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技术滥用
icon
搜索文档
全红婵、孙颖莎成受害者!最新曝光
新浪财经· 2025-08-19 17:14
AI克隆声音技术滥用现状 - AI技术实现“一键式”克隆特定人物声音 已带来民事侵权及涉嫌犯罪问题 [1] - 部分自媒体博主利用奥运冠军AI克隆声音带货农产品 如全红婵声音推销土鸡蛋视频获1.1万点赞 [3] - 商品链接显示土鸡蛋已售出4.7万件 大量粉丝误认为真人下单购买 [3] - 除全红婵外 奥运冠军孙颖莎和王楚钦声音同样被仿冒用于农产品带货 [3] - 演员靳东成为被仿冒最多对象 克隆声音用于24小时语音直播互动 [5] 灰色产业链与危害 - 通过仿冒名人直播可诱骗粉丝打赏获利 并将小白账号快速打造成上万粉丝账号为后续牟利铺路 [5] - AI克隆声音最大隐患是被诈骗分子利用 若结合AI换脸技术生成高度逼真“数字人”实施诈骗危害严重 [6] - 基于开源语音大模型 仅需一段清晰语音样本即可在极短时间内克隆任何人声音并操纵其说出任意内容 [5] 法律保护与监管措施 - 民法典第1023条明确对自然人声音保护参照适用肖像权保护规定 [6] - 利用AI合成声音若能使公众通过音色及风格关联到特定自然人 即构成法律认定的可识别性侵权行为 [6] - 对录音制品授权不意味着对声音AI克隆授权 未经许可使用权利人声音构成侵权 [6] - 国家网信办等四部门要求2025年9月起对AI生成内容添加显式标识 [7] - 中央网信办部署“清朗·整治AI技术滥用”专项行动 强化AI技术源头治理及平台检测鉴伪能力 [7]
确认了!全红婵、孙颖莎、王楚钦是受害者
新浪财经· 2025-08-19 10:24
随着AI技术的普及,"克隆"特定人物声音已实现"一键式"操作,同时也带来了民事侵权甚至涉嫌犯罪的 法律问题。 在互联网上,奥运冠军的"声音"突然开始推销农产品,知名演员的"声音"24小时不间断在直播间与粉丝 互动……这些以假乱真的AI克隆声音正成为部分自媒体博主的"流量密码"。 记者在抖音平台发现,在这个网名为"我是小助理吖"的博主账号中,已发布的17件作品,内容全部是利 用AI仿冒奥运冠军全红婵声音带货土鸡蛋的视频,其中一个视频点赞量高达1.1万。 评论区显示,大量粉丝误以为这就是全红婵本人,纷纷下单购买链接中的鸡蛋,该商品链接显示已售出 4.7万件。今年4月,全红婵家人曾向媒体证实,全红婵并未给相关农产品代言或授权。 除全红婵外,奥运冠军孙颖莎和王楚钦也遭遇了同样的仿冒。在这个网名为"小兔真可爱"的账号中,两 位奥运冠军的AI克隆声音同样在为土鸡蛋带货。 据悉,依托成熟的语音大模型技术,仅需十几秒就能"克隆"任何人的声音,当声音能被轻易窃取和滥 用,随之而来的侵权乱象频繁上演。 以假乱真 用奥运冠军的AI克隆声音带货 网传AI仿冒全红婵带货画面: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婵宝,今天有事请大家帮忙。婵妹就想 着帮助 ...
