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芯国际(688981)
icon
搜索文档
品牌工程指数上周涨1.10%
中国证券报· 2025-09-28 20:46
指数及市场表现 - 中证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指数上周上涨1.10%至2019.88点 [1] - 上证指数上周上涨0.21% 深证成指上涨1.06% 创业板指上涨1.96% 沪深300指数上涨1.07% [1] - 下半年以来中际旭创累计上涨183.63%位居涨幅榜首 阳光电源累计上涨132.40% 科沃斯累计上涨82.81% [2] 成分股表现 - 沪硅产业上周上涨19.75%位列涨幅榜首 安集科技上涨19.05% 信立泰上涨15.81% [1] - 阳光电源与中微公司上周涨幅均超14% 北方华创涨逾12% 澜起科技与华润微涨逾10% [1] - 中芯国际上周上涨9.01% 亿纬锂能上涨8.21% 海信家电与芒果超媒涨逾7% [1] - 下半年以来亿纬锂能 芒果超媒 澜起科技累计涨幅均超60% [2] - 中微公司 宁德时代 兆易创新 中芯国际下半年累计涨幅均超50% [2] - 药明康德 安集科技下半年累计涨幅超40% 北方华创等7只成分股涨幅超30% [2] 行业配置与轮动 - 新消费 创新药 科技 高股息板块呈现轮动上涨格局 [3] - 投资者重点关注游戏 储能 科技板块的个股机会 [3] - 投资组合近期降低科技股占比 加仓制造业板块 [3] - 当前配置以科技 有色金属 制造业 创新药为主 [3] 机构观点 - 市场交投情绪回落主要受长假避险需求影响 [2] - 宏观叙事和流动性驱动未发生重大变化 市场整体保持强势 [1][2] - 对中期A股市场持偏乐观观点 预计各个板块都有机会 [1][2] - 中国资产依然值得深度挖掘 优质标的波动带来买入机会 [2]
中芯国际-再次上调目标价目标价上调至 95 港元 208 元人民币;买入
2025-09-28 14:57
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公司为中芯国际(SMIC)港股(0981 HK)及A股(688981 SS)[1] * 行业为中国半导体行业及更广泛的消费电子、智能手机和家电行业[2][3] 核心观点和论据 国家补贴与需求前景 * 中国政府10月将发放最后一轮690亿人民币的补贴资金 作为2025年3000亿人民币国家补贴计划的一部分 以支持智能手机、消费电子、家电和汽车等消费[3] * 尽管补贴在25年上半年已提前释放部分需求 但下半年整体需求符合预期且未出现显著下滑[1][3] * 消费电子/智能手机贡献了公司66%的收入 但对其中长期订单扩张持积极态度[1] AI驱动的长期增长动力 * AI功能在消费设备中的加速部署将推动半导体含量升级 这不仅需要处理器和GPU升级 还需要连接(WiFi/蓝牙)、PMIC、传感器(CIS)、内存控制器等升级[3] * 这支持公司持续的扩张[3] * 基于对AI消费电子需求更积极的展望 小幅上调了2028-29年收入预期0.1%/0.1%[4] 财务预测与估值上调 * 维持2025-27年盈利预测基本不变 将2028-29年每股收益(EPS)上调1%/1% 主因收入和毛利率(GM)预期更高[4] * 预计2028/29年毛利率(GM)将提高0.1/0.1个百分点 因预期更高的产能利用率(UT Rate)将带来更好的利润率状况[4] * 将H股12个月目标价从83.5港元上调至95.0港元 A股目标价从182.8人民币上调至208.0人民币[10][11] * H股目标价基于51.1倍2028年预期市盈率(此前为45.2倍) 并以15.0%的股权成本(COE)贴现回2026年[10] * A股目标价基于对H股238%的A-H估值溢价(未变)[11] * 当前股价(截至2025年9月26日收盘)H股为72.95港元(上行空间30.2%) A股为132.27人民币(上行空间57.3%)[28] 盈利能力改善预期 * 