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睿科技(600562)
icon
搜索文档
国睿科技(600562) - 2024-10-31:2024年10月28日--10月31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4-11-07 07:35
公司业务板块情况 - 雷达装备及相关系统板块主要业绩来自军用雷达,内销业务客户为国内军工集团、军方用户等,外销业务直接客户为军贸公司,最终用户为国外军方或政府客户,内销业务发展稳定,外销业务新签单成绩较好[1]。 - 气象雷达新签情况较好,在山东、江苏获1亿元订单,正开拓水利气象雷达市场,产品已在水利试验点测试[1]。 - 开展反无雷达研制、雷达大修业务等新产品新业务拓展并取得进展[1]。 - 响应国家低空经济发展战略,开展低空经济整体解决方案论证[1]。 各板块业绩相关 - 2023年雷达装备及相关系统板块实现收入22.75亿元,净利润5.29亿元;国睿防务实现收入16.79亿元,净利润4.87亿元[2]。 业务占比相关 - 军用雷达中机载雷达和地面雷达占比每年不同,取决于客户需求和交付情况[2]。 - 军用雷达内销业务和外销业务占比每年不同,取决于当年交付订单情况[2]。 军贸业务相关 - 2024年军贸新签情况较好,产品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提升,市场区域有新突破[3]。 - 有专门销售团队从事军贸业务,业务开展符合国家军品出口政策法规[3]。 其他业务情况 - 工业软件及智能制造板块围绕产品全生命周期打造工业软件产品组合,为400余家企业提供智慧企业整体解决方案,有20多个自主化软件产品,自主工业软件稳步发展,收入规模超板块收入一半[1]。 - 智慧轨交板块以信号系统为核心,受地方政府财政影响,轨交业务收入利润贡献有所下滑,当前市场容量由增量转存量,轨交自主化、信息化业务规模增长,毛利水平改善[1]。 产品新签情况 - 2024年空管雷达新签较平稳,气象雷达新签较同期增长,依托拳头产品获大额订单[3]。 产品应用相关 - 气象雷达、反无雷达等产品可在低空经济场景发挥安全保障作用,公司正研发300米以下测风雷达,反无雷达可用于核心区域防护[3]。 - 与相关单位交流在无人机上搭载微波体制载荷以执行公路巡检任务[3]。 业务发展情况 - 工业软件业务处于稳步发展阶段,主要客户为十大军工集团下属单位,已在多个重点装备研制生产和服务保障中成功应用,正向民用领域拓展[3]。
国睿科技:国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召开情况总结
2024-10-30 10:19
业绩数据 - 2024年前三季度主营业务收入19.85亿元,净利润3.68亿元[1] - 三季度单季收入同比下滑,净利润因多因素同比下滑[7] 业务进展 - 防务雷达新签好,气象和空管雷达获大额订单[2] - 工业软件、智慧轨交板块取得项目和订单[3][4] 技术成果 - 子公司获批项目,软件系统入选重大装备名单[3][5] 未来规划 - 制定资本运作规划,有并购重组将披露信息[6] 其他亮点 - 军贸业务新签成绩好,对利润有较好贡献[8]
国睿科技:2024年三季报点评:交付周期影响业绩小幅承压,低空战略合作达成未来可期
东吴证券· 2024-10-28 23:4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公司维持"增持"评级。[3] 报告的核心观点 三季度交付较少营收和利润小幅双降,对于公司雷达业务加大研发投入力度 - 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小幅下滑,实现营业收入19.85亿元,同比减少6.57%;归母净利润3.68亿元,同比减少6.45%,主要是由于雷达产品生产交付周期影响,三季度交付产品较少,导致收入、毛利同比下降。[1] - 同时,公司雷达业务加大研发投入力度,2024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达到1.22亿元,同比增加26.65%,持续的研发投入有助于公司开拓新的市场领域,包括军用和民用市场。[1] 成功入选国务院国资委"科改企业"名单,彰显在科技创新和改革方面的突出表现 - 国睿科技在2024年入选国务院国资委"科改企业"名单,代表了公司在科技创新和改革方面的突出表现,也意味着公司在科技创新、机制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2] 子公司国睿防务与南京联通签署低空经济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 10月16日,旗下子公司国睿防务与南京联通签署了低空经济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共同打造国内首个5G-A和雷视一体多源融合低空广域感知体系,形成低空监视产业化样板示范工程,推进高质量的低空感知数据共享和商业模式构建。[2]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24/7.12/8.25亿元,对应PE分别为36/32/27倍。[3]
国睿科技(600562) - 2024 Q3 - 季度财报
2024-10-25 09:06
财务表现 - 公司2024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426,614,369.24元,同比下降24.68%[2] - 公司2024年第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2,664,737.99元,同比下降61.32%[2] - 公司2024年第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2,364,691.01元,同比下降61.65%[2] - 公司2024年第三季度基本每股收益为0.02元,同比下降60.00%[4] - 公司2024年第三季度稀释每股收益为0.02元,同比下降60.00%[4] - 公司2024年第三季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0.40%,同比减少0.70个百分点[4] - 2024年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为19.85亿元,同比下降6.57%[16] - 2024年前三季度营业总成本为14.66亿元,同比下降9.36%[16] - 