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邮储银行(601658)
icon
搜索文档
频繁举牌银行股中国平安学聪明了
新浪财经· 2025-09-03 10:39
公司投资动态 - 平安人寿于8月26日通过平安资管投资农业银行H股 持股比例达到15% 触发举牌[1] - 2024年2月增持农业银行H股4772.3万股 持股比例突破5% 5月增持1.47亿股 持股比例达10% 8月13日再买入2651.5万股[1] - 农业银行H股年内涨幅25.65% A股涨幅39.65% H股股价5.29港元 A股股价突破7元人民币[1] - 1月8日举牌邮储银行H股 持股达5% 5月9日耗资1.12亿港元增持2329万股 持股比例突破10%[2] - 1月10日与3月13日分别举牌招商银行H股 持股比例先后突破5%和10% 6月17日增持629.55万股后持股达15%[2] - 8月11日举牌中国太保H股 8月12日举牌中国人寿H股[3] - 2024年1月通过二级市场买入工商银行H股 至2024年底持股达15%[6] - 上次举牌公告为2019年对中国金茂持股15.22% 2024年前已多年未发布举牌公告[7] 投资战略转变 - 频繁举牌银行股及保险股同行 反映投资战略向稳健领域转向[5] - 国有大行具备低波动、高分红、高股息特性 平均股息率超5% 较2%-2.5%保证利率存在利差[8] - 投资资产总额6.2万亿元 股票投资账面价值6493亿元 权益型基金1291亿元 净投资收益928亿元 总投资收益962亿元[8] 历史投资案例 - 2007年投资富通集团超200亿元 成为其单一第一大股东 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亏损超220亿元[3][4] - 2018年以137.7亿元入股华夏幸福成为第二大股东 后续持续加码 平安系合计持股7.58亿股[4] - 2021年华夏幸福债务危机 公司计提减值损失359亿元 净利润下滑15% 截至2024年末风险敞口累计约540亿元 已计提减值约432亿元[4] 管理层变动 - 集团首席投资官邓斌于2024年12月离职 职务已空缺半年 现由投资委员会主任郭世邦接替[3] - 邓斌2022年1月接替陈德贤出任首席投资执行官 离职后加盟永明金融[3] - 陈德贤2012年接替皮尔斯出任首席投资官 曾主导投资富通集团[3]
2025年上半年业绩稳增!邮储银行:均衡下的韧性生长
市值风云· 2025-09-03 10:10
核心观点 - 邮储银行在行业净息差收窄背景下实现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 彰显业务韧性和战略有效性[5] - 公司以零售业务为基石 通过"零售+公司"双轮驱动和收入结构优化 推动高质量均衡发展[13][29][34] - 资产质量保持行业领先 获国家注资和险资举牌 体现发展前景获市场高度认可[37][40][46] 财务表现 - 2025H1营收1,794.46亿元同比增长1.5% 净利润494.15亿元同比增长1.08% 增速居国有大行前列[5][6] - 生息资产平均余额16.5万亿元同比增长9.62% 资产总额18.1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47%[10] - 客户贷款总额9.5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99% 其中零售贷款4.86万亿元增长1.86% 公司贷款4.19万亿元大幅增长14.83%[12][14] - 净息差1.7%保持行业优秀水平 存款平均付息率1.23%处于上市银行优秀水平[20] 业务结构 - 零售AUM规模17.6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87% 其中富嘉及以上客户AUM增长11.69%[24] - 公司贷款聚焦交通运输制造业等五大行业占比62.76% 县域贷款同比增长14%高于整体增速4个百分点[30][32][33] - 非息收入403.88亿元同比增长近20%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增长11.59% 其他非利息净收入增长25.16%[34] 资本与风控 - 核心一级资本净额9,837.5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9.4% 资本充足率14.57%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0.52%[42] - 不良贷款率0.92%远低于国有大行 公司信贷不良率0.49%下降5个基点 拨备覆盖率260.35%居行业前列[37][38] - 获得国家1,300亿元A股定增 财政部持股15.77%成为第三大股东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提升1.5个百分点[40][42] 战略布局 - 构建"自营+代理"独特模式 近4万个网点覆盖99%县市 服务个人客户超6.7亿[24] - 打造全流程智能风控体系 通过风险模型迭代和贷后管理强化优化风险边际[26] - 中期分红147.72亿元现金分红率维持30% H股获平安人寿举牌持股达15.05%[44][46]
