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城中国(03900)

搜索文档
开源证券:“好房子”形成品质代差 拓宽房地产增量需求
智通财经网· 2025-05-06 12:01
行业现状分析 - 房地产行业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 当前商品房供过于求 库存去化周期拉长 [1][2] - 2024年以来房地产政策宽松力度已非常大 货币政策宽松力度与前两轮周期相当 财政政策支持力度更大 [2] - 本轮周期销售量价数据连续下降月份超30个月 高于前两轮宽松周期 整体规模收缩明显 [2] 政策导向 - 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适应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 正式进入去库存周期 [2] - 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提出增加改善性住房特别是好房子供给 [2] -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标准规范 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 [2] - 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强制执行国家标准《住宅项目规范》 在层高隔声通讯供暖电梯配套等多方面加强住宅建设要求 [2] 市场需求变化 - 我国居民户均住房间数3.18间 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7.76平米 人均住房间数1.07间 [3] - 住房房龄集中在1990-2014年 其中2000-2009年占比30.34% 2010-2014年占比21.46% 1990-1999年占比20.55% [3] - 房龄老龄化将带来持续的置换和更新需求 [3] 投资机会 - 推荐布局城市基本面较好 善于把握改善型客户需求的强信用房企:绿城中国 招商蛇口 中国海外发展 建发股份 滨江集团 建发国际集团 [1][4] - 推荐住宅与商业地产双轮驱动 同时受益于地产复苏和消费促进政策的房企:华润置地 新城控股 龙湖集团 [1][4] - 推荐受益于二手房交易规模和渗透率持续提升的房地产后服务市场企业:贝壳-W 我爱我家 [1][4]
前4月百强房企销售额超1.1万亿元 分化行情延续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05 14:09
行业销售表现 - 前4个月TOP100房企销售总额为11198.6亿元 同比下降10.2% 降幅较1~3月基本持平 [1] - 4月单月百强房企销售额同比下降16.9% 较3月单月降幅有所扩大 [1] - TOP10房企销售额均值为542.3亿元 较上年下降9.9% TOP11~30同比下降12.5% TOP31~50同比下降2.5% TOP51~100同比下降13.0% [2] - 百亿元以上阵营企业25家 较去年同期减少3家 50亿~100亿元企业27家 减少2家 30亿~50亿元企业26家 减少4家 30亿元以下企业22家 增加9家 [2] 头部房企动态 - 保利发展前4月累计销售额876亿元领跑百强房企 绿城中国710.2亿元和华润置地685亿元分列二三位 [2] - 典型房企对2025年销售目标较为谨慎 鲜少提及具体销售目标 聚焦高质量发展和优质项目修复毛利率 [3] 城市分化行情 - 北京 上海 深圳 成都 杭州等核心城市成交放量取决于高端住宅供应 武汉 天津等城市呈现弱复苏走势 部分弱二线和三四线城市去化压力大 [3] - 上海徐汇区滨江地王项目绿城·潮鸣东方备案均价19.5万元/平方米 刷新徐汇区新盘均价纪录 成为上海第二贵新盘 [3] - 上海4月26日新增11个商品住房项目共1577套房源 "五一"假期前又公示8个项目1271套住宅 包含4个单价10万+项目 [5][6] 市场供需情况 - 上海部分项目出现"日光盘"现象 浦东新杨思翡雲悦府第一批开盘因摇号靠后未能选房 [1] - 上海闵行区安高申陇院和杨浦滨江保利外滩序98项目看房人络绎不绝 需限流或合并接待 [5] - 保利外滩序98临时加推5号楼新增60套供应 前滩公馆和浦发莲园等前期"日光"项目再次入市 [5] - 中高端改善产品市场活跃度特别高 显示高端需求潜力大 [6]
