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衰老

搜索文档
一次抽血可评估人体11个系统衰老状况
科技日报· 2025-09-26 01:11
研究团队首先对约7500人的健康数据进行分析,进而利用8000多份血液样本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 显示,与传统表观遗传时钟相比,新方法不仅能更准确地预测心脏病等与衰老相关的特定疾病,还能揭 示不同个体内各系统衰老模式的显著差异。 科技日报北京9月25日电 (记者刘霞)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与美国耶鲁大学科学家合作开发出一项 新型血液检测技术——"系统年龄检测法",能够通过一次抽血,全面评估人体11个不同生理系统的衰老 状况,为个性化健康管理提供更精准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衰老》杂志。 人体各个器官和系统的衰老速度并不一致,受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重因素影响。传统生物年 龄检测方法只能给出一个整体性数值,无法反映不同部位的衰老差异。 新方法基于表观遗传学中的DNA甲基化机制,通过分析血液中特定生物标志物(如胆固醇、血糖 等)与各器官衰老相关疾病之间的关联,结合机器学习技术,建立起能评估心脏、肺、脑、代谢系统、 免疫系统等11个生理系统年龄的预测模型。 团队表示,该检测技术可为临床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干预指导。例如,若检测发现某人的免疫系统年 龄显著高于心脏或肺部,医生可建议其采取增强免疫功能的措施;若 ...
报名:胶原蛋白及胶原蛋白肽品质检测网络研讨会
仪器信息网· 2025-09-17 03:58
胶原蛋白行业背景与重要性 - 胶原蛋白是人体最重要的结构蛋白之一 影响皮肤 关节和血管功能[1] - 补充方式包括食物摄取 口服胶原蛋白粉/肽 以及涂抹含胶原蛋白的护肤品[1] - 重组胶原蛋白近期陷入检测争议 涉及功效宣称 标准依据和检测技术方法等问题[1] - 美容和抗衰老领域被视为未来30年的重要增长风口[1] - 胶原蛋白生物科技产业面临持续增长的市场机遇[1] 行业研讨会信息 - 仪器信息网与中国轻工业出版社联合策划"胶原蛋白及胶原蛋白肽品质检测网络研讨会"[2] - 会议时间为2025年9月18日 聚焦品质把控 功效验证和检测技术等前沿话题[2][3] - 旨在为营养食品 化妆品企业搭建专业交流平台 助力破解检测难题[2] 会议日程安排 - 14:00-14:30由中国农业大学洪惠讲解胶原蛋白与胶原蛋白肽功能及应用[3] - 15:00-15:30由海南美伦优肽练崇飞分析中国胶原蛋白产品质量标准及常见分析方法[3] - 15:30-16:00由广东省科学院测试分析研究所郑家概探讨基于特征氨基酸的纯度评估方法[3] - 16:00-16:30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伊双双从出版物角度分析生物活性肽行业发展[3]
奥特曼“续命”大计:押注让大脑变年轻的药物,预计年底临床试验
量子位· 2025-09-16 04:05
奥特曼投资Retro Biosciences - 奥特曼加大对旧金山生物技术初创公司Retro Biosciences的投资 该公司致力于将人类寿命延长10年 [3] - 奥特曼此前提供全部1.8亿美元(约13亿人民币)种子轮融资 显示其对该公司的全力支持 [4] - 公司与OpenAI合作开发GPT-4b-micro模型 可将普通细胞转化为干细胞 专为蛋白质工程设计 [5] 公司研发进展与临床试验 - 计划2025年底启动首个人体临床药物试验 首批试验患者将服用代号RTR242的实验性药物 [8][12] - 已完成澳大利亚临床试验地点选址与实验室供应商遴选 首位受试者预计今年年底完成入组 [19] - RTR242通过清除与阿尔茨海默症和帕金森症相关的细胞垃圾来重启老年人停滞的自噬过程 从而清理脑细胞损伤 [17] 技术机制与策略 - RTR242针对细胞自噬机制 该机制类似细胞的垃圾处理和回收系统 通过溶酶体降解受损细胞器和错误折叠蛋白质 [16] - 公司采取平衡策略 既开发针对特定疾病的药物(如RTR242) 也探索通过AI实现重大范式转变的激进方案 [22][23][24] - GPT-4b-micro将干细胞重编程标志物的表达效率提升50倍 显示AI在抗衰老疗法中的颠覆性潜力 [29] 公司目标与融资计划 - 终极目标是为人类增加10年健康寿命 而非单纯延长预期寿命 旨在让人们始终保持健康、警觉和活力 [33][34] - 公司明确A轮融资目标为10亿美元 若成功将进入长寿创业公司行列 [35][36] - 目前除RTR242外 还有针对白血病的RTR890疗法和针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RTR888疗法处于临床前开发阶段 [34] 行业背景与团队 - 长寿科技行业包括杰夫·贝索斯支持的Altos Labs 该公司已募集超30亿美元资金 [37] - 公司共同创始人丁胜为清华药学院创始院长 以干细胞研究闻名 [41][42] - CEO贝茨-拉克鲁瓦曾带领团队打造世界最小Windows电脑 拥有超100项专利 并曾在YC担任兼职合伙人 [44][45]
以岭药业(002603) - 2025年9月15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9-15 10:1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0.40亿元,同比下降12.26% [3][6]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6.69亿元,同比上升26.03% [3][6] - 2025年上半年扣非归母净利润6.41亿元,同比上升27.08% [3][6]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8.32亿元,同比上升214.97% [4][6] 核心产品进展 - 八子补肾胶囊是OTC甲类抗衰老药品,通过调节Sirt6、TERT、P53信号通路改善端粒酶活性 [2][5] - 临床研究证实对神经精神、皮肤毛发、骨骼肌肉、泌尿生殖系统衰老症状有改善作用 [2][5] - 2023年研究成果发表于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影响因子7.42) [2][5] - 临床研究论文发表于Phytomedicine(影响因子7.9)和Journal of Cosmetic Dermatology(影响因子2.3) [2][5] - 2025年上半年八子产品销售额实现同比较快增长 [5] 战略规划 - 实施"七五"战略规划,强化经营管理与营销体系优化 [5][6][7] - 推进互联网数字AI科技+实体运营模式 [8] - 成立上海以岭药业子公司开发生物创新药 [7] - 培育临床重大疾病领域优势品种,加快创新药物研发 [8] 集采应对 - 目前未涉及湖北联盟中成药集采品种 [7][8] - 持续关注集采政策并加大科研投入培育新产品 [7][8] 投资者建议 - 建议在高铁等渠道加强八子补肾胶囊广告投放 [8]
传奇科学家乔治·丘奇的抗衰老论文被撤稿!论文作者曾亲自“当小白鼠”,宣称年轻20岁
生物世界· 2025-09-07 04:03
基因治疗研究 - 使用巨细胞病毒(CMV)作为基因递送载体 通过鼻内吸入或注射方式对小鼠进行TERT或FST基因治疗 显著改善健康衰老相关生物标志物并将小鼠寿命延长约40%[5] - TERT基因治疗组和FST基因治疗组小鼠中位寿命分别达到37.5个月和35.1个月 较空白对照组26.7个月分别延长41.4%和32.5%[12][13] - 除寿命延长外 两种基因疗法还显著改善葡萄糖耐量 身体机能 并防止体重减轻和脱发 同时抑制线粒体结构损伤且未发现致癌性副作用[13] 技术机制 - 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能够激活端粒酶延长端粒 在延长健康寿命和逆转衰老方面具有潜力[10] - 卵泡抑素(FST)基因编码分泌蛋白 作为肌生成抑制素的负调节剂 能显著增加肌肉质量并改善老年小鼠肌肉功能[10] - 巨细胞病毒具有较大基因组和整合多个基因的独特能力 且不会将其DNA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中 降低插入诱变风险[11] 研究争议 - 论文因图1存在印迹条带过饱和且黑色值不同 图3存在图像重复问题而被撤稿[15] - 罗格斯大学研究监管事务办公室要求撤稿 乔治·丘奇同意撤稿但认为证据薄弱 Elizabeth Parrish和朱桦不同意撤稿[8][20] - 乔治·丘奇表示原始数据集备份不充分可能是粗心大意 试验数据问题微不足道且不影响结论[20] 商业应用 - 研究使用的小鼠巨细胞病毒(MCMV)与人巨细胞病毒(HCMV)高度相似 包括病毒发病机制和蛋白功能等方面[11] - 90%人类已感染或携带巨细胞病毒 在健康成年人中通常无症状 临床试验证实其作为基因治疗递送载体的安全性[11] - 探索同时递送多个基因的大容量基因治疗载体具有重要前景 巨细胞病毒在这方面具有独特优势[11]
