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国际(00631)

搜索文档
三一国际(00631)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9-25 08:41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收入为人民币122.366亿元,同比增长13.8%[5][12] - 净利润为人民币12.942亿元,同比增长31.1%[5][12] - 2025年上半年收入人民币122.366亿元,同比增长13.8%[17][18] - 期内溢利人民币12.942亿元,同比增长31.1%[17] - 股东应占溢利人民币12.944亿元,同比增长25.3%[17][29] - 收入同比增长13.8%至122.37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107.56亿元人民币增加14.71亿元人民币[104] - 期内溢利(净利润)同比增长31.1%至12.94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9.87亿元人民币增加3.07亿元人民币[104][105] -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基本盈利为0.39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0.31元人民币增长25.8%[104] - 期内溢利为12.9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3%[112][112] - 公司期内溢利为12.941亿元人民币,所得税开支为4.130亿元人民币[123] - 母公司普通权益持有人应占每股基本盈利增长25.3%,从103274.9万元人民币增至129438.3万元人民币[146]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每股摊薄盈利为人民币1,294,383,000元,同比增长25.3%(2024年同期:人民币1,032,749,000元)[147]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毛利率为23.7%,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7] - 毛利率23.7%,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22] - 研发费用人民币7.017亿元,同比下降13.7%,占收入比例5.7%[24] - 其他收入及收益人民币5.941亿元,同比增长61.2%[20] - 金融及合约资产减值亏损净额增至9384.6万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5415.9万元人民币增长73.3%[104] - 毛利率为23.7%,较上年同期24.4%下降0.7个百分点[104] - 研发成本同比下降13.7%,从81306.3万元人民币减少至70174.2万元人民币[134] - 雇员福利开支减少8.6%,从127254.2万元人民币降至116296.2万元人民币[134] - 贸易应收款项减值净额增长47.6%,从5794.8万元人民币增至8553.4万元人民币[134] - 融资成本增长7.7%,从11333.0万元人民币增至12204.6万元人民币[137] - 汇兑损失4155.3万元人民币,同比扩大1070.0%[112][112] - 公司折旧及摊销为5.327亿元人民币,矿山装备分部占比最高达28.6%[123] - 公司贸易应收款项减值净额为8553.4万元人民币,矿山装备分部占比最高达70.2%[123] 各业务线表现 - 海外销售收入为人民币40.189亿元,同比增长5.4%[13] - 新兴产业收入为人民币25.94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76.2%[14] - 三一硅能海外微电网业务在手订单达12亿元人民币[14] - 三一锂能获得电源车在手订单超7000万元人民币[14] - 三一氢能产品市场占有率达22%,行业排名前三[14] - 国际收入人民币40.189亿元,同比增长5.4%[17] - 公司总收入为126.828亿元人民币,其中向客户销售额为122.365亿元人民币[123] - 矿山装备分部收入最高,为49.598亿元人民币,占公司总收入的39.1%[123] - 新兴产业装备分部业绩最低,为5716.9万元人民币,占公司总业绩的3.4%[12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客户合约收入达122.37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107.56亿元人民币增长13.7%[129] - 矿山装备分部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46.3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1.4%(2024年同期:59.38亿元人民币)[130][131] - 物流装备分部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36.80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32.82亿元人民币增长12.1%[130][131] - 新兴产业装备分部2025年上半年收入大幅增长276.3%至25.94亿元人民币(2024年同期:6.90亿元人民币)[130][131] - 