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云从科技(688327)
icon
搜索文档
云从科技8月28日获融资买入2.05亿元,融资余额10.46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8-29 02:04
股价与交易表现 - 8月28日股价上涨0.90% 成交额达13.94亿元 [1] - 当日融资买入2.05亿元 融资偿还1.96亿元 实现融资净买入884.10万元 [1] - 融资融券余额合计10.49亿元 其中融资余额10.46亿元占流通市值7.02% [1] 融资融券状况 - 融资余额处于近一年90%分位高位水平 [1] - 融券余量13.47万股 融券余额240.76万元 处于近一年70%分位较高水平 [1] - 当日融券偿还6.66万股 融券卖出0股 [1] 股东结构变化 - 截至3月31日股东户数5.87万户 较上期大幅增加51.76% [2] - 人均流通股12836股 较上期减少33.96% [2] - 十大流通股东中博时上证科创板100ETF联接A持股621.19万股 较上期减少206.14万股 [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3723.32万元 同比下滑31.56% [2] - 归母净利润亏损1.24亿元 但亏损额同比收窄22.86% [2] - 南方中证1000ETF持股621.15万股 较上期减少63.86万股 [2]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位于上海浦东张江人工智能岛 2015年3月成立 2022年5月上市 [1] - 主营业务为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和行业解决方案 [1] - 收入构成:软硬件组合39.98% 技术开发33.86% 应用产品13.85% 基础操作系统5.08% [1]
8月28日科创板主力资金净流入25.65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8-28 13:49
科创板资金流向 - 沪深两市全天主力资金净流出443.43亿元,但科创板主力资金净流入25.65亿元,显示资金向科创板倾斜 [1] - 科创板214只个股获主力资金净流入,372只个股呈现净流出,净流入个股数量占比36.5% [1] - 20只科创板个股主力资金净流入超1亿元,中芯国际以24.89亿元净流入居首,澜起科技和芯原股份分别净流入6.44亿元和4.49亿元 [1] 个股表现与资金动态 - 中芯国际主力资金净流入24.89亿元,股价上涨17.45%,换手率达12.17% [1] - 博瑞医药主力资金净流出5.48亿元,股价下跌6.63%,成为资金流出最多的科创板个股 [1] - 鼎通科技涨停,涨幅20%,主力资金净流入1.7亿元,换手率为10.95% [1] 资金连续流动趋势 - 54只个股主力资金连续3个交易日以上净流入,华峰测控连续9日净流入,坤恒顺维和寒武纪分别连续8日和7日净流入 [1] - 166只个股主力资金连续净流出,ST诺泰和宣泰医药均连续13日净流出,显示部分个股面临持续资金压力 [1] 行业资金分布 - 半导体行业个股如中芯国际、澜起科技、芯原股份获大幅资金流入,反映资金对半导体板块的青睐 [1] - 医药行业个股如博瑞医药、康希诺出现资金流出,博瑞医药净流出5.48亿元,康希诺净流出1.3亿元 [1][11]
【前瞻分析】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代理行业企业竞争分析(研发投入等)
搜狐财经· 2025-08-28 03:13
研发投入与营收表现 - 头部企业科大讯飞2024年研发投入45.8亿元同比增长19.37%占营收19.62% 营收规模233.43亿元形成正向循环 [1] - 新兴企业第四范式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10.77亿元 研发费用3.68亿元 研发费用率从42.2%降至34.2%反映效率提升 [1] - 部分企业如商汤科技2024年研发费用率高达106% 累计研发投入近70亿元但营收规模未匹配 云从科技2024年Q1研发投入占营收181.74% 全年营收暴跌36.69%至3.98亿元 [1] 行业渗透与业务布局 - 行业覆盖金融、教育、医疗、能源、制造等数十个领域 形成多维应用矩阵 [2] - 金融领域聚集第四范式、云从科技等企业 