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济神州(688235)

搜索文档
百济神州(688235):泽布替尼环比稳定增长,Q2维持GAAP转正势头
中邮证券· 2025-09-30 05:33
证券研究报告:医药生物 | 公司点评报告 发布时间:2025-09-30 股票投资评级 买入|首次覆盖 个股表现 -14% -5% 4% 13% 22% 31% 40% 49% 58% 67% 76% 2024-09 2024-12 2025-02 2025-05 2025-07 2025-09 百济神州 医药生物 资料来源:聚源,中邮证券研究所 公司基本情况 | 最新收盘价(元) | 301.85 | | --- | --- | | 总股本/流通股本(亿股)15.41 / 1.15 | | | 总市值/流通市值(亿元)4,651 / 347 | | | 52 周内最高/最低价 | 326.08 / 155.01 | | 资产负债率(%) | 43.6% | | 市盈率 | -82.93 | | 第一大股东 | Amgen Inc.,安进公司 | 研究所 分析师:盛丽华 SAC 登记编号:S1340525060001 Email:shenglihua@cnpsec.com 分析师:陈灿 SAC 登记编号:S1340525070001 Email:chencan@cnpsec.com 百济神州(688235) ...
「一页纸」吃透产业链之:创新药,License-out BD进军全球市场
36氪· 2025-09-30 00:58
(1)核心结论:创新药投资逻辑 2025 年是中国创新药行业在经历深度调整后,迎来政策、产业、资本 " 三期共振 " 的复苏新起点。 政策端, 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支持创新药,随后《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及商业医保创新药目录等政策密集落地,从顶层设 计到支付环节全链条扫清发展障碍。 今天继续给大家带来 「一页纸」吃透一条产业链 系列。 本期的主角是:创新药,我们 用 AlphaEngine 来解读 。 *注:创新药15-25年政策梳理, 天风证券 产业端,国际化进程加速, License-out 模式成为价值兑现的关键路径, 2025 年前三季度对外授权交易首付款已达 57 亿美元,超过 2024 年全年,全球占 比提升至 23.4% ,标志着中国创新药资产的全球价值链地位显著提升。 *注:创新药中国及海外license-out数量, 天风证券 资本端,经历 2022-2024 年的深度调整后,行业估值回归理性,企业基本面持续改善, 17 家已商业化创新药企 2025 年上半年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 30% ,信达生物等头部企业已实现盈利,行业进入价值重估阶段。 2025 年核心投资逻 ...
自免行业报告(一):双靶协同拓展治疗边界,重视TSLP类双抗迭代潜力-中邮证券
搜狐财经· 2025-09-29 10:26
自身免疫领域市场潜力 - 自身免疫领域患者基数庞大且用药周期长 易诞生重磅药物 如度普利尤单抗年销售额超100亿美元[1] - 度普利尤单抗覆盖特应性皮炎 哮喘 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核心适应症 患病人数均达千万级别 生物制剂可及患者近900万人[1] - 高患病基数人群孕育大市场 大市场催生药物新需求[7] 未满足的临床需求 - 现有疗法需长效化以降低给药频率 提升疗效如特应性皮炎皮损修复和哮喘肺功能改善 扩大受限人群如哮喘中嗜酸性粒细胞筛选限制[1] - 特应性皮炎领域需提升安全性 皮损修复有效性和止瘙痒效果[49] - 呼吸科领域需长期病程管理 解决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难题[21] 双抗研发机制与优势 - 从二型炎症机制看 靶点分上游TSLP IL-33等与下游IL-4 IL-13等 单一靶点单抗疗效有限 双抗因协同效应成重要方向[2] - 双抗具备高成药把握和协同疗效 是当下值得关注的开发路径[7] - TSLP×IL-13或IL-4R双抗在呼吸科优势显著 临床数据显示其FeNO和嗜酸性粒细胞下降幅度优于单靶点药物 无人群限制且安全性良好[2] 呼吸科双抗进展 - TSLP类双抗在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领域展现疗效协同潜力 有望率先拓展现有疗法边界[19] - 赛诺菲LunsekimigTSLP×IL-13和辉瑞三抗IL-4/IL13/TSLP全球进展领先[2] - 