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量化藏经阁
icon
搜索文档
上市公司中报超预期全景解析
量化藏经阁· 2025-09-04 00:08
中报披露情况 - 截至2025年8月31日,5383家A股公司披露了2025年中报正式财报[2][4] - 中证500指数成分股中报累计净利润同比增速中位数最高,达8.53%[7] - 大金融板块中报累计净利润同比增速中位数为8.05%,医药板块表现较弱为-6.69%[8] - 非银行金融、钢铁、农林牧渔行业净利润增速中位数居前[11] - 芯片指数和半导体精选概念净利润增速中位数均超20%[14] - 证券公司、300非银、科技龙头指数成分股净利润增速中位数较高[17] 中报业绩超预期情况 - 沪深300成分股超预期公司占比达24.41%,中证500和中证1000分别为12.75%和9.01%[24] - 大金融板块超预期公司占比最高达12.70%,科技板块财报次日跳空幅度最大[25] - 银行、非银行金融、食品饮料行业超预期公司数量占比居前[28] - 消费者服务、传媒、机械行业财报次日跳空幅度最大[28] - 茅指数、宁组合概念超预期公司占比较高[29] - 科技龙头、300非银指数超预期公司占比较高[31] 超预期公司优选标准 - 至少一篇分析师研报标题点评"超预期"[33] - 中报净利润同比增速大于30%且去年同期净利润超5000万元[33] - 预告次日开盘相对中证500指数跳空幅度大于2%[33] - 当前52周最高价距离小于10%[33] 重点超预期公司案例 - 藏格矿业(基础化工):净利润增速38.8%,跳空幅度2.51%[35] - 天孚通信(通信):净利润增速37.46%,跳空幅度16.29%[35] - 药明康德(医药):净利润增速101.92%,跳空幅度2.10%[35] - 牧原股份(农林牧渔):净利润增速1169.77%,跳空幅度2.03%[35] - 特锐德(电力设备):净利润增速69.32%,跳空幅度2.00%[35]
哪些热点板块机构投资者占比在提升?
量化藏经阁· 2025-09-03 00:08
ETF机构持仓穿透算法 - 提出"ETF机构持仓穿透算法"修正传统计算方法 传统方法将ETF联接基金全部视为机构持有 但实际上联接基金包含个人投资者 导致机构持仓比例被高估 [2][8] - 修正公式为:机构实际持仓占比 = ETF公布机构持仓占比(P_inst) - 联接基金持有占比(P_link) × (1 - 联接基金机构占比(S_inst)) [12] - 对于缺失的联接基金数据 使用公式P_link = A_link × P_fund / A_etf进行推算 其中A_link为联接基金资产净值 P_fund为持有基金市值占比 A_etf为ETF资产净值 [1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全市场1133只ETF中有699只有对应联接基金 修正算法有助于更准确分析投资者结构 [7] 按资产类别分类的持仓变化 - 股票型ETF机构持仓比例从2024H2的60.85%上升至2025H1的64.64% 总规模从26409亿元增至30022亿元 增长3613亿元 [16] - 债券型ETF机构持仓比例从85%左右回升至91.43% 总规模从1740亿元增至3844亿元 增长2104亿元 [19] - 货币型ETF机构持仓比例保持70.74%基本稳定 机构持有规模从1097亿元增至1136亿元 [21] - 跨境ETF机构持仓比例增长6.58%至46.77% 总规模从4379亿元增至5756亿元 增长1377亿元 [21] - 商品型ETF机构持仓比例从18.32%略微回升至19.06% 总规模从757亿元增至1574亿元 增长817亿元 [22] 按板块分类的持仓变化 - 科技板块ETF规模增长最多 从2028亿元增至2431亿元 增长403亿元 机构持仓规模从360亿元增至621亿元 增长261亿元 [25][28] - 周期板块ETF规模从823亿元增至1199亿元 增长376亿元 机构持仓规模增长229亿元 个人持仓规模增长147亿元至744亿元 [25][28] - 周期板块机构持仓比例从27.42%大幅上升至37.95% 增长10.52% [31] - 大金融板块机构持仓比例从25.75%回升至35.98% 