第四范式服务工商银行、中国银行落地信贷风控场景 [2] - 教育领域科大讯飞AI学习机居电商平台榜首 智慧教育业务营收72.29亿元 医疗领域覆盖30多个省份670多个区县 累计提供9.1亿次AI辅诊建议 [2] - 能源与制造领域第四范式与桂冠电力合作打造无人化电厂平台 云从科技相关收入增长136.10% [2] 代理业务营收占比 - 科大讯飞开放平台及消费者业务占比55.8% 布局教育医疗智能汽车企业服务 [4] - 第四范式先知AI平台收入占比74.8% 聚焦金融能源制造消费电子 [4] - 拓尔思人工智能软件业务占比35.2% 覆盖政务金融媒体 [4] - 用友网络业务分部收入估算约25% 专注企业服务金融科技 [4] - 云从科技泛AI业务占比约45% 布局智能制造智慧政务能源 [4] - 出门问问AIGC业务占比56.8% 侧重内容创作消费电子 [4] - 商汤科技占比65.70% 布局元宇宙内容生成多模态Agent平台 [4] 行业参与者类型 - 依据技术自主性与应用场景维度划分为科技巨头、垂直领域初创公司、传统企业转型者及研究机构衍生企业四类 [5] 区域分布特征 -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区域形成集群效应 依托政策产业人才协同驱动 [7] - 政策层面张江高新区集聚上海5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和80%三大先导产业产值 模速空间聚集超90家大模型企业 [7] - 产业配套北京引领底层技术创新 深圳聚焦智能硬件机器人 长三角以上海为核心联动6城形成协同网络 [7] - 人才储备北京上海凭借高校科研机构吸引高端人才 [7]
计算机行业周报:Deepseek引领国产AI产业发展-20250826
太平洋证券· 2025-08-26 12:42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整体行业投资评级 但重点推荐了多个算力和应用端公司[8][25] 核心观点 - DeepSeek-V3 1发布显著提升国产AI产业竞争力 在推理效率 Agent能力和成本效益方面实现突破[4][12][17] - 新模型采用UE8M0 FP8精度格式 专门适配国产芯片生态 将推动国产算力产业链发展[6][19][20] - 计算机行业本周表现强劲 申万计算机指数上涨7 93% 排名申万一级行业第4位 年初至今累计上涨28 86% 跑赢沪深300指数17 60个百分点[3][22] 一、DeepSeek-V3 1技术突破 - 推出混合推理架构 同步支持思考与非思考模式 上下文窗口扩展至128K tokens[4][12] - 思考效率显著提升 V3 1-Think相比R1-0528输出token减少20%-50% 响应速度更快且性能持平(AIME 2025得分88 4 vs 87 5)[13] - Agent能力全面增强 在代码修复测评SWE中达到66 0分(原44 6分) Terminal-Bench测试提升至31 3分(原5 7分)[5][17] - 搜索智能体支持多轮复杂任务 browsecomp测试大幅领先前代模型[5][16] 二、商业化与生态建设 - API定价具备显著成本优势 输入价格0 5元/百万tokens(缓存命中) 完成编程任务成本仅1 01美元 较Claude 4 Opus低68倍[6][17] - 创新采用UE8M0 FP8精度格式 提升推理效率并降低部署成本 明确适配国产芯片生态[6][19] - 寒武纪 海光信息 摩尔线程等厂商已推出支持FP8的算力芯片 华为昇腾计划2025Q4支持原生FP8[6][20] 三、行业表现 - 本周计算机行业涨幅前五公司为御银股份(+46 20%) 诚迈科技(+34 92%) 科创信息(+33 94%) 中科金财(+33 55%) 指南针(+28 63%)[24][25] 四、投资建议 - 算力产业链重点推荐海光信息 智微智能 联想集团等[8][25] - 应用端重点推荐金山办公 用友网络 赛意信息 熵基科技 云从科技等[8][25]
2025年(8月)中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信用评价结果公示
新浪财经· 2025-08-25 07:33