奥运冠军带货土鸡蛋?央视曝光AI克隆声音乱象
央视新闻· 2025-08-19 02:08
利用AI仿冒奥运冠军声音带货 背后潜藏灰色产业链 记者在抖音平台发现,在网名为"我是小助理吖"的博主账号中,已发布的17件作品,内容全部是利用AI仿冒奥运冠军全红婵声音带货土鸡蛋的视 频,其中一个视频点赞量高达1.1万。 评论区显示,大量粉丝误以为这就是全红婵本人,纷纷下单购买链接中的鸡蛋,该商品链接显示已售出4.7万件。今年4月,全红婵家人曾向媒体证 实,全红婵并未给相关农产品代言或授权。 除全红婵外,奥运冠军孙颖莎和王楚钦也遭遇了同样的仿冒。在网名为"小兔真可爱"的账号中,两位奥运冠军的AI克隆声音同样在为土鸡蛋带货。 以假乱真的声音再加上对奥运冠军的喜爱,网络博主收获了大量粉丝的订单。 在互联网上,奥运冠军的"声音"突然开始推销农产品,知名演员的"声音"24小时不间断在直播间与粉丝互动……随着AI技术的普及,"克隆"特定人 物声音已实现"一键式"操作。当声音能被轻易窃取和滥用,随之而来的侵权乱象频繁上演。 而记者发现,AI仿冒名人的乱象远不止带货,还有部分自媒体博主克隆名人的声音后进行24小时语音直播,演员靳东是被仿冒最多的对象,在这看似匪 夷所思的操作背后,其实隐藏着另一个灰色产业链。 据网络安全专家 ...
央视曝光博主假冒全红婵卖土鸡蛋:大量粉丝以为是本人下单,还有人仿冒“孙颖莎、王楚钦高调为婵妹带货”
齐鲁晚报· 2025-08-19 01:00
AI克隆声音技术滥用现状 - AI语音克隆技术成熟 仅需十几秒即可克隆任何人声音 导致侵权乱象频繁上演 [1] - 抖音等平台存在大量利用AI仿冒奥运冠军全红婵声音带货的账号 单个视频点赞量达1.1万次 [4] - 仿冒视频商品链接显示已售出4.7万件 大量粉丝误认为真人下单购买 [4] - 除全红婵外 奥运冠军孙颖莎和王楚钦同样遭遇声音仿冒用于土鸡蛋带货 [4][6] - 部分自媒体克隆名人声音进行24小时语音直播 演员靳东是被仿冒最多对象 [8] - 仿冒直播可诱骗粉丝打赏获利 并将小白账号迅速打造成上万粉丝账号 [8] 配音行业侵权案例 - 配音演员武扬发现某餐饮企业宣传片未经授权使用其AI克隆声音 视频转发量达2800多次 [9] - 侵权方仅愿支付5000元赔偿但拒绝公开道歉 声称克隆声音由第三方公司提供 [9] - 配音演员浩洋遭遇多次侵权 维权陷入"自证循环"困境 [9][10] - 行业普遍存在合作一次即遭无限克隆的现象 受害者决定通过法律程序维权 [10] 技术原理与安全隐患 - 基于开源语音大模型 仅需一段清晰语音样本即可在极短时间内克隆声音 [13] - AI克隆声音最大隐患是被诈骗分子利用 若结合AI换脸技术可生成高度逼真"数字人"实施诈骗 [14] - 在抖音、快手等平台可轻易找到大量声音克隆教程视频和软件下载信息 [11] 法律保护与监管措施 - 民法典第1023条明确对自然人声音的保护参照适用肖像权保护规定 [17] - 未经许可使用或许可他人使用权利人声音构成侵权 录音制品授权不包含AI克隆授权 [19] - 平台若知道或应当知道用户侵权而未采取必要措施 需承担连带责任 [20] -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将于2025年9月施行 要求对生成内容添加显式标识 [22] - 中央网信办部署"清朗·整治AI技术滥用"专项行动 强化AI技术源头治理和违规应用清理 [22]
根治AI造假“起号”,技术赋能是关键
人民网· 2025-08-14 00:51
