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程集团(09961)

搜索文档
中证香港上市可交易内地消费指数平盘报收,前十大权重包含安踏体育等
金融界· 2025-04-21 11:37
指数表现 - 中证香港上市可交易内地消费指数4月21日平盘报收于0.0点 成交额0.0亿元 [1] - 该指数近一个月下跌15.25% 近三个月上涨9.27% 年初至今上涨6.83% [1] 指数构成 - 指数系列包含HKT香港地产、HKT内地消费和HKT内地银行三条主题指数 基日为2007年12月31日 基点1000.0点 [1] - 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8.68% 前五大为比亚迪股份(13.04%)、阿里巴巴-W(12.18%)、京东集团-SW(8.91%)、美团-W(7.74%)、携程集团-S(7.59%) [1] - 全部成分股均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 占比100.00% [2] 行业分布 - 乘用车及零部件占比最高达29.13% 消费者服务占比23.62% 零售业占比22.30% [2] - 食品饮料与烟草占比10.26% 纺织服装与珠宝占比6.91% 耐用消费品占比6.14% 家庭与个人用品占比1.65% [2] 指数维护机制 - 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 实施时间为每年6月和12月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2] - 权重因子随样本定期调整 特殊情况下进行临时调整 样本退市时立即剔除 [2]
中证香港300休闲指数报2571.91点,前十大权重包含青岛啤酒股份等
金融界· 2025-04-21 08:03
指数表现 - 中证香港300休闲指数报2571.91点 近一个月下跌15.19% 近三个月上涨3.60% 年至今下跌0.33% [1] - 指数基日为2004年12月31日 基点1000.0点 [1] 指数构成 - 指数覆盖银行、运输、资源、基建、物流和休闲等行业主题上市公司证券 [1] - 指数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 调整时间为每年6月和12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2] 权重股分布 - 十大权重股包括:腾讯控股(11.72%)、网易-S(11.24%)、快手-W(10.7%)、百度集团-SW(10.16%)、百胜中国(9.2%)、美团-W(8.52%)、携程集团-S(8.35%)、银河娱乐(5.09%)、华润啤酒(3.21%)、青岛啤酒股份(2.78%) [1] 行业构成 - 休闲服务占比40.54% 数字媒体占比37.99% 文化娱乐占比12.43% 酒占比7.67% 营销与广告占比1.38% [2] 市场板块分布 - 香港证券交易所占比100.00% [1]
TRIP.COM(TCOM) - 2024 Q4 - Annual Report

2025-04-11 11:07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第四季度净收入为127亿元人民币(17亿美元),同比增长23%,环比下降20%;全年净收入为533亿元人民币(73亿美元),同比增长20%[3][4] - 2024年第四季度净收入为22亿元人民币(3亿美元),2023年同期为13亿元人民币;全年为172亿元人民币(24亿美元),2023年为100亿元人民币[5][2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现金、短期投资、持有至到期定期存款和金融产品余额为900亿元人民币(123亿美元)[2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为2425.81亿元人民币(332.33亿美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191.37亿元人民币增长10.7%[40] - 2024年全年公司总营收为533.77亿元人民币(73.13亿美元),较2023年的445.62亿元人民币增长19.8%[42] - 2024年全年公司净收入为172.27亿元人民币(23.6亿美元),较2023年的100.02亿元人民币增长72.2%[42] - 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总营收为127.68亿元人民币(17.49亿美元),较2023年第四季度的103.38亿元人民币增长23.5%[42] - 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净收入为21.91亿元人民币(3亿美元),较2023年第四季度的13.42亿元人民币增长63.3%[42] - 2024年毛利率为433.04亿元人民币(59.34亿美元),较2023年的363.89亿元人民币增长19.0%[42]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为26.1元人民币(3.58美元),较2023年的15.19元人民币增长71.8%[42] - 2024年12月31日结束的季度,净利润为21.91亿元人民币(3亿美元),2023年同期为13.42亿元人民币[1] - 2024年全年净利润为172.27亿元人民币(23.6亿美元),2023年为100.02亿元人民币[1] - 2024年12月31日结束的季度,调整后EBITDA为29.8亿元人民币(4.08亿美元),调整后EBITDA利润率为23%[1] - 2024年全年调整后EBITDA为170.7亿元人民币(23.41亿美元),调整后EBITDA利润率为32%[1] - 2024年12月31日结束的季度,归属于携程集团的非GAAP净利润为30.38亿元人民币(4.16亿美元)[1] - 2024年全年归属于携程集团的非GAAP净利润为180.41亿元人民币(24.73亿美元)[1] - 2024年12月31日,稀释后非GAAP加权平均流通普通股为6.98171269亿股[1] - 