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舶(600150)

搜索文档
A股开盘速递 | A股红盘震荡!军工板块延续强势 液冷服务器概念继续走强
智通财经网· 2025-08-06 02:04
市场表现 - A股早盘红盘震荡 沪指涨0.04% 深成指涨0.12% 创业板指涨0.13% [1] - 军工板块延续强势 长城军工和国机精工实现3连板并创历史新高 [1][3] - 液冷服务器概念走强 日海智能2连板 飞龙股份涨停 [1][2] - 婴童和教育板块活跃 倍加洁5连板 创新药概念反弹 热景生物创历史新高 [1] - 影视、物流、大消费、地产等板块跌幅居前 [1] - 上纬新材一度大跌18% 此前17个交易日累计大涨1320% 上交所对相关投资者采取暂停账户交易监管措施 [1] 液冷服务器行业 - 七部门联合发布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指导意见 加强对5G、工业互联网、数据和算力中心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中长期贷款支持 [2] - 中国液冷服务器市场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达48% 2028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62亿美元 [2] 军工行业 - 军工板块业绩预计2025年下半年筑底回升 重新步入上行周期 [3] - 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启动和2027年百年建军目标迫近推动行业发展 [3] 机构配置观点 - 华泰证券认为高股息品种配置价值显现 白色家电、银行、港口等板块当前股息率较高 [4] - 浙商证券建议采取1+1+X均衡配置 大金融中银行和券商加军工、计算机、传媒、电子、电新等科技成长 [1][5] - 东方证券指出科技和先进制造等成长方向仍是主流 建议关注军工、AI+、人形机器人、自主可控等方向 [6]
中船系板块早盘拉升,中船特气涨超10%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6 01:53
行业表现 - 中船系板块早盘拉升 [1] - 中船特气涨幅超过10% [1] - 中国船舶 中国重工 中船防务 中船科技等公司跟随上涨 [1]
中船系板块早盘拉升 中船特气涨超10%
新浪财经· 2025-08-06 01:38
中船系板块早盘表现 - 中船特气股价涨幅超过10% [1] - 中国船舶、中国重工、中船防务、中船科技等公司股价跟涨 [1] 板块整体动向 - 中船系板块出现早盘拉升行情 [1] - 多家主要船舶制造企业同步上涨 [1]
专项债发行创年内新高,A股7月新开户增长70.5% | 财经日日评
吴晓波频道· 2025-08-06 00:30
专项债发行 - 7月全国新增专项债发行6169.36亿元,环比增加898.42亿元,创年内单月新高 [2] - 截至6月底新增专项债累计发行进度达49%,低于2022-2024年同期平均水平63.2% [2] - 专项债资金用途从化债转向基建和地产,1.2万亿雅鲁藏布江水电工程开工释放基建加速信号 [2] - 地产领域专项债主要用于土地收储和城市更新,通过供给侧调节支持房企流动性 [2] 深圳房地产市场 - 上周深圳二手房录得1184套环比增5.2%,乐有家门店签约量环比涨17% [3] - 7月深圳一手住宅网签2664套环比降18.7%,二手住宅过户4656套环比升3.4% [3] - 二手房挂牌均价62706元/平方米环比涨0.2%,看房成交率升至4.12% [3] - 市场呈现以价换量特征,核心地段价格抗跌但整体仍处调整阶段 [4] 盒马战略调整 - 盒马X会员店将于8月31日前全部停业,聚焦盒马鲜生和NB业态 [5] - 2025财年盒马GMV超750亿元首次实现全年EBITA转正 [5] - 计划新开近100家盒马鲜生门店并进驻数十个新城市 [5] - 会员店因自有品牌不足、定位模糊难以与山姆等竞争 [6] 船舶行业整合 - 中国船舶拟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交易规模创A股历史纪录 [7] - 合并后总资产超4000亿元、营收超1300亿元,手持订单全球领先 [7] - 两公司原属南北船集团,2019年重组后同业整合预期强烈 [8] - 反映央企整合加速趋势,同业竞争领域或现更多重组案例 [8] 新能源汽车行业 - 哪吒汽车公开招募重整投资人,需缴纳5000万元保证金 [9] - 2020-2023年累计亏损超197亿元,保有生产基地和商标资产 [9] - 潜在投资人包括新能源车企和无人驾驶出租车运营商 [10] - 复产能力及债务清偿问题仍存不确定性 [10] A股市场动态 - 7月A股新开户196.36万户同比增70.5%,环比增19.27% [13] - 前7月累计新开1456.13万户同比增36.88% [13] - 主要指数普涨:沪指月涨3.74%,深成指涨5.20%,创业板指涨8.14% [13] - 场外资金参与度低导致结构性行情特征明显 [14] 二级市场表现 - 沪指涨0.96%收复3600点,两市成交额1.6万亿元 [15] - PEEK材料、银行、算力硬件板块领涨,医药股调整 [15] - 全市场超3900只个股上涨,风险偏好持续修复 [15]
“两船”完成合并在即,总资产超4000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6 00:00
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合并进展 - 中国船舶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已获证监会批复 两家公司股票将于8月13日起停牌 合并后中国重工将退市 [2] - 异议股东可行使现金选择权 中国船舶异议股东持股1853.85万股 现金选择权价格30.01元/股 对应5.56亿元 中国重工异议股东持股32305.32万股 价格4.03元/股 对应13.02亿元 [5] - 当前中国船舶股价35.01元/股 较现金选择权溢价16.6% 执行现金选择权概率较低 [5] 合并背景与战略意义 - 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同属中国船舶集团 技术互补 南船主营集运/LNG/特种船 北船聚焦油轮/干散货船/军船/海工装备 [7] - 合并后将实现绿色技术互通 军民融合经验共享 细分市场突破 议价能力提升 [7] - 2024年末两家公司总资产超4000亿元 超过南北车合并规模 合并后营收将超1000亿元 利润超50亿元 [7] 行业地位与订单情况 - 合并后手持订单合计5492万载重吨 占全球15% 为全球最大单一船舶法人主体 中国船舶订单价值2169.62亿元 中国重工订单价值2337.68亿元 [8] - 全球造船产能持续退出 高附加值船型产能稀缺 行业供给矛盾突出 中国船企订单预计长期满负荷 [11] 合并时间线与政策支持 - 2024年9月首次披露合并计划 2025年1月获国资委原则同意 2025年7月4日上交所审核通过 7月18日证监会批复注册 [8] - 从交易所受理到证监会批复仅71天 体现对央企资本化整合的支持力度 [8] 行业周期与重组影响 - 全球造船业进入新一轮景气周期 中国船厂接单能力较上一周期显著增强 [11] - 合并将整合科研生产资源 推动技术融合升级 改善治理结构 实现产业与资本协同 [11] - 重组助力中国船舶集团建设世界一流船舶集团 成为全球行业领军者 [11] 外部环境与股价波动 - 美国301调查及港口费用政策曾导致股价下跌 中国船舶4月8日股价26.71元/股 较现金选择权折让11.7% [10] - 中国开辟新航线 强化区域合作 推动船舶认证体系 行业信心逐步恢复 [10]
中国船舶拟吸并中国重工总资产超4000亿 披露异议股东行权价格股票将双双停牌
长江商报· 2025-08-05 23:49
合并交易核心进展 - 中国船舶拟通过发行A股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 交易金额达1151 50亿元 换股比例为1股中国重工换0 1339股中国船舶 [1][2] - 交易已获证监会注册批复 成为A股史上规模最大的吸收合并案 合并后公司总资产将突破4000亿元 营业收入超1300亿元 [1][2] - 中国重工股票将于8月13日停牌直至终止上市 8月12日为最后一个交易日 [1][3] 异议股东安排 - 中国重工异议股东现金选择权行权价格为4 03元/股 可申报股份不超过3 23亿股 8月4日收盘价4 68元/股 [3] - 中国船舶异议股东收购请求权行权价格为30 02元/股 可申报股份不超过1853 85万股 8月4日收盘价34 04元/股 溢价13 39% [4] 业务整合与协同效应 - 合并后将整合大连造船、武昌造船等优质资产 深度融合舰船研发设计制造优势 提升整体研发制造实力 [5] - 解决原中国船舶集团内部同业竞争问题 实现船舶修造及配套业务协同优化 [2][5] - 合并后手持订单规模跃居全球首位 中国船舶手持民品订单2169 62亿元 中国重工手持订单2337 68亿元 [6] 财务表现与行业地位 - 2025年上半年中国船舶预计净利润28-31亿元 同比增长98 25%-119 49% 中国重工预计净利润15-18亿元 同比增长181 73%-238 08% [5][6] - 合并后公司订单已排期至2029年 产品结构和生产线更丰富 技术协同与规模成本优势显著 [6] - 中国造船业全球领先 上半年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全球51 7%、68 3%和64 9% [7]
