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电力报
icon
搜索文档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党委书记胡明解读《关于推动“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中国电力报· 2025-09-22 00:57
核心观点 - 国家层面系统谋划能源领域人工智能与行业融合发展路径 提出2027年和2030年两阶段发展目标 明确关键技术布局和应用场景 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顶层设计和行动指南 [2][4] 发展背景与需求 - 人工智能是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关键技术引擎 对能源生产与消费方式产生长期影响 [3] - 国内能源企业已发布十余个企业专用大模型 但存在各自为战开发现状 导致资源冗余和系统壁垒 制约长远发展 [3] - 亟需引导发展方向 降低人工智能使用成本 提升场景落地效果 [3] 阶段发展目标 - 2027年目标侧重打基础树标杆探路径 开展能源全领域行业级专业大模型应用和典型场景挖掘 通过示范项目平台建设标准制定人才培养推进技术验证与模式探索 [4] - 2030年目标侧重全面赋能生态构建 推动能源人工智能技术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形成全球领先研发创新基地 实现跨领域跨业务场景赋能 [4] 关键技术布局 - 夯实数据基础 构建能源行业级高质量数据资源体系 解决数据孤岛问题 [6] - 强化算力支撑 推动算力布局与电力资源协同规划 实现算力资源高效协同与低碳运行 [6] - 提升模型基础能力 突破多智能体协同和可解释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 打造贴合能源供需特点的精准算法 [6] 专业大模型建设 - 构筑5个以上专业大模型 重点围绕电力煤矿油气等能源业务特点 [7][8] - 推动大模型与专业软件融合 大小模型协同及智能体等研发模式创新 强化专业认知与决策支持能力 [7][8] 应用场景规划 - 重点围绕电网能源新业态新能源水电火电核电煤炭油气等方向 [9] - 推动人工智能在预测分析规划设计调度运行市场交易设备运维等典型场景规模化应用 [9] - 增强人工智能在能源供需平衡安全监控预警内部协同优化跨域融合创新等方面的支撑作用 [9] 创新生态建设 - 推进试点示范 遴选可复制易推广的场景和企业标杆应用 支持地区和企业开展应用试点 [11] - 完善标准规范 建立健全覆盖技术研发应用落地和效果评估的全链条标准体系 制定能源数据治理算力融合等基础规范 [12] - 强化协同创新 设立创新平台组建创新联盟 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良性循环体系 [13]
又一家央企成立设计院!
中国电力报· 2025-09-21 22:13
行业新闻 -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量达7.14亿吨 累计成交额489.61亿元 [4] - 2025年上半年风电项目环评数量同比增长44.4% 新能源汽车项目环评数量同比增长31.3% [4]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56项国家计量技术规范 包含直流电能计量器具检定系统表 [4] - 国家能源局2025年8月核发绿证2.71亿个 涉及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30.65万个 其中可交易绿证1.52亿个占比55.99% [5] - 2025年1-8月累计核发绿证18.78亿个 其中可交易绿证12.77亿个 [5] - 全国首个国标零碳园区在雄安新区授牌 授予国家电网能源互联网产业雄安创新中心 [5] 企业动态 - 中国海油流花11-1/4-1油田二次开发项目投产一年 累计产油突破70万吨 [6] - 中电建甘肃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在瓜州县揭牌成立 由上海院控股 [6] - 隆基绿能与晶科能源达成全球专利诉讼和解 通过交叉授权共享核心专利技术 [7] 地方发展 - 安徽淮南潘三煤矿新探明煤炭资源7.6亿吨 规模达大型煤炭井田储量 [8] - 新疆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正式下闸蓄水 年发电量超18亿度 可满足65万户家庭用电需求 [8] - 江苏投运240兆瓦时用户侧储能电站 为省内最大规模用户侧储能项目 [8] 国际事件 - 伊朗宣布暂停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 因欧洲国家推动恢复对伊制裁 [10] - 扎波罗热核电站遭无人机袭击 辐射水平正常且未影响机组安全运行 [10] - 韩国核电站发生265千克重水泄漏事故 未发现辐射异常及外泄情况 [11]
国内首创,填补市场空白,中国石化发布!
