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

搜索文档
纳米级粒子“量子挤压”首次实现,有助高精度传感与自动驾驶技术发展
科技日报· 2025-09-23 08:52
宏观尺度的物理世界,从尘埃到行星,遵循的是牛顿在17世纪发现的经典力学定律。而微观世界则遵循 量子力学规律,其中一个重要特征是"不确定性"。也就是说,测量的精度天生受到量子力学涨落的限 制。例如,零点涨落就是被囚禁粒子在最低能量状态下,其位置和速度仍会存在的量子力学涨落。所谓 量子挤压,是指通过特殊方法产生不确定性小于零点涨落的量子态。实现这种状态不仅对准确理解自然 世界至关重要,也有助于开发下一代可能受量子现象影响的技术。 虽然量子力学已在光子、原子等微观粒子上得到充分验证,但在纳米尺度的大尺寸物体上仍存在未解之 谜。研究人员表示,创造合适的实验条件一直是巨大挑战。 为此,团队选择了一种由玻璃制成的纳米级粒子,将其悬浮于真空环境中,并冷却至最低能量状态,从 而降低其不确定性。在确保囚禁势场得到最佳调制后,他们释放粒子并测量其速度,再通过重复实验获 得粒子在该势场下的速度分布。结果显示,当释放时机最佳时,速度分布比最低能量状态下的不确定性 更窄,证明实现了量子挤压。 这一成果并非一蹴而就。团队在多年探索中克服了诸多技术难题,包括粒子悬浮带来的额外涨落以及实 验环境的微小扰动等。最终,他们找到了能够稳定复现的条 ...
良种良技赋能大豆油料产能提升
科技日报· 2025-09-23 08:52
中国农科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黄三文表示,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四年就大豆油料产能提升作出部署, 中国农科院作为农业科研国家队,要以科技赋能粮油产能提升,发挥优势协同全国科研力量,推动良 田、良种、良机、良法深度融合,强化成果集成落地应用,为国家粮油安全提供坚实支撑。 在黄潭镇大豆示范片,采用ARC生物耦合技术+大豆新品种中豆63集成应用,亩产达308.1公斤,相比未 应用ARC技术的田块(中豆63)增产17.56%,比当地未采用ARC技术的常规大豆品种增产36.9%。 在多宝镇花生示范片,采用ARC生物耦合技术+花生新品种中花16集成应用,亩产达447.04公斤,相比 未应用ARC技术的田块(中花16)增产18.9%,比当地未采用ARC技术的常规品种增产51.23%。且采用 ARC技术的大豆、花生结瘤效果显著,对培肥地力、改良土壤和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9月22日,中国农科院大豆油料产能提升科技攻关行动成果集中展示现场观摩与交流研讨会在湖北天门 举办。经专家机械化实收测产,中国农科院油料所首创的ARC生物耦合技术与选育的大豆新品种中豆 63、花生新品种中花16,配套精量播种、绿色防控、低损收获等绿色增产 ...
黄浦江畔,科技创新满弓劲发——跃升·“十四五”科技成就
科技日报· 2025-09-23 08:52
生物医药产业 - 英矽智能利用人工智能辅助决策自动化机器人实验室模型将抗纤维化新药研发周期从靶点发现到候选药物设计缩短至18个月较传统周期减少70% [2] - 上海生物医药制造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7个一类创新药和15个第三类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上市分别占全国份额17.5%和32.6% [3] - 海外授权许可交易15个项目金额超过5亿美元总交易额达198.3亿美元同比增长30.5%位列全国榜首 [3] - 上海汇聚64位生物医药领域两院院士28万名从业人员并拥有上海光源等大科学装置支撑研发创新 [3] 人工智能产业 - 上海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4000亿元同比增长超7%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 [6] - 累计完成60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大模型备案数量位居全国第二 [6] - "模速空间"辐射带动徐汇区聚集近400家大模型企业推动43个备案大模型落地 [5] - 岩思类脑人工智能研究院打造全球领先脑电大模型并计划建设全球仅两家之一的斑马鱼全脑研发平台 [5] 高端装备制造 - 外高桥造船通过使用4-8毫米薄板及激光技术解决邮轮重量控制难题并构建自主可控供应链 [7][8] - 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和"爱达·地中海号"累计服务近80万国内外宾客 [8] - 上海造船基地拥有4座大型船坞和17座舾装码头形成完整邮轮制造产业链 [7] 创新策源生态 - "上海硅巷"盘活10万平方米存量空间吸引500家科创企业入驻含42家专精特新企业 [9] - "大零号湾"汇聚1.3万家企业含4300余家硬科技企业融资总额超300亿元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12] - 上海光源为800家科研机构和企业提供服务支撑生命科学等领域研究并于2024年完成二期验收 [13] 研发资源布局 - "大零号湾"集聚2所985高校10余所科研院所及22家国家级研发机构152家市级研发机构 [12] - 上海光源建成16年来为6万人次科研人员提供实验支持位居国际先进水平 [13]
