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国际(00631)

搜索文档
三一国际(00631) - 2025 Q1 - 季度业绩
2025-05-29 08:50
收入和利润(同比)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三个月未经审核综合收入约为人民币58.76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约人民币51.30亿元增加约14.6%[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三个月未经审核综合毛利约为人民币14.28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约人民币12.78亿元增加约11.8%[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三个月未经审核综合溢利净额约为人民币6.36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约人民币4.87亿元增加约30.6%[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三个月未经审核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为人民币6.35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约人民币5.16亿元增加约23.2%[4] - 2025年第一季度税前利润为8.21亿元,2024年同期为5.58亿元,变动率为47.1%[4]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深入实施全球化、数智化及低碳化战略,大港机、油气装备、硅能产品收入及矿车海外收入大幅增加[7] - 2024年7月22日完成收购锂能业务,带来新的收入来源[7] - 公司全面实施数智化运营,提效降本,掘进机、小港机、大港机、油气装备及硅能产品毛利率提升[7]
三一国际(00631):减值影响业绩触底,煤机+油气板块有望改善
浙商证券· 2025-05-09 14:2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4][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国内需求有波动但国内外多元化发展空间广阔,2024年减值完成后2025年业绩有望轻装上路,叠加煤机、油气板块订单向好,预计2025 - 2027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有增长 [1][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务发展 - 采矿设备国内煤炭机械行业多重驱动,掘进机龙头有望受益于行业集中度提升,海外宽体车填补空白业绩高速增长 [1] - 物流设备大港机持续获海外订单,小港机打入国际四大运营商采购体系,印度工厂产能爬坡保障海外收入增长 [1] - 新兴领域2021年并入机器人业务,2022年底并入技术装备公司进军新能源装备市场,2023年并入石油装备资产,新业务提供增长动力 [1] 2024年业绩情况 - 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19亿元,同比增长8%,海外收入81.7亿元,同比增长28.4%;能源装备收入109亿元,同比下滑12.8%;物流设备收入72.6亿元,同比增长24.5%;油气板块收入18.7亿元,同比增长24.3%;新兴产业收入18.9亿元,同比增长284.9%;归母净利润11亿元,同比下降42.9%,主要因油气装备商誉减值4.7亿元和珠海地产存货减值2.78亿元 [2] - 2024Q4实现营业收入60亿元,同比上升35.1%,环比增长16.4%;归母净利润 - 2.88亿元,同环比均由盈转亏 [2] 2024年盈利与费用情况 - 利润率方面,毛利率为22.4%,同比下降4.4pcts;净利率为4.9%,同比下降4.2pcts;采矿设备净利率为15.0%,同比增长2.3pct;物流设备净利率为11.6%,同比下降2.4pcts;油气设备净利率为 - 32.1%,同比下降39.9pcts [3] - 费用方面,研发费用率7.0%,同比减少1.3pcts;管理费用率2.9%,同比增长0.3pct;销售费用率5.9%,同比减少0.3pct [3]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42、295、339亿元,期间CAGR为1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9、26.5、29.9亿元,期间CAGR为17%;PE为7.8、6.4、5.7,PB为1.2、1.0、0.8 [4] 财务摘要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亿元)|219|242|295|339| |(+/-) (%)|8.0%|10.4%|22.2%|14.8%| |归母净利润(亿元)|11.0|21.9|26.5|29.9| |(+/-) (%)|-42.9%|99.0%|21.0%|12.9%| |每股收益(元)|0.3|0.7|0.8|0.9| |P/E|13.1|7.8|6.4|5.7| |P/B|1.1|1.2|1.0|0.8| |ROE|9%|15%|15%|15%| [4] 可比公司估值 |公司名称|股票代码|股价(元)|市值(亿元)|归母净利润(亿元)(2025E - 2027E)|EPS(元)(2025E - 2027E)|PE(2025E - 2027E)| |----|----|----|----|----|----|----| |天地科技|600582.SH|6.3|260.7|29.4、29.5、31.1|0.7、0.7、0.8|8.7、8.7、8.2| |郑煤机|601717.SH|15.5|269.1|41.3、44.2、50.3|2.3、2.5、2.8|6.5、6.0、5.3| |振华重工|600320.SH|4.5|185.4|7.6、9.5、11.4|0.1、0.2、0.2|29.4、23.5、19.7| |平均值| - | - | - | - | - |14.9、12.7、11.1| |三一国际|0631.HK|5.7|183.8|21.9、26.5、29.9|0.7、0.8、0.9|7.8、6.4、5.7| [14] 三大报表预测值 |报表类型|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资产负债表|流动资产(百万元)|26227|28675|36250|44767| | |现金(百万元)|5340|7612|11089|15783| | |应收账款及票据(百万元)|11142|11700|14349|16711| | |存货(百万元)|5523|5626|6524|7762| | |其他(百万元)|4223|3736|4289|4512| | |非流动资产(百万元)|14701|16287|18595|17777| | |固定资产(百万元)|7990|8466|9339|8852| | |无形资产(百万元)|3706|4653|5935|5590| | |其他(百万元)|3005|3168|3321|3335| | |流动负债(百万元)|40928|44962|54845|62545| | |短期借款(百万元)|4250|5104|6488|7766| | |应付账款及票据(百万元)|11213|10331|12572|14994| | |其他(百万元)|5746|5946|7634|8664| | |非流动负债(百万元)|7543|9232|11176|11176| | |长期债务(百万元)|5684|7374|9318|9318| | |其他(百万元)|1858|1858|1858|1858| | |负债合计(百万元)|28752|30612|37869|42600| | |普通股股本(百万元)|280|280|280|280| | |储备(百万元)|11850|14067|16745|19764| | |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百万元)|12221|14439|17117|20136| | |少数股东权益(百万元)|-46|-89|-141|-191| | |股东权益合计(百万元)|12175|14350|16976|19945| | |负债和股东权益(百万元)|40928|44962|54845|62545| |利润表|营业收入(百万元)|21910|24187|29545|33921| | |其他收入(百万元)|0|83|78|67| | |营业成本(百万元)|16996|17570|21026|24372| | |销售费用(百万元)|1286|1451|1882|2205| | |管理费用(百万元)|2163|2070|2890|3222| | |研发费用(百万元)|0|992|1221|931| | |财务费用(百万元)|229|262|314|318| | |除税前溢利(百万元)|1421|2756|3400|3848| | |所得税(百万元)|353|606|799|904| | |净利润(百万元)|1068|2149|2601|2944| | |少数股东损益(百万元)|-34|-43|-52|-50| |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1102|2192|2653|2994| | |EBIT(百万元)|1650|3018|3713|4166| | |EBITDA(百万元)|2453|3817|4668|4998| | |EPS(元)|0.32|0.68|0.82|0.93| |现金流量表|经营活动现金流(百万元)|2152|1756|3349|3133| | |净利润(百万元)|1102|2192|2653|2994| | |少数股东权益(百万元)|-34|-43|-52|-50| | |折旧摊销(百万元)|803|799|954|832| | |营运资金变动及其他(百万元)|282|-1192|-205|-643| | |投资活动现金流(百万元)|-973|-1683|-2760|797| | |资本支出(百万元)|-919|-2222|-3110|0| | |其他投资(百万元)|-54|539|349|797| | |筹资活动现金流(百万元)|895|2175|2861|738| | |借款增加(百万元)|1746|2543|3327|1278| | |普通股增加(百万元)|0|4|0|0| | |已付股利(百万元)|-634|-369|-466|-540| | |其他(百万元)|0|-221|0|0| | |现金净增加额(百万元)|2098|2273|3476|4694| |主要财务比率|成长能力 - 营业收入(%)|8|10|22|15| | |成长能力 -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43|99|21|13| | |获利能力 - 毛利率(%)|22|27|29|28| | |获利能力 - 销售净利率(%)|5|9|9|9| | |获利能力 - ROE(%)|9|15|15|15| | |获利能力 - ROIC(%)|6|9|9|9| | |偿债能力 - 资产负债率(%)|70|68|69|68| | |偿债能力 - 净负债比率(%)|38|34|28|7| | |偿债能力 - 流动比率|1.2|1.3|1.4|1.4| | |偿债能力 - 速动比率|1.0|1.1|1.1|1.2| | |营运能力 - 总资产周转率|0.6|0.6|0.6|0.6| | |营运能力 - 应收账款周转率|2.1|2.1|2.3|2.2| | |营运能力 - 应付账款周转率|1.8|1.6|1.8|1.8| | |每股指标 - 每股收益(元)|0.3|0.7|0.8|0.9| | |每股指标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0.7|0.5|1.0|1.0| | |每股指标 - 每股净资产(元)|3.8|4.5|5.3|6.2| | |估值比率 - P/E|13.1|7.8|6.4|5.7| | |估值比率 - P/B|1.1|1.2|1.0|0.8| | |估值比率 - EV/EBITDA|7.4|5.8|4.7|3.7| [17]
