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船舶(600150)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参加2025年上海辖区上市公司集体接待日暨公司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召开情况的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9-19 19:36
研发与战略整合 - 重组后科研体系深度融合 聚焦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 合力解决高端船型技术难点 构建全链条技术攻关体系[2] - 研发整合可提升发展战略效率 缩短研制周期 降低运营成本 增强盈利能力[2] 投资者回报与市值管理 - 近三年现金分红比例均不低于归母净利润30% 将持续完善利润分配机制[3] - 制定市值管理制度 依法依规运用市值管理举措 推动市场价值与内在价值匹配[5] 合并协同效应与经营优化 - 吸收合并中国重工强化集中经营能力 促进船海产品高端化转型 发挥品牌协同效应[3][4] - 整合资源优化产业布局 提升核心功能与竞争力 打造世界一流船舶制造企业[4] 邮轮业务发展 - 中国邮轮市场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人均GDP达1-4万美元区间支撑需求增长[4] - 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花城号"建造提速 实现系列化精益化建造目标[4] 财务表现与竞争力提升 - 毛利率持续改善 2022年7.68% 2023年9.75% 2024年10.20% 2025年上半年达12.21%[4] - 中韩日三国占全球新船订单超96% 韩国以高附加值船舶见长 公司通过重组提升高端船型竞争力[4] 订单与市场结构 - 截至2025年6月底 公司手持民品船舶订单333艘/2649.11万载重吨/2334.87亿元[4] - 中国新船订单结构:集装箱船占52.35% 散货船27.75% 油船10.51% 其他船型9.39%[5] 行业前景与挑战 - 碳减排法规及老旧船舶更新需求支撑新造船市场 同时面临全球经济与贸易环境不确定性[5] - 中国LNG运输船市场份额达46% 中韩船厂将持续扩大建造能力[6] 财务准则适用 - 收入确认严格按企业会计准则 根据合同条款判断采用时段法或时点法[6]
中国船舶:重组促科研融合,助力高端绿色转型,提升全链技术与盈利
全景网· 2025-09-19 13:05
公司重组与技术整合 - 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重组前下属船厂在主建船型上存在较多重合 [1] - 重组后双方科研体系将深度融合 通过技术共享与协同攻关推进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 [1] - 构建全产业链科研创新体系 提升研发效率降低成本和增强盈利能力 [1] 技术突破领域 - 各船厂在集装箱船领域实现重要技术突破 [1] - LNG船领域实现重要技术突破 [1] - 散货船及公务船领域均实现重要技术突破 [1]
中国船舶(600150) - 中国船舶关于参加2025年上海辖区上市公司集体接待日暨公司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召开情况的公告
2025-09-19 11:16
业绩总结 - 近三年公司现金分红金额均不低于当年度归母净利润的30%[5] - 2022 - 2024年公司毛利率分别为7.68%、9.75%和10.20%,2025年上半年为12.21%[7] 订单数据 - 2023 - 2024年,中韩日三国船厂承接新船订单12332.24万和16279.25万载重吨,占全球96.56%和97.10%[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中国船舶累计手持民品船舶订单333艘/2649.11万载重吨/2334.87亿元,中国重工手持订单229艘、3493.92万载重吨[7] - 截至2025年6月底,我国手持订单量26065.00万载重吨[8] - 2025年上半年我国新接集装箱船、散货船、油船、其他船型载重吨及占比分别为1378.00万/52.35%、730.47万/27.75%、276.54万/10.51%、247.20万/9.39%[8] 未来展望 - 新造船市场受全球航运碳减排法规等支撑,但面临全球经济等风险挑战[9] - 船舶行业景气周期利于公司开展协同整合,将加快推进[10] 市场竞争 - 中国造船三大指标全球占比超50%,在LNG船领域面临韩国竞争[9] - 2024年中国船厂LNG运输船订单市场份额达46%[10] - 未来几年中韩船厂将持续扩大LNG运输船建造能力[10] 新策略 - 公司将围绕重组后投资价值属性推动市场与内在价值匹配,运用政策和举措提升价值[9] - 公司收入确认按会计准则根据合同条款判断,满足条件采用时段法,不满足采用时点法[9]
