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圈

搜索文档
中国机器人足球队先登顶世界?AI自主决策的加速进化T1闪耀足球超级联赛
机器人圈· 2025-06-30 13:53
机器人足球赛事与技术进步 - 2025RoBoLeague中国机器人足球联赛总决赛在北京亦庄圆满收官,清华火神队以5比3战胜中国农大山海队夺冠,赛事采用加速进化公司的Booster T1机器人,是国内首场机器人足球3v3 AI赛[3] - 本次赛事是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首场测试赛,采用全AI化标准,走在了RoboCup机器人足球世界杯前面,后者2024年有3,000名参赛者来自45个国家[5] - 赛事展示了机器人需要具备实时感知与决策、高级运动控制和多智能体协作等具身智能级别能力,参赛队伍基于Booster T1进行了二次算法开发和动作训练,展现了不同阵型和球技[6] 具身智能技术发展路径 - 机器人足球场景的突破能推动机器人在视觉感知、环境理解和行为决策能力上的进步,为家庭和工业应用奠定基础,相关算法如物体识别、跟踪、定位等与生活场景需求相通[7] - 人形机器人发展路径类比人类成长,需先实现运动能力再提升认知能力,本次纯AI机器人足球赛是加速进化端到端运动大模型的实战演练[7] - 通过模仿学习真人动作和视频数据,结合仿真环境强化学习和比赛积累的真机数据,机器人未来能掌握更高级的运动能力和团队战术[7][8] 行业格局与技术路线 - 北京作为科技中心涌现多家人形机器人企业,包括银河通用、加速进化、星海图等,在运动形态、具身大模型、小脑算法等方面各具优势,形成完整互补的产业生态[9] - 运动控制算法和硬件本体优化领域呈现"南宇树,北加速"格局,加速进化已交付数百台Booster T1,其中超50%为全球订单[9] - 另一类技术路线专注于具身大脑研发和数据采集,不同公司分别在工业、零售与家庭等多场景应用中取得进展[9] 赛事经济与行业前景 - 机器人足球结合科技+体育元素,能带动消费、旅游和科技发展,赛事经济将是未来十年人形机器人技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10] - RoboLeague未来将升级为全国机器人足球超级联赛,推动以赛代demo、以AI代遥控器的行业发展模式[10] - 技术发展将促进机器人在家庭陪伴、宠物照护、健康监测、教育互动等场景的落地,重新定义人与机器关系[8]
一文看懂2025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大会(IRCTC)全景!专家报告、学术征文、青年交流全揭晓!
机器人圈· 2025-06-30 13:53
详细会议介绍参看往期文章: (点击蓝字跳转) 报名开启|顶流期刊征+2025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大会盛会将至! 展览展示|抢位2025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大会!高曝光商务合作虚位以待,共赴解锁新机遇 9大期刊联合征文|投稿2025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大会,年底正刊发表! 由《机器人技术与应用》杂志社发起,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专业委员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机器人专业委员会、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智能车与机器人专委会和 中国工程建设焊接协会机器人及智能焊接专业委员会 联合支持的" 2025智 能机器人关键技术大会 "将于 2025年7月22-24日 在 齐齐哈尔市 举办,大会以" 具身智能与多模态交互技术的融 合与突破 "为主题,围绕机器人及人工智能领域前沿技术、关键共性技术、产业化路径与标准化建设和跨学科融合等领 域展开交流。 为了激发青年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促进学术交流和思想碰撞,大会将设立 青年硕士博士快闪论坛 ,为青年研究人 员提供一个展示研究成果、分享研究经验的平台,鼓励他们勇于探索未知领域,推动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发展。 承办单位: 山东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 浙江工业大学 天津理工大学 齐齐哈尔 ...
