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

搜索文档
朗迪集团分析师会议-20250926
洞见研报· 2025-09-26 13:10
调研基本信息 - 调研对象为朗迪集团,所属行业为家电行业,接待时间是2025年9月26日,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董事、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陈海波和证券事务代表马金霞 [17] - 参与调研的机构有国信证券和华安基金,对应相关人员为王兆康和萧戈言 [18] 公司业务情况 主业相关 - 公司深耕主业,通过机械风机、家用空调风叶、复合材料三大业务板块的差异化发展路径,构建“存量市场精耕+新兴市场突破+材料革命引领”的立体增长格局 [23] - 公司应对内销空调基数压力的策略是机械风机板块做精做宽做强,家用空调风叶板块做精做深做透,复合材料板块做精做新做高端 [23] - 因客户集中度较高,议价能力受限,空调市场价格竞争可能间接影响公司产品销售价格 [23] - 永磁无刷电机与风机机组已在通信基站、热泵等市场批量供货,在数据中心散热、液冷系统、储能散热等新兴领域处于技术交流早期阶段,未形成量产,下游数据中心、储能等领域需求较景气 [23][24] - 公司在AIDC液冷领域处于前期技术沟通阶段,未实现批量生产 [25] - 风机模块化主要应用于暖通空调、新风系统、基站空调以及热泵空调等领域 [25] - 商用领域公司竞争优势体现在掌握关键技术、具备机电系统自主开发能力,在产品模块化和核心部件自主化方面有优势,且机械风机和家用空调风叶板块在生产基地布局、客户资源和产业链方面有协同效应 [25] - 复合材料产品应用于汽车、家电、电子电气、建材等领域,盈利能力受销售价格、产品结构等多种因素影响 [25] - 泰国生产基地计划投资1.1亿元人民币,设计产能为1270万件/年空调风叶,筹建工作按计划推进,预计建设周期两年,建成后可辐射东南亚市场推动海外营收增长 [25][26] 关节模组 - 公司已开发5个型号的关节电机模组,尚处小批验证阶段,计划年底针对性场景落地并与机器人企业对接,规模化量产面临供应链协同和客户认证周期挑战 [26][27] - 公司在关节模组领域竞争力体现在电机技术积累、智能控制算法、产品研发与设计方面 [27] - 公司降低运营成本的策略是实现供应链数字化、推进生产精益化、加强技术自主研发 [27] - 公司正与潜在客户沟通,未来将加强关节模组在协作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等领域的应用拓展 [27] - 朗迪机电与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院共建的联合研发中心围绕高性能关节模组的测试与优化 [27] 未来规划 - 公司将坚持稳健发展策略,关注与公司协同的新材料、高端先进制造等领域优质标的,通过产业投资、技术协同释放投资价值 [27]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与宁波聚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投资意向协议,双方正在商务谈判,未签正式协议 [27]
688585,停牌核查!年内最大涨幅超20倍
证券时报· 2025-09-25 23:17
股票交易表现 - 公司股票自2025年7月9日至9月25日期间多次触及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及严重异常波动情形 最近两个交易日连续涨停 [1] - 9月25日公司股价再度20CM涨停 触及132.10元历史新高 成为年内首只20倍股 年内最大涨幅达21.63倍 [1] 要约收购事项 - 智元恒岳计划要约收购公司约1.49亿股 占总股份比例37% 要约收购价格为7.78元/股 预计最高资金总额约11.61亿元 [1] - 智元恒岳已将2.32亿元存入指定银行账户作为履约保证金 [2] - 收购完成后智元机器人及相关方将合计持有公司66.99%股权 控制权进一步增强 [2] 控制权变更 - 智元恒岳和致远新创合伙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合计拥有公司29.99%股份及表决权 控股股东变更为智元恒岳 邓泰华成为实际控制人 [2] 业务整合说明 - 公司关注到市场存在与实际控制人邓泰华及智元创新相关资产整合的媒体报道 [1] - 收购方明确表示未来12个月内不存在对上市公司资产和业务进行出售、合并、合资或合作的明确计划 也不存在明确重组计划 [1] - 智元机器人方面表示收购出于对公司复合材料在机器人轻量化结构件应用前景的看好 旨在进行产业链上下游整合 而非借壳上市 [2] 停牌安排 - 公司股票将于9月26日开市起停牌 自披露核查公告后复牌 [1]
鑫铂股份:目前公司就复合材料应用环节已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了两项专利申请并得到其受理
证券日报网· 2025-09-25 09:39
公司战略布局 - 成立安徽鑫之诺新材料有限公司以拓展新能源光伏和新能源汽车领域市场空间和应用场景 [1] - 旨在提高公司综合竞争实力 [1] 研发创新能力 - 就复合材料应用环节已提交两项专利申请并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 [1] - 凸显公司在研发创新方向的能力和执行力 [1]
建材行业稳增长方案出炉,严禁新增水泥、玻璃产能
上海证券报· 2025-09-24 14:28
9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建材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明确 2026年我国绿色建材营收将超3000亿元。 方案为行业锚定清晰目标:2025—2026年,建材行业恢复向好,盈利水平有效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 不断增强,绿色建材、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产业规模持续增长。 "要实现方案中的目标,核心驱动力来自产业结构升级和行业复价。"国金证券建材行业首席分析师李阳 对上证报记者表示,过去两年,供需不匹配导致价格下滑,倒逼低端产能市场化退出。如今,行业开始 自发维护供给关系,例如水泥企业通过错峰生产、控制超产来出清过剩产能,实现供需关系再平衡、价 格修复。 严禁新增水泥、玻璃产能 在需求端,无机非金属材料应用场景愈发多元。文件明确,要推进金刚石复合片在石油开采等领域应 用,复合材料等在光伏、汽车车身等领域应用,推动先进陶瓷、低介电玻璃纤维制品、柔性玻璃等在新 型显示、集成电路等领域的推广应用,促进无铅压电陶瓷、高性能弛豫铁电材料、闪烁晶体等在高端医 疗装备中的验证和应用。 训练建设建材行业大模型 在我国持续推进"双碳" 目标落实、国内各行各业积极部署人工智能的大背景下,方案明确将数 ...