供应井喷,海珠西新盘迎来入市后首个关键营销节点
搜狐财经· 2025-05-02 09:28
广州海珠区楼市竞争态势 - 海珠区成为广州楼市竞争最激烈分区之一 1月至4月中商品住宅成交套均价达760万元 仅次于天河区位列全市第二 新增供求比高达2.29 远高于全市其余十区 [1] - 截至2025年3月末海珠区商品住宅库存4542套 去化周期14.7个月 为近半年来最高 年内仍有超十宗涉宅地块拟供应 [1] - 目前海珠区在售一手项目多达25个 其中约三分之一为2024年下半年至今入市 [1] 开发商营销策略 - 五一小长假成为上半年重要营销节点 开发商通过新盘入市和优惠活动冲刺销售 五一前两周海珠区新取预售证住宅套数超500套 [2] - 中建天钰项目推出89平方米南向三房单位 总价最低达399万元 黄金楼层均价控制在5万元/平方米以内 [2] - 绿城·馥香园开盘均价5.2万-5.8万元/平方米 较吹风价大幅降低 首批123套房源去化率超60% [3] - 中交天翠将91平方米南向江景三房总价降至438万元起 折合单价约4.8万元/平方米起 较开盘前报价下降11% 并赠送价值35万元产权车位 [5] 市场表现与趋势 - 黄埔区和番禺区商品住宅套均价分别为366万元和430万元 部分购房者已能在海珠区购入刚改型三房产品 [2] - 广州市二手住宅1月-4月网签37494套 同比增长约18% 将释放置换潜力 [7] - 重点监测50盘来访认购呈现逐周攀高趋势 转化率周均增长0.4个百分点 [7] - 越秀地产推出"五一提前安心购"活动 包括保价、个性化付款和百套特价补贴房源 旗下江湾潮起项目已开盘 皓悦滨江项目即将入市 [7]
前4月百强房企销售过万亿
第一财经· 2025-05-02 04:16
楼市销售业绩 - 2025年4月TOP100房企实现销售操盘金额2846.8亿元,1-4月累计销售操盘金额10181.7亿元,同比降低6.7%,整体延续止跌回稳态势 [1] - 保利发展前四月销售操盘金额806.1亿元稳居榜首,绿城中国、中海地产分别为710.2亿元、613.9亿元,华润置地、招商蛇口分别为616.1亿元、473.1亿元 [1] - TOP10房企销售门槛同比降低8.9%至112.6亿元,TOP100房企门槛降低3.1%至17.9亿元 [1] 房企战略调整 - 房企不再唯"销售金额"论,聚焦高质量发展,提升签约回款率和毛利率 [2] - 实施"一城一策、因城施策"营销策略,加快市场反应速度,优化区域土储结构 [2] - 投资聚焦高能级城市,关注收益确定性高的项目,一线或强二线城市核心板块频现"地王" [2] 市场趋势与政策 - 2025年4月新房成交规模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5月预计延续弱修复态势 [3] - "好房子"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房企加大高品质住房供给,2000年前建造房屋占比31.2%,80%无电梯,中长期需求旺盛 [3] - 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重点城市新房销售延续同比增长 [4] 区域市场表现 - 北京、上海、深圳、成都、杭州等核心一二线城市受供给约束,成交放量取决于高端住宅供应 [3] - 优质项目供给增加有望加速改善需求释放,助力核心城市市场继续修复 [3][4]
↑42%!百强房企投资积极性筑底回升
证券时报· 2025-05-01 06:55
