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圈

搜索文档
2025泰州智能装备产业(北京)推介会暨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检验检测认证分会成立仪式在京成功举办
机器人圈· 2025-06-24 11:24
2025泰州智能装备产业推介会 - 活动由泰州市政府与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联合主办,标志着泰州智能装备领域全国性合作迈入新阶段 [3] - 政产学研各界代表参会,包括协会领导、高校代表及泰州市政府高层 [3] - 泰州市政府强调产业升级决心,协会提出将通过三大行动助力打造智能制造"中国方案" [4] 泰州智能装备产业优势 - 枢纽区位:长三角1小时经济圈关键枢纽,泰州港年吞吐量超亿吨 [5] - 产业基础:拥有2197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 [5] - 政策支持:未来3年释放超200亿元智能装备需求,近四年兑付企业奖补近20亿元 [5] - 营商环境:打造"泰周到"服务品牌,承诺"四到"服务标准 [5] 活动重要成果 - 检验检测认证分会正式成立,将整合行业资源推动产业高端化 [6] - 四方共建机器人及关键零部件检验检测认证基地 [6] - 现场展示6个产学研合作项目和6个产业化合作项目 [6] 行业动态 - Uber Eats将在日本推出机器人送货服务 [7] - 国际机器人技术进展包括螳螂虾仿真机器人、3D打印软机器人手等 [7] - 院士报告聚焦人工智能行为智能、机器人协同制造等前沿话题 [7]
非夕科技完成C轮亿级美元融资,通用机器人商业化进入加速期
机器人圈· 2025-06-24 11:24
融资动态 - 非夕科技完成C轮亿级美元融资,由咏归基金、广发信德联合领投,洪泰基金、华控基金等跟投,老股东高榕创投、eGarden Ventures、Mfund魔量资本持续跟投 [1] - 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扩产、研发及生态拓展 [1] 公司技术及产品 - 非夕科技深耕通用智能机器人近十年,研发覆盖自适应机器人本体、层级式智能和操作系统生态的全栈技术体系 [3] - 首创"自适应机器人"新品类,以"仿人化"为核心理念,将人类"手感"抽象为极致的力控能力,"手眼协调"转化为层级式智能系统 [3] - 产品具备泛化操作能力,大幅提升复杂工况应对能力及工艺通用性与适应性 [3] - 依托"通用力控能力+AI原生架构+数据闭环潜力",构建跨行业机器人基础设施 [5] 商业化进展 - 已服务数十家全球头部客户,在3C电子、汽车家电、食品农业、生物医疗等行业上百种核心工艺环节实现智造升级 [5] - 在打磨抛光、插拔装配、食材处理等复杂任务中实现规模化应用 [5] - 与系统集成商、高校研究机构建立紧密合作,具备可扩展的商业基础 [5] 行业地位与标准 - 牵头制定国家标准《机器人自适应能力技术要求》,填补国内外空白 [5] - 被投资机构评价为"定义赛道的科创企业",技术、市场、管理积淀呈现发展确定性 [6] - 咏归基金认为公司潜力已转化为能力,愿景逐步成为现实 [6] - 广发信德看好自适应机器人在工业、消费及医疗健康领域的复杂作业能力 [6] 投资者评价 - 高榕创投指出非夕开创自适应机器人品类,在汽车、3C、家电等场景验证产品通用性与可靠性 [7] - 咏归基金长期聚焦硬科技投资,曾布局航空航天、人工智能领域多家知名企业 [6] - 广发信德是广发证券旗下私募基金子公司,在中国券商私募投资基金中排名前列 [6]
具身智能最大融资!银河通用机器人狂揽11亿元新融资,宁德时代领投
机器人圈· 2025-06-23 09:45
融资动态 - 银河通用完成11亿元人民币融资,由宁德时代战投及溥泉资本领投,国开科创、北京机器人产业基金等跟投,创国内具身大模型机器人领域单笔最大融资纪录[3] - 公司累计完成6轮融资超24亿元,2024年6月天使轮融资7亿元(当年国内最大天使轮),11月战略轮融资5亿元[3] - 2025年5月Pre-A轮融资涉及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北汽产投、启明创投等17家机构[4] 公司估值与行业地位 - 2024年上半年估值达10亿美元,成为具身智能领域独角兽(同梯队包括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等)[5] - 国内人形机器人创业公司融资规模头部企业,采用"科学家+产业老兵"团队模式(CTO王鹤为北大教授,联合创始人姚腾洲曾任ABB研发中心)[5] 产品与技术突破 - 首款轮式人形机器人Galbot G1采用"双臂+单腿+轮式底盘"设计,售价70万元/台,定位渐进式商业化路线[6][8] - 