哮喘生物制剂市场2023年US+EU+JP达到75亿美元 美国市场约60亿美元 预计2032年达120亿美元[22] - 慢性阻塞性肺病生物制剂市场预计2033年达230亿美元[22] 特应性皮炎双抗进展 - 度普利尤单抗在特应性皮炎治疗壁垒深 安全普适性全年龄段获批 疗效持久性维持好 治疗4年后EASI评分改善率维持超70%[49] - 双抗可借力IL-4R通路 联合TSLP提升长效性 或联合IL-31改善瘙痒 同时有望降低结膜炎发生率[2] - 随着不同靶点单抗疗法三期数据读出 新靶点单抗都难以挑战度普利尤单抗疗效地位[49] 重点研发管线 - 国内康诺亚CM512TSLP×IL-13进度居前 半衰期约70天优于同类产品 多适应症II期临床推进中[2] - 信达生物IBI3002TSLP/IL-4Rα 荃信生物QX030N 联邦制药抗IL-4Ra/TSLP双抗等积极研发[2] - 哮喘领域双抗管线布局包括辉瑞PF-07275315TSLP:IL-4:IL-13 智翔金泰GR2002TSLP 融捷康生物RC1416IL-4Ra;IL-5等[47] 临床数据支持 - Sanofi的Lunsekimig在1b期临床数据中FeNO下降40.9% 嗜酸性粒细胞下降40%[36] - Apogee在ATS 2025公布的临床前数据显示APG777+APG333TSLP+IL-13组合在体外试验中抑制炎症效果优于单药[41] - 在COPD中 持续高FeNO水平超25 ppb与未来急性加重风险增加相关[40] 相关标的 - 康诺亚CM512国内进度领先[3] - 信达生物IBI3002临床推进中[3] - 荃信生物双抗布局丰富[3] - 联邦制药临床前双抗布局[3]
特朗普100%药品关税又是“狼来了”?多家上市药企高管回应
经济观察报· 2025-09-26 10:22
特朗普威胁对进口药品征收高额关税 - 特朗普宣布自2025年10月1日起对进口品牌药和专利药征收100%关税 但给予已破土动工建厂的美国药企豁免权[2] - 关税威胁已导致中、日、韩多地医药股集体下跌 恒生创新药指数单日下跌2.37%[2][3] - 恒瑞医药A股跌3.03% 百济神州A股跌4.38% 复星医药港股跌5.82% 三生制药港股跌5.34%[2][3] 中国药企回应与潜在影响 - 信达生物高级副总裁认为出海药企需从长计议 需关注政策实施可能性及解决方案[4] - 恒瑞医药表示当前出口以仿制药和原料药为主 受潜在政策影响相对有限[4] - 乐普生物采用license合作模式 预计受影响较小 龙磐投资合伙人认为短期有负面影响但长期非核心问题[5] 美国关税政策演变与法律背景 - 特朗普政府4月启动半导体和药品"232调查" 依据1962年《贸易扩展法》以国家安全名义限制进口[6] - 7月初威胁征收200%药品关税并给予1-1.5年缓冲期 8月改称先征小额关税后逐步升至250%[7] -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定于11月首周审议特朗普政府关税合法性[7] 跨国药企在美国投资建厂动态 - 诺华承诺5年内投资230亿美元 罗氏承诺500亿美元 赛诺菲承诺200亿美元[8] - 阿斯利康承诺到2030年投资500亿美元 礼来2月宣布270亿美元建4座基地 9月追加65亿美元德州建厂[8]
特朗普100%药品关税又是“狼来了”?多家上市药企高管回应
搜狐财经· 2025-09-26 10:21
政策内容 -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自2025年10月1日起对所有品牌药和专利药征收100%关税 但正在美国建药厂的公司可豁免 破土动工或开始建设即符合条件 [2] 市场反应 - 中、日、韩等多地股市医药股集体下跌 [3] - 恒瑞医药A股跌3.03% 港股跌2.23% 百济神州A股跌4.38% 港股跌1.55% [3] - 恒生创新药指数下跌2.37% 复星医药跌5.82% 三生制药跌5.34% [4] 企业回应 - 信达生物高级副总裁认为国内出海药企需从长计议 关注政策实施可能性及解决方案 [5] - 维立志博CEO认为美国药物价格已很高 政策不一定能实现 [5] - 恒瑞医药表示当前出口以仿制药和原料药为主 政策影响有限 [5] - 乐普生物采用license合作模式 受影响较小 [5] - 龙磐投资合伙人认为短期有负面影响 但长期不是大问题 政策可能随政府更迭改变 [5] 政策背景 - 药品历来被排除在关税名单外 但特朗普今年多次威胁对进口药品征税 [5] - 4月14日特朗普政府依据《贸易扩展法》第232条对半导体和药品启动国家安全调查 [6] - 7月初特朗普表示将宣布对进口药品征收200%关税 给予1-1.5年缓冲期 [7] - 8月5日特朗普称先征小额关税 1-1.5年内税率升至150% 之后升至250% [7] -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定于11月首周审议特朗普政府关税合法性 [7] 行业动向 - 多家跨国药企已承诺在美投资建厂:诺华5年230亿美元 罗氏5年500亿美元 赛诺菲5年200亿美元 阿斯利康到2030年500亿美元 [8] - 礼来2月宣布270亿美元建4座生产基地 9月23日追加65亿美元德州建厂投资 [8]