土地市场活跃度 - 1—4月新增土储百强房企拿地金额4285亿元,同比增长42% [1][2] - 新增货值总额8309亿元,同比增长23.6%,总建筑面积391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2% [1][2] - 销售TOP10房企新增货值占百强总量的69%,较2024年末增加7个百分点 [1][2] 市场分化特征 - 一线及强二线城市如北京、杭州、广州、南京土地成交溢价率持续攀升,核心地块频现高溢价 [3] - 三四线城市量价同比回缩,复苏动能不足 [3] - 头部房企及国央企加速优化土储,中小房企因流动性压力收缩投资 [3] 城市群及区域表现 - 长三角TOP10企业拿地金额1146.7亿元,居四大城市群之首 [4] - 京津冀TOP10企业拿地金额698亿元,中西部TOP10企业拿地金额289亿元 [4] - 杭州、厦门4月拍出多宗高总价地块,北京朝阳区平房乡地块以126亿元总价居首 [4] 房企投资策略 - 央企、国企和地方国资为拿地主力,民企仅在深耕区域补仓 [4] - 绿城中国在杭州、上海、苏州拿地金额均进入前三 [4] - 滨江集团聚焦杭州,位列当地拿地金额第一 [4] 行业集中度 - 销售TOP11—30房企新增货值占比合计20%,后50强房企占比仅3% [2] - 百强房企拿地销售比稳定在0.3,较2024年末提升0.13 [2] - 头部房企如中国金茂、滨江集团、绿城中国拿地销售比显著高于行业均值 [2]
2025年1-4月中国房地产企业新增货值TOP100排行榜
克而瑞地产研究· 2025-05-01 02:12
行业集中度 - 2025年1-4月销售TOP10房企新增货值占销售百强新增货量的69%,较2024年末增加7个百分点,头部企业市场集中度持续提升[1][23] - 销售TOP11-20、TOP21-30、TOP31-50及后50强房企新增货值占比分别为14%、6%、7%和3%,资源进一步向头部倾斜[23] - 百强房企拿地销售比稳定在0.30,较2024年末提升0.13,中国金茂、滨江集团、绿城中国等头部房企拿地销售比显著高于行业均值[23] 土地市场表现 - 前4月百强房企新增土储货值、总价、建面分别为8309亿元、4285亿元和3915万平方米,同比分别增长23.6%、41.5%和3.2%,核心城市优质地块供应推动金额增幅显著[21] - 全国300城4月经营性土地成交建面269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3%,但环比上升50%,南京、杭州等核心城市成交活跃,平均楼板价同比上涨14%至3280元/平方米[14] - 百强门槛值分化明显:新增货值门槛17.6亿元(同比-7%)、总价门槛8.1亿元(同比+26%)、建面门槛19万平方米(同比+3%)[17][18] 企业投资动态 - 花海置新、绿城中国、中国金茂位列新增土地货值前三,分别为642.2亿元、642.0亿元和608.7亿元,中海地产、保利发展紧随其后[3] - 新增土地价值榜单中,中国金茂以355.9亿元居首,绿城中国(355.0亿元)、华润置城(329.4亿元)分列二三位;绿城中国同时以153.0万平方米领跑新增建面榜单[8] - 央国企为竞拍主力,多数房企尚未重启投资,头部企业加速优化高能级城市土储,中小房企受流动性压力收缩投资半径[13][26] 区域市场分化 - 北京、杭州、广州、南京等一线及强二线城市土地溢价率攀升,核心地块频现高溢价成交,三四线城市量价持续回缩[26] - 杭州、南京、厦门单城成交总价超50亿元,南京、杭州等5城成交建面超50万平方米,优质用地占比高位支撑楼板价[14] - 市场回暖呈现结构性特征,三四线城市复苏动能不足,改善需依赖区域经济基本面修复及政策持续性[26]
中指研究院:1-4月TOP100企业拿地总额3608亿元 同比增长26.6%
智通财经网· 2025-05-01 01:35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1-4月TOP100房企拿地总额达3608亿元 同比增长26.6% 但增幅较上月减少4.0个百分点 [1] - 22城同期住宅用地土地出让金同比增长超40% 核心城市如北京、杭州、成都等出现高溢价地块 [1] - 长三角城市群以1146.7亿元拿地金额位居四大城市群之首 京津冀和中西部分别以698亿元、289亿元位列第二、第三 [4] 头部企业竞争格局 - 绿城中国以642亿元新增货值位列榜首 中国金茂(590亿元)和保利发展(501亿元)分列二、三名 TOP10企业新增货值总额占TOP100的43.5% [4] - 权益拿地金额前三名为绿城中国(313亿元)、中海地产(273亿元)和滨江集团(270亿元) [7] - 权益拿地面积前三名为绿城中国(139万m²)、邦泰集团(124万m²)和衡南县发展集团(122万m²) [7] 区域市场分化特征 - 北京朝阳城市发展集团以255亿元全口径新增货值跻身TOP10 显示一线城市国企拿地活跃度提升 [13] - 粤港澳大湾区企业保利置业(38亿元)、越秀地产(34亿元)领衔区域拿地金额榜 但规模显著低于长三角头部企业 [6] - 部分非核心城市如衡南县发展集团、海润城发等进入拿地面积TOP20 反映低线城市土地市场结构性机会 [7][8] 企业战略动向 - 央企保利发展实现拿地金额(249亿元)与新增货值(501亿元)双TOP5 保持全国化布局强度 [7][4] - 区域型房企滨江集团权益新增货值达430亿元 权益占比高达96.8% 显示深耕长三角的战略定力 [13] - 越秀地产全口径新增货值401亿元中权益占比仅32.2% 反映合作开发模式扩张特征 [13]
