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犀牛财经
icon
搜索文档
起拍价超10亿,江苏启迪科技园90%股权被法拍
犀牛财经· 2025-09-08 10:06
资料显示,江苏启迪由启迪科技城集团全资持有,是麒麟启迪科技城开发、建设与运营的主体。名下资 产丰富,包括设计住宅、商业、办公及土地等。近年来,因自身及母公司债务问题陷入困境,江苏启迪 已卷入多起法律纠纷。"启迪系"此前激进扩张,投资回报不佳,资金链断裂,导致旗下企业接连面临危 机。 | | | | | 金额单位:人民币万元 | | | --- | --- | --- | --- | --- | --- | | 项 문 | | 账面价值 | 评估价值 | 增减值 | 增值率(%) | | | | A | B | C=B-A | D=C/A×100% | | 流动暨产 | 1 | 223,272.31 | 194,951.84 | -28 320.46 | -12.68 | | 非液动费产 | 2 | 281,387.96 | 307,842.72 | 26,454.76 | 9.40 | | 其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 3 | 812.70 | 393.16 | -419.54 | -51.62 | | 长期股权投资 | B | 186,011.90 | 236,703.71 | 50,691.81 | 27. ...
9月8日早间重要公告一览
犀牛财经· 2025-09-08 05:11
优利德:控股股东拟减持不超过2%公司股份 9月8日,优利德(688628)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优利德集团有限公司计划自2025年9月29日起至 2025年11月28日止的90天内,通过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223.49万股,占公司总 股本的2%。减持原因为自身资金需求。 资料显示,优利德成立于2003年12月,主营业务是测试测量仪器仪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所属行业:机械设备–通用设备–仪器仪表 科捷智能:股东拟减持不超过3%公司股份 9月8日,科捷智能(688455)发布公告称,公司股东深圳市顺丰投资有限公司计划自2025年9月30日起 至2025年12月29日止的3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542.55万股,占公 司总股本的3%。减持原因为自身资金需求。 资料显示,科捷智能成立于2015年3月,主营业务是提供智能物流、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及配套产品的生 产销售和相关服务。 所属行业:机械设备–自动化设备–其他自动化设备 卓易信息:实控人拟减持不超过3%公司股份 9月8日,卓易信息(688258)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兼总经理谢乾计划自 20 ...
晶合集成拟赴港上市“补血” 上半年现金流“承压”
犀牛财经· 2025-09-08 04:08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51.98亿元 同比增长18.21% [2] - 归母净利润达3.32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77.61% [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7.05亿元 同比增长31.65% [2] - 净利润率仅为4.46% 较上年末下滑0.75个百分点 [2]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流出27.23亿元 货币资金余额降至31.04亿元创近5年新低 [2] 资产负债状况 - 本报告期末总资产512.06亿元 较上年度末503.99亿元有所增长 [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10.25亿元 较上年度末208.70亿元小幅增加 [3] 业务运营 - 公司主营12英寸晶圆代工业务及配套服务 [5] - 具备显示驱动芯片 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 电源管理芯片等工艺平台技术能力 [5] - 服务领域涵盖通讯产品 消费电子 汽车及工业等集成电路晶圆代工 [5] 战略举措 - 通过股权转让引入ODM巨头华勤技术(603296 SH) [2] - 计划赴港上市布局海外业务以拓宽融资渠道 [2] 运营风险 - 对境外设备供应商依赖较大 国际贸易环境变化导致供应链风险提升 [5] - 经营性净现金流波动较大 对外部融资依赖较强 [5] - 在研与在建项目投资规模较大 面临资本支出压力 [5]
辽沈银行董事长杨法德任职资格获批 此前长期任职招商银行
犀牛财经· 2025-09-08 04:08