福布斯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企业TOP 50”发布,创新集群阶梯崛起
机器人圈· 2025-06-30 13:53
2025福布斯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企业TOP 50榜单分析 - 上海以21家入选企业领跑全国,呈现"硬科技+国际化"特质,主要覆盖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机器人、半导体集成电路等领域 [4] - 北京14家获奖企业延续中关村"技术原创性"基因,代表企业包括寒武纪AI芯片和智谱清言通用大模型 [4] - 中部地区创新活力显现,武汉9家入选企业中,兰丁股份宫颈癌AI筛查系统已服务超2000家医疗机构,紫东太初多模态大模型拿下多个标杆案例 [4] 区域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 武汉人工智能产业近五年复合增长率超40%,核心产业规模突破700亿元,拥有28家省级以上科研平台,年均培养专业人才超3000人 [5] - 武汉"内陆创新极"崛起打破AI产业依赖沿海资源的传统认知,为中西部地区发展提供标杆案例 [5] 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AI产业形成金字塔结构:顶端为百度云、阿里云等标准巨头,中部为宇树科技等"隐形冠军",基底为鲸海拾贝等新锐企业 [6] - TOP 50企业共拥有专利破26万项,头部5家企业占据90%专利总量,但AIGC领域软件著作权年增速达45%且主要来自中小企业 [6] 企业融资与商业化进展 - 榜单中20家为上市企业(占比25%),非上市企业占比75%反映行业创新动能未被巨头垄断 [7] - 未上市独角兽企业投资逻辑质变,如具身智能领域企业估值支撑点从技术概念转向商业化路线图,案例包括原力无限充电机器人提升运营效率40%,蔚蓝科技四足机器人全球销量第一 [7] 技术发展趋势 - 多模态大模型向轻量化、行业化演进,量子计算与AI芯片加速融合突破算力瓶颈 [8] - AI+医疗将向药物研发、健康管理等全链条延伸,工业机器人组合已实现显著成本优势 [8] - 中部地区产业崛起显示中国AI产业正构建自主特色生态体系,跨越单纯技术追赶阶段 [8] 产业活动动态 - 2025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大会将举办,涵盖9大期刊联合征文、高曝光商务合作等模块 [1] - 中国人工智能创新大会发布四大子榜单,入选企业呈现技术多元分化特征 [3]
【早鸟票倒计时1天】CCRS2025 I 抢先看!大会日程和论坛首曝光!
机器人圈· 2025-06-29 13:04
会议概况 - 第六届中国机器人学术年会(CCRS2025)将于2025年8月1日-3日在长沙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主题为"人机共融,智向未来"[1][4] - 预计参会人数超3000人,邀请200余位机器人与人工智能领域院士及专家参与主旨报告和研讨会[1][14] - 主办单位包括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器人分会、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专业委员会等7家国家级学术组织[14] 会议议程 - **8月1日**:主编论坛、顶刊论坛、机器人青年学者论坛(2场)、智能机器人专项青年学者论坛[8][11][12] - **8月2日**:大会主旨报告、机器人具身智能论坛、4场分论坛(工业/服务/特种/共融机器人)及海报展[8] - **8月3日**:7场分论坛覆盖空间/医疗/海洋/人形机器人等前沿领域,含具身智能与大模型专题[9] 学术阵容 - **大会主席**:王耀南(湖南大学)、丁汉(华中科大)、刘宏(哈工大)、于海斌(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15][18][20][22] - **学术委员会主席**:段献忠(湖南大学)、曲道奎(新松机器人)、熊蔡华(华中科大)等5人[15][23][31][33] - **报告人单位**:清华大学、香港科大、国防科大等30余所高校及研究所,覆盖机器人全产业链[11][12] 行业动态 - 会议聚焦工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群体智能等9大技术方向,反映行业向具身智能、AI融合发展的趋势[8][9][14] - 产学研联动特征显著,沈阳新松、哈工大机器人研究所等产业机构深度参与[15][29][31] 