2024年12月31日结束的季度,非GAAP摊薄后每股收益为4.35元人民币(0.6美元)[1] - 2024年全年非GAAP摊薄后每股收益为26.2元人民币(3.59美元)[1]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第四季度国际业务各板块强劲增长,出境酒店和机票预订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20%以上,国际OTA平台机票和酒店预订同比增长超70%,入境旅游预订同比激增超100%[5] - 2024年第四季度住宿预订收入为52亿元人民币(7.09亿美元),同比增长33%,环比下降24%;全年为216亿元人民币(30亿美元),同比增长25%,占2024年总收入的40%[6][7] - 2024年第四季度交通票务收入为48亿元人民币(6.55亿美元),同比增长16%,环比下降15%;全年为203亿元人民币(28亿美元),同比增长10%,占2024年总收入的38%[8][9] - 2024年第四季度跟团游收入为8.7亿元人民币(1.19亿美元),同比增长24%,环比下降44%;全年为43亿元人民币(5.94亿美元),同比增长38%,占2024年总收入的8%[10][11] - 2024年第四季度商务旅行收入为7.02亿元人民币(9600万美元),同比增长11%,环比增长7%;全年为25亿元人民币(3.43亿美元),同比增长11%,占2024年总收入的5%[11][12] - 2024年住宿预订收入为216.12亿元人民币(29.61亿美元),较2023年的172.57亿元人民币增长25.2%[42] - 2024年交通票务收入为203.01亿元人民币(27.81亿美元),较2023年的184.43亿元人民币增长10.1%[42] 收入成本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第四季度收入成本增至26亿元人民币(3.62亿美元),同比增长31%,环比下降6%,占净收入的21%;全年为100亿元人民币(14亿美元),同比增长23%,占净收入的19%[13][14] 公司资本回报与上市信息 - 公司董事会授权2025年采取新的资本回报措施,包括最高4亿美元的股份回购计划和总额约2亿美元的现金股息[29] - 公司旗下品牌包括携程、去哪儿、Trip.com和Skyscanner,成立于1999年,2003年在纳斯达克上市,2021年在港交所上市[37] 汇率信息 -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1美元 = 7.2993元人民币(2024年12月31日)[1]
携程集团(09961)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11 10:44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为携程集团有限公司,注册地为开曼群岛,主要行政办事处位于新加坡[6] - 公司美国存托股交易代码为TCOM,在纳斯达克全球精选市场交易;普通股交易代码为9961,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交易[8] - 公司首席执行官为孙洁[6] - 公司联系电话为+65 3138 - 9736,邮箱为iremail@trip.com [7] - 公司年报涵盖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财政年度,公司有653,270,717股每股面值0.00125美元的普通股[11] - 公司采用美国公认会计原则编制财务报表[12] - 公司为大型加速编报公司[12] - 公司已提交注册会计师事务所根据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第404(b)条作出的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有效性报告及对管理层评估的证明[12] - 公司非空壳公司[13] 业务运营情况 - 公司是全球領先的一站式旅行服務提供商,提供全面旅遊產品、服務及差異化旅行內容[21] - 公司一站式旅行平台連接用戶及生態系統合作夥伴,整合旅行產品、服務及內容[22] - 公司自2018年起在平台推出內容分享功能,豐富平台生態系統[2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超過90%的總交易訂單通過移動端渠道操作下單[23] - Trip.com應用程序成為韓國、新加坡、泰國及香港等多個市場下載量最高的線上旅行社(OTA)應用程序之一[23] - 公司於全球設有九個客戶服務中心及十六個電話服務中心[2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開放平台上擁有約150萬種全球住宿服務[2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開放平台上有超過640家合作航司[2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開放平台上有超過65,000個其他生態系統合作夥伴組成的網絡[25] - 公司於1999年10月開始提供住宿預訂及交通票務服務[26]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收入从2022年的200亿元增长122%至2023年的446亿元,再增长20%至2024年的534亿元(73亿美元)[29] - 2022 - 2024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4亿元、100亿元和172亿元(24亿美元)[29] - 2024年净收入为532.94亿元(73.02亿美元),营业成本为99.9亿元(13.68亿美元),毛利润为433.04亿元(59.34亿美元)[35] - 2024年营业费用合计291.27亿元(39.91亿美元),营业利润为141.77亿元(19.43亿美元)[35] - 2024年净利息收入及其他业务收入为28.26亿元(3.87亿美元),净利润为172.27亿元(23.6亿美元)[35] - 2020 - 