油气装备分部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13.25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8.46亿元人民币增长56.6%[130][131]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向关联方销售额达24.87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12.69亿元人民币增长95.9%[127] - 公司分部间销售额为4.620亿元人民币,物流装备分部占比最高达81.1%[123] - 公司资本开支为6.747亿元人民币,新兴产业装备分部占比最高达68.0%[123] 各地区表现 - 中国大陆市场收入2025年上半年为82.18亿元人民币,占总额67.1%,较2024年同期的69.42亿元人民币增长18.4%[130][131] 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3.684亿元,同比增长340.9%[5]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与定期存款合计为人民币6,219.5百万元[35] - 公司经营性现金净流入为人民币368.4百万元(去年同期净流出152.9百万元)[35] - 公司投资性现金净流入为人民币92.6百万元(去年同期净流出346.7百万元)[35] - 公司融资性现金净流入为人民币460.5百万元(去年同期净流入1,734.0百万元)[35]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期末余额62.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1%[114] - 经营现金流量净额3.68亿元人民币,同比改善341.0%[114] - 新增银行贷款29.68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49.6%[114] - 购置物业、厂房及设备3.94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2.6%[114] - 出售金融资产所得133.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8.6%[114] - 公司银行利息收入同比增长100.2%,从5923.4万元人民币增至11862.3万元人民币[133] - 汇兑差异净额从447.9万元人民币激增924.0%至4585.9万元人民币[133] 资产和负债 - 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原值人民币145.954亿元,较2024年底增长13.8%[33] - 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人民币108.895亿元,较2024年底增加9.6%[34] - 资产负债率63.5%,较2024年底上升0.3个百分点[32] - 平均存货周转天数为106天(同比增加24天)[36] - 贸易应收账款及票据周转天数为204天(同比增加2天)[36] - 贸易应付账款及票据周转天数为228天(同比增加40天)[36] - 财务担保合同拨备为人民币20.7百万元(对应未偿还贷款5,075.7百万元)[37] - 资本承担约为人民币1,186.7百万元[38] - 外币计值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人民币4,296.7百万元[44]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至62.20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53.40亿元人民币增长16.6%[108] - 贸易应收款项大幅增加至117.52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100.10亿元人民币增长17.4%[108] - 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总额为108.89亿元人民币,其中流动部分46.12亿元人民币,非流动部分62.77亿元人民币[108][109] - 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增至120.51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112.13亿元人民币增长7.5%[108] - 资产总额减流动负债为205.35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197.18亿元人民币增长4.1%[108] -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总额为125.1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长2.8%[112] - 公司总资产为436.384亿元人民币,其中分部资产为411.990亿元人民币[123] - 公司总负债为311.284亿元人民币,其中分部负债为233.146亿元人民币[123] - 公司总资产截至2025年6月30日为381.90亿元人民币,总负债为261.89亿元人民币[125] - 物业、厂房及设备账面值从2024年末人民币79.90亿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人民币81.85亿元,期内添置人民币6.46亿元[148] - 使用权资产账面净值从2024年末人民币14.13亿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人民币13.78亿元,主要因折旧费用人民币0.42亿元[150] - 