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质纳米颗粒(LNP)

搜索文档
跨国药企重押Ab-LNP,百奥赛图站上核酸药物递送新风口
新浪证券· 2025-09-23 09:41
合作与交易 - 百奥赛图与默克达成抗体评估协议 聚焦抗体偶联脂质纳米颗粒在核酸药物递送中的应用 百奥赛图提供全人源抗体 默克评估核酸定向递送潜力 若验证成功 默克获得独家权益 百奥赛图可能获得首付款 里程碑支付及销售分成 [1] - 双方合作是继早期合作后的第三次深化 标志着抗体与递送模式进入新阶段 [4] 核酸药物与递送技术 - 核酸疗法包括mRNA siRNA和基因编辑工具 应用前景广阔 但面临精准安全递送核酸分子的瓶颈 [2] - 脂质纳米颗粒是当前最广泛应用递送手段 全球LNP市场预计从2025年11亿美元增长至2034年35亿美元 复合年增长率13.3% [2] - 传统LNP主要富集于肝脏 对肝外适应症如肿瘤 中枢神经或心脏疾病效果受限 提高剂量可能引发免疫毒性和耐受性问题 [2] - 抗体修饰LNP在动物模型中展现突破性进展 抗TfR1抗体偶联寡核苷酸在小鼠肌肉组织递送效率提升逾15倍 EGFR抗体修饰后胎盘组织mRNA表达增加近两倍 [2] - LNP技术进入平台化模块化设计阶段 抗体 双特异性抗体 纳米抗体等新分子形式与LNP结合拓展递送维度 [4] - AI赋能递送设计兴起 剂泰科技推出AiLNP平台 基于器官特异性需求快速生成定制化LNP提高研发效率 [4] 资本市场动态 - 艾伯维2025年6月以21亿美元收购Capstan Therapeutics 获得其in vivo CAR-T核心管线CPTX2309 该项目利用CD8靶向Ab-LNP将CAR mRNA递送至体内T细胞 是Ab-LNP首次大规模走向临床的代表案例 [3] - Ab-LNP在肿瘤 罕见病及细胞治疗领域被认为是打破递送瓶颈的潜在解法 [3] - 核酸药物市场从实验室走向大规模临床 递送系统突破决定商业化深度 抗体偶联LNP被视为下一个高景气赛道 [5] - 跨国药企持续加码精准递送 中国Biotech更深层次参与全球新药递送技术体系重构 [5]
Nature Materials:清华大学高华健/邵玥团队团队提出“分子邮编”策略,多肽修饰LNP,实现mRNA的器官选择性递送
生物世界· 2025-09-02 08:30
技术突破 - 开发多肽编码器官选择性靶向(POST)方法 通过特定氨基酸序列调控脂质纳米颗粒(LNP)表面 实现全身给药后mRNA向肝外器官的高效特异性递送[4][7] - POST系统核心机制依赖于多肽序列与血浆蛋白结合亲和力的力学优化 形成特异性蛋白冠 分子动力学模拟证实其力学引导机制[4][9] - 该策略突破传统LNP电荷依赖的递送限制 器官选择性和递送效率对多肽编码序列呈现单个氨基酸级别的敏感性[7][9] 应用范围 - POST平台适用于多种LNP配方 支持多重mRNA递送及反义寡核苷酸(ASO)和基因编辑技术的肝外器官靶向[9] - 成功实现向肝脏、肺、脾脏、胎盘、骨髓、脂肪组织和睾丸等器官的选择性递送 显著拓宽器官靶向适用范围[4][9] - 基于人工智能框架开发Transformer蛋白质语言模型 生成对Vtn蛋白具高机械亲和力的多肽序列RRRYRR 实验证实可实现肺部选择性mRNA递送[9] 行业意义 - 为精准递送系统提供模块化可编程设计框架 实现自下而上的LNP表面工程化调控[4][11] - 多肽的数字化编程特性使LNP-环境界面调控更具理性设计范围 提升功能灵活性与治疗潜力[3][11] - 技术突破为疫苗、癌症治疗和再生疗法领域带来新发展机遇 推动非病毒mRNA递送系统临床转化[2]
Nature Materials:程强/魏妥团队开发新型LNP,将mRNA精准送达肺/肝/脾/胸腺/骨骼,实现器官精准先导编辑
生物世界· 2025-09-02 04:03
技术突破 - 开发新型多肽可电离脂质(PIL)材料,结合多肽和可电离脂质优势,拓展可电离脂质化学设计空间[4][8] - 建立多肽可电离脂质驱动的器官靶向平台PILOT,实现器官特异性和可调控mRNA递送,靶向肺、肝脏、脾脏、胸腺和骨骼[4][9] - 采用固相支持合成(SPSS)方法模块化合成了120多种结构多样的PIL,由天然氨基酸与人工烷基化可电离Fmoc保护氨基酸(AIFA)组成[9] 性能表现 - a12Dab4 PIL向肝脏递送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FDA批准的LNP中使用的可电离脂质ALC-0315,高mRNA剂量下安全性相当[9] - 肝脏PILOT LNP和肺PILOT LNP分别实现肝脏13.1%和肺部7.4%的先导编辑效率[13] - 构效关系分析表明烷基链类型、AIFA模块数量、侧链长度及N端/C端修饰对PIL效力和器官选择性具有调控作用[10] 靶向策略 - 赖氨酸/精氨酸修饰实现mRNA肺靶向递送[11] - 半胱氨酸/组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修饰实现mRNA肝靶向递送[11] - 谷氨酸/天冬氨酸/脯氨酸/色氨酸修饰及Nα-乙酰化赖氨酸/精氨酸修饰实现mRNA脾脏特异性递送[11] - 赖氨酸-酪氨酸二肽加入显著提升mRNA胸腺靶向递送[11] - 阿仑膦酸(Ale)加入显著提升mRNA骨骼靶向递送[11] 行业意义 - PILOT平台提供可预测方法学用于理性设计器官/组织特异性靶向LNP,改进基于mRNA的基因编辑疗法开发[5][15] - 清华大学团队同期开发多肽编码器官选择性靶向(POST)方法,通过多肽序列与血浆蛋白结合亲和力力学优化实现靶向调控[16] - 该技术突破解决LNP全身给药后肝脏积聚问题,突破肝外组织递送瓶颈[4][7]