行业信用评价结果 -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依据《中国软件服务业企业信用评价管理办法》完成企业信用评级 遵循自愿、诚信、公正、科学、严格原则 通过企业申报、省市协会推荐、资料审核及专家评审流程 [1] - 共60家企业获得AAA级信用等级 有效期统一至2028年8月25日 覆盖政采云、神州泰岳、国电南瑞、远光软件、云从科技等知名企业 [1][2][3] - 协会呼吁获评企业树立诚信经营意识 保持良好信用形象 并倡导全行业弘扬诚信文化 发挥典型引领作用 提升行业自律水平 [1] 获评企业地域分布 - 北京地区企业包括北京神州泰岳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证书编号202508811100061)、北京九恒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08811100050)等 [1][2] - 上海地区企业包括上海东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202508811101661)、上海天好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2508811101191)等 [1][2] - 广东地区企业涵盖深圳太极数智技术有限公司(202508811100017)、广东卓维网络有限公司(202508811100057)及深圳市投控数字科技有限公司(202508811100477) [1][2] 重点企业业务领域 - 金融科技领域代表企业包括政采云股份有限公司(202508811101900)、北京九恒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08811100050) [1][2] - 信息安全领域涵盖成都卫士通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202508811100647)、武汉华工安鼎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202508811100193) [1][2] -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领域包含云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508811101214)、深圳希施玛数据科技有限公司(202508811101692) [1][3]
2025 年中国人工智能代理行业上市公司全方位对比(附业务布局汇总、业绩对比、业务规划等)
搜狐财经· 2025-08-20 13:32
人工智能代理行业上市公司汇总 -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包括科大讯飞、第四范式、拓尔思、用友网络、云从科技、出门问问、迈富时等,涵盖智能语音、企业级AI平台、语义智能、ERP软件、人机协同操作系统、AIGC解决方案等多个领域 [1][2] - 上市公司分为人工智能代理方案企业与下游应用企业,行业注重研发投入与人员结构 [1] - 头部企业如科大讯飞、商汤科技凭借自研大模型覆盖多场景,第四范式、迈富时通过智能体中台服务多行业,顺网科技、出门问问在娱乐、消费端创新 [3] 人工智能代理行业上市公司基本信息对比 - 行业呈现"垂直场景深度落地+生态合作+行业解决方案标准化"三大特征,技术路径涵盖流程自动化、多模态交互及低代码开发平台 [3] - 头部企业研发投入规模优势显著:科大讯飞2024年研发投入45.8亿元(同比+19.37%),占营收19.62%,营收233.43亿元 [4] - 第四范式2025年Q1营收10.77亿元,研发费用3.68亿元,研发费用率从42.2%降至34.2% [4] - 部分企业研发与商业化失衡:商汤科技2024年研发费用率106%,云从科技2024年Q1研发投入占营收181.74%,但全年营收同比暴跌36.69%至3.98亿元 [5] 人工智能代理行业上市公司研发能力 - 科大讯飞研发人员9752人(占比62.71%),拓尔思研发人员900人(占比48.59%),行业模型训练周期从15天压缩至2天 [6] - 云从科技2024年研发人员从467人减至228人(减员51.18%),研发费用降低18.27% [6] 人工智能代理行业上市公司业务布局 - 行业渗透呈现"垂直深耕"与"跨域扩张"并行,覆盖金融、教育、医疗、能源、制造等领域 [10] - 金融领域聚集第四范式、云从科技等,教育领域科大讯飞智慧教育营收72.29亿元,医疗领域科大讯飞累计提供9.1亿次AI辅诊建议 [10] - 第四范式与桂冠电力合作打造"数字桂冠"生态云平台,云从科技制造/能源收入增长136.10% [10] - 