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泡泡玛特(开曼)(09992)
icon
搜索文档
这16家中国公司,2025半年玩具收入过亿元
36氪· 2025-09-17 23:44
量子之歌潮玩业务表现 - 2025财年第四季度潮玩业务实现营收6578万元 占总营收比例约10.6% [1] - 预计2026财年潮玩收入达7.5亿至8亿元 2025年第三季度预计收入1亿至1.1亿元 [1] - 全资收购Letsvan并更名为"奇梦岛" 拥有11个自有IP和4个授权IP 运营超40个盲盒产品线与30款毛绒吊卡产品 [1] 奇梦岛核心IP表现 - Wakuku系列二季度营收4296万元 "狐狐兔兔捣蛋日记"系列上市后累计销量突破100万盒 [3] - Ziyuli(又梨)系列二季度营收1751万元 [5] - 新IP Siinono自7月首发后销量超30万盒 并亮相北京时装周 [5] 渠道与供应链建设 - 2025年4月启动线上自营 8月GMV突破1800万元 是4月的9倍以上 [5] - 线下分销网络覆盖超1万家终端 预计至12月底开设不少于3家自营门店 [5] - 毛绒产品单月产量突破100万件 较年初增长超20倍 [5] - 国际分销网络扩展至日本、欧美等20余国 包括北美独立站和印尼快闪测试 [5] 行业竞争格局 - 国内玩具周边业务半年收入超1亿元的公司达16家 泡泡玛特以138.76亿元居首 [7] - 量子之歌/奇梦岛以1.70亿元营收位列第11名 与彩星玩具并列 [7] - 主要未披露数据的公司包括卡游、铜师傅、52TOYS、X11等 [8] 渠道商表现对比 - B站衍生品业务上半年营收9.07亿元 二季度4.34亿元 [9] - 九木杂物社营收7.56亿元 同比增长9.49% 拥有超830家零售大店 [11] - TOP TOY营收7.42亿元 同比增长73% 门店达293家 海外门店10家 [13][14] - 凯知乐营收4.23亿元 同比减少14.4% 亏损收窄至6760万元 [18] 传统玩具企业转型 - 奥飞娱乐玩具业务收入4.59亿元 通过"玩点无限"品牌与米哈游、网易等合作开发盲盒、叠叠乐等产品 [21][27] - 星辉娱乐玩具业务收入2.01亿元 同比增长8.46% 毛利率达47.14% [36] - 高乐股份IP产品收入5506万元 同比增长96.33% [46][49] - 实丰文化游戏业务收入6750万元 同比增长125.27% [54] 出口型企业受影响 - 美力时营收2.38亿港元 同比增长22.5% 但美国市场占比68.6% 受关税政策影响显著 [30] - 彩星玩具营收1.86亿港元 同比减少58% 主因缺乏新电影上映和关税影响 [38][39] 新兴业务探索 - 华立科技卡牌收入1.66亿元 同比增长14.51% 推出新厂牌"WARAWARA"和音乐厂牌"WA MUSIC" [41][45] - 卡淘(球星卡公司)营收1.05亿元 同比增长33% 净利润1200万元 [59][61] - 多家公司如贪玩游戏、德盈小黄鸭、创源股份等积极拓展IP衍生品市场 [62]
智通港股通资金流向统计(T+2)|9月18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9-17 23:34
