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光片

搜索文档
三利谱(002876):稼动率短期拖累业绩,份额继续突破
长江证券· 2025-09-07 06:11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8]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6.80亿元,同比增长41.97% [2][6] - 归母净利润0.38亿元,同比下降31.47% [2][6] - 扣非归母净利润0.35亿元,同比下降45.48% [2][6] - 单二季度营业收入8.74亿元,同比增长36.51%,环比增长8.6% [12] - 单二季度归母净利润0.08亿元,环比下降 [12] - 二季度毛利率15.52%,同比提升1.10个百分点,环比下降2.20个百分点 [12] - 二季度净利率0.95%,同比下降2.90个百分点,环比下降2.71个百分点 [12] 产能与项目进展 - 合肥二期项目转入固定资产7.45亿元 [12] - 合肥二期良率与产能利用率处于爬升阶段,上半年亏损1523万元 [12] - 上半年汇兑影响利润同比减少5755万元 [12] - 贷款利息费用同比增加1452万元 [12] 产品与技术突破 - 65寸以上大尺寸TV用UV胶偏光片和疏水材偏光片已全面量产 [12] - 结束公司在大尺寸TV领域的不足 [12] - 国产1720mm偏光片产线配套原材料逐步成熟 [12] - 中小尺寸3D固曲柔性AMOLED圆偏光片持续量产出货 [12] - 2025年上半年OLED圆偏光片出货量超上年同期 [12] - 正在开发薄型化、圆偏护眼、防蓝光等功能的新型OLED偏光片 [12] - VR头显光学复合膜新产品潜力可观 [2][12] 行业格局与公司定位 - 偏光片行业处于国产替代高速阶段 [2][12] - 未来三大供应商分立的趋势逐渐清晰 [2][12] - 公司当前份额仍有较大提升弹性 [2][12]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0.53元、1.30元、1.80元 [12] - 对应PE分别为47.66倍、19.57倍、14.11倍 [12]
杉杉,暴涨1079%,硅碳和多孔碳实现批量供货
DT新材料· 2025-09-03 23:31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8.58亿元,同比增长11.78% [4][5] - 归母净利润2.07亿元,同比大幅提升1079.59% [4][5] - 扣非归母净利润1.69亿元,同比增长605.24% [4][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4.63亿元,同比增长111.60% [5] 负极材料业务进展 - 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出货量稳居行业第一,占据行业总出货量的21% [6] - 实现6C超充条件下批量出货,满足快充与高倍率产品需求 [6] - 新一代人造石墨和硅碳复合负极材料进入主流客户体系 [6] - 超长寿命储能负极产品进入量产阶段,预计下半年规模化放量 [6] 技术研发突破 - 攻克石墨大颗粒量产控制技术,强化性能一致性和制程可控性 [8] - 自主合成球形硅碳原料中的多孔碳,缓解硅体积膨胀问题 [8] - 硅碳负极产品已进入头部客户供应链 [8] 全球化与战略合作 - 芬兰10万吨负极材料项目完成环评公示,强化欧洲市场供应能力 [8] - 与Falcon Energy Materials plc合作切入天然石墨供应链 [8] - 与楚能新能源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金额超百亿元,覆盖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领域 [7] 偏光片业务表现 - 偏光片业务实现销量与均价双增长 [9] - 高端LCD产品卡位超大尺寸电视市场,提供稳定现金流支撑 [9] - OLED TV偏光片实现稳定量产,出货量同比大幅增长 [9] 行业技术趋势 - 负极材料技术从人造石墨向硅基负极演进 [8] - 储能市场兴起为负极材料打开新应用窗口 [6] - 快充与高能量密度需求推动产品升级 [6][8]
杉杉股份:上半年营收98.58亿元 双主业共振驱动业绩增长
中证网· 2025-08-29 13:53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8.58亿元 同比增长11.78% [1] - 归母净利润2.07亿元 同比增长1079.59% [1] - 扣非归母净利润1.69亿元 同比增长605.24% [1] 主营业务结构 - 坚持负极材料与偏光片双主业协同发展战略 [1] - 两大核心业务合计贡献净利润4.15亿元 [1] - 偏光片业务在南京/广州/张家港布局10条全球领先产线 产能规模居全球前列 [2] 负极材料业务优势 - 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产量蝉联行业榜首 市场份额持续领先 [1] - 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出货量占行业总出货量21% 稳居行业第一 [1] - 通过一体化产能释放和石墨化技术提升实现显著降本增效 [1] 偏光片业务布局 - 产线技术覆盖LCD/OLED多技术多应用多尺寸产品需求 [2] - 通过战略收购SP业务强化OLED偏光片及车载偏光片高端市场竞争力 [2]
杉杉股份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079.59%