生态合作成为竞争壁垒:科大讯飞开放647项AI能力,星火小助手创建数量突破51,000款,商汤科技与电信合作推广商业元宇宙 [11] 人工智能代理行业上市公司国产化适配 - 科大讯飞采用华为昇腾芯片,训练效率从55%提升至85% [13] - 云从科技与华为昇腾合作推出训推一体机,支持千亿级模型训练 [13] 人工智能代理行业上市公司业绩对比 - 第四范式2024年营收52.61亿元(同比+25.1%),2025年Q1营收10.77亿元(同比+30.1%),毛利率41.2% [14] - 云从科技2024年营收3.98亿元(同比-36.69%),泛AI业务收入增长136%,毛利率19.7% [14] - 拓尔思2024年营收7.77亿元(同比-0.59%),大模型应用收入1.26亿元(同比+13.87%) [15] - 科大讯飞AI业务收入占比53.8%,第四范式AI业务收入占比74.8% [16] 人工智能代理行业上市公司业务规划 - 科大讯飞深化"1+N"行业大模型战略,聚焦教育、医疗、司法 [18] - 第四范式采用"AI Agent+世界模型"双核架构,升级先知AI平台 [18] - 商汤科技将发布日日新大模型6.0,重点布局工业质检与元宇宙 [18] - 拓尔思募资18.45亿元用于行业大模型研发,拓展东南亚市场 [18] - 云从科技转型为Agent服务提供商,聚焦"AI智能体+行业大模型" [18]
【最全】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代理行业上市公司全方位对比(附业务布局汇总、业绩对比、业务规划等)
前瞻网· 2025-08-20 10:59
人工智能代理产业上市公司汇总 -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包括科大讯飞、第四范式、拓尔思、用友网络、云从科技、出门问问、迈富时等 [1] - 下游端需求广泛 行业注重研发 企业发展与研发投入强度和研发人员结构高度关联 [1] - 汇总包含人工智能代理方案企业与下游人工智能代理应用企业 [1] 人工智能代理行业上市公司基本信息对比 - 企业深耕垂直领域 如值得买、新开普、世纪天鸿、鼎捷数据等 依托场景化数据积累、行业Know-How与大模型技术融合推出差异化AI代理产品 [2] - 头部企业如科大讯飞、商汤科技凭借自研大模型覆盖多场景 第四范式、迈富时通过智能体中台服务多行业 顺网科技、出门问问等在娱乐、消费端侧领域创新 [2] - 整体呈现垂直场景深度落地、生态合作、行业解决方案标准化三大特征 技术路径涵盖流程自动化、多模态交互及低代码开发平台 [3] - 头部企业研发投入规模优势显著 科大讯飞2024年研发投入45.8亿元同比增长19.37%占营业收入比例19.62% 营收规模233.43亿元 [4] - 新兴成长型企业如第四范式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10.77亿元 研发费用3.68亿元 研发费用率从2024年同期42.2%降至34.2% [4] - 部分企业呈现高研发投入、低营收规模特征 商汤科技2024年研发费用率高达106% 2018-2021年上半年累计研发投入近70亿元 [5] - 云从科技2024年第一季度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达181.74% 但全年营收同比暴跌36.69%至3.98亿元 [5] - 研发人员占比是技术驱动属性核心指标 科大讯飞研发人员9752人占总员工比例62.71% [6] - 拓尔思研发人员近900人占员工总数48.59% 基于拓天大模型平台将行业模型训练周期从15天压缩至2天 [6] - 云从科技2024年研发人员从467人减至228人减员比例51.18% 同期研发费用降低18.27% [6] 人工智能代理行业上市公司业务布局对比 - 行业渗透呈现垂直深耕与跨域并行格局 场景覆盖金融、教育、医疗、能源、制造等数十个领域 [10] - 金融领域聚集第四范式、云从科技、拓尔思、中科金财等头部企业 第四范式服务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头部金融机构落地信贷风控、资产管理等场景 [10] - 教育领域以科大讯飞为代表 AI学习机连续三年居京东、天猫618榜首 智慧教育业务营收达72.29亿元 [10] - 医疗领域渗透率较高 科大讯飞智慧医疗覆盖全国30多个省份670多个区县 累计提供9.1亿次AI辅诊建议 [10] - 能源与制造领域 第四范式深耕能源电力与桂冠电力合作打造数字桂冠生态云平台实现电厂无人化 [10] - 