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日报

搜索文档
永辉超市“背水一战”!
IPO日报· 2025-07-31 04:42
公司财务与经营状况 - 永辉超市连续四年累计亏损约95亿元 2024年归母净利润亏损14 65亿元[5] - 2024年营业收入675 74亿元 同比减少14 07%[5] - 2024年关闭232家尾部门店 对相关资产计提2 08亿元减值准备[7] - 截至2024年末全国门店数量降至775家 不及2019年巅峰期1600家的一半[9] 资本运作与战略调整 - 公司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 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39 92亿元[1] - 募集资金用途:门店升级改造32 13亿元 物流仓储升级3 09亿元 补充流动资金4 7亿元[2][10] - 2024年9月名创优品实控方骏才国际以62 70亿元受让永辉29 40%股份 今年2月完成股权过户[11] 门店改造与业务转型 - 门店改造核心是对标胖东来模式 涵盖商品结构、环境、动线等全方位调整[12] - 北京房山印象城店改造案例:下架11792支单品(占比78 6%) 新增商品占比70 7% 进口产品占比超20%[12] - 2025年7月新开23家调改门店 其中7月15日连开5家 7月24日-26日当周连开9家[12] - 计划在9月30日前完成全国200家门店调改[12] 经营策略与供应链优化 - 大规模闭店被视作断臂求生的必然选择 通过"卖废品"收入减少25 35%侧面印证闭店规模[8][10] - 物流仓储升级项目投入3 09亿元 旨在提升供应链效率支持商品品质升级[10]
告吹仅一个月!先导电科火速找到新“下家”
IPO日报· 2025-07-31 04:42
核心观点 - 衢州发展拟通过发行股份等方式收购先导电科股份,并有意购买其他股东股份及募集配套资金[1] - 先导电科主营业务为先进PVD溅射靶材和蒸镀材料,是国内唯一进入磁存储靶材领域的供应商[4] - 此次收购若成功,公司将形成地产+高科技投资+半导体的"三轮驱动"模式[12] 收购交易 - 衢州发展7月29日公告拟收购先导电科股份,7月30日起停牌不超过10个交易日[1][2] - 先导电科此前证券化尝试两次受阻:2024年2月IPO辅导无进展,10月光智科技拟收购但于2024年6月终止[5] - 光智科技收购案因估值悬殊被称为"蛇吞象"(光智市值30亿元 vs 先导电科估值200亿元),且构成关联交易[6] 标的公司 - 先导电科技术壁垒高,是国内磁存储靶材领域唯一供应商[4] - 其母公司先导集团由朱世会控制,与光智科技属同一实控人[6] - 光智科技复牌后曾连续8个交易日涨停[7] 收购方背景 - 衢州发展原名新湖中宝,原属新湖集团旗下地产企业,2024年控股权转让给衢州国资(持股28.54%)[10] - 公司地产销售额加速下滑:2021年297.36亿元→2023年29.25亿元[11] - 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显示归母净利润同比降86%至2.1亿元,扣非净利润降75%至5.9亿元[11] 行业与战略 - 房地产行业调整导致公司主业承压,利润依赖投资收益但持续下滑(2020年净利润32.91亿元→2024年20.07亿元)[11] - 收购先导电科是公司向半导体领域跨界转型的关键举措[12]
这家美国公司,要去香港上市!