百济神州(688235) - 港股公告:2025中期报告


2025-09-26 10:15
公司治理 - Shalini Sharp自2025年3月1日起获委任为审计委员会主席,Anthony C. Hooper不再担任但留任成员,相关委任自2025年1月16日起生效[5] - 公司香港、美国、中国、瑞士财务报告审计分别由安永会计师事务所、Ernst & Young LLP、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Ernst & Young AG负责[6] - 公司授权代表为欧雷强先生和周庆龄女士[6] 研发进展 - 公司预计未来18个月内将迎来超20项研发里程碑事件[16] - 2025年有多款药物取得临床研究积极结果、获认证或获批新适应症及剂型[17][19][20] 团队情况 - 公司全球临床团队超3700人[21] - 截至本中期报告日期,公司拥有一支11000多名雇员组成的全球团队[91] 财务数据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合作项目为公司带来15亿美元合作付款[2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28亿美元[2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总收入从16.808亿美元增至24.326亿美元,同比增长44.7%[2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产品收入净额增长44.5%至24.106亿美元[29]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百悦泽全球销售额达17.415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4.7%[3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百泽安销售额达3.647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0.1%[3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产品销售毛利增至20.810亿美元,毛利率从84.2%增至86.3%,经调整后从84.7%增至86.9%[33] - 2025年研发费用、销售及管理费用增加,利息收入净额减少,其他收入净额增加,所得税费用增加[34][37][40][41][42] - 2025年实现GAAP净利润,基本和稀释每股收益分别为0.07美元,基本和稀释每股ADS收益分别为0.89美元和0.85美元[43] - 2025年经调整经营利润、净利润为正,经调整每股收益(基本)为0.28美元[46] - 2025年自由现金流(非GAAP)为207,447千美元[50] 股权相关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1,539,858,562股,21,880,885股股份已根据股权奖励发行予承授人,视为流通股份[97][106] - 多位公司人员持有一定数量股份,如欧雷强、王晓东等[96] - Amgen Inc.等机构持有公司股份[101] - 2025年1月1日至6月30日,公司股份计划有股份授出及剩余可授出情况变化[110] - 报告期内,根据所有股份计划,可向合资格参与者发行30,605,965股新股份,占报告期加权平均股份数目约1.99%[111] - 2025年公司有多次购股权授出情况,不同人员获授数量及行使价不同[137][138][142][15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购股权利总计情况为年初尚未行使64383926,期末尚未行使56869509[151] - 2025年6月30日,公司根据2016年计划及经修订2016年计划向19061名参与者授出受限制股份单位,向37名参与者授出业绩股份单位[156] 其他 - 董事会不建议就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派发任何中期股息[94] - 公司认为通货膨胀对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经营业绩并无重大影响[86]