碰撞“四投”智慧 共建创投生态——WeStart创业投资大会共话创新创业
科技日报· 2025-09-23 08:52
"创业投资是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生力军,通过发挥资金支持、风险分担、资源整合、市场发现等多方 面作用,为科技创新提供源头活水,是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的'催化剂'和'助推器'。"科技 部党组成员、秘书长潘晓东在致辞时表示。 今年,国家加快组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将促进科技型企业成长作为重要方向,引导创业投资"四投", 推动重大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据有关机构统计,今年上半年,中国创业投资募资额达到7800亿元,同比增长12%;投资额达到3400亿 元,同比增长1.6%;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基金投资签约金额突破3800亿元,创业投资支持科技创新 的势头不断向好。 为更好地助力"四投",论坛期间还举行了上海未来启点社区发布仪式和WeStart投早投小联盟成立仪 式。 如何才能让中国成为全球创业投资的沃土?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在接受科技日报 记者采访时不断提及的一个关键词就是"生态"。 怎样把中国创新创业"生态"建设得更好,怎样把"四投"——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做得更好, 正是9月21日下午举行的WeStart创业投资大会主论坛各方嘉宾热议的核心 ...
科技助力公共建筑“绿色样板间”升级
科技日报· 2025-09-23 08:52
太阳能光伏技术是公共机构降碳的重要途径。《方案》中提到,鼓励有条件的公共机构建设连接光伏发 电、储能设备和充放电设施的微网系统,实现高效消纳利用。中国科学院院士包信和建议,通过科技创 新,提升太阳能电池的利用效率,助力公共机构更好地节能降碳。 2021年11月,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深入开展公共机构绿色低碳引领行动促进碳达峰 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其中提到强化绿色低碳技术产品推广应用,注重管理创新、技术创 新、模式创新,提升节能降碳和示范效果。 论坛上,多位专家开出了科技助力公共机构节能降碳的"良方"。 9月22日,2025浦江创新论坛科技创新支撑公共机构节能降碳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在上海举办。论 坛上,多位专家学者分享公共机构节能降碳的实践经验,为促进公共机构绿色低碳转型"问诊开方"。 今年是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5周年。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单位GDP能耗比"十三五"末下 降11.6%,是全球能耗强度下降最快的国家之一。 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的过程中,公共机构是重要的引领力量。作为能源消费的重要部门,公共 机构具有覆盖范围广、社会影响力强、示范带动突出等特点,在 ...
2025浦江创新论坛发布多项成果
科技日报· 2025-09-23 08:52
报告由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科寻科汇(上海)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联合编撰, 综合评析上海先锋企业发展状况。分为综述篇、产业篇、企业篇三个部分,聚焦上海两大先导产业重点 领域初创科技企业,坚持数据驱动,遴选具有高成长潜力的先锋企业,希望为决策者、投资者、从业者 提供洞察高成长科技企业重要依据。 在创新链中,资金是永远绕不开的重点。由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上海市金融稳定发展研究中心、上海 市科技创业中心等联合编撰的《上海科技金融生态年度观察2024》通过科技信贷、科技保险、股权投 资、多层次资本市场等多个维度,跟踪分析上海科技金融生态变化,并围绕体制机制创新提出观点,分 享多项实践案例,旨在为行业提供参考、为决策提供支持。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4年间上海科技金融 生态指数整体趋稳,2024年指数及增长率较2023年略有回落。截至2024年,上海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近 1.3万亿元,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科技履约贷等系列政策性信贷产品累计完成66.68亿元。科技保险方 面,相关政策文件与产品目录陆续推出,临港新片区创新引领区建设持续推进。(记者王春 刘垠) 9月22日,2025浦江创新论坛成果发布会举 ...