证券日报网· 2025-08-29 12:49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8.58亿元,同比增长11.78%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7亿元,同比增长1079.59% [1] - 第二季度单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环比增长426% [1] 主营业务发展 - 聚焦负极材料与偏光片双主业协同发展 [1] - 深度绑定全球头部电池企业,匹配客户增量需求 [1] - 快充产品市场份额持续领先,新型硅碳产品、硬碳负极材料实现批量供应 [1] - 偏光片业务受益于显示行业需求温和复苏与产能向中国聚集 [1] 行业市场状况 - 锂电池需求在新能源汽车与储能市场双重拉动下延续高速增长 [1] - 2025年上半年中国负极材料出货量129万吨,同比增长37% [1] - 负极材料整体需求攀升带动行业龙头受益 [1]
杉杉股份:上半年净利增长超10倍 两大主业盈利4.15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8-29 11:53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8.58亿元 同比增长11.78% [2] - 归母净利润2.07亿元 同比增长1079.59% [2] - 扣非归母净利润1.69亿元 同比增长605.24% [2] - 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环比增长426% [2] - 两大核心主业合计实现净利润4.15亿元 [2] 负极材料业务 - 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产量蝉联全球榜首 [3] - 负极出货量占行业总出货量21% 稳居行业第一 [3] - 深度绑定CATL/比亚迪/LGES等全球头部电池企业 [3] - 快充产品市场份额持续领先 硅碳/硬碳负极实现批量供应 [3] - 拥有授权专利359项 在超充/硅碳前驱体合成等领域实现技术突破 [6] - 完成内蒙古/四川/云南一体化产能布局 实现规模化降本 [6] 偏光片业务 - 大尺寸LCD偏光片出货面积份额约34% 保持全球第一 [4] - LCD电视/显示器用偏光片市场份额均排名全球第一 [4] - 在全球拥有1832项授权专利(含境外专利1453项) [6] - 与京东方/华星光电/LG显示等面板厂商建立长期合作 [6] - 通过超大尺寸/超薄化/高对比度等差异化技术领先市场 [6] 行业背景 - 2025年上半年中国负极材料出货量129万吨 同比增长37% [3] - 全球偏光片产能加速向中国聚集 预计2025年中国产能占比达65% [4] - 显示面板出货量同比增长 受益于以旧换新政策/618大促/关税调整 [3] - 新能源汽车与储能市场持续拉动锂电池需求增长 [3][7] 公司战略优势 - 通过一体化产能释放/工艺优化/石墨化技术提升实现降本增效 [2][6] - 优化客户结构提升产能利用率 批量采购降低原料成本 [6] - 推进收购SP业务整合 提升偏光片业务运营效率 [6] - 持续加大科研投入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5]
太子出局,后妈上位,浙商巨头走进传承悲剧
商业洞察· 2025-07-19 08:03
家族内斗与权力交接 - 创始人郑永刚猝然离世未留遗嘱导致家族内斗爆发,公司市值两年蒸发超200亿[3][5][8] - 继子郑驹通过董事会投票接任董事长但遭继母周婷法律挑战,关键股权被冻结[11][13][15] - 周婷最终接管公司但面临债务危机,郑驹股份被强制清空并列为失信被执行人[35][36][37] 公司发展历程与战略转型 - 1989年郑永刚接手濒临破产的甬港服装厂并创立杉杉品牌,1996年成为服装行业首家A股上市公司[17][19][20] - 2000年转型新能源材料,2013年锂电业务收入超越服装,2021年收购LG偏光片业务后营收达207亿[23][25][26][27] - 激进扩张导致负债率高企,2023年营收降至190亿,2024年归母净利润亏损3.67亿[29][35] 当前危机与业务困境 - 公司负债总额126亿中短期债务占比95%,现金流持续恶化[39] - 锂电负极材料和偏光片两大主业面临产能过剩与需求萎缩双重压力[39] - 创始家族持股比例降至26.36%,控制权争夺风险仍未消除[37][39] 行业启示 - 中国未来10年超300万家民企面临代际传承挑战,缺乏法律安排的"口头托付"易引发危机[39][40] - 企业转型需平衡战略扩张与财务稳健性,杉杉"短贷长投"模式加剧风险[29][35]
太子出局,后妈上位,浙商巨头走进传承悲剧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7-17 04:10