2024年归属携程集团有限公司净(亏损)/利润分别为-32.47亿、-5.5亿、14.03亿、99.18亿、170.67亿人民币[36] - 2020 - 2024年每股普通股基本(亏损)/收益分别为-5.40、-0.87、2.17、15.19、26.10人民币[36] - 2020 - 2024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为180.96亿、198.18亿、170亿、415.92亿、484.39亿人民币[36] - 2020 - 2024年流动资产总额分别为580.11亿、661.08亿、614.35亿、887.32亿、1121.2亿人民币[36] - 2020 - 2024年资产总额分别为1872.49亿、1918.59亿、1916.91亿、2191.37亿、2425.81亿人民币[36] - 2020 - 2024年流动负债总额分别为583.69亿、662.18亿、612.39亿、724.11亿、740.1亿人民币[36] - 2020 - 2024年负债总额分别为856.82亿、814.03亿、786.72亿、961.31亿、990.99亿人民币[36] - 2020 - 2024年携程集团有限公司股东权益总额分别为1003.54亿、1096.77亿、1122.83亿、1221.84亿、1418.07亿人民币[36] - 2020 - 2024年产品研发股权激励费用分别为9.64亿、8.02亿、5.67亿、8.7亿、9.76亿人民币[37] - 2022 - 2024年确认的信贷亏损拨备分别为人民币2.96亿元、7900万元和3.3亿元(4500万美元)[13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人民币9亿元(1.29亿美元)的投资分类为公允价值层级中的第三级[138] - 2022 - 2024年公司分别录得净利润人民币14亿元、100亿元和172亿元(24亿美元)[139] - 截至2022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的净流动资产分别为人民币1.96亿元、160亿元和380亿元(52亿美元)[140] - 2022 - 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提供的净现金分别为人民币26亿元、220亿元和196亿元(27亿美元)[141]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 - 2024年,住宿预订收入分别为74亿元、173亿元和216亿元(30亿美元),占比分别为37%、39%和40%[30] - 2022 - 2024年,交通票务收入分别为83亿元、184亿元和203亿元(28亿美元),占比分别为41%、41%和38%[30] - 2022 - 2024年,旅游度假收入分别为7.97亿元、31亿元和43亿元(5.94亿美元)[31] - 2022 - 2024年,商旅管理收入分别为11亿元、23亿元和25亿元(3.43亿美元)[31] - 2022 - 2024年,其他业务收入分别为25亿元、35亿元和46亿元(6.34亿美元)[32] 公司收购与合约安排 - 2024年12月公司终止与成都携程旅行社有限公司的合约安排,并收购其作为全资子公司[42] - 公司通过合约安排对可变利益实体拥有有效控制权并合并入账,合约安排在现行中国法律法规下有效、有约束力和可执行[43] - 通过合约安排实现对可变利益实体的控制未必与直接持股同样有效,可能产生大额成本,且合约安排合法性和可执行性未在中国法院验证[44] - 现行及未来有关合约安排的中国法律法规及其解释与应用存在重大不确定性,违反法规或未取得许可,监管部门将采取行动[45] - “可变利益实体”指在中国注册成立并与股东和公司中国子公司签订合约安排的公司[48] - 来自可变利益实体的净收入分别占公司2022年、2023年及2024年总净收入的22%、23%及22%[49] - 可变利益实体的总资产分别占公司2023年及2024年总资产的5%和5%[49] 公司面临的法律与监管风险 - 公司在中国开展业务面临多类法律和运营风险及不确定性因素,受复杂且变化的中国法律法规监管[46] - 香港或澳门目前与信息安全或反垄断相关监管办法对公司业务无重大影响,但未来新办法影响不确定[46] - PCAOB无法全面检查总部位于中国大陆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可能影响公司运营、接受外商投资及证券发售能力[46] - 中国政府对公司运营的监管权力可能限制或阻碍公司发行证券能力,行业法规可能导致证券价值下跌[47] - 中国法律制度产生的风险及不确定性可能导致公司运营及美国存托股份价值重大不利变化[47] - 美国存托股份投资者购买开曼群岛控股公司股权,不直接持有中国可变利益实体股权[48] - 公司在中国的业务主要通过子公司及可变利益实体开展,受中国法律法规管辖[54] - 公司中国子公司及可变利益实体已取得住宿预订等业务所需许可,交通票务辅助服务业务的某些许可仅占交通票务收入极小部分[54] - 公司香港子公司获得旅行社和保险代理业务相关许可,澳门子公司2023年基本停止运营[54] - 截至报告日期,公司、中国子公司或可变利益实体未收到政府机构对业务许可申请的书面拒绝通知[54] - 因中国法律法规解释及实施存在不确定性,公司未来可能需额外许可[54] - 若未获得或保持必要许可,公司可能受处罚,影响证券发行及价值[55] - 公司存托凭证已在纳斯达克上市,普通股已在香港联交所上市,被视为“现有发行人”,无需为历史证券发行向中国证监会完成备案程序[56] - 若公司未来进行《管理试行办法》规定的证券发行,需在纳斯达克或香港联交所完成证券发行后三个工作日内,或在其他境外市场提交发行上市申请文件后三个工作日内向中国证监会完成备案程序[56] - 公司已完成的向境外投资者发行或发售证券,在《管理试行办法》施行之日前无需取得中国证监会的许可或完成备案手续[57] - 公司未来向外商发行或发售证券符合条件被视为中国境内公司的间接海外发售和上市的,需要向中国证监会备案[57] - 公司向外商发行或发售证券无需通过国家网信办的网络安全审查[57] - 公司向外商发行或发售某些债务证券需按国家发改委通知规定进行审查和登记手续[57] - 公司向外商发行或发售证券无需获得其他中国政府机构的事先许可[57] - 