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万科(02202)
icon
搜索文档
万科组织架构大调整:撤销所有区域公司!深铁再向万科“输血”20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7 14:55
组织架构调整 - 公司宣布近年来最大规模组织架构调整 由三级管理模式变为二级管理 取消区域层级 设立16个城市公司由集团总部直管[1][3] - 原五大区域拆分为北京公司 广佛公司 深圳公司 上海公司等16个城市公司 原区域区首转任职能部门负责人[3] - 集团总部增设13个职能中心包括成本招采中心 投资发展中心 工程管理中心 产品管理中心 并设立8个事业部涵盖物业 商业与酒店 长租公寓 物流等经营性业务[3] 管理层变动 - 财务层面新增集团财务总监卜令秋 来自深铁系 曾任深圳市特区建工集团财务金融部总经理 原财务负责人韩慧华职务分工未明确[4] - 卜令秋于9月初正式就任万物云非执行董事 7月底已被提名为候选人[4] - 董事长辛杰 执行副总裁郁亮等核心管理层未发生变动[3] 股东支持与流动性 - 第一大股东深铁提供不超过20.64亿元股东借款 利率2.34%(LPR减66个基点) 期限不超过3年 用于偿还公开市场债券本息 此为深铁年内第九次提供借款[4] - 公司短期借款231.46亿元 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1347.13亿元 已如期偿还243.9亿元公开债 2027年前无境外公开债到期[7] - 公司通过新增融资 大宗交易 存量资产盘活及回款等多渠道获取流动性支持[7]
华为研发投入“遥遥领先”
深圳商报· 2025-09-17 13:56
深圳企业上榜情况 - 深圳共有27家企业入选2025中国企业500强榜单 其中8家企业进入前100强 [1] - 前100强深圳企业包括中国平安第12位 华为第23位 比亚迪第26位 腾讯第31位 招商银行第48位 万科第79位 顺丰第92位 深投控第99位 [1] - 中国平安以1.14万亿元营收位列全国第12 较上年提升1位 成为广东唯一万亿级企业 [1] 榜单门槛变化 - 2025中国企业500强入围门槛为479.60亿元 较上年提升5.79亿元 [1] 企业数量变动 - 深圳上榜企业总数保持27家 与上年持平 [2] - 新增优合产业有限公司第383位 2024年度营收646.38亿元 和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第439位 2024年度营收560.21亿元 [2] - 同时有2家企业退榜 [2] 研发投入表现 - 500强企业研发总投入1.73万亿元 平均研发强度创1.95%历史新高 [2] - 深圳企业研发投入远超平均水平 华为以1796.87亿元研发投入位列全国第一 比亚迪以531.95亿元位列第二 [2] 行业分布特征 - 深圳上榜企业覆盖互联网 电子信息 智能制造 消费电子等多个细分行业 与深圳"20+8"产业布局高度契合 [3] - 新能源领域表现突出 比亚迪2024年全球销售新能源汽车427.21万辆 同比增长41.26% 业务覆盖110多个国家和地区 蝉联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冠军 [3] - 欣旺达首次入围即位列第439位 同时入选2025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100强第83位和2025中国大企业创新100强第69位 [3]
万科组织架构大调整
新浪财经· 2025-09-17 13:01
组织架构调整 - 公司完成近年来最大规模组织架构调整 新架构包括集团总部 地区公司和事业部三部分 [1] - 集团总部设置董事会办公室 集团办公室1党群工作部和11个中心 辛杰担任董事长 郁亮担任执行副总裁 [3] - 地区公司数量为16个 包括北京公司 津冀公司 上海公司等 由总部直接管理城市公司 [3][5] - 事业部包含物业 商业与酒店 长租公寓 物流等八大多元化业务 [3] 管理团队变动 - 管理团队包括董事长辛杰 工会主席解冻 执行副总裁郁亮 李锋 华翠 财务负责人韩慧华 董事会秘书田钧 [3] - 朱保全和孙嘉职务不变 分别继续负责物业 商业与酒店事业部 [3] - 李刚新兼任北京公司总经理 张海转任集团首席产品官 李嵬担任集团投资发展中心总经理 吴镝担任集团首席营销官 卜令秋担任集团财务总监 [5] 架构变革重点 - 撤销开发经营本部 将原"5+2+2"架构调整为16个地区公司 [5] - 此次调整距离上次大规模人事变动约8个月 年初郁亮辞去董事会主席职务 祝九胜辞去总裁等所有职务 [5] 股东资金支持 - 深铁集团提供20.64亿元借款 用于偿还公开市场债券本金与利息 [6] - 借款期限不超过3年 利率为LPR减66个基点 当前利率为2.34% [6] - 这是深铁集团年内第九次向公司提供借款 累计金额近260亿元 [6]