“两船”完成合并在即,总资产超4000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5 23:47
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合并核心要点 合并交易进展 - 中国船舶通过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的交易已获证监会批复 两家公司股票自8月13日起停牌 复牌日期未定 [1] - 合并后中国船舶将向中国重工股东发行股份并收购其全部资产 中国重工将退市 [1] - 异议股东可行使现金选择权 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的现金选择权价格分别为30 01元/股和4 03元/股 对应总价值5 56亿元和13 02亿元 [4] - 截至8月5日中国船舶股价35 01元/股 较现金选择权溢价16 6% 现金选择权执行概率较低 [4] 公司业务与资产 - 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技术互补 中国船舶主力船型包括集运 LNG/VLEC等特种船 中国重工聚焦油轮 干散货船 军船和海工装备 [7] - 2024年末两家公司合并总资产超4000亿元 超过南北车合并的3000亿元规模 [7] - 2024年中国船舶营收785 84亿元 净利润36 14亿元 中国重工营收554 36亿元 净利润13 11亿元 合并后营收将超1000亿元 利润超50亿元 [7] - 截至2024年末 中国船舶在手订单322艘 2461万载重吨 价值2169 62亿元 中国重工订单216艘 3031万载重吨 价值2337 68亿元 合并后订单载重吨5492万 占全球15% 为全球第一 [7] 合并进程与行业影响 - 合并计划于2024年9月首次披露 2025年1月获国资委原则同意 7月4日上交所审核通过 7月18日证监会批复注册 从受理到批复仅71天 [8] - 合并将实现绿色船舶技术互通 军民融合经验借鉴 细分市场突破和议价能力提升 [7] - 全球造船行业处于新一轮景气周期 中国船厂接单能力强劲 合并将推动中国船舶集团成为全球领军者 [11] - 行业分析认为中国造船订单将长期满负荷 受益于二十年一遇的船周期 [11] 合并面临的挑战 - 合并推进期间受美国贸易摩擦影响 包括301调查和港口费用威胁 中国船舶股价曾跌至26 71元/股 较现金选择权折让11 7% [10] - 通过开辟新航线 强化区域合作等措施 中国船舶制造业信心恢复 股价回升 [10]
“全球最大上市船企”来了
每日商报· 2025-08-05 23:04
合并方案核心内容 - 中国船舶拟通过发行A股股票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合并后中国船舶为存续公司,中国重工将终止上市 [1] - 中国重工股票最后一个交易日为2025年8月12日,8月13日起连续停牌直至退市 [1][2] - 异议股东现金选择权行权价4.03元/股,可申报行使的持股数量不超过3.23亿股 [2] 交易规模与行业地位 - 合并后公司总资产超4000亿元,成为A股史上最大规模吸收合并案例 [1][4] - 2024年财务数据估算显示合并后营业收入超1300亿元,手持订单逾4500亿元,资产规模及订单量全球领先 [4] - 存续公司将成我国规模最大船舶制造企业,全球资产规模最大、订单量最多的上市船企 [3][4] 业绩表现与市场反应 - 中国船舶2025年半年度归母净利润预增98.25%-119.49%至28-31亿元,中国重工预增181.73%-238.08%至15-18亿元 [4] - 近3个月中国船舶股价涨幅达38%,中船系概念股集体拉升,昆船智能单日涨5.13%,中国船舶涨2.85% [4][5] - 中国船舶手持民船订单322艘、2461万载重吨,产能排期至2029年 [5] 政策背景与战略意义 - 合并是2019年"南北船"央企重组的延续,2024年9月启动计划,2025年7月获证监会批复 [3] - 整合被视为落实国家"深海科技"和"海洋经济"战略部署,集中化军工、海工、高端制造产业力量的重要实践 [3] - 新"国九条"政策出台后首个公告重组方案的上市公司吸收合并项目 [1]