云从科技将制造、能源列为泛AI业务新增长点 2024年相关收入增长136.10% [10] - 生态合作伙伴数量与质量成为重要竞争壁垒 头部企业通过跨行业联盟与技术协同扩大覆盖范围 [12] - 第四范式以开放、成长、共赢为理念联合联想、兰博基尼等企业拓展AI决策技术应用场景 [12] - 科大讯飞开放647项AI能力与中国移动等20余家头部企业合作覆盖300多个场景 星火小助手创建数量突破51000款 [12] - 商汤科技与电信渠道合作推广商业元宇宙应用 出门问问通过与腾讯云、谷歌、高通等企业合作强化多模态技术与智能硬件结合 [12] - 国产化适配能力直接影响政务与国企客户拓展成效 多家企业与华为昇腾、鲲鹏等国产算力体系合作实现技术自主可控 [14] - 科大讯飞采用华为昇腾芯片构建国产算力平台 训练效率从55%提升至85% [14] - 云从科技与华为昇腾合作推出训推一体机支持千亿级模型训练及混合模型云服务 [14] - 税友股份与华为鲲鹏联合成立技术团队完成财税行业产品原生开发实践 [14] 人工智能代理行业上市公司业务业绩对比 - 高增长-高毛利类型以第四范式为代表 2024年总营收52.61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25.1% [15] - 第四范式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10.77亿元同比增速30.1% 毛利率稳定在41.2% 毛利润同步增长30.1% [15] - 第四范式核心业务先知AI平台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8.05亿元同比增长60.5% 收入贡献率从60.6%提升至74.8% [15] - 高增长-低毛利类型典型为云从科技 2024年总营收同比下降36.69%至3.98亿元创近七年新低 [16] - 云从科技泛AI业务收入实现136%高速增长 但毛利率仅为19.7% [16] - 低增长-高毛利类型参考拓尔思 2024年总营收7.77亿元同比微降0.59% [16] - 拓尔思人工智能软件产品及服务收入占比达33.24% 大模型应用收入1.26亿元同比增长13.87% [16] - 科大讯飞营业收入253.43亿元 AI代理业务收入78.86亿元占比33.8% [17] - 第四范式营业收入52.61亿元 AI代理业务收入59.35亿元占比74.8% [17] - 商汤科技营业收入37.72亿元 AI代理业务收入24.04亿元占比63.7% [17] - 用友网络营业收入92.34亿元 AI代理业务收入25.08亿元占比25% [17] - 出门问问营业收入3.94亿元 AI代理业务收入2.22亿元占比56.8% [17] 人工智能代理行业上市公司业务规划对比 - 技术迭代与产品路线图呈现差异化战略布局 体现在通用模型与垂直模型的资源分配和商业化节奏差异 [18] - 科大讯飞横向领域深化1+N行业大模型战略 技术投入兼顾通用模型优化与垂直行业落地 持续扩大教育、医疗、司法等行业优势 [19] - 第四范式采用企业级Agent+消费电子双轮驱动战略 技术投入聚焦Agent技术与世界模型融合 [19] - 第四范式2025年战略升级为AI Agent+世界模型双核架构 先知AI平台升级为AI Agent全流程开发平台支撑能源电力等行业风控管理、个性化推荐等场景落地 [19] - 商汤科技上市募资60%用于研发其中40%与元宇宙相关 2025年二季度将发布日日新大模型6.0重点布局工业质检与元宇宙内容生成 [19] - 拓尔思聚焦垂直行业募资18.45亿元用于拓天行业大模型研发及AIGC应用产业化 即将发布多模态数据集构建系统推出金融风控、舆情监测等垂类Agent并拓展东南亚开源情报市场 [19] - 云从科技从金融、出行向制造、能源、文旅延伸 战略转型为Agent服务提供商聚焦AI智能体+行业大模型并拓展居家养老场景 [19] - 出门问问以产模结合策略推进升级序列猴子大模型并整合外部模型提升多模态能力 产品侧更新数字人、AI视频创作平台等 计划推出搭载Shadow AI的智能手表、耳机等硬件进军欧美市场 [19]
DeepSeek线上模型版本升级;宇树预热新款人形机器人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0 01:08
