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icon
搜索文档
易鑫集团2025半年报出炉:金融科技收入同比增长124.5%至19亿元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同比增长22%至55亿元人民币 [4] - 净利润同比增长34%至5.49亿元人民币 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长28%至6.48亿元人民币 [1][4] - 融资交易量同比增长11%至36.4万笔 融资交易额达32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 [1][2] 业务板块表现 - 二手车融资交易量同比增长45%至22.2万笔 对应融资金额同比增长31%至182亿元人民币 [2] - 二手车业务占汽车融资交易总量比例达61% [2] - 金融科技业务收入同比大增124.5%至19亿元人民币 通过平台促成融资额153亿元同比增长58.2% [5] - 金融科技业务对融资总额贡献比例提升至46.7% [1][5] 战略与运营 - 采取差异化竞争策略 新车业务优先与核心主流品牌及优质渠道合作 [3] - 二手车融资服务范围扩大至长尾客户 实施基于风险的精确定价 [3] - 电池GAP产品交易量达3.1万笔同比增长44.5% [3] - 与超过60家金融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报告期内成功推出6个新项目 [5] 资金与资本管理 - 资产支持证券(ABS)优先级票面利率低至2.26% [4] - 完成首笔双段式可循环额度可持续发展挂钩银团贷款 [4] 科技创新 - AI深度融入营销、风控、客服及资产管理等重要业务领域 [5] - 人工智能语音客服完成超过1.2亿次呼叫 [5] - 计划推出下一代专为汽车金融场景设计的Agentic大模型 [6] 行业背景 - 中国乘用车总销量(包括新车及二手车)同比增长8.2% [2] - 汽车行业面临激烈竞争和供需再平衡压力 [2]
辽阳石化PETG共聚酯品质跃至“水晶级”
产品技术突破 - 公司成功实现PETG共聚酯690T产品转产 产品多项关键质量指标创历史最优 [1] - 技术团队通过多轮实践探索 深度数据分析和参数迭代优化 持续完善控制方案 [1] - 攻关团队对反应参数进行数百次精细调整 成功突破色相稳定性等关键技术瓶颈 [1] 产品质量提升 - 产品黏度稳定性实现跃升 外观核心指标控制范围大幅优化缩窄 [1] - 产品精度超越行业标杆 呈现出水晶般的高透明度与纯净度 [1] - 产品整体品质实现从合格到媲美水晶的跨越 [1] 市场应用前景 - 产品锁定高性能收缩膜 高端瓶用材料等广阔市场 [1] - 产品展现出巨大应用潜力和高附加值 [1] - 为公司抢占高端新材料市场 推动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能 [1]
国内废钢价格小幅震荡(8月2日—8月8日)
废钢市场整体情况 - 国内废钢市场小幅震荡,商家持续观望,钢企到货量增加明显,库存窄幅增高 [1] - 重点钢企废钢平均采购价格与前一周相比,重型废钢价格上调2元/吨,中型废钢价格持平,统料废钢价格上调8元/吨 [1] - 铁水与废钢价差收缩,提升了钢企使用废钢意愿,叠加高温多雨天气影响废钢加工和运输,供应偏紧,预计近期国内废钢价格小幅探涨 [1] 华东地区废钢市场 - 废钢市场震荡偏强运行,钢企到货量和消耗量均有所增加 [1] - 南钢重型废钢采购价为2555元/吨,沙钢为2550元/吨,兴澄特钢为2600元/吨,马钢为2250元/吨 [1] - 铜陵富鑫重型废钢采购价上调120元/吨至2660元/吨,山钢莱钢重型一类废钢招标价格下调30元/吨至2600元/吨,宁波钢铁7月份重型废钢采购基价为2192元/吨 [1] 华中地区废钢市场 - 废钢价格稳中有涨,市场资源偏紧,钢企消耗量增加 [2] - 安钢重型废钢采购价下调10元/吨至2590元/吨,舞钢上调30元/吨至2710元/吨,涟钢重型废钢不含税到厂价为2109元/吨 [2] - 湘钢特级压块废钢不含税承兑到厂价为2240元/吨,武钢低硫压块废钢采购价上调20元/吨至2530元/吨,衡钢重型废钢不含税到厂价为2010元/吨 [2] 华南地区废钢市场 - 废钢价格稳中有涨,场地到货量增加,日耗增高,库存周转天数变少 [2] - 三钢闽光重型废钢采购价为2500元/吨,韶钢重型二类废钢不含税到厂价上调10元/吨至2360元/吨 [2] 西南地区废钢市场 - 废钢价格涨跌互现,高温天气导致废钢产出减少 [2] - 首钢贵钢废钢精料不含税到厂价下调90元/吨至2130元/吨,昆钢压块废钢采购价上调20元/吨至2260元/吨 [2] 西北地区废钢市场 - 废钢价格稳中有涨,钢企到货量增加,部分库存低的钢企有补库需求 [2] - 西宁特钢重型废钢采购价上调60元/吨至2338元/吨,酒钢中型废钢采购价为2210元/吨 [2] 东北地区废钢市场 - 废钢价格整体稳定,钢企生产意愿偏强,供需处于紧平衡状态 [3] - 建龙西钢重型废钢采购价上调31元/吨至2372元/吨,鞍钢为2546元/吨,抚顺特钢为2520元/吨,凌钢为2220元/吨 [3] 华北地区废钢市场 - 废钢价格涨跌互现,钢企处于小幅盈利状态,使用废钢意愿尚可 [3] - 首钢迁钢重型废钢采购价下调10元/吨至2600元/吨,天津钢管重型二类废钢采购价下调30元/吨至2550元/吨 [3] - 包钢重型二类废钢采购价为2488元/吨,太钢为2616元/吨,河钢石钢重型废钢不含税价上调9元/吨至2332元/吨 [3]
