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虎嗅
icon
搜索文档
AI工具越用越多,增长为何仍离不开人?
虎嗅· 2025-09-28 02:55
"AI工具铺天盖地,但增长为什么还靠人?" 这句犀利的提问,几乎点穿了当下所有企业的困惑。 过去一年,我们看到各种AI工具像雨后春笋般涌现:写稿的、画图的、剪视频的、管线索的,企业一口气买了一大堆。但到了年底复盘,ROI并没有想象中 漂亮。工具用了不少,真正跑出效果的却寥寥。 问题不在工具,而在落地。效率如果不能转化为效果,就是无效的效率;AI如果不能改造业务路径,就只是一堆昂贵的"花瓶"。 这正是9月19日虎嗅智库与万科联合举办的「智能营销·实效为王」主题沙龙要回答的问题,此次活动特别请来了深演智能、契胜、小影科技、百度智能云、 吉野家等企业嘉宾,共同探讨: 别急着造大模型,先让自己成为最强Agent 深演智能CTO、合伙人欧阳晨以"从工具到生产力"为主题,分享了他们的Agent实践。他开场就抛出一个有趣的观察:"企业应用AI,往往会经历四个阶段: 一开始觉得AI无所不能;接着是全民皆兵买工具;再往后会发现很多工具隔靴搔痒;最后,才会走向聚焦单点、深耕落地。" 在跨境、零售、餐饮、出海等不同场景里,AI到底能做到什么? 结果导向的ROI,如何倒逼AI工具从"炫技"走向"实用"? 企业该如何找到人与AI的边界 ...
今年十一,机票为什么涨疯了?
虎嗅· 2025-09-28 02:48
国庆假期机票价格趋势 - 截至9月25日 国庆假期预售机票价格较2023年上涨9.1% 裸票平均价格为819元[8] - 北京—欧洲经济舱机票价格接近3万元 北京—大阪机票价格比平时高出4倍以上[4] - 国内热门航线如北京—乌鲁木齐、上海—拉萨在9月30日至10月2日清晨出发时段及10月6日至8日晚班返程时段价格接近全价[2] 需求端因素 - 五一假期全国出游人数达3.14亿人次 同比增长6.4% 人均消费增长1.5%[19] - 暑期民航运输1.47亿人次 日均237万人次 单日客流创历史纪录[21] - 暑期平台出境预订增幅达50% 签证业务量翻倍 日韩短线及长线需求同步回升[23] 航司定价策略转变 - 航司从拼价格转向控收益 重点考核客公里收益和座公里收益 而非单纯客座率[27] - 央企控股航司实施价格底线控制 支线经济舱机票不低于300元 公务舱不低于500元[36] - 采用动态定价策略 刚需时段维持高价 肩峰时段调整结构 冷门时段面向价格敏感用户[26] 供给与外部因素 - 台风博罗依导致三亚机场9月28日暂停起降 引发大量退改签 反而推高海口、三亚航线需求[11][14] - 高铁票开售时间早于机票(9月16日) 未抢到火车票的乘客转向机票 推动价格小幅上涨[9] 低价机会与行业趋势 - 节中错峰时段(如10月3日出程、10月9日返程)存在低价机会 成都—海口/三亚往返机票低于1500元[29][31] - 机票价格大跳水现象逐渐消失 临近出发日低价机会罕见 早订早稳成为新共识[34][37][38] - 国内多地试行学生春秋假政策 有望分流黄金周集中出行需求 平滑全年机票价格曲线[41]
九问雷军:这就是小米17的实力?