注册信息 - 注册费用分非学生(2300-2500元)和学生(1300-1500元)两档,6月30日前享早鸟优惠[41] - 支持微信支付或银行转账,退费政策按申请时间扣除0-50%手续费[41][43] 组织机构 - 依托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湖南大学)、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等国家级科研平台[18][20][22] - 学术委员会成员来自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哈工大机器人研究所等产业技术枢纽[25][29][33]
大咖云集|2025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大会邀你入席,专家报告、学术征文、青年交流个个精彩
机器人圈· 2025-06-27 10:05
详细会议介绍参看往期文章: (点击蓝字跳转) 报名开启|顶流期刊征+2025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大会盛会将至! 展览展示|抢位2025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大会!高曝光商务合作虚位以待,共赴解锁新机遇 9大期刊联合征文|投稿2025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大会,年底正刊发表! 由《机器人技术与应用》杂志社发起,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专业委员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机器人专业委员会、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智能车与机器人专委会和 中国工程建设焊接协会机器人及智能焊接专业委员会 联合支持的" 2025智 能机器人关键技术大会 "将于 2025年7月22-24日 在 齐齐哈尔市 举办,大会以" 具身智能与多模态交互技术的融 合与突破 "为主题,围绕机器人及人工智能领域前沿技术、关键共性技术、产业化路径与标准化建设和跨学科融合等领 域展开交流。 大会由 张建伟院士、刘连庆、吴新宇、宋锐、訾斌、付宜利、张建华 等教授联合发起,特邀 王田苗、孙立宁、杨广 中、赵杰、董凯、孙富春、刘辛军、喻俊志、喻洪流、刘洪海、文力、徐静 等行业专家学者与大家分享前沿技术和科研 进展。 本次大会将携手行业顶流期刊联合征文,录用稿件均将于正刊发表,并于 202 ...
破局大负载协作!行业最快30kg大负载协作机器人,来了!
机器人圈· 2025-06-27 10:05
行业动态 - 2024年协作机器人销量首次突破3万台,同比增长28%以上,20kg及以上大负载机型密集发布,行业发展势头迅猛 [5] - 工业机器人领域长期存在大负载与高速度难以兼得的技术瓶颈,30kg级机器人关节速度大多在200°/s以下,300°/s以上速度的机型负载能力不足15kg [3] - 工业4.0时代柔性生产成为制造业发展趋势,传统大负载设备因体积庞大、结构笨重在柔性生产线中适应性差 [8] 产品创新 - 越疆CR 30H实现30kg负载与300°/s关节速度的突破,成为30kg负载级别中最快的协作机器人 [3][4][5] - CR 30H搭载HyperMove运动控制算法,单机效率较同类提升20%,搬运/码垛节拍达10箱/分钟,双吸模式可提升产能50% [5] - 产品采用96V中压伺服驱动技术,动力提升50%,发热降低20%,零部件数量减少30%,IP67高防护等级 [6] - CR 30HT是行业首款30kg负载级别内置扭矩传感器的机型,支持单手拖拽示教,编程效率提升90% [9] 技术优势 - CR 30H满载抖动幅值<0.3mm,配备先进振动抑制算法,有效降低全速满载振动 [5] - 关节刹车采用电磁抱闸,断电瞬间末端下落位移<1mm [6] - 本体自重较同类工业产品降低50%,更易于集成到不同产线布局 [9] - 关键部件通过10万次循环认证,历经160+道装配工序和200+项性能测试 [14] 应用场景 - 适用于食品整箱码垛、汽车轮毂、电池模组、重型金属工件转运等中大型工件处理 [11] - CR 30H-Food洁净版通过国际NSF认证,满足食品、医药等行业安全生产规范 [12] - CR 30HT触控版实现柔顺拖拽示教和灵敏碰撞检测,提升装配、检测等环节协作效率 [12] 市场表现 - 越疆全球部署超8万台机器人,服务覆盖20万+用户,包括比亚迪、奔驰、保时捷等世界500强企业 [13] - 产品获得全球40个经济体的50+项权威认证,市场准入覆盖180个国家和地区 [14] - 中国大陆市场首推全系列三年质保政策,关键零部件90%自研,国产化率达100% [14]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2025年十大新兴技术
