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

搜索文档
突传大消息,这一巨头暴涨
证券时报· 2025-09-26 00:34
大型科技股普遍下挫,特斯拉跌超4% 当地时间周四,美股大型科技股普遍下跌。特斯拉下跌4.38%,创下两个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消息面 上,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数据,特斯拉8月在欧盟市场的新车注册量下降近37%,而比亚迪8月欧盟新 车注册量增长201%,特斯拉在欧盟市场份额已经连续第二个月被比亚迪超越。 英特尔再次大涨。 当地时间9月25日(周四),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截至收盘,道指跌0.38%,报45947.32点;纳指跌 0.5%,报22384.70点;标普500指数跌0.5%,报6604.72点。这已经是连续第三个交易日美股三大指数下 行,而中概股则涨跌互现,整体延续反弹走势。 热门个股方面,英特尔大涨8.87%。消息面上,英特尔已经与台积电接洽,商讨投资或制造合作事宜。 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9月20日,美国国会参众两院的民主党领袖查克·舒默和哈基姆·杰弗里斯致信 美国总统特朗普,要求尽快会面,就避免政府停摆展开直接谈判。 但据参考消息网援引俄罗斯卫星社9月24日的报道称,在政府关门威胁下,特朗普表示,他认为与国会 民主党领导人会面没有意义,并称他们的要求"轻率且荒谬"。 特朗普在其社交媒体上发文表示 ...
突传大消息!这一巨头暴涨!
证券时报· 2025-09-26 00:16
美股市场表现 -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 道指跌0.38%至45947.32点 纳指跌0.5%至22384.70点 标普500指数跌0.5%至6604.72点 连续第三个交易日下行 [1][2] - 大型科技股普遍下跌 特斯拉跌4.38%创两个月最大单日跌幅 谷歌跌0.56% 微软跌0.61% 亚马逊跌近1% Meta跌超1.5% [2] - 中概股涨跌互现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涨0.42% 大全新能源涨约9% 世纪互联涨超7% 金山云涨近6% 蔚来涨近5% 小鹏汽车涨超4% [2] 英特尔股价异动 - 英特尔大涨8.87% 主因与台积电接洽投资或制造合作事宜 [1][2] - 英特尔在获得美国政府入股后加快合作进程 前一交易日已涨6.41% [2] 汽车行业竞争格局 - 特斯拉8月在欧盟新车注册量下降37% 比亚迪同期增长201% 连续第二个月在欧盟市场份额超越特斯拉 [2] 宏观经济数据 - 美国第二季度实际GDP环比年率修正至3.8% 高于初步估计的3.3% 主因消费者支出强劲及进口下降 [5] - 进口降幅扩大助推GDP增长 进口在核算中视为减项 [5] 政府财政状况 - 美国联邦政府资金将于9月30日耗尽 若两党未达成协议将面临1981年以来第15次政府停摆 [3] - 白宫要求联邦机构甄别可能被永久裁撤的项目和人员 应对潜在停摆 [3] 社会情绪调查 - 54%美国民众认为经济走在错误轨道上 较7-8月比例进一步提升 [4] - 仅35%受访者认可总统经济措施 28%认可降低生活成本表现 两项数据均低于前期 [4]
早新闻|铜冶炼行业“反内卷”来了!
证券时报· 2025-09-25 23:50
宏观热点 国防部:大家期待的那一天不会太远 9月25日,国防部发言人张晓刚大校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近日,航母福建舰成功进行舰载机 弹射起飞和着舰训练,有分析认为,这意味着福建舰即将入列?请问国防部有何评论? 张晓刚表示,近日,歼-15T 、歼-35和空警-600舰载机在福建舰上成功实施弹射起飞和着舰训练的,标 志福建舰具备电磁弹射和回收能力,为后续各型舰载机融入航母编队体系打下良好基础,在我国航母建 设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福建舰试验训练正按计划顺利推进,大家期待的那一天不会太远。 央行副行长邹澜:将加快推进落地人民币国债期货在港上市 9月25日,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与香港金融管理局联合举办首届香港固定收益及货币论坛,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邹澜发表主旨演讲。邹澜透露,近期人民银行将重点推动几项举措落地,包括扩充 互换通报价商队伍,优化报价商管理机制,加快推进落地人民币国债期货在港上市等。其中还提到将北 向互换通每日交易净限额从200亿元提高至450亿元,便利投资者开展利率风险管理。 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正式运营 9月25日,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已在上海正式运营,并推出三大业务平台——数字 ...