预计毛利率将从2025年的20.7%持续改善至2029年的28.6%[9] * 预计营业利润率将从2025年的9.9%持续改善至2029年的16.8%[9] * 预计净利润率将从2025年的8.3%持续改善至2029年的15.8%[9] 其他重要内容 风险因素 * 智能手机和消费电子需求弱于预期[26] * 产品多元化和产能扩张慢于预期[26] * 公司在美国BIS实体清单上 获取特定设备/材料供应可能受限[26][27] 财务数据预测 * 预计营收从2024年的80.3亿美元增长至2029年的199.01亿美元 复合年增长率显著[9][10] * 预计净收入从2024年的4.93亿美元增长至2029年的31.49亿美元[9][10] * 预计每股收益(EPS)从2024年的0.06美元增长至2029年的0.39美元[9][10] 估值方法 * 估值采用贴现市盈率法[10] * 目标市盈率基于同业公司的盈利增长与交易市盈率之间的关系(方法未变)[10] * 反映了中国半导体股正在进行的重新评级[10] 免责声明与业务关系披露 * 高盛与所覆盖公司有业务往来 可能存在利益冲突[7] * 高盛在过去12个月与中芯国际有非投资银行业务的证券相关服务客户关系和非证券服务客户关系[39] * 高盛为所提及的中芯国际证券做市 并可能作为专业机构在相关交易所持有相反头寸[39]
自主可控必选项:半导体制造与设备的国产化关键时刻
2025-09-28 14:57
存储板块扩产对半导体设备行业有何影响? 存储板块扩产对半导体设备行业产生了显著影响。9 月以来,由于存储降价、 长存三期成立规划扩产、长鑫预计年底上市以及长存预计明年上市等因素,推 动了存储厂商的扩产信心和大规模扩展周期。中微公司、拓荆科技和华海清科 在存储厂商中的市场份额较大,因此受益明显。例如,中微公司的涨幅达 30%,沪电科技和华微电子均为 27%。 晶圆制造板块表现强劲,中芯国际和华虹在 A 股和港股均有显著涨幅, 尤其第三季度表现突出,反映行业景气度良好及需求回流。 AI 及先进制程是当前行情最大推动因素,7 纳米制程月产能一万片对应 年收入 14.4 亿美金,30%净利润即 4.2 亿美金,可给予一百二三十亿 美金市值空间,即 900 亿元人民币。 自主可控必选项:半导体制造与设备的国产化关键时刻 20250928 摘要 存储板块扩产显著推动半导体设备行业增长,尤其自 9 月以来,中微公 司、拓荆科技、华海清科等公司受益明显,板块整体涨幅达 21%,中微 公司涨幅达 30%。 DRAM 扩产受益于国产设备比例提升和扩产幅度增加,NAND 扩产主要 依赖于扩产幅度。国内存储厂商市占率提升空间巨大,N ...
投资策略专题:光刻机投资图谱
天风证券· 2025-09-28 13:46
核心观点 - 光刻机作为半导体设备中占比最大的品类(24%)[10],受益于电动汽车、风光储、人工智能等新需求驱动,全球市场规模从2022年的258.4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315亿美元[10] - 光刻技术是半导体制造的核心工艺,占制造成本约三分之一,耗时占比40%-50%,光刻机技术难度极高,被誉为"超精密制造技术领域的珠穆朗玛峰"[4][15] - 光刻机技术演进以提升分辨率和减小关键尺寸为核心目标,遵循瑞利判据理论,发展出I-line、KrF、ArF、ArFi浸没式和EUV五大类别[17] - 中国光刻机产业在政策支持下快速发展,2023年产量达124台,市场规模突破160.87亿元,中芯国际启动国产浸没式光刻机验证,有望突破外部限制[25] - 光刻机产业链涵盖光源系统、光学系统、双工件台等核心部件,以及光刻胶、特种气体、精密件等关键材料,相关标的包括炬光科技、茂莱光学、华特气体等[27] 市场回顾 - 全A指数本周(9.22-9.26)上涨0.25%,日均成交额23092亿元,较前周减少2071亿元,市场活跃度高位震荡[4] - 半导体板块表现强势,主力资金流出放缓,两融余额升至24444亿元,资金主要流向半导体、5G应用等概念[4] - 平均上涨家数2191家,较前周增加5家,平均涨停家数由72家降至64家,赚钱效应减弱[4] - 