A股42家银行上半年利润1.1万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3 09:58
核心观点 - 银行业营收净利实现正增长 资产质量保持稳定 净息差降幅收窄 收入结构多元化 分红力度增强 [2][4][5][6][13][14] 营收与净利润表现 - 42家A股上市银行营收合计2.92万亿元 同比增长1% 归母净利润1.1万亿元 同比增长0.8% [2][4] - 六大行营收1.81万亿元 净利润6825.24亿元 占整体市场超六成 工商银行以4090.82亿元营收居首 同比增长1.8% [4] - 30家银行营收保持正增长 9家银行营收降幅收窄 33家银行归母净利润正增长 6家银行增速超10% 杭州银行增速达16.7% [4][5] - 4家银行归母净利润增速环比转正 包括北京银行 邮储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5] 净息差与负债成本 - 净息差1.53% 较年初下降8BP 降幅较去年同期收窄 付息负债成本率下降28BP 存款成本率下降25BP [5] - 利息净收入仍是主要收入来源 但非息收入同比增长6.97% 中间业务收入增3.06% 其他非息收入增10.68% 投资收益增23.46% [5][6] 收入结构优化 - 工商银行国际化与综合化业务占集团营收9.8% 税前利润13% 中国银行非息收入同比增26.43% 营收占比提升至34.71% [6] - 邮储银行中收和其他非息收入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建行非息收入占比超25% 财富管理等重点业务占手续费收入超六成 [6][7] 资产规模与信贷投放 - 42家银行资产总额321.33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6.35% 六大行资产总额214.02万亿元 增7.18% [9] - 贷款和垫款总额179.44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13.4万亿元 增8.07% 8家银行实现两位数增长 西安银行以22.94%增速居首 [9][10] - 信贷结构优化 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3.5万亿元 同比增22.9% 绿色贷款余额42.4万亿元 较年初增14.4% 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5.6万亿元 同比增12.3% [10] - 中国银行贷款总额23.05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6.74% 绿色贷款增17.21% 制造业贷款增12.99% 科技贷款占企业贷款余额超三成 [11] - 光大银行企业贷款新增1976亿元 同比增量翻倍 交通银行对公贷款较年初增3764亿元 增幅7.18% [11] 资产质量 - 不良贷款率1.15% 环比下降1BP 25家银行不良率同比下降 9家持平 8家略有抬升但增幅在0.1个百分点内 [12] - 资产质量稳定得益于宏观经济支撑 监管政策引导和银行风险管理努力 拨备覆盖率充足 [12] 分红情况 - 18家银行实施中期分红 7家银行为上市以来首次 包括招商银行 常熟银行等 [13][14] - 六大行现金分红总额2046.57亿元 工商银行分红503.96亿元居首 建设银行 农业银行 中国银行分红分别为486.1亿元 418.2亿元 352.5亿元 [14] - 沪农商行 上海银行 中信银行 招商银行分红比例超30% 分别为33.14% 32.22% 30.7% 35% 招商银行为首次分红 [15] - 中信银行中期分红比例30.7% 较去年提升1.5个百分点 [15]
A股42家银行上半年利润1.1万亿元 10家分红比例超30%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3 08:45