央行:加快推进 人民币国债期货在港上市
证券时报· 2025-09-25 23:33
证券时报记者 贺觉渊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邹澜9月25日在首届香港固定收益及货币论坛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近年来, 在内地与香港各方共同努力下,中国债券市场健康快速发展,债券市场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显著提 升。他同时强调,中国债券市场仍有较大的开放潜力与空间;将加快推进落地人民币国债期货在港上 市。 近年来,央行立足债券市场宏观管理,着力完善市场化运行机制,加强债券市场基础设施统筹,提 高市场运行效率,健全规则统一的违约风险防范与处置机制,持续推动市场统一对外开放。 当前,中国债券净融资规模占社会融资总规模的比重,已由5年前的30%左右跃升至40%以上。债 券交易更加活跃,国债的年换手率由5年前的2.4上升至3.8,投资者类型日益丰富,各类创新产品及交易 机制也得到广泛应用,市场深度、广度持续提升。 截至2025年8月末,中国债券市场余额192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二。邹澜介绍,今年前8个月中国债 券发行规模已超59万亿元,同比增长14%,债券净融资11.8万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 44.5%,是实体经济融资的第二大渠道。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动能不断激活,中国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人民币债券资产进一步展 ...
688585,停牌核查!年内最大涨幅超20倍
证券时报· 2025-09-25 23:17
股票交易表现 - 公司股票自2025年7月9日至9月25日期间多次触及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及严重异常波动情形 最近两个交易日连续涨停 [1] - 9月25日公司股价再度20CM涨停 触及132.10元历史新高 成为年内首只20倍股 年内最大涨幅达21.63倍 [1] 要约收购事项 - 智元恒岳计划要约收购公司约1.49亿股 占总股份比例37% 要约收购价格为7.78元/股 预计最高资金总额约11.61亿元 [1] - 智元恒岳已将2.32亿元存入指定银行账户作为履约保证金 [2] - 收购完成后智元机器人及相关方将合计持有公司66.99%股权 控制权进一步增强 [2] 控制权变更 - 智元恒岳和致远新创合伙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合计拥有公司29.99%股份及表决权 控股股东变更为智元恒岳 邓泰华成为实际控制人 [2] 业务整合说明 - 公司关注到市场存在与实际控制人邓泰华及智元创新相关资产整合的媒体报道 [1] - 收购方明确表示未来12个月内不存在对上市公司资产和业务进行出售、合并、合资或合作的明确计划 也不存在明确重组计划 [1] - 智元机器人方面表示收购出于对公司复合材料在机器人轻量化结构件应用前景的看好 旨在进行产业链上下游整合 而非借壳上市 [2] 停牌安排 - 公司股票将于9月26日开市起停牌 自披露核查公告后复牌 [1]
算力需求催生融资热 中外科技巨头掀发债潮!