万科大动作,近年最大规模组织架构调整落地
第一财经· 2025-09-17 11:56
组织架构调整 - 万科近期完成大规模人事组织调整 新组织架构包括集团总部 16个地区公司和8大事业部[2] - 集团总部设置11个中心 包括董事会办公室 投资发展中心和审计监察中心等[2] - 地区公司包括北京公司 津冀公司和上海公司等16个公司 事业部涵盖物业 商业与酒店 长租公寓和物流等多元化业务[2] 管理层变动 - 集团高管包括董事长辛杰 执行副总裁郁亮 李锋 华翠 财务负责人韩慧华和董事会秘书田钧[4] - 执行副总裁李刚兼任北京公司总经理 张海转任集团首席产品官 李嵬任投资发展中心总经理 吴镝任首席营销官 卜令秋任财务总监[4] - 今年1月管理层核心岗位大调整 郁亮 祝九胜和朱旭集体辞任 深铁集团全面接管并派驻管理人员[5] 架构改革重点 - 撤销开发经营本部 将"5+2+2"架构调整为16个地区公司由总部直接管理[4] - 调整思路与金茂 招商蛇口等头部房企相似 以撤销中间层级和强化总部管控为核心[4] - 打破传统三级架构转向两级管控 提升城市端执行力[4]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收1053.2亿元同比下降26.2% 归母净利润亏损119.47亿元[5] - 合同销售金额691.1亿元同比下降45.7% 合同销售面积538.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2.6%[5] 行业背景 - 研究机构认为万科调整符合行业瘦身趋势 通过减少管理层级缩短决策链条[5] - 房企组织架构调整反映行业下行周期经营逻辑转变 盈利难成为普遍现象[6] - 头部房企通过扁平化架构应对行业深度调整 利润规模和盈利水平继续承压[6]
万科组织架构大调整落地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7 11:07
公司组织架构调整 - 万科官网于9月17日变更组织架构和管理团队信息 [2] - 集团总部调整为董事会办公室、集团办公室1党群工作部和11个中心 [2] - 辛杰担任董事长 郁亮担任执行副总裁 [2] - 地区公司分为北京公司、津公司、上海公司等16个公司 [2] 业务战略动向 - 新设立事业部 体现业务层面的突破探索 [2] - 处置资产转让冰雪业务 显示业务结构调整 [2] - 架构调整与资产处置动作结合 表明公司积极寻求业务转型 [2]
万科组织架构调整落地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7 11:03
公司组织架构调整 - 万科官网于9月17日变更组织架构和管理团队信息 集团总部被分为董事会办公室 集团办公室1党群工作部和11个中心 [1] - 辛杰担任董事长 郁亮担任执行副总裁 [1] - 地区公司共分为北京公司 津公司 上海公司等16个公司 [1] 业务战略动向 - 此次架构调整后新设立事业部 [1] - 万科处置资产转让冰雪业务等动作显示公司正积极探索业务层面的突破路径 [1]
万科再获深铁集团借款不超20.64亿元 累计已近260亿元
财经网· 2025-09-17 11:00
股东财务支持 - 深铁集团再次向万科提供20.64亿元股东借款 用于偿还公开市场债券本金与利息 累计借款金额达259.41亿元 [3] - 借款期限为3年 利率维持在2.34% 低于1年期LPR水平 体现市场化原则 [3] - 深铁集团有权要求万科提供担保措施 相关担保将在履行完决议程序后生效 [3] 公司经营状况 - 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53亿元 销售收入近700亿元 交付房屋超4.5万套 [4] - 多地项目开盘去化率超九成 完成243.9亿元公开债务偿还 [4] - 2027年之前已无境外公开债到期 经营基本实现稳定 [4] 关联交易情况 - 深铁集团除提供借款外 还承接万科转让的红树湾物业开发项目投资收益权及相关标的 [3] - 关联交易不存在损害公司及中小投资者利益的情形 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无不利影响 [3]
万科近年最大规模组织架构调整,扁平化及强化总部集权
第一财经网· 2025-09-17 10:43