2024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为3.68亿元,同比下降6.95%[18] - 2024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为1.22亿元,同比增长26.65%[18] - 2024年前三季度综合收益总额为367,949,371.13元,同比增长7.5%[19] - 2024年前三季度基本每股收益为0.30元,同比增长6.7%[19] - 营业收入为6,034,183.79元,较上期增加6.41%[25] - 营业成本为6,158,949.73元,较上期增加9.33%[25] - 净利润为-12,472,471.71元,较上期增加60.20%[26] 资产负债情况 - 公司2024年第三季度末总资产为8,687,335,812.98元,同比下降3.17%[4] - 公司2024年第三季度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5,739,635,625.70元,同比增长3.40%[4] - 2024年前三季度资产总计为86.87亿元,同比下降3.17%[15] - 2024年前三季度所有者权益合计为57.60亿元,同比增长3.37%[16] - 2024年前三季度流动负债合计为28.61亿元,同比下降14.59%[15] - 2024年前三季度非流动负债合计为6606.77万元,同比增长34.18%[16] - 2024年前三季度应付账款为16.96亿元,同比下降6.75%[15] - 2024年前三季度合同负债为5.71亿元,同比增长11.20%[15] - 流动资产合计为617,679,417.80元,较上期增加32.04%[23] - 非流动资产合计为3,891,803,204.22元,较上期增加0.33%[23] - 资产总计为4,509,482,622.02元,较上期增加4.67%[23] - 流动负债合计为48,563,112.80元,较上期增加37.27%[24] - 非流动负债合计为3,622,478.30元,较上期增加3.23%[24] - 负债合计为52,185,591.10元,较上期增加34.91%[24] - 所有者权益合计为4,457,297,030.92元,较上期增加4.32%[24] 现金流量 - 公司2024年第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43,644,957.19元[2] - 2024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43,644,957.19元,同比减少131.5%[20] - 2024年前三季度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1,814,787.56元,同比增长31.2%[21] - 2024年前三季度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64,221,288.26元,同比减少206.3%[21] - 2024年9月30日货币资金为182,150,340.32元,同比减少57.6%[22] - 2024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2,105,018.82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51,208,249.63元有所改善[28] - 2024年前三季度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5,520,482.23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187,143,063.40元大幅下降[29] - 2024年前三季度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80,223,157.15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165,058,704.06元有所减少[29] - 2024年前三季度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247,848,658.20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29,123,890.29元大幅减少[29] - 2024年第三季度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82,150,340.32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269,858,316.45元有所下降[29] - 2024年前三季度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1,497,653,620.79元,同比减少12.5%[20] - 2024年前三季度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11,550,004.55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3,040,308.43元大幅增加[28] - 2024年前三季度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为5,997,060.29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2,743,069.86元有所增加[28] - 2024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17,547,064.84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5,783,378.29元大幅增加[28] - 2024年前三季度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为16,886,878.29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26,745,083.75元大幅减少[28] - 2024年前三季度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为21,974,627.49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22,223,356.87元略有减少[28] 