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洞察

搜索文档
刘强东这一枪,直击要害……
商业洞察· 2025-04-23 10:51
京东与某平台的竞争 - 京东发布公开信列举某平台四大问题:未给骑手缴纳五险一金、算法压榨骑手、压榨餐饮从业者赚取千亿暴利、逼迫骑手"二选一" [6][7][8][9] - 京东通过檄文将某平台推向舆论风口浪尖,强调基层劳动者权益与消费者健康的重要性 [10] 骑手权益问题 - 某平台骑手缺乏基本保障:41岁骑手徐先生猝死后因未签劳动合同无法获得60万意外险赔偿,43岁韩先生仅靠每日1.06元意外险保障 [11][14] - 全国超1000万骑手中大部分为"众包"模式,平台每日仅扣3元商业保险替代社保,节省成本并规避责任 [14] - 算法压榨导致骑手高风险工作:配送时限从2016年1小时缩减至2019年减少10分钟,2024年外卖交通事故达1.2万起(47%因逆行) [17][18][19] 食品安全与商家管理 - 某平台存在大量无资质商家,销量第一产品出自三无小作坊,消费者健康风险高 [21][23][24] - 平台为赚取佣金放任卫生不达标商家入驻,导致食品安全问题频发 [24] 京东的解决方案 - 承诺为骑手缴纳五险一金并优先安排配偶工作,对超时20分钟订单免单 [25][26][27] - 实施效果:博主实测超时免单政策迅速落地,员工留存率89%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27][33] - 刘强东强调企业利润不应建立在压榨底层劳动者基础上,2024年京东员工增至67万人,人力支出1161亿元 [33][34] 行业影响与鲶鱼效应 - 京东通过提高骑手待遇和降低佣金(仅5%)倒逼行业改革,形成"鲶鱼效应" [36][37] - 竞争核心转向劳动者权益保障,企业需正视底层劳动者价值而非视其为工具 [38]
突发爆雷!255亿家居龙头实控人被留置
商业洞察· 2025-04-22 09:16
来源:正商参阅(ID:zhengshangcanyue) 以下文章来源于正商参阅 ,作者枫叶 正商参阅 . 原《政商参阅》,做价值的传播者!连续两届获评胡润年度影响力财经自媒体、21世纪经济报道年度传 播力财经自媒体、新浪财经、经济观察报年度影响力财经自媒体、新榜年度社会关注新媒体荣誉奖等。 作者:枫叶 深夜突发! 255 亿市值的 A 股家居龙头 居然之家实控人被留置 。 谈起中国家居圈,就不得不提的是红星美凯龙和居然之家;宛如互联网绕不开阿里、腾讯一样 的道理。 不过,在红星美凯龙因债务爆雷而控制权易主后, " 千年老二 " 居然之家终于翻身坐上了行 业一哥的位置。 居然之家创始人兼董事长汪林朋一时间意气风发,操控公司转型之余还不忘调侃同行。 遥想去年年初,汪林朋满面春风地调侃"国美、苏宁、大润发 ...... "之流正在退步,有些甚至 已经衰落。 一个月前,他还参加了公司的新春座谈会,还 有意提到了退休、跑路等传言,表示 " 退了人 生会很无聊 " 。 如今,在居然智家(居然之家 24 年底改名)数智化转型的关键时刻,行业一哥的位置才坐了 一年,汪林朋就被留置了。 颇有几分"当初有多狂,如今就有多凄凉" ...
跨境电商,警惕一夜退回十年前
商业洞察· 2025-04-22 09:16
格隆 . 一个游走于资本市场与佛祖之间的浪子。我可以生,可以死,我大笑,由天决定! 作者: 远禾 来源:格隆(ID:guru-lama) 敦煌网,一夜之间从跨境电商里的无名之辈,成为了美国人民眼中希望的灯塔。 以下文章来源于格隆 ,作者远禾 下载量直逼 ChatGPT,A股相关概念狂飙飞涨,敦煌网成为了愁云惨淡的跨境电商行业的一剂强 心针。 但, 在揭开海外奢侈品大牌老底的同时,敦煌网可能也掀翻了跨境电商企业的桌子。 跨境电商就这样,一夜倒退回十年前。 01 国内不少工厂为奢侈品大牌代工,对于国人来说,算不上什么秘密。莆田鞋工艺比耐克好的段 子,甚至已经是十年前的流行。 然而,对于外国人,特别是美国人而言,这一点似乎还是个大新闻。 最近, Tik Tok上掀起了堪比曾经小红书上"洋悟运动"的另一起大对账——中国揭露真相 (China exposed the truth)。 这些短视频里,不少中国卖家用着简单的英文,在简陋的环境里展示还没贴上标的奢侈品包或者 服装。 随后逐项拆解原材料、人工、物流等成本,解释售价几百美元的大牌奢侈品,实际上是由中国厂 家代工,出厂价仅几美元。 在这些商家口中,一只售价 3.4万 ...