若公司被认定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或网络平台运营者,需通过国家网信办的网络安全审查[57] - 截至本年度报告之日,公司已向国家发改委完成所有外债发行登记,正在就近期债券发行向证监会履行备案程序[58] - 中国法律法规限制外商对某些业务投资,且适用及实施存在重大不确定性[68] - 可变利益实体违反合约安排,公司业务可能中断,声誉或受损,诉讼耗时且代价高昂[68] - 可变利益实体主要股东与公司存在潜在利益冲突,可能对业务造成不利影响[68] - 公司上市证券交易价格一直及可能继续震荡不定,投资人可能遭受重大损失[68] - 公司对若干事项实践操作不同于其他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公司[68] - 公司普通股、美国存托股份或其他股本证券日后在公开市场大量出售或预计潜在销售,可能导致上市证券价格下降[68] - 公司线上门户网站资料若含错误或误导性内容,可能面临法律行动,虽当前待定事项预计无重大不利影响,但法律行动仍会产生不利影响[120] - 互联网行业面临信息安全挑战,公司若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可能受到警告、罚款等处罚[121] - 公司大部分交易通过互联网开展,若平台或网络出现安全漏洞,业务、经营业绩、用户体验及声誉可能受重大不利影响[122] - 公司遵守数据保护法律法规需投入大量资源,若无法保护系统信息,可能导致损失、面临诉讼并损害声誉[123] - 公司开展业务需取得不同监管部门的许可证或批文,若未取得或维持,可能受处罚,影响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124] - 公司已完成携程移动应用程序搜索算法必要备案,“问道”人工智能助手完成部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其他必要备案工作仍在进行[126] - 中国政府实施法规要求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及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完成相关备案,公司面临合规风险[126] - 中国政府及监管机构对视频内容、直播等互联网信息实施监管,公司审查程序无法保证零违反[126] - 中国线上消费金融行业监管框架可能演变,公司无法保证取得线上消费金融服务所需许可证及批文[127] - 中国民用航空局等监管机票定价和代理佣金,若采纳限制性政策,公司机票订票收入或受影响[130] - 公司收集处理用户个人数据,受多司法辖区隐私及数据保护法规约束,法规解释执行存在不确定性[131] - 公司若被认定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需履行额外义务,网络安全审查可能干扰业务[132] - 公司遵守香港和澳门数据安全法规,若法规变化产生重大影响,可能需承担额外费用[134] - 互联网及相关产业法规复杂多变,公司业务运营可能需变更,不遵守规定可能受处罚[125] - 2021年2月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发布《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禁止平台经济领域垄断行为[165] - 2021年4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机构要求互联网公司自查整改社区团购不正当竞争行为[166] - 2022年6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修正案,加大对违法行为处罚力度[166] - 2024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与全国人大常委会出台反不正当竞争相关规章及法律草案[167] - 公司面临反垄断及竞争法律解释和实施的不确定性,若违规可能面临政府调查、罚款等制裁[165][166][167] - 2014年7月4日国家外汇管理局37号文规定境内居民向境外特殊目的公司出资前须登记,资料变动时须及时登记,未登记或更新可能导致子公司利润分派、资金注入受限[171] - 2012年2月15日通知规定参与境外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的中国居民个人须登记并办理相关外汇事宜,公司和获授股票期权的中国员工受约束,违规可能受罚[172] - 2006年颁布、2009年修订的规定及其他并购法规使外国投资者并购活动更耗时复杂,某些情况须预先告知反垄断执法机构[173] - 上一财年参与交易的所有经营者全球总营业额超120亿元且至少两家在中国境内营业额超8亿元,或参与集中的所有经营者在中国境内总营业额超40亿元且至少两家在中国境内营业额超8亿元,交易完成前须获反垄断执法机构批准[174] - 2021年2月7日发布平台经济领域反垄断指南,规定互联网平台活动可能被认定为垄断行为的情况及涉及可变利益实体的合并控制申报程序[174] - 2022年6月24日通过反垄断法修正案,引入“安全港”,授予中止计算审查期权力,允许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加大处罚力度[174] - 若因经营者集中违反反垄断法,集中有排除或限制竞争效果最高处上一年销售收入10%罚款,无此效果最高处5百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处更严厉惩罚性罚款,部分交易可能恢复原状[175] - 2021年1月18日生效的《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办法》规定外国投资者对特定行业中国公司投资须经安全审查,公司战略收购或受影响[176]
TRIP.COM(TCOM) - 2024 Q4 - Annual Report