核心人事任命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辽宁监管局核准杨法德担任辽沈银行董事长职务 [2] - 杨法德曾长期任职于招商银行 担任深圳分行副行长、银川分行行长、总行机构客户部总经理、佛山分行行长、总行公司金融总部总经理及广州分行行长等重要职务 [4] - 2024年12月杨法德接替因年龄原因离任的巩长霖 由行长职务转任董事长 [4] 财务表现 - 2024年合并口径营业收入57.12亿元 同比下降2.99% [5] - 合并口径净利润亏损0.42亿元 较2023年扩大0.30亿元 [5] - 母公司口径净利润721.6万元 较2023年增长595.7万元 [5] 资产质量状况 - 2024年末不良贷款率4.14% [5] - 拨备覆盖率358.76% [5]
光大银行半年报:营收连续4年下滑 5项盈利指标下滑 资本市场表现“不及格”
犀牛财经· 2025-09-08 04:08
资产规模 - 截至2025年6月末资产总额72385.91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4.02% [2] - 贷款总额40840.70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3.82% [2] - 存款总额42531.82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5.39% [2] 经营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59.18亿元 同比下滑5.57% 连续4年下滑 [2] - 净利润247.41亿元 同比微增0.53% [2] - 利息净收入454.32亿元 同比下滑5.57% 受净息差持续收窄影响 [2]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04.43亿元 同比下滑0.85% [2] - 其他收入100.43亿元 同比下滑10.04% [2] 盈利能力指标 - 平均总资产收益率0.70% 同比下降0.03个百分点 [4]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9.13% 同比下降0.38个百分点 [4] - 净利差1.31% 同比下降0.15个百分点 [4] - 净利息收益率1.40% 同比下降0.14个百分点 [5] - 成本收入比26.53% 同比上升0.30个百分点 [5] 资产质量 - 不良贷款余额509.15亿元 较上年末增加16.63亿元 [3] - 不良贷款率1.25% 与上年末持平 [3] - 拨备覆盖率172.47% 较上年末下滑8.12个百分点 [3][5] - 贷款拨备率2.15% 较上年末下降0.11个百分点 [5] 监管合规 - 截至2025年9月4日共计收到42张罚单 [6] - 单笔最高罚款金额达1677.06万元 涉及11项违规行为 [6] - 违规事项包括未落实反电信网络诈骗规定 贷款管理未尽职等 [6] 市场表现 - 股价年内涨幅仅1.45% 跑输行业均值12.28个百分点 [6] - 息差持续收窄对盈利水平带来不利影响 [6] - 存款稳定性有待提升 负债结构有待优化 [6]
交银创新领航混合基金被指风格飘移 二季度重仓6家银行
犀牛财经· 2025-09-08 04:08
近日,第三方基金评价机构济安金信公布关于2025年第二季度公募基金不予评价的说明,将部分基金剔除评级,其中包括交银创新领航混合基金等10只二季 度"风格漂移"的基金,以及3只由于一季度"风格漂移"而被惩罚性不予评级的基金。 截至二季度末,交银创新领航混合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分别为农业银行(A+H股)、江苏银行、工商银行(H股)、长江电力、潍柴动力、杭州银行、伊利 股份、建设银行(H股)、中国银行(H股)、上海银行,包含6家上市银行。 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3日,交银创新领航混合基金今年以来收益为7.91%,在4511只同类基金中排名第4113,年内业绩垫底。 对于"风格漂移"的情况,济安金信表示,公募证券投资基金作为投资者构建投资组合的工具,当产品的实际投资风格与基金合同约定的投资风格发生偏离的 时候,可能会给对基金合约保持信任的投资者造成额外的损失。因此如经过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评估,基金产品的实际投资风格与基金合同约定的风格严 | 245 | 008955 | 交银创新领航混合 | 混合型 | 偏股混合型 | 2020-02-27 | Q2 风格漂移 | | --- | --- | --- | --- ...
白凯拟任中国太平副总经理 此前担任中国人寿副总裁
犀牛财经· 2025-09-08 04:08
人事变动 - 白凯以拟任副总经理身份出席中国太平2025年中期业绩发布会 [2] - 白凯此前为中国人寿副总裁 曾分管个险营销业务 [4][5] - 中国太平现任董事长尹兆君也曾担任中国人寿副总裁 [6] 高管背景 - 白凯2011-2017年历任中国人寿黄冈市分公司总经理 青岛市分公司副总经理 [4] - 2022年4月任中国人寿总裁助理 2023年8月获提名为副总裁 [4][5] - 曾多次出席中国人工业绩发布会 重点阐述"报行合一"政策 [5] 公司业绩 - 上半年股东应占溢利67.64亿港元 同比增长12.2% [6] - 保险服务收入559.64亿港元 同比增长0.2% [6] - 保险服务业绩提升是利润增长主要原因 [6] 行业政策 - 白凯多次提及"报行合一"政策 认为有利于防范行业长期经营风险 [5] - 该政策有助于规范市场秩序 实现降本增效 [5] - 中国人寿坚决拥护并从严执行"报行合一"政策 [5]
分拆亏损的蓝纳成拟赴港上市 东诚药业能走出业绩困境吗?
