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与公司 * 行业聚焦于服务消费领域 特别是文旅 体育赛事 IP联动 非学科教育培训 数字服务消费(AI应用)以及入境旅游等细分板块[1][2][3][4] * 涉及公司包括: * 文旅/酒店/OTA:携程 同程 亚朵 华住 锦江酒店 首旅酒店 众信旅游 岭南控股[3][9][12] * IP与零售:泡泡玛特 名创优品 故宫文创[1][4] * 体育赛事:力盛体育 莱绅股份[1][6] * 教育培训:思考乐 新东方 好未来 学大教育 卓越教育 中国东方教育 华图山顶 粉笔 中公[1][7][8] * 其他:重庆百货(消费贷)[3][13] 核心观点与论据 * 行业空间与政策驱动:中国服务消费占比约30% 远低于美国的70% 提升空间巨大 政策将其置于重要地位以推动消费升级和吸纳就业[1][2] * 政策五大增量: 1. 优化假期:探索中小学春秋假 提升旅游频次并分散暑期压力 利好景区 OTA和酒店[4][11][12] 2. 鼓励IP联动:促进优质资源与IP跨界合作(如泡泡玛特 名创优品)[1][4] 3. 赛事文旅联动:引进国外优秀赛事和支持地方大众赛事 打造精品赛事品牌 利好赛事组织者及产业链(如力盛体育 莱绅股份)[1][4][6] 4. AI技术应用:支持AI在电商 眼镜 玩具 教育等领域应用 提升效率并降低成本 对高人工成本业态构成直接利好[1][3][4][10] 5. 规范非学科培训:符合条件的机构可申请行政许可 并鼓励市场化职业技能培训 利好相关教育机构(如思考乐 新东方 中国东方教育等)[1][4][7][8] * 具体实施方向:培育消费平台 建设新业态试点城市 扩大互联网 文化等领域对外开放 推出文创精品 延长文博场馆营业时间并优化预约以改善供给[1][5][6] * 入境游推动:扩大单方面免签范围将显著推动入境游 其客单价较高 对核心旅游城市(北京 上海)拉动作用强 利好OTA和核心城市酒店[3][9] * 财政金融支持:统筹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 地方专项债等资金支持文旅 养老设施建设 引导社会资本投入 并运用货币信贷工具扩大信贷投放 利好涉及消费贷的公司(如重庆百货)[3][13] 其他重要内容 * 政策明确支持利用现有场馆打造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剧场 博物馆 美术馆和科技馆 其收益可用于绩效激励 将推动企事业单位或国企类景区公司的经营激励[5][6] * 政策鼓励生活服务企业数字化转型 推广人工智能加消费典型应用案例(如义乌老板娘应用AI工具成功运营线上销售平台)[10]
行业景气环比改善,服务消费政策落地,有望享多重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