拥挤度方面,固态电池、光伏概念拥挤度较高,钒电池、光刻机拥挤度环比增幅最大[4] 光刻机市场规模与地位 - 2022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1076.5亿美元,光刻机占比24%,规模258.4亿美元,2023年增至271.3亿美元,2024年预计达315亿美元[10] - 光刻机是半导体设备中最大细分品类,其他主要设备包括刻蚀设备(20%)、薄膜沉积设备(20%)、测试设备(9%)、封装设备(6%)等[12] - 中国光刻机市场规模2023年突破160.87亿元,产量124台,政策支持推动国产化能力提升[25] 光刻技术原理与演进 - 光刻技术通过光学方法将电路图形转移到晶圆表面,直接决定晶体管最小特征尺寸和集成密度[15] - 技术演进遵循瑞利判据(分辨率=k1*λ/NA),通过减小光源波长、降低工艺因子k1、提升数值孔径NA实现[17] - 发展历程从1974年Optimetrix(1800nm CD)到2017年ASML EUV(7nm CD),分辨率提升超250倍[19] 光刻机核心部件与技术难点 - **曝光光源**:EUV采用LPP技术,需250W以上高功率输出,激光线宽极窄,系统转换效率要求高(20kW输入→250W输出)[33] - **光学系统**:包含照明系统和投影物镜,EUV需全反射式结构,反射镜寿命是关键挑战[36] - **双工件台**:需超精密测量(分辨率50pm)、运动控制(套刻精度<1nm)和机械设计,支撑高速高加速度纳米级运动[40] 产业链投资图谱 - **光源设备**:炬光科技、长光华芯、福晶科技[27] - **光学镜头**:茂莱光学、蓝特光学、波长光电[27] - **光刻胶**:彤程新材、晶瑞电材、南大光电[27] - **特种气体**:华特气体、凯美特气[27] - **精密件**:富创精密、新莱应材、安泰科技[27] - **整机与集成**:张江高科、中旗新材、芯碁微装[27] 重点主题动态 - **光刻机**:中芯国际验证宇量昇浸没式光刻机,突破外部限制[5][25] - **AIDC**:政策需求共振,2025年智能算力占比目标35%,规模超300EFLOPS,2028年市场规模预计2800亿元[82][84] - **人形机器人**:宇树科技将发布1.8米人形机器人,算法迭代提升稳定性,核心零部件包括电机、传感器、减速器等[90][95] 政策与产业支持 - 工信部明确"十五五"时期以新质生产力为重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开辟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等新赛道[98][99] - 多部委推动"人工智能+"政策落地,北上广深等数十城市出台专项行动计划,覆盖算力基建、场景应用、技术攻关[87][89] - 上海未来启点社区聚合科学家、创业者、投资人,支持颠覆式创新,上海国投以耐心资本布局未来产业[102]
通信行业三季度前瞻及观点更新-20250928
华西证券· 2025-09-28 11:07
行业投资评级 - 通信行业评级为推荐 [4] 核心观点 - 北斗与卫星应用在"十五五"期间有望全面升级 形成一极多元发展格局 在大众消费 共享出行 交通运输 低空经济等大众领域 以及公安警备 智能电网 精准农业 应急减灾 通信网络同步等专业领域持续渗透 [1][6] - 电信运营商在网络运营 客户体系和生态整合方面具备天然优势 可快速推动卫星技术渗透发展 在卫星应用拓展过程中占据关键生态位 [1][8] - 国产AI算力规模及应用有望加速提升与渗透 先进制程制造和芯片架构升级将拉动整体国产算力水平 推动国产算力份额持续提升 [2][11] - 算力网络是长线投资热点 运营商持续云化 智慧化升级及"东数西算"战略推进将带来更多算力部署需求 [9] 北斗与卫星应用 - 2024年我国北斗产业总体产值达5758亿元 同比增长7.39% [6] - 预计未来三年北斗应用年均增量达4亿台规模 