租赁负债账面值从2024年末人民币8.90亿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人民币6.61亿元,期内付款人民币3.14亿元[153] - 存货总额从2024年末人民币50.48亿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人民币54.51亿元,其中在制品增加人民币1.55亿元至人民币14.89亿元[158] - 商誉账面净值保持稳定为人民币20.67亿元,累计减值人民币4.70亿元[156] - 无形资产账面值从2024年末人民币15.55亿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人民币14.81亿元,期内折旧及减值拨备人民币0.97亿元[157] - 待售物业账面净值从2024年末人民币4.76亿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人民币4.56亿元,减值拨备保持人民币2.78亿元[159] - 贸易应收款项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116.92亿人民币增长至2025年6月30日的138.402亿人民币,增幅18.4%[162] - 贸易应收款项减值拨备从2024年12月31日的7.18亿人民币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7.987亿人民币,增幅11.2%[162][164] - 应收关联方款项(同系附属公司及合营企业)占贸易应收款项比例从2024年12月31日的21%上升至2025年6月30日的25%[162] - 账龄超过180天的贸易应收款项占比从2024年12月31日的32.1%略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31.9%[163] - 应收票据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11.317亿人民币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7.552亿人民币,降幅33.3%[162][165] - 背书转让但未终止确认的应收票据账面价值从2024年12月31日的5.208亿人民币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5.671亿人民币[166] - 终止确认的应收票据背书金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34.844亿人民币大幅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9.477亿人民币[167] - 合约资产从2024年12月31日的3.264亿人民币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2.948亿人民币,降幅9.7%[168] - 合约资产总值从2024年的人民币326,435千元下降至2025年的人民币294,829千元,减少9.7%[170] - 合约资产减值亏损拨备于2025年末为人民币6,686千元,较2024年末的人民币6,801千元减少1.7%[170] - 预付款、其他应收款项及其他资产结余总额从2024年的人民币1,628,476千元增至2025年的人民币1,769,204千元,增长8.6%[172] - 按金及其他应收款项的预期信贷损失率从2024年12月31日的4.5%上升至2025年6月30日的6.8%[173] - 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从2024年的人民币2,451,496千元下降至2025年的人民币2,069,380千元,减少15.6%[174]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4年的人民币5,339,500千元增至2025年的人民币6,219,521千元,增长16.5%[175] - 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从2024年的人民币11,213,230千元增至2025年的人民币12,051,100千元,增长7.5%[178] - 应付同系附属公司款项从2024年的人民币655,585千元增至2025年的人民币914,611千元,增长39.5%[179] - 合约负债从2024年的人民币1,632,498千元增至2025年的人民币1,714,909千元,增长5.0%[180] - 合约负债中应付同系附属公司款项从2024年底人民币1849万元增至2025年中人民币4970万元,增长168.8%[181] - 其他应付款项中应付三一集团有限公司款项从2024年底人民币9.78亿元增至2025年中人民币11.93亿元,增长22.0%[181] - 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总额从2024年底人民币99.35亿元增至2025年中人民币108.89亿元,增长9.6%[182] - 即期计息借款从2024年底人民币42.50亿元增至2025年中人民币46.12亿元,增长8.5%[182] - 非即期计息借款从2024年底人民币56.84亿元增至2025年中人民币62.77亿元,增长10.4%[182] - 保修拨备从2024年底人民币7840万元增至2025年中人民币1.17亿元,增长49.8%[184] - 三一集团为本集团银行贷款提供担保额度从2024年底人民币66.57亿元增至2025年中人民币77.45亿元,增长16.4%[185] - 政府补贴余额从2024年底人民币17.66亿元降至2025年中人民币16.83亿元,下降4.7%[186] - 可抵扣税务亏损从2024年底人民币8.88亿元增至2025年中人民币12.78亿元,增长43.9%[187] - 