一年关店超3600家!月入过万,啃不起“零食爱马仕”
商业洞察· 2025-04-21 09:01
核心观点 - 卤味三巨头(周黑鸭、绝味食品、煌上煌)面临营收和利润双跌,门店大幅关闭,消费者对高价不满,旧有模式失效 [5][6][7][13] 财务表现 - 周黑鸭2024年营收24.5亿元同比下滑10.7%,净利润9820万元同比下滑15% [6] - 煌上煌2024年营收17.39亿元同比下滑9.44%,净利润4033万元同比下滑42.86% [6] - 绝味食品2024年营收62.57亿元同比下滑13.84%,净利润2.27亿元同比下滑34.04% [6] - 2024年Q1绝味食品营收同比下跌11.47%至15.01亿元,净利润同比下跌27.29%至1.20亿元 [12] 价格问题 - 鸭脖、鸭翅约60元/斤,鸭肠约130元/斤,鸭舌约200元/斤 [8] - 周黑鸭锁鲜装鸭脖售价从2012年45元/斤升至2023年60元/斤 [8] - 绝味食品2022年两次提价,幅度分别为5%和7%-10% [8] - 原材料成本占卤味企业总成本70%-80% [8] 门店收缩 - 2024年上半年三巨头门店净关闭超1700家 [9] - 绝味食品门店从2023年底15950家降至2024年6月底14969家,再降至2025年4月12129家 [9] - 周黑鸭2024年门店净减少785家至3031家 [10] - 煌上煌2024年门店净减少837家至3660家 [10] - 预计2024年绝味食品净闭店约2000家 [10] 模式问题 - 过度依赖线下扩张模式失效,线上转型不成功 [14][16] - 绝味食品2024年线上营收仅5113.25万元 [16] - 周黑鸭2024年线上营收3.34亿元 [16] - 煌上煌2024年线上销售3.69亿元 [16] - 产品创新不足,仍以经典鸭脖鸭翅为主 [16] 竞争格局 - 新兴品牌如盛香亭、王小卤、火号、热卤食光通过差异化单品抢占市场 [16] - 跨界尝试(椰子水、奶茶、糖果)效果不佳 [17][18] - 年轻消费者更关注性价比、健康值和社交属性 [19]
150亿重庆水果帝国,走向崩盘
商业洞察· 2025-04-21 09:01
公司高管涉案 - 洪九果品董事长邓洪九及5名执行董事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涉嫌骗取贷款及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5][6] - 公司总部自2025年1月6日起被公安机关限制出入,办公场所空置[6][11][13] - 若罪名成立,高管可能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17] 财务异常状况 - 2023年上半年营收85亿元,净利润8亿元,但账上现金仅5.56亿元,短期借款达27.76亿元[24][25] - 截至2023年6月底,应收账款86.73亿元,预付款项13.75亿元,合计超100亿元,超过公司净资产[26] - 2023年下半年预付款项激增至44.7亿元,其中向供应商支付约34.2亿元[28] 公司运营异常 - 毕马威因质疑预付款项骤增及付款对象身份问题辞任审计职责[31] - 阿里巴巴等投资方委派董事相继辞职,公司自2024年3月起停牌[32] - 上市后仅发布2022年报和2023年中报,之后未披露定期财报[32]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2022年登陆港交所,高峰营收达150亿元,市值一度达600亿港元[8] - 创始人邓洪九从"棒棒"起家,1987年进入水果批发生意,2005年转型进口水果[35][36] - 采用"端到端"模式,开发"洪九星桥系统"管理国际物流,完成7轮融资[40][41][43] 行业特点 - 水果行业具有易腐、高损耗特性,跨国运输风险高[38] - 农产品行业是虚开发票的高发领域[30] - 公司曾为行业龙头,在榴莲、山竹等核心单品年流水达数十亿级[38]
90后为啥不再给孩子喝旺旺?