组织架构调整 - 公司近期完成大规模人事组织调整 包括集团总部 地区公司和事业部三大板块 其中集团总部设11个中心 地区公司包括16个城市公司 事业部涵盖物业 商业与酒店等八大多元化业务[2][3] - 撤销开发经营本部 将原有"5+2+2"架构调整为16个地区公司由总部直接管理 实现从三级架构向两级管控转变 强化总部管控与城市端执行力[5] - 调整后集团高管团队包括董事长辛杰 执行副总裁郁亮 李锋 华翠 财务负责人韩慧华等 其中李刚兼任北京公司总经理 张海转任首席产品官 李嵬任投资发展中心总经理 吴镝任首席营销官[5] 人事变动情况 - 本次为今年第二次大规模人事调整 年初曾出现管理层核心岗位变动 原董事会主席郁亮 总裁祝九胜 董秘朱旭集体辞任 由大股东深铁集团派驻管理人员接管[6] - 现任董事会主席由辛杰担任 郁亮改任执行副总裁 田钧接任董事会秘书 原区域负责人李嵬 吴镝等调任集团总部核心管理岗位[5][6] 经营业绩表现 - 上半年公司营收1053.2亿元同比下降26.2% 归母净利润亏损119.47亿元 主要受存货跌价等因素影响[6] - 合同销售金额691.1亿元同比下降45.7% 合同销售面积538.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2.6% 销售端压力持续[6] 行业背景与调整动因 - 研究机构认为调整反映行业下行周期中企业经营逻辑转变 盈利难成为房地产行业普遍现象 头部房企通过组织架构扁平化应对深度调整[7] - 减少管理层级可缩短决策链条 实现资源集中调度和统一管理 提升运营效率并增强市场敏感度 适应从区域公司管理模式向总公司模式转变[7]
取消区域公司,总部直管!万科组织架构大调整落地
南方都市报· 2025-09-17 10:16
公司组织架构调整 - 集团总部重组为董事会办公室 集团办公室/党群工作部和11个中心[1] - 撤销五大区域公司平台 设立全国16个地区公司包括北京公司 津冀公司 山东公司 上海公司 浙江公司 华中公司等[1] - 新设立8个事业部涵盖物业 商业与酒店 办公 长租公寓 海外 食品 物流及财顾业务[1] 管理层变动 - 执行副总裁李刚新兼任北京公司总经理[6] - 原开发经营事业集团总经理张海担任集团首席产品官 集团产品设计中心总经理[6] - 原西南区域管理部首席合伙人李嵬担任集团投资发展中心总经理[6] - 华东区域管理部首席合伙人吴镝担任集团首席营销官 卜令秋任集团财务总监[6] 调整背景与行业趋势 - 调整旨在减少管理层级 缩短决策链条 实现资源集中调度和统一管理[5] - 行业进入瘦身期 多家房地产企业包括金茂 招商蛇口均已对区域公司组织架构展开调整[7] - 行业趋势是集团直接对城市公司负责 向一线项目要业绩[8] 股东支持 - 深铁集团作为持有27.18%股权的第一大股东 年内第9次提供借款支持 本次借款20.64亿元[7] - 深铁集团年内累计提供借款达259.41亿元 上一次借款为16.81亿元[7] - 架构调整被解读为深铁推动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7] 潜在挑战 - 组织架构调整可能面临管理层变动 人才流失问题[8] - 调整过渡期存在总部和区域内部人员统筹协调和衔接的挑战[8] - 市场关注调整后公司是否会面临新的问题[9]
万科新组织架构落地,设立事业部寻求业务突围
北京商报· 2025-09-17 08:15
组织架构调整 - 集团总部调整为董事会办公室、集团办公室/党群工作部和11个中心 地区公司数量增至16个 包括北京公司、津冀公司、上海公司等[1][3] - 全面进入强集团二级管控体系 撤销五大区域公司平台 由总部直接管控地区公司[3] - 新设立8个事业部 涵盖物业、商业与酒店、办公、长租公寓、海外、食品、物流及财顾业务[3] 战略转型方向 - 食品采购等非地产业务定位为开辟新增长曲线 弥补开发、物业等传统业务收入不稳定性[4] - 业务调整基于行业从增量转向存量的背景 属于长期发展战略[4] - 通过转让冰雪业务资产实现"瘦身" 出售吉林松花湖国际度假区和北京万冰雪体育75%股权[7] 资金支持与债务管理 - 深铁集团累计提供259.41亿元借款 最新一笔20.64亿元用于偿还公开市场债券本息[1][5][6] - 已如期完成243.9亿元公开债偿还 2027年前无境外公开债到期[6] - 形成"深铁集团资金支持+自身销售回款+银行贷款"多元保障体系 资金链稳定性增强[7] 管理团队变动 - 辛杰担任董事长 郁亮任执行副总裁[1] - 深铁集团董事长辛杰于2025年1月出任万科董事会主席 多位深圳国资背景高管进入管理层[6] 运营效率优化 - 强集团管控可通过精简管理层级压缩运营与人工成本[3] - 总部直接管控改善资源调配不均问题 提升跨项目资源统筹能力和战略落地精准性[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