年增长率逐渐达到3%以上 [6] - 到2028年底 支持北斗的终端及设备新增总量将突破4.2亿台(套) 智能手机占比超75% 可穿戴设备占比超11% [6] - 中国电信2025年上半年卫星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0.5% 手机直连终端超2200万台 汽车直连卫星合作6家车企 [7] - 中国联通获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许可 中国移动正在申请相关许可 [7] - 推荐关注三大运营商 海格通信等 [1][9] AI算力发展 - 看好国产AI算力份额提升 相关受益标的包括寒武纪 摩尔线程 中芯国际等 [2][11] - 超节点和集群算力能力拓展带动LPO CPO PCB 交换机 OCS及多模光纤需求 [2][11] - 光模块及组件业绩持续提升 AI算力需求持续催化 算力国产化进程推动板块业绩释放 [12] - 光模块行业仍具备高增长能力 相关受益标的包括新易盛 中际旭创 天孚通信等 [12][13] - 国产算力 私有云 政企云一体机部署需求加速落地 相关受益标的包括光迅科技 华工科技等 [13] 通信基础设施 - 运营商传统移动业务承压 5G渗透率处于高位 卫星 物联网等新型需求催化有望推动收入回稳 [8] - IDC行业周期磨底期结束 AI需求拉动行业毛利率及净利率回升 [13] - IDC配套受益于液冷 电源等机柜创新 NV算力链拉动液冷需求 行业收入增速持续改善 [13] - 数据中心经历5年磨底阶段 投资回报逐渐回归稳定 利润空间起底修复 [14] - 推荐IDC相关标的包括光环新网 奥飞数据 数据港等 液冷架构推荐英维克 [9][16] 新兴应用领域 - AI边缘模组板块受益于DeepSeek轻量化低成本部署方案 边缘计算及端侧AI迎来发展机遇 [17] - 边缘计算相关受益标的包括网宿科技 优刻得 首都在线 青云科技 移远通信 美格智能等 [17] - AI应用智慧能源板块以智慧燃气 智慧电力及智慧水务为主 收入增长稳定 [17] - AI应用智能制造板块受宏观经济周期影响 营收增速放缓 但竞争格局稳定 智能化设备需求增加推动利润空间恢复 [17] 板块推荐逻辑 - 重点推荐算力相关领域:运营商中国移动 中国电信 中国联通 设备商中兴通讯 紫光股份 配套服务商英维克 新雷能 算力第三方租赁光环新网 奥飞数据 数据港 网宿科技等 [18] - 光网络升级推荐:光模块及光放大器光迅科技 华工科技 天孚通信 中际旭创 新易盛 德科立 激光器源杰科技 长光华芯 [18][19] - 卫星互联网&低空经济推荐:5G-A通感一体化中兴通讯 通宇通信 灿勤科技 短波超短波海格通信 烽火电子 七一二 海能达 低轨卫星海格通信 上海瀚迅 铖昌科技 北斗华测导航 海格通信 IMU华依科技 芯动联科 理工导航 激光雷达炬光科技 [20] - 产业智能制造推荐:数字孪生能科科技 赛意信息 云鼎科技 索辰科技 工业交换机三旺通信 映翰通 能源互联网金卡智能 威胜信息 控制器拓邦股份 云会议亿联网络 [21] - 信息安全推荐:综合型安全厂商紫光股份(新华三) 奇安信 深信服 硬件厂商星网锐捷 专网领域海能达 海格通信 七一二 铁路领域佳讯飞鸿 [21]
计算机行业周报:云栖催化AI,国产光刻机迎新突破-20250928
华西证券· 2025-09-28 11:02
根据提供的行业研报内容,以下是按照要求总结的关键要点: 行业投资评级 - 计算机行业评级为“推荐” [3] 核心观点 - 云栖大会展示AI技术最新进展,坚定看好国产算力发展 [1][10] - 通义千问大模型实现多维度能力提升,跻身全球第一梯队 [1][10] - 阿里云积极推进3800亿元AI基础设施建设,计划追加更大投入 [1][10][21] - 国产光刻机设备实现突破,国产化进程有望加速 [2][11] - 国产存储核心公司长江存储和长鑫存储推进上市,带动上游产业链 [2][11] 云栖大会与AI技术进展 - 2025云栖大会以“云智一体碳硅共生”为主题,展示Agentic AI与Physical