南昌大学最新Cell子刊论文:这款国产降糖药,可发挥多种抗衰老作用
生物世界· 2025-09-06 01:00
2型糖尿病与衰老机制关联 - 全球2型糖尿病患病率正以惊人速度上升 预计到2045年将有约7亿人受影响[3] - 衰老细胞通过分泌衰老相关分泌表型因子加速糖尿病进展 并诱发慢性低度炎症[3] - 糖尿病病理微环境会促进细胞衰老 延缓衰老对改善糖尿病及其他年龄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3] SGLT2抑制剂的作用机制 -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通过抑制肾脏葡萄糖重吸收发挥降糖作用[3] - 增强脂质代谢和酮体生成 促进体重减轻 并模拟热量限制从而可能发挥抗衰老作用[3] - 模拟热量限制效果而无需严格饮食控制 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可行的抗衰老替代策略[4] 恒格列净临床研究设计 - 研究为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 纳入150名2型糖尿病患者[8] - 患者按1:1随机分配接受口服恒格列净10毫克/天或安慰剂治疗26周时间[8] - 旨在评估恒格列净对2型糖尿病患者衰老生物标志物的影响 并探究其对免疫功能和代谢途径的作用[6] 恒格列净临床研究结果 - 治疗组端粒长度显著增加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水平和β-羟基丁酸水平同样显著提升[8] - 显著改善葡萄糖代谢 并增加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中颗粒酶B的表达[8] - 诱导多种代谢物变化 包括增加硫胺素水平和增强硫胺素代谢[8] SGLT2抑制剂的抗衰老潜力 - 临床前研究显示SGLT2i可延长早衰小鼠模型寿命并减轻内脏脂肪组织衰老负担[6] - 在9种经FDA批准上市的抗衰老潜力药物中 SGLT2i获得最高评分[6] - 恒格列净通过影响IGF-1系统 葡萄糖代谢 免疫系统和血清代谢组学等多种途径发挥抗衰老作用[5]
让你看起来巨显老的5个习惯,很多人天天都在做,尤其第3个
齐鲁晚报· 2025-09-05 07:32
研究核心发现 -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皮肤科研究识别吸烟、缺乏运动、忽视防晒、不健康饮食和不良睡眠为加速面部衰老的五大关键习惯[1] - 研究基于31万合格参与者数据分析显示这些习惯单独或组合均显著加剧面部老化现象[2] 吸烟对衰老的影响 - 吸烟被认定为衰老头号元凶 对加速面部衰老的影响最为显著和强烈[2] - 烟雾中的毒素直接破坏肌肤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 导致皮肤松弛和皱纹早生[6] 缺乏运动与衰老关联 - 日常生活中体力活动水平越低 面部衰老风险越高 此现象在女性群体中尤为明显[2] - 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并加入每周2次的力量训练以对抗肌肉流失[7] 防晒的重要性 - 完全不防晒者面部会比坚持防晒者平均衰老约29% 女性受影响更显著[2] - 日常防晒需避免紫外线最强时段(上午10点-下午4点)暴露 并采用UPF>25防护装备[8] 饮食与衰老关系 - 高盐高糖少蔬果的西式快餐饮食模式会加速面部老化 而健康饮食可让面容年轻约20%[3] - 建议每日摄入5种不同颜色蔬果 并将精制碳水替换为全谷物以优化抗氧化摄入[9] 睡眠习惯的影响 - 睡眠太少、太多或质量差会使面部显老近20%[4] - 推荐使用遮光窗帘保持黑暗环境 维持18-22℃室温 并避免睡前1小时使用电子设备以保障睡眠质量[10] 行为改变建议 - 戒烟需同时远离二手烟和三手烟 后者残留于衣物家具表面的致癌物同样加速皮肤老化[6] - 通过微运动增加日常活动量 如提前下车步行、选择楼梯替代电梯等[7] - 防晒需每日坚持 包括阴天和室内靠窗环境 且每2-3小时需补涂SPF30及以上防晒霜[8]