机器人圈· 2025-06-27 10:05
2025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大会 - 顶流期刊联合征文活动启动,9大期刊参与,投稿将在年底正刊发表[1] - 大会将聚焦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提供高曝光商务合作机会[1] - 展览展示环节将解锁新机遇,吸引行业参与者[1] 十大新兴技术报告 -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2025年《十大新兴技术报告》,列举未来3-5年有望取得实效的突破性技术[1] 结构电池复合材料 - 碳纤维与环氧树脂等结构电池复合材料兼具机械承载和电化学储能功能,可应用于电动汽车和航空工业[2] - 该技术可使车身变轻并自带电力储存功能,未来飞机机身可能成为巨型电池[2] - 商业化应用仍面临安全标准体系建立的挑战[2] 渗透发电技术 - 利用两种水源的盐度差异产生电能,包括压力延迟渗透技术和反向电渗析技术两种路径[3][5] - 压力延迟渗透技术通过半透膜引导淡水渗透产生液压驱动涡轮发电[5] - 反向电渗析技术通过离子交换膜分离电荷,离子定向移动直接产生电流[5] 核能技术革新 - 小型模块化反应堆等创新技术推动核电站建设降低成本、优化设计[6] - 科研人员正从冷却燃料革新到反应堆小型化多维度升级核能技术[6] - 终极目标是实现可控核聚变,解决人类能源困境[6] 细菌活体药厂 - 科学家改造益生菌成为可编程的"活体药房",植入合成药物基因指令[7] - 该技术可降低70%生产成本,实现药物按需释放和持续稳定供药[7] GLP-1类药物 -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 RA)在阿尔茨海默病与帕金森病治疗中展现前景[8] - 该药物能减轻脑部炎症反应并加速清除致病性异常蛋白[8] 智能生化传感 - 电子设备可全天候自动监测生化指标,应用范围从医疗扩展到食品安全等领域[9] - 动态血糖仪是该技术的成功范本,借助无线传输和自供电系统实现实时监控[9] 绿色固氮技术 - 新一代固氮技术借鉴自然智慧,改造细菌和酶成为"微型氮肥工厂"[10] - 传统固氮工艺消耗全球2%能源并排放大量温室气体,绿色方案有望大幅降低能耗[10] 纳米酶 - 纳米酶是合成材料,具有与传统生物酶相似的功能特性,但稳定性更强且成本低廉[11][12] - 已应用于水质净化、食品检测,并在癌症和阿尔茨海默病临床研究中取得突破[12] 协同传感 - 相互连通的传感设备结合AI技术,重塑城市运行脉络,如交通信号灯自主调节节奏[13] - 应用场景包括矿山测绘、生态监测、风暴预警和气候分析等[13] 生成式水印 - 生成式水印技术为AI生成内容嵌入隐形标记,帮助辨别真伪,遏制虚假信息传播[14] - 科技巨头竞相布局,但面临用户恶意去除水印和伦理困境等挑战[14] 机器人行业动态 - 75家机器人上市公司2024年报出炉,行业洗牌加剧[16] - 人形机器人量产爆发,价格战来袭,科技革命推动产业重构[16] - 越疆科技市值翻三倍,领跑港股机器人赛道[16] - 53家机器人上市公司2023中报显示业绩普遍承压,但机器人与AI结合迎机遇[16]
国内自主智能体头部供应商镁伽科技,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机器人圈· 2025-06-27 10:05
公司概况 - 镁伽科技是中国机器人技术应用领域领先的自主智能体提供商,成立于2016年,专注于智慧实验室与智能制造场景 [3] - 公司依托机器人自动化技术与AI领域感知、构思及执行的专有技术,开发多功能自主智能体,具备独立完成复杂任务的能力 [3] - 技术架构由感知、构思及执行三大核心技术体系驱动,形成自我强化的生态系统 [3][4] 产品与技术 - 智慧实验室自主智能体包含六大关键系列:Auflo、CellVue、Seloris、AegisRex、Dismix及Misa,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化工、餐饮及农业等领域 [4] - Auflo是中国首款AI驱动液体处理工作站,CellVue是国产首批商业化通用型高内涵成像分析系统 [4] - 智慧实验室AI原生操作系统Labillion及LibraX是中国首个智慧实验室自主智能体操作系统 [4] - 