增长8.89% [31] - 科技板块机构持仓比例从17.76%回升至25.56% 增长7.80% [31] 按热点主题分类的持仓变化 - 军工ETF机构持仓比例从32.86%大幅上升至56.40% 增长23.54% 规模从237亿元增至418亿元 [32][40] - 证券ETF机构持仓比例从13.34%上升至23.57% 增长10.23% [40] - 芯片ETF机构持仓比例从14.95%上升至23.73% 增长8.78% [43] - 红利ETF机构持仓比例下降13.24%至42.08% 机构持有规模减少88亿元 [34][37] - 黄金ETF规模增长最多 从704亿元增至1531亿元 增长827亿元 个人投资者持有规模增长672亿元 [32][35] 按宽基指数分类的持仓变化 - A500 ETF机构持仓比例从54.06%上升至63.41% 增长9.34% 规模增长1862亿元至2135亿元 [46][51] - 创业板类ETF机构持仓比例增长6.25%至43.19% [51] - 科创板ETF机构持仓比例从29.02%上升至34.87% 增长5.84% [51] - 中证500 ETF机构持仓比例从72.53%上升至77.98% 增长5.45% [51] - 沪深300 ETF机构持有规模增长920亿元至9401亿元 机构持仓比例从86.43%上升至89.49% [48][51] 总体市场概况 - 股票型ETF总规模达到30022亿元 其中机构持有19406亿元 个人持有10616亿元 [16] - 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自2024H1开始持续回升 从58.31%逐步增长至64.64% [16] - 债券型ETF市场机构主导 持有比例维持在90%以上 [19] - 商品ETF以黄金为主 17只中有14只为黄金ETF [22]
中央汇金持仓ETF市值达1.29万亿元【国信金工】
量化藏经阁· 2025-09-02 00:06
上周市场回顾 股票市场表现 - A股主要宽基指数全线上涨,创业板指、科创50、中小板指涨幅领先,分别上涨7.74%、7.49%、4.47%,上证综指、中证1000、沪深300涨幅较小,分别为0.84%、1.03%、2.71% [5][14] - 行业方面,通信、有色金属、电子收益靠前,涨幅分别为12.55%、7.59%、5.94%,煤炭、交通运输、食品饮料表现较差,收益分别为-5.99%、0.92%、1.21% [5][19] - 主要宽基指数成交额均上升,处于过去52周100%历史分位水平 [16] - 过去一个月科创50指数上涨29.37%,年初至今累计收益率为35.63%,表现最佳 [14][19] 债券市场动态 - 央行逆回购净投放资金1961亿元,逆回购到期20770亿元,净公开市场投放22731亿元 [5][22] - 除10年期外,不同期限国债利率均下行,利差扩大5.70BP [5][24] - 质押式回购利率7D上升3.32BP,SHIBOR隔夜下降8.70BP [22][23] - 信用利差方面,1年期和10年期不同评级信用债利差下行,5年期和7年期上行 [26][27] 可转债市场 - 中证转债指数下跌2.58%,累计成交3861亿元,较前一周减少173亿元 [28] - 转股溢价率中位数23.78%,下降3.42%,纯债溢价率中位数23.68%,下降5.00% [28] 基金市场动态 公募基金规模创新高 - 截至2025年7月底,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35.08万亿元,创历史新高,较6月底增加6829.93亿元 [5][11] - 货币基金规模增加最多,增长3813.84亿元,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分别增加1925.94亿元和1385.56亿元,债券基金减少481.92亿元 [11] 基金产品发行情况 - 上周新成立基金44只,合计发行规模272.05亿元,较前一周增加 [3][45] - 股票型基金发行194.83亿元,混合型基金发行29.13亿元,债券型基金发行48.09亿元 [45] - 被动指数型基金23只,发行规模109.5亿元,增强指数型基金5只,发行规模37.76亿元 [46] - 