全球新船王!半年拿下全球30%新船订单,生产计划排期至2029年
市值风云· 2025-09-19 10:11
行业整合与公司重组 - 中国船舶拟通过发行股票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 交易金额高达1151.50亿元 为A股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吸收合并交易 [3] - 中国重工已于2024年9月5日退市 中国船舶总股本由44.72亿股增加至约75.26亿股 [3] - 此次整合是2019年"南北船"合并的后续动作 中国船舶将成为新中国船舶集团旗下唯一的总装上市平台 [4] 行业前景与公司竞争力 - 中国造船业处于高景气周期 行业周期趋势极具竞争力 [4] - 公司自身原本的实力在当下节点极具竞争力 [4] - 新造船龙头的价值不止于合并本身 [4]
航海装备板块9月19日跌0.43%,国瑞科技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出5.01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9-19 08:53
板块整体表现 - 航海装备板块较上一交易日下跌0.43% [1] - 上证指数下跌0.3%至3820.09点 深证成指下跌0.04%至13070.86点 [1] 个股涨跌情况 - 国瑞科技领跌板块 跌幅达4.15% 收盘价15.49元 [1] - 中船防务成为板块唯一上涨个股 涨幅0.84% 收盘价26.50元 [1] - 中国船舶成交额最高达23.83亿元 成交量67.57万手 [1] 资金流向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5.01亿元 [1] - 游资资金净流入2411.37万元 散户资金净流入4.77亿元 [1] - 中国海防成交额2.63亿元 成交量8.58万手 [1]
中国船舶租赁(3877.HK):税制改革影响业绩 税前利润保持平稳
格隆汇· 2025-09-19 03:51
业绩表现与影响因素 - 2025上半年公司净利11.5亿港元同比下降14% 主要受香港国际企业税制改革影响 所得税同比增加近1.2亿港元 [1] - 剔除所得税影响后税前利润仅同比下降5% 未延续此前数年快速增长趋势 [1][2] - 成品油轮合营公司上半年盈利同比减半 但新增3艘集装箱船经营租赁收益部分对冲负面影响 [2] 业务结构与运营状况 - 公司船队规模143艘(含订单) 其中运营船舶121艘 [2] - 长期租赁(融租+长期经租)船舶86艘盈利稳定 短期租赁(自营+合营)船舶35艘盈利随航运景气变化 [2] - 盈利弹性主要来自短期租赁业务 其中成品油轮MR船队是下半年业绩改善关键驱动因素 [2] 行业趋势与前景 - 成品油运景气度2025年以来稳步回升 受益于全球炼厂东移趋势 [2] - 欧洲成品油进口持续回暖 西向市场运价飙升带动东向市场 有望助力2025Q4旺季表现 [2] - 中期来看炼厂东移将继续驱动成品油运需求增长 行业盈利有望稳中有升 [2] 财务指标与估值 - 目前PE估值仅5.5倍 股息率7.3% [1][3] - 若未来分红率从40%提升至50% 股息率将升至9% [1][3] - 2025年中期分红首次从0.03港元/股上调至0.05港元/股 彰显股东回报改善决心 [3] 盈利预测与目标价 - 下调2025-2027年净利预测至22/24/25亿港元 [1] - 考虑行业平均PB估值1.16倍 上调目标价至2.72港元 [1]
研判2025!全球及中国绿色船舶行业发展背景、订单规模、市场结构及未来发展展望:替代燃料船舶正成为全球造船市场的主角,中国船企具备较大竞争优势[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19 01:17
绿色船舶行业发展概述 - 绿色船舶采用先进技术提高能源效率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减少生态破坏提升资源循环利用[1] - 绿色船舶分为3个等级由能效环保清洁能源应用舒适性和有害物质控制等要素评分确定[2] - 绿色生态船舶目标包括防止对气候变化水生态和人员健康的不利影响以及防止对水域陆地大气的污染[3] 绿色船舶行业发展背景 - 航运业承担全球90%以上国际贸易量但也是碳排放主要来源2024年全球集装箱海运碳排放量同比增长14%至2.406亿吨[4] - 国际海事组织提出2030年零/近零排放技术使用占比至少5%力争10%温室气体排放比2008年降低20%力争30%[4] - 欧盟自2024年1月起将航运业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要求公司购买缴纳碳配额[5] - 