202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初评结果公布
科技日报· 2025-09-23 08:52
9月22日,科技部官网公示2025年度国家科技奖初评结果!含60项国家自然科学奖、51项国家技术发明 奖通用项目等,共272项(通用+专用)项目公示,公众可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查 看。公众若有异议,15日内可按程序提交书面异议及证据,对异议提出者相关信息予以保护。(记者赵 卫华 刘垠 操秀英) ...
加速量子材料发现:AI助力合成具奇异磁性行为的化合物
科技日报· 2025-09-23 08:52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领衔的联合研究团队开发出一项AI新技术来加速量子材料发现。这项技术生成了超 过一千万个具有阿基米德晶格特征的"候选者",密歇根州立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团队从中合成了两种具 有奇异磁性行为的化合物。相关成果发表于新一期《自然·材料》杂志上。 基于这些计算结果,密歇根州立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团队成功合成了两种此前未被发现的化合物: TiPdBi和TiPbSb。后续实验确认,这些材料的实际性能与AI的预测高度吻合,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 准确性。 为此,团队开发了名为SCIGEN的计算框架。SCIGEN是一种可集成到生成式AI模型中的代码系统,能 确保模型在每一步生成过程中都遵守用户设定的几何规则。团队将SCIGEN应用于一种流行材料生成模 型,并设定其目标为生成具有阿基米德晶格结构的材料。阿基米德晶格因能引发多种量子现象而备受关 注。更重要的是,某些阿基米德晶格可模拟稀土元素的电子行为,却无需依赖稀缺资源,因而具备重要 应用前景。 在SCIGEN的引导下,模型生成了超过一千万个具有阿基米德晶格特征的候选材料。经过初步稳定性筛 选,保留下来约一百万种材料。团队进一步从其中抽取26000种,利用橡树岭国家 ...
新疆科研团队在低碳烷烃脱氢领域取得重要研究成果
科技日报· 2025-09-23 02:23
据了解,随着页岩气革命和"双碳"目标的推进,低碳烷烃脱氢技术已成为定向生产烯烃的主流路线。新 疆页岩气储量丰富,该技术的发展对当地资源开发和产业升级尤为重要。 记者近日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以下简称中石大克校区)获悉,该校工学院刘坚、宋 卫余团队联合西班牙瓦伦西亚理工大学团队,在低碳烷烃脱氢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相关研究成果近 期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美国化学会志》上,为新疆烯烃生产提供了一条新型低碳路线,有望推动当地 能源化工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此次研究中,中石大克校区为第一完成单位。研究创新性地揭示了一种气氛诱导活化策略,通过精准调 控高硅Co-ZSM-5催化剂中Co位点的微环境,使得乙烷脱氢反应的初始转化率提高了三倍,且展现出优 异的再生稳定性。研究团队利用原位光谱和元动力学模拟发现,0.50Co-Z5(340)中的Co²⁺位点会从骨架 中脱离,并向邻近的Brønsted酸位点迁移,从而形成骨架关联的低价Coᵟ⁺物种。 中石大克校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论文的发表,标志着该校在低碳烷烃脱氢领域的研究成果获得国际 顶尖学术认可。(梁乐 叶兴隆 罗佳庆) 责任编辑:江蓬新 机理研究进一步表明, ...
【科技日报】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
科技日报· 2025-09-23 02:01
9月22日,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杭州开幕。本届大会以"塑造人与自然可持续的未 来"为主题,在展示我国科技支撑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成就的同时,也将积极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与 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比如,在濒危物种保护方面,通过推进国家公园与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实施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 等,大熊猫、东北虎豹、藏羚羊、长江江豚、福建天麻等一大批珍稀濒危物种种群稳步恢复,栖息环境 持续改善。 截至目前,我国已有34个自然保护地被UNESCO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总数位居亚洲第一。这 些保护区,已成为我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维护、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及保护地与社区协同 发展方面进行前沿探索和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 "MAB理念强调,保护与发展的有机结合,核心是在保护生态系统的同时,协调好与周边社区的关 系,推动保护区与社区协同发展。它所倡导的保护,并非简单封闭保护区、禁止人类活动,而是追求人 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王丁认为,"这一理念既先进,也契合我国国情。" 在这一理念指导下,通过聘请周边社区居民担任生态护林员、引导开发特色生态产品、发展林下经 济以及鼓励社区参与保护区管理等方式,我国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