三一国际(00631)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8 09:05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4年公司收入21,909,641千元,较2023年增长8.0%[15] - 2024年公司毛利4,913,363千元,较2023年下降9.8%[15] - 2024年公司税前利润额1,421,397千元,较2023年下降37.1%[15] - 2024年公司净利润1,067,986千元,较2023年下降41.9%[15] - 2024年公司毛利率22.4%,较2023年下降4.5个百分点[15] - 2024年公司本公司股东应占溢利率5.0%,较2023年下降4.5个百分点[15] - 2024年集团实现营业收入219.096亿元,同比增加8.0%;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11.016亿元,同比下降42.9%;年末总资产409.277亿元,净资产121.753亿元[26] - 2024年集团国际销售收入81.697亿元,同比增长28.4%,其中物流装备国际收入44.706亿元,同比增长25.8%,矿山装备国际收入35.795亿元,同比增长27.5%[27] - 2024年度公司收入为219.096亿元,同比增长8.0%[32][34] - 2024年度公司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11.016亿元,同比下降42.9%[32] - 2024年度国际收入为81.697亿元,同比增长28.4%;矿山装备国际收入35.795亿元,同比增长27.5%;物流装备国际收入44.706亿元,同比增长25.8%[32] - 2024年其他收入及收益约为8.155亿元,较2023年增加约14.0%[35] - 2024年毛利率约为22.4%,较2023年下降约4.5个百分点[37] - 2024年税前利润率约为6.5%,较2023年的11.1%下降约4.6个百分点,因油气装备业务商誉减值及待售物业减值[48] - 2024年实际税率为24.9%,较2023年的18.7%上升[49] - 2024年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为11.016亿元,较2023年的19.29亿元下降约42.9%[50]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2024年销售成本约为169.963亿元,较2023年上升约14.6%[36] - 2024年研发费用约为15.243亿元,较2023年下降约9.4%[39] - 2024年融资成本约为2.286亿元,较2023年的1.584亿元增加,主要因银行借款增加[47] 各条业务线表现 - 2024年5月31日三一重裝印尼产业园投產暨首台宽体车下线,总投资近1亿元,投产后产能预计达每年2,000台[17] - 2024年3月三一海洋重工175吨最大吨位抓料机成功交付[18] - 2024年4月三一能源助力哈萨克斯坦页岩气开发,压裂成套设备顺利交付[19] - 2024年三一智矿60辆无人矿卡全年稳定运行,累计里程近500万公里,产量近1500万立方,挖机口全时长效率稳定在95%以上[23] - 2024年三一氢能交付项目全面投运后预计年二氧化碳减排65万吨,累计交付绿氢装备年产能突破万吨规模[24] - 2024年三一硅能海外微电网发电项目完成首发并网,宣告非洲首个且单体规模最大光储柴矿山微电网项目投入运营[22] - 2024年三一重装300吨级混动矿车SET320S成功下线,三一能源首个LNG项目竣工投产[21] - 2024年三一锂能推出14款新品,销售收入和净利润均大幅增长[28] - 2024年三一氢能完成新一代方形电解槽研发和技术认证,新增订单同比提升200%[28] - 宁夏氦能科技有限公司日处理240万立方米天然气综合利用项目签约落地,三一能源具备200万方以上大型LNG项目成套解决方案能力[21]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目标2027年实现收入500亿元,毛利率增至24%[33] - 未来数年海外矿山装备的复合增长率将达20%[33]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2024年主要中国油气开发公司油气开发类资本性开支同比下降11%[43] - 2024年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原值约为128.237亿元,较2023年的110.826亿元增加约15.7%[52] - 2024年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金额约为99.346亿元,较2023年的79.014亿元增加,用于新兴产业业务运营[53] - 2024年经营现金流入净额约为21.521亿元,较2023年的25.24亿元减少,因应收账款增加及新兴产业现金流出增加[54] - 2024年平均存货周转天数约为94天,较2023年的89.5天增加约4.5天,因新兴产业存货增加[55] - 2024年已就582.95亿元的未偿还贷款及租赁金额计提拨备1720万元,2023年为511.22亿元和1280万元[56] - 2024年集团全职雇员有7872名,较2023年的9324名减少,因整合经营资源和出售三一机器人股权[58]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外币现金及银行结余折合人民币29.048亿元[62] - 2024年12月,公司迎来首位女性董事周兰女士的任命[63] - 梁在中40岁,2019年10月21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等职[64] - 戚建65岁,2015年8月6日起担任公司执行董事等职,2024年2月3日起任三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68] - 伏卫忠51岁,2018年3月13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及战略投资委员会成员[69] - 唐修国62岁,2014年9月28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为三一集团创始人之一[71] - 向文波63岁,2009年7月23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现任三一重工董事长[72] - 梁在中2006年6月毕业于英国华威大学,2014年6月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66] - 戚建于1982年毕业于青岛化工学院,2005年获武汉大学EMBA硕士学位[69] - 伏卫忠于2011年9月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高级工商管理硕士学位[70] - 吴育强60岁,2009年11月5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2023年2月20日起任ESG委员会委员[75] - 潘昭国63岁,2015年12月18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2023年2月20日起任ESG委员会委员[76] - 