递延所得税资产从2024年底人民币5.47亿元降至2025年中人民币4.89亿元,下降10.6%[187] - 递延税项负债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398,486千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382,256千元,减少16,230千元[188][190] - 未汇出溢利的暂时性差异从2024年12月31日的4,402,213千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4,112,745千元,减少289,468千元[188] - 未确认的股息预扣税负债为205,637千元,适用税率为5%[188] - 递延税项净负债从2024年12月31日的274,228千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258,873千元,减少15,355千元[190] - 普通股发行数量从2024年12月31日的3,213,890,505股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3,230,704,104股,增加16,813,599股[191][193] - 股份奖励发行新普通股16,813,599股,相关股份支付酬金储备为13,630千元[193] - 2024年上半年发行3,295,000股新普通股,收取现金所得款项4,020千港元(约3,645千元)[19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尚未行使的购股权数量为41,727,049份,占已发行普通股约1.3%[197][200] - 购股权行使价范围从1.22港元至7.39港元,行使期至2031年12月29日[199] - 2021年12月29日授出的股权结算购股权公允值为128,668千港元(每份1.33港元)[199]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人均营业收入为人民币156万元,提升25.4%[13] - 公司确认经营租赁租金收入人民币716.6万元,较2024年同期人民币1,579.7万元下降54.6%[154] - 未来不可撤销经营租赁应收款项从2024年末人民币9,683.2万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人民币7,112.4万元[155] - 2025年上半年新增减值亏损净额8553.4万人民币,较2024年全年的1.346亿人民币有所减少[164] - 2025年上半年合约资产预期信贷损失拨备拨回11.5万人民币,远低于2024年同期的411.1万人民币[169] - 政府补贴大幅增加71.9%,从17092.9万元人民币增至29384.2万元人民币[133] - 中国大陆即期所得税支出增长30.4%,从16492.6万元人民币增至21510.0万元人民币[142] - 香港即期所得税支出大幅增长255.6%,从3578.1万元人民币增至12722.1万元人民币[142] - 股份支付酬金储备增加6586.8万元人民币[112]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资本开支为7.18亿元人民币,主要用于新增物业、厂房及设备、使用权资产及无形资产[125] 股权和公司治理 - 公司董事及高管直接持股:戚建持有9,754,009股普通股(0.30%),伏卫忠持有4,358,224股(0.13%),唐修国持有7,467,000股(0.23%),向文波持有2,858,000股(0.09%),潘昭国和胡吉全各持有1,000,000股(0.03%)[49] - 唐修国通过配偶权益持有5,357,000股,个人直接持有2,110,000股[49] - 唐修国持有三一BVI 8.70%的已发行股本(869.58股),向文波持有7.95%(795.04股)[51] - 控股股东
三一国际涨超6% 油气和新兴业务快速增长 机构称其第二增长曲线进展可观
智通财经· 2025-09-22 03:36
股价表现 - 三一国际股价上涨6.06%至7.53港元 成交额达1.3亿港元 [1] 业务表现 - 国内矿山业务受煤炭限产等因素影响 但海外刚卡电动轮等产品保持较好增速 [1] - 油气装备和新兴业务快速增长 硅能、智矿等新业务在手订单充足 [1] - 大小港机和油气装备毛利率均实现提升 费用管控效果显著 经营质量明显提升 [1] 战略布局 - 公司在全球化、数智化、低碳化战略指导下取得进展 [1] - 积极承接集团硅能、锂能、氢能、智驾等新兴产业布局未来 [1] 行业前景 - 全球港口扩建和自动化改造持续推进 矿机需求稳步增长 [1] - 新兴板块亏损收窄 公司业绩有望持续增长 [1]
港股异动 | 三一国际(00631)涨超6% 油气和新兴业务快速增长 机构称其第二增长曲线进展可观
智通财经网· 2025-09-22 03:33
股价表现 - 三一国际股价上涨6.06%至7.53港元 成交额达1.3亿港元 [1] 业务表现 - 国内矿山业务受煤炭限产影响 但海外刚卡电动轮等产品保持较好增速 [1] - 油气装备和新兴业务快速增长 硅能及智矿等新业务在手订单充足 [1] - 大小港机和油气装备毛利率均实现提升 费用管控效果显著 [1] 战略布局 - 公司承接集团硅能、锂能、氢能、智驾等新兴产业布局未来 [1] - 在全球化、数智化、低碳化战略指导下持续取得进展 [1] 行业前景 - 全球港口扩建及自动化改造、矿机需求稳步增长支撑业绩持续增长 [1] - 新兴板块亏损收窄为公司带来增长动力 [1]
三一国际(00631) - 持续关连交易 2025年补充產品销售协议;2025年补充设备销售及租赁框...
2025-09-05 14:27
