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医疗(00853)

搜索文档
港股异动 微创医疗(00853)再涨超7% 上海国资成为重要战略股东 公司完成25年上半年利润承诺
金融界· 2025-07-30 03:25
股价表现 - 微创医疗股价上涨6.47%至13.82港元 成交额达7.24亿港元 [1] 股权交易 - 第一大股东大冢医疗器械出售15.71%股权 交易后保留约4.99%股权 [1] - 股权受让方包括上海迈泰克(获7.31%股权)、We'Tron Capital Limited(获7.31%股权)及管理层投资平台(获1.08%股权) [1] - 上海迈泰克股权穿透显示其背后为上海财政局与上海国资委 [1] 战略意义 - 引入国资背景战略股东有望助力公司核心业务拓展和战略并购能力 [1] - 交易预期改善公司治理水平并优化股东结构 [1] 业绩表现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完成利润承诺 [1] - 预计2025年下半年实现盈利0.52亿美元以满足可换股融资协议条款 [1]
微创医疗再涨超7% 上海国资成为重要战略股东 公司完成25年上半年利润承诺
智通财经· 2025-07-30 02:09
股价表现 - 微创医疗股价再涨超7%,截至发稿涨6.47%,报13.82港元,成交额7.24亿港元 [1] 股权变动 - 第一大股东大冢医疗器械出售20.70%股权中的15.71%给若干买方 [1] - 买方包括上海迈泰克7.31%(上海上实资本为执行事务合伙人,股权穿透为上海财政局、上海国资委等)、We'Tron Capital Limited 7.31%和微创公司管理层旗下投资平台1.08% [1] 机构观点 - 东北证券指出大股东结构调整有望带来业务拓展与公司治理优化前景 [1] - 引进国资背景战略股东有望助力公司核心业务拓展和战略并购能力,改善公司治理水平 [1] 业绩展望 - 公司完成2025年上半年利润承诺 [1] - 预计2025年下半年盈利0.52亿美元以满足可换股融资协议相关条款 [1]
港股异动 | 微创医疗(00853)再涨超7% 上海国资成为重要战略股东 公司完成25年上半年利润承诺
智通财经网· 2025-07-30 02:07
股价表现 - 微创医疗(00853)股价再涨超7%,截至发稿涨6 47%,报13 82港元,成交额7 24亿港元 [1] 股权变动 - 微创医疗第一大股东大冢医疗器械出售20 70%股权中的15 71%给若干买方 [1] - 买方包括上海迈泰克7 31%(上海上实资本为执行事务合伙人,股权穿透为上海财政局、上海国资委等)、We'Tron Capital Limited 7 31%和微创公司管理层旗下投资平台1 08% [1] 战略影响 - 本次交易引进国资背景投资者作为战略股东,依托其国资背景和产业资源,有望助力公司核心业务拓展和战略并购能力 [1] - 交易有望改善公司治理水平 [1] 业绩展望 - 公司完成25年上半年利润承诺,25年下半年预计盈利0 52亿美元以满足可换股融资协议相关条款 [1] - 期待25年下半年盈利能力持续好转 [1]
微创医疗(00853):国资入局、核心股东调整,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东北证券· 2025-07-29 11:4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3][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微创医疗是国内医疗器械龙头集团,近年积极进行费用端管控,业绩扭亏承诺时间表逐步推进,预计2025 - 2027年公司营收为11.93/13.93/15.95亿美元,归母净利润为 - 0.48/0.83/1.59亿美元,对应PE为 - 57X/33X/17X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股权交易事件 - 2025年7月25日,微创医疗第一大股东大冢医疗器械将持有的20.70%股权中的15.71%出售给若干买方,包括上海迈泰克7.31%、We'Tron Capital Limited 7.31%和微创公司管理层旗下投资平台1.08% [1] - 交易后大冢医疗器械持股占比低于5%、退出大股东身份,尽善尽美将成为第一大股东,持股占比提升至26%以上,公司创始人控制权增强 [1] - 本次交易引进国资背景投资者作为战略股东,有望助力核心业务拓展和战略并购能力、改善公司治理水平 [1] 业务合并计划 - 2025年7月16日,微创医疗董事会提议将CRM业务与集团旗下心通医疗进行业务合并,建立心脏病产品平台、共享国际营销渠道、强化协同效应 [2] - 集团应在2025年7月17日完成CRM业务的上市,IPO募资不低于1.5亿美元、发售市值不低于15亿美元 [2] 中期业绩预告 - 2025年7月17日,微创医疗发布公告,25H1集团收入同比下降不超过4%(剔除汇率影响),亏损1.07亿美元(先前承诺不超过1.1亿美元) [2] - 公司承诺2025年全年亏损不超过0.55亿美元、26H1盈利不低于0.45亿美元、2026年全年盈利不低于0.9亿美元,应实现2025年下半年盈利0.52亿美元以满足可换股融资协议相关条款 [2] 财务摘要 |项目|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美元)|950.73|1031.06|1193.06|1393.16|1594.98| |(+/-)%|13.07%|8.45%|15.71%|16.77%|14.49%|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美元)|-477.63|-214.04|-47.50|82.62|158.87| |(+/-)%|-9.42%|55.19%|77.81%|273.92%|92.29%| |每股收益(元)|-0.26|-0.12|-0.03|0.04|0.09| |市盈率|-4.10|-6.97|-57.46|33.04|17.18| |市净率|2.60|2.49|4.99|4.40|3.55| |净资产收益率(%)|-63.03%|-35.47%|-8.69%|13.32%|20.64%| |总股本 (百万股)|1,834|1,847|1,850|1,850|1,850| [4] 股票数据 |股票数据|2025/07/28| | ---- | ---- | |6个月目标价(港元)|--| |收盘价(港元)|11.58| |12个月股价区间(港元)|4.56~11.58| |总市值(百万港元)|21,425.02| |总股本(百万股)|1,850| |A股(百万股)|| |H股(百万股)|| |日均成交量(百万股)|176| [5] 涨跌幅情况 - 绝对收益:1M为34%,3M为72%,12M为120% - 相对收益:1M为30%,3M为57%,12M为71% [7]
上海生物医药并购基金战略入股微创医疗
格隆汇· 2025-07-29 10:09
交易概述 - 上实资本旗下上海生物医药并购基金拟通过协议转让方式收购Otsuka Medical Devices Co Ltd持有的微创医疗135,335,204股份 成为战略股东 [1] - 交易以资本为纽带对国内链主企业提供关键支持 维护核心资产稳定与发展 [1] - 并购基金为国资背景专业化运作平台 发挥对本土生物医药链主企业精准赋能 稳定发展和价值重塑的积极作用 [1] 战略意义 - 引入战略股东保障发展动能 并购基金依托国资背景和产业资源助力微创医疗核心业务拓展及潜在战略并购 [1] - 优化资源配置释放协同价值 并购基金协助微创医疗明晰发展战略 加强集群优势和竞争优势 [2] - 完善产业生态提升链主价值 并购基金介入带动上下游企业在沪集聚发展 促进关键技术和核心零部件本土突破 [2] 公司背景 - 微创医疗成立于1998年 是创新型高端医疗器械龙头企业 产品覆盖心血管介入 心律管理 骨科 神经介入 手术机器人等十大领域 [3] - 截至2024年底 公司在全球100个国家和地区超过20,000家医院开展业务 提供逾600种解决方案覆盖逾200种疾病 [3] - 公司培育6家A股及港股上市公司 拥有9家专精特新企业 4家科技小巨人企业及1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3] 投资方背景 - 上实资本为上实集团旗下主动基金管理平台 立足上海联动香港面向全球 探索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投资机遇 [4] - 通过多币种全阶段基金矩阵布局 深度服务国家战略与生物医药高地建设 [4]
30亿港元!国资入股、创始人加码,“微创系”能否回到正轨?
