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派能科技(688063)
icon
搜索文档
派能科技(688063) - 关于2025年半年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公告
2025-08-21 11:01
业绩总结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计提各类信用及资产减值损失合计45048366.77元[2] - 2025年半年度需计提信用减值损失25520904.82元[2] - 2025年半年度需计提资产减值损失19527461.95元[2][3] - 2025年上半年计提减值对公司合并报表利润总额影响数为45048366.77元[4] 其他说明 - 本次计提减值数据未经审计,以会计师事务所年度审计确认金额为准[4] - 本次计提减值符合规定,能真实反映公司情况,不损害利益,不影响经营[5]
派能科技(688063) - 关于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的半年度评估报告
2025-08-21 11:01
业绩数据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114,934.17万元,同比增加33.75%[4] - 2025年上半年产品销售量为1,328MWh,同比增加132.57%,二季度同比增加188.84%[4] -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支出15,948.15万元,占同期营业收入的13.88%[9] 专利成果 - 2025年上半年新增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105项,外观设计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10项,国际专利1项[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累计拥有发明专利115项,实用新型专利611项,外观设计专利81项,软件著作权66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11项,国际专利5项[9] 新产品特性 - 新款Pylontech Fidus系列储能系统分体机可在-20°C至55°C全天候运行,5KWh - 580KWh灵活扩展[10] - M8储能系统可实现1C持续/1.5C短时倍率放电,使用寿命超10年[10] - 电池功率优化器扩展直流侧并联簇数超48簇,支持构建4.5MW/18MWh超大储能系统[11] - 公司1.5KWh~7.5KWh磷酸铁锂轻型动力电池系统解决方案能量密度高、寿命长、安全可靠性高[12] 合作与报告 - 2025年上半年公司与TÜV莱茵联合发布《工商业液冷储能系统环境适应性白皮书》[13] - 2025年4月,公司发布《2024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17] 股权变动 - 2025年4月22日,中兴新增持公司股份750,000股,6月16日持股增至61,339,813股,占总股本25.00%[21] 权益分派 - 2025年6月5日,公司完成2024年年度权益分派,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4.50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红利107,712,328.05元(含税),占2024年度净利润比例262.03%[24] 股份回购 - 公司累计回购股份5,998,520股,支付回购资金319,990,080.81元,占总股本2.44%[26] 信息披露与交流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发布信披材料94份,约79万字[27] - 2025年上半年,公司与36家投资者线上交流[27] 会议召开 - 2025年5月6日,公司召开2024年年度股东会,董监高出席/列席并沟通交流[20] - 2025年上半年,三会中股东会召开1次、董事会召开5次、监事会召开4次[16] 人员认定 - 2025年,公司新增认定蔡雪峰为核心技术人员[19] 制度审议 - 2025年2月27日,公司审议通过《市值管理制度》[23] 下半年计划 - 2025年下半年公司将持续深化“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30] - 2025年下半年公司将建立动态评估机制跟踪《行动方案》执行成效[30] - 2025年下半年公司将同步战略与市场需求优化举措[30] - 2025年下半年公司将严格履行信息披露义务[30] - 2025年下半年公司将通过多方面切实履行上市公司责任[30] - 2025年下半年公司将增强投资价值与市场信心[30]
派能科技(688063) - 第三届监事会第二十次会议决议公告
2025-08-21 11:00
会议信息 - 公司第三届监事会第二十次会议于2025年8月21日召开,3名监事全出席[2] 审议议案 - 审议通过《2025年半年度报告》及其摘要议案[3] - 审议通过《2025年半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实际使用情况专项报告》议案[5] - 审议通过《2025年半年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议案[5]