2025年1-4月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TOP100排行榜
克而瑞地产研究· 2025-04-30 10:33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4月新房成交环比回落,规模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12][13] - 百强房企4月销售操盘金额2846.8亿元,环比下降10.4%,同比下降8.7% [13][14] - 5月新房成交预期延续低位波动,同比或持平去年,呈现弱修复态势 [14][21] 房企销售排名 操盘金额TOP10 1. 保利发展(806.1亿元) 2. 绿城中国(710.2亿元) 3. 中海地产(631.9亿元) 4. 华润置地(616.1亿元) 5. 招商蛇口(473.1亿元) [2][4] 操盘面积TOP10 1. 保利发展(394.3万平方米) 2. 绿城中国(310.2万平方米) 3. 万科地产(305.6万平方米) 4. 中海地产(298.5万平方米) 5. 华润置地(262.6万平方米) [2][4] 全口径金额TOP5 1. 保利发展(876.1亿元) 2. 华润置地(685.0亿元) 3. 中海地产(665.2亿元) 4. 招商蛇口(497.8亿元) 5. 绿城中国(477.2亿元) [8][9] 梯队门槛变化 - TOP20房企销售门槛同比下降8.9%至112.6亿元 - TOP10/30/50门槛同比提升,TOP100门槛下降3.1%至17.9亿元 [17] 区域市场特征 - 京沪深杭蓉等核心城市一二手房成交环比均降,需求进入瓶颈期 - 武汉、天津等二线城市呈现止跌企稳迹象,弱二线及三四线城市去化压力仍大 [21] 数据说明 - 统计口径为企业操盘数据,含代建业务,时间跨度为2025年1-4月 [6]
2025年1-4月宁波房地产企业销售业绩排行榜
36氪· 2025-04-30 01:52
宁波房地产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1-4月宁波房地产市场累计成交金额达407.14亿元,呈现"先扬后抑"态势,4月进入调整期单月成交37.85亿元 [1] - 成交均价15,459元/㎡的调整为刚需购房者提供窗口,出清周期稳定在25.75个月 [1] - 新房成交27501套,面积199.43万方,头部房企TOP5贡献223.1亿元占TOP20总额70.7% [4][9] 房企竞争格局 - 江山万里以75.5亿元销售额领跑,宁波轨道交通59.4亿元和绿城中国40.5亿元分列二三位 [4] - 销售面积前三:绿城中国20.4万方、宁波轨道交通17.1万方、江山万里14.3万方 [5] - 权益销售金额前三:江山万里36.9亿元、绿城中国35.1亿元、宁波轨道交通34.4亿元 [5] 热门项目分析 - 商品住宅TOP20项目合计销售186.6亿元,江山万里·玖曜36.6亿元和玖洲34.2亿元包揽前二 [6][7] - 中国铁建·宁波·未来视界项目位于海曙西核心区,主力户型112-130㎡三至四居,带装修交付 [10][13] - 改善型项目表现突出,如安麓院11.7亿元、绿城·沁百合9.6亿元 [7] 土地市场动态 - 江北永红地块调整容积率至1.8并取消幼儿园配建,保亿以11.59亿元总价、14.3%溢价率竞得 [14] - 地块指标优化后可塑性提升,最低限高12米 [14]