潘昭国于2023年6月30日离任重庆长安民生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及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2023年9月9日离任远大中国控股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77] - 胡吉全67岁,2016年12月11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2023年2月20日起任ESG委员会委员[78] - 胡吉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获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各20余项,发表SCI/EI论文40余篇,参与编写教材3部、机械设计手册4部[80] - 杨树勇60岁,2024年9月27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审核及薪酬委员会成员[80] - 杨树勇在煤炭及采矿领域拥有超40年经验,2019年10月至今任中国煤炭机械工业协会理事长[82] - 杨树勇获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一等、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2项等多项奖项[83] - 周兰52岁,2024年12月11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提名及ESG委员会成员[83] - 周兰从事会计及审计教学科研工作超25年,1994年起在湖南财经学院、湖南大学从事相关工作[85] - 唐子威45岁,2022年9月12日任公司财务总监,曾在三一重工任职多年[89] - 余亮晖48岁,自2001年加入冯兆林余锡光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担任多家公司相关职务[90][92] - 董事会提呈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经审核财务报表[93] - 公司主要业务为投资控股,主要附属公司业务详情及业务性质变动载于财务报表附注1[94] - 集团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业绩载于年报第92至227页财务报表内[95] - 2025年3月31日董事会决议向2025年6月10日股东宣派及派付末期股息每股0.29港元,以2025年2月28日总股份3,213,890,505股计算,合共932,028,246.5港元[97] - 479,781,034股可转换优先股登记于三一香港集团有限公司名下,持有人有权获优先分派约96,388港元及末期股息约139,136,499.9港元[99] - 集团过去五年财政年度业绩及资产、负债和非控股权益概要载于年报第228页[101] - 集团及公司于回顾年度内储备变动详情分别载于综合权益变动表及财务报表附注45[102] - 集团于2024年12月31日贷款详情载于财务报表附注27[10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可供分派储备(包括股份溢价账)约为人民币71.203亿元[104] - 2013年购股计划于2023年2月15日届满,届满后不可授出购股权[109] - 截至2024年1月1日,根据2013年购股计划授出的购股权尚未行使数量为58513672份,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为41727049份,年内行使3295000份,没收2321959份,注销11169664份[110] - 2017 - 2018年授出的购股计划,若2018年净利润较2017年增加20%或以上,归属50%;若2019年净利润较2017年增加40%或以上,归属25%;若2020年净利润较2017年增加60%或以上,归属25%[111][112] - 2021年授出的购股计划,若2021年营业收入相对2020年增长35%或以上,或净利润增长20%或以上,归属30%;若2022年营业收入相对2020年增长70%或以上,或净利润增长45%或以上,归属30%;若2023年营业收入相对2020年增长100%或以上,或净利润增长70%或以上,归属40%[114] - 2023年8月11日公司采纳2023年购股计划取代2013年购股计划[115] - 2023年购股计划扩大了合资格参与者的定义,包括关联实体参与者和服务提供者[115] - 2023年购股计划旨在激励合资格参与者对集团作出更大贡献及奖励过往贡献,维持与他们的持续关系[117] - 2023年购股计划下的合资格参与者包括董事会认为对集团有贡献的雇员参与者、关联实体参与者或服务提供者[118] - 2021年12月29日前股份收市价为每股7.47港元,购股权行使日前加权平均收市价为4.43港元[119] - 2024年度内13,491,623份购股权遭没收或取消[119] - 整体计划限额为318,860,946股,服务提供者分项限额为31,886,094股[120] - 2024年1月1日未动用整体计划限额为294,585,675股,未动用服务提供者分项限额为31,886,094股[12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未动用整体计划限额为267,524,093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的8.3%;未动用服务提供者分项限额为31,886,094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的1.0%[120] - 2023年购股计划将于2033年8月10日到期,报告日期剩余期限约为八年四个月[122][125] - 购股有效期不得超购股要约日期起计十年,归属期不得少于12个月[123] - 接纳授出后,参与者须28日内支付代价1.00港元[126] - 自2023年购股计划采纳日至报告日期,未授出购股[127] - 2019年股份奖励计划于2019年12月3日采纳,2023年8月11日修订规则[128] - 2023年8月11日授予董事会整体计划授权可配發及發行318,860,946股股份,相當於批准日期已發行股份的10%[132] - 公司分别于2023年9月20日及2024年5月17日透过发行新股份授出24,275,271股及27,061,582股限制性股份[135] - 2024年1月1日,2019股份獎勵計劃項下未歸屬獲獎授的股份數目為14,051,136股[135] - 2024年,2019股份獎勵計劃項下年內已歸屬股份數目為3,950,065股,已失效股份數目為1,297,645股[135] - 2024年12月31日,2019股份獎勵計劃項下未歸屬獲獎授的股份數目為8,803,426股[135] - 2024年1月1日,2023年8月修訂後2019股份獎勵計劃項下戚建先生未歸屬獲獎授股份數目有912,144股和1,