营收与利润表现 - 42家A股上市银行营收合计2.92万亿元,同比增长1%,归母净利润1.1万亿元,同比增长0.8% [1][2] - 六大国有行营收合计1.81万亿元,净利润6825.24亿元,占整体市场超六成 [2] - 工商银行以4090.82亿元营收居首,同比增长1.8%,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紧随其后 [2] - 33家银行归母净利润正增长,6家增速超10%,杭州银行、江阴银行、齐鲁银行增速达16.7%、16.6%、16.5% [3] - 4家银行净利润增速环比转正,包括北京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和兴业银行 [3] 净息差与负债成本 - 行业净息差1.53%,较年初下降8BP,但降幅较去年同期收窄 [3] - 付息负债成本率较年初下降28BP,存款成本率下降25BP,降幅显著扩大 [3] - 招商银行二季度息差呈现向好态势,负债成本优化成效释放 [3] 非息收入与业务多元化 - 非息收入同比增长6.97%,中间业务收入增3.06%,其他非息收入增10.68%,投资收益增23.46% [4] - 工商银行国际化与综合化业务占营收9.8%,占税前利润13% [4] - 中国银行非息收入同比大幅增长26.43%,营收占比提升至34.71% [4] - 邮储银行中收和其他非息收入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建行非息收入占比超25% [4][5] 资产规模与信贷投放 - 42家银行资产总额321.3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35%,六大行资产总额214.02万亿元,增7.18% [6] - 贷款和垫款总额179.4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3.4万亿元,增长8.07% [6] - 8家银行贷款余额实现两位数增长,西安银行以22.94%增速位列第一 [6] - 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3.5万亿元,同比增长22.9%,绿色贷款余额42.4万亿元,较年初增14.4% [7] - 中国银行对公贷款中绿色贷款、民营企业贷款和制造业贷款分别增长17.21%、12.93%和12.99% [7] 资产质量与风险管理 - 行业不良贷款率1.15%,环比下降1BP,25家银行不良率同比下降,9家持平 [8] - 光大银行企业贷款新增1976亿元,同比增量几近翻倍,交通银行对公贷款增7.18% [8] - 资产质量稳定得益于宏观经济支撑、监管政策引导及银行风险管理努力 [8] 中期分红与股东回报 - 18家银行实施中期分红,7家为上市以来首次,包括招商银行、常熟银行等 [9] - 六大行现金分红总额2046.57亿元,工商银行以503.96亿元居首 [9] - 招商银行分红比例35%,中信银行30.7%,沪农商行33.14%,上海银行32.22% [10] - 中国银行累计分红超9400亿元,2015年以来分红比例持续保持30% [9][10]
国有六大行上半年网点裁撤步伐显著放缓,农行、中行小幅增设
财经网· 2025-09-03 08:44
国有六大行网点数量变化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国有六大行网点机构总数约10.8万个较2024年底107558家减少42家基本持平年初水平[1][5] - 工商银行网点减少29个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网点数量出现小幅增加[5] - 2024年全年六大行网点减少约300家显示2025年上半年网点裁撤速度显著放缓[1][5] 各银行网点分布详情 - 工商银行机构总数16354个其中境内机构15941个境外机构413个[2] - 农业银行境内分支机构22914个境外分行13家及代表处4家[2] - 中国银行境内外机构11516家境内机构10977家境外及港澳台地区机构539家[2] - 建设银行营业机构14727个县域布放自助柜员机13183台智慧柜员机11467台[3] - 交通银行境内网点2800余家境外24家分支机构服务295万公司客户和2.02亿零售客户[3] - 邮储银行营业网点39188个设品牌旗舰店201台自动柜员机71435台[3] 网点区域布局战略 - 银行网点动态调整重点聚焦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城市群[1][6] - 县域金融成为布局重点农业银行持续加大县域网点业务建设[6] - 建设银行上半年实施网点迁址80个新设网点21个其中县域网点12个[6]