派能科技(688063) - 2025 Q2 - 季度财报
2025-08-21 10:50
财务表现:收入和利润 - 营业收入11.49亿元同比增长33.75%[22][2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14,934.17万元,同比增长33.75%[43] - 公司营业收入为11.4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75%[87] - 公司2025年半年度营业收入为10.19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7.26亿元人民币增长40.3%[187] - 营业收入增长至11.49亿元,同比增长33.8%[183] 财务表现:成本和费用 - 营业成本为9.3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4.31%[87] - 销售费用为6405.9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9.64%[87] - 研发费用为1.59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17.25%[87] - 公司报告期内费用化研发投入为159,481,490.65元,同比下降17.25%[62] - 公司2025年半年度研发费用为9850.25万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1.20亿元人民币下降18.0%[187] - 研发费用达1.59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13.9%[183] 财务表现:利润和现金流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91.17万元同比下降30.01%[22][2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98亿元同比下降35.87%[22][23]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亏损2554.8万元[22][23] - 利润总额249.53万元同比下降91.36%[22][2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91.17万元,同比减少30.01%[4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91.17万元人民币,同比减少30.01%[86]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98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35.87%[87] - 公司2025年半年度净利润为6276.62万元人民币,而2024年同期净亏损为1412.43万元人民币[188] - 公司2025年半年度营业利润为7355.70万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710.90万元人民币大幅增长934.4%[188] - 净利润为1013.09万元,同比下降48.9%[184]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负,营业利润仅226.88万元[18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39.2%,从4.38亿元降至2.67亿元[19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下降30.01%至1391.17万元[69] 业务运营:销售和产量 - 产品销售量达1328MWh同比增长132.57%[23] - 2025年上半年产品销售量1,328MWh,同比增长132.57%[43] - 第二季度产品销售量927MWh,同比增长188.84%,环比增长131.17%[43] - 二季度销售量达927MWh环比增长131.17%[23] - 电芯产出环比快速提升,安徽子公司软包电芯产线实现国际家储和共享换电电池排产交付[46] 业务运营:产品和研发 - 公司垂直整合产业链,具备电芯、模组、BMS、EMS等核心部件自主研发制造能力[34] - 公司产品支持自动适配5-1,500V不同等级电气环境,单簇存储容量最高达417KWh,系统存储容量可达5MWh[34][36] - 挂壁式储能电池系统使用寿命15年,最大容量15KWh,能量密度120Wh/kg,支持1小时充满和抗8级地震[36] - 机架式和集装箱式高压储能系统使用寿命超过10年,系统电压最高达1,500V,单簇存储容量417KWh[36] - 一体化室外储能系统单簇容量100KWh-261KWh,内置100KW/125KW双向PCS[36] - 软包磷酸铁锂电芯循环寿命超过12,000次[36] - 铝壳磷酸铁锂电芯循环寿命达12,000次以上[37] - 钠电电芯高倍率循环寿命超过8,000次[37] - 公司产品覆盖家储、工商储、辅助服务等场景[45] - 新型液冷储能产品在长三角、珠三角及华中等区域规模化应用[45] - 家庭储能产品及电芯获日本JET认证[44] - 工商业储能系统通过IEC62619、UL1973等多项认证并实现规模销售[44] - 