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防务装备

搜索文档
中国船舶吸收合并中国重工新增股份将于明日上市 全球最大造船航母即将正式启航
证券时报网· 2025-09-15 13:17
交易概览 - 中国船舶以换股吸收合并方式向中国重工全体换股股东增发30.53亿股股份 将于2025年9月16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标志着A股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吸收合并正式完成[1] - 中船重工集团等交易方换股取得的14.54亿股股份自发行结束之日起6个月内不得转让[1] - 此次合并积极响应国家海洋强国建设号召 落实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 是提升中国在全球船舶制造行业话语权的关键举措[1] 整合意义 - 交易实现深度整合打造世界一流船舶制造企业 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长期各有侧重形成互补格局[2] - 中国船舶拥有先进海洋防务装备研发设计制造能力 在特种船型领域具有领先优势 中国重工是产业链最完整的海洋防务装备上市公司 在超大型油轮和干散货船方面实力雄厚[2] - 通过整合大连造船、武昌造船、北海造船等核心资产 新公司构建更完整造船产业链 发挥各大船厂优势船型作用 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2] - 在全球造船行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背景下 新公司将充分交流技术经验 提升研发制造实力 实现全链条技术攻关[2] 财务与订单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中国船舶实现归母净利润29.46亿元 同比增长108.59% 中国重工实现归母净利润17.45亿元 同比增长227.07%[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中国船舶手持民品船舶订单333艘2649.11万载重吨2334.87亿元 中国重工手持订单229艘3493.92万载重吨[3] - 整合后新公司总资产超4000亿元 营业收入超1300亿元 手持订单量全球占比近20% 成为全球最大造船上市企业[3] - 新公司依托体量优势和完整产业链布局 在原材料采购、技术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具有更强议价能力和竞争力[3] 行业背景 - 2025年全球造船行业处于良好发展态势 高盛预测在环保法规、船队老化和贸易增长推动下 全球造船业正进入可能持续到2032年的上行周期 带来价值1.2万亿美元的新船订单[4] - 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船舶制造国 从订单量、造船交付量、新签船舶订单、完工量等指标来看均处于领先地位[4] - 工信部实施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行动 印发绿色航空和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纲要[4] - 新公司将成为引领全球船舶工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改变全球船舶制造行业竞争态势[5]
这家千亿市值公司,9月5日终止上市!
IPO日报· 2025-09-03 00:32
中国船舶吸收合并中国重工交易 - 中国重工A股股票将于2025年9月5日终止上市 属于主动终止上市情形 不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 股东股票将按换股比例转换为中国船舶A股股票 [1] - 换股比例为每1股中国重工股票换0.1339股中国船舶股票 发行价37.84元/股 交易金额达1151.50亿元 [4] - 合并后形成统一资本平台 实现中船集团核心业务整体上市 解决同业竞争问题 新公司成为涵盖军民船舶研发设计制造全产业链的巨型企业 [5] 财务数据表现 - 中国重工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26.21亿元 同比增长47.56% 净利润17.45亿元 同比增长227.07% 总资产2214.65亿元 [5] - 中国船舶同期营业收入403.25亿元 同比增长11.96% 净利润29.46亿元 同比增长108.59% 总资产1819.77亿元 [6] - 合并后总资产超4000亿元 成为全球资产规模最大的船舶上市公司 停牌前两家公司市值合计超2800亿元(中国船舶1720亿元 中国重工1163亿元) [3][7] 交易时间进程 - 吸收合并计划于2024年9月首次披露 2025年1月获国务院国资委批复 7月4日通过上交所并购重组委审核 [9][10][11] - 中国重工8月14日提交终止上市申请 8月29日获上交所终止上市决定 从披露到退市整体耗时一年 [12][13][14] 行业整合趋势 - 上市公司吸收合并案例明显增加 2025年已完成国泰君安证券吸收合并海通证券 多个吸收合并项目正在推进中(海光信息/中科曙光 湘财股份/大智慧 浙江沪杭甬/镇洋发展) [15]
8月21日中船防务AH溢价达98.32%,位居AH股溢价率第29位
金融界· 2025-08-21 08:46