人形机器人倒逼电池技术创新升级
人形机器人市场发展 - 优必选科技中标觅亿(上海)汽车科技有限公司9051.15万元机器人设备采购项目,并计划今年交付500台工业人形机器人投入智能制造产业[1] - 人形机器人产业热度攀升,多家企业订单量走高,核心零部件动力电池迎来发展新机遇[1] - 国内多款人形机器人产品已在汽车制造、仓储物流、电子装配等多个场景开展训练及小批量部署,帮助提升生产效率[2] - 全球人口老龄化加速以及人力成本提升推动人形机器人在养老陪护、医疗辅助等领域需求增长[2] - 智元机器人、宇树科技中标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1.2405亿元人形双足机器人代工服务采购项目[2] - 京东完成对千寻智能、逐际动力和众擎机器人三家智能领域企业的投资,其中千寻智能完成6亿元PreA+轮融资[2] - 中信建投研报指出人形机器人板块情绪回暖,商业化探索逐步进入落地阶段[2] 市场规模预测 - 高工产业研究院预计2030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达38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61%,年销量27.12万台[3] - 预计2035年To B场景销量75.5万台,市场规模755亿元;To C场景销量125.6万台,市场规模628亿元[3] - 高工产业研究院预计2025年机器人领域电池需求2GWh,2030年达100GWh[4] - 《中国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白皮书》预计2025年人形机器人用锂电池市场规模超1亿元,2035年出货量72GWh,市场规模360亿元[5] 电池技术发展 - 人形机器人对电池能量密度、轻量化与安全性要求提高,固态电池预计将成为主流路线[4] - 孚能科技表示其软包电池与人形机器人需求高度契合,正与多家头部人形机器人客户对接项目需求[4] - 固态电池凭借高能量密度、卓越安全性、长使用寿命等优势成为适配产品[4] - 人形机器人多应用于室内场景,安全管理至关重要,智能化程度提升将增加耗电量[5] 行业挑战与突破 - 全固态电池技术尚不成熟,相关企业目前更多以半固态进行测试试验[7] - 多数人形机器人产品处于试验或概念验证阶段,大规模量产存在研发成本高、技术成熟度待提升等挑战[7] - 机器人与人类交互体验尚未理想,复杂场景下决策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待优化[7] - 价格下探是商业化关键,成本仍是制约大规模普及的重要因素[7] - 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链较薄弱,核心零部件以海外企业为主导,但在锂电池环节有一定优势[7]
战新产业带动增强 机械工业经济效益回稳向好
机械工业2025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 行业整体表现 - 机械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高于全国工业和制造业2.6和2个百分点 [3] - 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达13.6万家,较上年同期增加0.6万家,占全国工业的26.2% [2] - 资产总计达40.4万亿元,同比增长6.6%,占全国工业的22% [2] - 营业收入15.3万亿元,同比增长7.8%,利润总额7912.1亿元,同比增长9.4% [4] 细分行业表现 - 汽车和电气机械行业增加值实现两位数增长,增速分别为11.3%和12.2% [3] - 通用设备、专用设备和仪器仪表行业增速分别为8.3%、3.8%和7.6% [3] - 重点监测的122种主要产品中,84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占比68.9% [3] 固定资产投资 - 机械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8%,高于全国投资增速(2.8%),但低于工业(10.3%)和制造业(7.5%)平均水平 [4] - 通用设备和汽车行业投资分别增长16.6%和22.2%,电气机械和仪器仪表行业投资分别下降7.8%和15.6% [4] 景气指数 - 6月份机械工业景气指数为106.9,比上年同期高3.9个点 [5] - 产品指数为105.9,行业指数为109.4,外贸指数为104.2,经效指数为107.0 [5][6] 新兴产业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 - 