上周有29只基金进入发行阶段,本周将有42只基金开始发行 [3][51] 中央汇金ETF持仓 - 中央汇金ETF配置规模达1.29万亿元,涵盖48只ETF,合计持仓份额3835亿份 [7] - 主要持有宽基ETF,如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持仓规模2929.05亿元)、易方达沪深300ETF(2186.97亿元) [7][8] - 增持以沪深300ETF为主,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增持112.37亿份,华夏沪深300ETF增持94.45亿份 [9][10] - 同时增持医药、军工等行业主题ETF,如易方达沪深300医药ETF增持5.36亿份 [9][10] 基金公司自购行为 - 摩根基金运用自有资金2470万元认购摩根中证A500指数增强基金 [5][6] 公募基金业绩表现 主动管理基金 - 上周主动权益、灵活配置型、平衡混合型基金收益分别为2.12%、1.77%、1.51% [5][33] - 今年以来主动权益基金中位数收益25.09%,灵活配置型19.08%,平衡混合型10.88% [5][36] - 普通FOF基金243只,目标日期基金119只,目标风险基金153只 [5][40] - 目标日期基金今年以来累计收益率13.14%,表现最优 [5][40] 量化基金 - 上周指数增强基金超额收益中位数-0.21%,量化对冲型基金收益中位数-0.19% [5][38] - 今年以来指数增强基金超额中位数3.52%,量化对冲型基金收益中位数0.51% [5][38] 基金经理变动 - 上周37家基金公司的103只基金产品发生基金经理变动,汇添富基金(15只)、浙商基金(10只)、鹏华基金(8只)变动较多 [43] 行业热点与产品创新 基金产品申报 - 上周共上报46只基金,包括9只FOF,以及招商上证综合增强策略ETF、富国创业板新能源ETF等创新产品 [4][5] 创新产品发行 - 新发基金包括汇添富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ETF(发行规模10.89亿元)、华泰柏瑞通用航空ETF(9.06亿元)等科技主题产品 [48] - REITs产品中金唯品会奥莱REIT成立,发行规模10亿元 [48] 行业主题ETF受关注 - 中央汇金增持医药、军工等行业ETF,反映对细分领域的布局 [9][10] - 新发基金中多只科创板、新能源、人工智能主题产品,显示创新赛道持续受关注 [48][51]
【国信金工】券商金股9月投资月报
量化藏经阁· 2025-09-01 07:09
券商金股上月回顾 - 2025年8月涨幅最高个股包括华胜天成(115.11%)、寒武纪-U(110.36%)、思泉新材(100.66%) [3][5] - 开源证券(26.42%)、中航证券(25.08%)、招商证券(24.07%)位列当月券商收益前三,显著超越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11.91%)和沪深300指数(10.33%) [1][6] - 东北证券(97.69%)、华鑫证券(79.44%)、东兴证券(65.29%)位居年度收益前三,大幅跑赢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28.29%)和沪深300指数(14.28%) [1][10] 选股因子表现 - 最近一月单季度净利润增速(9.50%)、单季度ROE(9.45%)、单季度营收增速(8.72%)表现最佳,BP(-6.23%)、日内收益率(-3.65%)、预期股息率(3.15%)表现最弱 [22] - 今年以来总市值(29.59%)、分析师净上调幅度(19.67%)、单季度营收增速(19.65%)表现领先,波动率(-18.86%)、BP(-15.92%)、预期股息率(-12.76%)表现落后 [22] 本月配置特征 - 电子(16.46%)、机械(9.23%)、基础化工(6.73%)为绝对占比最高行业,计算机(6.23%)和医药(5.99%)紧随其后 [23] - 电子(+3.67%)、通信(+2.23%)、机械(+1.55%)获显著增配,医药(-2.15%)、基础化工(-1.87%)、计算机(-1.67%)遭明显减配 [23] - 东方财富、恺英网络、牧原股份获5家以上券商推荐,海光信息、金山办公等获4家推荐 [27][29] 低关注度标的筛选 - 从买方视角筛选出66只未被主动股基重仓标的,包括安孚科技、步步高、博实结等 [30] - 从卖方视角识别出28只近12个月首次入选金股标的,包括安孚科技、长久物流、华胜天成等 [31] 业绩增强组合表现 - 本月组合绝对收益15.49%,超额收益3.59% [33] - 年度绝对收益34.01%,超额收益5.72%,在主动股基中排名前30.38%分位 [33][40] - 2018-2025年期间年化收益19.34%,年化超额14.38%,每年均位列主动股基前30% [38][40] 方法论基础 - 券商金股组合融合总量分析师自上而下配置能力与行业分析师自下而上选股能力 [2][37] - 历史回测显示该组合能稳定跟踪并战胜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2018-2024年持续位列公募主动股基前30% [2][38]
成长因子表现出色,沪深300增强组合年内超额15.46%【国信金工】
量化藏经阁· 2025-08-31 07:08
国信金工指数增强组合表现 - 沪深300指数增强组合本周超额收益2.90%,本年超额收益15.46% [1][7] - 中证500指数增强组合本周超额收益-0.67%,本年超额收益10.61% [1][7] - 中证1000指数增强组合本周超额收益0.18%,本年超额收益15.26% [1][7] - 中证A500指数增强组合本周超额收益-1.39%,本年超额收益8.91% [1][7] 选股因子表现跟踪 - 沪深300成分股中单季ROE因子最近一周收益2.22%,单季ROA因子收益2.08%,DELTAROE因子收益1.73% [8] - 中证500成分股中DELTAROA因子最近一周收益1.35%,DELTAROE因子收益1.26%,单季净利同比增速因子收益1.23% [10] - 中证1000成分股中标准化预期外盈利因子最近一周收益2.26%,单季净利同比增速因子收益1.81%,DELTAROA因子收益1.77% [12] - 中证A500成分股中DELTAROE因子最近一周收益2.46%,单季ROE因子收益2.34%,DELTAROA因子收益2.17% [16] - 公募基金重仓股中预期PEG因子最近一周收益1.66%,单季ROE因子收益1.53%,标准化预期外盈利因子收益1.42% [18] 公募基金指数增强产品表现 - 沪深300指数增强产品本周超额收益最高2.81%,最低-2.40%,中位数-0.38% [20][22] - 中证500指数增强产品本周超额收益最高1.26%,最低-2.79%,中位数-0.51% [23][24] - 中证1000指数增强产品本周超额收益最高1.32%,最低-1.44%,中位数-0.06% [25] - 中证A500指数增强产品本周超额收益最高0.71%,最低-1.82%,中位数-0.51% [26][29] 产品规模统计 - 公募基金沪深300指数增强产品共70只,总规模770亿元 [19] - 中证500指数增强产品共71只,总规模432亿元 [19] - 中证1000指数增强产品共46只,总规模150亿元 [19] - 中证A500指数增强产品共52只,总规模205亿元 [19] 方法论说明 - 采用最大化单因子暴露组合(MFE)构建方式,控制行业暴露、风格暴露等约束条件 [28][31] - 公募重仓指数选取普通股票型及偏股混合型基金持仓,剔除规模小于五千万且上市不足半年的基金 [33][35] - 组合优化模型限制个股相对基准权重偏离0.5%-1%,成分股内权重占比100% [32][34]
成长稳健组合年内满仓上涨 55.68%
量化藏经阁· 2025-08-30 07:07
