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

搜索文档
币圈全线暴跌,近29万人爆仓
证券时报· 2025-09-26 23:39
加密货币市场大幅回调 - 整个加密货币市场市值蒸发超过1400亿美元 [1] - 比特币跌破11万美元 以太坊跌破3900美元关口 均创近七周新低 [1] - 比特币下跌2.22% 以太坊下跌2.99% [1] 主要加密货币价格表现 - 比特币报价108,880.01美元 人民币报价776,826.21元 [2] - 以太坊报价3,882.97美元 人民币报价27,703.83元 [2] - BNB下跌5.13%至935.49美元 人民币报价6,674.44元 [2] - Avalanche暴跌10.07%至27.52美元 人民币报价196.35元 [2] - Filecoin下跌3.96%至2.1075美元 人民币报价15.04元 [2] - dYdX下跌4.99%至0.5631美元 人民币报价4.02元 [2] - Uniswap下跌4.68%至7.3798美元 人民币报价52.65元 [2] - FTX Token下跌3.36%至0.8733美元 人民币报价6.23元 [2] - EOS下跌2.47%至0.3994美元 人民币报价2.85元 [2] 爆仓情况分析 - 近24小时全球共有近29万人爆仓 爆仓总金额超8.82亿美元 [2] - 以太坊投资者成为爆仓金额最大的加密货币 [2] - 以太坊爆仓金额达616.54万美元 Solana爆仓328.43万美元 [3] - XPL爆仓209.92万美元 其他币种爆仓158.87万美元 [3] - DOGE爆仓122.72万美元 XRP爆仓70.39万美元 [3] 上市公司股价影响 - 持有比特币最多的微策投资(MSTR.O)大跌约7% [3] - Marathon Digital Holdings(MARA.O)大跌约9% [3] - 周五美股开盘后两家公司股票一度上涨 但截至发稿已转跌 跌幅均在1%以内 [3] 资金流动与市场情绪 - 自本周一以来 投资者从美国上市的以太坊ETF中撤出近3亿美元资金 [4] - 周一市场突发下跌导致价值17亿美元的做多押注被强制平仓 [4] - 几乎所有主流加密货币都受到冲击 [4] 市场回调原因分析 - 比特币跌破11万美元大关带动整个市场加速下跌 [4] - 美国二季度GDP超预期 初请失业金人数低于预期 打击降息预期 [4] - 俄罗斯和北约冲突 特朗普宣布药品关税 美国监管部门调查加密公司内幕交易等利空消息压制市场情绪 [4] - 下跌伴随成交量放大 反弹无力 市场调整仍未结束 [4] 以太坊特别关注 - 以太坊自4月1613美元涨至4886美元 但9月跌幅高达15% [5] - 机构资金流入降温 技术指标显示短期承压 [5] - 若跌破3800美元可能引发更多平仓操作 [5] - 交易所供应量降至九年低点 但抛售行为抵消新增资金流入 [5] 衍生品市场数据 - Deribit交易所周五有超过170亿美元比特币未平仓合约到期 [6] - 约53亿美元以太坊未平仓合约同期到期 [6] 行业专家观点 - 清杠杆调整期仍将继续 但回调更可能是震荡探底而非深度杀跌 [4] - 加密货币价格下跌对持有大量数字资产的上市公司造成压力 [5] - 市场出现去风险化趋势 缺乏坚实基本面的资产最先受到冲击 [5] - 监管、数字资产财库公司和降息等利好已反映在价格中 需要新叙事保持上涨势头 [5]
中际旭创,深夜公告
证券时报· 2025-09-26 23:39
控股股东减持计划 - 控股股东中际控股拟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550万股 占总股本比例0.49% [1][4] - 减持期间为公告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三个月内 减持价格按市场价格执行 [1][4] - 减持后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承诺12个月内不减持 不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变更 [4] 半年度权益分派方案 - 向全体股东实施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4元人民币(含税) 合计派发现金超4.44亿元 [1][6] - 以总股本11.11亿股为基数 权益登记日为10月10日收盘后 [6] - 分配方案不涉及送股及资本公积转增股本 [6] 产业基金投资计划 - 公司拟以自有资金3.54亿元认购国泰海通中际旭创产业基金23.60%出资份额 [7][9] - 基金总规模15亿元 公司作为有限合伙人参与投资 [7][9] - 该投资事项经董事会审议通过 无需提交股东大会批准 [7] 二级市场表现 - 公司股价从4月初71.49元/股最高涨至457.01元/股 六个月涨幅达540% [2] - 最新收盘价报413.7元/股 总市值达4597亿元 [2] - 控股股东当前持股1.27亿股 占总股本比例11.42% 为第一大股东 [4]
国资委:央企要带头 抵制“内卷式”竞争
证券时报· 2025-09-26 22:43
具体来说,中央企业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注重提升"五个价值",更好助力稳就 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要着力抓好稳健经营,锚定"一增一稳四提升"目标不放松,优化经营策 略,注重向内挖潜,全力降本增效,提升经营效益。要着力优化投资结构,聚焦产业链强基补短、基础 设施建设、能源资源保障等重点领域,做好项目对接和要素支撑,聚焦数字化绿色化升级和本质安全提 升,加快推进设备更新改造,持续加强投向管控,动态优化投资布局,以高质量投资引领高价值增长。 要带头坚决抵制"内卷式"竞争,坚定走差异化发展和品牌竞争路线,强化行业自律,引导行业健康、良 性、可持续发展,构建竞合并存、开放共享的产业生态。要着力加强风险防范,进一步健全常态化风险 监测预警机制,加强重点业务风险处置,坚决守住风险防控底线。 张玉卓表示,今年以来,中央企业沉着冷静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价值创造稳步提升,发展动能不断增 强,基础供应保障有力,运行质效持续改善,经济运行企稳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他强调,中央企业要 注重提升"五个价值",助力"四稳",优化投资结构,带头抵制"内卷式"竞争,加强风险防范。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近日召开部分 ...