中国电力报· 2025-09-19 12:04
产品发布 - 中国石化上海石化自主研发的60K大丝束碳纤维新产品正式亮相第28届中国国际复材展 为国内首创 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 [1] - 公司已拥有24K 48K 60K等不同丝束规格近20种型号碳纤维产品生产能力 形成通用型+高性能和大丝束+小丝束产品全谱系 [1] 技术突破 - 成功突破60K以上大容量单喷头工业制备技术难点 完成从原丝制备到氧化炭化全流程通关 实现工业化试生产 成为国内首家能生产60K大丝束碳纤维的企业 [3] - 与48K大丝束碳纤维相比 60K大丝束碳纤维强度更高 抗变形能力更强 能够有效提升生产效率和下游复合材料的生产效率 [3] 性能参数 - 60K碳纤维丝束拉伸强度比48K提高23% 单股丝束可吊起1吨重物 [5] - 弹性模量比48K提高5% 可应用于功率更大 叶片更大的深远海风电叶片等场景 [5] 应用领域 - 产品将主要运用于深海风电等领域 [3] - 碳纤维性能优越 比重不到钢的四分之一 强度是钢的7至9倍 具有耐腐蚀特性 广泛应用于风能 太阳能 高铁动车 飞机部件等领域 [3]
解读1192号文的制度创新与价值展现
中国电力报· 2025-09-19 08:48
核心观点 - 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1192号文 明确新能源发电就近消纳项目的价格机制 通过价格信号引导社会资本合理投资 项目定位为生产型消费者 需在储能配置和系统调控方面自主平衡 [1] 安全责任机制 - 文件首要破解就近消纳项目的责任界定难题 围绕安全 系统 社会三大责任展开设计 安全责任是首要基石 [2] - 项目需以电源 负荷 储能为整体与公共电网连接 形成清晰物理界面与安全责任界面 从源头上厘清权责划分 [2] - 设置刚性技术标准:新能源年自发自用电量占比不低于总可用发电量60% 不低于总用电量30% 2030年起新增项目提升至35% [2] - 要求项目具备分表计量条件 电网企业在发电 储能等关键关口安装计量装置 实现电量数据精准溯源 [2] - 设计将部分安全保障责任从公共电网转移至项目自身 倒逼项目提升规划建设与运营调控能力 需通过适配储能技术强化灵活调节能力 [2] 成本分摊机制 - 创新构建稳定供应保障费用体系 体现谁受益谁负担的公平原则 避免电网投资运行成本向其他用户转嫁 [3] - 输配电费推行单一容量制电价:月度容(需)量电费=按现行政策缴纳的容(需)量电费+所在电压等级现行电量电价标准×平均负荷率×730小时×接入公共电网容量 [3] - 设计形成有效激励:项目变压器利用率越高 度电输配电成本越低 避免资源浪费 引导企业通过配置储能和优化负荷提升自平衡能力 [3] - 系统运行费暂按下网电量缴纳 暂免自发自用电量的政策性交叉补贴新增损益 衔接现有机制并减轻项目负担 [4] - 对大数据 化工等高可靠性需求行业允许保留两部制电价选择 兼顾安全需求与政策弹性 [4] - 单一容量制输配电价机制是对现有输配电价制度的重大创新 推动我国输配电价体系完善 [4] 市场化机制 - 明确项目的市场主体地位与参与规则 填补虚拟电厂等新型主体的身份界定空白 围绕边界清晰+责任对等建章立制 [5] - 项目与其他市场主体地位平等 原则上作为统一整体参与电力市场 实行差异化市场管理 [5] - 现货市场连续运行地区上网电量交易按市场规则执行 未连续运行地区原则上不向公共电网反向送电 [5] - 要求项目直接参与市场交易 不得由电网企业代理购电 上网电量不纳入新能源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 [5][6] - 安排倒逼企业提升市场博弈能力 通过技术创新与成本控制赢得竞争优势 避免政策补贴扭曲市场价格 [6] - 推动新能源就近消纳从政策试点转向市场常态 为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注入强劲动力 [6]
国内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示范工程首台换流变进场
中国电力报· 2025-09-19 08:31
自工程开工以来,来自国网江苏电力工程咨询公司的业主和监理人员坚守一线,创新实行施工工种"分 色分类"管理,实现对超800名作业人员的精细化、全覆盖管控。目前,邵庄换流站已正式进入换流变、 换流阀等主设备安装阶段。 此次运输的换流变压器额定容量234.9兆伏安,长7.3米、高4.9米,体形庞大,运输难度极大。国网江苏 省电力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联合运输团队创新采用"公路—水路—公路"组合运输方案,提前制定运输安全 技术保障措施,顺利将换流变安全运达。 9月16日,历时17天,重约201吨的换流变压器经过近700千米的陆水联合运输,顺利抵达位于江苏淮安 的邵庄±200千伏换流站现场,这是扬州—镇江±200千伏直流输电二期工程首台到场的换流变压器,标 志着该工程全面进入电气安装高峰期。 江苏扬州—镇江±200千伏直流输电二期工程是国内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示范工程,线路全长约228千 米,送受两端分别新建邵庄、陵口±200千伏换流站。工程建成后,线路输电容量可提升至240万千瓦, 有效缓解北电南送输电压力,提高电网运行灵活性。 ...