2027年实现收入500亿元?三一国际紧急澄清,股价一度大跌7%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03 08:39
文章核心观点 4月3日港股三一国际股价下跌,公司午间发布公告澄清部分媒体报道的目标未必能达成,同时介绍了公司业务板块、2024年财报情况以及三一集团旗下其他上市公司动态 [1][4] 股价表现 - 4月3日港股三一国际一度下跌7%,收盘下跌5.03%,总市值170亿港元 [1] 消息澄清 - 4月3日三一国际午间公告,部分媒体报道公司2027年实现收入500亿元、毛利率增至24%,未来数年海外矿山装备复合增长率达20%,公司澄清这是未来三年目标,未必能达成,且不构成盈利预测 [1] 公司业务与财报 - 三一国际业务分为矿山装备、物流装备、油气装备、新兴产业四大板块 [4] - 3月31日三一国际披露2024年财报,营业额219.10亿元,同比增加8.05%,归母利润11.02亿元,同比下滑42.89% [4] 三一集团其他上市公司动态 - 2月18日三一重工公告筹划境外发行股份(H股)并在港交所上市,推进全球化战略,加强与境外资本市场对接,提升公司治理透明度和规范化水平 [4]
港股重型机械股拉升,中联重科涨超5%,三一国际涨超4%,中国龙工涨1.5%!机构:挖机销量超预期好转,地产企稳、基建发力对中挖形成支撑
格隆汇· 2025-04-02 03:04
文章核心观点 港股重型机械股普遍拉升,CME预计2025年3月挖掘机销量同比增长,国内外需求回暖共振,东吴证券认为挖机销量超预期好转,全年挖机内销值得期待 [1][2] 行业表现 - 港股重型机械股普遍拉升,中联重科涨超5%,三一国际涨超4%,中国龙工涨1.5%,森松国际、中国重汽跟涨 [1] 公司表现 - 中联重科最新价5.890,涨幅4.99% [2] - 三一国际最新价5.440,涨幅4.02% [2] - 中国龙工最新价2.120,涨幅1.44% [2] - 森松国际最新价6.390,涨幅1.11% [2] - 中国重汽最新价20.250,涨幅0.75% [2] 行业数据 - CME预计2025年3月挖掘机销量28500台,同比增长14%,其中国内18500台,同比增长22%,出口10000台,同比增长2% [2] 行业展望 - 东吴证券研究判断挖机销量超预期好转,认为水利投资高增速对小挖形成支撑,地产企稳、基建发力对中挖形成支撑,矿山需求稳定对大挖销量形成支撑,叠加存量更新替换背景下,全年挖机内销值得期待 [2]
三一国际(00631)发布年度业绩 实现收益219.1亿元 同比增加8.05%
智通财经网· 2025-03-31 13:39
文章核心观点 - 三一国际2024年度业绩收益增加但股东应占溢利减少,国际市场拓展成效显著,未来将沿全球化、数智化及低碳化战略方向发展 [1][2] 业绩情况 - 2024年度收益219.1亿元,同比增加8.05%;毛利49.13亿元;股东应占溢利11.02亿元,同比减少42.89%;每股基本盈利0.32元;拟派发末期股息每股0.29港元 [1] 收益上升原因 - 集团大港机、小港机及太阳能组件产品收入大幅增加;国际市场拓展成效显著,国际销售收入大幅增长 [1] 国际销售情况 - 2024年度国际收入为81.7亿元,同比增长28.4%;矿山装备国际收入35.795亿元,同比增长27.5%;物流装备国际收入44.71亿元,同比增长25.8%;大港机、小港机、矿车、采煤机和掘进机等产品销售至亚洲、欧洲、非洲、美洲等国家和地区 [1] 产品竞争力 - 以数智技术引领行业发展、通过跨代产品建立竞争优势,持续进行新产品、新技术研发,产品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掘进机、宽体车、小港机和压裂设备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2] 新产品情况 - 不断推出电动化、智能化新产品,如100吨级混合动力刚性矿车快速成为畅销产品,150吨 - 300吨级的混合动力电动轮矿车陆续下线并实现销售;电动正面吊和电动堆高机国内市占率领先优势显著 [2] 未来发展战略 - 贯彻高质量发展主旋律,沿着全球化、数智化及低碳化战略方向继续前进;加强核心业务的投入和发展,加强双循环体系的建设,加强优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降低盈亏平衡点;将煤机、矿车和港口机械做到行业“数一数二”,努力实现全球市占率领先目标;新兴产业板块努力做到行业领先,打造“第二曲线” [2]
三一国际(00631)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31 13:2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约219.096亿元,较2023年的约202.779亿元上升约8.0%[3] - 2024年公司录得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11.016亿元,较2023年的约19.290亿元下降约42.9%[3] - 2024年公司每股基本盈利为0.32元[3] - 董事会建议2024年末期股息每股0.29港元[3] - 2024年公司毛利为49.13363亿元,2023年为54.47054亿元[4] - 2024年公司除税前溢利为14.21397亿元,2023年为22.60450亿元[4] - 2024年公司全面收益总额扣除税项为10.93191亿元,2023年为18.70530亿元[5] - 2024年末公司非流动资产总额为147.00627亿元,2023年末为141.84710亿元[6] - 2024年末公司流动资产总额为262.27101亿元,2023年末为207.78301亿元[6] - 2024年末公司资产净额为121.75260亿元,2023年末为115.38397亿元[7] - 2024年经营业务收入为22,521,360千元,2023年为20,799,878千元,同比增长8.27%[18][20] - 2024年年度溢利为1,067,986千元,2023年为1,838,754千元,同比下降42.90%[18][20] - 2024年总资为40,927,728千元,2023年为34,963,011千元,同比增长17.06%[18][20] - 