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即将“上线” 中国邮轮产业发展持续向“新”向好
央视网· 2025-08-05 14:14
项目进展 - 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花城号"首台主发电机于8月5日正式发电 标志着建造进入设备调试与系统功能验证阶段 [1] - 主发电机动车是邮轮动力系统调试的首个设备 涉及300多台相关设备达到完工状态 [1] - 项目总体进度超80% 计划2026年交付 2026年3月出坞 年底前完工交付 [4] 技术配置 - 邮轮配置5台大功率发电机 基于安全返港设计独立布置于艏艉两个机舱 [3] - 单个发电机输出功率达16.8兆瓦 相当于十万吨级货船主机功率 [3] - 采用动能转化电能推进方式 减少整船震动提升游客舒适度 [3] 产业链影响 - 大型邮轮建造带动船舶修造 母港 零售 金融等产业链 产生1:14的推动作用 [8] - 跨行业跨地区吸纳超500家全球供应商参与邮轮设计与建造 [8] - 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民用船舶和海工装备生产效率 [8] 市场前景 - 全球邮轮市场为增量市场 欧洲主要建造商订单排至2030年后 [8] - 首艘国产邮轮"爱达·魔都号"已完成超130个商业航次 累计服务旅客超50万人 [8] - 计划开发北极航线 南极航线等特色航线以吸引全球游客 [14] 发展战略 - 持续推进邮轮装备供应链本土化和国产化率提升 [8] - 同步跟踪国际邮轮发展趋势 争取实现国际订单零突破 [10] - 通过中国邮轮船队持续订单提升技术能力 [10]
“两船”完成合并在即,全球最大上市船企来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5 13:49
合并交易进展 - 中国船舶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获证监会批复 两家公司股票自8月13日起停牌 复牌日期未定 合并后中国重工将退市 [2] - 异议股东可执行现金选择权 中国船舶异议股东持有1853.85万股 现金选择权价格30.01元/股 总价值5.56亿元 中国重工异议股东持有32305.32万股 价格4.03元/股 总价值13.02亿元 [2] - 现金选择权大概率不会被执行 因中国船舶股价35.01元/股较现金选择权溢价16.6% 仅股价低于或接近现金选择权时可能被大额执行 [2] 合并战略意义 - 合并标志着"并购六条"发布后又一超级规模并购案例落地 验证资源协同效应 [3] - 中国船舶主力船型包括集运 LNG/VLEC和其他特种船型 中国重工聚焦油轮 干散货船 军船和海工装备 合并实现绿色技术互通 军民经验借鉴 细分市场突破和议价能力提升 [5] - 合并后总资产超4000亿元 超过南北车合并约3000亿元规模 2024年两家公司营收分别为785.84亿元和554.36亿元 净利润36.14亿元和13.11亿元 合并后营收超1000亿元 利润超50亿元 [5] 行业地位与订单 - 截至2024年末 中国船舶在手民船订单322艘 2461万载重吨 价值2169.62亿元 中国重工手持订单216艘 3031万载重吨 价值2337.68亿元 [5] - 合并后订单总载重吨5492万载重吨 占全球手持订单总量15% 为全球单一船舶法人主体订单第一的企业 [5] 合并时间线 - 2024年9月首次披露合并计划 2025年1月国务院国资委原则同意方案 2025年5月上交所受理申请并启动审核 7月4日上交所并购重组委审核通过 7月18日证监会批复注册 [6] - 自上交所受理至证监会注册批复仅耗时71天 体现对央企资本市场整合的支持力度 [6] 行业周期与挑战 - 合并期间美国贸易摩擦导致股价受挫 4月8日中国船舶股价跌至26.71元/股 较现金选择权价格30.24元/股折让11.7% [7] - 中国通过开辟新航线 强化东盟和中东合作 推进多边船舶认证体系等措施重拾行业信心 [7] - 全球造船产能持续退出 高附加值和高性能船只产能稀缺 供给矛盾突出 中国船舶订单预计长期满负荷 受益二十年一遇的船周期 [8] - 本轮周期中国船厂接单能力较上一轮明显强劲 重组推动中国船舶集团建成世界一流船舶集团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