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天味业(603288)
icon
搜索文档
麦当劳今年近半新餐厅将开在中国;慕叁山一年开 800 店引争议
搜狐财经· 2025-05-27 08:27
麦当劳中国扩张与本土化 - 2025年麦当劳近50%新餐厅将落地中国 目前中国门店已超7000家 [2] - 中国市场90%以上原材料实现本土采购 包括鸡肉、土豆等核心品类 [2] - 公司明确将持续推进中国市场下沉战略 [2] 慕叁山品牌争议与扩张 - 网红蛋糕品牌慕叁山成立一年内快速扩张至800家门店 直营店占比较少 [4][5] - 被曝使用保质期6个月的预制冷冻蛋糕 涉嫌拆除原标签销售 [4] - 产品定价区间98-398元 已启动全链路透明沟通体系整改 [4][5] 煌上煌门店战略调整 - 2025年侧重高势能门店开发 该类门店比重将逐步提升 [6] - 拓店策略兼顾老市场深耕与新市场拓展 [6] - 全年经营目标设定为营收21亿元 净利润1.45亿元 [6] 海天味业资本动态 - 已启动港交所上市前投资者需求评估 拟筹资约10亿美元 [7] - 5月23日通过港交所主板聆讯 保荐机构含中金/高盛/摩根士丹利 [7] 咖啡茶饮行业动向 - Tims天好咖啡与中石化合作的山东5家门店已全部停业 全国合作门店达154家 [8] - 茶百道全球首家"日茶夜酒"旗舰店落地成都 面积460平方米含川剧等文化元素 [9] - 朱光玉火锅海外首店进驻吉隆坡武吉免登商圈 5月22日正式开业 [5] 餐饮行业法律纠纷 - 演员张翰被其曾持股10%的烧本烧烤肉品牌起诉追收出资 [10] - 该品牌关联多起破产拍卖 已被多次限制高消费 [10]
A股龙头企业集体奔赴港股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5-26 23:06
A股龙头企业加速赴港上市 - 新能源、医药、半导体、消费等行业龙头企业如宁德时代、恒瑞医药、韦尔股份、海天味业、赛力斯、三一重工等正加速"A+H"两地上市布局 [1] - 韦尔股份拟发行H股并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当前A股市值超1500亿元 [2] - 恒瑞医药港股IPO募资98.9亿港元 成为今年以来最大规模医药IPO [2] - 宁德时代港股IPO募资356.57亿港元 为今年以来全球最大规模IPO [4] 港股上市动因分析 - 国际化战略是核心驱动因素 三一重工、海天味业、牧原股份等均表示赴港上市是为推进全球化战略 [3] - 港股市场IPO门槛宽松 具备较好赚钱效应 可提升企业估值定价水平 [3] - 港股市场行业结构存在缺口 A股龙头企业具有稀缺性 能丰富港股行业板块 [4] 港股市场近期表现 - 今年以来香港新股集资额超760亿港元 同比增加超过七倍 已达去年全年近九成 [4] - 宁德时代、恒瑞医药等吸引能源巨头、主权财富基金和顶级市场化机构参与认购 [4] - A股龙头企业赴港上市有助于提升港股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 巩固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4]
美的副总裁年薪1500万元,反超董事长!佛山名企高管“工资单”揭秘
搜狐财经· 2025-05-26 13:21
佛山A股上市公司董事长薪酬分析 - 2024年佛山54家A股上市公司董事长合计薪酬8874.47万元 人均薪酬167.44万元 [1] - 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以1378万元年薪蝉联榜首 较2023年上涨24万元 [1][2] - 海天味业董事长程雪以913.48万元年薪位列第二 为首次以董事长职务领取薪酬 [3] 高管薪酬结构 - 美的集团副总裁赵磊以1500万元年薪成为佛山A股上市公司董监高薪酬最高者 超过董事长方洪波 [3] - 薪酬前10强中有5位来自营收超百亿企业 包括新宝股份(410.9万元) 佛燃能源(299万元) 科达制造(298万元) [4] - 部分董事长薪酬低于行业水平 如精艺股份(8万元) 华特气体(3.96万元) 佛塑科技等公司董事长领取零薪酬 [4] 薪酬影响因素 - 美的集团高管薪酬调整依据包括行业薪资增幅 通胀水平和盈利状况 2024年公司营收4090.84亿元(增长9.47%) 净利润385.39亿元(增长14.29%) [2] - 赵磊高薪与其担任家用空调事业部总裁有关 该业务为美的智能家居事业群最大收入来源 [3] - 低薪董事长多在控股股东单位兼任职务并领取薪酬 如精艺股份董事长同时担任南通三建控股董事长 [5] 企业业绩表现 - 薪酬前十企业营收规模差异显著 从美的集团4090.84亿元到顺钠股份24.2亿元不等 [2] - 海天味业2024年营收269.01亿元 位列调味发酵品行业 [2] - 东方精工(47.78亿元) 文灿股份(62.47亿元) 星期六(47.63亿元)等企业营收规模在40-60亿元区间 [2]
中证全指食品、饮料与烟草指数报12699.63点,前十大权重包含泸州老窖等
金融界· 2025-05-26 08:15