股东情况 - 前10名股东中,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持有653,238,756股,占比5.29%[10] - 前10名股东中,中电国睿集团有限公司持有119,080,559股,占比0.96%[10] 非经常性损益 - 公司2024年第三季度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合计金额为300,046.98元[5] 资产变动 - 公司2024年第三季度报告披露,货币资金从2023年12月31日的1,563,538,363.32元减少至2024年9月30日的667,050,134.18元[14] - 应收账款从2023年12月31日的2,889,975,335.46元增加至2024年9月30日的3,710,125,621.48元[14] - 存货从2023年12月31日的2,079,461,739.02元增加至2024年9月30日的2,094,489,623.47元[14] - 流动资产合计从2023年12月31日的7,846,107,236.63元减少至2024年9月30日的7,549,947,437.93元[14] - 长期股权投资从2023年12月31日的521,162,612.32元减少至2024年9月30日的500,796,693.24元[14] - 投资性房地产从2023年12月31日的222,943,788.76元减少至2024年9月30日的214,616,214.85元[14] - 固定资产从2023年12月31日的215,204,803.02元减少至2024年9月30日的201,392,440.56元[14] - 使用权资产从2023年12月31日的13,473,139.80元增加至2024年9月30日的35,628,345.53元[14] - 2024年9月30日应收账款为9,904,418.57元,同比减少12.6%[22] - 2024年9月30日其他应收款为18,308,814.19元,同比减少87.1%[22] - 2024年9月30日存货为6,601,053.67元,同比减少23.1%[22]
国睿科技:国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召开2024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的公告
2024-10-22 07:35
财报披露 - 公司2024年10月26日披露《2024年第三季度报告》[2] 业绩说明会 - 2024年10月30日9:00 - 10:00召开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以网络互动形式进行[2][4][5] - 参会网址为http://roadshow.sseinfo.com/[4][5][7][8] - 投资者可在10月29日16:00前通过上证路演中心网站或公司邮箱提问[5][7] - 出席人员有董事、总经理等[6] - 联系人陈赢,电话025 - 52787013、52787053,邮箱dmbgs@glarun.com[8] - 会后可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证路演中心查看情况及内容[8]
国睿科技:签署低空经济合作协议,建设全国首个5G-A和雷视一体多源融合低空广域感知体系
证券时报网· 2024-10-18 05:36
文章核心观点 国睿科技下属国睿防务与南京联通签署低空经济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打造相关体系和样板点,国睿科技还被推选为江苏无人机产业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单位 [1] 合作相关 - 国睿科技下属国睿防务与南京联通签署低空经济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1] - 双方将共同打造国内首个5G - A和雷视一体多源融合低空广域感知体系,形成低空监视产业化样板示范工程,推进高质量低空感知数据共享和商业模式构建 [1] - 双方将完成长江5G - A和雷视一体多源融合低空广域感知样板点的打造,落地全国首个通感一体、远近协同、无缝覆盖、智能识别的低空广域感知网 [1] 行业地位与荣誉 - 南京联通是全国低空智联网建设与南京低空应用孵化的龙头单位,已牵头建成全国首个规模应用落地的长江低空智联网 [1] - 国睿科技被推选为江苏无人机产业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单位 [1]
国睿科技(600562) - 2024-9-12:2024年8月30日-9月12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4-09-18 07:37
业务板块发展情况 - 上半年公司收入、利润均增长,雷达与相关系统板块整机业务发展较好[1] - 军用雷达国内业务新签和交付相对平稳,军贸业务新签、交付情况较好且呈稳定上升趋势,民用雷达新签较同期取得较好增长[1] - 工业软件板块聚焦国产化管理类工业软件产品替代,客户以十大军工央企下属单位为主,自主化业务占比较高,目前增速放缓,已向民用领域推广产品并取得知名企业项目,业务拓展至新领域[1] - 智慧轨交板块受轨道交通行业投资放缓影响业绩下降,公司加大自主化产品推广应用,信息化业务规模占比增长,提高了轨交业务毛利水平[1] 产品相关情况 - 公司拥有多型探测低小慢目标的反无雷达产品,可快速发现、稳定跟踪、智能分类识别多种运动目标,主要用于核心区域防护,未来低空产业发展会带来新应用场景[1][2] - 公司参加了江苏省低空产业建设相关项目,产品参加了低空试验区场景试验,还与山东、深圳等地区有关单位进行过低空相关探讨[2] - 公司认为其产品在保障无人机运输、巡检等场景能发挥较好安全保障作用,气象雷达对保障低空飞行安全很有必要[2] - 公司气象雷达产品出口至马来西亚、韩国、巴西等国家,军贸雷达系列产品销售至“一带一路”及全球20余个国家和地区[2] - 公司军用雷达业务覆盖武器定位、反隐身情报、武器制导、靶场测控、机载火控、机载预警、机载成像、反无人机等多个领域[2][3] 财务相关情况 - 公司计提信用减值损失及资产减值损失10,202.71万元,主要是按照会计政策正常计提应收账款等信用减值损失,军贸出口业务回款周期长导致应收账款规模和账龄增加,相应信用减值准备增加,后期款项收回时计提的信用减值损失将恢复[3]
国睿科技:2024半年报点评:雷达业务稳步增长,H1业绩及利润率创下新高