商业洞察· 2025-04-20 09:32
核心观点 - 中国旺旺面临产品老化、市场竞争加剧及消费者偏好转变的挑战,导致营收增长停滞 [5][17][25] - 公司依赖旺仔IP情怀营销取得短期业绩提振,但缺乏持续爆款新品支撑长期增长 [7][10][28] - 零食行业规模持续扩张(2022年达11654亿元),但旺旺市占率不足1%,被新兴品牌挤压 [22][24][36] 产品与营销 - 明星产品均为30年前开发:旺旺仙贝(1983)、雪饼(1984)、旺仔牛奶(1996),近20年无现象级新品 [7] - 通过56个民族罐/职业系列盲盒等IP营销拉动2023财年乳品业务收入增长7.4%至119.56亿元 [10] - 爱国营销事件(如二公子微博事件)曾使直播间销售额暴涨117倍,但热度难以持续 [11][13][16] 市场竞争 - 线上零食三巨头崛起:三只松鼠2016年销售额破5亿,百草味2012年营收1.2亿,旺旺线上市占率不足1% [22] - 乳品赛道受蒙牛/伊利挤压:安慕希/纯甄等竞品分流旺仔牛奶市场,其销售额从2013年峰值下滑至2016年85亿元 [22][24] - 商超渠道显示旺旺产品被竞品包围,消费者更倾向选择打折或健康替代品 [24][33] 消费者变迁 - 核心80/90后客群因控糖需求减少购买,Z世代父母认为复原乳含糖量过高(旺仔牛奶含白砂糖)不愿给孩子饮用 [5][25][26] - 电解质水等新品尝试(如"荟动")被经销商质疑市场前景,百余种创新产品均未成爆款 [28][36] - 行业趋势显示2027年休闲食品规模将达12378亿元,但旺旺营收仍徘徊在239.8亿(2021年峰值)附近 [5][36]
100年前美国大加关税,最后怎么收场?
商业洞察· 2025-04-20 09:32
核心观点 - 1930年《斯姆特-霍利关税法》的签署引发全球贸易战,导致国际贸易暴跌60%,美国出口额从54亿美元骤降至16亿美元,失业率从3%飙升至25%,GDP缩水近30% [5][6][27][28][29] - 1934年《互惠贸易协定法》(RTAA)打破高关税壁垒,推动美国与22国签订贸易协定,对协定国出口增长61%,平均关税从46%降至25%,奠定现代全球贸易体系基石 [32][33][34][35] - 历史案例表明贸易保护主义最终损害本国经济,而妥协与谈判是解决贸易争端的唯一途径 [38][39][42][43] 前奏 - 1929年"黑色星期四"华尔街单日损失450亿美元(现值),农场主因欧洲低价小麦冲击面临经营困境 [10][12][13] - 经济危机催生政治说客集中游说国会加征关税,钢铁和纺织业成功塞入保护条款,但亨利·福特强烈反对未果 [15][17][19][20] 开唱 - 1930年6月法案以222:153票通过,胡佛总统签署时部分官员已显露忧虑 [22][23] - 加拿大率先对美国汽车征收50%报复性关税,导致底特律工厂裁员30%,中西部农产品因欧洲市场关闭价格崩盘 [25][26] 高潮 - 全球贸易额1929-1933年暴跌60%,美国经济总量从1040亿美元缩水至730亿美元 [27][29] - 失业工人排队延伸数个街区,中产阶级与流浪汉同领救济餐,凸显社会危机 [30] 曲终 - RTAA授权总统直接谈判关税,促成1934-1939年对22国出口增长61%,非协定国仅38% [32][33] - 该法案核心逻辑成为GATT框架基础,推动二战后多边贸易体系建立 [34][35] 尾声 - 1028名经济学家联名警告"关税筑墙终将围困自己",历史案例证明妥协智慧优于对抗 [38][40][43] - 柏林危机等更严峻对峙最终通过谈判解决,预示贸易战唯一合理终点是谈判桌 [41][42]
央妈的暗示,很多人都没读懂!