证券时报· 2025-09-25 23:15
人工智能(AI)的惊人算力需求,正催生科技巨头的融资热潮。 当地时间9月24日,甲骨文启动180亿美元投资级债券发行。据了解,这是今年以来美国债券市场第二大 规模的交易,认购需求在高峰时一度接近880亿美元。 据证券时报记者梳理,谷歌母公司Alphabet今年4月完成了50亿美元多期限债券发行,苹果也在今年5月 发行了45亿美元债券。分析人士指出,科技巨头通过锁定长期资金,为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前沿领域注 入强劲资本动能。 掀起发债热潮 在今年1月完成2025年以来首轮发债融资后,甲骨文9月24日再次启动了180亿美元投资级债券发行。据 证券时报记者计算,甲骨文年内两轮发债合计融资金额超过250亿美元,堪称债券市场的标杆操作。 据甲骨文提交的文件,此次发行覆盖6个期限品种,包括罕见的40年期长期债券,到期收益率高达 6.141%,较同期国债的到期收益率4.771%高出137个基点。 此次融资正值甲骨文开始履行与OpenAI和Meta等客户签订的大规模云基础设施合同。9月10日,据报 道,OpenAI已签署合同,在未来约五年内从甲骨文购买价值3000亿美元的算力。该协议将从2027年开 始执行,所需的4.5GW电 ...
汇川技术分拆联合动力上市 十年一剑成就智能“双子星”
证券时报· 2025-09-25 22:53
公司战略与业务发展 - 2016年提出"双王"战略 将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与工业自动化并列为两大战略性业务 致力于成为"新能源汽车之王"和"智能制造之王"[3] - 战略实施初期持续大量投入新能源汽车业务 集团业绩承压 股价一度跌至最低点[3] - 通过独立运作汽车业务 成功实现子公司联合动力分拆上市 上市首日股价上涨147.6% 总市值超740亿元[2] 财务表现与增长数据 - 集团营收规模较2016年增长超过8倍 2025年上半年营收达到205亿元[4] - 联合动力2022-2024年营业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远超行业增速 2024年上半年营收91.38亿元同比增长50% 归母净利润5.49亿元同比增长90%[4] - 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从2016年1.8%大幅提升至2024年40%以上 2025年有望超过50%[4] 分拆上市核心原因 - 最核心在于解决信息披露透明度问题 满足汽车行业上下游对联合动力的了解需求[5] - 独立分拆后信息披露更加专注准确 角色更纯粹 更容易获得上下游企业合作伙伴信任[5] - 汽车行业相比工业控制行业在产品设计验证量产等环节面临更严苛要求[5] 市场竞争地位 - 新能源乘用车电机控制器产品中国市场占有率10.1%排名第二 第三方供应商中排名第一[6] - 新能源乘用车定子装机量中国市场占有率11.3%排名第二[6] - 电驱总成和OBC产品在中国市场排名分别为第四和第七[6] 第三方供应商优势 - 服务超40家主机厂170余款车型 积累数百款动力系统解决方案[7] - 通过多客户合作摊薄成本 模块化设计复用研发成果[7] - 主机厂自制需年销量30-50万台才具备成本优势 第三方采购在规模化和灵活性方面更具优势[7] 全球化布局与客户覆盖 - 苏州和常州基地稳健运行 匈牙利米什科尔茨与泰国罗勇府基地全速建设[7] - 客户覆盖理想小米等新势力 广汽奇瑞长安等民族品牌 以及大众奥迪保时捷等国际主流车企[7] 技术发展方向 - 未来汽车将是四个轮子的机器人 行业竞争核心是智能化与硬核安全[2][9] - 积极布局智能底盘技术 发挥运动控制及数字化标准化优势[2][10] - 将机器人领域的运动控制软件算法设计理念迁移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研发[9] 行业趋势预测 - 未来汽车行业形成"三分天下"格局:混动汽车占1/2 纯电汽车占1/3 传统燃油车接近1/4[9] - 全球智能底盘市场规模2025年突破800亿美元 其中线控技术相关模块占比超60%[10] - 汽车智能化阶段电子线控比机械连杆安全度更高 可实现更高级别安全[10]
芯片股深夜全线大跌,发生了什么?