绿城中国(03900)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8 11:0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入为158,546,170千元,较2023年的131,383,150千元增长约20.7%[51][52] - 2024年公司毛利为20,225,297千元,较2023年的17,072,861千元增长约18.5%[52] - 2024年公司除税前利润为7,073,852千元,较2023年的9,724,646千元下降约27.3%[52] - 2024年公司本年利润为4,146,128千元,较2023年的6,678,139千元下降约37.9%[52] - 2024年公司收入1585.46亿元,较2023年增加271.63亿元,上升20.7%;股东应占利润15.96亿元,较2023年下降48.8%[100] - 董事会建议宣派2024年末期股息每股0.30元,2023年为每股0.43元[102] - 2024年末总借贷加权平均融资成本降至3.7%,较2023年末下降40个基点,一年内到期债务占比23.1%[138][140] - 本年度公司收入1585.46亿元,同比增长20.7%,其中物业销售收入占比92.7%,为1470.17亿元,同比增加21.9%[170][172][173] - 本年度物业收入结转面积6352079平方米,同比增长2.5%,结转收入的物业销售均价为每平方米23145元,同比上升19.0%[170][173][174] - 本年度公司项目管理服务收入33.78亿元,同比上升7.8%;设计及装修收入31.13亿元,同比下降7.8%[175][179][180] - 本年度公司酒店运营收入10.30亿元,与2023年基本持平;投资性物业租金收入28500万元,同比增加26.1%[176][181] - 本年度公司毛利202.25亿元,同比增加18.5%,毛利率为12.8%,较2023年下降0.2个百分点,物业销售毛利率11.7%,较2023年提升0.4个百分点[182] - 本年度公司其他收入29.33亿元,较2023年增加2.7%,主要是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增加[183] - 公司本年度行政开支44.41亿元,较2023年的51.39亿元减少6.98亿元,同比下降13.6%[184][188] - 公司本年度销售开支33.23亿元,较2023年的27.28亿元增加5.95亿元,同比增长21.8%[189][191] - 公司本年度计入综合损益及其他全面收益表的利息支出25.79亿元,较2023年的29.16亿元减少3.37亿元;总利息开支73.06亿元,较2023年的83.86亿元减少10.80亿元;加权平均利息成本3.9%,较2023年的4.3%下降40个基点[190][192] - 公司本年度分占合营企业及联营公司业绩合共亏损6.33亿元,较2023年的盈利21.65亿元减少27.98亿元[193][197] - 公司本年度土地增值税14.91亿元(2023年:13.31亿元),企业所得税14.37亿元(2023年:17.15亿元)[194][198] - 公司2024年投资物业公平值变动亏损1.86亿元(2023年:亏损3.52亿元)[195][199] - 公司本年度计提非金融资产减值亏损40.39亿元(2023年:13.91亿元),计提减值亏损10.25亿元(2023年:2.30亿元)[196][200] - 公司本年度其他收入29.33亿元,较2023年的28.57亿元增加7600万元,增长2.7%[187] 各条业务线表现 - 2024年总合同销售面积约1409万平方米,总合同销售金额约2768亿元;自投项目合同销售面积约591万平方米,金额约1718亿元,权益金额约1206亿元,权益比提升至70%[103] - 2024年代建项目销售面积约818万平方米,销售金额约1050亿元[103] - 2024年自投板块首开项目去化率达82%,64%项目实现首开溢价;9个项目单盘销售额超40亿元[103] - 数字营销新媒体成交占比同比提升5.4个百分点至12.1%,平均费率行业领先[104] - 新做项目平均流速提升106%,车位去化比同比提升7%至1.39倍,26个项目实现整盘车宅同罄[104] - 2024年公司新增42个项目,总建筑面积约418万平方米,集团承担成本约484亿元,平均楼面价约每平方米14,383元,预计新增货值达1088亿元,位列行业第四[110][111] - 