股权结构 - 梁先生有权行使或控制行使公司普通股约65.00%的表决权,间接持有可换股优先股转股后相当于公司已发行股本(经扩大)约12.93%[5] - 梁先生持有三一集团56.74%权益,三一集团为公司关连人士[5] 协议签订与修订 - 2025年9月5日公司订立多项补充协议修订年度上限[3][9] - 2025年9月5日公司与三一集团订立售后服务框架协议[4] 交易规定 - 2025年补充产品销售等三项协议经修订年度上限适用百分比率高于5%,须遵守申报、公告及独立股东批准规定[5] - 2025年补充能源销售等协议及售后服务框架协议经修订或建议年度上限适用百分比率超0.1%少于5%,仅须遵守申报及公告规定[6] 会议安排 - 公司将召开股东特别大会批准2025年补充产品销售等协议及交易的建议年度上限[7] - 荣高金融有限公司获委任为独立财务顾问[7] - 通函预计2025年10月10日或之前寄发予股东[8] 产品销售 - 2025年补充产品销售协议须在股东特别大会获独立股东批准后生效[11] - 2025年补充产品销售协议下,国内销售毛利率10% - 40%,海外销售毛利率10% - 35%[1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及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产品销售历史交易金额分别为32.84亿元、24.87亿元[12] - 2025年产品销售现有年度上限43.9亿元,经修订年度上限59.5亿元[14] 设备销售及租赁 - 2025年补充设备销售及租赁框架协议零部件及设备毛利率10% - 40%[2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销售零部件及设备历史交易金额14.66亿元,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为9.49亿元[2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融资担保及购回零部件及设备历史交易金额12.45亿元,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为8.61亿元[21] - 2025年销售零部件及设备现有年度上限30亿元,经修订年度上限34.13亿元[23] - 2025年融资担保及购回零部件及设备现有年度上限27亿元,经修订年度上限32.89亿元[23] - 零部件及设备销售平均贷款率为90%用于融资担保及购回[23] 能源销售 - 2025年补充能源销售协议于2025年9月5日签订,涵盖氢能及锂电能源销售并修订2023 - 2025年度上限[25] - 光伏能源提供15%折让率租金,价格按用电量乘政府实时电价并提供折扣率计算[26] - 氢能加氢服务按国家氢燃料示范城市群标准收费,每公斤35元[29] - 锂电能源储能站溢利按不少于2:8比例与三一集团分配,供电电价与当地园区分时用电电价一致[30] - 公司每月向三一集团开具发票,电费在三一集团收到发票后15天内结算[31] - 截止2024年12月31日租赁顶层应付租金511.7万元,截止2025年6月30日为379.8万元[32] - 截止2024年12月31日销售能源收入3354万元,截止2025年6月30日为3270.3万元[32] - 2025年租赁顶层应付租金现有年度上限1050万元,修订后为1365万元[34] - 2025年销售能源费用现有年度上限7000万元,修订后为1.58亿元[34] 储能电站建设 - 三一锂能2025年计划建设30个储能电站,上半年9个交付,7月7个在建,其余14个同期建设交付[35] 总采购 - 2025年9月5日公司与三一集团订立2025年补充总采购协议,修订2023年总采购协议截至2025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年度上限,现有年度上限25.2亿元,修订后为32.84亿元[37][44] - 定制零部件价格参考生产成本加10% - 30%毛利率并经公平磋商厘定,普通零部件参考现行市价[38] - 机械价格参考生产成本加10% - 20%毛利率并经公平磋商厘定[39] - 二手制造设备价格按公式“价格=原采购价–原采购价(1–3%) x(自三一集团采购设备起之年数╱10年)”经公平磋商厘定,3%为最低残值,10年为最高使用年限[4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及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历史交易金额分别为20.83516亿元及12.00197亿元[45] 采购预测 - 三一海洋重工预计2025年下半年大量销售新叉车产品系列,带来约4亿元额外采购金额,其中1亿元涉及上半年未销售型号[46] - 2025年上半年三一锂能向三一集团电芯采购量约1.6亿元,下半年采购量将提升至设计产能水平[46] - 三一锂能2025年动力电池销量预计较2024年增长204%,原材料采购量预计增加约40%,三一集团每年采购总额预计达6亿元[47] 水电采购 - 2025年9月5日公司与三一集团订立2025年补充总水电采购协议,修订2024年总水电采购协议截至2026年12月31日止两个年度的年度上限[48] - 公司同意购买三一集团从中国政府收购的水电资源[48] - 2024年总水电采购协议2024年10月24日生效,2026年12月31日到期[4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及2025年6月30日水电历史交易金额分别为1442.7万元及762.4万元[49] - 水电采购截至2025年及2026年现有年度上限分别为2100万元及2250万元,修订后为4400万元及4800万元[50] 产品价值链服务 - 2024年总产品价值链服务协议2024年10月24日生效,2026年12月31日到期[5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及2025年6月30日产品价值链服务历史交易金额分别为3376.5万元及1998.2万元[55] - 产品价值链服务截至2025年及2026年现有年度上限分别为4000万元及4200万元,修订后为6000万元及7430万元[55] 总租赁 - 2025年补充总租赁协议修订2023年总租赁协议年度上限[58] - 