“2025新材料与具身智能硬科技创新论坛”落幕
搜狐财经· 2025-09-13 10:26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科研处处长、材料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主任喻学锋研究员分享了其团队在 智能材料创制领域的前沿成果,直观呈现了新材料为具身智能带来的革命性变革。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刘娥 9月12日,由深圳市新材料行业协会主办,深圳市机器人协会协办,在南山区工业和信息化局指导支持 下,"2025新材料与具身智能硬科技创新论坛"在深圳湾科技生态园成功举办。 本次论坛以"破界·聚势·共生"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华为云、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中国稀土 集团、南京聚隆科技等机构与企业代表近200人,共同探讨新材料与具身智能跨领域融合的创新路径与 未来机遇。市工信局相关部门领导出席了会议。 华为云深圳解决方案高级专家翁一啸在演讲中,系统阐述了大模型技术与具身智能的深度融合路径,为 与会者描绘了AGI时代下智能体与物理世界交互的技术蓝图。 本次论坛特别设置深汕特别合作区推广环节,重点介绍了该区在政策扶持、空间资源、产业配套等方面 的显著优势。作为深圳市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汕特别合作区正积极构建以新材料、智能装备、 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型产业生态圈,目前已吸引一批高端制造项目和科研平台落地。 交流环节中, ...
同益中(688722):业绩不及预期,纤维规模持续扩张,超美斯贡献第二成长曲线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9-12 01:44
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基于2025年预期PE估值22倍显著低于行业平均50倍水平 [1][6] 核心观点 - 2025年H1营业收入4.83亿元(YoY+89.7%) 归母净利润0.66亿元(YoY+41.13%) 但Q2单季净利润同比下滑21.92% 业绩不及预期 [6] -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业务营收2.07亿元(YoY+21.8%) 毛利率下降5.46个百分点至27.96% 复合材料业务营收1.26亿元(YoY+57.5%) 毛利率提升10.06个百分点至52.29% [6] - 并购超美斯形成双主业协同 2025年H1超美斯贡献营收1.43亿元(净亏损467万元) 未来将构建"聚乙烯纤维+芳纶+复合材料"产品矩阵 [6] - 下调2025-2027年盈利预测 归母净利润预期分别为2.00亿元/2.48亿元/3.00亿元(原预测2.50亿元/3.11亿元/3.72亿元) [6] 财务表现 - 2025年H1营业收入4.83亿元(YoY+89.7%) 归母净利润0.66亿元(YoY+41.13%) [2][6] - 预计2025年全年营业收入11.35亿元(YoY+74.9%) 归母净利润2.00亿元(YoY+53.3%) [2][6] - 毛利率从2024年37.7%降至2025年H1的31.2% 预计2025年全年回升至35.8% [2][6] - ROE从2024年9.7%升至2025年H1的4.8%(年化) 预计2025年全年达13.3% [2] 业务发展 - UHMWPE纤维民品竞争压力加大 海外贸易扰动拖累需求 但公司通过产品结构优化保障出货规模扩张 [6] - 复合材料产品持续迭代 新型应用领域包括医用骨科移植 体育器械 人型机器人腱绳等 [6] - 超美斯芳纶业务聚焦设备更新与市场拓展 应用场景涵盖绝缘防护 蜂窝芯材等 [6] - 协同拓展军事装备 海洋经济 高端纺织 低空经济 新能源等增量市场 [6] 估值与市场数据 - 当前股价19.47元 市净率3.2倍 股息率0.34% [3] - 一年内股价波动区间9.57-26.60元 [3] - 总股本2.25亿股 流通A股2.24亿股 流通市值43.63亿元 [3] - 2025-2027年预期PE分别为22倍/18倍/15倍 [2][6]
四大化工新材料巨头,再出售、关停!
