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搜索文档
青海农产品质检体系实现涉农区域全覆盖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20 06:28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 - 全省建成三级质检机构48家 包括省级1家 市州级8家 县区级39家 实现涉农区域全覆盖 [1] - 实验室总面积达1.57万平方米 仪器设备总值1.06亿元 [1] - 检测范围覆盖牦牛 藏羊 青稞等八大类高原特色产品 [1] 检测能力与认证突破 - 新增18家县级及以上机构通过"双认证" 实现39个农业县区全覆盖 认证机构总量增长9倍 [2] - 检测覆盖农药残留 兽药残留 重金属等6大类风险因子 高风险农产品问题发现率提升25个百分点 [2] - 针对性强化12种高风险参数检测能力 建立重点品种专项监测数据库 [2] 人才建设与区域协同 - 累计选拔储备技术骨干43名 建立分层分类培训体系 [2] - 创新"精准帮扶+片区指导"双轨机制 被帮扶机构平均检测参数提升70% [2] - 检测报告差错率下降至0.8% 区域最大能力差距缩小至15个百分点以内 [2]
福建推动新型信息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 到2027年5G个人用户普及率突破80%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20 06:28
网络基础设施升级 - 提升5G网络供给能力 实现每万人拥有5G基站43个 5G个人用户普及率突破80% 5G流量占比超75% 建成5G-A基站超3.5万个 [2] - 加速光网建设 实现10G PON以上端口占比达80% 千兆用户规模占比达45% [2] - 推进骨干网400GE带宽升级与IPv6+技术深度应用 [2] 算网协同发展 - 探索完善算力综合供给体系 实现全省数据中心算力规模达9EFlops [2] - 关键行业核心数据和重要数据100%灾备覆盖 [2] - 重点场所OTN(光传输网)覆盖率100% [2] 融合基础设施部署 - 推动5G 边缘计算与工业控制系统的深度互通 [2] - 深入推进工业互联网融入制造业研 产 供 销 服等全生命周期 [2] 通信行业创新 - 加大通信技术 业态模式 管理制度等创新 [2] - 加快5G规模化应用"扬帆"升级 [2] 应用赋能 - 重点聚焦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 生活服务体验升级 智慧海洋与低空经济四大场景 [2] - 实现社会治理效能提升与生活服务体验升级的双重突破 [2] 总体发展目标 - 推动福建省"双千兆"网络普及 农村和偏远地区网络覆盖更加完善 通信网络终端连接规模持续扩大 [1] - 5G积极演进 万兆光网积极创新 算力规模稳步增长 [1] - 信息通信产业链韧性和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 信息通信技术应用广度深度进一步拓展 [1] - 信息通信行业竞争优势和领先地位进一步巩固提升 成为建设现代化新福建的重要力量 [1]
内蒙古2025年度第二批重点事项清单发布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20 06:28
国务院部署的"高效办成一件事"2025年度第二批重点事项清单涵盖了经营主体和个人的9个重点事项。 其中,属于经营主体办事有4项,包括员工录用、企业融资服务(以制造业企业为例)、对外承包工程 一般项目备案、建设项目联合验收的"一件事";属于个人办事有5项,包括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帮扶、境 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进出境邮件通关、公安交管服务和社会救助的"一件事"。自治区还创新推出5 个"高效办成一件事"2025年度第二批重点事项,分别为草原植被恢复费征缴、森林植被恢复费征缴、水 资源税智能预填、工伤待遇申领和大学生参保缴费。 据了解,自2024年以来,自治区已分4批推出54项"一件事"服务,目前已有40项建设完成,累计办理 1261万件。2025年第二批14项"一件事"正在加快推进建设。(记者?杨柳) 8月16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获悉:自治区全力推进国务院"高效办成一件 事"2025年度第二批9个重点事项实施工作,同时创新推出5个自治区"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 ...