IPO日报· 2025-07-31 04:42
公司背景与创始人 - AIWB INC由乔廷夫及李丹婷于2016年在美国创立,两位创始人出身于港股上市房企当代置业(01107HK),曾参与中国房地产"黄金时代"[1][3][6] - 乔廷夫现年48岁,拥有大连理工大学国际金融经济学学士和卡尔顿大学综合金融工商管理硕士,在当代置业期间主导多个明星项目,包括太原万国城MOMA(山西销售单价最高项目)和北京当代MOMA历峰项目(售价高70%,北京豪宅销售季军)[3][4] - 李丹婷42岁,拥有北京大学软件工程硕士和南加州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硕士,2016年同时担任当代置业海外附属公司总经理和AIWB联合创始人,2022年获《休士顿商业周刊》"40位40岁以下大奖"[7] 业务模式与财务表现 - 公司是美国首家一站式智能物业建筑解决方案供应商,专注得克萨斯州住宅市场,通过WBS数字平台整合数据分析与机器人技术,实现工作流程自动化[9][10]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103亿美元、121亿美元、105亿美元(约755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132%,净利润从-307万美元提升至12575万美元(约90457万元人民币)[10] - 毛利率持续改善,从2022年541%提升至2024年1385%,2025年前五个月进一步增至168%[11] - 项目数量从2022年19家增至2023年22家,完成住宅物业单位从331个增至709个[10] 上市计划与扩张战略 - 公司拟香港主板上市,浦银国际担任独家保荐人,募资主要用于智能建筑平台研发(含机械狗软硬件开发)、市场渗透及全球扩张[1][12] - 计划未来五年在美国圣安东尼奥、凤凰城、奥兰多及加拿大温哥华、多伦多、新加坡、印尼雅加达设立新办公室[12] - 创始人持股结构显示,乔廷夫通过Nanafu Medical控制665%投票权,李丹婷和万斌分别持有25%和85%[6][7]
这家公司漂亮业绩“有规律”
IPO日报· 2025-07-31 01:30
公司概况 - 金岩高新成立于2012年,是中国最大的精铸用莫来石材料生产商,具备从采矿到销售的全价值链整合能力 [3] -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精铸用莫来石材料(2025年前5个月营收占比65%)和耐火用莫来石材料(同期营收占比23.5%),产品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3] - 公司全资拥有安徽省淮北市朔里高岭土矿,截至2025年5月31日估计资源总量1864.9万吨,按年产量40万吨估算服务年限剩16年 [4][5] 市场地位 - 按2024年收入计,公司精铸用莫来石市场份额达19.1%(2023年为17.9%),在煤系煅烧高岭土细分市场排名第五,份额5.4% [4] - 2024年中国高岭土产品市场规模101.6亿元,其中煤系煅烧高岭土占比48.9%(49.7亿元),行业前五大公司合计份额50.8% [4]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1.9亿元、2.05亿元、2.67亿元,净利润2442.3万元、4361.7万元、5260.2万元,2024年净利润创近五年新高 [7] - 2025年前5个月营收1.05亿元,净利润1803.2万元,精铸用莫来石平均售价从2022年1554元/吨持续下滑至1307元/吨 [7] - 资产负债率从2022年16.2%升至2024年42.3%,主要因计息借款增加1.05亿元 [8] 资本运作 - 公司2022年11月新三板挂牌,2024年放弃北交所转战港交所,控股股东淮北矿业集团(安徽国资委全资控股)持股60.13% [8] - 本次IPO拟募资用于技术研发、偿还银行贷款、运营资金补充及耐火材料产能提升项目 [9] 行业应用 - 精铸用莫来石材料主要用于汽车、航空、医疗等精密铸造领域,耐火材料服务于冶金及建材行业 [3] - 安徽省淮北市是中国高品位高岭土主要产地之一,资源禀赋支撑区域产业发展 [4]
这家公司想“躺赢”
IPO日报· 2025-07-31 00:32
行业概况 - 共享经济近年发展迅速,除共享单车、充电宝外,共享按摩椅等冷门领域也逐步兴起[4] - 中国机器按摩服务市场规模2024年达27亿元,占整体按摩市场5362亿元的0.5%[8] - 行业竞争格局分散,2024年全国有50余家机器按摩服务提供商[8] 公司核心数据 - 乐摩物联为行业龙头,2024年以收入计市场份额超50%,交易额连续三年(2022-2024)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从33.9%提升至42.9%[8] - 截至2025年7月,公司覆盖31个省级行政区、339个城市,设立4.8万个服务网点,投放53.5万张按摩设备,累计服务1.65亿人次,注册会员3200万[8] - 2024年收入7.98亿元(同比+35.98%),净利润8581万元,机器按摩服务收入占比超95%[10][11] 商业模式 - 采用直营(71%网点)与合伙人(29%网点)双模式运营,合伙人负责网点运营,公司提供解决方案[10] - 收费分三档:6元/6分钟、10元/12分钟、15元/20分钟,通过折扣活动可低至3.9元/8分钟[6] - 收入场景分布:商业综合体占比56%-62%,影院23%-34%,交通枢纽等场景占比个位数[11] 增长表现 - 服务网点数量从2022年底21727个增至2024年底45993个,两年增长111.69%,年复合增长率45.49%[7] - 2023年收入同比增速达77.75%,利润同比增长12.48倍至8734万元[10] - 上海地区新店占比超50%,显示扩张重点向高线城市倾斜[7] 上市计划 - 2025年7月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募资用于网点扩张(目标覆盖更多三四线城市)、技术升级及品牌建设[11] - 中信建投国际与申万宏源香港担任联席保荐人[6]
立案调查!这家公司有四大违规行为!