南向资金净流入 - 阿里巴巴-W净流入金额最高达52.78亿港元 净流入比23.35% 收盘价154.6港元上涨2.32% [1][2] - 盈富基金净流入27.82亿港元 净流入比13.48% 收盘价27.08港元上涨0.3% [1][2] - 恒生中国企业净流入15.66亿港元 净流入比14.38% 收盘价96.34港元上涨0.27% [1][2] - 美团-W净流入6.7亿港元 百济神州净流入5.17亿港元且净流入比达38.88% [2] - 映恩生物-B净流入3.59亿港元且股价大涨13.18% 脑动极光-B净流入3.41亿港元且股价暴涨34.93% [2] 南向资金净流出 - 小米集团-W净流出7.21亿港元 净流出比10.12% 收盘价56.2港元上涨1.9% [1][2] - 信达生物净流出4.66亿港元 净流出比24.07% 收盘价95.6港元下跌2.3% [1][2] - 泡泡玛特净流出4.58亿港元 净流出比5.14% 收盘价259港元下跌6.43% [1][2] - 理想汽车-W净流出2.98亿港元 建设银行净流出2.54亿港元且股价下跌1.65% [2] - 中金公司净流出2.02亿港元且净流出比高达31.21% 腾讯控股净流出1.97亿港元 [2] 净流入比排名 - 越秀交通基建以63.76%净流入比位居榜首 净流入700.11万港元 [1][2] - 晶苑国际净流入比56.34% 华润燃气净流入比53.63%且净流入金额达4108.69万港元 [1][2] - 再鼎医药净流入比42.79%且净流入金额达2.11亿港元 为高比例流入中金额最大标的 [2][3] 净流出比排名 - 泉峰控股净流出比-59.36% 净流出3936.39万港元且股价下跌2.82% [1][3] - 雅迪控股净流出比-54.53% 净流出6582.97万港元 TCL电子净流出比-54.28% [1][3] - 九方智投控股净流出1.67亿港元 为高比例流出中金额最大标的 [3]
智通ADR统计 | 9月18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9-17 22:38
恒生指数ADR表现 - 恒生指数ADR收报26797.18点 较前日下跌111.21点或0.41% [1] - 当日最高价26915.65点 最低价26708.53点 振幅0.77% [1] - 成交量达1.12亿股 平均成交价格26812.09点 [1] 主要成分股价格变动 - 汇丰控股ADR报108.373港元 较港股收盘价106.6港元上涨1.66% [2][3] - 腾讯控股ADR报661.407港元 与港股661.5港元基本持平 [2][3] - 百度集团港股大涨17.8港元或15.72% ADR较港股溢价2.998港元 [3] 科技股表现分化 - 阿里巴巴港股上涨8.1港元或5.28% ADR报价161.55港元 [3] - 美团港股上涨4.9港元或4.89% ADR报价103.52港元较港股折价1.68港元 [3] - 京东港股上涨6.7港元或5.15% ADR报价137.041港元较港股溢价0.341港元 [3] 金融板块走势 - 建设银行港股上涨0.07港元或0.9% ADR报价7.824港元 [3] - 工商银行港股上涨0.03港元或0.5% ADR报价5.95港元 [3] - 中国银行港股上涨0.02港元或0.45% ADR报价4.427港元 [3] 消费及医药股表现 - 泡泡玛特港股下跌1港元或0.39% ADR报价255.121港元 [3] - 百济神州港股上涨2港元或1.02% ADR报价198.748港元较港股溢价0.148港元 [3] - 安踏体育港股上涨0.45港元或0.47% ADR报价96.797港元 [3]
泡泡玛特开卖黄金产品,售价最高56800元!