“反内卷”行动初显成效 困境反转概念股走强
证券时报· 2025-09-26 22:35
本周(9月22日—9月26日),A股小幅震荡,科技成长股表现较优,创业板指、科创50均稳步攀升,并 连创多年新高,上证指数、上证50则呈现横盘整理走势。受假日效应影响,周成交小幅萎缩至11.57万 亿元,创近6周新低。 电子行业获资金青睐 融资客继续加仓,全周融资净买入逾458亿元,连续14周净买入超百亿元,融资余额达2.43万亿元,再 创历史新高。电子行业一枝独秀,获得205.82亿元融资净买入,电力设备行业获得72.68亿元净买入,通 信行业获得逾55亿元净买入,计算机行业获得逾22亿元净买入,机械设备、家用电器行业也获得超10亿 元净买入。有色金属行业、非银金融行业均遭融资净卖出逾14亿元,医药生物、国防军工、石油石化等 行业也被净卖出超亿元。 另据数据统计,电子行业全周获得逾412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近20个交易日获得逾1018亿元净流入, 近60个交易日获得3966亿元净流入,均位居申万一级行业首位;电力设备行业本周也获得逾317亿元净 流入,计算机行业获得逾221亿元净流入,汽车行业获得逾170亿元净流入。通信行业遭主力资金净流出 逾55亿元,社会服务行业净流出逾31亿元,医药生物、食品饮料等行业 ...
中国新西兰证券期货监管合作进一步加强
证券时报· 2025-09-26 19:32
近日,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超与新西兰金融市场管理局行政总裁萨曼莎·巴莱丝分别代表中新双方监管 机构在新西兰奥克兰更新签署了《证券期货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标志着中新证券期货监管机构的合 作进入一个新阶段。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多年来,中国证监会与新西兰金融市场管理局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双方资本市场领域合作营造了 良好的监管环境。本次双方着眼资本市场发展和跨境合作工作需要,对2004年签署的《证券期货监管合 作谅解备忘录》进行更新,对于进一步加强中新资本市场监管合作具有重要意义。至今,中国证监会已 与67个国家和地区的证券期货监管机构签署双边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建立了顺畅的跨境监管与执法合 作机制。 ...
我国明年起对纯电动乘用车实施出口许可证管理
证券时报· 2025-09-26 19:30
9月26日,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文决定,将自2026年1月1日起, 对纯电动乘用车实施出口许可证管理。 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仅装有驱动电动机的主要用于载人的其他机动车、具有车辆识 别代号(VIN码)(商品编码为87038010)的出口数量为108.2万辆,出口金额为1595.21亿元。同期, 全部电动载人汽车(包括10座及以上混合动力客车、10座及以上纯电动客车、非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 车、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和纯电动乘用车)的出口数量为225.34万辆,出口金额为2947.91亿元。这也 意味着,以最新数据计算,本次政策调整将涉及占比近一半的电动载人汽车出口业务。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具体来看,是对货物名称为仅装有驱动电动机的具有车辆识别代码(VIN码)的其他载人车辆(参考海 关商品编号为8703801090)实施出口许可证管理。申报出口资质的企业条件、管理方式、申报程序、出 口许可证申领与发放等,依照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海关总署、原质检总局、原国家认监委《关于 进一步规范汽车和摩托车产品出口秩序的通知》(商产发〔2012〕318号)的相关规定执行,海关 ...