踏准脑机接口政策 喜临门AI睡眠弯道超车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20 05:39
政策支持与产业目标 - 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明确到2027年在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并建立技术、产业和标准体系[1] - 政策将脑机接口确立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速医疗康复和智能交互等核心场景的技术落地和应用推广[1] - 受政策刺激 脑机接口概念股连续多日大幅拉涨 多家相关上市公司表现出色[1] 技术路线与应用案例 - 脑机接口技术沿侵入式和非侵入式两条路线发展 非侵入式以睡眠健康为落地突破口[1] - 喜临门与强脑科技达成独家战略合作 共同探索基于脑机接口技术的多空间睡眠解决方案并打造智能睡眠生态体系[1] - 双方推出全球首款引入脑机脑电技术的AI床垫"宝褓·BrainCo" 通过实时监测脑电波信号提供个性化睡眠优化方案[2] 技术瓶颈与研发挑战 - 脑信号解码精度和可靠性有待提高 多模态信息融合仍具挑战 需神经科学、材料科学等十多个学科交叉协作[3] - 单个项目投入常高达数亿元 人工智能算法虽提升解码效率但通用型模型仍需持续研究和数据积累[3] 市场规模与发展阶段 - 全球脑机接口市场规模预测达4000亿美元 但2035年前行业实际营收规模可能不足15亿美元[3] - 产业处于非常早期发展阶段 距离商业成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3] 产业竞争核心与发展方向 - 竞争核心是技术攻坚和产品转化 需开发用户需要、负担得起且安全可靠的产品[4] - 政策支持指明方向 但需产学研各方脚踏实地共同突破以实现技术服务于人的根本目标[4]
辣椒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遵义召开 专家献策“黔椒”产业赋能路径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20 05:25
产学研协同创新 - 强化辣椒企业主体地位,引导科研院校与企业合作,推动产学研融通创新,使企业往前端走,科研院所往后端走[1] - 科研院所需注重政策和市场协同发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政策一致性,推广"企业点菜—科研院所做菜"创新组织模式[1] - 探索市场化成果转化与利益联结机制,加大贵州辣椒新质生产力宣传,为科技创新赋能营造友好环境[1] 政策与产业协同 - 政策端需一链一策精准施策,数字赋能实现资源精准投放,协同各项资源强化政策集成[2] - 产业端通过链主企业带动中小微企业,合作社带动小农户,提高产业协同水平,政策支持与带动效果挂钩[2] - 提升产业集群集聚水平,建设产后加工集中区,改善基础设施与配套条件[2] 生产端与品牌建设 - 聚焦生产端突破,服务农户选好品种,推广科学化种植[3] - 做强品牌,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找准生态位,延伸产业链开发更多单品[3] - 形成政府、企业、市场合力,提高单产与品质稳定农户收益,建立"种得好-愿意种"良性循环[3] 产业发展路径 - 以"科技种椒"夯实产业根基,加大科研合作突破品种,推广标准化机械化种植技术[4] - 向精深加工要价值,通过技术破壁、链式协同、共享升级促进成果转化[4] - 用"辣椒+"激发衍生价值,品牌突围、渠道革新、融合裂变,将"辣博会"IP转化为体验经济[4] 媒体赋能产业 - 媒体从"单一信息传播"转向"全产业链赋能",推动产业发展、预防风险、促进问题解决[5] - 通过"媒体+产业""媒体+市场""媒体+品牌""媒体+科技""媒体+文化"等形式助力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5]
医研共创赋能科学传播,绽妍如何成为皮肤科医生临床选择TOP3?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20 03:17