构建30KWh至5000KWh的多容量解决方案体系,覆盖中小型企业到大型工业场景[53] - 产品线实现Wh级到MWh级无缝覆盖,可通过集装箱系统扩展至百MWh[49] - 家庭储能产品在欧洲、非洲部分国家赢得广泛信赖与好评[52] - 工商业储能产品通过国家标准GB/T36276、GB/T34131认证[51] - 钠离子电池产品通过德国莱茵TÜV集团、美国UL、国际IEC等权威认证[51] - 公司通过预补锂技术和SEI膜自修复技术将电芯循环寿命提升超过20%[57] - 公司长寿命电池循环寿命可达15,000次,使用寿命接近20年[57] - 产品支持-40~60℃宽温域运行,适应高湿度、高盐雾、高海拔等恶劣环境[56] - 公司掌握BMS、PCS与EMS的3S融合技术及AI安全预警体系[58] - 家储产品支持1C放电,具备多种容量配置和电压平台[54] - 工商储产品支持1C放电,适用于微网、辅助服务等功率型应用[54] 业务运营:研发投入和项目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13.88%同比下降8.55个百分点[22]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3.88%,较上年同期22.43%减少8.55个百分点[62] - 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3.88%达1.59亿元[70] - 公司研发项目总预计投资规模为4.97亿元人民币[65] - 公司研发项目累计总投入金额为3.624亿元人民币[65] - 公司本期研发项目总投入金额为1.106亿元人民币[65] - 1500V高压锂电储能系统项目累计投入1.165亿元人民币,占预计总投资12,000万元的97.1%[63] - 家庭储能一体机项目累计投入4,563.5万元,占预计总投资5,000万元的91.3%[64] - 美标版户外一体化液冷储能系统项目累计投入3,146.32万元,占预计总投资3,500万元的89.9%[65] - 虚拟阻抗调节器项目累计投入1,289.8万元,占预计总投资1,600万元的80.6%[64] - 高倍率锂电储能系统项目累计投入1,571.79万元,占预计总投资2,500万元的62.9%[64] - 国标版户外一体化液冷储能系统项目累计投入2,560.1万元,占预计总投资3,000万元的85.3%[64] 业务运营:知识产权和认证 - 公司拥有发明专利115项,实用新型专利611项,外观设计专利81项,软件著作权66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11项,国际专利5项[33] - 公司产品通过IEC、CE、VDE、UL、CEC、JIS、UN38.3等国际安全认证,符合REACH/RoHS/WEEE环保指令[33] - 公司拥有发明专利115项,实用新型专利611项,外观设计专利81项,软件著作权66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11项,国际专利5项[48] - 公司新增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105项,外观设计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10项,国际专利1项[60] - 累计拥有发明专利115项,实用新型专利611项,外观设计专利81项,软件著作权66项,国际专利5项[60] 业务运营:研发团队 - 各类研发技术人员共608人,其中国家级人才2人,省级人才3人,市级领军人才10人,优秀博士12人[49] - 研发人员数量同比下降16.83%至608人[67][68] - 研发人员平均薪酬同比上升15.79%至18.25万元[67] - 30岁以下研发人员占比45.23%为275人[67] - 硕士及以上学历研发人员占比34.37%达209人[67] - 研发人员薪酬总额同比下降3.66%至1.11亿元[67] - 研发人员占比从37.80%下降至23.29%[67] 公司治理和股权 - 公司控股股东为中兴新通讯有限公司[13] - 公司全资子公司为江苏中兴派能电池有限公司[13] - 公司新增认定蔡雪峰为核心技术人员[72] - 核心技术人员施璐于2025年3月14日辞职[72] - 公司新增认定蔡雪峰为副总裁兼核心技术人员[109][110] - 原副总裁兼核心技术人员施璐于2025年3月14日离任[109] - 原副总裁冯朝晖于2025年3月14日辞任[109] - 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授予数量由500万股调整为496.6万股[113] - 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数量由400万股调整为397.3万股[113] - 预留授予限制性股票数量由100万股调整为99.3万股[113] - 授予价格为22.43元/股[113] - 激励对象由311名调整为308名[113] - 核心技术人员获授第二类限制性股票合计67.6万股,期末总持股达90.73万股[170] 公司治理:股东和股份 - 截至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20,310户[160] - 中兴新通讯有限公司期末持股61,339,813股,占总股本25.00%,无质押冻结[162] - 公司总股本为245,359,249股,其中回购专用证券账户持有5,998,520股,占比2.44%[164] - 中兴新通讯有限公司为第一大股东,持有61,339,813股无限售流通股[163] - 