国内政策支持绿色发展如《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行动纲要》提出2030年形成完整绿色船舶谱系供应能力[5] - 《关于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鼓励发展新能源船舶加快电池LNG甲醇氢燃料技术应用[6] 绿色船舶行业发展现状 - 2024年全球新船订单2412艘1.24亿总吨中替代燃料船舶820艘6220万总吨2025年上半年新船订单647艘3700万总吨中替代燃料船舶235艘2060万总吨[6] - 2024年全球新造船投资2038亿美元中替代燃料船舶订单价值1079亿美元同比涨67%2025年上半年投资675亿美元中替代燃料船舶价值387亿美元同比跌33%占比57.3%[7] - 2024年替代燃料订单包括LNG动力船390艘4620万总吨甲醇动力船119艘890万总吨LPG动力船72艘30万总吨电池/混合动力船206艘170万总吨[7] - 截至2025年7月全球在运营替代燃料船舶2453艘较2024年末增334艘包括LNG动力船1421艘甲醇动力船66艘LPG动力船141艘电池/混合动力船715艘[7] - 中国船厂2024年承接替代燃料船舶订单363艘1578.9万CGT2025年上半年85艘385.5万CGT以数量计占全球36%[9]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替代燃料订单包括甲醇双燃料船37艘LNG双燃料船30艘电池/混合动力船14艘LPG和氨双燃料船各2艘[10] 绿色船舶未来发展展望 - 绿色低碳是转型趋势技术围绕船舶总体优化动力燃料低碳化绿色营运和建造展开[10] - 中国在LNG应用风帆装置太阳能面板等方面取得突破部分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10] - 新型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实现生产零排放且船舶无需喷涂油漆报废后可循环利用[10] - 未来LNG甲醇氢能等替代燃料应用更广泛氢能和氨作为零碳排放燃料将成为重要方向[10] - 构建高效船舶数字化运维体系及强化绿色船舶配套供应链布局是关键趋势[10]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海洋防务与信息对抗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为所属子公司提供担保的进展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9-18 20:05
担保事项概述 - 公司为全资子公司辽海装备提供人民币2300万元担保 [2][3] - 担保方式为连带责任担保 担保范围包括主债权本金 利息 违约金等 [6] - 担保期限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两年 [7] 被担保人基本情况 - 被担保人辽海装备为公司并表范围内全资子公司 注册资本22542.56万元 [2][5] - 辽海装备成立于1986年5月29日 注册地位于辽宁省沈阳市 [5] - 经营范围涵盖船舶制造 海洋环境监测装备制造 特种设备设计等多项业务 [4][6] 担保额度审批 - 本次担保已通过第九届董事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和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 [3][9] - 担保事项在2025年度为子公司提供担保额度上限议案批准范围内 [3] - 截至公告日公司为辽海装备提供担保金额共计人民币15500万元 [2] 累计担保情况 - 公司对外担保总额为23870万元 占2024年末归属于母公司净资产的2.93% [10] - 所有担保均为对下属控股子公司的担保 无逾期担保情形 [10] - 公司未对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人提供担保 [10] 担保合理性分析 - 担保风险可控因公司拥有被担保人控制权且其经营状况良好 [8] - 担保符合子公司日常经营需要 有利于公司业务正常开展 [8] - 担保不会影响公司股东利益 具有必要性和合理性 [8]
中国船舶租赁(03877)将于11月13日派发中期股息每股5港仙
智通财经网· 2025-09-18 12:41
股息派发 - 公司将于2025年11月13日派发中期股息 [1] - 中期股息为每股5港仙 [1]
中国船舶租赁将于11月13日派发中期股息每股5港仙
智通财经· 2025-09-18 12:39
股息派发 - 公司将于2025年11月13日派发中期股息每股5港仙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