战新产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增速分别比全部机械工业高1.3和5.4个百分点 [7] - 新能源装备、节能环保装备、高端装备制造相关产业增速明显高于行业总体水平 [7] 绿色转型 - 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1.4%和40.3%,市场渗透率达44.3% [8] - 风电机组产量增速超过70%,占发电机组产量比重超过一半 [8] - 电动叉车产量占全部叉车的比重达77.1% [8] 对外贸易 - 机械工业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5976.0亿美元,同比增长7.1%,其中出口额4659.4亿美元,同比增长12.4% [8] - 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同比增长23.9%,对RCEP国家出口同比增长16.7%,对东盟国家出口同比增长24.2% [9] 重大技术装备突破 - 全球首台700兆瓦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燃煤发电机组投运 [10] - 国内首个高国产化率F5燃机项目投产发电 [10] - "玲龙一号"全球首堆4台核主泵验收交付,钍基熔盐堆建成并稳定运行 [10] 行业挑战 需求与订单 - 66%的企业反馈存在订单不足的问题 [14] - 重点联系企业累计订货额增速较年初和上年同期明显回落 [14] 价格与应收账款 - 机械产品出厂价格连续29个月同比下降,6月份降幅为2% [15] - 应收账款总额达9.3万亿元,同比增长9.4%,平均回收期为105.3天 [16] 外部环境 - 地缘政治冲突和国际贸易不确定性加大,美国关税政策对行业外贸构成多重影响 [13] - 全球经济增速下行,国际市场需求收缩 [16]
贸易变局、地区冲突掣肘 全球航空运输需求增长放缓
全球航空货运市场表现 - 6月全球航空货运总需求同比增长0.8%,其中国际需求增长1.6% [1] - 全球航空货运运力同比增长1.7%,其中国际运力增长2.8% [1] - 北美地区货运量下降8.3%,运力同比下降5.1%,在所有地区中增长最慢 [1] - 亚太地区货运需求同比增长9.0%,运力同比增长7.8%,在所有地区中增长最快 [1] - 欧洲地区货运量增长停滞在0.8%,运力同比增长2.6% [1] - 中东地区货运量下降3.2%,运力同比增长1.5% [1] 全球航空客运市场表现 - 6月全球航空客运总需求同比增长2.6%,总运力同比增长3.4% [3] - 全球载客率为84.5%,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 [3] - 国际客运需求同比增长3.2%,运力同比增长4.2%,载客率84.4%,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 [3] - 国内客运需求同比增长1.6%,运力同比增长2.1%,载客率84.7%,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 [3] - 中东地区国际客运量同比下降0.4%,客运需求增长环比5月降幅最大 [3] - 巴西国内客运市场表现突出,美国国内市场4个月来首次出现微增长 [3] 行业背景与趋势 - 5月全球工业生产同比增长3.2%,全球货物贸易增长5% [1] - 6月全球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1.2,显示经济扩张态势 [1] - 美国关税政策日渐明朗,但进口商品关税比几个月前高得多 [2] - 2024年全球航空运输IT支出或飙升至370亿美元,行业聚焦更智能的系统、无缝旅程和可持续运营 [2]
全球首个量子边编码技术完成真机验证
量子计算技术突破 - 本源量子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机构成功实现全球首个基于量子边编码技术的药物分子性质预测应用,并在中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上完成真机验证 [1] - 创新设计的量子嵌入图神经网络架构融入全球首创量子边编码技术和量子节点嵌入模式,首次在量子层面实现原子与化学键的同步处理 [1] - 该技术大幅提升对分子行为的预测精度,显著提升药物发现效率,目前药物毒性预测真机应用已上线"本源量子计算云平台" [1] 技术优势与性能提升 - 量子嵌入图神经网络架构相比传统图神经网络方法,能清晰捕捉化学键的相互作用,实现药物研发的"精准设计" [2] - 关键药物性质预测准确率显著提升:HIV抗病毒药物筛选准确率从73%跃升至97%,阿尔茨海默病药物预测准确率从64%提升至70% [2] - 该技术在中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上运行验证,标志着我国已初步具备实用化量子计算能力 [2] 学术与产业影响 - 研究成果以题为《用于分子性质预测的量子嵌入图神经网络架构》的论文发表在化学信息学领域权威期刊《化学信息与建模》上 [2] - 该成果是量子图神经网络领域首篇关于量子边编码的研究论文,获得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认可 [2] - 技术为量子技术产业化应用奠定坚实基础,开辟了分子性质预测及药物研发的全新路径 [1][2]
