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汽车(09868)

搜索文档
从中国到澳洲,新能源汽车“维修权”之争
经济观察网· 2025-09-13 08:38
核心观点 - 五家中国新能源车企在澳大利亚被指控维修垄断 因延迟限制消费者使用非授权第三方维修服务 缺漏应向独立维修厂开放的诊断软件和技术数据 导致车主只能选择品牌授权渠道[2] - 事件反映国内新能源汽车维修同样存在配件市场开放度低 第三方维修企业难以参与竞争等问题[2] - 新能源车企限制第三方维修背后存在商业考虑 售后毛利贡献超40% 开放数据可能导致盈利模型塌方[4] 澳大利亚市场指控 - 比亚迪、极氪、小鹏、smart、零跑五家中国车企被澳大利亚汽车服务与维修管理机构(AASRA)举报至竞争与消费者委员会(ACCC)[2] - 指控内容包括延迟限制非授权第三方维修服务 缺漏诊断软件、技术参数与标定数据[2] - 违反澳大利亚《机动车服务与维修信息制度》(MVIS) 该制度要求车型上市首日即公开维修数据至AASRA网站并以公平市场价提供订阅[6] - ACCC负责执法 每项违规最高罚款1000万澳元(约4700万元人民币) 2024年本田汽车因未提供灵活订阅选项被罚18780澳元[6] - 一家涉事车企已与澳大利亚有关机构展开沟通[7] 行业维修现状 - 新能源汽车维修学徒培训仅需1个月 燃油车学徒需要3-5年才能升技师大工[4] - 新能源独立品牌4S店售后毛利贡献达54% 远超新车(16.8%)和金融保险(17%)[5] - 国内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及软件技术被整车企业掌控 零配件市场开放度低 配件供给渠道堵塞[2] - 国内《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实施管理办法》要求无差别公开维修技术信息 但尚无新能源车企因违反该办法受罚案例[8][9] 企业商业考量 - 三电系统、软件升级、高频易损件贡献新能源车企40%以上售后毛利[4] - 限制第三方维修的核心理由是安全风险担忧 包括第三方维修操作不当导致安全事故的责任归属问题[5] - 国内已有汽修博主因维修新能源车并被拍视频发布而遭三家新能源车企起诉[4] 全球化合规挑战 - 事件本质是国内"授权+封闭"售后商业模式与海外法律法规环境的碰撞[8] - 真正的全球化需要服务体系、合规理念和商业模式的全面本地化适配[8] - 欧美汽车零售市场正掀起以反垄断为核心的监管浪潮[8] - 构建适度开放、公平竞争的售后生态需要车企、独立维修商、监管机构和保险公司多方共同努力[9]
小米、蔚来、小鹏多家车企高管共同抵制「黑公关」,李斌:有人嚣张的说赔给你,你找我来拿
新浪科技· 2025-09-13 08:13
新能源汽车行业黑公关现象 - 黑公关指借用技术手段批量化生产谣言并在留言区灌水抹黑企业品牌的行为 [1] - 公安部网安局破获黑公关产业团伙 23人涉案资金达2亿多元 [1] - 黑公关投资成本低 相比汽车研发投资非常小 后者涉及上万名工程师和几万名一线同事心血 [1] 企业高管对黑公关的看法 - 蔚来汽车董事长认为打击力度不够 存在黑公关嚣张挑衅行为 建议行业协会参与创造良好舆论环境 [1] - 长安汽车副总裁欢迎实事求是指出问题 但反对歪曲事实恶意攻击品牌和产品的行为 [1] - 小米汽车副总裁建议加大处罚力度 提高黑公关成本和代价 同时企业应专注产品服务 [1] - 小鹏汽车副总裁指出民事诉讼流程长达数月且证明实际伤害难度大 最终可能仅获象征性赔偿和道歉 [1] 行业监管与整治措施 - 小鹏汽车副总裁建议网信办采取禁言或账号封禁等措施 对大V产生明显吓阻作用 [1] - 六部门联合印发通知 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3个月的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 [1]
雷军回应“汽车黑公关”:小米法务部今年已取证数百个账号、发起诉讼数十起,正等待逐一开庭
新浪财经· 2025-09-13 06:05
行业黑公关问题现状 - 多家车企包括小米、小鹏、蔚来、深蓝遭受造谣抹黑攻击 手段高度相似 涉及AI生成虚假内容、评论区辱骂车主及新车发布前通稿抹黑等行为 [2][4] - 网络平台存在流量操纵现象 相同内容因正负面标题引导获得差异化流量呈现 [2][4] 企业应对措施 - 小米法务部年内已取证数百个账号 并发起数十起诉讼 目前案件正等待逐一开庭 [1][2][4] - 多起报警案件正在办案过程中 显示企业采取法律与刑事双线应对策略 [2][4] 监管整治行动 - 六部门联合启动专项整治 重点打击黑公关与黑水军 要求平台加强生成式AI技术的内容甄别管控 [2][4] - 行动旨在构建风清气朗的产业环境 支持中国汽车行业健康发展 [2][4]