2025-04-11 10:11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 - 2024年,公司总收入从200亿元增长至534亿元(73亿美元),增幅分别为122%和20%[31] - 2022、2023和2024年,公司净收入分别为14亿元、100亿元和172亿元(24亿美元)[31] - 2024年净收入为172亿元(24亿美元),毛利润为433.04亿元(59.34亿美元),营业收入为141.77亿元(19.43亿美元)[31][41] - 2020 - 2024年公司税前(亏损)/收入分别为 - 12.25亿、 - 4.71亿、26.35亿、106.8亿、170.03亿元人民币,2024年为23.3亿美元[42] - 2020 - 2024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 - 32.69亿、 - 6.45亿、13.67亿、100.02亿、172.27亿元人民币,2024年为23.6亿美元[42] - 2020 - 2024年公司基本每股(亏损)/收益分别为 - 5.40、 - 0.87、2.17、15.19、26.10元人民币,2024年为3.58美元[42] - 截至2020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为180.96亿、198.18亿、170亿、415.92亿、484.39亿元人民币,2024年为66.36亿美元[42] - 截至2020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分别为1872.49亿、1918.59亿、1916.91亿、2191.37亿、2425.81亿元人民币,2024年为332.33亿美元[42] - 截至2020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负债分别为856.82亿、814.03亿、786.72亿、961.31亿、990.99亿元人民币,2024年为135.76亿美元[42] - 2020 - 2024年公司产品开发的股份支付费用分别为9.64亿、8.02亿、5.67亿、8.7亿、9.76亿元人民币,2024年为1.34亿美元[43] - 2022 - 2024年信用损失拨备分别为2.96亿人民币、7900万人民币和3.3亿人民币(4500万美元)[14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有9亿人民币(1.29亿美元)的投资被归类为公允价值层级中的第3级[151] - 2022 - 2024年公司净收入分别为14亿人民币、100亿人民币和172亿人民币(24亿美元)[152] - 截至2022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净流动资产分别为1.96亿人民币、160亿人民币和380亿人民币(52亿美元)[153] - 2022 - 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提供的净现金分别为26亿人民币、220亿人民币和196亿人民币(27亿美元)[154]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2023和2024年,住宿预订收入分别为74亿元、173亿元和216亿元(30亿美元),分别占总收入的37%、39%和40%[32] - 2022、2023和2024年,交通票务收入分别为83亿元、184亿元和203亿元(28亿美元),分别占总收入的41%、41%和38%[34] - 2022、2023和2024年,跟团游收入分别为7.97亿元、31亿元和43亿元(5.94亿美元)[36] - 2022、2023和2024年,商务旅行服务收入分别为11亿元、23亿元和25亿元(3.43亿美元)[37] - 2022、2023和2024年,其他业务收入分别为25亿元、35亿元和46亿元(6.34亿美元)[38] 业务运营相关 - 2024年全年超90%的总交易订单通过移动渠道执行[2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开放平台提供约150万条全球住宿房源,提供超640家航空公司的航班,拥有超65000个其他生态系统合作伙伴[28] - 公司运营主要通过中国子公司和可变利益实体(VIE)进行,2024年12月终止与成都携程旅行社有限公司的合约安排并将其收购为全资子公司[49] - 公司在中国大陆的交通票务辅助出行服务业务部分权限和批准未获得,该业务占交通票务收入比例较小[60] - 公司澳门子公司在2023年基本停止运营[60] - 每年第三季度通常贡献公司年度净收入的最高比例,主要因夏季休闲和商务旅行需求旺盛[113] - 公司在2022、2023、2024年及本年报发布日之前未发生重大网络安全事件[114] 股份与证券相关 - 2021年3月18日,公司将法定股本进行了1比8的股份细分,同时将美国存托股份与普通股的比例从8份ADS代表1股普通股变更为1份ADS代表1股普通股[44] - 公司被视为“现有发行人”,历史证券发行无需向CSRC完成备案程序,未来符合条件的证券发行需在规定时间内备案[62] - 公司历史证券发行无需向CSRC申请许可或完成备案程序,未来符合条件的证券发行需备案;发行证券无需CAC网络安全审查;发行特定债务证券需NDRC审查和注册[63] - 截至年报日期,公司已完成所有需NDRC要求的外债登记,正在为近期债务发行进行CSRC备案程序[63] - 2024年6月,公司发行了本金总额为15亿美元、利率为0.75%、2029年到期的可转换优先票据[101] VIE相关 - 公司与VIE及其股东签订的合约安排虽被认为有效、有约束力且可执行,但存在独特风险,相关合法性和可执行性未经过中国法院检验[53] - VIEs净收入在2022、2023和2024年分别占公司总净收入的22%、23%和22%[56] - 截至2023和2024年12月31日,VIEs分别持有公司总资产的5%[5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可变利益实体(VIEs)资产占公司总资产的5%[207] - 公司因企业结构和与VIEs的合同安排,需缴纳6%的中国增值税[215] - 若公司和VIEs违反中国法律法规,政府可能采取罚款、没收收入等措施[209] - 若VIEs违反合同安排,公司可能需通过诉讼维权,结果不确定且成本高[213] 