家族内斗与权力交接 - 创始人郑永刚猝然离世未留遗嘱,导致杉杉股份陷入家族内斗,市值两年蒸发超200亿[4][7][9] - 继母周婷(郑永刚遗孀)突袭董事会质疑选举合法性,冻结关键平台宁波青刚51%股权,挑战接班人郑驹控制权[14][15] - 郑驹虽全票当选董事长,但后续因管理乏力逐渐放权,2024年11月辞职,周婷接任杉杉控股与集团董事长[36][37] 公司发展历程与战略转型 - 1989年郑永刚接手濒临倒闭的甬港服装厂,创立杉杉品牌,1996年成为A股服装行业首家上市公司[18][20] - 2000年转型新能源材料,2013年锂电业务收入首超服装,2021年营收207亿(同比+152%),净利润33.4亿(+2320%)[25][28] - 2020年以11亿美元收购LG化学偏光片业务,成立杉金光电后全球市占率超40%,但遭遇行业下行周期导致巨额亏损[27][30] 财务危机与破产重整 - 激进扩张导致负债高企:2024年杉杉集团总负债126亿,短期债务占比95%,公司首次年度亏损3.67亿(同比-147.97%)[36][42] - 2025年1月进入破产重整,创始家族持股被稀释至26.36%,郑驹所持181万股被司法拍卖清零[38][40] - 业务造血乏力:锂电负极材料产能过剩,偏光片需求萎缩,重资产模式加剧负债压力[42] 行业与治理教训 - 杉杉案例凸显民企传承危机,未来10年中国超300万民企面临代际更替风险[42] - 战略转型虽成功(服装→锂电→偏光片),但"短贷长投"融资策略与行业周期下行叠加引发资金链断裂[30][31] - 控制权争夺持续:外部资本介入可能引发新一轮股权争夺,公司进入"后家族时代"[40][41]
受产品价格下降等因素影响,深纺织A H1净利润同比预降4.31%-36.2%
巨潮资讯· 2025-07-14 02:27
业绩预告 - 2025年H1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800万元–4200万元,同比下降4.31%-36.2% [5] - 预计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2000万元–3000万元,同比下降14.89%-43.26% [5] - 预计基本每股收益0.0553元–0.0829元 [5] - 上年同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389万元,扣非净利润为3526万元 [5] 业绩变动原因 - 部分产品价格下降导致盈利能力下降 [5] - 日元汇率上涨导致采购成本增加 [5] - 研发投入增加影响利润 [5] - 非经常性损益影响金额约974万元,主要来自银行理财产品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5] 公司业务概况 - 目前主营业务为OLED及LCD显示用偏光片的研发、生产、销售 [5] - 同时经营自有物业及纺织服装业务 [5] - 国内偏光片行业领先企业 [5] 未来盈利增长驱动因素 - 优化产品结构,提高高端大尺寸LCD电视偏光片、高毛利OLED及车载偏光片产品比例 [6] - 提高7号线车速和良率,实施产线优化改造,降低生产成本 [6] - 强化战略布局,谋划业务创新升级,向偏光片上游材料及其他先进新材料领域拓展 [6]
杉杉股份研发破10亿创新高 双主业巩固全球龙头地位
经济观察网· 2025-06-17 02:58
研发投入与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达10.37亿元,同比增长19.43%,研发费用率提升至5.55%的历史新高 [1] 负极材料技术突破 - 公司在石墨快充负极领域批量供应6C超充动力负极、低膨胀长寿命石墨等产品,新一代超充石墨具备兆瓦级闪充能力,循环寿命突破15000圈 [2] - 硅基负极方面开发均相沉积技术,高压实硅碳负极通过海内外认证,预计2025年下半年推出拓孔低膨胀、多孔快充等系列产品 [2] - 第四代高压密硬碳负极通过缺陷调控技术提升钠电能量密度,已应用于钠电、锂电及超级电容领域 [3] 偏光片业务进展 - LCD偏光片保持大尺寸优势,中小型产品份额提升,运用低阻抗、广视角技术满足轻薄化需求 [4] - OLED偏光片实现产业化,开发大/中小尺寸产品,高雾度、低反射技术应用于终端,电视用产品稳定出货,手机/显示器产品量产出货 [4] - 车载偏光片提供低阻抗、广视角解决方案,收购LG化学SP业务带动需求增长 [5] 专利与战略布局 - 截至2024年底负极材料授权专利334项,偏光片授权专利1243项,两大产业均属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 [5]
总投资超100亿!国内偏光片企业开启加速度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5-28 10:12
日东科技二期OLED偏光片项目 - 日东科技二期OLED偏光片基地进入试生产阶段 总投资20亿元人民币 全面达产后年产值有望突破40亿元 [1] - 项目由日本日东电工株式会社投资建设 专注于车载OLED偏光片研发与生产 [1] - 公司现有两条光学用保护膜生产线 年产能500万片E-MASK光学用保护膜 主要供应京东方成都、绵阳、重庆等基地 [3] - 当前项目已实现12800千伏安用电容量 生产设备安装调试完成 即将进入量产阶段 [3] 国内偏光片行业投资动态 - 2025年国内偏光片行业呈现多点开花态势 项目投资累计金额超百亿元 [3] - 纬达光电偏光膜三期建设项目进入设备安装阶段 总投资4.99亿元 建设5条主设备产线 达产后年产能300万平方米 [4][5] - 天禄光科技高分子新材料项目开工 总投资30亿元 主要生产高端TAC光学级薄膜 达产后年产值13亿元 [4][5] - 鸿茂光电LCD、OLED高端偏光片项目开工 总投资22亿元 一期投资超1亿元 达产后年产2460万平方高端偏光片 年产值超25亿元 [4][5] 行业并购与技术整合 - 新美材料45亿元收购韩国LGC光学功能膜材料业务 产线将搬迁至中国 福州项目预计2025年8月试生产 形成保护膜年产7600万平方米及表面处理膜年产3300万平方米能力 [6] - 杉金光电14.07亿元收购LG化学OLED偏光片等业务 快速切入车载显示及OLED偏光片市场 [6] 行业发展趋势 - 偏光片国产化进程显著提速 国内企业通过并购实现技术整合与突破 [7] - 本土面板厂商崛起带动供应链需求扩大 为偏光片厂商加速产能落地提供支撑 [7] - 随着国内项目陆续投产 偏光片国产化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