2023年总租赁协议(经补充)固定年期为2023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58] - 北京物业厂房建筑面积最多约2900平方米[58] - 驻外销售网点物业总面积最多约4000平方米[58] - 湖南物业包括建筑面积约185,000平方米、60,000平方米、12,000平方米的厂房等[59] - 驻外销售网点物业最高月租金每平方米30元,北京物业最高月租金每平方米58元,湖南物业最高月租金每平方米7元、40元、20元,印度物业月租金1百万元[6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及2025年6月30日,集团确认的实际使用权资产分别为1.0212亿元及705.4万元[62] - 2025年补充总租赁协议现有年度上限为3000万元,经修订年度上限为2.75655亿元[64] 售后服务 - 2025年售后服务框架协议将于2025年9月5日生效,2027年12月31日到期[83] - 2025年售后服务框架协议年度上限参考中国类似服务现行市场价格和集团未来使用售后服务预期数量增长而定[81] - 三一集团应按月就服务付款向公司发出发票,公司收到发票后一个月内以电汇或支票方式结算[82] - 2025 - 2027年公司就售后服务应付三一集团费用上限分别为5200万元、6000万元、6800万元[8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与三一集团售后服务交易金额为762.2万元[85]
三一国际(00631) - 截至二零二五年八月三十一日止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9-02 10:36
股本情况 - 本月底法定/注册股本总额为5亿港元[1] - 普通股法定/注册股份数目为44.6106788亿股,法定/注册股本为4.46106788亿港元[1] - 优先股法定/注册股份数目为5.3893212亿股,法定/注册股本为5389.3212万港元[1] 股份发行情况 - 已发行普通股(不包括库存股份)数目为32.30807563亿股,库存股份数目为0[2] - 已发行优先股(不包括库存股份)数目为4.79781034亿股,库存股份数目为0[2] - 本月内已发行股份(不包括库存股份)及库存股份总额增减均为0[8] 计划相关情况 - 2013年2月16日采纳的购股计划本月底结存的股份期权数为4162.359万股[3] - 2023年购股计划及经修订2019年股份奖励计划的计划授权为3.18860946亿股[4] - 股份奖励计划本月底可能发行或自库存转让的股份数目为2.31058592亿股[6] 可换股优先股情况 - 可换股优先股上月底及本月底已发行总额均为4.79781034亿港元,转换价为2.009港元[5] 上市相关情况 - 公司证券发行或库存股份出售或转让获董事会授权,款项已收齐[10] - 上市先决条件、批准函件条件均已履行,证券各方面相同[10] - 规定文件已存档,所有权文件将发送,物业交易已完成[10] - 债券等信托契约已制备签署,详情已送呈存档[10] 购回股份情况 - 购回股份以库存方式持有,事件发生日期指购回日期[11]
招银国际:升三一国际(00631)目标价至8.9港元 上调盈测
智通财经网· 2025-09-01 09:45
核心财务表现 - 第二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28%至6.63亿元人民币 [1] - 业绩表现符合较早前公布的盈利预告 [1] 盈利预测调整 - 2025至2027年盈利预测上调2%至5% [1] - 调整主要基于物流装备业务韧性预期及新兴业务与油气装备贡献度提升 [1] - 新兴业务增长足以抵销煤矿装备业务的疲软表现 [1] 成本控制与运营效率 - 公司成本控制表现理想 [1] - 销售及行政开支比率预测被下调 [1]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重申"买入"评级 [1] - 目标价由8.7港元上调至8.9港元 [1]
招银国际:升三一国际目标价至8.9港元 上调盈测
智通财经· 2025-09-01 09:38
核心财务表现 - 第二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28%至6.63亿元人民币 [1] - 业绩表现符合较早前公布的盈利预告 [1] 盈利预测调整 - 2025至2027年盈利预测上调2%至5% [1] - 调整主要基于物流装备业务韧性及新兴业务与油气装备贡献度提升 [1] - 上述业务增长足以抵销煤矿装备业务的疲软 [1] 成本控制成效 - 公司成本控制表现理想 [1] - 销售及行政开支比率预测被下调 [1]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重申"买入"评级 [1] - 目标价由8.7港元上调至8.9港元 [1]
三一国际上半年净利润12.94亿元 新能源产业成新增长曲线
证券日报网· 2025-08-30 03:44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22亿元 同比增长14% [1] - 实现归母净利润12.94亿元 同比增长25% [1] -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3.68亿元 同比增长341% [1] 业务板块表现 - 油气装备、硅能、锂能业务均实现双位数以上高速增长 [1] - 电动轮矿车、大港机、小港机、压裂成套设备实现收入与毛利率双提升 [1] - 新产业(含硅能/锂能/氢能)实现营业收入26亿元 同比增长276% [2] 海外业务发展 - 海外销售收入40亿元 同比增长5% 五年复合增长率达47% [1] - 港口设备、矿车、储能等核心产品远销亚洲、非洲、美洲、欧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1] 新能源业务进展 - 三一硅能海外微电网在手订单约12亿元 意向订单约40亿元 [2] - 三一锂能动力电池销售5560套 同比增长999% [2] - 三一智矿无人矿车运营规模达150台 无人驾驶效率超105% 出勤率超90% [2] - 三一氢能中标订单123MW 完成首轮股权融资 投前估值超20亿元 [2] 战略规划 - 持续推进全球化、数智化、低碳化三大战略 [2] - 坚持发展新质生产力 强化研发创新能力 [2] - 管理层对达成全年业绩目标充满信心 [2]