搜狐财经· 2025-09-17 15:43
公司产品动态 - 泡泡玛特旗下珠宝品牌popop正式发售首个足金系列产品 该系列为IP Baby Molly打造 包括黄金串珠、吊坠、金条和摆件等品类 [1] - 新产品上线仅三天即带动两家线下门店客流大幅增长 门店销售呈现明显上涨趋势 [1] 消费者反馈 - 消费者认为Baby Molly幼态造型适合送礼场景 有消费者因满月赠礼需求购置金豆串珠赠送新生儿家庭 [1] - 新手妈妈群体对该产品表现出浓厚兴趣 因IP形象与自身育儿经历产生情感共鸣 同时IP附加值提升产品吸引力 [1]
泡泡玛特:市场核心争议问题解读
2025-09-17 14:59
**泡泡玛特核心要点总结**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公司为泡泡玛特 主营IP衍生品(如搪胶毛绒、盲盒)的设计、生产与销售[1][23] * 行业为IP衍生品与潮流玩具行业 常与迪士尼等拥有全产业链能力的公司进行对比[21][28] **核心观点与论据** **社交媒体热度与IP运营** * 头部IP拉布布和新星人在社交媒体热度显著增长 2025年6月25日至9月15日 新星人IP在小红书浏览量从1.4亿增长至3.8亿(增速170%) 讨论量从153.55万增长至466.2万(增速204%)[1][5] * 公司通过形象重塑(如拉布布从搞怪变可爱)和偶装表演等方式提升IP热度 为承接流量奠定基础[33] * 但社交媒体热度需产品设计、供应链和渠道支持才能转化为实际收入 Google Trends等搜索数据仅反映认知 不能代表热度或前瞻收入[3][4][6] **产品设计与市场反响** * 产品设计是吸引不同群体和提升转化率的关键 例如拉布布三星堆系列成功吸引男性用户[7] * 公司持续推出新品系列保持热度 如2023年10月至今每年都有大系列更新 2025年已推两个系列 年底可能推第三个[11] * 产品设计问题(如Minie Labubu争议)会影响付费率 但可调整 若IP热度下降则是更大问题[11] **产能扩张与供应链管理** * 产能快速扩张 毛绒产品产能从2024年初的40万只增至2025年8月的3,000万只 预计2025年12月规划产能接近5,000万只[1][18][19] * 产能扩张为满足需求 2025年拉布布经历两波火爆(2024年三四月份由Lisa引发 2025年初由多莉帕、贝克汉姆等明星引发)需求增量巨大 产能相比2025年2月增长超10倍[13] * 全产业链经营能力(涵盖IP拥有、运营、设计生产到渠道覆盖)是核心竞争力 使其能与工厂深度合作 通过大订单促扩产和创新工艺 提升供应链效率[21][27] **商业模式与竞争优势** * 采用D to C(直接面向消费者)模式 区别于传统玩具公司 利润率和竞争力更高[23] * 核心业务简化为消费品、娱乐及服务与体验 并探索饰品、甜品、服饰等泛消费领域[23] * 全产业链经营优势明显 在IP孵化、运营和D to C能力上领先 但在产能方面仍需追赶[39] **二手市场表现与供需关系** * 产品在二手市场价格与供需密切相关 限定款因稀缺性和联名效应溢价高(如拉布布和Vans联名款限量3,275体 定价599元 二手均价17,625元;飞行员毛绒系列限量3,000只 二手价约五六千元) 常规款无显著溢价[12][17] * 二手市场价格持续高于一手价可能反映供应链管理问题 经销商赚取差价会消耗购买力[12] * 产能大幅扩张时二手市场价格下滑属正常现象 目前部分产品溢价相比刚上线时下滑但仍有溢价(如心底密码系列定价826元 成交价曾达2020元 后稳定在1600元 现降至1400元)[12][14][15] **财务表现与未来预期** * 近期市值和股价下调约25% 明年估值19倍 当前可能处于相对中期买点 按未来三年增速及1.1或1.2倍PEG计算 目前位置可能有50%以上空间[2] * 2024年搪胶毛绒产品收入达28亿元(2023年仅2亿元 增长10倍以上) 其中拉布布贡献30亿元收入 搪胶总销量约2,500万个 拉布布占3,000万个[20] * 温度系列(2022年11月发布)截至2024年底售出79万套 总销售额6.5亿元[16] * 2025年下半年收入预计比上半年更好 按国内市场170-180亿收入计算 全年总收入预计350-360亿 按35%利润指引 全年利润预期120亿以上[35] * 