派锂(宁波)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为第二大股东,持有20,463,622股,占比8.34%[163] -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广发高端制造基金持有5,788,039股,占比2.36%[163] - 杭州润派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有4,907,000股,占比2.00%[163]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有3,710,493股,占比1.51%[163][164] - 共青城新维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有2,436,000股,占比0.99%[163][164] - 上海晢牂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报告期内减持165,000股,期末持有2,274,173股,占比0.93%[163][168] - 中兴新通讯有限公司报告期内通过集中竞价增持公司股份833,665股[167] - 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报告期内持股数量均未发生变动[167] - 控股股东中兴新于2025年4月22日增持75万股,占总股本0.31%,增持金额2675.97万元人民币[155] - 中兴新计划未来12个月内增持总额不低于5000万元人民币且不超过1亿元人民币[155] - 中兴新于2025年6月16日再次增持83,665股,持股比例增至25.00%[156] 公司治理:承诺和保证 - 公司控股股东中兴新承诺保证派能科技资产独立完整,包括拥有生产经营相关的土地、厂房、机器设备及知识产权,并确保资产独立运营[117] - 公司控股股东中兴新承诺保证派能科技人员独立,高级管理人员不在关联方兼职,并拥有独立的人事及薪酬管理体系[117] - 公司控股股东中兴新承诺保证派能科技财务独立,包括建立独立财务核算体系、银行账户和财务决策机制[117][118] - 公司控股股东中兴新承诺保证派能科技机构独立,拥有完整法人治理结构且不与关联方机构混同[118] - 公司控股股东中兴新承诺保证派能科技业务独立,不存在重大同业竞争或不公平关联交易[118] - 公司控股股东中兴新承诺不从事与派能科技相同或相似业务,否则将终止相关业务并承担经济损失[118] - 公司控股股东中兴新承诺尽量减少关联交易,无法避免时将依法规范进行[118] - 所有承诺有效期至2025年6月16日,且长期有效[117][118] - 报告期内承诺均得到严格履行,未出现未能及时履行情况[117][118] - 控股股东中兴新承诺自上市之日起36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其直接或间接持有的首发前股份[119] - 若上市后6个月内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发行价或期末收盘价低于发行价,锁定期将自动延长6个月[119] - 锁定期满后两年内减持价格不低于发行价(除权除息调整后)[119] - 锁定期满后第一年减持数量不超过公开发行前持股总数的50%[119] - 锁定期满后第二年累计减持数量不超过公开发行前持股总数的70%[119] - 若招股说明书存在虚假记载导致不符合发行条件,将依法督促公司回购全部新股[120] - 若存在欺诈发行情形,控股股东承诺在证监会认定后5个工作日内制定回购方案[120] - 回购价格以发行价为基础并参考市场因素(除权除息调整后)[120] - 控股股东承诺不利用地位通过关联交易损害公司及中小股东权益[119] - 控股股东承诺不违规占用公司资金资产或要求违规担保[119] - 控股股东中兴新承诺对招股说明书信息披露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承担个别和连带法律责任[121] - 若因信息披露问题导致投资者损失,控股股东中兴新承诺依法赔偿[121] - 控股股东中兴新承诺避免从事与派能科技相同或相似业务,否则将终止相关业务并赔偿经济损失[121] - 控股股东中兴新承诺尽量减少关联交易,确保交易价格公允且遵循市场原则[121][122] - 控股股东中兴新承诺不违规占用派能科技资金、资产或要求违规担保[122] - 若违反资金占用承诺导致损失,控股股东中兴新承诺承担赔偿责任[122] - 股东承诺若未履行义务将在股东大会及指定媒体公开说明原因并道歉[122] - 股东承诺若未履行义务将提出补救措施保护投资者权益[122] - 股东承诺若未履行义务导致投资者损失将依法予以赔偿[122] - 股东承诺股份锁定期将延长至完全消除未履行承诺的不利影响之日[122] - 股东融通高科承诺锁定期满后两年内每年减持股份数量不超过其持有派能科技股份总数的100%[123] - 董事及高管承诺锁定期满后任职期间每年转让股份不超过直接或间接持有公司股份总数的25%[124] - 董事及高管承诺离职后六个月内不转让直接或间接持有的公司股份[124] - 董事及高管承诺锁定期满后两年内减持价格不低于发行价(除权除息调整后)[124] - 全体董事及高管承诺公司股权激励行权条件与填补回报措施执行情况挂钩[124] - 全体董事、监事及高管承诺对招股说明书信息披露真实性承担个别和连带法律责任[124] - 公司全体人员承诺非因不可抗力导致未履行承诺时将赔偿投资者损失[124] - 