7.7 亿市场遇冷?富豪追捧的“青春舱”陷倒闭潮,买家:刚下单厂没了
搜狐财经· 2025-09-05 07:03
富豪曾争相入局的"时间生意",如今也要撑不下去了? 历经5年快速发展,全球市场规模一度攀升至7.7亿元人民币的智能氧舱领域,正迎来行业大洗牌。某品牌供应链员工透露,过去3个月订单量大幅下滑,工 厂不得不实行"做一休一",薪资也随之大幅缩水,已有不少同事因难以维持生计选择离职。 企业陷入经营困境,受影响的不只是产业链工人,还有众多消费者。在相关投诉和反馈平台上,不少用户分享了"刚下单门店就消失"的糟心经历。 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上海的刘先生表示,他在某品牌门店花费5.8万元办理了不限次年卡,可仅仅使用3次,门店就宣告关闭;北京的王先生则反映,今年 年初他花40万元为母亲购置了一台1.3ATA 氧舱,到了下半年设备就出现运行故障,可他多次联系客服都无果,查询后才发现该企业早已注销跑路…… 为何这一"蓝海产业"能吸引众多高净值人群前仆后继?如今又为何陷入商家跑路、消费者怨声载道的局面?是行业风口已然过去,还是背后另有隐情? 民用智能氧舱行业的兴起始于2020年——当时特拉维夫大学在《Aging》期刊上发表研究成果,证实了高压氧干预在延缓衰老方面的潜力,这一发现直接推 动智能氧舱行业在全球范围内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衰 ...
迈威生物再闯港交所
国际金融报· 2025-09-02 12:31
上市申请进展 - 公司于8月29日向港交所重新递交H股发行并上市申请 这是继1月首次申请后的再次尝试[2] 公司背景与业务 - 公司成立于2017年 2022年初在科创板上市 主营业务为治疗用生物制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主要产品为抗体和重组蛋白类药物[4] - 公司拥有14个处于临床前、临床或上市阶段的重点品种 包括10个创新药和4个生物类似药 专注于肿瘤和年龄相关疾病领域[4] - 已上市品种4个 提交上市许可申请准备阶段品种1个 处于III期关键注册临床阶段品种2个[4] 财务状况 - 科创板上市募集资金33亿元 截至2025年6月30日实际结余募集资金余额为8741万元[4][5] - 上市至今累计亏损超过35亿元 自成立至2025年上半年累计亏损62.7亿元[4] - 研发投入持续高企 2022年7.59亿元 2023年8.36亿元 2024年7.83亿元 2025年上半年3.92亿元(同比增长21.72%)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达387.57%(同比增加108.74个百分点)[5] - 资产负债率持续恶化 从2022年上市时的24%攀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77.5%[5] - 流动负债20.84亿元(含短期借款10.1亿元) 非流动负债13.81亿元(含长期借款9.61亿元)[5] 产品商业化表现 - 四款已上市产品君迈康、迈利舒、迈卫健及迈粒生销售业绩不佳[6] - 君迈康2024年发货48821支(同比下降66.61%) 销售收入仅3160万元[6] - 迈利舒2023年销售收入4208.96万元 2024年1.24亿元[6] - 迈卫健2024年销售收入1459.36万元[6] - 迈粒生于2025年5月获批 尚无销售数据披露[6] 公司治理事件 - 董事长兼总经理刘大涛因涉嫌短线交易于2025年5月10日被证监会立案调查[8] - 刘大涛持有公司1510万股股份(占总股本3.78%) 系公司第三大股东[8] 研发管线与合作协议 - 核心在研药物9MW3811注射液用于病理性瘢痕适应证 属于抗衰老热门靶点[11] - 公司是中国首个开发白介素-11(IL-11)抗体药物的企业 该药Ⅱ期临床试验申请已获受理 预计2025年底前启动入组[11] - 2025年6月与谷歌系抗衰老巨头Calico达成该药物海外权益的独家许可协议[11] 融资需求与紧迫性 - 公司营运资金主要依靠外部融资 现金流吃紧 港股融资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4][9] - 首次港股上市申请于2025年7月6日因满6个月未通过聆讯而失效[10] - 8月29日再次递交申请 显示融资需求非常紧迫[10]