法规政策相关 - 2021年12月16日,PCAOB通知SEC无法完全检查或调查总部位于中国大陆和香港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2022年12月15日,PCAOB撤销该决定[58] - 2023年2月17日,CSRC颁布《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管理试行办法》,3月31日生效[62] - 2024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国修订后的《公司法》,要求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在五年内全额出资,公司需投入资源适应新规[175] - 2021年2月,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颁布《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禁止平台经济领域的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经营者集中等行为[180] - 2021年4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召开行政指导会,要求超30家互联网公司对可能违反反垄断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自查整改[181] - 2022年6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进行修订,引入“安全港”规则、赋予审查中止权、允许公益诉讼并提高处罚力度[182] - 2024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继续发布与不正当竞争相关的法规和法律草案[183] - 2014年7月4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境内居民通过特殊目的公司境外投融资及返程投资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若中国居民股东未按规定登记,公司向中国子公司注资及子公司向公司分配利润可能受限[187] - 参与海外上市公司股份激励计划的中国居民需通过中国子公司聘请境内代理向国家外汇管理局(SAFE)登记并处理外汇事宜,公司及获授股票期权的中国员工受此规定约束[189] - 《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等法规使外国投资者并购活动更耗时复杂,部分控制权变更交易需提前通知反垄断执法机构[191] - 若交易被视为经营者集中且满足特定营业额门槛(如前一财年全球总营业额超120亿元人民币且至少两家经营者在华营业额超8亿元人民币等),需经反垄断执法机构批准[192] - 若公司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进行经营者集中,可能面临最高达上一年度销售额10%的罚款等处罚[192] - 2022年12月15日,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将中国大陆和香港从无法完全检查或调查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司法管辖区名单中移除,但未来若情况变化,公司可能受影响[195] - 根据《外国公司问责法案》(HFCAA),若PCAOB连续两年无法完全检查审计机构,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将禁止公司股份或美国存托股份(ADS)交易[196] - 2023年2月17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CSRC)颁布《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管理试行办法》,未来公司若进行相关证券发行需在规定时间内向CSRC备案[200] - 若公司未能获得境外发行所需批准或完成备案,可能面临CSRC等政府部门制裁,影响公司业务和财务状况[200] - 《关于加强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相关保密和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定》等法规使海外监管机构在中国进行跨境调查或收集证据困难[201] -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限制海外证券监管机构在中国境内直接调查或收集证据[201] 风险相关 - 投资公司ADS或普通股涉及重大风险,运营和法律风险及潜在后果适用于香港和澳门业务[67] - 公司业务受全球经济状况影响,全球经济严重或长期低迷可能对其业务、增长和盈利能力产生重大不利影响[69,80] - 旅游行业的普遍下滑或中断可能对公司业务和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69,81] - 疫情、流行病或对传染病传播的担忧可能扰乱旅游行业和公司运营,对其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69,85] - 公司投资互补业务和资产、建立战略联盟的战略存在重大风险和不确定性,可能对其业务、声誉、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73] - 公司已产生大量债务,未来可能产生更多债务,可能无法产生足够现金来履行未偿和未来债务义务[73] - 公司因战略收购和投资记录了大量商誉和 indefinite lived intangible assets,若这些资产可收回性大幅降低,可能产生重大减值费用[73] - 若公司无法成功应对新老竞争对手,可能失去市场份额,业务可能受到重大不利影响[73] - 公司ADS未来可能因PCAOB无法完全检查或调查中国审计机构而被禁止在美国交易,ADS退市或有退市威胁可能对投资价值产生重大不利影响[74] - 