未来增长驱动力:海外市场潜力巨大(乐高全球有近1,100家门店 泡泡玛特2025年海外门店可能达200家以上 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玩具市场门店仍很少) 国内单店增长空间仍大[36] * 未来三年增速预测:2026年40% 2027年30% 2028年20% 三年平均增速约30%[37] * 市值潜力:按明年165亿利润及30%增速给予1.1倍PEG 市值可达5,000亿以上 当前市值3,100多亿 存在上涨空间[38] **其他重要内容** **乐园与内容业务发展** * 乐园业务处于初期(如朝阳公园项目) 通过轻模式积累经验 未来可能纳入餐饮和酒店 想象空间大[24] * 内容板块刚起步但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全产业链优势将进一步显现[25] **与迪士尼的对比及行业洞察** * 迪士尼拥有娱乐、体育及体验板块 内容传播收入占45%但利润率低 体验板块(乐园和消费品授权)是核心盈利来源[29] * 迪士尼面临挑战:疫情后全球票房下降(2024年全球总票房54.6亿元 约6亿美元 较疫情前100亿减少) 难以触达年轻用户[30] * 迪士尼采取应对措施:与F1、Webtoon等平台合作吸引年轻受众 追求年轻化、本土化 重视社交媒体和游戏[31] * 泡泡玛特擅长利用社交媒体营销(如通过大阪直美展示二创作品获得巨大流量和节省营销成本)[32] **IP运营与竞争案例** * 强大的运营和商业变现能力使其在竞争优质IP签约时具优势 如新星人签给另一家公司未成功 但签给泡泡玛特后迅速成为热门[26]
行业景气环比改善,服务消费政策落地,有望享多重红利
2025-09-17 14:59
**行业与公司** * 行业聚焦于服务消费领域 特别是文旅 体育赛事 IP联动 非学科教育培训 数字服务消费(AI应用)以及入境旅游等细分板块[1][2][3][4] * 涉及公司包括: * **文旅/酒店/OTA**:携程 同程 亚朵 华住 锦江酒店 首旅酒店 众信旅游 岭南控股[3][9][12] * **IP与零售**:泡泡玛特 名创优品 故宫文创[1][4] * **体育赛事**:力盛体育 莱绅股份[1][6] * **教育培训**:思考乐 新东方 好未来 学大教育 卓越教育 中国东方教育 华图山顶 粉笔 中公[1][7][8] * **其他**:重庆百货(消费贷)[3][13] **核心观点与论据** * **行业空间与政策驱动**:中国服务消费占比约30% 远低于美国的70% 提升空间巨大 政策将其置于重要地位以推动消费升级和吸纳就业[1][2] * **政策五大增量**: 1. **优化假期**:探索中小学春秋假 提升旅游频次并分散暑期压力 利好景区 OTA和酒店[4][11][12] 2. **鼓励IP联动**:促进优质资源与IP跨界合作(如泡泡玛特 名创优品)[1][4] 3. **赛事文旅联动**:引进国外优秀赛事和支持地方大众赛事 打造精品赛事品牌 利好赛事组织者及产业链(如力盛体育 莱绅股份)[1][4][6] 4. **AI技术应用**:支持AI在电商 眼镜 玩具 教育等领域应用 提升效率并降低成本 对高人工成本业态构成直接利好[1][3][4][10] 5. **规范非学科培训**:符合条件的机构可申请行政许可 并鼓励市场化职业技能培训 利好相关教育机构(如思考乐 新东方 中国东方教育等)[1][4][7][8] * **具体实施方向**:培育消费平台 建设新业态试点城市 扩大互联网 文化等领域对外开放 推出文创精品 延长文博场馆营业时间并优化预约以改善供给[1][5][6] * **入境游推动**:扩大单方面免签范围将显著推动入境游 其客单价较高 对核心旅游城市(北京 上海)拉动作用强 利好OTA和核心城市酒店[3][9] * **财政金融支持**:统筹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 地方专项债等资金支持文旅 养老设施建设 引导社会资本投入 并运用货币信贷工具扩大信贷投放 利好涉及消费贷的公司(如重庆百货)[3][13] **其他重要内容** * 政策明确支持利用现有场馆打造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剧场 博物馆 美术馆和科技馆 其收益可用于绩效激励 将推动企事业单位或国企类景区公司的经营激励[5][6] * 政策鼓励生活服务企业数字化转型 推广人工智能加消费典型应用案例(如义乌老板娘应用AI工具成功运营线上销售平台)[10]
泡泡玛特(09992):短期二手价格波动系供给调配,无碍长期业绩增长