AI突破性进展 [13] - 阿里云旗舰模型Qwen3-Max发布,具备36T tokens预训练数据量,万亿级参数规模较上一代提升300% [16] - Qwen3-Max在20项核心指标中进入全球前三,多轮推理能力得分超越Claude Opus 4,代码生成能力击败GPT系列 [1][10][16] - Qwen3-Next采用混合架构,训练成本较Qwen3-32B降低92%,推理成本降至每千tokens 0.002美元 [16] - 阿里云宣布全球数据中心能耗规模到2032年将提升10倍,算力投入指数级增长 [1][10][21] 国产光刻机突破 - 中芯国际测试首款国产深紫外(DUV)光刻机,采用浸没式技术,可推动28nm至5nm芯片试产 [2][11][35] - 上海微电子公开亮相极紫外(EUV)投影微场曝光装置 [2][11][35] - 深圳稳顶聚芯研发首台国产高精度步进式光刻机,覆盖2~8英寸晶圆,分辨率1.5μm~0.35μm [2][11][38] 国产存储公司进展 - 长江存储完成股份制改革,估值达1600亿元,2025年4月融资16亿元 [11][40] - 长江存储与湖北长晟三期共同出资207.2亿元成立新公司,扩大产能 [11][41] - 长鑫存储2025年7月开启上市辅导,为国内唯一量产DRAM的企业 [2][11][43] 投资建议 - 受益标的包括寒武纪、中兴通信、海光信息、芯原股份等 [4][12][44] - 昇腾链推荐拓维信息、高新发展、四川长虹等 [4][12][44] - OCS推荐腾景科技、光库科技、凌云光等 [4][12][44] - 光刻机产业链推荐旭光电子、张江高科、茂莱光学等 [4][12][44] 行业行情回顾 - 本周申万计算机行业下跌0.02%,低于沪深300指数1.09个百分点,在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9 [45] - 2025年初至今申万计算机行业累计上涨24.95%,排名第9位,高于沪深300指数9.32个百分点 [49] - 行业PE(TTM)为92.90倍,高于2010-2025年历史均值59.40倍 [64][66] 其他行业动态 - 英伟达发布Jetson Thor边缘AI芯片,算力达2070 FP4 TFLOPS,延迟降低94% [83] - 微软Teams推出AI助手“Channel Agent”,可自动生成报告和任务追踪 [90] - 蚂蚁数科数据分析智能体在BIRD榜单执行准确率及效率榜均取得第一 [104]
中芯国际(688981):产能及产能利用率双增长 晶圆本土化持续受益
新浪财经· 2025-09-28 06:34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营业收入22亿美元 环比减少2% 好于公司指引 [1] - 第二季度毛利率20% 环比下降2个百分点 略高于公司指引 [1] - 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1亿美元 [1] - 2025年上半年收入45亿美元 同比增长22% [1] - 上半年毛利率21% 同比上升8个百分点 [1] - 上半年归母净利润3亿美元 同比增长36% [1] - 预计第三季度收入环比上升5%-7% 毛利率维持在18%-20%区间 [1] 产能与运营 - 上半年销售晶圆数量(折合8寸)468万片 同比增长20% [1] - 上半年增加近2万片/月12寸标准逻辑产能 [1] - 第二季度产能利用率92.5% 环比继续增长 第一季度已提升至接近90% [1] - 预期产能持续供不应求 四季度淡季对产能利用率影响有限 [1] 战略交易 - 拟购买中芯北方剩余49%股权 交易完成后将成为全资子公司 [1][2] - 中芯北方成立于2013年 主要提供12寸晶圆代工服务 [2] - 中芯北方2024年收入约130亿元 利润约17亿元 [2] - 交易有利于增强业务协同 增厚股东回报 [2] 行业趋势 - 产能及产能利用率双增长 验证晶圆本土化趋势持续走强 [1] - 产业链在地化转换继续走强 更多晶圆代工需求回流本土 [1] 业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0亿元 57亿元 63亿元 [3] - 对应EPS分别为0.62元 0.71元 0.79元 [3] - 最新收盘价对应PE分别为216倍 190倍 170倍 [3] - 对应PB分别为7倍 6.8倍 6.5倍 [3]