发布全球首个零样本泛化能力具身抓取大模型GraspVLA,基于百亿级合成数据预训练,可识别5000款药品SKU[6][7] - 合成数据技术路线被类比为"义务教育",后训练仅需少量真实数据(如职业教育上岗培训)[7] 商业化落地进展 - 智慧药房场景:与美团合作落地北京7家无人药店,2024年计划扩展至北上深100家药店[7] - 汽车工业领域:与博世成立合资公司"博银合创",聚焦高精度制造场景;与天奇股份合资公司已注册,完成数家整车厂场景验证[8] - 主机厂合作:与奔驰、极氪、现代达成合作,案例包括极氪工厂随机箱体搬运任务[10] 行业趋势与竞争格局 - 具身智能领域大规模商业化仍存挑战,头部公司需持续融资维持生存[5] - 人形机器人价格战初现(70万元定价对标3年人工成本70万元),工业领域成为落地主战场[8][10]
蚂蚁集团频频出手具身智能,新投资宇树科技、钛虎、灵心巧手
机器人圈· 2025-06-23 09:45
蚂蚁集团具身智能投资布局 - 蚂蚁集团近一周内新增三笔具身智能赛道投资 涵盖人形机器人本体厂商宇树科技和钛虎机器人 以及灵巧手零部件公司灵心巧手[1] - 宇树科技完成C轮融资交割 蚂蚁和中国移动旗下基金、腾讯、锦秋基金、阿里、吉利资本共同领投 被投资人称为"具身智能公司里确定性最高的标的"[1] - 蚂蚁通过全资持有的上海云玡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投资钛虎机器人 该公司成立于2020年8月 主要研发高性能一体化关节 已获梅花创投、经纬创投等机构押注[1] 灵心巧手融资与技术细节 - 蚂蚁全资持有的上海云玚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成为灵心巧手新股东 完成天使轮融资 中金资本共同加入[2] - 灵心巧手此前4月完成种子轮融资 红杉种子基金等领投 金额超亿元[2] - 公司主打多款灵巧手款式 价格从0.88万至9.99万元不等 灵巧手是人形机器人关键零部件 技术研发难度极高[2] 蚂蚁集团具身智能战略延伸 - 蚂蚁已在具身智能赛道布局星海图和星尘智能等创业公司 2024年11月星海图完成超2亿元Pre-A轮融资 蚂蚁为领投方之一[2] - 今年2月蚂蚁独家领投星海图3亿元A轮融资 4月领投星尘智能数亿元A轮系列融资[2] - 蚂蚁自研具身智能机器人通过上海蚂蚁灵波科技开展 致力在家庭、养老、医疗健康等领域打造行业领先的机器人产品[2] 行业研究与技术发展动态 - 机器人行业上市公司2024年报出炉 包含75家公司业绩亮点[4] - 浙江大学熊蓉教授探讨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发展挑战与进展[4] - 清华大学赵明国团队加速进化复现波士顿动力动作[5] - 人形机器人量产爆发导致价格战 产业重构与社会想象引发关注[5] - 机器人概念上市公司2024上半年业绩普遍承压 机器人与AI打通迎机遇[5]
极智嘉通过港交所聆讯:将成「全球仓储AMR第一股」,年营收24亿创行业纪录
机器人圈· 2025-06-23 09:45
公司概况 - 极智嘉已通过港交所聆讯,即将成为"全球仓储AMR第一股",摩根士丹利和中金公司担任联席保荐人 [4][5] - 公司成立于2015年,提供仓储履约和工业搬运场景的AMR解决方案,大幅提高供应链效率并减少人工依赖 [5] - 2024年营收24.1亿元,为港股机器人板块已上市及递表企业中规模最大,2021-2024年复合年增长率达45% [5] 财务表现 - 2021-2024年毛利从0.8亿元增至8.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118.5%,2024年整体毛利率提升至34.8% [6] - 经调整EBITDA从2021年-6.72亿元大幅收窄至2024年-0.25亿元,经调整净亏损率降至3.8%,即将实现扭亏为盈 [6] - 2021-2024年订单量从15.9亿元提升至31.4亿元,2024年客户复购率74.6%,关键客户复购率84.3% [6] 市场地位 - 按2024年收入计算,公司是全球最大仓储履约AMR解决方案提供商,已连续六年保持领先地位 [7] - 截至2024年底,为806家终端客户提供服务,向全球40+国家和地区交付56,000台AMR [7] - 在电子商务、快速消费品和第三方物流领域是全球最大AMR解决方案提供商 [6] 全球化布局 - 2024年72.1%的AMR解决方案收入来自中国大陆以外市场,远超行业平均20%的水平 [7] - 在全球40+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拥有48+服务站点、13个备件中心和305+工程师 [7] - 大陆以外市场毛利率达46.5%,成熟的本地化运营体系创造了更好的盈利条件和市场空间 [7] 