思宇MedTech· 2025-07-29 08:29
股权交易与战略调整 - 大冢医疗器械将所持7.3%股份转让给上海生物医药并购基金,同时创始人常兆华及管理团队增持7.3%并额外认购1.1% [1] - 交易涉及2.91亿股,按公告日收盘价估算总金额约30亿港元,大冢医疗保留约4.99%股权 [4] - 上海生物医药并购基金由上海市国资委系统支持,旨在推动本地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升级 [4] - 创始团队增持强化了公司控制权稳定性,为多板块生态整合打下治理基础 [5] 业务重构与战略收缩 - 公司产品线多元分散,已孵化6家上市平台,覆盖十大核心疾病治疗场景 [6] - 2024年集团整体亏损达2亿美元,启动"战略收缩"计划,剥离10家非核心业务子公司 [8] - 聚焦冠脉介入、手术机器人、CRM三大主线 [8] - 引入战略股东为资本层面提供喘息机会,支持打造更具协同性与可持续的盈利模型 [8] 核心产品线进展 - 冠脉介入业务受医保集采影响利润空间压缩,正通过海外拓展与高端药械一体化产品寻找新增量 [9][10] - 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2025年上半年收入增长迅速,亏损同比大幅收窄 [11] - 手术机器人板块成为最具成长性的板块之一,关键在于扩大商业覆盖面实现盈利拐点 [14] - CRM业务考虑与微创心通合并,构建全产品平台对标国际巨头 [15] 战略协同与未来方向 - 上实资本提供政策资源与资金支持,助力公司在上海构建研发制造枢纽 [16] - 未来关注平台协同、财务稳态、产品兑现三大关键词,决定公司能否从多元裂变走向系统生长 [17] - 内部重构管理机制,推动平台板块资源协调,控制投资支出与市场节奏 [19]
医疗器械行业重大推荐电话会
2025-07-29 02:1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医疗器械行业,细分包括医疗设备、高值耗材、IVD、低值耗材等板块 - **公司**:心脉医疗、南微医学、联影医疗、迈瑞医疗、开立医疗、澳华医疗、春立医疗、惠泰医疗、归创通桥、艾艾博医疗、安杰斯、微创集团、华耀发光、英科医疗、康基医疗、艺瑞科技、美好医疗、赛诺医疗、爱博医疗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行业整体**:受益于集采优化、医保创新鼓励及药监局加速审评等政策支持,有望修复板块估值并吸引投资,下半年及2026年有结构性机会[1][2][4] - **政策支持**:集采优化、医保局鼓励创新、国家药监局加快审评,推动创新药和创新器械发展,如集采规则可能不再以最低价中标为主,药监局加快新项目审评并允许医院收费[4] - **结构性机会原因**:经营基数、集采政策优化落地、细分领域竞争深化带来进口替代和并购整合机会、AI和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进展[2] 2. **医疗设备板块**:2025年三季度迎来业绩拐点,龙头公司业绩显现,新品放量将推动业绩增长[1][5] - **业绩表现**:联影预计二季度双位数收入增长,下半年超50%;迈瑞、开立、澳华等公司拐点已至,但部分公司仍在去库存,整体业绩恢复趋势明确,明年增速预计改善[1][5] 3. **高值耗材板块**:长期前景取决于集采出清情况,部分公司受益,部分公司值得关注[1][6][7] - **集采情况**:春立医疗已出清,惠泰医疗、归创通桥和艾艾博医疗部分产品受益于集采加速入院,心脉医疗、南微医学和安杰斯等公司未参与集采,若未来降幅温和、规则合理,市场表现将提升[1][6][7] - **推荐公司**:心脉医疗外周介入和国际化高增长,国内板块受集采影响有限;春立医疗2025年海外收入占比超40%,有望超50%;新增推荐微创医疗,治理改善有投资潜力[10] 4. **IVD板块**:看好华耀发光新产业出海空间和高增长趋势,海外收入占比达40%,短期内国内政策影响量价,长期国际化前景乐观[3][11] 