2024年公司自投及代建板块完成241个项目交付,交付户数约15.36万户,面积约3060万平方米,其中约1315万平方米提前交付,平均提前96天,交付满意度91分,同比提升2分,位居交付力Top30第一名[128][132] - 绿城管理连续九年市占率超20%,购房者满意度91%,委托方满意度96%[139][142] - 2024年绿城管理新签建筑面积约364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4%,合约总面积约1.256亿平方米,同比增长5.0%[143][145] - 2024年绿城+板块生活科技业务后加装业务合同额达9.7亿元[144][146] - 截至2024年末,未来数智业务累计申请知识产权150余项,服务未来社区超500个,市场占有率超40%[144][146] 各地区表现 - 长三角项目个数82个,建筑面积占比49%;环渤海项目个数20个,占比15%;长江中游项目个数12个,占比10%;珠三角项目个数7个,占比4%;西南项目个数6个,占比5%;中国其他地区项目个数17个,占比16%;海外项目个数2个,占比1%[61] - 浙江(除杭州)总建筑面积416.9908万平方米,地上可售面积250.7663万平方米[65] - 杭州总建筑面积328.6659万平方米,地上可售面积224.5698万平方米[65] - 江苏总建筑面积503.6414万平方米,地上可售面积393.3762万平方米[65] - 上海总建筑面积79.1782万平方米,地上可售面积47.0216万平方米[65] - 安徽总建筑面积15.3878万平方米,地上可售面积9.2624万平方米[65] - 山东总建筑面积130.2322万平方米,地上可售面积78.5452万平方米[65] - 天津总建筑面积127.789万平方米,地上可售面积82.6268万平方米[65] - 辽宁总建筑面积108.5995万平方米,地上可售面积82.8906万平方米[65] - 浙江地区项目土地面积小计1871556平方米,建筑面积小计4169908平方米[72] - 上海地区项目土地面积小计231851平方米,建筑面积小计791782平方米[74] - 江苏&安徽地区苏州春风湖滨项目权益为57.9%,土地面积96388平方米,建筑面积167193平方米[75] - 宁波中心项目权益为29.6%,土地面积7872平方米,建筑面积229386平方米[71] - 温州鹿城广场项目权益为100%,土地面积44151平方米,建筑面积385884平方米[71] - 上海沁兰园项目权益为100%,土地面积51622平方米,建筑面积195378平方米[74] - 上海留香园项目权益为100%,土地面积61152平方米,建筑面积221125平方米[74] - 南京金陵月华项目权益为40.4%,土地面积72145平方米,建筑面积225039平方米[75] - 扬州云萃项目权益为29.7%,土地面积64691平方米,建筑面积160190平方米[75] - 南通桂语朝阳项目权益为58.2%,土地面积68310平方米,建筑面积171702平方米[75] - 启东海上明月项目权益为50%,土地面积928,633平方米,建筑面积2,136,158平方米[76] - 北京御园项目权益为100%,土地面积241,247平方米,建筑面积229,445平方米[78] - 武汉桂语朝阳项目权益为70%,土地面积123,039平方米,建筑面积564,763平方米[81] - 长三角地区项目土地面积小计2,188,934平方米,建筑面积小计5,190,292平方米[76] - 环渤海地区项目土地面积小计2,103,761平方米,建筑面积小计4,191,357平方米[79] - 长江中游地区项目土地面积小计1,289,287平方米,建筑面积小计2,703,793平方米[81] - 无锡逸庐项目权益为75%,土地面积13,552平方米,建筑面积26,927平方米[76] - 天津桃李春风项目权益为100%,土地面积253,402平方米,建筑面积255,455平方米[78] - 长沙凤起麓鸣项目权益为100%,土地面积66,252平方米,建筑面积264,955平方米[81] - 盐城桂语江南项目权益为53.5%,土地面积354,141平方米,建筑面积945,069平方米[76] - 广州、深圳、福州、佛山等地项目土地面积小计271,276平方米,建筑面积小计1,181,175平方米[83] - 