智能制造自主智能体产品包括Manavis及Fabsil,可实现微显示、晶圆、芯片及锂电池的精密检测 [4] - 智能制造操作系统FusionTwinX通过参数化仿真与数字孪生技术的融合,实现数据驱动建模能力 [4]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55亿、6.63亿和9.30亿元 [5] - 同期净亏损分别为7.59亿、7.42亿和7.80亿元 [5] - 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3.24亿、3.86亿和4.31亿元 [5] - 智慧实验室业务收入2023年同比下降13.5%至1.611亿元,2024年显著增长83.0%至2.948亿元 [6] - 智能制造业务收入2023年同比增长86.8%至5.019亿元,2024年进一步增长26.5%至6.348亿元 [6] 市场地位与客户 - 按2024年智慧实验室场景收入计算,公司位居中国国内自主智能体供应商首位 [7] - 截至2024年底服务客户超880家,2022-2024年五大客户收入占比分别为52.5%、57.4%及56.2% [8] - 2022年新获主要客户的复购率达74%,收入留存率达115% [8] - 截至2025年6月21日,公司在手订单大幅增至15亿元 [8] 融资与发展 - 公司已完成1382.4万美元的D轮融资,获得药明康德、高盛、鸿为资本等明星投资机构青睐 [8] - 2023年9月荣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 [8] - 2024年3月发布首个AI Agent应用MEGA智能体,宣布奔向Al in Al的镁伽4.0 [8] 行业前景 - 全球自主智能体机器人技术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31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143亿元,四年复合年增长率达37.7% [10] - 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将突破3837亿元 [10] - 制造业正加速向智能自动化转型,从机械化的单一操作转向基于实时数据的自主决策 [10]
天津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工作方案(2025—2027年)
机器人圈· 2025-06-27 10:05
天津市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方案 核心目标 - 到2027年实现"两创融合"显著成效:产生100项以上重大科技成果,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2600亿元,全市科创基金规模达20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超1万亿元 [5] - 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培育生物制造、脑机交互等未来产业集聚 [5] 科技供给强化 - 改革科研评价机制:应用类科技项目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企业专家占比不低于60%的项目验收标准 [7] - 推广"揭榜挂帅"模式:企业牵头产学研项目,市级应用类科技计划项目原则上由企业主导 [7] - 试点企业主导验收机制:企业出资超50%的项目可主导验收流程 [7] 科技成果转化 - 推行"先使用后付费"模式:每年转化高校院所科技成果不少于500项,灵活采用收益分成等机制 [7] - 搭建全链条服务平台:2027年前新增20家概念验证中心、20家中试平台、30家检验检测平台 [7] - 京津冀协同对接:每年引进100项中科院成果,实施"千团千企融合创新计划"推动千个团队与企业对接 [8] 企业创新培育 - 梯度培育体系:2027年目标为40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5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 [8] - 研发投入激励: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显著提升,市属国有工业企业研发强度达3% [8][9] - 产学研联合体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大型科研仪器向中小企业开放 [8] 载体平台建设 - 