华源证券· 2025-09-17 12:33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5][8] 核心观点 - 短期Labubu系列产品二手价格波动系公司主动提升供给所致 旨在维护核心消费者权益和打击黄牛 长期无碍业绩增长逻辑 [8] - IP孵化与运营能力为核心竞争壁垒 2025年上半年有13个艺术家IP营收过亿 其中THE MONSTERS营收达48.14亿元 [8] - 全球渠道持续扩张 截至2025年中报拥有571家门店和2597台机器人商店 海外市场尤其是美洲区域快速拓展 [8] - 海外业务发展有望打开第二增长极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将达118.49亿元/179.62亿元/220.10亿元 同比增长279.10%/51.59%/22.53% [8] 财务数据 - 2025年预计营业收入350.68亿元 同比增长168.97% 归母净利润118.49亿元 同比增长279.10% [7][8] - 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预计2025年毛利率72.6% 净利率33.8% ROE达52.59% [7][9] - 资产负债率保持健康水平 2024年为32.44% 预计2025年小幅上升至28.82% [3][9] - 每股收益快速增长 预计2025年达8.82元/股 市盈率降至27.16倍 [7][9] 运营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市场线下门店净增12家至443家 美洲市场门店新增19家至41家 [8] - 营运效率优化 预计2025年应收账款周转天数降至9天 存货周转天数降至89.5天 [9] - 现金流状况良好 预计2025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95.73亿元 同比增长93.2% [9]
泡泡玛特(09992):二手价格波动带来布局机遇
华泰证券· 2025-09-17 10:52
投资评级与核心观点 - 报告维持泡泡玛特"买入"评级 目标价上调14%至396港元 [2] - 核心观点认为近期股价回调25%是布局机遇 二手价格波动主要由供给扩张驱动而非需求恶化 [2] - 预计公司2025-27年调整后净利润上调至116/170/220亿元 对应增速240%/47%/30% [6][9] 二手价格波动分析 - Labubu 3.0二手价回落主因毛绒产能提升 月产量超3000万只较年初增长10倍 而非IP热度下降 [3][12] - 非产能影响产品如The Monsters x航海王盲盒手办和万圣限定毛绒价格稳中有增 印证IP热度坚挺 [3][12] - 公司具备供给把控主动权 搪胶毛绒单IP年推新不超过2个系列 保持供需健康平衡 [14] 产品与运营策略 - Mini Labubu北美首周销售亮眼 拓展使用场景与拼搭玩法 SP毛绒三代提价至159元体现差异化定价能力 [4] - 公司通过"艺术平权"策略实现客群扩张 2016年以59元盲盒降低消费门槛 当前正于毛绒品类复现该路径 [16] - 多元品类矩阵包括盲盒/MEGA/萌粒/饰品等 价格带覆盖59-6999元 持续拓展IP载体形式 [16] 成长驱动因素 品类维度 - 1H25毛绒收入占比同增34.5pct至44.2% 预计全年占比过半 26年月产能或达5000万只 同比增幅超55-105% [23] - 积木/饰品/甜品等新品类持续开发 孕育新增长曲线 [23] IP维度 - The Monsters 1H25收入48亿元占比34.7% 全年或达百亿级 较Hello Kitty的270亿元GMV仍有空间 [5][23] - Molly/SP/Crybaby/Dimoo 1H25营收分别增长74%/112%/249%/193% 新IP星星人收入快速增至3.9亿元 [23] 渠道维度 - 预计2025年海内外门店分别达440+/180+家 海外处于早期阶段 26年保持年增100+家拓店节奏 [5][24] - 地标旗舰店落地扩张品牌影响力 渠道拉新引流作用持续释放 [5][24] 中长期发展空间 - 中性情景下预计2025-29年收入CAGR达22% 乐观情景下达30% 头部IP数量有望增至6-8个 [24][30] - 对比行业龙头 泡泡玛特2025年预计收入超300亿元 较乐高760亿元和三丽鸥620亿元GMV仍有差距 [24] - 全球社媒粉丝数达8000万人 接近三丽鸥9000万人水平 具备全球热度传导基础 [29]