商业洞察· 2025-04-19 01:20
以下文章来源于米筐投资 ,作者兴兴还是旺旺 米筐投资 . 米筐投资,专注研究金融财经、国际资本、产业前沿!以宏观视野,从宏观政策、货币供给、产业结构 等多维度研究全球经济,为国人资产配置保驾护航! 作者:兴兴还是旺旺 来源:米筐投资(lD:mikuangtouzi) 01 本周一、周二,上证指数分别只微涨0.76%、0.15%。 不应该!实在是不应该! 按惯例,央妈一般在工作日发布金融数据,很少在周末、尤其是周日发布。 在关税扰动、市场巨震不断的当下,央妈这次破例出手,特意在周一盘前发布利好,等于在暴风 雨中为投资者递来一把伞,可谓用心良苦! 其次,从数据整体上看,3月信贷社融双双超出预期。 新增社融5.89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1.05万亿元,较2月多增3.65万亿元,超出万得一致预期 的4.73万亿元。 社融同比增速从8.2%回升到8.4%,较2月上升0.17个百分点,高于万得一致预期的8.15%。 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速达到7.4%,较2月贷款同比增速上升0.1个百分点。这是2023年3月后贷款 余额增速首次实现同比回升。 M2同比7.0%,市场预期7.0%,前值7.0%,增速持平。 4月13日(周日)央妈 ...
特朗普万万没想到,美国人开始疯抢中国货了
商业洞察· 2025-04-19 01:20
以下文章来源于最华人 ,作者华人作者团 最华人 .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最华人。 关注华人商业领袖、创业者及商业案例; 洞察科技制造、品牌出海、产 业革新等。 "2022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获得者。 作者: 喻汀 来源: 最华人 (ID: gh_71044192929a ) 万万没想到,对华关税持续加码,最先受益的,竟然是中国货! 01 4月16日,美国白宫在官网的最新声明,由于中国采取报复性措施,美对华关税加征至245%! 面对特朗普这损招,中国厂商自有办法,在 TikTok和小红书上来了一场"自曝战 "。 先是把自己给大牌代工的身份暴露了, 然后把 外国奢侈品的底裤都给扒了。 ● 图片来源:小红书@JerryNotTom 他们" 残忍 " 地告诉老外,你在花200美元甚至2000美元买的某大牌,全是在我这里拿的货, 而且一双只要20美元。 更用平静的口吻说出最扎心的事实,世界上超过80%的奢侈包包都是Made in China。 所谓的奢侈大牌,绝大部分都是从中国工厂出去的,然后再贴上品牌自己的logo,以高价卖给外 国人。 这在国内已不算秘密的秘密,让老外彻底破防了! 不少老外隔着屏幕指着奢侈品牌的脑袋疑 ...
前彩电一哥,退市边缘再曝造假
商业洞察· 2025-04-18 09:54
财务造假指控 - 江西康佳新材料前董事长朱新明实名举报康佳集团董事长周彬及前高管刘某涉嫌通过关联交易虚增2018年利润4000万元,并操控5000万资金经空壳公司转入河南农民账户[1][4] - 举报材料显示2018年3月至5月康佳通过渤海信托向珠海东方隆晨输送3.535亿元,资金最终回流形成4712万元投资收益占当年净利润11.5%[4] - 上海申伦律师事务所指出若资金闭环无商业实质则涉嫌虚增利润,但行政处罚追溯期已过,开开视界股权交易未披露关联或构成信披违规[5] 异常财务指标 - 2021-2024年公司毛利率持续低于5%,远低于白色家电行业中位数(2024年为21.9%)[5][6] - 同行业对比显示2024年申万白色家电板块6家披露业绩公司中仅深康佳亏损且营收下滑,其余5家均盈利[10][11] - 公司扣非净利润连续14年为负,最近一次盈利在2010年,2024年归母净利润亏损32.96亿元同比扩大52.31%[9][10] 债务与流动性风险 - 资产负债率从2020-2022年不足80%攀升至2024年92.65%,短期借款57.4亿元超出货币资金41.16亿元形成16亿元缺口[11] - 流动负债总额超190亿元,包含66.6亿元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及近40亿元应付票据与账款[11] - 2024年经营现金流净额仅1.74亿元难以覆盖债务缺口,若无资本运作2025年末净资产可能转负触发退市警示[1][18] 战略转型困境 - 2018年布局的半导体业务2024年营收暴跌94.99%至1.7亿元,占总收入比重从19.03%缩至1.53%[12][14] - 消费电子业务(占营收91.2%)同比微降0.67%,彩电业务营收较2015年120亿元缩水至2024年50.28亿元[14][17] - 控股股东华侨城拟将控股权移交央企(传闻华润集团接盘),但举报事件为保壳行动蒙上阴影[21] 退市风险 - 截至2024年末净资产23.7亿元,若2025年维持32.96亿元亏损规模将导致净资产转负触发退市警示[1][18] - 境外销售占比71.11%但营收同比下滑26.25%,贸易环境恶化加剧业绩压力[19][20] - 公司为国内首家中外合资电子企业,1998年彩电市占率第一,但当前品牌力与产品竞争力持续弱化[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