5. **低值耗材板块**:英科医疗在东南亚投产后有望美国订单爆发式增长实现业绩拐点,全球供应链布局优势显著,海外收入占比达85%左右[3][12] 6. **国际化能力**:对行业至关重要,联影和迈瑞等企业已验证,提升企业竞争力并提供发展空间[1][8] 7. **企业在集采优化政策下**:中标预期更稳定,估值和业绩有望修复,看好未参与集采或可能续约、受益集采的公司,部分产品降价未影响出厂价,整体前景好[9] 8. **微创集团** - **经营业绩**:2024 - 2026年经营情况逐步扭亏为盈,2026年全年利润预计达6.3亿人民币,国资占比提升至15.5%[1][14][16] - **新兴业务**:机器人、新迈等新兴业务保持高增长,构成第二增长曲线,对整体业绩贡献显著[1][17] - **自有产品出海**:2024年自有品牌产品出海营收1亿美元,增速85%,预计2025年增速超70%,将成第三增长曲线[18] - **估值体系**:2026年扭亏为盈后可用PE估值法,也可用分部估值法,显示公司价值提升空间[19] - **国资影响**:国资占比提升至15.5%,发挥国资平台优势为子公司赋能,新麦弹性最大,心脉、心通等子公司也受益[20] 9. **英科医疗** - **推荐原因**:一次性手套供需平衡价格回升,产能扩充有成本优势,整合上游供应链,布局全球供应链优化计划,海外收入占比85%左右[21][22] - **利润预期**:2025 - 2027年利润分别为14亿多、18亿多和21亿左右,2026年增长26%,2027年增长15%[24] - **市盈率变化**:2025 - 2027年市盈率预计从14倍降至10倍,估值更具吸引力[25] 10. **投资选择建议**:医疗设备关注国际化进程及业绩恢复拐点,高值耗材关注集采修复、估值修复、新品放量及国际化进展,IVD等待政策影响拐点及国际化高增长公司表现,低值耗材关注英科医疗等有全球供应链布局优势企业[13] 11. **有望高增长公司** - **近期**:2025年三季度联影医疗、惠泰医疗、爱博医疗、艺瑞科技、美好医疗、心脉医疗等有望高增长[26] - **中长期(2026年)**:英科医疗、艺瑞科技、赛诺医疗可能加速增长,赛诺医疗支架获批后有望放量[26]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微创集团创始人兼董事会主席常总及其相关基金会持股比例为26.4%,确保管理层与大股东利益一致,利于公司长期稳定发展[14] - 2024年微创集团与高瓴签订的可转债协议中高管参与出资,显示管理层对公司长期发展信心,巩固管理层与投资者利益一致性[15] - 英科医疗2025年发布股权激励计划,持续到2028年或2029年,激发员工主动性和创造力,体现公司对长期增长信心,确保员工与公司长期利益一致[23]
港股通成交活跃股追踪 微创医疗近一个月首次上榜
搜狐财经· 2025-07-28 13:17
港股通成交活跃度分析 - 7月28日港股通成交活跃股合计成交金额332.01亿港元 占当日港股通总成交金额24.88% 净买入金额32.47亿港元 [1] - 阿里巴巴-W成交额47.61亿港元居首 中芯国际成交39.52亿港元 中国人寿成交38.95亿港元 [1] - 近一个月上榜次数最多个股为阿里巴巴-W、中芯国际、国泰君安国际等 均上榜20次 [1] 个股表现及资金动向 - 微创医疗为近一个月首次上榜 成交额21.02亿港元 净买入3.07亿港元 收盘价上涨5.85% [1] - 中国人寿获最大净买入11.46亿港元 建设银行净买入7.03亿港元 腾讯控股净买入5.98亿港元 [1] - 美团-W出现净卖出3.63亿港元 快手-W净卖出0.52亿港元 [1] 股价变动情况 - 国泰君安国际日涨幅9.45%表现最佳 中国平安上涨3.49% 阿里巴巴-W上涨2.20% [1] - 小米集团-W下跌1.05% 美团-W下跌0.54% 多数个股录得正涨幅 [1] - 建设银行收盘价8.34港元 腾讯控股收盘价555.50港元 中芯国际收盘价53.10港元 [1]
上海国资战投入局,微创医疗迎来拐点了吗?