股东融通高科承诺减持操作将根据证监会及交易所要求进行相应调整[123] - 董事及高管承诺上市后六个月内若股价连续20日低于发行价则锁定期自动延长六个月[124] - 全体董事及高管承诺职务消费行为受到约束且不动用公司资产进行无关投资[124] -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之日起12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直接或间接持有的股份[125][126] - 上市后6个月内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发行价则锁定期自动延长6个月[125] - 锁定期满后任职期间每年转让股份不超过直接或间接持有股份总数的25%[125][126] - 离职后6个月内不转让直接或间接持有的公司股份[125][126] - 直接或间接持有首次公开发行前股份限售期满之日起4年内每年转让首发前股份不超过上市时持股总数的25%[125][126] - 锁定期限届满后2年内减持价格不低于发行价[125] - 减持比例可累积使用且不因职务变更或离职失效[125][126] - 未履行承诺导致投资者经济损失将依法赔偿[125] - 未履行承诺期间不收取公司分配的红利或红股[125] - 因未履行承诺获得收益归公司所有[125] - 公司承诺如招股说明书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将依法回购首次公开发行的全部股票[127] - 公司承诺如存在欺诈发行上市情形将按监管要求从投资者手中购回本次公开发行的全部新股[127] - 公司承诺在募集资金到位后积极推动募投项目开展以提升盈利水平[127] - 公司承诺上市后严格执行利润分配政策并按持股比例共享发行前滚存未分配利润[128] - 公司承诺如信息披露导致投资者遭受损失将依法赔偿投资者损失[128] - 公司承诺非因不可抗力未履行承诺时将公开说明原因并道歉[128] - 公司承诺未履行承诺导致投资者经济损失将依法予以赔偿[128] - 公司承诺因不可抗力未履行承诺时将研究最小化投资者损失的方案[128] - 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承诺不以不公平条件向他人输送利益[128] - 公司控股股东中兴新通讯承诺不干预公司经营及不侵占公司利益[129] - 公司承诺不为股权激励对象提供任何形式财务资助或担保[130] - 激励对象承诺若信息披露违规将返还全部股权激励利益[131] - 公司股权激励计划有效期最长不超过60个月[130] 财务数据:资产和负债 - 公司总资产为12.01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期末增加2.94%[86] - 存货为10.94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期末增加51.94%[93] - 应收账款账面
派能科技: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1391.17万元,同比下降30.01%
新浪财经· 2025-08-21 10:3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1.49亿元,同比增长33.75% [1] - 净利润1391.17万元,同比下降30.01% [1] 运营状况 - 收入增长与利润变动呈现背离态势 [1]
轻型动力“铅改锂”需求爆发,渠道建设成新赛点?
高工锂电· 2025-08-18 10:51
行业趋势与市场前景 - 国内两轮车锂电池销量同比增长40%,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实施将进一步刺激需求增长[2] - 国内两轮电动车保有量达4亿台,"铅改锂"替换需求有望突破1.1亿组,全球轻型动力市场需求达20-25亿台[6] - 新国标规定电动自行车电池电压不得超过48V,但存在违规改装现象[2] 企业战略布局 - 国轩高科将小动力电池定位为继动力电池与储能后的"第三增长极"[2] - 比亚迪高调进入两/三轮车市场并推出多款产品[2] - 星恒电源、新能安、中兴派能等企业加速构建经销商网络,星恒全国服务网点超2600家[4] - 中兴派能在丰县设立办事处,瞄准占全国60%份额的三轮车市场[13] 产品与技术特点 - 两轮车电池容量一般在50Ah以内,三轮车/低速四轮车对电压和容量要求更高[6] - 软包、方形、小圆柱等多种电池形态适配轻型动力市场,大圆柱电池(如力华电源46120)冲击高端电摩市场[6][7] - 轻型动力锂电池循环寿命达2000-4000次(理论寿命超10年),是铅酸电池的4倍以上,且具备高倍率快充优势[7] - 头部企业通过车规级电芯+BMS智能温控系统提升安全性[9] 渠道与商业模式 - 锂电池企业通过"区域锂电服务商计划"等模式强化终端服务网络[4] - 部分企业渠道体系不规范,电芯流向小作坊或梯次电池去向不明加剧市场乱象[5] - 传统电动车经销商40%利润依赖铅酸电池更换服务,锂电池长寿命特性可能冲击其利益链[12] - 星恒电源建立覆盖全国的回收网络(年处理4万吨废旧电池),核心材料回收率达95%[12] - 中兴派能采用"线下经销商+线上飞华电池"双轨模式,星恒与京东合作推进线上服务[13][14] 价格与成本分析 - 锂电池单次购入成本高于铅酸电池,但长寿命特性可抵消替换成本[10][11] - 锂电池维修及售后门槛高,需专业设备检测,增加经销商运营成本[12]
2025起点户储及便携式储能电池技术论坛9月深圳举办!