中证全指食品、饮料与烟草指数表现 - 5月26日中证全指食品、饮料与烟草指数报12699.63点 [1] - 近一个月下跌0.85%,近三个月上涨3.91%,年初至今下跌1.78% [1] 指数编制方法 - 中证全指行业指数按中证行业分类分为11个一级行业、35个二级行业、90余个三级行业及200余个四级行业 [1] - 以进入各层级行业的全部证券作为样本编制指数 [1] - 基日为2004年12月31日,基点为1000.0点 [1] 指数权重构成 - 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0.84%,其中伊利股份(11.01%)、贵州茅台(10.74%)、五粮液(9.12%)位居前三 [1] - 白酒行业在指数中占比最高达46.70%,其次为乳制品(12.47%)和调味品与食用油(12.08%) [2] - 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占比61.18%,深圳证券交易所占比38.82% [1] 指数调整规则 - 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分别在每年6月和12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个交易日实施 [2] - 权重因子随样本定期调整而调整 [2] - 遇临时调整时,当中证全指指数调整样本时,行业指数样本随之相应调整 [2] - 样本公司发生行业变更、退市、收购合并等情形时进行相应调整 [2]
食品饮料行业中寻找增量子板块,主要消费ETF(159672)飘红,海天味业领涨
新浪财经· 2025-05-26 02:59
市场表现 - 中证主要消费指数(000932)上涨0.30%,成分股海天味业(603288)上涨2.93%,东鹏饮料(605499)上涨2.76%,百润股份(002568)上涨2.74%,贝泰妮(300957)上涨2.62%,安井食品(603345)上涨2.23% [1] - 主要消费ETF(159672)上涨0.39%,最新价报0.78元 [1] - 主要消费ETF近6月净值上涨0.35%,自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为24.35%,最长连涨月数为3个月,最长连涨涨幅为14.00%,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为5.36%,近1年超越基准年化收益为2.26% [3] 行业数据 - 2025年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5.1%,增速环比3月略有回落,餐饮及限额以上餐饮收入同比分别+5.2%、+3.7%,增速环比3月分别-0.4pct、-3.1pct [2] - 粮油食品类、饮料类、烟酒类同比分别+14.0%、+2.9%、+4.0%,增速环比3月分别+0.2pct、-1.5pct、-4.5pct [2] - 中证主要消费指数最新市盈率(PE-TTM)仅19.9倍,处于近1年6.37%的分位,估值低于近1年93.63%以上的时间 [3] 成分股与权重 - 中证主要消费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分别为伊利股份(600887)、贵州茅台(600519)、五粮液(000858)、牧原股份(002714)、山西汾酒(600809)、泸州老窖(000568)、温氏股份(300498)、海天味业(603288)、东鹏饮料(605499)、海大集团(002311),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7.16% [4] - 贵州茅台权重10.39%,涨跌幅-0.52%;伊利股份权重9.86%,涨跌幅1.18%;五粮液权重9.12%,涨跌幅-0.98%;牧原股份权重6.95%,涨跌幅0.23% [6] 产品信息 - 主要消费ETF紧密跟踪中证主要消费指数,管理费率为0.50%,托管费率为0.10%,费率在可比基金中最低 [3] - 主要消费ETF今年以来最大回撤5.57%,相对基准回撤0.34% [3]
海天味业开始评估香港上市交易的需求。
快讯· 2025-05-26 02:33
公司动态 - 海天味业开始评估香港上市交易的需求 [1]
2024年中联百强榜单出炉 上市公司凸显“新质”“民营”“消费”等亮点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5-25 07:47
中联百强榜单分析 - 2024年度"中联上市公司价值100"榜单由中联企业管理集团发布 云铝股份以综合得分91 59位列第一 华利集团 北新建材 中远海控等紧随其后 [1] - 制造业以67家上市公司保持领先 先进科技制造企业集中在新能源 半导体与AI硬件 电子制造 创新药与医疗器械等领域 [1] - 新能源领域比亚迪 赛力斯等电动车企和阳光电源 德业股份等光伏与储能企业快速增长 创新药领域百利天恒首款国产SL-B01D1进入临床III期 惠泰医疗加快医疗设备国产替代 [1] - 电子制造与半导体领域立讯精密 工业富联 鹏鼎控股向高附加值延伸 中际旭创 沪电股份 北方华创 韦尔股份 瑞芯微等受益AI服务器和芯片需求爆发 [1] 消费与AI产业表现 - 贵州茅台 五粮液 山西汾酒等高端白酒持续入榜 海天味业 东鹏特饮通过渠道下沉实现增长 美的集团 海尔智家 格力电器在高端市场稳步增长 [2] - 欧派家居 公牛集团线上销售提升 安克创新在智能眼镜 无线耳机等消费电子表现良好 传音控股占据非洲智能机市场 乖宝宠物体现服务消费优化成效 [2] - 2024年AI领域股权投资占比达77 9% 中国AI产业规模达2697亿元 预计2025-2029年保持30%以上年均复合增长率 AI产业链纵深发展成为业绩增长引擎 [2] 数据资产发展 - 100家公司在2024年年报披露数据资源入表情况 数据资源披露对信息技术等行业股价有正向驱动 入表占比与资本市场响应呈正相关 [3] - 高质量数据披露可提升信用评级 支持数字化转型融资 促进长期价值释放 助力"数据要素×"国家战略 [3]