南方电网先进环氧树脂绝缘件中试平台投产
中国电力报· 2025-09-19 08:26
技术平台建设 - 先进环氧树脂及高端绝缘件研制中试平台正式投运及试产 实现"研发—设计—试产—验证"一体化核心能力 [1] - 平台由环氧树脂高通量合成装置 自动化浇注固化生产线 全参数检测系统组成 可实现110—500千伏高性能环氧树脂绝缘件生产试制 [1] - 平台大幅缩短新型环氧树脂配方研发周期 为产品安全可靠运行提供保障 [1] 研发体系地位 - 平台依托特高压电力技术与新型电工装备基础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昆明基地)建设 [1] - 成为南方电网公司唯一进入国资委首批《中央企业中试验证平台对外开放服务目录(2025年版)》的中试平台 [1] - 中试环节是新产品从试制迈向生产的过渡性试验 连接技术链 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核心纽带 [1] 产业化价值 - 中试平台是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中的关键节点 推动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 [1] - 平台助力技术迭代 工艺优化以及产品创新 [1] - 平台服务于特高压电力技术与新型电工装备领域 [1]
南方电网首台量子电压互感器挂网运行
中国电力报· 2025-09-19 07:29
技术突破 - 南方电网首台宽频交流量子电压互感器在贵州遵义供电局110千伏仁江变电站成功挂网运行[1] - 该量子电压互感器采用基于里德堡原子的电场测量技术突破传统互感器频带限制[1] - 可在0-20千赫兹宽频带条件下实现0.2级计量精度解决2.5千赫兹及以上宽频电压"测不准"难题[1] 技术特性 - 量子电压互感器能够兼顾测量频带及精度[1] - 该技术为电力计量领域的首次工程应用[1] 项目实施 - 遵义供电局"常强创新工作室"与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重庆大学科研人员共同设计产品结构和测试方案[1] - 历时一个半月完成安装运行工作协同调度生技计量变电等多个专业部门[1] - 完成现场勘查与方案论证针对量子设备特性制定专项安装技术措施[1]
推动车网互动成为应对负电价有效选项
中国电力报· 2025-09-19 07:29
9月11日,山东2025年新能源机制电价竞价结果公示,标志着全国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在山东正 式落地,在落实136号文上迈出关键一步。 早在2023年,山东就在"五一"期间出现过长达20多个小时的负电价,并在此后继续上演。今年"五一"假 期期间,山东的负电价时长超过40小时,而一年前同期仅为19小时。在这些时段,无论是高耗能企业, 还是其他工业负荷进行填谷的调节空间都有限,居民和农业用电又不受市场价格影响,故弃风弃光难以 避免。 "十四五"以来,山东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以年均25%的速度快速增长,至2024年6月成为东部沿海首个 装机破亿的省份。截至今年6月底,山东的光伏发电累计并网容量达9118万千瓦,位居全国第一。但同 时也给电网运行带来了新的不确定因素——在用电负荷低、风光出力高的时段,电力富余无法就地消 纳,负电价现象由此出现。 负电价并非不可接受的异常现象。在诸多欧洲国家、澳大利亚和美国等成熟的电力市场中,负电价时有 出现,成为市场灵活调节的重要手段。负电价的出现,反映出了新能源发展对传统电力系统的冲击,也 为消纳新能源发电、促进电力系统清洁转型提供了机会。山东在8月发布的136号文省级落地实施方 ...
广州V2G方案明确三年目标任务
中国电力报· 2025-09-19 07:18
9月15日,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印发《广州市建设国家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城市工作方案 (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力争到2025年底,接入政府监管平台的智能有序充电 站达到600座,智能有序换电站达到130座,智能有序充电桩达到2.8万个,接入广州虚拟电厂平台的车 网互动聚合资源达到43万千瓦。至2025年底,常态化参与电力削峰填谷的V2G桩和V2G车辆实现"双过 千",V2G放电量不低于150万千瓦时,2026年放电量不低于200万千瓦时,2027年放电量不低于250万千 瓦时。 《方案》明确,支持纳入广州V2G试点项目常态化参与电力削峰填谷获取稳定收益。电网企业要加快完 善V2G设施接电报装、计量结算与电量电费查询等供电服务保障体系,为V2G上网电价政策落地提供基 础保障。在部分配电网接入能力紧张的区域,探索利用现有配电线路低谷容量裕度,合理放宽智能有序 试点场站的变压器报装容量。发布居民个人V2G试点用户低压报装接电业务指引,明确具体报装业务流 程,以电网企业安装的智能电表计量数据作为电网结算和放电量结算依据。对具备向公共电网放电条件 的专用和公共V2G试点场站,积极探索配套中 ...
陕西加强售电市场规范运营
中国电力报· 2025-09-19 07:18
售电市场监管政策 - 售电公司需履行告知义务 向零售用户准确宣传政策规则并提供真实准确全面的市场信息[1] - 禁止售电公司与发电企业签订阴阳合同损害用户利益 不得签订明显低于市场均价的合同[1] - 发售一体售电公司需确保发电与售电业务在人员财务信息等方面保持独立性[1] 电力服务体系优化 - 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需加强四级服务体系建设 推进电力市场穿透式服务[2] - 重点针对用电量小且价格不敏感的小用户加强政策宣传和市场行情信息传递[2] - 向用户提供政策告知价格行情用电咨询等各类服务[2] 零售合同规范要求 - 售电公司需主动告知用户登录交易平台签约 确保用户充分知悉价格形成机制及市场风险[1] - 禁止对用户进行虚假营销宣传或作出虚假承诺[1] - 要求直接对接服务零售用户并开展注册入市合同调整等服务[1] 用户服务与成本优化 - 售电公司需提供优质服务并满足用户合理诉求[1] - 通过提高交易能力技术水平综合优化用户用能方案[1] - 多措并举降低用户用能成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