大市值龙头表现亮眼 工业富联股价12次创新高
中国证券报· 2025-09-28 01:06
市场表现 - 本周168只A股股价创历史新高 不含近一年上市次新股[1] - 今年以来873只股票股价创历史新高 同比增长302%[2] - 华工科技近30个交易日18次创新高 工业富联和紫金矿业各12次创新高[1][2] 行业分布 - 电子行业59只创新高个股 机械设备行业30只 汽车行业16只[1] - 创新高个股中主板80只 科创板43只 创业板40只 北交所5只[1] - 热门概念高度聚焦 新能源车概念40只 半导体概念35只 机器人概念30只[3] 个股成交 - 本周成交额前五分别为立讯精密1167.16亿元 中际旭创933.35亿元 中芯国际836.11亿元 阳光电源748.15亿元 工业富联747.65亿元[2] - 股价涨幅前五为聚辰股份51.90% 长川科技49.40% 上纬新材44.81% 品茗科技44.01% 晶合集成39.58%[3] 市值特征 - 41只个股股价超百元 吉比特595.81元/股最高 北方华创452.80元/股次之[3] - 26只个股市值超千亿元 宁德时代1.74万亿元最高 工业富联1.29万亿元 中芯国际1.06万亿元[3] - 华工科技总市值927.1亿元 紫金矿业总市值7282.26亿元[1] 公司业绩 - 华工科技上半年营收76.29亿元 同比增长44.66% 光模块业务同比增长124%占比49.1%[2] - 净利润9.11亿元 同比增长44.87% 受益AI算力需求爆发推动光模块业务增长[2] - 公司具备硅光芯片自研能力 布局LPO与AEC产品 国内外业务协同推进[2]
每周股票复盘:中芯国际(688981)本周发生2笔大宗交易成交额1586.7万元
搜狐财经· 2025-09-27 17:54
股价表现 - 公司股价较上周121.34元上涨9.01%至132.27元 [1] - 本周最高价137.98元触及近一年最高点 最低价119.05元 [1] - 总市值达10580.61亿元 位列半导体板块1/163 A股市场12/5157 [1] 大宗交易 - 9月24日发生2笔大宗交易 成交金额1586.7万元 [1]
估值周报:最新A股、港股、美股估值怎么看?-20250927
华西证券· 2025-09-27 08:12
A股市场估值 - 万得全A当前PE(TTM)为17.33倍,处于历史均值附近[7] - 创业板指PE(TTM)现值为44.17倍,低于中位数48.90倍[14] - 食品饮料行业PE处于历史较低分位,计算机行业PE处于历史较高分位[23] - 银行板块PB(LF)仅0.53倍,显著低于券商板块的1.42倍[26] 港股市场估值 - 恒生指数PE(TTM)现值为11.84倍,略高于中位数10.27倍[59] - 恒生科技指数PE(TTM)为23.69倍,较中位数32.81倍偏低[59] - 港股地产建筑业PB(LF)仅0.43倍,大幅低于中位数0.82倍[73] - 腾讯控股PE(TTM)现值为25.87倍,低于中位数35.80倍[75] 美股市场估值 - 标普500指数PE(TTM)现值为29.36倍,高于中位数21.07倍[82] - 纳斯达克指数PE(TTM)达42.83倍,超过中位数32.92倍[82] - 道琼斯工业指数PE(TTM)现值为31.64倍,显著高于中位数18.57倍[82] 跨市场比较 - 中概股估值普遍回落,阿里巴巴PS现值为2.93倍,低于中位数7.28倍[97] - 中美银行股PB差异明显,建设银行PB仅0.67倍,而摩根大通达2.58倍[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