证券时报· 2025-09-25 22:38
另外,美国政府"关门"的风险持续上升也打击了市场情绪。Polymarket平台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押 注"美国政府在2025年关门"的概率已经升至76%。 芯片股集体大跌 美股芯片股突遭猛烈抛售。 今晚,美股开盘后,芯片股集体大跌,费城半导体指数一度大跌超2%,博通、台积电ADR、美光科技 等大跌超2%。其他科技股亦全线走弱,甲骨文一度暴跌超6%。有分析指出,在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警告 高估值风险后,投资者做多美股科技股的信心正在减弱。 北京时间9月25日晚间,美股开盘后,三大指数全线下挫,纳指一度大跌超1%,随后跌幅有所收窄,截 至22:30,道指跌0.18%,纳指跌0.55%,标普500指数跌0.44%。 美股芯片股集体大跌,费城半导体指数一度大跌超2%,Arm大跌超3%,博通、台积电ADR、迈威尔科 技、安森美半导体、美光科技、高通均跌超2%。 美股其他大型科技股亦多数走低,甲骨文一度大跌超6%,特斯拉大跌超3%,Meta跌近2%,微软、谷 歌、Meta均小幅下跌。 另外,美股加密货币概念股全线大跌,嘉楠科技大跌超6%,Coinbase、Circle大跌超2%。消息面上,以 太坊价格暴跌,打击加密货币市场做 ...
中证协出手,事关券商交易系统
证券时报· 2025-09-25 22:38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测试指引》分为六章,共二十八条,分别为总则、系统压力测试基本保障与要 求、系统压力测试流程与方法、系统压力测试报告与应用、自律管理、附则。 《测试指引》规定了证券公司要健全压力测试管理机制,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明确人员职责与分工,并 为压力测试工作提供必要的设备和技术支持,确保测试环境、数据资源和工具平台的有效配置与稳定运 行。同时,规范测试环境、数据及工具的管理,科学选取压力测试场景并组织实施,确保测试的真实性 与有效性,全面提升对系统性能与稳定性的评估能力。 《测试指引》明确了证券公司在开展压力测试过程中的各项工作步骤。具体流程包括:明确测试目的、 制定测试方案、做好测试准备、执行测试过程、分析测试数据、提交与归档测试报告。同时,《测试指 引》对上述各环节的工作内容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操作方法,确保压力测试工作的规范性与有效性。 《测试指引》还规定了证券公司要及时识别系统性能中存在的问题及潜在风险,并采取切实有效的应对 措施快速处置。同时,要定期评估压力测试方法的有效性与适用性,持续完善压力测试管理机制。在此 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压力测试报告的内容要求,并加强相关文档管理,确保测试材料、报告 ...
AI价值兑现需深度融入应用场景
证券时报· 2025-09-25 22:27
证券时报记者 吴少龙 近期,全球科技巨头纷纷加码人工智能(AI)领域投入,从英伟达与OpenAI达成千亿美元合作,到阿 里巴巴敲定3800亿元投入计划,再到Meta未来将投入至少6000亿美元建设AI基础设施等,一场覆盖算 力基建、技术研发与生态整合的AI产业竞赛全面升温。 资本盛宴背后,AI产业正上演"冰火两重天"。高盛数据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使用AI的美国公司比例 仅从二季度的9.2%小幅上升至9.7%。阿波罗全球管理公司表示,美国大型企业的AI采用正在减速。 这清晰地表明,AI的商业化道路远比预期更为复杂和漫长。AI产业竞争的终局绝非资本堆砌,要避免 千亿投入沦为"科技烟花",需要以场景深耕打破"技术空转",让AI嵌入产业真实需求,将技术转化为可 量化的商业或社会价值。 AI革命的价值兑现路径需深度融入应用场景:科技巨头的巨额投资夯实了支撑AI运行的底层算力基 础,但真正实现AI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场"的关键,是那些能辅助医生完成影像诊断、辅助工人进 行生产等渗透到生活每个角落的"实用工具"。 从国内来看,当前,我国已经构筑全球规模最大、场景最丰富的AI试验场:490余款大模型完成备案, 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