中航证券· 2024-09-11 11:1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公司维持"买入"评级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1. 公司雷达装备及相关系统产品技术水平国内领先,为国内外客户提供全谱系预警探测装备 [12] 2. 公司立足雷达主责主业拓展数字经济产业,布局工业软件、智能制造及智慧轨交领域,赋能公司长期发展 [12] 3. 公司各型雷达在国内外市场拓展顺利,同时公司拓展相控阵技术民品应用,提升高端雷达产品的出货占比,对应业务有望实现量利双升 [12] 4. 公司稳步推进工业软件及智能控制、智慧轨交业务订单落地,将进一步增厚公司利润 [12] 5. 公司背靠电科14所,有望充分享受股东技术及产业实力带来的利益 [12] 分业务总结 1. 雷达装备业务: - 公司是国内气象雷达、空管雷达的核心供应商,产品技术水平国内领先 [9] - 公司防务雷达产品在国内外市场拓展顺利,新型武器定位雷达受到多个国际用户青睐 [9] 2. 工业软件及智能制造业务: - 公司自主工业软件品牌REACH(睿知)、智能制造装备品牌REASY(睿行)系列产品具有较高知名度及市场竞争力 [10] - 随着制造强国、工业数字化转型的快速推进,该领域市场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 [10] 3. 智慧轨交业务: - 公司是国内轨道交通系统行业的重要供应商之一,自主化第三代信号系统已全面推广并实现工程应用 [11] - 公司正在进行第五代基于云架构的TACS信号系统研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1]
国睿科技:国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召开情况总结
2024-09-10 09:11
国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4 年半年度 业绩说明会召开情况总结 国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于 2024 年 9 月 10 日上午 10:00-11:00 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证路演中心 (网址:http://roadshow.sseinfo.com/)以网络互动方式 召开公司 2024 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公司董事长李浪平先 生,董事、总经理黄强先生,独立董事明新国先生,财务总 监朱铭女士,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王凯先生出席了本次说 明会。会上,与会嘉宾介绍了 2024 年半年度经营情况,就现 场提问与投资者进行互动交流和沟通。会议召开情况如下: 一、经营情况介绍 2024 年以来,公司聚焦雷达装备及相关系统、工业软件及 智能制造、智慧轨交三大主业,推动战略落地,夯实发展基 础,优化市场体系,锤炼过硬队伍,深化改革调整,全面提升 管理效能。上半年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15.59 亿元,与上年 同期持平;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3.46 亿元,较上 年同期增长 3.14%。公司荣获第 30 届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 全国二等奖和江苏省特等奖、中国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天 马奖、2024 中国 ...
国睿科技:2024年中报点评:发展前景广阔,业绩稳健增长
东吴证券· 2024-08-27 00:03
报告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1][2] 报告核心观点 - 国睿科技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5.59亿元,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实现归母净利润3.46亿元,同比增长3.14%。公司积极布局新兴产业,经营业绩稳中有进;自主工业软件稳步推进,抢占国产化替代先机;围绕“一三四六”发展战略,扩大未来产业发展[1][2] 盈利预测 - 预计公司2024 - 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44/8.65/10.03亿元,对应PE分别为21/18/15倍[2] 财务状况 营收与利润 - 2022 - 2026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32.25亿元、32.82亿元、37.85亿元、43.85亿元、48.59亿元,同比分别为-6.04%、1.77%、15.34%、15.84%、10.8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49亿元、5.99亿元、7.44亿元、8.65亿元、10.03亿元,同比分别为4.43%、9.10%、24.12%、16.31%、15.92%[1] 费用 - 2024年上半年研发费用达到0.7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7.39%[1] 资产负债 - 2023 - 2026年流动资产分别为78.46亿元、85.04亿元、108.77亿元、110.47亿元;非流动资产分别为11.26亿元、11.05亿元、10.87亿元、10.68亿元;流动负债分别为33.50亿元、32.38亿元、47.21亿元、38.60亿元;非流动负债分别为0.49亿元、0.49亿元、0.49亿元、0.49亿元[8] 现金流 - 2023 - 2026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分别为4.14亿元、0.56亿元、8.20亿元、4.25亿元;投资活动现金流分别为1.25亿元、-0.92亿元、-0.76亿元、-0.68亿元;筹资活动现金流分别为-0.76亿元、-0.16亿元、0.41亿元、0.10亿元[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