起点锂电· 2025-08-16 10:23
会议背景 - 2025起点户储及便携式储能电池技术论坛将于2025年9月26日在深圳举办,聚焦电池高安全和产业新生态 [2][6] - 论坛将聚合户储及便携式储能系统集成商、储能逆变器及零部件、储能电池企业、储能电池材料及设备企业等,共论技术痛点与创新成果 [6] 户用储能市场 - 2024年全球户用储能出货规模为27.8GWh,同比增长19%,中国企业出货占比达75% [3] - 欧洲为最大市场但增速下滑,美国、乌克兰、澳洲、南非、尼日利亚、巴西等市场增速较快 [3] - 2030年全球户用储能市场预计达180GWh,较2024年增长547% [3] - 中国户用储能系统全球出货量TOP10企业包括华为、比亚迪、艾罗能源、派能科技等 [3] 便携式储能市场 - 2024年全球便携式储能电源出货规模为1100万台,同比增长90% [4] - 美国为最大市场,乌克兰因俄乌冲突成为增速最快市场 [4] - 2030年全球便携式储能市场预计达2800万台,较2024年增长156%,主要驱动力为户外经济、渗透率提升及应急需求 [4] - 全球便携式储能电源出货量TOP10企业包括正浩创新、德兰明海、华宝新能、安克创新等 [5] - 小米、华为、传音等数码品牌已进入便携式储能领域,未来2-3年竞争将加剧 [5] 技术发展趋势 - 户用及便携式储能电池技术涌现快充、固态、钠电、全极耳等新材料新工艺 [5] - 电池安全问题严峻,国家将强制实施移动电源新国标 [5] - 论坛议题涵盖固态电池、钠电池、大圆柱电池、热失控防控等前沿技术 [9] 会议议程 - 分为户用储能及电池技术专场、便携式储能及电池技术专场、储能电池安全技术专场三大板块 [9] - 核心议题包括欧美户用储能市场趋势、便携储能出海认证壁垒、固态电池应用等30+项 [9][10] 参会企业 - 拟邀企业覆盖户储储能、便携式储能、锂电池及配套材料设备四大领域,包括华为、比亚迪、亿纬锂能、贝特瑞等头部企业 [12][13] 会议规模与影响力 - 线下汇聚600+核心企业决策者,线上触达超20000专业受众 [10][11] - 主办单位为起点锂电、起点固态电池、起点研究院SPIR [11]
2025起点户储及便携式储能电池技术论坛9月深圳举办!
起点锂电· 2025-08-12 10:24
会议背景 - 2025年9月26日将在深圳举办户储及便携式储能电池技术论坛,聚焦电池高安全和产业新生态[2][6] 户用储能市场 - 2024年全球户用储能出货规模27.8GWh,同比增长19%,中国企业占比75%[3] - 欧洲为最大市场但增速下滑,美国、乌克兰、澳洲等增速较快[3] - 2030年全球户用储能市场预计达180GWh,较2024年增长547%[3] - 全球出货量TOP10企业包括华为、比亚迪、派能科技等[3] 便携式储能市场 - 2024年全球便携式储能出货1100万台,同比增长90%,美国为最大市场[4] - 乌克兰增速最快,因俄乌冲突导致应急电源需求激增[4] - 2030年全球便携式储能预计达2800万台,较2024年增长156%[4] - 全球出货量TOP10企业包括EcoFlow、BLUETTI、Jackery等[5] - 小米、华为等数码品牌进入该领域,未来竞争将加剧[5] 技术发展趋势 - 快充、固态、钠电、全极耳等新技术涌现,但电池安全问题突出[5] - 新国标将对便携式储能产业链提出更高安全要求[5] 论坛议程 - 户用储能专场议题包括安全防护、电池技术、欧美市场趋势等[9] - 便携式储能专场议题包括新国标安全、大圆柱电池应用、户外经济等[9] - 储能电池安全专场议题包括热失控防控、低温电池、固态电池等[9] 参会企业 - 拟邀企业覆盖户储、便携储能、锂电池及配套材料设备领域[13] - 包括华为、比亚迪、亿纬锂能、贝特瑞等产业链头部企业[13] 会议规模 - 线下600+企业决策者参与,线上触达超20000专业受众[10][11]
2025起点户储及便携式储能电池技术论坛9月深圳举办!