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上涨0.13%收于3771.1点 恒生指数下跌0.24%收于25104.61点 [1] - 中船防务A股报28.9元下跌0.41% H股报15.86港元下跌0.31% [1] - AH股溢价率达98.32% 位列AH股溢价率第29位 [1] 公司背景 - 公司前身为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1993年成为首家A+H股上市造船企业 [1] - 现为中国船舶集团旗下大型造船骨干企业 [1] - 2014-2015年收购中船龙穴造船和中船黄埔文冲船舶 完成华南地区造船资产整合 [1] 业务定位 - 集海洋防务装备、海洋运输装备、海洋开发装备和海洋科考装备于一体 [1] - 定位为全球海洋与重型装备市场技术领先、服务卓越的一流企业 [1]
8月18日中船防务AH溢价达91.33%,位居AH股溢价率第30位
金融界· 2025-08-18 08:45
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上涨0.85%至3728.03点 恒生指数下跌0.37%至25176.85点 [1] - 中船防务A股报29.54元人民币 单日涨幅2.0% H股报16.82港元 单日涨幅2.81% [1] - AH股溢价率达91.33% 位列AH股溢价率榜单第30位 [1] 公司背景 - 公司为中国船舶集团旗下大型造船骨干企业 前身为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1] - 1993年于上海和香港上市 系中国首家A+H股上市造船企业 [1] - 2014-2015年收购中船龙穴造船与中船黄埔文冲船舶 完成华南地区造船资产整合 [1] 业务定位 - 业务覆盖海洋防务装备、海洋运输装备、海洋开发装备及海洋科考装备四大领域 [1] - 定位为大型综合性海洋与防务装备企业集团 [1] - 战略目标为成为全球海洋与重型装备市场技术领先、服务卓越的一流企业 [1] AH股特性 - AH股指同时于A股和港股上市的公司 [2] - 溢价率(A/H)数值越大表明H股相对A股价格越低 [2]
8月13日中船防务AH溢价达93.32%,位居AH股溢价率第33位
金融界· 2025-08-13 08:40
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上涨0.48%收报3683.46点 恒生指数上涨2.58%收报25613.67点 [1] - 中船防务A股报29.37元人民币涨幅0.17% H股报16.62港元涨幅2.09% [1] - AH股溢价率达93.32% 位列AH股溢价率榜单第33位 [1] 公司背景 - 公司为中国船舶集团旗下大型造船骨干企业 前身为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1] - 1993年成为首家在沪港两地上市的造船企业 [1] - 2014-2015年先后收购中船龙穴造船与中船黄埔文冲船舶 完成华南地区造船资产整合 [1] 业务定位 - 业务涵盖海洋防务装备、海洋运输装备、海洋开发装备和海洋科考装备四大领域 [1] - 定位为大型综合性海洋与防务装备企业集团 [1] - 发展目标为全球海洋与重型装备市场技术领先、服务卓越的一流企业 [1]
8月6日中船防务AH溢价达87.7%,位居AH股溢价率第38位
金融界· 2025-08-06 08:43
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上涨0.45%至3633.99点 恒生指数微涨0.03%至24910.63点 [1] - 中船防务A股单日涨幅达7.41%报30.6元 H股同步上涨7.75%报17.8港元 [1] - AH股溢价率达87.7% 在AH股溢价率榜单中位列第38位 [1] 公司背景 - 公司为中国船舶集团旗下大型造船骨干企业 前身为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1] - 1993年成为首家在沪港两地上市的造船企业 [1] - 通过2014-2015年收购龙穴造船与黄埔文冲公司 完成华南地区造船资产整合 [1] 业务定位 - 业务覆盖海洋防务装备、海洋运输装备、海洋开发装备及海洋科考装备四大领域 [1] - 定位为大型综合性海洋与防务装备企业集团 [1] - 战略目标为成为全球海洋与重型装备市场技术领先、服务卓越的一流企业 [1]
一季度,“国家队”增持了这些个股
财联社· 2025-05-02 05:58
"国家队"一季度持仓动向 - 共有285家A股上市公司的前十大股东中出现"国家队"身影 [1] - 一季度增持26只个股 包括中国平安、包钢股份、华泰证券等 [1] - 中信特钢、天富能源、中船防务为"国家队"新进持有个股 [1][2][3] 中信特钢 - 获"国家队"新增持仓市值达1.21亿元 [1] - 一季度营业收入268.4亿元 同比减少5.59% [1]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3.84亿元 同比增长1.76% [1] - 可生产3000多个品种、5000多个规格的特殊钢材料 [1] - 主导产品高端轴承钢、高端汽车用钢、高端能源用钢市场占有率提升 [1] 天富能源 - 获"国家队"新增持仓市值达0.31亿元 [2] - 一季度营业收入22.1亿元 同比减少3.12% [2]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81亿元 同比增长22.75% [2] - 签订3.13亿元热电联产机组改造项目 [2] 中船防务 - 获"国家队"新增持仓市值达1.05亿元 [3] - 一季度营业收入36.41亿元 同比增长29.73% [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4亿元 同比增长1099.85% [3] - 中船集团旗下大型骨干造船企业和国家核心军工生产企业 [3] - 在手订单充足 盈利能力有望随高价船交付稳定兑现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