小鹏汽车副总裁谈“黑公关”:即便花很长时间,可能获得的也是象征性赔偿及道歉
新浪科技· 2025-09-13 03:33
新能源汽车行业黑公关现象 - 新能源汽车行业存在黑公关现象 借用技术手段批量化生产谣言并在留言区灌水抹黑企业品牌[2] - 黑公关行为对汽车企业品牌造成实际伤害 民事诉讼流程长达数月且证明实际伤害难度较大[2] - 网信办发起的禁言或账号封禁措施对大V账号具有更明显吓阻作用 包括短期禁止新增粉丝关注等处罚方式[2] 企业维权挑战 - 企业通过民事诉讼维权获得赔偿多为象征性数额 最终通常仅获得一纸道歉[2] - 黑公关造成的二次传播环节加剧企业维权难度 实际伤害难以量化证明[2]
小鹏P7+进军欧洲市场,加速国际化布局
环球网· 2025-09-13 03:16
公司动态 - 小鹏汽车正式宣布全球首款AI汽车小鹏P7+登陆德国、法国、丹麦、挪威等欧洲国家市场 [1] - 小鹏P7+于去年11月7日晚间正式上市并采用"上市即交付"高效模式 [4] - 2025年4月23日上海车展期间公司发布5C旗舰版小鹏P7+ 搭载全新智能可变阻尼减振器和太极液压衬套矩阵 [4] 产品技术 - 小鹏P7+全系采用单电机后驱布局 搭载60.7千瓦时和76.3千瓦时两种磷酸铁锂电池组 [4] - CLTC工况下最高续航里程达725公里 有效解决新能源汽车续航焦虑问题 [4] - 全新智能可变阻尼减振器可根据路况实时调整减振效果 优化驾乘体验 [4] - 配备太极液压衬套矩阵显著提升车辆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表现 [4] 战略布局 - 进军欧洲市场标志着中国智能汽车品牌在国际化进程中迈出重要一步 [1] - 为全球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注入中国力量 [1]
活力中国调研行|在码头,感受中国经济的脉搏
搜狐财经· 2025-09-12 22:38
行业地位 - 海通码头2024年首次登顶全球汽车吞吐量第一位 [1] - 新能源车出口数量占比从过去约三分之一增长到约50% [1] 业务运营 - 全国各地的汽车通过内销船运抵海通码头再转运出口 [1] - 码头通关效率高且转运便捷 在上海海关加持下成为厂家优选 [1] 市场驱动因素 - 比亚迪 小鹏等品牌新能源车打开海外市场销路推动出口增长 [1]
新能源汽车“维修权”之争
经济观察网· 2025-09-12 14:58
事件背景 - 五家中国新能源车企(比亚迪、极氪、小鹏、smart、零跑)在澳大利亚被指控维修垄断 澳大利亚汽车服务与维修管理机构向竞争与消费者委员会举报这些公司延迟或限制消费者使用非授权第三方维修服务 缺漏应向独立维修厂开放的诊断软件、技术参数与标定数据[1] - 举报导致车主只能选择品牌授权的维修渠道 此事在中国国内社交媒体引发热议 网友指出国内新能源汽车维修同样存在大量问题[1] 行业现状与问题 - 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及软件技术被整车企业掌控 零配件市场开放度低 配件供给渠道堵塞 第三方维修企业难以参与竞争[1] - 整车企业授权渠道密度无法充分满足消费者修车便利性要求[1] - 新能源车企售后毛利高度依赖三电系统、软件升级和高频易损件 这些业务贡献新能源车企40%以上的售后毛利[3] - 新能源独立品牌4S店售后毛利贡献达54% 远超新车销售(16.8%)和金融保险(17%)的毛利贡献[4] 技术差异与培训 - 新能源汽车相关技术没有燃油车复杂 新能源维修学徒培训一个月即可上岗 而燃油车学徒需要3年 加上升中工、大工需5-8年才能成为技师大工[3] - 汽车企业与售后企业本是“唇齿相依”关系 但车企成为新能源汽车售后市场发展的阻碍之一[3] 法律与监管环境 - 澳大利亚《机动车服务与维修信息制度》要求汽车制造商必须向独立维修厂公开诊断软件、技术参数等核心维修数据 相关数据须在车型上市首日即上传至官方指定平台AASRA网站[5] - 数据必须以公平市场价提供按日、月或年订阅选项 目的是防止主机厂垄断售后市场[5][6] - 竞争与消费者委员会负责该制度执法 每项违规最高可处1000万澳元(约4700万元人民币)罚款 2024年本田汽车因未提供灵活订阅选项被处18780澳元罚款[6] - 中国2015年发布《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实施管理办法》要求汽车生产者向所有维修经营者及消费者无差别公开维修技术信息 但目前国内尚无新能源车企因违反该办法受处罚的案例[7] 企业应对与全球挑战 - 涉事中国车企中至少一家已与澳大利亚有关机构展开沟通 但具体进展不便透露[6] - 中国新能源车企在澳大利亚的麻烦本质上是国内“授权+封闭”售后商业模式与海外法律法规环境的碰撞[6] - 真正的全球化需要服务与合规体系的全球化适配 海外扩张需要服务体系、合规理念和商业模式的全面本地化适配[6] - 欧美汽车零售市场正掀起以反垄断为核心的监管浪潮 但全球所有顶尖车企几乎都有过类似被罚经历[7] 行业影响与发展方向 - 维修渠道被整车企业把持导致车辆维修保养成本及保险费用居高不下 这与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看中的低使用成本形成反差[3] - 新能源车企限制第三方维修的核心理由是安全风险 担心第三方维修操作不当导致安全事故的责任承担问题[4] - 构建适度开放、公平竞争的售后生态需要车企、独立维修商、监管机构和保险公司等多方共同努力 通过技术认证、责任保险、明确标准等方式找到平衡点[7]