公司上市证券交易价格一直且可能继续波动,可能导致投资者重大损失[77] - 2024年12月31日起一年内到期的债务为人民币200亿元(27亿美元),一年后到期的债务为人民币206亿元(28亿美元)[100] - 公司业务依赖与酒店和航空公司等生态系统合作伙伴的关系,若合作出现问题,业务、市场份额和经营业绩可能受重大不利影响[88,91,92] - 战略收购和投资存在风险,可能对公司业务、声誉、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产生重大不利影响[94,96] - 公司战略投资可能受反垄断法影响,可能产生合规成本、面临审查和处罚[97] - 公司面临来自其他旅行社、酒店、航空公司、内容平台和社交网络等的竞争,若竞争失败,业务、经营业绩和利润率可能受影响[105,106,107] - 若无法提高品牌知名度,公司在维护和获取用户及业务伙伴方面可能面临困难,业务可能受损[108] - 公司大量债务可能增加其对不利经济和行业状况的脆弱性,限制融资活动并增加融资成本[104] - 公司业务可能受自然灾害、恶劣天气、气候变化和旅行限制的影响[90] - 公司业务受国际运营风险影响,包括运营、合规和声誉风险,合规成本增加业务成本[121] - 国际经济和政治紧张局势可能导致贸易政策变化、制裁和限制,影响公司业务和财务状况[122] - 公司依赖第三方服务开展业务,若服务中断或质量下降,可能影响用户体验和公司声誉[125][126] - 负面宣传可能损害公司声誉,导致用户流失,影响业务、运营结果和股价[110] - 公司依赖品牌大使营销,但无法保证其代言效果和形象,更换大使可能影响品牌和销售[111] - 公司业务依赖关键高管,若失去他们的服务,业务可能严重中断,增加招聘和培训成本[118] - 公司使用内部开发的预订软件系统,若无法及时升级,可能导致系统中断和用户流失[115] - 公司面临支付处理风险,支付处理费用增加或生态系统变化可能影响收入和运营结果[128] - 公司面临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安全漏洞风险,可能导致诉讼、声誉受损和用户流失[129] - 若生态系统合作伙伴或用户提供虚假信息,公司可能无法收取应得收入,还会影响业务规划[130] - 公司在旺季采购库存存在风险,若无法准确预测需求,需承担未售出库存成本[131] - 公司可能面临与在线平台信息相关的法律或行政诉讼,虽当前未决事项预计无重大不利影响,但仍有潜在风险[133] - 公司需遵守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若未获得必要许可或违反规定,可能面临罚款、暂停运营等处罚[136] - 公司在完成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和算法推荐服务备案方面存在不确定性[139] - 公司提供在线消费金融服务,行业监管框架可能演变,公司可能无法获得所有必要许可[141] - 公司面临航空票务业务监管风险,相关部门政策可能影响票务收入[142] - 隐私和数据保护法规解读和应用存在不确定性,不合规可能面临多种处罚并影响业务[148] - 业务规模扩大,应收账款回收风险增加,可能需提高信用损失拨备[149] -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化判断和估计存在不确定性,可能影响经营和财务状况[151] - 公司未来可能需额外资本,融资可能面临困难和不利影响[156] - 全球业务面临政治、法律、经济等多种风险,国际扩张存在挑战[161] - 中国经济自2010年以来增速逐渐放缓,2020 - 2022年新冠疫情对中国和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影响,经济长期放缓或减少公司产品和服务需求[173
港股开盘,恒指开跌0.6%,科指开跌0.54%。携程集团-S(09961.HK)跌4.55%领跌成分股。
快讯· 2025-04-11 01:22
行业表现 - 港股开盘恒指开跌0.6% [1] - 港股开盘科指开跌0.54% [1] 公司表现 - 携程集团 - S(09961.HK)跌4.55%领跌成分股 [1]
4月8日电,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盘初上涨2.5%,台积电涨3.5%,阿里巴巴涨2.6%,京东涨近5%,百胜中国涨4.2%,百度、携程涨超2%。
快讯· 2025-04-08 13:31
市场表现 -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盘初上涨2.5% [1] - 台积电股价上涨3.5% [1] - 阿里巴巴股价上涨2.6% [1] - 京东股价上涨近5% [1] - 百胜中国股价上涨4.2% [1] - 百度股价上涨超2% [1] - 携程股价上涨超2% [1]
家电巨头彻底清仓小米,背后到底有何玄机?
凤凰网财经· 2025-03-30 13:34
美的集团2024年年报核心动态 - 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4071亿元同比增长943% 归母净利润385亿元同比增长1428% 经营活动现金流605亿元同比增长451% [2] - 公司彻底清仓小米集团股票 2024年出售超9亿元 2020-2024年累计套现近20亿元 其中2020年套现876亿元 2023年出售5918万元 [2] - 公司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账面价值从2023年末32亿元降至2024年末2484亿元 [3] 战略调整与资本运作 - 清仓小米股份被解读为:1) 财务投资获利了结 2) 减少与家电领域直接竞争对手的潜在利益冲突 3) 聚焦主业及海外扩张资金需求 [3] - 公司明确"全球突破为第一要务"战略 优化海外产能布局 实施OBM优先战略 目标从中国本土企业转型全球化企业 [3] - 推进ToC与ToB并重发展 通过多元产业周期互补 以ToC领域盈利能力支撑ToB转型 [3] 家电行业竞争格局 - 美的家用空调2024年全球销量首破7000万台 小米空调出货量680万台同比增50% 冰箱出货270万台增30% 