国信金工主动量化策略表现 - 优秀基金业绩增强组合本周绝对收益3.51%,相对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超额收益0.65%,本年绝对收益26.40%,相对基准超额收益-1.88%,在主动股基中排名47.25%分位点(1639/3469)[1][3][11] - 超预期精选组合本周绝对收益2.90%,相对基准超额收益0.04%,本年绝对收益43.79%,相对基准超额收益15.51%,在主动股基中排名16.14%分位点(560/3469)[1][3][22] - 券商金股业绩增强组合本周绝对收益4.77%,相对基准超额收益1.91%,本年绝对收益34.01%,相对基准超额收益5.72%,在主动股基中排名30.38%分位点(1054/3469)[1][3][34] - 成长稳健组合本周绝对收益2.47%,相对基准超额收益-0.39%,本年绝对收益49.23%,相对基准超额收益20.94%,在主动股基中排名11.59%分位点(402/3469)[1][3][44] 市场整体表现 - 本周股票收益中位数-2.10%,32%股票上涨,68%下跌,主动股基收益中位数2.29%,81%基金上涨,19%下跌[1][53] - 本年股票收益中位数21.31%,85%股票上涨,15%下跌,主动股基收益中位数25.53%,99%基金上涨,1%下跌[1][53] - 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本年收益率28.29%,中证500指数本年收益率23.02%[5][12] 策略方法论 - 优秀基金业绩增强组合通过对标主动股基中位数,在优选基金持仓基础上采用量化增强方法,年化收益20.31%,年化超额11.83%[50][51][52] - 超预期精选组合通过筛选研报标题超预期与分析师上调净利润的股票池,结合基本面和技术面精选,年化收益30.55%,年化超额24.68%[57][58][60] - 券商金股业绩增强组合以券商金股股票池为基准,控制个股和风格偏离,年化收益19.34%,年化超额14.38%[61][62][64] - 成长稳健组合采用"先时序、后截面"的二维评价体系,聚焦财报披露前的超额收益释放期,年化收益35.51%,年化超额26.88%[65][66] 历史表现回溯 - 优秀基金业绩增强组合自2012年以来多数年份排名位于主动股基前30%,2015年超额收益达42.07%[52][54] - 超预期精选组合2010-2012年连续排名主动股基前1%,2010年超额收益51.48%[58][60] - 券商金股业绩增强组合2018年超额收益13.20%,排名前4.18%分位点[62][64] - 成长稳健组合2015年超额收益42.76%,2019年超额收益25.11%[66][68]
由创新高个股看市场投资热点
量化藏经阁· 2025-08-29 09:19
市场新高趋势追踪 - 截至2025年8月29日,上证指数、深证成指、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中证2000、创业板指、科创50指数250日新高距离分别为0.66%、0.00%、0.00%、0.00%、0.52%、1.95%、0.00%、1.71% [1][5][22] - 有色金属、电力设备及新能源、通信、基础化工、计算机行业指数距离250日新高较近,距离分别为0.00%、0.00%、0.54%、0.68%、1.00% [1][8][22] - 宁组合、黄金、航天军工、万得全A、万得双创、卫星互联网、金属非金属等概念指数距离250日新高较近 [1][10] 创新高个股市场监测 - 共1738只股票在过去20个交易日创出250日新高,创新高个股数量最多的是机械、电子、医药行业,分别有253、215、189只 [2][13] - 创新高个股数量占比最高的是有色金属、国防军工、电子行业,占比分别为61.29%、54.62%、44.61% [2][13] - 制造、科技、周期、医药、消费、大金融板块创新高股票数量占板块股票数量比例分别为34.49%、34.97%、33.60%、38.73%、19.13%、19.30% [15] - 中证2000、中证1000、中证500、沪深300、创业板指、科创50指数中创新高个股数量占指数成份股个数比例分别为32.50%、32.30%、29.40%、24.67%、26.00%、24.00% [2][15] 平稳创新高股票筛选 - 筛选出50只平稳创新高股票,包括新易盛、仕佳光子、胜宏科技等,科技和制造板块分别有21只和14只入选 [3][19][23] - 科技板块中创新高最多的是电子行业,制造板块中创新高最多的是机械行业 [3][19] - 具体案例如药明康德流通市值2555亿元,近250日涨幅168.55%,过去3个月获30份研报推荐;小商品城流通市值1234亿元,近250日涨幅194.75%,过去3个月获38份研报推荐 [20]