Nature子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宫宁强等开发新型LNP,降低副作用,增强mRNA疗法效果
生物世界· 2025-07-20 03:11
mRNA递送技术突破 - 传统LNP-mRNA疗法存在免疫原性限制,导致编码蛋白表达水平和持续时间不足[2] - 中国科大团队开发新型可电离脂质C-a16,基于曼尼希反应组合库筛选获得,具有抗氧化特性且免疫原性显著降低[3][5] - C-a16-LNP可减轻细胞内ROS生成,减少炎症反应,延长蛋白表达持续时间[3][7] 新型脂质C-a16的性能优势 - 在基因编辑应用中,C-a16-LNP使Cas9 mRNA的编辑效率提高2.8倍[7] - 在蛋白表达方面,FGF21 mRNA的表达量提升3.6倍[7] - 在疫苗应用中,能诱导更强的抗原特异性免疫反应(针对肿瘤新抗原和SARS-CoV-2 S蛋白)[7] 技术应用前景 - C-a16为mRNA疗法和疫苗提供了新型可电离脂质解决方案[3][8] - 该技术突破发表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期刊,具有权威学术背书[3][9]
Nature子刊:北京大学苗蕾团队等开发新型吸入式LNP,高效低毒,治疗慢性肺病
生物世界· 2025-07-16 09:56
mRNA疗法递送技术突破 - 基于mRNA的疗法在遗传疾病、传染病和恶性肿瘤治疗领域具有革命性潜力 但脂质纳米颗粒(LNP)递送系统存在剂量限制性炎症反应 导致疼痛、肿胀和发热等副作用 [1] - 治疗性mRNA需要比预防性疫苗高1000倍的蛋白质表达量才能达到治疗窗口 但高剂量可能增强反应原性并降低转染效率 [1] - LNP的固有反应原性可能加剧慢性疾病的炎症进展 限制了其在慢性病治疗中的应用 [1] 新型非炎性脂质纳米颗粒(NIF-LNP) - 研究团队开发出可雾化吸入的NIF-LNP 通过激活V-ATP酶增强RNA纳米疗法对慢性肺损伤的治疗效果 [2][3] - 将熊果酸整合至可生物降解阳离子磷酰胺衍生LNP中 相比含ALC-0315的LNP 肺部蛋白质表达水平提升40倍且无显著反应原性 [5] - 熊果酸通过激活V-ATP酶复合物实现双重机制:促进内体酸化加速mRNA释放 同时维持内体稳定并招募ESCRT蛋白修复损伤 [6] 临床转化优势 - 开发出冻干制剂 保持90天以上稳定性 雾化后在小鼠、幼鼠和比格犬模型中均显示高效mRNA转染效果 [7] - 该技术为慢性炎症性肺部疾病治疗提供新策略 具有临床可行性 [9] 研究团队 - 由北京大学药学院、中科院化学所、南方科技大学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多学科团队合作完成 通讯作者包括苗蕾研究员、吕雪光研究员等 [10] - 第一作者包括沈阳药科大学赵志强博士生等 [10]
Nature Cancer:山东大学姜新义/史本康团队开发原位CAR-巨噬细胞疗法,用于肾癌治疗
生物世界· 2025-04-30 00:09
CAR-M疗法在实体瘤治疗中的突破 - 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原位CAR-M细胞疗法,通过原位工程化的嵌合IL-2受体增强CAR-M细胞的肿瘤杀伤活力,用于肾细胞癌的治疗[2] - 该疗法通过合成的IL-2受体调节CAR-M细胞的促炎表型,有利于抗肿瘤免疫治疗,并在其他实体恶性肿瘤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6] 技术原理与实验成果 - 研究团队定制脂质纳米颗粒(LNP)将双环形RNA引入巨噬细胞,生成具有共刺激信号功能的CAR-M细胞[4] - CAR-M细胞内炎症信号通路可通过合成的IL-2受体被IL-2治疗剂激活,诱导其向抗肿瘤表型转变[4] - 在肾癌小鼠模型中,水凝胶介导的LNP与IL-2联合治疗可重塑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并促进肿瘤消退[4] 行业评价与前景 - Nature Cancer期刊配发新闻与观点文章指出,CAR-巨噬细胞疗法在实体瘤临床前模型中已展现出良好活性[7] - 该研究将CAR技术与脂质纳米颗粒(LNP)相结合,实现体内巨噬细胞工程改造,生成具有持续肿瘤杀伤活性的促炎性CAR-巨噬细胞[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