AI生成内容滥用现象 - 社交媒体上AI生成视频关注度高 细节丰富令网友信以为真 内容包括外国人唱中文歌 银发奶奶传授养生秘诀 氛围感女孩分享穿搭美学等 [1] - 部分社交账号利用AI技术造假博眼球快速吸粉起号 进而通过电商带货 账号转卖等方式变现 形成起号 转型 转卖的灰色产业链 [1] - 生成式AI工具普及大幅降低起号门槛 在单账号月入过万利益驱动下 操作者瞄准情感 养生 美妆等易引发共情领域 用AI生成银发奶奶 美女博主等形象精准吸引特定群体 [1] 平台治理与监管行动 - 多个平台对AI起号现象开展专项治理行动 清理违规内容并封禁部分账号 [1] - 中央网信办2023年4月启动清朗·整治AI技术滥用专项行动 7月开展清朗·整治自媒体发布不实信息专项行动 均将AI造假列为重点整治内容 [2] - 平台需构建识别—拦截—溯源技术体系 用深度模型精准识别伪装AI内容 建立违规账号黑名单 定向阻断变现链条 [3] 技术挑战与法律风险 - 技术对抗持续上演 造假者通过压缩文件 修改代码等方式规避平台AI识别 增加监管难度 [2] - 法律适用存在模糊地带 AI生成内容标注义务 虚拟账号归属等问题缺乏细化规定 导致追责陷入取证难 认定难困境 [2] - 账号交易多通过加密聊天工具进行 资金流向隐蔽 给溯源打击带来挑战 [2] 治理解决方案 - 监管部门与网络平台手握更雄厚技术资源 更完整数据链条和更强大研发能力 能够通过技术赋能实现对新技术的冒头即打 露头就灭 [3] - 监管部门可搭建全国性监测平台 追踪账号交易异常 解码隐蔽交易信息 联动打击产业链节点 [3] - 需畅通技术化举报渠道 形成全民监督合力 让灰色产业链失去滋生土壤 [3]
换脸拟声等AI技术被滥用,平台如何发力“精准识别”?
环球网资讯· 2025-07-21 08:42
来源:法治网微信公众号 01 法治网研究院:针对近来不断被媒体曝出的换脸、拟声等各种AI技术滥用乱象,您认为,当前整治 AI技术滥用的难点在哪里? 黄尹旭:当前,AI滥用手段的进化速度可能超过检测技术,深度伪造已从简单的面部替换升级到动态 表情、光影细节的模拟,有些经过对抗性训练绕过现有检测工具。检测系统刚识别出像素异常特征,滥 用者就可能添加噪声、调整参数来规避。 滥用内容的隐蔽性越来越强,可能只是在真实视频中替换几秒对话,或在新闻里夹杂小段AI生成文 字,传统批量扫描技术很难识别局部篡改。 还有,各平台的监测标准、处置流程不一,难以形成全链条拦截。 李瑞:我认为主要难点有三个:一是技术迭代迅猛,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深度伪造技术的质 量不断提升,已经日益逼近甚至超越真实水平,而传统的识别模型在这种高速变化面前显得力不从心, 难以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 二是责任主体呈现碎片化状态,从最初的训练数据收集、模型托管服务、分发平台运营,到最终的终端 用户使用,整个链条极为冗长且复杂。这种多环节、多主体的分散格局,使得取证过程变得异常艰难, 归责问题也变得错综复杂,难以厘清。 三是治理标准存在明显缺位,现行的《 ...
AI生成非“法外之地”,恶意造谣终成流量囚徒
齐鲁晚报· 2025-07-07 08:10
湖南怀化网警在日常巡查中发现,一条"怀化35岁女子从28楼跳下"的视频在网络传播,视频的配文中还 标注了高空坠亡事件、家庭悲剧等标签,该视频一经发布迅速引发热议,先后获得数万次转发。经怀化 市公安局缜密侦查,对违法嫌疑人禹某进行了抓捕。据禹某向警方供述,为了快速提升自己账号的关注 度,她通过在某AI平台输入"高空坠楼、家庭悲剧"等关键词生成视频片段,并经过二次剪辑后发布到网 上。除了这起利用AI工具编造谣言的案例之外,上海警方前不久也破获了一起利用AI工具编造企业不 实信息的案件。 当"怀化35岁女子从28楼跳下"的所谓"新闻视频"在平台疯传数万次,当"某茶饮企业使用过期原料"的AI 杜撰谣言导致门店营业额骤降超20%。AI生成内容正被扭曲为流量时代的新型造谣工具。 恶意造假已成AI技术滥用重灾区。湖南禹某仅凭输入"高空坠楼、家庭悲剧"等关键词,便借助平台"悲 剧模板"一键生成虚假跳楼视频;上海姚某、陈某等人为博取广告收益,用AI工具"洗稿"拼凑企业不实 信息。技术门槛的降低正催生一条AI造谣的灰色产业链,某平台"悲剧模板"月下载量超10万次的数据, 更揭示出流水线式造假的规模性危害。这些行为已非无心之失,而 ...