IH及IF主力合约升水,IC及IM合约贴水收窄【股指分红监控】
量化藏经阁· 2025-08-28 00:22
成分股分红进度 - 上证50指数中12家公司处于预案阶段,0家处于决案阶段,2家进入实施阶段,33家已分红,3家不分红 [1][3] - 沪深300指数中56家公司处于预案阶段,2家处于决案阶段,3家进入实施阶段,214家已分红,25家不分红 [1][3] - 中证500指数中82家公司处于预案阶段,2家处于决案阶段,1家进入实施阶段,342家已分红,73家不分红 [1][3] - 中证1000指数中115家公司处于预案阶段,6家处于决案阶段,6家进入实施阶段,668家已分红,205家不分红 [1][3] 行业股息率比较 - 煤炭、银行和钢铁行业的股息率排名前三,基于已披露分红预案的个股股息率统计 [4] 已实现及剩余股息率 - 上证50指数已实现股息率2.13%,剩余股息率0.34% [8] - 沪深300指数已实现股息率1.70%,剩余股息率0.28% [8] - 中证500指数已实现股息率1.13%,剩余股息率0.14% [8] - 中证1000指数已实现股息率0.87%,剩余股息率0.11% [8] 股指期货升贴水情况 - IH主力合约年化升水2.56%,IF主力合约年化升水0.59%,IC主力合约年化贴水5.51%,IM主力合约年化贴水10.35% [11] - IH主力合约处于历史72%分位点,IF主力合约处于历史63%分位点,IC主力合约处于历史42%分位点,IM主力合约处于历史19%分位点 [11] 分红点位测算方法 - 采用中证指数公司每日披露的日度收盘权重数据,确保成分股权重准确性 [27] - 分红金额通过净利润乘以股息支付率估算,净利润采用已公布数据或基于历史分布动态预测 [28][30] - 股息支付率预测采用历史数据:去年分红则用去年支付率,去年不分红则用最近3年平均,从未分红则默认不分红 [33] - 除息日预测基于历史间隔天数稳定性进行线性外推,未公布预案时采用默认日期设置(7月31日、8月31日或9月30日) [36] 预测准确度分析 - 模型对上证50和沪深300指数全年预测误差基本在5个点以内,中证500指数误差在10个点左右 [38] - 股指期货合约预测股息点与实际股息点偏离度较小,上证50和沪深300预测效果最好,中证500稍大 [39]
险资举牌与交投回暖共振下的港股非银布局机会
量化藏经阁· 2025-08-27 00:08
非银金融行业景气度提升 - 保险资金举牌活动显著增加,2024年举牌个股数量创2016年以来新高,截至2025年8月20日,14家保险机构累计举牌26次,覆盖21只个股,其中17只为港股,中国平安人寿对中国太保H股和中国人寿H股持股均超过5% [1][2][3] - 保险行业总资产和保费收入增长强劲,截至2025年6月保险公司总资产达39.22万亿元,环比增长2.08%,2010年至2024年保费累计收入从1.45万亿元增至5.70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速达11.15% [1][5] - 市场交投活跃度显著提升,万得全A过去一年日均成交额达1.50万亿元,创近十年新高,两融余额突破2万亿元关口,目前约2.15万亿元,融资余额2.13万亿元,融券余量146亿元,均为近十年高位 [1][7] - 券商中报业绩改善明显,31家上市券商披露业绩预告,包括2家扭亏为盈和29家预增企业,预告净利润平均19.62亿元,同比增长中位数90% [1][14] 中证港股通非银行金融主题指数特征 - 指数编制采用自由流通市值加权,限制单样本权重不超过15%,前五大样本权重合计不超过60%,覆盖不超过50家港股非银金融主题公司 [1][15][17] - 行业分布高度集中,保险、证券和多元金融权重分别为64.45%、15.23%和14.44%,多元金融权重主要由香港交易所贡献 [1][20] - 成分股市值风格偏大,平均市值1718.74亿元,介于沪深300和中证800之间,36只成分股中有16只市值超1000亿元,超5000亿元成分股权重合计51.49% [22] - 估值处于历史低位且快速修复,2025年8月20日市盈率10.61,市净率1.24,处于发布以来较低位置 [26] - 