2024年总负债为28,752,468千元,2023年为23,424,614千元,同比增长22.74%[18][20] - 2024年资本开支为1,496,053千元,2023年为3,278,176千元,同比下降54.36%[19][21] - 2024年来自外部客户的收入总额为21,909,641千元,2023年为20,277,944千元,同比增长8.05%[22] - 2024年来自中国大陸的收入为13,739,986千元,2023年为13,916,244千元,同比下降1.27%[22] - 2024年来自非洲的收入为1,171,194千元,2023年为543,660千元,同比增长115.43%[22] - 2024年向同系附属公司销售的收入约为3,304,880,000元,2023年为3,732,883,000元,同比下降11.47%[24] - 2024年客户合约总收入为21,909,641千元,2023年为20,277,944千元[26][27] - 2024年销售工业产品收入为21,144,470千元,2023年为19,519,876千元[26][27] - 2024年其他收入为710,347千元,2023年为633,834千元[33] - 2024年收益为815,511千元,2023年为715,197千元[33] - 2024年已售存货成本为16,188,560千元,2023年为14,312,687千元[34] - 2024年研发成本为1,524,346千元,2023年为1,681,623千元[34] - 2024年雇员福利开支为2,633,147千元,2023年为2,484,419千元[34]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减值净额为134,627千元,2023年为214,626千元[34] - 2024年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利息为246,218千元,2023年为160,872千元[35] - 2024年资本化利息为36,513千元,2023年为21,104千元[35] - 2024年稅項支出總額353,411千元,2023年為421,696千元[39] - 2024年除稅前溢利1,421,397千元,按法定稅率計算稅項355,349千元,實際稅率24.8%;2023年除稅前溢利2,260,450千元,按法定稅率計算稅項565,113千元,實際稅率18.6%[41] - 2024年擬派末期股息,普通股和優先股共1,071,165千元,相當於人民幣988,774千元;2023年為697,194千元,相當於人民幣632,570千元[42] - 2024年12月31日應付股息中,2018年特別股息餘額相當於人民幣79,971,000元,2023年為78,153,000元;2023年應付一名非控股股東股息人民幣23,135,000元[43] - 2024年每股基本盈利按母公司普通權益持有人應佔年內溢利1,101,608,000元計算,發行在外普通股加權平均數3,199,064,983股;2023年分別為1,928,992,000元、3,181,501,339股[44] - 2024年每股攤薄盈利按母公司普通權益持有人應佔年內溢利1,101,608,000元計算,所用普通股加權平均數合共492,354,786股;2023年分別為1,928,992,000元、516,583,944股[45] - 2024年商譽於12月31日賬面淨值2,066,775千元,年內減值470,363千元;2023年賬面淨值2,537,138千元[46] - 2024年物流、油氣等現金產生單位商譽賬面值合計2,066,775千元;2023年為2,537,138千元[47] - 2024年存货为50.4784亿元(2023年:34.3221亿元),滞销及过时存货拨备为1.52325亿元(2023年:1.18535亿元)[58] - 2024年待售物业成本为7.53448亿元(2023年:8.05253亿元),确认减值亏损2.77899亿元(2023年:无)[58]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为116.92009亿元(2023年:100.16434亿元),减值后为109.73987亿元(2023年:93.8388亿元),应收票据为11.31661亿元(2023年:10.66199亿元)[60] - 报告期末,集团应收单一第三方客户贸易应收款项集中信贷风险为2%(2023年:1%)[60]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中应收同系附属公司款项为243.3709亿元(2023年:247.7305亿元),应收合营企业款项为1.4241亿元(2023年:2.227亿元),占比21%(2023年:25%)[60]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减值净额为1.34627亿元(2023年:2.14626亿元),年末减值为7.18022亿元(2023年:6.32554亿元)[62] - 2024年12月31日贸易应收款项账面总值11,692,009千元,预期信贷损失率6.14%,预期信贷损失718,022千元;2023年账面总值10,016,434千元,预期信贷损失率6.32%,预期信贷损失632,554千元[63] - 2024年应收票据到期日六个月内为1,131,661千元,总计1,131,661千元;2023年六个月内为1,059,931千元,超过六个月为6,268千元,总计1,066,199千元[64] - 2024年用于发行保函抵押的应收票据款项为5,198,000元,2023年为58,952,000元[64] - 2024年转让未被全部终止确认的应收票据账面价值为520,845,000元,2023年为520,505,000元[66] - 2024年转让被全部终止确认的应收票据清偿贸易应付款项账面总值为3,484,352,000元,2023年为1,295,808,000元[67] - 2024年按公允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总计2,451,496千元,2023年为2,197,926千元[68] - 2024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5,339,500千元,2023年为3,241,068千元[69] - 2024年银行结馀479,895,000元存于关联公司三湘银行,2023年为327,750,000元[70] - 2024年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总计11,213,230千元,2023年为8,098,198千元[71] - 2024年应付同系附属公司款项总计655,585,000元,2023年为322,533,000元[72] - 