新浪财经· 2025-07-28 12:35
资本运作与战略投资 - 上海国资旗下上实资本通过收购2.9亿股成为微创医疗重要战略股东,交易涉及金额未披露但推动股价单日上涨5.85%至11.580港元/股,市值达214.3亿港元 [1] - 上实资本的国资背景预计将为公司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融资便利性提升,并通过董事会席位制衡原有管理层,推动资源向核心业务集中 [2] - 此次交易买方还包括微创投资(We'Tron Capital Limited)及管理层投资平台,显示内部股东对公司的持续支持 [1] 业务结构与分拆战略 - 公司通过频繁收购扩展至心血管介入、骨科医疗器械、心律管理等9大领域,2019年起已分拆心脉医疗等5家子公司上市,长期目标为拆分12家独立上市公司 [2] - 2024年各业务营收贡献显示:骨科医疗器械(2.52亿美元)、心律管理(2.2亿美元)、大动脉介入(1.69亿美元)为前三大收入来源,心脏瓣膜(0.51亿美元)和手术机器人(0.36亿美元)规模较小 [3] - 2024年公司战略转向反思"生产上市公司"模式,开始收缩资本运作并重组出售非核心业务,当年资产处置收益达1.15亿美元 [8][11] 财务表现与对赌压力 - 2020-2023年营收从42.33亿元增至67.34亿元但亏损持续扩大,2023年归母净亏损达33.83亿元,流动负债同期从30亿元飙升至96亿元 [4][6] - 2024年通过2亿美元新贷款(含5000万美元对赌条款)偿还4.48亿美元可转债,对赌条件要求2024-2025年亏损分别不超过2.75亿/0.55亿美元,2026年盈利超9000万美元 [7] - 为达标采取激进成本削减:2024年研发费用大降43%至2.17亿美元(占比从40%降至21%),员工总数较2022年减少1/3至6347人 [11] 经营转型与挑战 - 2024年运营三费整体下降24%,转型全面营销策略,但2025H1收入仍同比下滑不超过4%,除手术机器人外各业务收入均下降或增速放缓 [14] - 2025H1预计亏损1.1亿美元(与2024H1持平),若要满足全年对赌条件则下半年需盈利0.55亿美元 [14] - 当前市值较历史千亿港元高点缩水近80%,反映市场对其分拆战略可持续性和债务压力的担忧 [1][6]
港股通(深)净买入29.15亿港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7-28 12:32
市场表现 - 7月28日恒生指数上涨0.68%,报收25562.13点 [1] - 南向资金通过港股通渠道合计净买入92.53亿港元 [1] - 港股通全天成交金额为1334.54亿港元,其中沪市港股通成交850.75亿港元,深市港股通成交483.78亿港元 [1] 沪市港股通交易情况 - 沪市港股通成交净买入63.38亿港元 [1] - 阿里巴巴-W成交额居首,达33.22亿港元,净买入7971.45万港元,股价上涨2.20% [1][2] - 中国人寿成交额28.78亿港元,净买入10.07亿港元,股价上涨1.76% [1][2] - 腾讯控股成交额25.90亿港元,净买入7.49亿港元,股价上涨0.91% [1][2] - 中国平安净卖出2.14亿港元,股价上涨3.49% [1][2] 深市港股通交易情况 - 深市港股通成交净买入29.15亿港元 [1] - 中芯国际成交额居首,达16.15亿港元,净买入4532.54万港元,股价上涨0.66% [1][2] - 阿里巴巴-W成交额14.38亿港元,净买入3.58亿港元 [1][2] - 中国平安净买入4.62亿港元,股价上涨3.49% [1][2] - 美团-W净卖出2.81亿港元,股价下跌0.54% [1][2] 个股表现 - 国泰君安国际股价涨幅最大,达9.45%,沪市成交25.88亿港元,深市成交9.81亿港元 [2] - 微创医疗股价上涨5.85%,沪市成交13.34亿港元,深市成交7.68亿港元 [2] - 建设银行净买入7.03亿港元,股价上涨0.48% [2] - 小米集团-W股价下跌1.05%,沪市成交20.26亿港元,深市成交14.16亿港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