广东:从种业到装备 打造现代化海洋牧场全产业链
行业规模与产量 - 2024年广东海水鱼养殖产量达97.54万吨,占全国产量近一半 [1] - 2024年海水鱼苗产量67.96亿尾,约占全国一半,连续7年居全国首位 [1] - 累计培育国家审定海水新品种18个,数量全国领先 [1] 产业链建设 - 打造集种业、养殖、装备及精深加工于一体的现代化海洋牧场全产业链 [1] - 累计开工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139个,形成种苗培育、装备制造、饲料加工、设施养殖、精深加工、公共服务、文旅休闲全产业链 [1] - 企业通过基因检测技术筛选优质鱼种,合作培育石斑鱼三个品种约20万条 [1] 技术创新与设施 - 发展重力式深水网箱养殖,单个周长90米网箱年养殖量约10万斤鱼 [1] - 以海洋渔业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为发展着力点 [1] - 企业与科研团队合作开展基因检测等技术应用 [1]
2024年度国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发布
总体来看,2024年,我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坚持"科学评价为基础、风险管理为主线、服务患 者为中心"的理念,持续完善医疗器械警戒制度体系建设,不断理顺监测体系工作机制,积极提升技术 培训质效,深入探索监测评价新方法,全面增强风险发现和处置能力,为提高医疗器械监管水平、保障 公众用械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报告收集工作稳步推进 2024年,全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数量和每百万人口平均报告数量稳步提升。国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监测信息系统共收到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94.62万份,比上年增加9.11%;我国每百万人口平均医疗器 械不良事件报告数为671份,比上年增加9.11%。 需要注意的是,不良事件报告数量增多,并非说明医疗器械安全水平下降,而是意味着监管部门掌握的 信息越来越全面,对医疗器械的风险更加了解,风险更加可控,对医疗器械的评价更加有依据,监管决 策更加准确。同样,在医疗实践中,能及时了解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发生的表现、程度,并最大限度地加 以避免,也是保证患者用械安全的重要措施。 2024年度国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发布 共接收报告94.62万份,涉及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中所有类别 日前,国家药 ...
数字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应用场景不断丰富惠及更多百姓
数字基础设施成就 - 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 [1] - 5G基站总数达455万个 [1] - 千兆宽带用户达2.26亿户 [1] 互联网普及与用户规模 - 网民数量达11.23亿 [2] - 互联网普及率达79.7% [2] 公共服务数字化进展 - 全国互联网医院年服务量超1亿人次 [2] - 医保码用户超12亿人 [2] - 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惠及5.6亿人次 [2] - 电子社保卡领用人数达10.7亿 覆盖75%以上人口 [2] - 5A级旅游景区数字化改造完成率达100% [2] 数据资源与应用场景 - 高质量数据集建设超3.5万个 [5] - 发布70个示范场景覆盖智慧农业、医疗健康等重点领域 [4] - 公共数据资源登记覆盖超78个国民经济大类 [4] 数据市场成长表现 - 上半年新上架数据产品3328个 同比增长70% [6] - 人工智能领域高质量数据集产品同比增长2.8倍 [6] - 二季度新增数据供需主体2600多家 [6] 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 印发《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 [6] - 开展可信数据空间等6个技术路线创新探索 [7] - 实现北京、上海、浙江等地数据产品"一地上架、全国互认"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