虎嗅· 2025-09-28 02:29
产品策略 - 小米17 Pro跳过16代直接命名17代 与苹果产品形成直接对标 [1] - 产品定价策略精准 旗舰机型价格定位为苹果同类产品的6折 [1] 市场竞争 - 公司在发布会上直接针对苹果进行竞争性营销 [1] - 通过激进定价策略在高端市场发起价格挑战 [1]
当星巴克的空间“自救”野心,碰上小红书的流量赌局
虎嗅· 2025-09-28 02:23
合作核心内容 - 星巴克中国与小红书于2025年9月初联合启动“兴趣友好社区”计划,将全国1800多家门店改造为宠物、手工、骑行、跑步四大主题的“兴趣社区空间” [2][4] - 宠物友好空间覆盖450多家门店,提供免费“爪布奇诺”宠物零食,并为宠物主人提供美式咖啡、水及休息站,不定期举行宠物派对等活动 [4] - 手工友好空间覆盖超1000家门店,提供手工盲盒体验 [4] - 跑步友好空间覆盖50多家门店,提供限时“免费升杯”或补水服务 [4] - 骑行友好空间覆盖50多家门店,配备打气筒及部分停车架,提供免费补水及限时免费升杯福利 [4] - 用户可通过小红书“地图”功能或星巴克App查找身边的兴趣空间并预约活动 [12] 合作方战略背景 - 小红书将平台slogan更新为“你的生活兴趣社区”,明确聚焦兴趣社群运营,此前已推出“读书友好计划”、“酒鬼友好计划”等系列线下试点合作 [13][16] - 星巴克在中国市场面临激烈竞争,其市场份额从2017年的42%降至2024年的14%,其标志性的“第三空间”品牌叙事效力减弱 [19][20] - 市场咨询公司Daxue Consulting指出,星巴克面临的核心挑战是其标准化空间不再是消费者唯一优选,存在沦为“次优选”的风险 [22] - 星巴克此举意在激活“社区”DNA,将社区定义从地理概念扩展至线上兴趣社群,以重塑其线下空间的独特价值 [23] 市场反应与潜在问题 - 部分用户体验后反馈存在信息误导,例如宠物友好空间不允许宠物进店,仅限室外区域,活动页面未明确标注限定条件 [35][37] - 网友对活动的兴趣多集中在“能免费蹭到什么”,而非兴趣本身,部分免费升杯福利需正价购买指定饮品并出示已关注星巴克小红书账号的页面 [39] - 合作被指过于暴露“流量逻辑”,通过“挑人”服务特定圈子,与“社区”应有的亲民、一视同仁属性存在偏差,可能影响品牌形象 [31][38] - 小红书在赋能兴趣社群时仍未跳出“流量优先”思维,内容创作易沦为打卡表演,难以促进兴趣的深度沉淀 [43] 行业趋势与案例对比 - 行业在产品与服务同质化背景下,普遍选择通过“圈人”和兴趣标签来构建用户忠诚度 [24][25] - 品牌Lululemon被作为正面案例提及,其以“热汗生活”为核心理念,通过线上发布专业课程、线下组织免费社群活动等方式成功聚集垂直用户社群 [26][27] - 近期其他品牌如始祖鸟、桃李面包的营销事件也出现品牌主张与实际宣传不符的情况,引发消费者负面反馈 [46]
小米17跳级改名,背后到底怎么想的?
虎嗅· 2025-09-28 02:04
产品命名策略调整 - 公司跳过16系列直接发布17系列 紧跟苹果产品命名步伐[1] - 新机在十几天前内部仍被称为16系列 显示此次命名为近期决策[1] - 市场舆论对改名存在负面评价 包括"太Low""没骨气""盲目跟风苹果"等批评声音[1] 战略意图分析 - 公司此次命名调整被视为精心策划的战略后撤而非缺乏自信[1] - 产品命名看似玄学实则是兵法 体现公司的战略思考[1] - 该举措被评价为极其聪明的战略布局 旨在支持高端化转型[1]
关于欧洲的消费力,还有欧洲光环问题
虎嗅· 2025-09-28 01:58
对欧洲的了解正在发酵,作为一个十多年被训练出来的老记者,记录,是肌肉记忆一般的存在,所以我应该把我所见所闻所想记录下来。 关于德法普通人的薪资收入,以及当地的消费水平。这个我觉得很少有人会拿到台面上来认真回答,但就我隐晦的感知,德国和法国当地我的同龄人的收入 普遍不高,大概是多少呢,德国的话,普遍在4000~5000欧元的样子,扣除30%~40%的税,大概还有2800~3000欧元的样子。 但是柏林的餐馆一顿肘子普遍是要30~40欧元的呀,喝啤酒也要10欧左右的。 这是什么概念呢?换算成人民币,差不多也就是收入在1~2万的人,喝一顿酒要80,吃一顿饭,人均要240~320,是不是有点夸张了哈?谁敢出去吃啊。 我们在国内,人均1~2万的人,去大街上吃饭,哪里都差不多是100左右的人均,喝个啤酒也就是人均20~30人民币。 所以我觉得德国的日常消遣,对于普通老百姓是偏高的,甚至有一点过高了,如果只是收入这个水平的,一个礼拜出去吃一顿,两个人,就是1200~1600, 完全不现实,所以我觉得,这种成本极大限制了很多当地年轻人的娱乐和消费。我也不知道当地的这种消费成本是怎么养成的。难道当地的老百姓不出门吃 饭么?一定 ...