IPO日报· 2025-07-30 10:33
公司概况 - 达华智能核心业务聚焦"一网一屏"产业,涵盖信息服务、卫星通信和新型显示制造三大板块 [2] - 公司为全球电视主板领域头部企业,2024年显示主板出货量近1500万片,服务超200家全球品牌 [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显示预计净亏损4000万至6000万元,与上年同期盈利5737.69万元形成强烈反差 [2] - 2023年通过提前确认子公司处置收益虚增利润总额6111.63万元 [5] - 福米产业园项目核算问题导致2022年虚增利润28.91万元,2023年虚增2929.37万元 [5] 信息披露违规事件 - 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正式立案调查 [1] - 2021年子公司福米科技与昆山之奇美签订7.95亿元重大合同未履行审议程序及信息披露义务 [2][3] - 2021年8月至12月福米科技转出1.4亿元用于代董事长还款,未披露该重大关联交易 [4][5] 市场反应 - 立案公告后股价开盘跌停报4.45元/股,市值单日蒸发逾5亿元 [2] - 次日股价延续跌势,午间下跌2.47%至4.34元/股 [2] 监管历史 - 福建省证监局2024年12月31日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首次系统揭露公司信披违规问题 [2]
这家公司曾被口头警告!换审计机构、换会计师、换交易所!
IPO日报· 2025-07-30 09:28
上市历程 - 公司第二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 独家保荐人为广发证券 此前曾于2024年1月23日首次递表后因届满6个月失效 [1] - 公司曾从北交所撤单仅三个月后转道港交所 期间更换签字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 [1][3] - 2023年6月向北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经历三轮问询回复 监管层对其财务内控提出质疑 涉及收入确认、成本跨期及奖金报销科目 导致净利润被追溯调整-62.24%、-15.34% [3] 审计机构变更 - 五年内更换三个会计师事务所:2021年2月由中审众环更换为北京国富 2022年1月更换为立信 2025年1月更换为毕马威华振 [3][4][5] - 2024年1月变更签字注册会计师 由张小惠、王霄汉变为简乾接替王霄汉 [4] 行业地位与业务 - 中国智慧能源解决方案市场规模从2018年114亿元增至2023年269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18.7% 预计2028年达594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17.2% [7] - 公司为2024年中国智慧能源解决方案市场第二大独立解决方案提供商 市场份额2.3% 前五大参与者合计份额10.7% [7] - 背靠中国石化体系 逾半收入来自中石化及其关联公司 是智慧油气解决方案前五大厂商中唯一独立第三方 累计完成智慧能源项目约5000个 [7] - 工信部认定的49家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中专注能源行业的唯一代表 [7]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3.91亿元、5.02亿元、5.25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15.96% 净利润分别为0.38亿元、0.54亿元、0.59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25.57% [8] - 毛利率从2022年41.4%下滑至2024年37.05% 2025年一季度进一步降至24.6% 三年多下滑16.8个百分点 [8] - 2025年前三季度经营现金流4614.4万元 期末现金6726.9万元 [10] 股权结构与募资用途 - 董事长徐亚飞持有40.81%股份 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10] - 港股IPO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研发投入、海外市场拓展及补充流动资金 [11]
控制权变更,终止!股价曾提前涨停……
IPO日报· 2025-07-30 02:30
控制权变更终止 - 时空科技公告称控股股东宫殿海终止筹划控制权变更事项 因双方未能就核心条款达成一致[2] - 交易各方未签署实质性协议 终止交易无需承担违规责任 公司业务经营正常 预计不会对业绩和财务状况产生重大不利影响[2] - 公司股票将于7月30日复牌[3] 公司基本面 - 时空科技主营业务为照明工程系统集成 文旅夜游创新开发及智慧城市相关业务 2020年8月在上交所上市[4] - 公司上市后连续四年亏损 2021-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0.20亿元 -2.12亿元 -2.04亿元 -2.66亿元[4]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归母净利润为-7500万元至-6100万元 扣非净利润为-7300万元至-6000万元 仍为亏损[4] 股东结构变化 - 实控人宫殿海持股37168589股 占比37.45% 上市以来持股比例未发生变化[4] - 近期三家机构新进成为前十大股东:粤开证券持股3.51% 瑞银集团持股1.43% 摩根士丹利持股0.87%[5] - 三家机构均为新进股东 分别位列第4 7 10大股东[6] 股价表现 - 停牌前七个交易日股价持续上涨 累计涨幅达42.11% 其中7月17日和23日两个交易日涨停[6] - 停牌前收盘价27.64元 创近一年半新高[6] - 新进股东可能已获得可观账面投资收益[7]
两年累亏近50亿,这家公司发起关联收购!