存在安全隐患,小鹏汽车紧急召回近4.8万辆P7+汽车
新浪财经· 2025-09-12 13:08
召回事件概述 - 小鹏汽车紧急召回部分P7+车型 共计47,490辆 [1] - 召回原因为转向助力电机传感器线束接触不良 可能导致转向助力失效 [1] - 召回生产日期范围为2024年8月20日至2025年4月27日期间 [1] 技术缺陷详情 - 缺陷具体表现为转向机传感器信号波动 转向故障警告灯点亮 [1] - 存在转向助力突然失灵的安全隐患 [1] - 公司将为召回车辆免费更换改进后的转向机总成 [1] 监管合规行动 - 通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完成备案召回计划 [1] - 依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及实施办法要求执行 [1] - 正式召回实施时间定为2025年9月15日 [1]
蔚小理零米“血战”盈利线
虎嗅· 2025-09-12 13:00
核心观点 - 中国主要新能源汽车企业将2024-2025年视为盈利关键节点 多家公司设定了明确盈利时间表并采取差异化策略实现目标 [1][2][3][4] 盈利现状与目标 - 理想汽车2025年第二季度实现11亿元净利润 连续两年保持正利润 [5][6] - 零跑汽车2025年第二季度实现1.6亿元净利润 2024年第四季度开始扭亏 [5][6] - 小米汽车预计2025年第三到第四季度实现盈利 第二季度汽车业务亏损3亿元 较上季度5亿元环比收窄40% [3][15] - 小鹏汽车目标2025年第四季度盈利 第二季度亏损4.8亿元 环比收窄27% [2][15] - 蔚来汽车要求2025年第四季度实现单季度盈利 第二季度亏损收窄至49亿元 [1][25] 企业战略与运营表现 - 理想汽车面临转型压力 第二季度营收302亿元同比下降4.5% 均车单价从2023年第一季度34.86万元下降25.36% L系列销量承压 [9][11] - 小米汽车采取增收增投策略 第二季度汽车营收206亿元达去年62亿元2倍以上 均车单价25.34万元 毛利率26.4%为五家企业最高 [16][17][19] - 小鹏汽车注重研发效率 第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25.3% 研发投入增长50.4% 但门店数量从690家减少至677家 [21][22] - 蔚来汽车推行降本增效 通过渠道合并和人员精简使销管费用环比下降9.9% 研发费用环比改善近6% [24] - 零跑汽车处于扩张期 2025年上半年营销费用同比增长56.7%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54.9% 投资活动现金流增加一倍 [8] 产品与技术创新 - 理想与零跑采用相似产品策略 理想L系列零部件共享率超70% 零跑C平台零件通用率达78% [7] - 小鹏汽车自研"图灵"AI芯片实现量产 下半年将推出鲲鹏体系增程车型 [21] - 蔚来坚持纯电与换电路线 换电站需日均65次换电才能盈亏平衡 对应汽车保有量需求约159万辆 [36][40] 市场竞争与合作 - 小鹏MONA M03避开B端市场竞争 专注C端15万元价位带未满足需求 [28][29] - 小鹏与大众合作侧重技术输出 零跑与Stellantis合作侧重渠道出海 [34] - 问界M7上市对理想L系列形成竞争压力 理想i6纯电车型成为关键转型产品 [12][13] 资金与现金流 - 理想汽车现金储备498亿元 小米汽车360亿元 为五家企业中资金最充足 [42] - 行业推行60天账期政策 理想应付账款较2024年底降低7% 可能影响现金流 [43][44] 行业发展趋势 - L3级自动驾驶被视为下一个技术爆发点 但2025年SU7事件后行业宣传趋于谨慎 [46][48] - 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成熟期 企业面临转型压力 单款产品失利可能造成重大影响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