研报掘金|华泰证券:上调泡泡玛特目标价至396港元 维持“买入”评级
格隆汇APP· 2025-09-17 09:22
核心观点 - 华泰证券维持泡泡玛特买入评级并上调目标价14%至396港元 认为公司产能爬坡带来供求关系再平衡 奠定中长期持续健康成长根基 [1] 业绩与财务预测 - 上调2025至2027年经调整净利润预测14% 12%及12% 分别至116亿元 170亿元及220亿元 [1] - 三季度业绩受前期预售发货及Mini Labubu等新品提振值得期待 [1] - 第四季海外旺季及周年纪念系列新品有望继续驱动业绩高增长 [1] 产品与定价策略 - 公司对搪胶毛绒品类拥有较高定价权 能对不同IP及系列采取差异化定价策略 [1] - 逐步确认效益最大化的适宜定价区间 [1] 中长期发展支柱 - 客群受众 品类载体及体验形式的多样性构成IP长青三大支柱 [1] - 产能爬坡带来供求关系再平衡 预示艺术平权成功路径复归 [1] 市场结构与投资建议 - 经过调整后筹码结构有望长线化 [1] - 建议积极把握布局机会 [1]
泡泡玛特开卖黄金了!
金融时报· 2025-09-17 07:58
黄金价格走势 - COMEX黄金期货价格从8月18日的3378美元/盎司上涨至9月17日的3717.9美元/盎司,一个月内涨幅近10% [1] - 伦敦现货黄金价格自9月8日以来维持在3600美元/盎司以上高位 [12] - 品牌黄金价格攀升至最高1092元/克水平,其中周生生报价1092元/克,周大福、六福珠宝、金至尊、潮宏基、周大生均为1087元/克 [12][13][14] 泡泡玛特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38.8亿元,同比增长204.4% [9] - 归母净利润45.74亿元,同比增长396.49%,半年净利润已超2024年全年 [9] - 公司通过IP集团化战略实现海内外市场火爆出圈 [9] popop品牌产品布局 - 推出旗下首个足金系列产品,价格区间980元至56800元,最高价产品为41克抱抱奶瓶黄金摆件 [1] - 此前产品多采用S925银、锆石材料,价格多为300-3000元 [7] - 产品线涵盖黄金串珠、吊坠、金条和摆件等品类,基于IP特性差异化设计工艺 [1][8] 珠宝行业发展现状 - 2024年中国珠宝玉石首饰产业市场规模约7788亿元 [7] - 铂金及白银产品市场规模约80亿元占比1%,流行饰品及其他品类市场规模约130亿元占比2% [7] - 2025年上半年黄金消费量505.205吨同比下降3.54%,其中黄金首饰199.826吨同比下降26% [12] 门店运营与市场反响 - popop全球首店6月13日在上海港汇恒隆广场开业,次日北京国贸商城开出第二家门店 [7][8] - 足金系列上线三天后两家线下门店客流大幅增长,销售上涨明显 [1] - 此前在上海、深圳、成都等地快闪店引发社交平台打卡热潮 [7] 消费者行为特征 - 消费者购买动机包括满月赠礼(金豆串珠)、情感共鸣(新手妈妈因Baby Molly造型联想到自己小孩)及送礼需求(拥抱宇宙产品) [1] - 金价飙升超过居民收入增速抑制购买意愿,缺乏购买场景和产品设计不符需求成为消费阻碍 [15] - 年轻消费者对IP联名产品需求上升,周大福、老凤祥等龙头企业均已开展IP合作 [15] 行业发展战略 - 通过跨界融合与IP联名开发周边产品,打造爆款潮品获取风口红利 [16] - 结合潮流文化、国风元素和热门IP塑造品牌年轻化形象 [16] - 珠宝作为高端潮流载体和情感表达媒介,需满足消费者功能与情感需求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