行业背景 - 科学传播已成为美妆品牌发展的关键要素 消费者对护肤知识渴求增长 对产品功效与安全性关注度提升[1] - 当前美妆品牌科学传播现状参差不齐 科技叙事能力陷入瓶颈 市场充斥同质化功效表达内容 导致沟通创新力不足和转化效率大打折扣[1] 公司定位与发展 - 公司自2015年开启皮肤学级护肤领域征程 专注于皮肤屏障修护 秉持"专注皮肤问题 专研屏障修护"核心定位[2] - 创始团队拥有近30年医药背景 品牌自带"医研基因" 以生物制药科研思维和投入力度进行研发 遵循"药品级严谨"标准[2] - 提出"先健康 再美丽"核心主张 将肌肤健康放在首位[2] - 产品覆盖全国1400+家医院 15000+OTC药房 6400+线下连锁美妆店 累计为1200万+消费者提供解决方案[9] 市场认可与专业地位 - 位列皮肤科医生临床选择TOP3 彰显在皮肤学级护肤领域极高的专业地位与市场认可度[4] - 成为中国重组贻贝粘蛋白护肤品领导者(按2024年销售额计)[34] 研发与产品创新 - 携手皮肤专家全链路参与产品开发 与沈阳药科大学 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化妆品评价中心等知名机构深度合作[12] - 独创三原力模型为皮肤屏障修护提供全新理论框架 构建多维蛋白修护体系[28] - 核心成分重组贻贝粘蛋白通过基因工程技术量产 保留天然黏附性能 实现95%高纯度和5.81%高多巴含量(远超医用行业标准19倍)[34] - 累计获得10项重组贻贝粘蛋白相关发明专利 发表近30篇相关学术论文[34] 科学传播与学术建设 - 深耕医院合作与学术建设 构建医研共创闭环 产品持续覆盖更多医疗机构[10] - 积极参与全国区域性皮肤大会如CDA CSD大会 与皮肤专家分享学术成果[10] - 联合发布多项行业报告与指南包括《2022皮肤屏障白皮书》《项目术后科学修护指南》《特殊美容项目蓝宝书》[24] - 打造自有科学传播IP:妍之有理 敏肌妍究所和皮肤有话说 通过多种形式传递科学护肤知识[27] 产品案例与临床验证 - 针对医美术后肌肤问题研发速修精华 采用重组贻贝粘蛋白与重组胶原蛋白复合物为核心 四重蛋白协同作用修护更快更好[12] - 产品经过国内多家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 并联合医生临床验证 能快速舒缓肌肤不适 修护受损屏障[18] - 相关研究成果在权威学术期刊发表 印证产品科学性[30][32]
“全球首台套绿色环保生产装置”锂同位素分离基地拟落户新疆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20 02:52
核心技术突破 - 中国突破冠醚-离子液体萃取分离锂同位素技术 实现有害物质零排放和国产化设备 [7] - 新技术采用全球首台套绿色环保生产装置 完全替代剧毒的锂汞齐法工艺 [3] - 冠醚法工艺斩断核能发展污染锁链 形成环境友好型稳定供应链 [7] 战略资源重要性 - 富集6Li(30-90%)为聚变堆不可或缺原料 用于氚增殖剂和热中子屏蔽 [1][8] - 高富集7Li(99.99%以上)是熔盐堆核心载体盐和冷却剂 应用于第四代核电站 [1][5][8] - 锂同位素分离技术国产化成为满足核能爆炸性需求的关键 [1] 产业布局规划 - 锂同位素富集新技术产业基地选址新疆 依托风光资源提供绿色电力保障 [10] - 新疆政府优先满足战略产业特殊要求 集合区域优势资源确保长期稳定运行 [11] - 项目形成技术-产业-金融正循环 打造资源型地区高质量发展典范 [11] 国际合作地位 - 新疆作为一带一路核心区 为战略产业基地建设提供坚实基础 [11] - 乌鲁木齐市作为区域中心城市 具备核心承载能力 [11] - 项目实现从被动保障到主动引领的历史性跨越 [12] 技术替代优势 - 传统锂汞齐法存在剧毒污染和效率低下缺陷 严重制约战略材料供应 [7] - 冠醚法分离技术消除汞污染 解决规模化生产瓶颈 [3][7] - 新技术已进入工程放大阶段 满足聚变堆及熔盐堆发展需求 [7]
减少人工处理 突出自然属性 “轻度加工”成为零食行业新风口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20 02:42
行业趋势 - 轻度加工零食凭借健康、天然、营养优势成为全球零食市场新热点 在消费需求、政策监管、技术创新等多重因素推动下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产品种类日益丰富 未来有望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 成为主流品类之一 [1] - 美国48.8%消费者每天至少吃3次零食 其中64%偏好能量补给产品 61%选择高蛋白零食 消费者计划减少添加糖和超加工食品摄入量 [2] - 英国超市货架出现独立包装水煮蛋零食 主打天然高蛋白与即食便利概念 受到健身人群与上班族欢迎 [2] - 中国市场鲜蒸蔬菜零食、冻干果蔬产品热销 消费者对清洁标签追求度提高 健康零食选择频率已超过纵享型零食 [2] 政策影响 - 欧美及亚太地区食品安全监管趋严 美国实施食品正面标识标准要求清晰标注营养成分 欧盟推行从农场到餐桌战略推动降低添加剂使用率并增加原料透明度 [3] - 中国市场国家卫健委持续优化食品添加剂目录 消费者认知从零反式脂肪酸延伸至减少防腐剂和人工香精 [3] - 清洁标签成为行业关键词 核心要求为成分短表、可识别原料和无人工化学添加 与轻度加工理念高度契合 [3] 技术创新 - 原料选择倾向于全食物或天然农产品 如鹰嘴豆、藜麦、全谷物、坚果 最大化保留食材原生结构和营养成分 [4] - 天然防腐技术逐渐普及 使用迷迭香提取物、绿茶多酚、山椒果提取物等植物提取物替代化学防腐剂 符合清洁标签原则 [4] - 温控与短流程加工技术广泛应用 包括低温烘焙、真空干燥、超高压处理等物理杀菌技术 避免营养流失 [4] - 蒸煮工艺使食材质地软化 适配国人软熟适口饮食偏好 有效提升消费者对新型食材接受度 [4][5] 产品创新 - 蒸煮蔬食类零食成为市场新热点 以高膳食纤维、健康低卡为卖点 品类涵盖南瓜、山药、蜜薯干、各类豆制品 [4] - 冻干果蔬、冻干菌菇、仅含2-4种成分的水果棒、有机能量棒等轻度加工零食获得良好市场反响 [6] - 即食蒸煮鹰嘴豆泥简化传统繁琐制作工艺 大大降低消费者尝鲜门槛 [5] 产业链影响 - 上游农业种植端优化种植方式和品种选择 鹰嘴豆、坚果、燕麦等健康属性较强食材种植需求增加 [7] - 中游生产企业改造传统高温高压工艺 投资短流程和天然添加技术 虽然增加设备升级与研发成本 但创造品牌溢价空间 [7] - 下游冷链物流需求显著上升 欧洲零售商冷藏健康零食上架率提高约15% 电商和便利渠道成为新品推广主力 [7] 运营挑战 - 大部分轻度加工零食保质期较短 仅4-8周 零售端需要高频补货 库存管理压力较大 [8] - 部分产品需要冷藏 导致物流和销售成本增加 对跨区域电商渠道构成挑战 [8] - 企业需持续投入天然防腐技术、包装创新和冷链优化以保持产品竞争力 [8]
京东工业:携手实验室行业领军品牌共建数智供应链 助力产学研创新提速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20 02:24
行业背景与痛点 - 实验室用品供应链效率要求提高 但传统采购模式存在产品交付周期长 应急能力弱 售后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1] - 企业及科研机构内部采购流程碎片化 管理效率低 价格不透明导致成本管控困难 存在合规与资产管理漏洞风险[1] - 传统采购和流通模式无法满足科研工作需求 行业亟需数智技术驱动的供应链变革[1] 京东工业的解决方案 - 构建全链路数智化供应链体系 高效链接供需两端 推动实验室用品供应链全链路数智化[2] - 通过"一品通多端"能力 包括太璞数实一体供应链解决方案 京东工品汇 京东五金城 京东工业国际等平台服务各类客户[2] - 投入亿级资源推进自营供应链建设 坚定控品质 扩用户 建能力[2] 客户价值创造 - 凭借品控体系和供应链管理能力实现严选品质 依托供应链优势降低采购成本 提供更具竞争力价格[3] - 构建全链路数字化平台打通选型-采购-运维闭环 实现采购全流程线上化[3] - 结合历史采购数据与研发计划预判耗材需求 提升交付敏捷性 高效规避库存占款和断供风险[3] 战略定位与合作 - 京东工业作为既懂行业又懂数字化的服务商 联手行业上下游合作伙伴推动实验室用品供应链数智化转型[3] - 积极联手实验室用品行业头部品牌 包括赛默飞 默克生命科学 国药试剂 TCI 正晃 艾本德等全球和中国领军企业[1] - 助力企业科研部门和高校院所采购降本增效 为产学研创新提速提供数智驱动保障[1]
中海达半年报:智能辅助驾驶车载高精度业务收入增超100%,已获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产品定点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20 02:13
财务表现 - 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93亿元,同比增长15.39%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68.85万元,较去年同期亏损大幅减小,同比增长35.76% [1] 业务进展 - 自主研发的惯性测量单元产品(IMU)成功获得吉利旗下子公司定点,为其"千里浩瀚"智能辅助驾驶平台提供关键位置与姿态感知技术支撑,并已实现相关车型的量产交付 [1] - 智能辅助驾驶车载高精度业务新定点项目顺利导入量产,有效释放工厂产能,驱动相关业务快速增长 [1] 研发与新兴应用 - 持续探索状态空间模型、数据传感器和算法的研发,积极拓展新兴应用场景 [1] - 成功获得国内两家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的IMU产品定点,相关产品已小批量交付,为具身智能场景应用发展打好基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