成分股盈利能力较强,12只个股净利润TTM超100亿元,权重合计81.73%,前十大重仓股权重合计78.19%,前三大成分股(中国平安、友邦保险、香港交易所)权重达41.94% [28][32] - A/H溢价率高凸显港股性价比,19只A/H两地上市成分股A/H溢价率均值59.50%,中位数53.33%,最高达210.09% [33][35] - 历史表现优异,自基日以来年化收益率8.52%,年化夏普比0.41,优于主要宽基指数,在深跌反弹行情中表现强势,2024年9月11日至2025年8月20日累计上涨106.59% [37][40] 广发中证港股通非银行金融主题ETF产品 - 产品为市场唯一跟踪中证港股通非银行金融主题指数的ETF,代码513750,截至2025年8月20日规模达182.54亿元,较2025年中报规模45.62亿元扩大约四倍 [1][44][45] - 基金经理罗国庆具有15年以上证券从业经验,在管ETF规模合计818.87亿元,曹世宇具有10年证券从业经验,在管ETF规模合计242.21亿元 [47][48][49] - 基金管理人广发基金成立于2003年8月5日,截至2024年底管理资产规模超1.88万亿元,截至2025年8月20日ETF数量达64只,总规模2273.01亿元 [1][51]
两市成交额再破3万亿创历史次高【情绪监控】
量化藏经阁· 2025-08-26 00:08
市场表现 - 市场全线上涨,规模指数中上证50指数上涨2.09%,沪深300指数上涨2.08%,中证500指数上涨1.89%,中证1000指数上涨1.56%,中证2000指数上涨1.17% [6] - 板块指数中科创50指数上涨3.20%,创业板指上涨3.00%,北证50指数上涨0.23% [6] - 行业指数中有色金属行业上涨4.81%,通信行业上涨4.75%,房地产行业上涨3.19%,商贸零售行业上涨2.67%,食品饮料行业上涨2.51%,纺织服装行业下跌0.03% [8] - 概念指数中钨矿概念上涨6.76%,光模块(CPO)概念上涨6.72%,稀土概念上涨6.67%,光纤概念上涨6.49%,光通信概念上涨5.77%,电动车概念下跌1.18% [11] 市场情绪 - 收盘时有91只股票涨停,8只股票跌停 [15] - 昨日涨停股票今日收盘收益为3.51%,昨日跌停股票今日收盘收益为-4.62% [18] - 今日封板率为68%,较前日下降16%,连板率为23%,较前日下降1% [21] 市场资金流向 - 截至20250822两融余额为21551亿元,其中融资余额21401亿元,融券余额149亿元 [24] - 两融余额占流通市值比重为2.3%,两融交易占市场成交额比重为11.5% [26] 折溢价 - ETF溢价较多的是科创50ETF富国,溢价6.64%,折价较多的是A500增强ETF,折价0.75% [29] - 近半年大宗交易日均成交金额14亿元,20250822当日成交金额16亿元,近半年平均折价率5.94%,当日折价率8.43% [31] - 近一年上证50股指期货年化贴水率中位数0.30%,沪深300中位数2.29%,中证500中位数9.23%,中证1000中位数11.24% [36] - 当日上证50股指期货年化升水率0.94%(近一年67%分位点),沪深300年化升水率1.58%(近一年87%分位点),中证500年化贴水率8.01%(近一年57%分位点),中证1000年化贴水率11.53%(近一年49%分位点) [36] 机构关注与龙虎榜 - 近一周调研机构较多的是德赛西威(232家机构)、云天化、若羽臣、鱼跃医疗、华阳集团、良信股份、润丰股份、晶盛机电等 [38] - 机构专用席位净流入前十股票包括金力永磁、罗博特科、恒宝股份、御银股份、昊志机电、同洲电子、新恒汇、博苑股份、成飞集成、兴业科技 [42] - 机构专用席位净流出前十股票包括金风科技、南方精工、丸美生物、中科磁业、川润股份、国安达、航天宏图、领益智造、安通控股、中天火箭 [42] - 陆股通净流入前十股票包括中文在线、东方精工、金力永磁、罗博特科、宏景科技、金风科技、航天宏图、新恒汇、昊志机电、成飞集成 [45] - 陆股通净流出前十股票包括华胜天成、恒宝股份、南方精工、飞乐音响、好上好、中天火箭、宸展光电、翔港科技、安通控股、华光环能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