百济神州(06160) - 致非登记股东之提示信函及回条 - 以电子方式发布公司通讯安排


2025-09-26 08:39
信息发布与获取 - 2024年2月28日起公司通讯采用电子方式发布[2][8] - 公司通讯中英文版将在公司网站和披露易网站提供[3][8] 印刷版通讯 - 想收印刷版通讯可填回条交股份过户处或发邮件[5][9] - 回条针对非登记股东,资料需填完整[11] - 寄回回条,香港投寄无需邮费[11][12]
百济神州(06160) - 致登记股东之提示信函及回条 - 以电子方式发布公司通讯安排


2025-09-26 08:35
信息发布 - 公司于2024年2月28日起采用电子方式发布公司通讯[3][11] - 未来公司通讯中英文版将在公司网站和披露易网站提供,替代印刷本[4][11] 接收选择 - 若想收印刷版通讯,填回条交股份过户处或发邮件,指示有效期1年[6][12] - 若想收电子方式的可行动通讯,需完成相关流程[7][12] 其他说明 - 不会发通讯登载的邮件通知,需主动留意网站登载情况[4][9][11][13] - 对信函有疑问,工作日9:00 - 18:00致电股份过户处查询[10][13]
百济神州(06160)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9-26 08:30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份代号为06160[7] - 公司注册办事处位于瑞士巴塞尔Aeschengraben 27, 4051 Basel[6] - 公司网站为www.beonemedicines.com[7] - 公司股份过户登记总处为Computershare Switzerland Ltd(瑞士奥尔滕)[6] - 公司香港证券登记处为香港中央证券登记有限公司(香港湾仔)[6] - 公司秘书为周庆龄女士(来自Vistra Corporate Services (HK) Limited)[6] - 公司审计师包括安永会计师事务所(香港)、Ernst & Young LLP(美国)、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中国)及Ernst & Young AG(瑞士)[6] - 公司法律顾问包括世达国际律师事务所(香港及美国)、方达律师事务所(中国)和Homburger AG(瑞士)[6] 公司治理变动 - 公司审计委员会主席自2025年3月1日起变更为Shalini Sharp女士[4][5] - 公司提名及企业管治委员会相关委任自2025年1月16日起生效[4] 研发能力与里程碑 - 公司全球临床团队规模超过3700人分布在六大洲[21] - 公司肿瘤研究团队拥有超过1200名科学家[22] - 合作项目为公司带来15亿美元合作付款[22] - 未来18个月内预计超过20项研发里程碑事件[16] - 百悦泽®在美国5项获批适应症中保持BTK抑制剂市场领先地位[16] - 索托克拉用于套细胞淋巴瘤治疗的1/2期临床研究取得积极结果[17] - BGB-16673获得欧洲药品管理局优先药物(PRIME)认证[17] - 百泽安®获欧盟委员会批准用于鼻咽癌一线治疗[19] - 百悦泽®新片剂剂型获美国FDA批准用于所有五项获批适应症[20] - 公司注册地迁至瑞士完成重要里程碑[2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总收入同比增长44.7%至24.326亿美元[27][28] - 产品收入净额同比增长44.5%至24.106亿美元[27][29] - 百悦泽®全球销售额同比增长54.7%至17.415亿美元[29][30] - 百悦泽®美国销售额同比增长50.1%至12.469亿美元[30] - 百悦泽®欧洲销售额同比增长79.7%至2.664亿美元[30] - 百泽安®销售额同比增长20.1%至3.647亿美元[29][30] - 安进产品在中国收入同比增长48.4%至2.404亿美元[32] - 公司首次在2025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均实现GAAP盈利[25] - 经营利润从去年同期亏损3.685亿美元转为盈利0.99亿美元[27] - 公司实现GAAP净利润,基本每股收益0.07美元,去年同期为每股亏损0.27美元[43] - 公司经调整经营利润从2024年亏损98877千美元改善至2025年盈利414302千美元[46] - 公司经调整净利润从2024年亏损122602千美元改善至2025年盈利388959千美元[46]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产品销售额毛利增至20.810亿美元,同比增长48.1%,毛利率从84.2%提升至86.3%[33] - 