迈威生物(688062):IL-11单抗全球领先,战略布局抗衰老及病理性瘢痕等
东吴证券· 2025-09-01 23:30
投资评级 - 报告对迈威生物-U维持"买入"评级 [1][5] 核心观点 - 迈威生物的核心产品9MW3811(IL-11单抗)在全球临床进度领先,聚焦抗纤维化与抗衰老领域,已获中美澳三国临床准入,中国及澳洲I期临床完成且安全性良好 [2][17] - 2025年6月,迈威生物将9MW3811除大中华区外的全球开发及商业化权利独家许可给Calico Life Sciences,获得2500万美元首付款、最高5.71亿美元里程碑付款及阶梯式特许权使用费 [2][17][36] - 9MW3811抗衰老机制明确,通过抑制IL-11信号通路,阻断ERK-mTORC1、JAK-STAT3等促衰老通路,减少p16/p21等衰老标志物表达,改善代谢衰退和慢性炎症 [3][18][22] - 9MW3811拓展至病理性瘢痕适应症,全球首款,市场空间大(美国2030年预计186亿美元,中国59亿美元),已申报II期临床,预计2025年底启动入组 [3][39][40][45] - 多款重磅管线进展显著:9MW1911(ST2单抗)COPD Ib/IIa期80例患者全部入组,预计2025H2完成随访;9MW2821(Nectin-4 ADC)临床数据优异,多个适应症III期推进中,最早2026年提交BLA;7MW4911(CDH17 ADC)和7MW3711(B7-H3 ADC)基于IDDC平台开发,采用新型毒素;TCE平台首款药物2MW7061(CD3; LILRB4)预计进入临床,适应症为AML [4][50][55][66][72][79] 盈利预测 - 维持2025-2027年营收预测为11.08亿元、12.37亿元、20.9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454.61%、11.62%、69.11% [1][5] - 归母净利润预计2025-2027年分别为-2.72亿元、-5.49亿元、-2.23亿元 [1][5] 产品管线进展 9MW3811(IL-11单抗) - 临床进度国内第一、全球前二,已获中美澳临床准入,I期临床安全性良好 [2][17] - 抗衰老动物试验显示,延长小鼠寿命(雄性22.5%,雌性25%),改善代谢功能、肌肉力量和组织健康 [26][29] - 竞争格局:全球仅三家进入临床,BI的BI 765423进度最快(2025年6月进入II期),迈威紧随其后 [30][31] - 临床前毒性试验显示良好安全性,SD大鼠NOAEL达300mg/kg,比格犬NOAEL为100mg/kg [31] 9MW1911(ST2单抗) - 国内进度最快、全球第二,用于COPD治疗,Ib/IIa期80例患者全部入组,预计2025H2完成随访 [4][50] - 临床前显示高亲和力,未来可能拓展至心衰、肾病等适应症 [52] 9MW2821(Nectin-4 ADC) - 全球进度领先,具BIC潜力,1.25mg/kg剂量下疾病控制率:尿路上皮癌91.9%、宫颈癌81.1%、食管癌67.4%、三阴性乳腺癌80% [4][61] - 尿路上皮癌和宫颈癌适应症进入III期临床,最早2026年提交BLA [55][63] - 相较于Padcev®(EV),展现更佳疗效和安全性,治疗相关SAE发生率27.6% vs 47% [62] 7MW4911(CDH17 ADC)和7MW3711(B7-H3 ADC) - 基于IDDC平台开发,采用新型喜树碱衍生物毒素,具备抗毒素耐药疗效 [4][66] - 7MW4911在结直肠癌、胃癌、胰腺癌PDX/CDX模型中显示深度抑瘤效应,IND已获FDA批准 [66][68] - 7MW3711在2025年ASCO公布数据,食管癌ORR 33.3%、卵巢癌ORR 60.0%、前列腺癌ORR 50.0%,小细胞肺癌ORR 62.5% [72] TCE平台 - 自主搭建TCE平台,首款药物2MW7061(CD3; LILRB4)针对AML,临床前显示良好安全性,细胞因子释放风险低 [4][79] 市场数据 - 当前股价57.60元,一年最低价15.36元,最高价57.60元,总市值230.17亿元,流通市值117.60亿元 [8] - 市净率28.14倍,每股净资产2.05元,资产负债率77.54%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