成都、重庆、昆明等地项目土地面积小计435,929平方米,建筑面积小计1,321,176平方米[85] - 海南、西安、新疆、郑州等地项目土地面积小计1,820,946平方米,建筑面积小计4,376,033平方米[87][88] - 印尼、加拿大项目土地面积小计137,216平方米,建筑面积小计261,793平方米[90] - 广州桂语汀澜权益为49.6%,土地面积53,748平方米,建筑面积263,988平方米[83] - 成都明月青城权益为17.8%,土地面积225,860平方米,建筑面积603,155平方米[85] - 海南蓝湾小镇权益为51%,土地面积488,294平方米,建筑面积462,388平方米[87] - 印尼雅加达项目权益为10.1%,土地面积130,282平方米,建筑面积248,182平方米[90] - 一二线城市销售额占比达79%,在18个核心城市销售排名当地前五,宁波连续5年、西安连续3年保持Top1[108] - 本年度浙江地区项目物业销售收入758.66亿元,占比51.6%;北京地区173.22亿元,占比11.8%;陕西地区142.96亿元,占比9.7%[175]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2024年房地产行业仍弱势,公司以经营安全为底线、现金流为根本提升发展质量 [31][32] - 行业结构性调整长期,人口增速自2017年下滑、货币供应钝化,行业指标自2021年下滑 [33][35] - 2025年是公司而立之年、「戰略2025」收官之年和「戰略2030」謀劃之年,将围绕八个关键词开展工作[38][40] - 2025年公司将着手编制「戰略2030」规划,明确未来5年布局[38][40] - 公司将推动「好房子」体系全面升级,构建新质产品力体系[44][45] - 公司将加强三大业务板块协同意识,扶持后加装业务成长[44][46] - 2025年是转型发展关键年,中央调控政策或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一二线城市有望反弹,但行业缩量下行短期难逆转[152][154] - 公司将从存量去化、现金安全、投资精准、产品进阶、降本挖潜、创新驱动、代建升维、业务聚焦、战略升级九个方面推动高质量发展[156][157][158][159][160][161][162][164][165][166][167] - 2025年自投项目可售货值约2002亿元,可售面积约628万平方米,一二线城市占比83%,预计全年竣工项目/分期总建面约750万平方米[16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累计已售未结转金额约1905亿元,权益约1421亿元,权益比75%且逐年提升[163] - 2025年公司自投项目可售值约2002亿元,可售面积约628万平方米,一二线城市可售值占比83%,预计全年竣工项目/期总建筑面积约750万平方米[16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未入账销售额约1905亿元,应占约1421亿元,应占比率75%,同比增加[168]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公司连续21年荣获「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综合实力Top10」,重点城市客户满意度连续14年保持领先,连续3年获产品力测评榜第一[7][8] - 截至报告日期,公司最大单一股东中交集團持有已发行股本总额约28.94%的权益[9] - 2020年7月,公司正式分拆綠城管理控股有限公司并于联交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09979),市佔率在行業中遙遙領先[11][13] - 刘成云先生于2025年3月26日起任董事会主席及非执行董事[17] - 张亚东先生于2025年3月26日起辞任原董事会主席一职[17][18] - 周长江先生于2024年3月22日起任执行董事,于2025年3月26日起辞任[17][18] - 吴文德先生于2024年3月22日起辞任执行董事[17][18] - 周安桥先生于20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