研发费用增加9170万美元(10.0%)至10.068亿美元,主要因开发项目成本增长42.4%[34][36] - 外部研发费用增长21.2%至4.003亿美元,其中开发项目成本增加1.050亿美元[34] - 内部研发费用增长2150万美元(3.7%)至6.065亿美元,因全球研发机构扩张[36] - 销售及管理费用增加1.260亿美元(14.5%)至9.972亿美元,占产品销售额比例从52.2%降至41.4%[37] - 经调整研发费用增长9.8%至8.652亿美元,经调整销售及管理费用增长13.7%至8.372亿美元[44] 现金流表现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28亿美元[25]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期末余额为27.86086亿美元,较期初增长1.47339亿美元[64] -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3.0768亿美元,同比增加7.118亿美元[64] - 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出1.88546亿美元,同比减少1.324亿美元[65] - 筹资活动现金净流入124.8万美元,同比减少1.84062亿美元[66] - 公司自由现金流从2024年亏损670688千美元改善至2025年盈利207447千美元[50] 资产负债与融资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包括约11亿美元美元计价资金和约14亿美元人民币计价资金[51] - 应收账款净额从6.763亿美元增至7.708亿美元,增长14.0%[52] - 预付账款及其他流动资产从1.929亿美元增至2.805亿美元,增长45.4%[53] - 物业、厂房及设备净额从15.784亿美元增至16.158亿美元,增长2.4%[54] - 无形资产净额从51.1百万美元增至64.9百万美元,增长27.0%[55] - 预提费用及其他应付款项从8.037亿美元增至9.089亿美元,增长13.1%[59] - 债务总额从10.18亿美元减至9.545亿美元,减少6.2%[60] - 短期债务总额8.08394亿美元,占债务总额84.7%[71][74] - 科创板发行募集资金余额3.595亿美元[63] - 银行债务融资9.545亿美元[62] - 六个月内偿还债务7110万美元[62] - 共同开发拨资承诺剩余2.42916亿美元[75] - 合同义务总额15.1518亿美元,其中短期12.38641亿美元[71] - 公司资本承诺为6200万美元用于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77] - 公司资本负债比率从2024年12月31日的30.6%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25.3%[87] 外汇与利率风险 - 公司未偿还浮动利率债务为6.154亿美元,利率每上升100基点将使年度税前利息支出增加约620万美元[80] - 人民币兑美元在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六个月内升值约1.9%[81] - 公司确认外汇收益650万美元(2025年)和外汇损失1350万美元(2024年),主要受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变化影响[82] - 公司持有人民币计价存款金额为1.289亿美元,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升高10%将导致外汇损失增加约1170万美元[82] 人力资源与薪酬 - 公司全球雇员超过11000名,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六个月内总薪酬成本为10亿美元(2024年同期:9亿美元)[91] 担保与承诺 - 公司质押受限制存款3000万美元(2024年12月31日:1130万美元)及账面价值1.582亿美元的资产作为贷款担保[92] - 公司无重大或有负债(截至2025年6月30日)[93] 股息政策 - 董事会不建议就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派发中期股息[94] 股权结构与主要股东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1,539,858,562股[97] - 董事欧雷强直接及间接持有股份总数约71,359,726股,占公司总股本约4.69%[96][97] - 董事王晓东直接及间接持有股份总数约16,097,248股,占公司总股本约1.05%[96][97] - 董事Olivier Brandicourt持有112,021股股份,占比0.01%[96] - 董事Shalini Sharp持有59,124股股份,占比0.004%[96] - 主要股东Amgen Inc.