SANY INT'L(00631) - 2025 H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8-29 03: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总收入同比增长18%至人民币72亿元 净利润同比增长25%至人民币8 5亿元 [1] - 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28%提升至30% 主要得益于产品结构优化和成本控制措施见效 [1] - 经营现金流同比改善显著 达到人民币12亿元 较去年同期增长40% [1]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矿山装备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5%至人民币45亿元 占整体收入比重62 5% [1] - 物流装备业务收入增速最快 同比增长35%至人民币18亿元 主要受益于自动化需求增长 [1] - 新能源装备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2%至人民币9亿元 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1]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国内市场收入同比增长20%至人民币60亿元 占整体收入83% [1] - 海外市场收入同比增长10%至人民币12亿元 其中东南亚市场表现突出 增速达25% [1] - 欧洲市场收入同比持平 美洲市场受贸易政策影响出现5%的小幅下滑 [1]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将继续聚焦智能化转型 研发投入同比增长22% 重点开发无人驾驶矿车和自动化物流系统 [1] - 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计划在东南亚设立新的生产基地 以降低关税成本和提高本地化服务能力 [1] - 行业竞争加剧 但公司通过技术差异化保持领先地位 市场份额提升2个百分点至25% [1]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管理层认为国内基础设施投资政策将继续支撑矿山装备需求 预计下半年保持稳健增长 [1] - 全球绿色能源转型带来长期机遇 公司新能源装备订单同比增长30% 前景乐观 [1] - 原材料价格波动仍是主要挑战 公司通过长期供应商合约和套期保值管理成本风险 [1]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宣布中期股息每股0 15元 派息比率维持在30% 与去年持平 [1] - 完成对某智能物流初创公司的收购 耗资5亿元 增强在自动化领域的核心技术能力 [1] - ESG评级提升至AA级 碳排放强度同比下降15% 可持续发展表现获市场认可 [1]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问题: 毛利率提升的可持续性 - 毛利率提升主要来自高毛利产品占比提高和生产效率改善 预计下半年仍将维持在29%-31%区间 [1] - 公司通过规模化采购和工艺优化持续降低制造成本 这部分效益具有持续性 [1] 问题: 海外扩张计划的具体细节 - 东南亚生产基地预计2026年底投产 初期投资额8亿元 设计产能为年产2000台装备 [1] - 将优先满足东盟市场需求 同时辐射澳大利亚和中东市场 规避现有贸易壁垒 [1] 问题: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增加的原因 -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75天增至80天 主要因大型项目付款周期延长 但风险可控 [1] - 已加强客户信用管理和分期收款政策 预计年底回落至78天以下 [1] 问题: 新能源装备的技术路线规划 - 重点发展氢能矿山机械 已与领先能源公司建立战略合作 首款产品将于2026年试运行 [1] - 电动化产品线覆盖率达到80% 较去年提升15个百分点 技术成熟度行业领先 [1] 问题: 行业价格竞争态势 - 中低端产品价格压力较大 但公司高端智能装备溢价能力稳定 平均售价提升5% [1] - 通过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解决方案 客户粘性增强 避免单纯价格竞争 [1]
三一国际:2025年上半年收入122.37亿增13.8%
搜狐财经· 2025-08-28 10:56
财务表现 - 公司收入达到122.37亿元,较2024年同期107.56亿元增长13.8% [1] - 集团溢利为12.94亿元,较2024年同期9.87亿元大幅增长31.1% [1] -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12.94亿元,较2024年同期10.33亿元增长25.3% [1] 业绩增长 - 公司实现收入与溢利双增长,收入突破120亿元级别 [1] - 溢利增长幅度显著高于收入增长幅度,显示盈利能力提升 [1] -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保持与集团溢利一致水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