2024年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总额为9934599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7901377千元人民币[73] - 2024年已发行及缴足股本总额为369367千港元,相当于317394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366944千港元,相当于315185千元人民币[74] - 2024年银行贷款中830000000元以租赁土地按揭抵押,10860000元以电费抵押权作抵押;三一集团为若干银行贷款最高提供6657126000元担保,2023年为6111645000元[75] - 2024年其他借款中312000000元应付三一集团,35025000元应付三一融资租赁,1650000000元应付兴业金融租赁[75] - 2024年公司就行使购股发行3295000股新普通股,就股份奖励发行20935184股新普通股;2023年分别为17005218股和9667960股[77] - 2024年收取现金所得款4020000港元,相当于3645000元人民币;2023年为113974000港元,相当于103948000元人民币[77] - 2024年合约承担总额为1205493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562419千元人民币[78] - 2024年度公司收入为21909.6百万元,同比增长8.0%[80][82] - 2024年度公司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1101.6百万元,同比下降42.9%[80] - 2024年度国际收入为8169.7百万元,同比增长28.4%;矿山装备国际收入3579.5百万元,同比增长27.5%;物流装备国际收入4470.6百万元,同比增长25.8%[80] - 2024年度其他收入及收益约为815.5百万元,较2023年增加约14.0%[83] - 2024年度销售成本约为16996.3百万元,较2023年上升约14.6%[84] - 2024年度毛利率约为22.4%,较2023年下降约4.5个百分点[85] - 2024年度销售及分销成本约为1286.3百万元,较2023年上升约1.9%,在收入中比例约5.9%,较2023年下降约0.3个百分点[86] - 2024年度研发费用约为1524.3百万元,较2023年下降约9.4%,在收入中比例约7.0%,较2023年下降约1.3个百分点[87] - 2024年度其他开支约为501.8百万元,主要因油气管装备业务商誉减值亏损约470.4百万元[89] - 2024年度税前利润率约为6.5%,较2023年下降约4.6个百分点[92] - 2024年实际税率为24.9%,较2023年的18.7%有所上升[93] - 2024年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为11.016亿元,较2023年的19.29亿元下降约42.9%[94] - 2024年末流动资产总额约为262.271亿元,较2023年末的207.783亿元有所增加;流动负债总额约为212.098亿元,较2023年末的161.726亿元有所增加[95] - 2024年末资产负债率约为63.2%,较2023年末的60.2%有所上升[96] - 2024年末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原值约为128.237亿元,较20
1+2月挖机海关出口同比高增 机构看好国内工程机械超预期复苏(附概念股)
智通财经· 2025-03-31 02:20
行业数据表现 - 2025年2月升降工作平台出租率指数为350点 环比下降21.4% 但同比增长34.1% [1] - 2025年3月挖掘机销量预计28500台 同比增长14% 其中国内销量18500台同比增长22% 出口10000台同比增长2% [1] - 2025年1-3月挖掘机累计内销35545台同比增长34% 累计出口24737台同比增长5% 国内外需求呈现边际回暖态势 [1] 需求驱动因素 - 存量设备更新替换需求集中释放 上一轮挖机上行周期为2015-2023年 按8-10年使用寿命计算近两年为集中更换节点 [1] - 国内下游资金端从2024年第四季度开始好转 对存量及新增项目形成支撑作用 [1] - 水利投资高增速支撑小挖需求 地产企稳与基建发力支撑中挖需求 矿山需求稳定支撑大挖销量 [1] 出口市场表现 - 2025年1-2月挖机产品出口数据同比继续高增长 海外市场对主机厂利润贡献显著 [2] - 下游各主要区域出口同比均呈现向好趋势 出口端利润率更高 [2] - 海外需求环境向好预期下 出口增长预计对各主机厂业绩端形成积极影响 [2] 相关上市公司 - 港股工程机械板块重点企业包括:中联重科(01157) 中国龙工(03339) 第一拖拉机股份(00038) 三一国际(00631) 郑煤机(00564) 中国重汽(03808) 潍柴动力(02338) 森松国际(02155) [3]
三一国际20250109
国际能源署· 2025-01-12 10:41
行业与公司 - 公司涉及多个业务板块,包括能源装备、游戏装备、矿生装备、物流装备、光伏产业等[1][2][5] - 公司还涉及珠海地产项目,主要为中海产业园员工提供住房[4] 核心观点与论据 - **2024年业绩预期**:公司预计2024年经营业绩将下降25%到45%,主要受影音剪辑事项影响[1] - **商域减值原因**:2023年公司以28.9亿现金收购游戏装备业务,由于2024年业绩不及预期,导致商域减值[2] - 减值原因包括:公司为控制运输账款风险提高成交条件,主动放弃部分订单;行业总趋势下降导致游戏装备业务收入下降[2] - **游戏装备业务未来规划**:尽管2024年业绩不佳,公司仍将坚持投入游戏装备业务,并制定了2025-2027年的联动考核指标[3] - **矿生装备业务表现**:2024年矿生装备业务在海外市场保持高速增长,物流装备业务全年增速超过20%,光伏业务进展顺利[5] - **股息建议**:公司建议在2023年每股0.19港币股息基础上,提高2024年股息水平,但最终是否实施需经董事会审议[6] 其他重要内容 - **珠海地产项目**:项目于2020年完工,主要为中海产业园员工提供住房,销售约1000套住宅[4] - **光伏业务减值风险**:公司对光伏业务未来预测显示,目前没有发现商域减值迹象,预计光伏业务将越做越好[14] - **石油装备业务展望**:公司对2025年石油装备市场持乐观态度,认为中国和国际市场将持续向好[15][16] - **国际业务规划**:公司在北美、中东北非、泛俄等地区布局国际业务,并计划推出新产品以巩固国际化客户资源[17][18] - **矿山装备业务**:2025年矿山装备业务预计国内市场需求稳定,海外市场需求强劲,尤其是150电动轮和130矿车在海外市场反响良好[22][23] - **新疆煤化工发展**:公司在新疆的宽体车需求增长,130矿车在新疆市场反响良好,已签订100台订单[26] - **管理层考核**:公司计划采用50%现金和50%股票的方式对管理层进行考核,考核期为三年[27] 数据与百分比变化 - 2024年经营业绩预计下降25%到45%[1] - 2023年游戏装备业务收购价为28.9亿[2] - 物流装备业务2024年增速超过20%[5] - 2024年中国游戏开发资本开支同比下滑11%[28]
