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报

搜索文档
贵州电网创新电力数据高效流通交易模式
中国电力报· 2025-08-07 06:50
"打造能源数据产业生态,创新电力数据高效流通交易模式和应用场景,全方位释放电力数据要素价 值。"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将释放电力数据要素价值纳入年度重点工作安排。 2025年上半年,南方电网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充分探索公共数据资源登记与授权应用,在贵州省公共 数据资源登记平台完成首批12个公共数据资源、4个公共数据产品和服务登记,并有3个数据场景纳入贵 州省第二批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产品建设清单。 全国统一 以电力大数据解析交易一体化市场 "合同示范文本中应以实际交易支付情况为准灵活开展交易约定,数据提供合同应当适当增加甲方数据 使用限制,数据中介合同应当灵活约定代理产品范围。"贵州电网在省大数据局组织的全省数据流通交 易合同示范文本意见征求学术研讨交流会上提出建设性意见,助力贵州省推动促进数据有序流动、持续 深化数字化转型,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数据要素市场。 多元规划 助力贵州数字政府建设 "我们将以此次签约为契机,积极参与数据开发利用加工基地的建设,进一步挖掘电力数据在多场景中 的应用价值,助力贵州建设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贵州电网信息中心 副总经理梁晓茜在参加"贵州省公共数据授权 ...
青海西宁供电为算力中心项目提供电力支撑
中国电力报· 2025-08-07 06:48
8月4日,在青海大学校内配电室内,国网青海西宁供电公司园区供电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详细测量、记录 配电室的运行状态,这间配电室承担着青海大学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供电的任务。西宁供电以"零差错、 零延误"的标准服务体系,为算力中心项目提供了坚强电力支撑。 伏特是电压的计量单位,比特是数据信息量单位,在日益加速的电气化、信息化浪潮中,二者实现了业 态共生、协同共进。西宁供电将加强算力布局与电网规划、新能源场站布局的源网荷储协同规划,进一 步升级电力基础设施,扎实推进电力算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青海大学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在建成投运后预计拥有5PFLOPS(千万亿次浮点运算每秒)的超 算算力,存储能力不低于20PB(拍字节),是西北高校中规模最大的算力中心。该中心动工兴建时, 西宁供电组织人员主动提前介入,多次深入项目现场,详细了解用电需求,针对该项目供电可靠性高的 特殊要求,量身制定供电方案。前移办电关口,通过线上平台和线下团队相结合的方式,实时更新项目 进度,及时调整服务策略,有效缩短办电周期。此外,西宁供电还从110千伏学院变电站引出并新建两 条10千伏线路保障该中心的稳定用电,而两条总长约10千米的10千伏线路, ...
华北电力大学解读《电力市场计量结算基本规则》
中国电力报· 2025-08-07 02:30
现代电力市场的本质是基于精确的物理交割和价值兑现的复杂经济系统。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 能源局印发《电力市场计量结算基本规则》(以下简称《规则》),为这一庞大系统的计量数据"脉 搏"与价值结算"血液"铺设了标准化轨道。其制度突破意义远非一项市场规则,而深刻指向市场效率与 公平。 01 数据为基,以高标准数据管理保障计量结算准确可靠 计量数据是市场效率基石,决定着电力作为特殊商品在交割中的物理精确性。结算是电力市场流程的后 端环节,也是电力市场各环节价值实现的最终环节,其效率决定市场整体交易成本。尤其是现货市场运 行的地区,其计量和结算数据具有体量大、来源广、结构复杂的特点,而计量与结算数据的准确性又恰 恰是市场各方最关注的内容。《规则》为此专门设置了结算准备小节,分门别类地提出了档案、合同、 调度执行、计量、电价政策等各类型结算所需数据,为建立统一规范的结算管理奠定数据基础,也使得 市场各方能够进一步了解结算数据的构成与类别。另外,《规则》还首次从国家层面明确了电力市场计 量结算的度量单位,对规范电力市场全流程的量、价、费数据格式定义了标准。 02 流程为轴,以清晰流程节点促进计量结算有机协同 规范的业务 ...
内蒙古电力交易公司解读《电力市场计量结算基本规则》
中国电力报· 2025-08-07 02:30
《电力市场计量结算基本规则》 电力市场核心规范与运营保障 对于电力现货市场,《规则》是对其现有规则的深化与补充。在现货市场中,价格信号的快速变化要求 计量结算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市场交易情况、能够更好地适应现货市场价格的实时波动,使经营主体 能够及时了解交易收益与成本,为其后续的交易决策提供更为精准的数据支持。 02 内蒙古电力交易公司 王海利、吴明波、蔡硕琦 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战略背景下,电力行业正积极推进改革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电力市场 计量结算基本规则》(以下简称《规则》)的发布,是电力市场建设进程中的关键一步,对规范电力市 场计量结算、保障经营主体权益、促进电力资源优化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01 《规则》是对现有政策的继承和完善 (一)与《电力市场运行基本规则》协同 《电力市场运行基本规则》对电力市场的整体运行框架进行了规范,而《规则》与之紧密协同。在市场 成员责任方面,《电力市场运行基本规则》明确经营主体应按规定履行交易结果,根据交易结果使用输 配电网,这与《规则》中经营主体依据准确计量数据进行结算的要求相互呼应。在交易类型上,《电力 市场运行基本规则》涵盖电能量交易、电力辅助服务交易等,《 ...
