分期余额较2023年末增加674.16亿元 增幅240.10% [4] - 平安银行2024年末汽车金融贷款余额2937.95亿元 个人新能源汽车贷款新发放637.68亿元 同比增长73.3% [4] - 浦发银行2024年末零售信贷绿色新能源汽车贷款规模90.82亿元 较年初净增38.9亿元 [4] - 兴业银行2024年汽车分期交易量同比提升276.65% [4] 行业发展趋势 - 银行需要从传统车贷放款者向场景经营者转变 加快与车企 经销商 新能源车平台等生态伙伴深度合作 [5][6] - 应强化科技赋能 构建车贷数字化运营平台 通过大数据 AI风控模型精准判断客户信用 [5][6] - 在新能源车崛起趋势下 提前布局绿色金融产品 如新能源车贷款贴息 碳积分贷款等 [6] - 需要深化产融协同 通过叠加政府补贴 车商优惠及银行让利形成共赢模式 [6] - 加强产品透明度 提供还款提醒和消费教育服务 增强客户金融素养 [6] 行业现存问题 - 汽车消费金融领域存在不正当竞争乱象 包括虚假宣传 隐藏成本 乱收金融服务费 高额返佣 恶性竞争 数据合规风险等问题 [3]
年化利率不超过6% 河南多家银行规范汽车消费金融
中国证券报· 2025-08-08 07:21
河南地区银行规范汽车消费金融业务 - 河南多家银行规定实际对客利率上限为1年期LPR的2倍(年化利率不超过6% 5年信用卡分期费率不超过16%)[1][2] - 规范佣金支付行为 禁止汽车经销商强制推介高佣金产品或诱导消费者提前还款[2] - 北京 四川等地银行也下调佣金比例 降低对客贷款实际利率[2] 高息高返模式的问题与影响 - 银行通过高额佣金吸引汽车经销商合作 经销商利用返点补贴车价提升销量[3] - 部分银行采用前两年免息政策 诱导客户"长贷短还"导致后期利息收入锐减[3] - 该模式使银行面临息差收窄压力 增加非常规经营成本[4] 行业转向价值竞争趋势 - 银行从价格战转向优化产品设计和服务体验 如平安银行升级新能源汽车贷款和二手车业务[4][5] - 行业加强线上平台运营 围绕车主需求丰富服务场景(购车 换车 用车)[5] - 传统高息高返模式加速退出 推动市场有序竞争[1][4]
金融大礼包勾勒汽车消费新图景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21 00:57
金融支持汽车消费政策核心 - 中国人民银行等6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从增强消费能力、扩大金融供给等6方面提出举措,精准撬动汽车消费市场[1] - 政策通过贷款比例调整、违约金减免、新能源车支持等多维度破解消费痛点,如首付比例或从40%降至20%、利率从6%降至4%、贷款期限从3年延至5年[3] - 汽车以旧换新违约金减免显著降低置换成本,例如剩余车贷10万元时,可节省3000元违约金支出[4] 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支持 - 政策强化对绿色智能产品的金融支持,新能源汽车可能获得更优惠利率、更高贷款额度或更便捷流程[4] - 金融机构推出"电池分期"特色产品,将电池费用拆分并享受零息分期,降低新能源车购车初期支出[11] - 自动驾驶、车联网等技术研发获资金倾斜,推动智能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扩大[8] 产业链金融服务升级 - 金融机构将以旧换新贷款额度从车价70%提升至80%以上,首付压力显著缓解[5] - 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获信贷支持,促进二手车流通链条畅通,形成新车与二手车市场良性循环[6] - 金融机构与二手车平台数据共享,贷款审批时间从数天缩短至几小时[6] 消费场景与产品创新 - 自驾游需求推动SUV、MPV车型研发升级,金融机构推出低利率长期限专属购车贷款[7] - 汽车赛事活动刺激高性能汽车需求,金融机构提供灵活首付和定制还款计划[8] - 针对老年群体开发专属汽车金融产品,设计低月供长周期贷款方案[9] 政策组合拳效应 - 国家发改委与财政部推动"旧车估值抵扣首付+新车分期让利"方案,利率优惠1-2个百分点[10] - 金融机构放宽灵活就业者贷款审批,网约车司机等群体通过率提升30%,贷款期限延至5年[11] - 形成"以旧换新支持+信贷扩容+消费金融提质"组合,精准对接不同购车需求[12] 行业规范与自律 - 银行业发布自律公约明确利率上限(LPR±1个百分点)、禁止捆绑销售和"高息高返"套路[13] - 严禁"首付贷""尾款气球贷"等违规产品,要求全流程费用透明公示[14]
汽车金融生态重构正当时
金融时报· 2025-07-03 01:39