海天味业(603288) - 海天味业关于刊发H股发行聆讯后资料集的公告
2025-05-23 11:31
上市进程 - 2025年1月13日向香港联交所递交H股发行上市申请并刊登申请资料[1] - 2025年4月28日收到中国证监会对本次发行上市备案信息的确认[2] - 2025年5月15日香港联交所上市委员会审议本次发行上市申请[2] 资料情况 - 在香港联交所网站刊登本次发行聆讯后资料集,为草拟版本可能更新变动[3] - 不在境内证券交易所网站和相关媒体刊登聆讯后资料集,提供查询链接[3] 不确定性 - 本次发行上市尚需取得相关监管机构和证券交易所最终批准,存在不确定性[4]
新股消息 | 海天味业(603288.SH)通过港交所聆讯 应用本地化经营战略探索全球
智通财经网· 2025-05-23 11:19
公司上市进展 - 公司通过港交所主板上市聆讯 中金公司 高盛 摩根士丹利担任联席保荐人 [1] 市场地位与规模 - 按2024年收入计 公司在中国调味品市场排名第一 市场份额4.8% 全球排名第五 市场份额1.1% [3] - 2024年中国调味品市场规模达4981亿元 全球市场规模达21438亿元 [3] - 公司已连续28年蝉联中国最大调味品企业 酱油 蚝油产品销量多年中国市场第一 [3] 产品结构与收入 - 主要产品包括酱油 蚝油 调味酱 特色调味品及其他 [3] - 酱油产品收入贡献最大 2024年占公司总收入51.1% 中国市场占有率13.2% 全球市场占有率6.2% [3] - 酱油收入占比呈下降趋势 从54.1%(2022)降至51.1%(2024) [3] 销售网络与模式 - 销售网络覆盖中国100%市级和90%县级区域 [3] - 经销模式为主 2024年经销收入占比高达98% [3] 供应链管理 - 从优质产区直接采购黄豆 蚝汁 糖和盐等原材料 [4] - 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比稳定在17%-20%之间 [4] 发展战略 - 实施本地化经营战略 推动优势产品出海 [6]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256 1亿元 245 59亿元 269亿元 [6]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62 03亿元 56 42亿元 63 56亿元 [6] - 2024年经营利润75 37亿元 税前利润75 13亿元 [7]
调味品掀“餐桌争夺战”行业普遍重营销轻研发
南方都市报· 2025-05-22 23:08
行业整体表现 - 调味品行业2024年面临"倒春寒",18家上市公司中四成营收下滑,八家净利润下滑[2] - 2025年一季度超半数企业营收持续萎缩,部分企业净利润加速下滑[2] - 行业渠道剧烈震荡,涪陵榨菜削减607家经销商(-18.74%),佳隆股份经销商从156家暴增至535家(+242.95%)[2][6] 重点公司业绩 - **雪天盐业**:2024年营收53.91亿元(-13.9%),净利润3.03亿元(-57.13%);2025年Q1营收11.31亿元(-27.24%),净利润0.267亿元(-85%)[4] - **中炬高新**:2024年净利润8.93亿元(-47.37%),2025年Q1营收/净利润双降(-25.81%/-24.24%)[4] - **加加食品**:2024年巨亏2.43亿元,主因加工业务终止、植物油销量下降及营销费用增加[5] - **天味食品**:2025年Q1营收6.41亿元(-24.8%),净利润0.74亿元(-65.41%)[5] - **佳隆股份**:经销商激增但业绩疲软,2024年营收仅增3.02%至2.68亿元,盈利0.25亿元[6] 渠道与营销策略 - 涪陵榨菜优化经销商2632家(-18.74%),严控价格并区隔线上线下渠道[6][7] - 雪天盐业2024年削减超3000家经销商,2025年Q1再减2000家[8] - 11/18家企业销售费用增长,莲花控股销售费用1.8亿元(+79.6%)远超研发投入4058万元(+41.26%)[8] - 海天味业销售费用16.28亿元(+24.73%),研发费用8.39亿元(+17.35%)[9] 行业结构性矛盾 - "重营销轻研发"成通病:18家企业研发费用占比均<5%,销售费用占比普遍>10%,恒顺醋业销售费用占比达17.95%[9] - 成本与创新博弈加剧,部分企业通过渠道下沉(如佳隆股份)或客户优化(如雪天盐业)应对压力[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