当播客遇上视频:一场价值百亿的内容迁徙
虎嗅· 2025-09-28 01:25
习惯了抢风口的大厂们,这一次把目光投向了视频播客。 罗永浩与李想聊起过去25年的创业经历,陈鲁豫与易立竞首次面对面,于谦与"虚拟萌神"菜菜子来了一场跨越次元的对话……一个空间、两个话筒、一场 长达数个小时的对谈,都在B站引来了数百万围观。 就是这样需要观众长时间专注的内容,成了B站、小红书等平台近来着力布局的方向,而这类内容被定义为视频播客。 伴随着消费习惯变化,国内发展时机逐渐成熟 从内容形式上说,播客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而视频播客的出现,则是人们开始尝试在音频播客的录制现场架起摄像机。在国外,早期的视频播客录制简 陋粗糙,但相比于音频,视频画面承载的丰富信息,释放了更大的想象力。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基于内容生长土壤的差异,国内国外的播客发展长期存在巨大差距。以美国为例,自iPod于本世纪初问世,音频播客就逐渐成为人们 内容消费的重要部分。再加上美国普遍存在的长通勤、高度的汽车普及以及大面积独居人群的存在,音频播客的渗透速度非常快。Edison Research的调查 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12岁以上的人群中,70%的人听过播客,43%的人每周都在收听,人均每周听播客时长在8.3小时。 后来,随着视频媒 ...
星巴克“断臂求生”,欧美裁员近千人
虎嗅· 2025-09-28 01:19
重组计划核心内容 - 宣布关闭北美及欧洲数百家门店,裁员约900名非零售员工 [1] - 关闭门店的决定立即生效,大部分位于北美地区,截至本财年末北美门店数量将从18743家减至18300家 [1] - 此次重组将耗资10亿美元,包括15亿美元遣散费和85亿美元关店成本,消息公布后公司股价下跌1% [2] - 此次裁员主要针对北美区,中国区暂不受影响 [1] 市场表现与运营压力 - 北美地区销售额已连续6个季度同比下滑,2025财年第三季度北美市场同店销售额下滑2% [3] - 消费者对"5美元一杯咖啡"的容忍度持续降低,面临价格带分层加剧的挑战 [4] - 门店调整和人力成本攀升导致运营成本上涨,公司需持续关闭低效门店以提升单店盈利能力 [6] 竞争格局变化 - 全球咖啡市场形成三大竞争阵营:星巴克和蓝瓶咖啡为代表的高端线、Costa和Tims为代表的中端线、瑞幸和库迪为代表的性价比线 [4] - 在欧美市场面临Dunkin'等本土品牌以3-4美元价格带抢占市场份额,蓝瓶咖啡等精品品牌分流高端客群 [5] - 瑞幸和库迪等中国咖啡品牌加速出海,重塑性价比认知,Tims天好咖啡等国际玩家持续扩张 [5] 战略转型与成本优化 - 重组计划是从"跑马圈地"转向"精耕细作",从规模扩张到效率革命 [3] - 长期看每年可节省超3亿美元运营成本,公司启动"门店优化20"计划,目标三年内削减15亿美元运营成本 [7] - 公司将在纽约等城市建造不同的门店模型,包括10个座位和32个座位的门店模型,以提升盈利能力和客户体验 [3] 管理层与技术层变动 - 首席技术官Deb Hall Lefevre已宣布辞职,任命Ningyu Chen为临时首席技术官 [8] - 技术领导层可能与现管理层存在潜在分歧,财务部门在重组中可能占据主导权 [8] 中国市场动态 - 公司正考虑出售中国地区业务,已进入最后一轮谈判阶段,预计10月底前敲定结果,可能保留30%的股权 [9]
从3年开店10万家,到一年倒闭近4万家,又一个行业批量跑路?
虎嗅· 2025-09-28 01:06
3年暴增10万家药店,如今一年倒闭近4万家,街头五步一药店成了昨日黄花。那问题来了,之前药店是 怎么疯狂扩张的?倒闭潮的原因又是什么?中国医药行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了呢? ...
波音“吹哨人”自杀:生前称“如果我出事,一定不是自杀”
虎嗅· 2025-09-28 01:06
据《科创板日报》报道,波音公司最新同意支付至少5万美元(约合35.7万元人民币),以了结知名"吹哨人"约翰·巴尼特(John Barnett)家属提起的非正常死亡诉讼。 波音支付5万美元,达成"全面最终且保密"的和解协议 根据波音周五(9月26日)提交给查尔斯顿联邦法院、请求法官批准的文件,双方达成了"全面的、最终的(不再有后续诉讼)且保密 的"和解协议。 并且此和解将撤销巴尼特本人及其遗产代表提起的所有索赔,包括他在去世时仍在进行的案件。 换句话说,就是波音和巴尼特家属"一揽子"私下和解,彻底了结现有和潜在的所有法律纠纷,之后双方都不能再就这些事情追责或提 告。 需要指出的是,和解的具体条款(包括波音可能支付的额外金额)未予披露。在5万美元的非正常死亡和解金中,2万美元将用于支付 律师费和相关费用,剩余款项支付给原告。 根据文件,波音"否认并持续否认公司任何行为"导致了巴尼特的伤害或死亡。 波音还通过邮件告诉媒体:"我们对巴尼特先生的去世感到难过,并在达成这一解决方案之际向其家属致以慰问。波音在数年前已采取 行动审查并处理巴尼特提出的问题。" 截至9月26日收盘,波音股价大涨,报221.26美元,但距离其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