行业前景 - 全球AMR解决方案市场规模从2020年133亿元增至2024年38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30.6% [8] - 预计2029年市场规模将达1,62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33.1%,渗透率从2020年4.4%提升至2024年8.2% [8] - 2029年AMR在仓储自动化中的渗透率预计将进一步提升至20.2% [8] 资金用途 - IPO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研发及产品迭代、销售及服务网络扩张、供应链发展等 [8]
预告︱机器人及人工智能领域近期相关活动预告
机器人圈· 2025-06-23 09:45
行业政策与目标 - 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十六大部委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目标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1] -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并明确2025年实现批量生产[1] 行业活动与会议 - 2025年7月22日至24日在齐齐哈尔市举办2025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大会,由《机器人技术与应用》杂志社主办[2] - 2025年6月23日至25日在深圳市举办第四届控制工程与机器人技术国际研讨会(ISCER 2025),由南方科技大学主办[2] - 2025年6月24日至25日在朝阳区国家会议中心举办2025空间智能软件技术大会,由北京市朝阳区政府、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等主办[2][3] - 2025年6月26日在海淀区中关村东升科技园万丽酒店举办活动,由北京智一科技有限公司主办[3] - 2025年6月27日在常州市金坛万豪酒店举办2025高工人形机器人与新能源产业生态峰会,由高工人形机器人、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高工锂电主办[3] - 2025年6月27日在北京市举办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人才论坛,由中共北京市门头沟区委、北京市门头沟区政府等主办[3] - 2025年6月27日至29日在合肥市举办第六届人工智能与机电自动化国际学术会议(AIEA 2025),由安徽大学主办[3] - 2025年7月6日在中国科技会堂B309会议室举办第二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先进网络传感技术专题论坛,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3] - 2025年7月2日在英国巴斯举办第三届软件工程与机器学习国际学术会议(CONF-SEML 2025)[4] - 2025年7月2日至3日在清华大学举办2025清华大学统计+AI前沿峰会,由清华大学统计与数据科学系主办[4] - 2025年7月4日至6日在成都市举办第四届机器人、人工智能与智能控制国际会议(RAIIC 2025),由四川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圭尔夫大学主办[4] - 2025年7月4日至6日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举办2025中国(杭州)国际人工智能展览会[4] - 2025年7月4日至6日在安徽合肥举办2025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大会(CIAC-2025),由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主办[4] - 2025年7月5日至7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2025国际无人机应用及防控大会,由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中国无人机产业创新联盟主办[4][5] 行业研究与发展 - 机器人行业上市公司2024年报出炉,75家上市公司披露业绩[6] - 55家机器人上市公司2023年报显示行业喜忧参半,洗牌加剧[6] - 