三一国际:矿山装备前景不明朗,新业务拖累业绩增长
兴证国际证券· 2024-11-15 06:18
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 (维持)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矿山装备前景不明朗,新业务拖累业绩增长 [3] 市场数据 - 收盘价:4.92港元 [1] - 总股本:3,214百万股 [1] - 流通股本:3,214百万股 [1] - 净资产:12,001百万元 [1] - 总资产:38,190百万元 [1] - 每股净资产:3.76元 [1] 主要财务指标 - 收入 (百万元):2023E: 20,278, 2024E: 21,324, 2025E: 23,229, 2026E: 26,286 [2] - 收入增长率:2023E: 30.52%, 2024E: 5.16%, 2025E: 8.93%, 2026E: 13.16% [2] - 归母净利润 (百万元):2023E: 1,929, 2024E: 1,956, 2025E: 2,231, 2026E: 2,638 [2] - 归母净利润增长率:2023E: 15.86%, 2024E: 1.38%, 2025E: 14.09%, 2026E: 18.25% [2] - 净利润率:2023E: 9.07%, 2024E: 9.17%, 2025E: 9.60%, 2026E: 10.04% [2] - 每股收益(元):2023E: 0.59, 2024E: 0.62, 2025E: 0.71, 2026E: 0.84 [2] 投资要点 - 业绩依然倒退: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未经审核综合收入约为人民币51.54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49.98亿元增长3.1%,毛利约为12.89亿元,较2023年同期14.76亿元下降12.7%。未经审核综合溢利净额约为3.56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5.44亿元下降34.6%。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为人民币3.57亿元,较2023年同期5.7亿元下降37.3% [3] - 矿山装备前景不明朗:2024年三季度公司业绩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矿山装备业绩倒退明显,由于煤炭价格下降煤炭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设备采购意愿下降,公司掘进机和综采收入都出现同比下降,3季度公司处置二手宽体车产品,矿山装备产生了较大的分红所得税。由于前两年国内煤炭市场增加产量加大了煤机设备的采购,而随着煤炭价格下行,预计煤机业绩短时间会将继续承压,公司矿山装备业务增长依赖于矿车(宽体车、矿卡)及新品(铰链车)的推进力度 [3] - 新业务拖累业绩增长:公司2023年收购的石油装备业务发展不及预期,2024年前三个季度合并口径带来亏损,而硅能、氢能、锂能等新业务还在投入期,也处于亏损当中,新业务的发展拖累了整体业绩的增长 [3] -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4、2025年收入分别为213.24、232.29亿元,同比增长5.16%、8.9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56、22.31亿元,同比增长1.38%、14.09% [3] 主要财务比率 - 收入增长率:2023A: 30.52%, 2024E: 5.16%, 2025E: 8.93%, 2026E: 13.16% [5] - EBITDA增长率:2023A: 21.22%, 2024E: 9.20%, 2025E: 10.04%, 2026E: 17.14% [5] - 归母净利润增长率:2023A: 15.86%, 2024E: 1.38%, 2025E: 14.09%, 2026E: 18.25% [5] - 每股收益增长率:2023A: 15.86%, 2024E: 1.38%, 2025E: 14.09%, 2026E: 18.25% [5] - 净利率:2023A: 9.07%, 2024E: 9.17%, 2025E: 9.60%, 2026E: 10.04% [5] - ROE:2023A: 15.94%, 2024E: 15.24%, 2025E: 15.66%, 2026E: 15.62% [5] - ROA:2023A: 5.26%, 2024E: 5.26%, 2025E: 4.91%, 2026E: 5.25% [5] - 资产负债率:2023A: 67.00%, 2024E: 65.49%, 2025E: 68.63%, 2026E: 66.40% [5] - 流动比率:2023A: 128.48%, 2024E: 143.77%, 2025E: 135.87%, 2026E: 153.05% [5] - 资产周转率:2023A: 1.75, 2024E: 1.76, 2025E: 1.53, 2026E: 1.39 [5] - 每股收益(元):2023A: 0.59, 2024E: 0.62, 2025E: 0.71, 2026E: 0.84 [5] - 每股净资产(元):2023A: 3.67, 2024E: 4.08, 2025E: 4.54, 2026E: 5.38 [5] - 估值(倍):2023A: 7.86, 2024E: 7.39, 2025E: 6.47, 2026E: 5.48 [5] - 估值(倍):2023A: 1.25, 2024E: 1.13, 2025E: 1.01, 2026E: 0.86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