洗衣机出货190万台增45% [7] - 小米家电以性价比和智能互联为卖点 推动传统家电厂商加速智能化转型 [9] - 公司2024年完成港股上市募资30668亿港元 年度分红增至267亿元 计划2025-2027年实施每年两次分红 [8] 新能源汽车业务布局 - 小米SU7系列首年交付1368万辆 平均售价2345万元 2025年目标交付35万辆 智能电动汽车相关专利超1000项 [10] - 公司与蔚来达成战略合作 覆盖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自动化/智慧物流等领域 海外工厂已投产运营 [10][11] - 小米2024年研发支出241亿元同比增259% 研发人员占比485% 持续投入AI大模型技术 [10] 资本市场动作 - 小米2024年9月完成425亿港元股权融资 用于家电智能化升级和新能源汽车业务拓展 [9] - 蔚来通过闪电配售募资403亿港元 每股定价2946港元 [11]
携程、新东方,突然出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25 14:53
行业现状与趋势 - 2024年中国民宿市场规模达422.7亿元,行业融资规模44.9亿元创7年新高[18] - 民宿行业同质化竞争激烈,价格战导致平均房价502元/间夜(近5年新低),平均收益165.8元(近5年新低)[8] - 高端化趋势显著,每间夜超400元民宿需求占比达30.9%[14] - 45岁以上中老年旅游者2021年出游11.94亿人次,占国内旅游客源36.81%,养生度假需求突出[20] 企业动态与资本布局 - 携程通过A轮融资2626万元获得山海有野酒店集团67%股权,后者旗下拥有25家高端民宿[1][2] - 新东方投资西藏松赞绿谷文旅,持股12.4%,该品牌在滇藏线布局18家小众酒店[3][4] - 华住2018年以4.63亿元收购花间堂71.2%股权,后者门店从21家扩张至2024年超150家[25] 商业模式与挑战 - 中高端民宿单店投资高(如大乐之野中卫项目总投资1200万元),回本周期约4年[29] - 连锁酒店品牌亚朵平均入住率85%,开业6个月盈利,效率远超民宿[31] - 携程此前民宿品牌"花筑"和"度假农庄"因运营能力不足未能成功[30] 政策与市场机遇 - 国务院政策支持乡村民宿等旅游产品发展[20] - 民政部推动养老产业与文旅融合,释放康养消费潜力[22] - 民宿行业加速洗牌,专业化、资本化运作将成为未来方向[26]
携程集团-S(09961)首次覆盖:壁垒深厚,国内、海外双轮驱动增长
中泰证券· 2025-03-19 11:1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3][5][10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依靠对供给的锁定与完善的服务体系,携程构建了较为显著的竞争优势 [4] - 酒店集中度提升趋势对OTA份额与take rate影响较为有限,考虑互联网生态的差异后携程产业话语权或高于海外龙头 [4] - 受益于国内居民需求结构变化与出海加速,携程中长期的成长性要好于多数交易平台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携程:穿越互联网周期的在线旅行龙头 - 1999年携程四君子开创携程旅行网,OTA领域携程系掌握半壁江山,酒店领域携程持股多家酒店集团,且出境游与国际业务预计合计占集团收入的1/3 [10][12] - 携程崛起依靠“水泥+鼠标”,成功依靠机场、车站发卡片、电话呼叫中心和BD的酒店资源维护三板斧,后期虽将营销与订单处理转移至线上,但仍保持庞大的BD与呼叫中心团队 [15][16][17] - 2007年移动时代浪潮袭来,携程在机票和酒店领域面临去哪儿、艺龙等挑战,股价大幅下跌,后梁建章回归,通过并购结束行业竞争,奠定现有格局 [21][23][24] 面对外部的竞争,公司表现出极强的韧性 - 相对阿里巴巴,美团“农村包围”城市的竞争对携程影响有限,从GTV、收入、利润视角看,携程仍是OTA市场龙头,美团在低星酒店市场份额大,但高星市场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且携程还经受住了抖音跨界竞争的考验 [26][29][32] - 携程竞争地位稳固的背后是中高端市场深厚的护城河,供给侧中高星酒店供给刚性,携程通过合作模式加强对供给的控制力;需求侧携程汇聚高净值客户,与供给侧构成闭环;地面基础设施方面,庞大的服务团队进一步提升进入壁垒 [34][35][43] 酒店集中影响有限,携程生态位优于海外龙头 - 酒店集中化对OTA构成的挑战有限,机票“提直降代”后丧失盈利能力,酒店连锁化率提升,但OTA在酒店预定中份额和take rate整体保持平稳,原因在于酒店市场长期呈现长尾、非标特征,OTA信息匹配价值持续存在,且多数酒店需依靠平台,头部集团也需OTA做散客补充 [47][49][58] - 相对海外OTA龙头,携程生态位更优,海外OTA依赖Google流量分发,面临广告成本高和Google绕开直连的问题,而中国互联网用户习惯移动端,携程掌握流量自主权,销售费用率低,酒店脱离OTA更困难,且国内OTA仍处于代理模式,经营更轻松 [63][69][72] 盈利预测与估值 - 成长性分析:携程长期自由现金流稳定性强,成长逻辑好于多数平台,国内需求受益于消费结构变迁,旅游行业增长中枢高于经济大盘,出境游增速高于国内,国际业务是未来增长最大看点,Trip.com规模扩张逻辑顺畅 [74][75][91] - 估值分析:预计2025 - 2027年携程营业收入分别为612.6、697.3、787.0亿元,同比增长14.8%、13.8%、12.9%,归母净利润为161.5、184.1、209.1亿元,同比增长 - 5.4%、14.0%、13.5%,对应PE 20.2、17.7、15.6倍;业务估值给予20 - 25倍的2025年PE估值,对应2710 - 3388亿人民币,投资性资产估值874亿,合理估值水平在3584 - 4262亿,当下市值相对合理估值存在9% - 23%的折价,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92][9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