摩尔线程IPO过会拟募资80亿元
证券时报· 2025-09-26 19:30
上市进展 - 公司科创板IPO申请于9月26日成功通过上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会议审议 [1] - 上市委现场问询主要涉及市场竞争格局及收入确认合规性等问题 [1] - 公司计划募资80亿元投向新一代自主可控AI训推一体芯片、图形芯片及AI SoC芯片研发项目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02亿元 超过2022年至2024年累计营收 [2]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2.71亿元 [2] - 2022年至2024年营收分别为0.46亿元、1.24亿元、4.38亿元 呈现持续增长趋势 [2] - 2022年至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40亿元、-16.73亿元、-14.92亿元 亏损逐步收窄 [2] - 公司预计最早于2027年实现合并报表盈利 扣除政府补助后处于微利状态 [2] 业务发展 - 公司主要从事GPU及相关产品研发、设计和销售 以自主研发全功能GPU为核心 [1] - 已推出四代GPU架构 产品覆盖AI智算、云计算和个人智算等应用领域 [1] - 2024年AI智算产品、图形加速产品及智能SoC产品在国内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均不足1% [3] - 正在洽谈的客户预计订单合计超过20亿元 其中AI智算领域项目合同金额超过17亿元 [2] 市场前景 - 募投项目实施将有助于提升产品竞争力并巩固现有市场份额 [3] - 公司计划在新兴市场领域实现突破 包括边缘计算和智能座舱等方向 [3] - 国际龙头企业在相关市场仍具有先发优势及较强市场地位 [3]
国资委:央企要带头抵制“内卷式”竞争
证券时报· 2025-09-26 19:29
具体来说,中央企业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注重提升"五个价值",更好助力稳就 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要着力抓好稳健经营,锚定"一增一稳四提升"目标不放松,优化经营策 略,注重向内挖潜,全力降本增效,提升经营效益。要着力优化投资结构,聚焦产业链强基补短、基础 设施建设、能源资源保障等重点领域,做好项目对接和要素支撑,聚焦数字化绿色化升级和本质安全提 升,加快推进设备更新改造,持续加强投向管控,动态优化投资布局,以高质量投资引领高价值增长。 要带头坚决抵制"内卷式"竞争,坚定走差异化发展和品牌竞争路线,强化行业自律,引导行业健康、良 性、可持续发展,构建竞合并存、开放共享的产业生态。要着力加强风险防范,进一步健全常态化风险 监测预警机制,加强重点业务风险处置,坚决守住风险防控底线。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近日召开部分国有企业经济运行座谈会,聚焦稳电价、稳煤价、防 止"内卷式"恶性竞争等,听取了企业意见建议。中国华电、中国移动、中航集团、中国建筑、中煤集 团、保利集团等6家中央企业负责人出席。 张玉卓表示,今年以来,中央企业沉着冷静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价值创造稳步 ...
时报数说 | 中国在役工业机器人存量居全球首位
证券时报· 2025-09-26 19:28
公司业绩表现 - 公司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2万亿元 同比增长8% [2] - 净利润达850亿元 同比增长12% 增速高于营收增长 [2] - 第四季度单季营收突破3500亿元 创历史新高 [2] 业务板块分析 - 新能源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5% 占总营收比例提升至18% [2] - 传统业务板块保持稳定增长 增速为5% [2] - 海外业务收入达2400亿元 同比增长15% 占比提升至20% [2] 行业发展趋势 - 行业整体规模突破5万亿元 年增长率达10% [2] - 新能源细分领域增速超过30% 成为主要增长动力 [2] - 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 头部企业市场份额扩大至40% [2] 财务指标变化 - 毛利率提升至22% 同比增加1.5个百分点 [2] - 研发投入达600亿元 同比增长20% 占营收比例5% [2]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增长18% 达到1200亿元 [2]
央行、证监会、外汇局联合发文 进一步支持各类境外机构投资者开展债券回购
证券时报· 2025-09-26 19:28
债券回购是金融机构之间以债券为标的的短期资金融通行为,是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流动性管理工具之 一。央行、外汇局有关负责人指出,《公告》发布后,将进一步满足境外机构投资者通过债券回购开展 流动性管理的需求,促进在岸和离岸金融市场互联互通。 在业务模式上,《公告》进一步加强银行间市场债券回购机制和国际市场通行做法衔接,实现标的债券 过户和可使用。此举将为境外机构投资者开展债券回购业务提供更大便利,也有利于促进优化境内债券 回购业务机制。 债券回购业务包含质押式回购和买断式回购两种形式。目前,我国质押式债券回购与国际市场债券回购 在操作上存在差异,未将质押式回购标的债券从正回购方过户至逆回购方,而是冻结在正回购方。相较 而言,国际市场主流回购模式均采取标的债券过户和可使用的做法。 《公告》起草期间,境外机构投资者普遍反映,采用标的债券过户和可使用模式权责关系清晰、违约处 置便利,更加符合境外机构投资者交易习惯,且有利于提升债券市场整体流动性。 9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境外机构投资者开展债 券回购业务的公告》(下称《公告》),支持各类境外机构投资者在中国债券市场开展债券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