起点锂电· 2025-08-10 07:16
会议背景 - 2025年9月26日在深圳举办2025起点户储及便携式储能电池技术论坛 [2] - 论坛主题为“聚焦高安全 共建新生态” [8] 户用储能市场 - 2024年全球户用储能出货规模为27.8GWh,同比增长19%,中国企业出货占比75% [3] - 欧洲是最大最成熟的市场,但增速下滑,2024年增速较快的市场包括美国、乌克兰、澳洲、南非、尼日利亚、巴西 [3] - 2030年全球户用储能市场预计达180GWh,相比2024年增长547% [3] - 全球出货量TOP10企业:华为、比亚迪、艾罗能源、派能科技、麦田能源、德业股份、沃太能源、首航新能、安克创新、三晶股份 [3] 便携式储能市场 - 2024年全球便携式储能电源出货规模为1100万台,同比增长90% [4] - 美国是最大最成熟的市场,乌克兰因俄乌冲突成为增速最快市场 [4] - 2030年全球便携式储能市场预计达2800万台,相比2024年增长156% [4] - 全球出货量TOP10企业:正浩创新EcoFlow、德兰明海BLUETTI、华宝新能Jackery、安克创新Anker、大疆DJI、Goal Zero、马贝罗MARBERO、公牛、纽曼Newsmy、绿联UGREEN [5] - 小米、华为、传音等品牌已进入便携式储能领域,未来2-3年竞争将加剧 [5] 技术发展趋势 - 快充、固态、钠电、全极耳等新材料新工艺技术不断涌现 [5] - 电池安全问题面临严峻挑战,国家将强制实施移动电源新国标 [5] 论坛议程 - 户用储能及电池技术专场:发布行业白皮书、探讨多级安全防护体系、电池技术趋势、欧美市场趋势等 [9] - 便携式储能及电池技术专场:讨论新国标下安全变化、大圆柱电池应用、固态电池应用、户外经济与应急备灾等 [9] - 储能电池安全技术专场:探讨大电芯技术路线、热失控防控、低温电池技术、固态电池应用等 [9] 参会企业 - 户储储能企业:华为、比亚迪、艾罗能源、派能科技等 [13] - 便携式储能企业:正浩创新、德兰明海、华宝新能、安克创新等 [13] - 锂电池企业:鹏程无限、亿纬锂能、鹏辉能源、比亚迪等 [13] - 配套材料及设备企业:贝特瑞、恩捷股份、多氟多、赣锋锂业等 [13] 会议规模与影响力 - 线下600+核心企业决策者参会,线上触达超20000专业受众 [10] - 主办单位:起点锂电、起点固态电池、起点研究院SPIR [11]
电池行业CFO薪酬榜:天赐材料连续2年收利双降 CFO顾斌大专学历216万年薪上榜
新浪证券· 2025-08-08 07:47
行业薪酬概况 - 2024年A股上市公司CFO群体薪酬总规模达42.70亿元 平均年薪81.48万元 [1] - 电池行业(申万二级)85家上市公司CFO薪酬合计7645.22万元 平均年薪约89.94万元 高于A股整体水平 [1] 电池行业高管薪酬与业绩关联性 - 宁德时代CFO郑舒以285.10万元年薪居行业首位 公司归母净利润507.45亿元(增速15.0%)[2] - 天赐材料CFO顾斌年薪216.50万元(零增长)位列第四 公司归母净利润4.84亿元(同比下降74.4%)且营收连续两年下滑 [1][2] - 德瑞锂电CFO王卫生年薪207.84万元(增长61.1%) 公司归母净利润1.51亿元(增速182.5%)[2] - 派能科技CFO叶文举年薪144.01万元(下降54.2%) 公司归母净利润0.41亿元(下降92.0%)[2] 薪酬变动特征 - 中瑞股份CFO宋超年薪155.09万元 同比增幅达156.1% 为行业最高涨幅 [2] - 贝特瑞CFO刘志文年薪274.83万元(下降45.7%) 公司归母净利润9.30亿元(下降43.8%)[2] - 格林美CFO穆猛刚年薪234.95万元(增长53.8%) 公司归母净利润10.20亿元(增长9.2%)[2] 学历背景分布 - 行业前十名CFO中大专学历占比40%(天赐材料顾斌、贝特瑞刘志文、德瑞锂电王卫生、尚太科技王喜广)[1][2] - 硕士学历占比30%(格林美穆猛刚、中伟股份朱宗元、豪鹏科技潘胜斌)本科学历占比30%(中瑞股份宋超、派能科技叶文举)双本科学历仅宁德时代郑舒1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