天开高教科创园:打造北京科技成果转化"首选地",推动南开、天大科技园升级国家试点 [8] - 京津冀协同载体:强化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等平台,推动"京津研发、区域转化" [9] - 产业技术平台:建设开放式协同创新平台,采用会员制服务中小企业技术需求 [9] 生态体系优化 - 科技金融联动:构建"天使+创投+产业+并购"投资体系,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 [10] - 人才机制创新:每年选派800-1000名科技特派员,扩大技术转移专业硕士培养规模 [10] - 应用场景驱动:每年发布100项技术创新场景清单,包括无人驾驶、具身智能等领域 [10] 机器人行业动态 技术发展 - 具身智能成为焦点:院士及专家探讨微纳感知、人形机器人智能发展挑战 [13] - 仿生技术突破:松鼠仿生机器人解决复杂地形跨越问题 [13] 市场表现 - 上市公司分化:2024年75家机器人企业年报显示业绩承压,部分企业领跑港股赛道 [13] - 量产趋势:人形机器人价格战爆发,产业重构加速 [13] 国际进展 - 创新应用:螳螂虾仿真机器人、3D打印软体机器人手等新型装置涌现 [13] - 前沿研究:折纸制造厘米级四足机器人、昆虫级变形机器人技术突破 [13]
上海AI Lab主任周伯文:关于人工智能前沿的十个问题
机器人圈· 2025-06-26 10:46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定位与目标 - 公司是我国人工智能领域新型科研机构,开展战略性、原创性、前瞻性的科学研究与技术攻关,目标建成国际一流的人工智能实验室,成为享誉全球的人工智能原创理论和技术的策源地 [1] 明珠湖会议核心观点与机制 - 会议核心观点强调"对发现问题的投入与解决问题同样重要",通过科学社区力量推动创新,历史案例包括英国皇家学会、"月光社"及美国"阿帕社区" [3][10][12] - 会议采用创新组织形式:引导报告提出关键问题、"结对报告"凝练问题、平行论坛深化问题,聚焦18-36个月技术窗口期,产出颠覆性关键问题清单和敏捷部署提案 [17][18] - 首届会议吸引全球近60位青年学者和产业领袖参与,凝练出14个提案和39个关键问题清单,主题为"人工智能的多维突破与协同创新" [5][19] 人工智能前沿十大关键问题 1. **智能效率平衡**:提出"单位智能"(IQ per token)概念,定义数据思维密度(IQPT)衡量大模型训练数据的投入产出比,2025年1月由公司正式提出 [21][22] 2. **深度强化学习资源分配**:探讨Deep RL算力在数据合成与算法训练间的平衡,追求效率飞轮实现AI自我训练 [23][25] 3. **软硬协同路径**:对比国际"软件兼容硬件"(如英伟达CUDA生态)与国内"硬件兼容软件"模式,需探索更高效协同路径 [26][28] 4. **算力配置策略**:划分应用算力、迭代算力和创新算力,指出当前创新算力严重不足制约颠覆性技术发展 [29] 5. **智能体进化机制**:探讨Agent与基座模型关系,需突破"僵化学习"实现持续自主进化,需构建环境预测模型(世界模型) [30][32] 6. **具身智能突破**:研究大脑与本体最优关系,避免"超级大脑-弱本体"或"高级本体-简单决策"陷阱 [34] 7. **AI安全范式转变**:从"弥补安全漏洞"(Make AI Safe)转向"构建本质安全AI"(Make Safe AI),提出"人工智能45°平衡律" [35][37] 8. **评测体系重构**:从静态"高分低能"转向动态"训练-评测-解决问题一体化",公司2025年4月发布TTRL框架 [38][40] 9. **AI科研革命**:推动AI for Science从"工具的革命"升级为"革命的工具",需突破多模态统一表征 [41][43] 10. **架构颠覆创新**:分析Transformer局限性(计算效率/上下文理解等),探索下一代架构应对决策智能、生物智能等领域需求 [44] 人工智能发展趋势"三化"框架 - **技术体系化**:需完善智能本质理论体系,弥补应用先行的学科短板 [19] - **形态多元化**:强调与实体经济融合,因场景丰富度与技术不完备性将催生多元形态 [19] - **能力高阶化**:需基于技术体系化和要素突破推动智能水平持续升级 [20] 战略科学家培养模式 - 公司通过"高强度要素投入+高集中任务攻关+高密度人才历练场"三位一体模式培育战略科学家,链接国内外团队构建人才蓄水池 [47] - 历史案例显示战略科学家多在承担重大任务时涌现,如美国"阿帕社区"产生7位图灵奖得主,匈牙利"黄金一代"科学家等 [1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