广州电力交易中心解读《电力市场计量结算基本规则》
中国电力报· 2025-08-07 01:15
《电力市场计量结算基本规则》出台 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计量结算工作筑牢根基 广州电力交易中心 陈玮、王鑫根、张舸、陈晓东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电力市场计量结算基本规则》(以下简称《规则》)。作为 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该规则填补了电力市 场"1+6"基础规则体系的最后一块空白,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计量结算工作提供了关键制度保障。 01 2020年,"1+6"基础规则体系的首个规则—《电力中长期交易基本规则》正式修订印发,在统一交易品 种、统一交易时序、规范成员权责、统一偏差处理机制等方面,改变了此前各地"碎片化"交易模式,全 国电力交易规模不断增长。五年来,电力已通过市场化方式实现全国范围内高效流通,今年6月全国最 大规模的一次跨电网经营区市场化电力交易顺利组织,超20亿千瓦时来自广东、广西、云南的电能,将 通过闽粤联网工程及相关联络通道,全天候输送至上海、浙江、安徽、福建。今年是新一轮电力体制改 革十周年,《规则》的印发正当其时,为经营主体的收益保障构建了高效完整的闭环体系,将加速形 成"全国交易一盘棋,各地结算一把尺"的市场新格局,为推进全国统一电 ...
我国电力市场告别“方言”时代
中国电力报· 2025-08-07 01:13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规则体系构建 - 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电力市场计量结算基本规则》,标志着“1+6”基础规则体系初步构建完成,涵盖电力市场各品种各环节 [1] - 规则体系以《电力市场运行基本规则》为基础,电力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规则为主干,信息披露、准入注册、计量结算规则为支撑 [1] - 该体系完成电力市场化改革从区域分散探索向全国统一规范运行的重大历史性跨越,为市场规范有序运行提供制度支撑 [1] 规则体系建设历程 - 2016年《电力中长期交易基本规则(暂行)》印发,为市场化交易破冰开局,并于2020年完成修订 [4] - 2023年《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试行)》推出,总结山西、广东、甘肃等多地试点经验,推动现货市场稳妥有序实现全覆盖 [4] - 2024年修订《电力市场运行基本规则》,以部门规章形式印发,确立“1+6”体系中的“1” [5] - 2024年陆续印发绿色电力交易专章、信息披露规则、注册规则、辅助服务市场规则,最终通过计量结算规则填补体系最后空白 [5][6] 规则体系协同运行机制 - 《电力市场运行基本规则》作为基石与总纲,确立市场基本架构、运行原则、权责边界和治理框架 [8] - 中长期交易规则提供锁定电量与价格的主渠道,是市场稳定的“压舱石” [8] - 现货市场规则通过集中优化出清生成分时价格信号,提升电力安全保供能力和新能源消纳能力 [9] - 辅助服务市场规则建立调频、备用等服务的市场化补偿机制,向新型储能和虚拟电厂等主体开放 [9] - 注册规则建立全国统一注册平台和标准流程,实现“一地注册、信息共享” [9] - 信息披露规则规范交易前、中、后期信息内容、格式、频率与渠道,提升市场预测准确性与公信力 [10] - 计量结算规则统一规范计量数据采集、结算周期、电费收付流程,维护市场秩序和主体权益 [10] 市场运行成效 - 2025年1-6月全国市场交易电量达2.9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8%,其中跨省跨区交易电量670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2% [13] - 绿电交易电量154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9.3%,绿证交易量达4.46亿个,同比激增364% [13][15] - 省内市场建设加快,6个地区电力现货市场转入正式运行,6个地区步入连续结算试运行,11个地区完成整月以上结算试运行 [14] - 跨省跨区市场取得突破,长三角电力市场起步,省间电力现货市场转入正式运行,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启动连续结算试运行 [14] - 市场经营主体数量增至81.6万家,同比增长8.9%,发电侧燃煤机组全部入市,超半数新能源及部分气电、核电、水电参与交易 [15] - 用户侧工商业用户实现全覆盖,新型储能和虚拟电厂等新型主体蓬勃发展 [15]
北京电力交易中心解读《电力市场计量结算基本规则》
中国电力报· 2025-08-07 01:13
2015年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相继出台《电力中长期交易基本规则》 (发改能源规〔2020〕889号)、《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试行)》(发改能源规〔2023〕1217号) 等规范性文件,明确了电力中长期和现货交易结算的基本方式,奠定了电力市场健康发展、规范运行的 良好基础。2020年,国家能源局修订印发《发电企业与电网企业电费结算办法》(国能发监管〔2020〕 79号),有效规范了发电企业与电网企业之间电费结算行为。2024年,《电力市场运行基本规则》(中 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2024年第20号)印发,明确了电力市场计量结算的总体要求。 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各地电力市场计量装置和计量数据管理要求有待进一步统一,结算依据 和电费账单出具、电费收付流程有待进一步明确,市场经营主体对电费收付及时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市 场基础条件、市场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现行做法已难以适应当前电力市场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电 力市场计量和结算作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运营的关键环节,制订基本规则是电力行业落实党的二十 届三中全会部署的重要举措,恰逢其时、意义重大。推动电力市场更好适应新 ...