实益持有246,269,426股股份,占比15.99%[101] - Baker Brothers关联实体合计持有约115,918,313股股份,占比7.53%[101][103] - The Capital Group Companies, Inc.通过关联实体持有83,908,640股股份,占比5.45%[101][104] - JPMorgan Chase & Co.持有好仓15,042,354股(0.98%)及淡仓13,689,881股(0.89%)[101] - 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1,539,858,562股,含133,000,000股库存股用于股权激励[106] - JPMorgan Chase & Co. 持有公司120,298,798股好仓、13,689,881股淡仓及102,375,869股可供借出股份,其中1,706,720股好仓和6,271,455股淡仓为现金交收非上市衍生工具[107] 股份激励计划概览 - 公司拥有三个现有股份计划:2011年计划、经修订2016年计划及经修订2018员工购股计划[108] - 董事会于2025年5月27日批准修订2016年计划及2018员工购股计划[109]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计划授权限额项下尚有58,818,941股股份可供授出,顾问限额项下尚有20,401,260股股份可供授出[110] - 报告期内根据所有股份计划可向合资格参与者发行30,605,965股新股份,占报告期加权平均股份数目约1.99%[111] - 根据2011年计划,于2025年6月30日及2025年9月16日分别有909股和70股新股份可供发行,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约0.000005%[11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2011年计划项下向240名参与者授出购股权,报告期内行使239,798股,剩余909股尚未行使[123] - 2011年计划项下购股权行使价为每股0.01美元至1.85美元,行使时加权平均收市价为16.96美元至20.91美元[125] - 报告期内雇员购股权行使196,300股,服务提供者购股权行使43,498股[123] - 截至2025年1月1日,2011年计划项下尚有240,943股股份可供发行[115] - 2025年1月1日根据2016年计划可供授出股份83,064,175股[129] - 2025年1月1日至6月30日期间已授出奖励相当于30,875,663股相关股份[129] - 2025年6月30日可供授出股份增至58,818,941股(含顾问限额20,401,260股)[129] - 2025年9月16日可供授出股份增至60,009,897股(含顾问限额20,401,260股)[129] - 2025年1月1日根据2016年计划可供发行新股150,366,160股[130] - 报告期内已发行新股31,336,396股[130] - 2025年6月30日可供发行新股增至201,942,618股[130] - 2025年9月16日可供发行新股193,903,111股(占已发行股本约12.59%)[130] - 任何12个月内行使的股份总数不得超过已发行股份1%[131] - 经修订2016年计划将于2030年4月13日届满(剩余期限约4.5年)[136] - 公司根据2016年计划及修订计划向1,212名参与者有条件授予购股权[137] - 购股权行使价范围在每股0.5美元至28.81美元之间[137] - 截至2025年1月1日根据2016年计划发行在外股份64,383,926股[13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根据修订2016年计划发行在外股份56,869,509股[137] - 购股权行使期为自授出日期起10年,部分分36个月按月等额行使,25%于首个周年日可行使[152] - 购股权公允价值采用二项式法计算,变量包括没收率、无风险利率、波幅和合约期限等[157] - 全部购股权于归属开始日期(维持持续服务关系条件下)归属,行使期自授出日期起10年[157] - 部分购股权可能因控制权变更及/或终止后加速归属[157] - 