行业变革背景 - 汽车消费金融行业正经历监管与市场驱动的"大洗牌","高息高返"模式被全面叫停[1] - 此前"高息高返"模式构建银行、经销商、消费者三方利益链,银行支付贷款金额15%的高额佣金给经销商以换取客户资源[1] - 典型案例显示消费者通过返佣补贴可实现前两年"免息",甚至总购车成本低于全款[1] 模式弊端分析 - "高息高返"暗藏消费陷阱:客户可能因无法提前还款被迫承担后续高息,实际成本反超全款购车[1] - 银行面临多重风险:若多数客户选择提前还贷,将导致利息收入缩水、返佣成本难回收[2] - 该模式扭曲销售生态:短期刺激销量但长期引发恶性价格战,波及二手车市场[2] 监管与行业应对 - 多地银行业协会发布自律公约,银行与经销商共同推动反"内卷"的合规化转型[2] - 监管叫停行动切断恶性竞争链条,引导行业从信息不对称的"三方赌局"转向透明发展[2][3] 未来发展方向 - 银行需创新金融产品与增值服务,减少对贴钱抢市场的依赖[3] - 经销商需转向差异化服务与个性化推荐,推动行业从销量竞争升级为服务竞争[3] - 行业将进入内涵式发展阶段,通过生态重塑实现可持续的三方共赢[3]
北京市银行业协会:新发放汽车贷款利率较此前普遍呈现下降趋势
快讯· 2025-06-27 11:00
北京市银行业汽车贷款利率调整 - 北京市银行业协会发布《北京地区汽车消费金融业务自律公约》,旨在降低消费者融资成本并规范市场秩序 [1] - 商业银行积极响应自律号召,重点下调个人一手车消费贷款及信用卡汽车分期产品的对客利率 [1] - 多家银行已完成内部系统调整与定价重检,新发放汽车贷款利率普遍呈现下降趋势 [1] 政策效果与市场影响 - 利率下降直接减轻消费者月供负担,提升购车可及性和市场吸引力 [1] - 北京金融监管局指导下的行业自律行动,通过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刺激汽车消费市场活力 [1]
北京市银行业协会:多家银行已完成内部系统调整与定价重检,新发放汽车贷款利率较此前普遍呈现下降趋势
快讯· 2025-06-27 10:59
行业政策与自律公约 - 北京市银行业协会发布《北京地区汽车消费金融业务自律公约》,旨在降低消费者融资成本并规范市场秩序 [1] - 政策在北京市金融监管局指导下推出,聚焦降低个人一手车消费贷款及信用卡汽车分期产品的对客利率 [1] - 行业从价格竞争转向服务与效率竞争,优化与合作机构业务模式以营造透明、公平的金融环境 [1] 银行响应与市场影响 - 北京地区商业银行迅速行动,主动降低汽车贷款利率,新发放贷款利率普遍下降 [2] - 降利率举措减轻消费者月供负担,提升购车可及性,尤其增强对价格敏感型消费者的吸引力 [1][2] - 银行通过提升精细化风控和运营效率,将节约成本转化为利率优惠,直接让利消费者 [2] 消费潜力与市场信心 - 政策释放消费潜力,激发潜在购车需求,同时消除消费者对"套路贷""高息陷阱"的担忧 [1] - 规范透明的金融服务增强市场信心,改善购车体验,助力消费复苏 [1][2] 行业长期发展方向 - 自律行动为行业健康发展指明方向,强调服务实体经济与民生消费的核心使命 [2] - 北京银行业将持续优化汽车金融服务,为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居民消费升级注入金融动能 [2]
多地规范汽车消费金融“高额返佣” 银行如何突围“车生态”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6-03 22:29
行业规范与自律公约 - 多地银行业协会发布汽车消费金融业务自律公约 重点针对高额返佣 诱导消费者提前归还贷款等不合规行为 [1][2] - 自律公约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与汽车经销商优化合作模式 降低实际利率 合理确定佣金比率 杜绝不正当竞争 [2] - 开封市银行业协会提出"三个杜绝" 包括杜绝推介高佣金产品 杜绝诱导提前还款 杜绝扭曲消费者贷款意愿 [2] 行业现状与问题 - 汽车消费金融领域存在虚假宣传 隐藏成本 乱收金融服务费 高额返佣 数据合规风险等问题 [3] - 银行客户经理因贷款指标压力与汽车经销商合作 经销商为获取返佣利润主动拉贷款 [2] 银行业绩与增长 - 交通银行2024年信用卡汽车分期余额同比增加674 16亿元 增幅240 10% [4] - 平安银行2024年汽车金融贷款余额2937 95亿元 个人新能源汽车贷款新发放637 68亿元 同比增长73 3% [4] - 浦发银行零售信贷绿色新能源汽车贷款规模90 82亿元 较年初净增38 9亿元 [4] - 兴业银行汽车分期交易量同比提升276 65% [4] 行业发展趋势与建议 - 银行需从传统车贷放款者转型为场景经营者 融入产业链和消费链 [5] - 强化科技赋能 构建数字化运营平台 运用大数据和AI风控模型 [5] - 布局绿色金融产品 如新能源车贷款贴息 碳积分贷款等 [5] - 深化产融协同 叠加政府补贴 车商优惠及银行让利 形成共赢模式 [6] - 加强数字化赋能 优化审批流程 严格审核贷款用途及合作方资质 [6] - 提升消费者保护 加强产品透明度 提供还款提醒和消费教育服务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