3500余款违规AI产品被处置!南都曾起底造假起号生意
南方都市报· 2025-06-20 10:28
行业监管动态 - 中央网信办自4月启动"清朗·整治AI技术滥用"专项行动 聚焦AI换脸拟声侵权和内容标识缺失等乱象 [1] - 第一阶段累计处置违规AI产品3500余款 清理违法违规信息96万余条 处置账号3700余个 [2] - 第二阶段将重点整治AI造谣、低俗内容等7类问题 构建技术监测体系并推动内容标识落地 [2] AI技术滥用产业链 - 不法分子利用AI深度伪造内容快速起号引流 通过带货、卖课或转卖账号变现 [2][3] - 部分虚拟数字人账号未标注AI生成身份 粉丝量达数万至十余万 部分账号已开通商品橱窗 [3] - 单条AI生成视频播放量可达数百万 挂车卖书等变现方式收益高达25万元 [3] 平台治理措施 - 网信部门切断违规AI产品营销渠道 督促平台健全技术保障措施 [2] - 专项行动推动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加速落地 旨在形成长效工作机制 [2]
中央网信办深入开展“清朗·整治AI技术滥用”专项行动第一阶段工作
快讯· 2025-06-20 09:10
清朗·整治AI技术滥用专项行动 - 专项行动自2025年4月启动 聚焦AI换脸拟声侵犯公众权益和AI内容标识缺失误导公众等乱象 [1] - 中央网信办深入推进第一阶段重点整治任务 部署各地网信部门加大违规AI产品处置力度 [1] - 切断违规产品营销引流渠道 督促重点网站平台健全技术安全保障措施 [1] - 推动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加速落地 [1] 第一阶段整治成果 - 累计处置违规小程序、应用程序、智能体等AI产品3500余款 [1] - 清理违法违规信息96万余条 [1] - 处置账号3700余个 [1]
AI换脸、跨平台引流 反诈防线如何“破壁升级”
环球网资讯· 2025-06-16 22:15
电信诈骗现状与特征 - 电信网络诈骗呈现技术智能化、组织产业化、链条跨境化特征 [1] - 诈骗手法高度多样化 2025年监测到超过100种不同类型案例 并呈现季节性变化规律 夏季以色情诱骗和虚假购物充值类为主 [3] - 诈骗目标人群呈现全年龄段覆盖特点 假冒"平台客服"类骗局使受骗群体从老年人扩展至年轻人 [4] 高发诈骗类型与手段 - 5类主要高发诈骗形式包括刷单返利、虚假网贷、虚假理财、冒充公检法、冒充客服 [2] - 高考季针对考生家庭的升学类诈骗高发 包括招生录取、查分改分、内部名额等类型 [3] - AI技术被黑灰产滥用 用于批量生成逼真文本图像 实施深度伪造 短时间内生成大量涉诈应用 [4] 行业反诈技术措施 - 首创App反诈电子标识认证 试点中涉案量最高降幅达90% [2] - 推广"反诈名片"服务 公安机关反诈电话日均提醒量55万次 [2] - 抖音自研多模态大模型 每日封禁涉诈账号超8万个 拦截异常投稿评论超400万条 发送站内信提醒700万条 [4] 平台治理与用户防护 - 抖音新增客服联系记录、动态验证口令等功能 日均保护潜在受害人超5万名 [5] - 用户可通过拨打官方客服95152或使用"验证助手"进行信息核验 [5] - 平台邀请8位创作者担任反诈大使 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开展反诈宣传 [5] 跨部门协作机制 - 形成"打击、防范、治理、宣传"四位一体综合发力模式 [2] - 北京通管局联合公安网信等部门提升全链条打击效能 [5] - 需政府监管、企业履责、行业自律和用户参与同向发力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