孙立宁院士探讨微纳感知赋能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发展[6] - 浙江大学熊蓉教授分析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发展挑战与进展[6] - 董凯处长研判机器人具身智能发展趋势[6] - 仿生机器人技术取得新突破,向松鼠学习跨越复杂地形的智慧[6] - 越疆科技从"破格上市"到市值翻三倍,领跑港股机器人赛道[6] - 人形机器人量产爆发,价格战火爆来袭,科技革命下的产业重构与社会想象[6] - 机器人概念上市公司2024上半年业绩普遍承压,机器人与AI打通迎机遇[6] - 53家机器人上市公司2023中报业绩披露[6] - 人形机器人炙热之下,突进与阻力的较量[6] - 清华大学赵明国探讨加速进化复现波士顿动力动作[6] - Uber Eats将在日本推出机器人送货服务[6] - 国际快讯涵盖AI应用、机器人路径规划新框架、"Z-53神风特攻队"无人机、3D打印固体火箭发动机、五眼联盟AI合作法案等[6] - 中国人形机器人研发团队分析[6] - 国际快讯包括螳螂虾仿真机器人、新型机器人装置、可扩展振动式压电机器人、3D打印的软机器人手[6] - 国际快讯报道折纸制造cm级四足机器人问世、新型昆虫级变形机器人被研制[6] - 潘云鹤院士探讨人工智能的行为智能和产品智能[6] - 院士谈推动机器人协同智能制造的新动能[6] - 院士谈机器人创新设计的六大关键技术[6] - 西木科技拓宽人形机器人研究新角度[6] - 院士谈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双驱动模型[6] - 院士谈机构智能让"变形金刚"从屏幕走进现实[6]
100家中国低空经济企业盘点
机器人圈· 2025-06-21 12:53
低空经济概述 - 低空经济是以低空飞行活动为核心,融合无人驾驶飞行、低空智联网等技术的新质生产力形态,涵盖基础设施、飞行器制造、运营服务和飞行保障等领域[1] - 2025年被视为低空经济全面起飞的元年,各地正通过政策支持和产业布局抢占发展先机,但存在标准规范不统一、空域管理待完善等短板[1] - eVTOL企业成为产业热点,商业化进程加速,文章梳理了100家低空经济产业链代表企业[1] 产业链结构 - **上游**:包括金属/复合材料(如碳纤维、钛合金)、核心零部件(电池、电机、飞控系统等),涉及31家企业如中复神鹰、西部超导、国轩高科[2][11][12][13] - **中游**:覆盖eVTOL整机制造(亿航智能、峰飞航空等15家)、无人机(大疆创新、纵横股份等8家)、直升机(中航直升机等3家)及配套基础设施企业(海格通信、航天宏图等17家)[15][16][17][18] - **下游**:聚焦飞行服务(航空维修、培训)和运营场景(物流、旅游、农业等),包含20家企业如中信海直、极飞科技[19][20] 重点企业动态 - **上游材料**:中复神鹰与小鹏合作研发飞行汽车碳纤维材料,西部超导实现超导线材全流程生产[12] - **eVTOL整机**:亿航智能EH216-S获全球首个适航认证,峰飞航空V2000CG获中国民航型号合格证[16] - **无人机**:大疆占据美国市场超80%份额,纵横股份为科创板"无人机第一股"[17] - **基础设施**:南京莱斯空管系统市占率42%全国第一,北斗星通导航技术广泛应用于低空领域[18] 技术合作与商业化进展 - 国轩高科与亿航智能合作开发eVTOL动力电池系统,宗申动力为无人机提供螺旋桨定制服务[13] - 沃兰特航空成为华东首家获载人eVTOL适航受理企业,御风未来M1b型号进入适航审定阶段[17] - 低空应用场景拓展至物流(新北洋)、农业(极飞科技)、旅游(岭南文旅)等领域[20]
强强联合 中国移动联合乐聚发布业界首款5G-A人形机器人
机器人圈· 2025-06-21 12:53
人形机器人行业现状 - 生成式人工智能浪潮进入第三年,具身智能被视为下一个浪潮,人形机器人作为其高阶形态今年极为火热 [1] - 人形机器人产业化面临技术、成本和网络瓶颈等多重阻碍 [1] - 乐聚机器人联合中国移动、华为发布业界首款5G-A具身智能机器人,突破网络瓶颈 [1] 5G-A"夸父"技术突破 - 5G-A"夸父"解决人形机器人实时控制、多机协同等网络瓶颈问题,特别适用于工业制造等高并发场景 [3] - 该机器人首次将5G-A技术深度集成至人形机器人本体,构建具身智能落地的关键基础设施 [3] - 核心技术突破包括:高精度定位降低多机组网成本、实现工业环境精准协同作业 [4] - 具备低延迟与实时远程控制能力,支持执行复杂任务 [5] - 边缘计算与云端协同能力减轻硬件负担与成本,增强实时环境感知与决策推理能力 [5] - 数据采集与增量训练能力加速深度学习模型迭代,快速适应各行业需求 [5] 产业化与标准化进展 - 人形机器人产量破百万台将标志大规模量产阶段开启,但目前仍需时间 [9] - 