国有大型银行板块9月3日跌1.08%,工商银行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出1.32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9-03 08:40
板块表现 - 国有大型银行板块整体下跌1.08% 领跌个股为工商银行(跌1.72%)和中国银行(跌1.42%)[1] - 板块成交量显著分化 工商银行成交量最高达491.98万手 邮储银行成交量最低为176.14万手[1] - 板块成交额分布不均 工商银行成交额36.87亿元居首 邮储银行成交额10.98亿元最低[1] 资金流向 - 板块整体主力资金净流出1.32亿元 游资资金净流出6669.82万元 散户资金净流入1.99亿元[1] - 农业银行获主力资金净流入2.79亿元(净占比8.58%) 为板块内唯一主力资金净流入个股[2] - 工商银行遭遇主力资金大幅净流出3.91亿元(净占比-10.59%) 同时获散户资金净流入3.23亿元(净占比8.76%)[2] - 建设银行主力资金净流出6767.93万元 但获游资资金净流入2876.44万元[2] 个股表现对比 - 邮储银行股价持平 收盘价6.21元 主力资金净流入7084.88万元[1][2] - 交通银行下跌0.82% 收盘价7.27元 主力资金净流入6660.40万元[1][2] - 中国银行跌幅最大达1.42% 收盘价5.55元 主力资金净流出9054.25万元[1][2]
速达快享!邮储银行遵义市分行联手政企破解农企融资难
搜狐财经· 2025-09-03 08:03
政银合作机制 - 遵义市农业农村局与邮储银行遵义市分行建立协同机制 通过精准摸排需求 定制金融服务 优化审批流程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1] - 政银双方发挥各自优势开展深度合作 农业农村局组织专班调研特色产业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资金需求 邮储银行同步成立专项服务小组逐户走访企业 [3] - 邮储银行通过开辟绿色通道大幅压缩平均审批时限 确保资金速达快享 [3] 金融支持成效 - 邮储银行遵义市分行累计投放贷款1600万元 有效破解当地农产品加工企业融资难题 [1] - 资金支持保障企业生产旺季原料储备 企业负责人表示资金来得及时解了燃眉之急 [3] - 金融活水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重点覆盖茶叶 辣椒 果蔬等特色产业企业 [3] 未来发展规划 - 邮储银行将持续深化与政府部门战略协作 进一步优化金融供给 创新产品与服务模式 [3] - 通过构建政银企长效对接机制 持续为遵义市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金融支撑 [3] - 全力打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示范标杆 [3]
四大行上半年私人银行客户增长超8万户,工行将“科学家”纳入重点客群
凤凰网· 2025-09-03 06:30
私行业务增长态势 - 四家国有大行私人银行客户总数达86.4万户 较年初增长约8.34万户 增速达11% [1][3][4] - 交通银行私人银行客户数达10.26万户 首次突破10万大关 较上年末增长8.94% [4] - 邮储银行鼎福客户(资产600万以上)规模达4.14万户 较上年末增长21.28% [7] 各银行私行客户规模 - 农业银行私人银行客户数27.9万户 管理资产规模3.5万亿元 [3] - 中国银行私人银行客户数21.69万人 金融资产规模3.40万亿元 [3] - 建设银行私人银行客户数26.55万人 金融资产规模3.18万亿元 [3] - 工商银行2024年末私行客户数28.9万户 领先其他国有大行 [5] 业务发展策略 - 建设银行上半年私人银行客户增加3.4万户 增量居四大行之首 [6] - 工商银行将科学家纳入重点客群 服务企业家超15万人次 [5] - 农业银行持续扩容私行产品货架 优化资产配置服务 [3] - 交通银行完善合作机构筛选机制 优化私人银行产品体系 [4] 历史数据对比 - 2024年末四大行(除工行)私人银行客户总数78.06万户 [6] - 交通银行2024年末私行客户数9.42万户 2025年上半年突破10万户 [4][6] - 邮储银行富嘉客户规模达644.10万户 较上年末增长10.97% [7]
农、中、建、交四大行上半年私人银行客户增长超8万户,工行将“科学家”群体纳入重点客群
新浪财经· 2025-09-03 06:11