员工购股计划允许合格雇员以市价15%折扣申购股份,扣款额度为合格收入1%至10%,年度上限25,000美元[168] - 购股期通常每年3月1日及9月1日开始,持续六个月[170] - 员工购股计划购股价为购股期首日或最后一日公司普通股公平市值的85%[171] - 2025年1月1日员工购股计划可供授出股份数为4,953,682股[172] - 报告期内员工购股计划实际发行955,396股新股份[172][173] - 2025年6月30日员工购股计划可供授出股份数为3,998,286股[172] - 2025年9月16日员工购股计划可供授出3,179,780股(占已发行股本约0.21%)[173] - 员工购股计划有效期至2028年12月7日(剩余约3年)[174] - 2024年9月期发售期有3,356名员工参与购股计划[175] - 高级管理人员吴晓滨通过购股计划以12.31美元购买858股股份[176] - 其他员工参与者通过购股计划以12.31美元购买954,538股股份[176] - 购股期结束时股份加权平均收市价为20.91美元(约162.58港元)[178] - 业绩股份单位归属基于年度总收益表现指标,按目标0%至200%加权计算[165][169] 董事与高管股权激励详情 - 欧雷强通过购股权可获最多14,721,503股股份(须满足归属条件)[97] - 欧雷强通过受限制股份单位可获814,323股股份(须满足归属条件)[97] - 王晓东通过购股权可获最多5,964,265股股份(须满足归属条件)[97] - 公司全资子公司BG NC 2, Ltd持有133,000,000股股份用于股权奖励计划[9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已向承授人发行21,880,885股股权奖励股份[97] - 执行董事欧雷强持有尚未行使购股权总计13,469,122股[137][138] - 非执行董事王晓东持有尚未行使购股权总计5,763,835股[138] - 独立非执行董事Anthony C. Hooper持有尚未行使购股权总计203,372股[138] - 2025年6月10日新授予欧雷强348,374股购股权行使价20.26美元[138] - 2025年6月10日新授予王晓东185,796股购股权行使价20.26美元[138] - 2025年5月21日新授予Anthony C. Hooper 22,750股购股权行使价18.19美元[138] - 2025年5月21日向独立非执行董事授予22,750份购股权,行使价为18.19美元,当日股价为18.22美元[139][140] - 独立非执行董事Michael Goller持有2017年授予的199,992份未行使购股权,行使价为2.83美元[139] - 独立非执行董事Ranjeev Krishana持有2017年授予的199,992份未行使购股权,行使价为2.83美元[140] - 2024年6月5日授予的购股权行使价为12.23美元,当日股价为11.93美元,四位董事各持有34,151份未行使[139][140] - 2023年6月15日授予的购股权行使价为16.41美元,当日股价为16.01美元,三位董事各持有26,975份未行使[139][140] - 2022年6月22日授予的购股权行使价为11.98美元,当日股价为11.74美元,四位董事各持有34,645份未行使[139][140] - 所有授予的购股权均设10年行使期,报告期内无行使、注销或失效情况[139][140] - 2020年6月17日授予的购股权行使价为13.42美元,当日股价为13.33美元,两位董事各持有45,383份未行使[139][140] - 2019年6月5日授予的购股权行使价为9.23美元,当日股价为9.25美元,两位董事各持有64,610份未行使[139][140] - 2018年6月6日授予的购股权行使价为16.15美元,当日股价为15.73美元,两位董事各持有17,442份未行使[139][140] - 独立非执行董事Alessandro Riva于2025年5月21日获授22,750份购股权,行使价为18.19美元[141] - 独立非执行董事Shalini Sharp于2025年5月21日获授22,750份购股权,行使价为18.19美元[141] - 独立非执行董事易清清于2025年5月21日获授22,750份购股权,行使价为18.19美元[141] - 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吴晓濱于2025年6月10日获授232,245份购股权,行使价为20.26美元[142] - 首席财务官Aaron Rosenberg于2025年6月10日获授119,873份购股权,行使价为20.26美元[142] - 吴晓濱2020年授予的购股权在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