通信系统与机器人系统间缺乏统一标准接口,导致规模化推广困难 [9] - 《5G-A 赋能信息消费"新三样"白皮书》发布,首次定义5G-A网络支撑人形机器人的关键能力指标与接口规范 [9] - 生态联盟在多方协同、标准共建方面已取得进展,包括智网慧城计划和5G-A×AI百大商用计划 [12] - 已打通贯穿"研发-产品-验证"的生态链 [12] 商业化前景 - 202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产量预计超万台,市场规模达82.39亿元,占全球50% [13] - 2045年我国在用人形机器人预计超1亿台,整机市场规模可达约10万亿元 [13] - 乐聚已在科研、商业、工业三大场景实现全尺寸产品的稳定交付 [13] - 将进一步深化与中国移动、华为合作,推动5G-A与人形机器人本体深度集成 [14] 行业动态 - 机器人行业上市公司2024年报已出炉 [17] - 人形机器人量产爆发,价格战开始 [17] - 机器人概念上市公司2024上半年业绩普遍承压,但机器人与AI打通带来机遇 [17]
突破极限!“行者泰山”人形机器人首秀泰山!复杂地形挑战彰显科技实力
机器人圈· 2025-06-21 12:53
2025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大会 - 大会将聚焦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 提供高曝光商务合作机会 [1] - 9大期刊联合征文 入选文章将在年底正刊发表 [1] - "行者泰山"人形机器人完成首秀 展示复杂地形适应能力 [1] 优宝特智能机器人公司 - 公司为山东省政府引进的高科技企业 核心团队来自山东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 [2] - 专注于人工智能和特种机器人研发 产品应用于电力巡检、应急救援等多个行业 [2] - 获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山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多项荣誉 [2] 机器人行业动态 - 75家机器人上市公司2024年报出炉 行业表现分化明显 [3] - 人形机器人领域快速发展 面临量产爆发和价格战 [3] - 2024上半年机器人概念上市公司业绩普遍承压 但AI融合带来新机遇 [3] 技术研发进展 - 国内外研发团队在机器人路径规划、3D打印、仿生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 [4] - 多位院士探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协同发展 提出六大关键技术 [4] - 新型机器人装置不断涌现 包括螳螂虾仿真机器人、变形机器人等 [4] 学术研究 - 孙立宁院士提出微纳感知赋能具身智能机器人发展 [3] - 浙江大学熊蓉教授分析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发展挑战 [3] - 潘云鹤院士探讨人工智能的行为智能和产品智能 [4]
高新奇战略投资半空智能,解决玻璃幕墙清洁难题
机器人圈· 2025-06-19 09:56
战略合作 - 高新奇集团与半空智能签署战略投资协议 双方将采用仿生机器人技术重点解决建筑物玻璃幕墙清洁难题 技术先进性居世界前列 [1] - 合作目标为引领行业发展潮流 开创人工智能领域新天地 [4] 公司背景 - 高新奇集团成立于1997年 总部位于深圳宝安区 从通讯终端制造商转型为产业运营与投资孵化服务型企业 运营的高新奇新兴产业园区获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多项荣誉 [2] - 半空智能专注仿生机器人研发 产品应用于商业楼宇玻璃幕墙与楼梯间清洁 创始团队来自世界500强及上市公司 已与知名客户及大学建立合作关系 [3] 行业动态 - 2024年机器人行业上市公司年报显示75家企业业绩亮点 行业呈现洗牌加剧态势 [5][6] - 人形机器人领域出现量产爆发与价格战 科技革命推动产业重构 53家上市公司2023年中报显示业绩普遍承压但AI融合带来机遇 [6] - 国际前沿技术包括螳螂虾仿真机器人 3D打印软机器人手 cm级折纸四足机器人等创新成果涌现 [6] 技术进展 - 仿生机器人技术取得新突破 借鉴松鼠跨越复杂地形的智慧 [6] - 院士报告指出人工智能需行为智能与产品智能双驱动 机器人创新设计涉及六大关键技术 机构智能助力变形金刚现实化 [6] - 清华大学团队研究复现波士顿动力动作 强调信心与创新的重要性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