核心观点 - 五家国有大行私人银行客户数量在上半年实现显著增长 其中四家披露数据的银行客户总数达86.4万户 较年初增长8.34万户 增速达11% 建设银行新增客户数量最多(3.4万户) 交通银行客户数首次突破10万户 [1][2][5] 农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 - 私人银行客户数达27.9万户 管理资产规模3.5万亿元 大力发展私行财富管理业务 持续扩容私行理财和保险产品货架 优化资产配置服务全流程体验 [1] 中国银行私人银行业务 - 私人银行客户数达21.69万人 金融资产规模3.40万亿元 致力提供全场景、定制化私人银行服务 境内设立私行中心205家 [1] 建设银行私人银行业务 - 私人银行客户数26.55万人 金融资产规模3.18万亿元 全面推进私行财富规划、资产配置、家族财富、企业融资等专属金融服务 优化"建行e私行"线上服务场景 [2] 交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 - 私人银行客户数10.26万户 较上年末增长8.94% 管理客户资产13,888.74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7.20% 客户数首次突破10万大关 以客户为中心完善合作机构筛选机制 优化私人银行产品体系 [2] 工商银行私人银行业务 - 未披露2025年上半年具体数据 但2024年末私行客户数为28.9万户(增幅9.9%) 整合集团资源优势强化企业家服务 "企业家加油站"建站超3,300家 服务企业家客户超15万人次 将科学家纳入重点客群并打造综合服务生态 [3] 邮储银行私人银行业务 - 鼎福客户(资产600万以上)规模达4.14万户 较上年末增长21.28% 高度重视私人银行业务 已组建线下私人银行客户中心 [5] 行业竞争格局 - 传统五大行私人银行客户总量均突破10万户 建设银行上半年新增客户数量领先(3.4万户) 银行服务对象从企业家扩展至科学家群体以争夺高净值客户 [2][3][5]
信用卡失速消费贷补位,上市银行零售信贷的“跷跷板”能稳吗
南方都市报· 2025-09-03 04:01
信用卡业务收缩 - 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总量连续11个季度下滑 较2024年末减少1200万张 [2] - 15家上市银行中11家信用卡贷款余额下降 中国银行降幅13.89% 邮储银行降5.67% [3][4] - 平安银行信用卡贷款余额降9.23% 兴业银行降8.07% 中信银行降6.03% [4] - 招商银行信用卡交易额2.02万亿元 同比下降8.54% 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交易额守稳1万亿元 [6][7] - 中信银行信用卡交易量1.09万亿元 同比下降12.54% 民生银行电子支付交易规模3117.87亿元 同比下降7.08% [7] 信用卡收入承压 - 招商银行信用卡非利息收入104.71亿元 同比下降16.23% 利息收入306.12亿元 同比下降4.96% [9] - 光大银行信用卡业务收入136.60亿元 同比下降21.3% 中信银行244.86亿元 同比下降14.61% 华夏银行75.74亿元 同比下降12.91% [9] - 银行卡手续费收入普遍下降 招商银行降16.37% 中信银行降12.29% 交通银行银行卡业务收入降1.73% [9] - 信用卡交易量下降导致分期手续费和商户回佣收入同步减少 [2][8] 个人消费贷款增长 - 国有银行个人消费贷款普遍增长 交通银行增16.82% 建设银行增16.35% 农业银行增13.16% 中国银行增12.66% 工商银行增10.21% [12] - 股份制银行分化明显 招商银行个人消费贷款4162.88亿元 增5.08% 浦发银行2080.68亿元 增4.46% 平安银行4580.41亿元 降3.50% [14][15] - 个人贷款总额国有银行全线增长 农业银行增5.60% 交通银行增2.83% 建设银行增2.61% [12] 资产质量变化 - 国有银行信用卡不良率普遍上升 工商银行达3.75% 升1.25个百分点 中国银行2.97% 升0.63个百分点 [17][18] - 股份制银行信用卡不良率部分改善 兴业银行降0.36个百分点 浦发银行降0.16个百分点 平安银行降0.26个百分点 [19][20] - 个人消费贷款不良率多数上升 工商银行2.51% 中国银行1.8% 招商银行1.41% 升0.37个百分点 [17][19] - 零售信贷风险整体呈上升趋势 信用卡不良率六年内五年上升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