DT新材料· 2025-09-04 16:04
全球化工巨头业务调整 - 日本宇部兴产泰国基地提前一年至2026年3月实施裁员和退出 包括停止环己酮 己内酰胺和硫酸铵生产 关闭一条尼龙聚合物生产线[4] - 宇部兴产日本基地2028年3月停止氨生产 2027年3月停止己内酰胺和尼龙聚合物生产[4] - 公司积极投资特殊化学品事业 包括聚酰亚胺 分离膜 陶瓷 半导体气体等 同时缩小基础事业如尼龙聚合物和工业化学品[4] 公司财务表现 - 宇部兴产2025年第一季度销售额1005亿日元 同比下降12.9% 营业利润62亿日元 同比下降10.8%[5] - 埃克森美孚2025年上半年营收1646.4亿美元 同比下降6.5% 净利润147.95亿美元 同比下降15%[7] - 陶氏化学2025年第二季度净销售额101亿美元 同比下降7% GAAP净利润亏损8.01亿美元[12] 资产出售与业务重组 - 埃克森美孚考虑出售欧洲化工厂 交易金额或达10亿美元 涉及英国和比利时乙烯工厂及生产基地[6] - 韩国SK集团计划出售海外业务 包括陶氏乙烯丙烯酸和聚偏二氯乙烯业务以及阿科玛功能性聚烯烃业务[9] - 陶氏化学向麦格理出售基础设施合资企业部分股权 价值5.4亿美元 并关闭三个欧洲上游资产[11] 行业发展趋势 - 中国新兴产业崛起带动高分子材料需求 包括新能源汽车 航空航天 无人机 机器人 5G/6G通信和人工智能领域[2] - 全球化工巨头收缩欧洲业务 包括巴斯夫 英力士 陶氏 利安德巴塞尔和沙特基础工业等公司[6] - 行业面临供应过剩 中国竞争加剧 能源危机余波和电动汽车需求不及预期等挑战[6][9][10]
2025年中国生物医用材料上游市场现状分析 金属和高分子材料应用更广【组图】
前瞻网· 2025-09-02 08:30
行业定义与分类 - 生物医用材料行业上游细分材料主要包括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医用陶瓷、复合材料、医用衍生材料五大类 [1] 材料市场结构 - 2022年中国生物医用材料行业上游细分材料结构中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占比相对较高 [3] - 2024年复合材料因3D打印等技术应用份额上升 生物衍生材料因医美需求激增份额上升 [3] - 2024年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医用陶瓷受替代效应或市场竞争影响份额微降 [3] 创新任务与企业竞争力 - 高分子材料企业在生物医用材料创新任务揭榜挂帅(第一批)入围单位名单中入选数量领先 [4][6] - 北京和山东地区企业在生物医用材料创新任务揭榜挂帅(第一批)入围单位名单中入选数量领先 竞争力相对较强 [7] 市场发展趋势 - 金属材料聚焦高强度、低模量、生物活性改性及可降解合金开发 以提升硬组织植入物长期相容性并减少二次手术需求 [13] - 高分子材料向高功能化、智能化刺激响应、可降解调控及仿生复合结构演进 满足精准医疗与组织再生的精细化需求 [13] - 医用陶瓷强化生物活性、纳米尺度改性、多孔结构优化及功能复合设计 深化骨诱导修复与复杂组织工程应用潜力 [13] - 复合材料以低成本规模化制造、高性能多功能集成及仿生梯度结构为核心 推动材料协同优势在高端医疗器件普及应用 [13] - 医用衍生材料从生物源深度改性处理转向智能化再生体系构建 结合个性化医疗与组织再生技术实现从被动修复到主动诱导的跨越 [13]
飞鹿股份(300665.SZ):当前具有防腐涂料、防水材料、复合材料技术储备
格隆汇· 2025-09-01 07:52
公司战略方向 - 军工领域不属于公司主要发展方向 基于公司战略调整 [1] 技术储备现状 - 当前在军工领域具有防腐涂料技术储备 [1] - 当前在军工领域具有防水材料技术储备 [1] - 当前在军工领域具有复合材料技术储备 [1]
朗迪集团上半年实现营收10.60亿元 同比增长7.05%
证券日报· 2025-08-29 11:29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0.60亿元 同比增长7.05%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066.74万元 同比下降5.50% [2] 主营业务 - 家用空调风叶 机械风机 复合材料三大业务板块构成核心业务 [2] - 家用空调行业延续稳定小幅增长态势 [2] - 与国内外主要空调制造企业保持良好合作 业务表现相对稳定 [2] 技术研发 - 上半年新增专利授权26项 [2] - 累计拥有有效专利626项 其中家用空调风叶418项 机械风机133项 复合材料75项 [2] 战略布局 - 子公司与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院共建机器人关节电机模组联合研发中心 聚焦无框电机 高精度编码器 伺服驱动等领域 [3] - 开展多场景应用联合研发 重点拓展协作机器人 人形机器人等精密运动控制领域 [3] - 泰国生产基地计划投资1.1亿元人民币 设计产能1270万件/年空调风叶 [3] - 已完成土地协议签订 预计建设周期两年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