市场表现 - AI与机器人板块延续涨势,科创人工智能ETF华夏(589010)收涨0.98%,盘中最大涨幅达2.62% [1] - 机器人ETF(562500)收涨0.71%,盘中最大振幅达3.67%,当日成交总额达20.22亿元 [1] - 机器人ETF最新规模达173.50亿元,远超同类可比基金 [1] 个股表现 - 芯原股份领涨13.39%,云从科技上涨4.79%,道通科技、云天励飞双双上涨超3% [1] - 禾川科技领涨14.50%,丰立智能暴涨13.30%,华辰装备上涨11.11%,夏厦精密收得10%涨停板 [1] - 拓斯达、江苏雷利涨幅均超8% [1] 行业动态 - DeepSeek线上模型版本升级至V3.1,拥有更长的上下文窗口,增强版本已准备好进行测试 [2] - 宇树科技发布新款人形机器人预告,具备31个关节自由度,暗示灵活运动能力 [2] - 上海市发布《加快推动"AI+制造"发展的实施方案》,计划三年内推动3000家制造业企业实现智能化应用 [2] 机构观点 - 国内在AI+软硬结合落地具有优势,软件端看好AI在C端和出海方向落地 [3] - AI在B端与企业服务软件、制造业信息化等环节的结合预计下半年环比有积极增长 [3] - 明后年预期AI相关收入占比进一步提高 [3] ETF产品 - 机器人ETF(562500)是全市场唯一规模破百亿、流动性最佳、覆盖中国机器人产业链最全的ETF [4] - 科创人工智能ETF华夏(589010)提供20%涨跌幅+中小盘弹性,捕捉AI产业"奇点时刻" [4]
IT服务板块8月19日涨1.35%,达实智能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出2.92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8-19 08:37
板块整体表现 - IT服务板块当日上涨1.35%,显著跑赢上证指数(下跌0.02%)和深证成指(下跌0.12%)[1] - 板块内领涨个股为达实智能(涨10.14%)、中科金财(涨10.01%)和华胜天成(涨10.01%)[1] - 板块内跌幅最大个股为国源科技(跌6.02%)、联迪信息(跌4.66%)和真视通(跌2.98%)[2] 个股交易数据 - 达实智能成交量达263.74万手,成交额9.886亿元,位列板块活跃度前列[1] - 润和软件成交额达119.58亿元,为板块内最高成交额个股[1] - 岩山科技成交量达737.65万手,成交额47.15亿元,显示较高市场关注度[1] 资金流向分析 - 板块整体主力资金净流出2.92亿元,游资资金净流出6.97亿元,但散户资金净流入9.89亿元[2] - 润和软件获主力资金净流入3.01亿元(占比2.52%),居板块首位[3] - 达实智能主力净流入2.43亿元(占比24.61%),显示强劲资金追捧[3] - 云从科技主力净流入1.70亿元(占比9.77%),资金集中度较高[3] - 东华软件获游资净流入5397.99万元(占比2.43%),为少数游资正向流入个股[3]
云从科技参与制定的人工智能安全国标发布
证券时报网· 2025-08-15 02:59
国家标准发布 - 国家标准GB/T45958-2025《网络安全技术人工智能计算平台安全框架》正式发布 由全国网络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管理 华为牵头 云从科技作为核心起草单位之一深度参与标准制定工作[1] - 该标准将于2026年2月1日正式实施 为人工智能计算平台建立系统化安全框架 规定安全功能 安全管理和角色安全职责[1] - 标准将有效应对硬件漏洞 训练数据泄露 对抗样本攻击等新型安全威胁[1] 公司技术贡献 - 云从科技贡献了国家网安基地训推一体化项目的实战经验 该项目于2025年6月与武汉临空港开发区签约[1] - 项目与华为深度合作 旨在打造华中区域领先的AI安全底座[1] - 构建的"可控训练场"是基于可信数据空间的大型安全可控模型训练工厂 同时集质检 检测 备案于一体[1] 技术实施细节 - 在网安基地训推一体化中心打造安全可控的模型训练环境 解决大模型训练面临的高成本 高门槛及潜在安全风险难题[2] - 依托可信数据空间技术实现大型模型训练全流程安全管控 该技术符合云从参与的IEEE隐私计算国际标准[2] - 整合生物特征识别防伪国标(GB/T38671 GB/T41772)中积累的攻防检测能力 形成"训练-检测-备案"一体化安全闭环[2] 产业生态建设 - 公司在武汉构建更完善的AI安全产业生态 通过"政府指导 企业主导"的产业创新综合体汇聚场景方 能力方和服务方三大核心力量[2] - 项目实践成为推动空间计算等前沿技术规模化落地的安全基座[2] - 持续跟进大模型能力要求和评估方法等领域的技术标准立项研究工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