IPO日报· 2025-07-30 01:30
收购交易概况 - 中化国际拟通过发行股份方式收购蓝星集团全资子公司南通星辰100%股权 交易构成关联交易但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标的资产审计评估尚未完成[1] - 交易公告次日(7月29日)中化国际复牌涨停 收盘价4.25元[2] 标的公司业务与业绩 - 南通星辰核心业务为环氧树脂和工程塑料 拥有江苏南通和山西芮城两座生产基地 覆盖双酚A、PPE、PBT等产品全产业链[4] - 2023-2025H1营业收入分别为46.49亿元、44.1亿元(-5.1%)、23.7亿元 净利润分别为5405.12万元、4630.27万元(-14.3%)、15752.98万元(+240%) 2025H1净利润达2024全年3.4倍 波动显著[4] - 业绩波动主因化工行业强周期性 受宏观经济及产能过剩影响 产品价格处于历史10%-60%分位区间 原材料成本处于30%-80%分位区间[4][8] 战略协同效应 - 中化国际主营业务为化工新材料 收购可强化环氧树脂产业链互补性 扩充PPE/PBT等高附加值工程塑料产品线 与现有ABS/PA产品形成协同[6] - 标的公司技术优势覆盖工程塑料中间体至改性材料 助力上市公司打造差异化产品组合及一体化解决方案[6] 上市公司财务状况 - 2020-2024年中化国际营收从541.62亿元降至529.25亿元 净利润从17.41亿元恶化至-30.88亿元 2023-2024年累计亏损近50亿元[7] - 2025H1预计再亏8.068-9.491亿元 主因环氧树脂等产品价格低位运行 叠加碳三项目转固后产能爬坡成本压力[7][8] - 分板块表现:基础原料收入增25%-35% 高性能材料收入降3%-8% 聚合物添加剂受新产能冲击价格跌15%[7]
收购亏损公司,溢价高达1421.66%!如何看西部黄金这个操作?
IPO日报· 2025-07-30 00:32
高溢价收购 - 公司以16.55亿元现金收购控股股东新疆有色持有的新疆美盛100%股权,标的净资产账面价值仅1.09亿元,评估价值16.55亿元,增值1546.35亿元,增值率1421.66% [1][4] - 评估采用资产基础法而非收益法,认为此法更能反映矿产资源市场价值 [4] - 新疆美盛2024年净亏损3594.30万元,2025年一季度续亏1416.21万元,公司解释亏损源于矿山建设期前期投入,2024年收入仅27.67万元 [5][6] 标的资产价值 - 新疆美盛核心资产为新源县卡特巴阿苏金铜多金属矿,拥有78.7吨金金属量、4.9万吨铜金属量及125.54吨伴生银 [7] - 收购后公司黄金资源储量从32.15吨跃升至110.85吨,增幅245% [8] - 卡特巴阿苏金铜矿预计2025年下半年投产,设计产能4000吨/天,年产黄金3.3吨,相当于公司2024年自产金产量(9.59吨)的34.4% [9][10] 公司战略与业绩背景 - 新疆有色作为控股股东曾在2021年11月承诺避免同业竞争,此次收购为履行承诺,新疆有色此前已为西部黄金进行资产"孵化" [10] - 公司2023年受子公司矿山停产等因素影响,净利润亏损2.74亿元,毛利率仅5.03% [13] - 2024年因黄金量价齐升及锰业务增量,营收70.01亿元(同比+56.68%),净利润2.90亿元,毛利率提升至11.42% [13] - 此次收购或助力公司突破资源储量短板,强化"黄金+锰铍"多元模式 [15] 财务与现金流压力 - 公司将动用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完成收购,2025年一季度经营现金流净额-1.59亿元,货币资金仅9.55亿元,或需大额举债 [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