一图读懂丨电力市场计量结算基本规则
中国电力报· 2025-08-07 00:27
一图读懂丨电力市场计量结算基本规则 理,维护电力币场秩序和币场成 员合法权益,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电力市场 计量结算基本规则》。 | 基本概念 计量是指为满足电力市场结算需求, 对市场经营主体的电能量、功率等数 据进行测量、记录,并提供相关数据 的行为。 结算包括形成结算依据和电费结算。 形成结算依据是指电力交易机构根据 政策文件和市场规则要求,向市场经 营主体和电网企业提供电力市场结算 依据和服务的行为。 电费结算是指电网企业受市场经营主 体委托,根据政策文件和结算依据 等,对市场经营主体电费进行计算, 编制发行电费账单,并进行电费收付 的行为。 各类电力市场的计量结算 基本原则 依法依规、公平公正 汇总结算基础数据、编制发布结算依 据、管理计量结算信息和数据、建设 出具结算依据所需信息系统、开展结 算风险评估、协调结算依据有关问题 EDJ BANK J | 适用范围 | 结算周期 自然月为周期 现货市场连续运行地区"日清月结" | 计量结算单位 | 权利与义务 ● 电量: 单位为兆瓦时、保留三位小数 或千瓦时、保留整数 ● 电费:单位为元,保留两位小数 ● 电价:单位为元/兆瓦时、保留三 ...
中国大唐、国家电投两家新公司获批!
中国电力报· 2025-08-06 06:30
能源行业投资动态 - 大唐江苏发电与中石化长城燃气新设合营企业 分别持股66%和34% 从事天然气发电业务[3] - 国家电投浙江电力与安赛乐米塔尔唐山新设合营企业 分别持股51%和49% 从事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业务[5] 国有企业资本运作 - 中金资本联合成都环投资本及眉山国有资本运营集团开展经营者集中 2025年7月22日审结[2] - 吉林省亚东国有资本投资收购吉林华微电子股权 2025年7月24日审结[2] - 中国物流股份收购北方万邦物流股权 涉及北方国际合作股份 2025年7月24日审结[2] 监管审批进展 - 北京市监局7月21-27日期间无条件批准大唐江苏与长城燃气新设合营企业案 7月24日正式获批[3] - 北京市监局7月14-20日期间无条件批准国家电投浙江公司与安赛乐米塔尔唐山新设合营企业案 7月18日正式获批[5]
2025年下半年用电量增速将高于上半年
中国电力报· 2025-08-06 02:11
电力消费总体情况 - 上半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4.84万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3.7% 二季度用电量增速较一季度提高2.4个百分点[1][2] - 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7093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4.9% 7月全国最高用电负荷达15.08亿千瓦 较去年增加0.57亿千瓦[3] - 预计下半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5%-6% 全年最高用电负荷可能达到15.7亿千瓦[1][3] 产业结构用电特征 - 第二产业用电量3.15万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2.4% 其中二季度增速较一季度提高1个百分点[2] - 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3.8% 高于制造业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2] - 新能源车整车制造业用电量同比上升28.7% 保持高速增长[2] 电力投资与装机容量 - 上半年电力投资6546亿元 同比增长9.6% 全国发电装机容量36.5亿千瓦 同比增长18.7%[4] - 新增发电装机29332万千瓦 同比增加14056万千瓦 其中风电新增5139万千瓦 太阳能新增21221万千瓦[4] - 非化石能源装机容量22.2亿千瓦 占比超过60% 较"十四五"初期累计增长125.4%[4] 发电量结构变化 - 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43.1% 同比提升3.7个百分点 新能源发电量占比26% 同比提高4.4个百分点[5] - 太阳能发电量增长20% 核电增长11.3% 风电增长10.6% 水电下降2.9% 火电下降2.4%[5] - 除核电利用小时提高167小时外 水电降低100小时 火电降低130小时 风电下降47小时 太阳能下降66小时[6] 未来发展展望 - 预计年底发电装机容量达39亿千瓦 同比增长16.5% 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约61%[7] - "十五五"期间新能源年均新增装机2亿-3亿千瓦 2030年全社会用电量预计超13万亿千瓦时[7][8] - 新能源渗透率提高导致系统消纳压力加大 需提升系统调节能力促进新能源消纳[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