犀牛财经· 2025-09-08 04:08
公司战略与资本运作 - 东诚药业拟分拆子公司蓝纳成至港交所主板上市 旨在释放创新药研发及生产板块估值潜力并拓宽融资渠道 [2] - 分拆完成后东诚药业股权结构不会发生重大变化 且仍将维持对蓝纳成的控制权 目前持股比例为43.95% [2] 子公司经营状况 - 蓝纳成成立于2021年 主要从事创新药研发生产 包括新型靶点放射性诊断药和特定靶点放射性治疗药 [2] - 因尚无获批上市药品 公司仍未实现销售收入 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分别达1.80亿元和0.62亿元 [2] 母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3.84亿元 同比下滑2.60%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89亿元 同比下滑20.70% [3][5] - 盈利能力持续恶化 2022-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率从9.85%降至5.06% 同期净利润从3.53亿元降至0.70亿元 [5] - 经营活动现金流显著改善 2025年上半年为2.68亿元 较上年同期的-0.18亿元实现转正 [3] 历史发展与业务构成 - 公司成立于1998年 覆盖原料药、制剂、核医疗、大健康四大领域 通过并购整合扩大产品管线后于2012年登陆深交所 [5] - 总资产规模持续增长 从2024年末86.35亿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末89.56亿元 净资产保持稳定在44.80亿元左右 [3]
“妆械联合”成趋势,美妆企业相继涌入医美市场
犀牛财经· 2025-09-08 04:08
医美市场进入趋势 - 超过20家美妆品牌推出超过40款"械字号"医美产品 医美企业进入械字号市场成为常态 [2] - 自然堂近期推出2款二类医疗器械产品 包括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贴敷料和液体敷料 正式进入医美市场 [3] - 百雀羚发布3大医美品牌并布局7年后正式进军医美市场 国际国内品牌通过成立医美公司 收购医美企业或研发医美产品实现市场布局 [3] 医美市场增长驱动因素 - 2024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达2894亿元 预计2025年将增长至3247亿元 [4] - 医美手术后修复需求和日常功效护肤需求提升推动医美产品热度 [4] - 传统护肤品市场交易额显著降低 美妆企业销售额下滑或增长放缓 医美市场成为新的发展突破口 [4] - 消费者偏好从基础护肤品转向功效型产品 医用辅料被当作普通面膜的"贵替" 特别受敏感肌消费者青睐 [5] 市场竞争格局 - 美妆品牌主要瞄准二类械字号产品 因工艺成熟且准入门槛相对较低 [6] - 二类械字号产品同质化严重 品牌多围绕胶原蛋白和玻尿酸成分开展竞争 产品创新受规定限制 [6] - 一类械字号因难度太低无法宣称功效 三类械字号因难度太高不易跨入 竞争相对不激烈 [7] - 三类械字号主要由专业医美品牌占据 需要大量时间成本投入研发和临床试验 [7] 市场挑战 - 医美市场监管趋严 市场准入门槛提升 [8] - 二类械字号可能逐渐进入红海状态 后期进入者难以突围 [6] - 医美品牌遭遇业绩波动 反映市场竞争加剧和对产品创新要求提升 [7]
“月薪五千别吃巴奴”言论翻车后,老板杜中兵的IPO被证监会“九连问”
犀牛财经· 2025-09-08 04:01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于2001年在河南安阳开设第一家火锅店 品牌名称源自重庆纤夫文化 2009年进军郑州市场并确立全国化发展基础 [3] - 2012年进行战略调整 聚焦毛肚产品并更名为巴奴毛肚火锅 确立毛肚+菌汤招牌组合 实现品牌差异化定位 [3] - 2018年进入北京市场 2019年开设上海首店 2021年进驻深圳 完成全国重点市场布局 [3] 财务表现 - 2022年营收14.33亿元 2023年增长至21.12亿元 2024年达23.07亿元 呈现持续增长态势 [3] - 净利润从2023年1.02亿元增长至2024年1.23亿元 净利率为7.8% 较海底捞同期8.47%低0.67个百分点 [3][4] - 2024年在中国火锅市场份额达0.4% 位居行业第三 在品质细分市场份额高达3.1% 位列细分市场首位 [4] 运营指标 - 翻台率从2022年3.0次/天提升至2024年3.2次/天 2025年第一季度进一步升至3.7次/天 显示运营效率持续改善 [4] - 人均消费从2022年147元降至2024年142元 2025年第一季度降至138元 呈现下降趋势 [4] - 客单价较同业显著偏高 2025年第一季度138元较海底捞97.9元高40% 2024年142元较海底捞97.5元高46% [4][7] 监管问询 - 证监会就股权架构合规性 数据安全及分红合理性3大类9个方面要求补充材料 直指公司治理核心问题 [2][9] - 股权架构方面 创始人夫妇通过境外实体控制83.38%投票权 番茄资本旗下基金通过多层嵌套持有7.95%股份 监管质疑存在利益输送可能 [9] - 分红方面 递交招股书前5个月派息7000万元 其中超5800万元流入创始人家族 但2024年末流动负债达7.17亿元 净流动资产仅1.47亿元 [9] 人力资源 - 截至2025年3月末全职员工1789名 兼职与外包员工达9292人 约为全职员工5倍 [9] - 2022年至2025年一季度累计欠缴社保公积金460万元 存在未足额缴纳情况 [9] 品牌争议 - 2023年2月因18元5片富硒土豆事件引发争议 后续检测显示硒含量低于宣传值 产品被迫下架并改名重新上市 [5] - 2023年9月子品牌超岛串串出现挂羊头卖鸭肉事件 公司对8354桌消费者实施每桌千元赔付 总赔偿额835.4万元 并关闭北京四家涉事门店 [5] - 2025年2月创始人月薪5000别吃火锅言论引发舆论质疑 公司高端定位受到广泛讨论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