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X射线源
icon
搜索文档
日联科技20250928
2025-09-28 14:57
日联科技电话会议纪要关键要点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日联科技是国内领先的X射线智能检测系统提供商 业务覆盖X射线源 AI影像软件和检测装备全产业链[2] * 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半导体 新能源电池 汽车零部件等高精度检测领域[2] * 客户包括比亚迪 宁德时代 立讯精密 中芯国际及华为等龙头企业[2][3] 核心财务表现与增长 * 公司过去四年营收复合增速接近38% 利润及扣非利润复合增速达到60%[2] * 2025年上半年新签订单增长接近100% 预计三 四季度报表表现强劲[2] * 2025年一季度收入增速33% 二季度收入增速43%[5] * 从2020年至2024年的营收复合增速达到38.6% 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达到56%[10] 核心技术与竞争优势 * 公司是国内唯一能够量产X射线源的企业 打破了国外垄断[2] * X射线源核心部件占设备成本约30% 毛利率高达70%-80% 净利率较高[2][6] * 公司深度融合AI技术 首创工业X射线检测数据加算法加算力的AI智算闭环系统 发布业内首款工业检测影像AI垂直大模型[3][20] * 公司计划在2025年达成2,300至2,400套自研自产目标 实现95%至100%的自供比例[10] 市场空间与行业前景 * 预计到2030年 中国X射线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50亿元 复合增长率高达20%[3] * 2024年全球X射线检测设备市场规模为574亿元 到2030年预计超过1,000亿元[18] * 2024年中国X射线检测设备市场规模为187亿元 预计到2030年达到350亿元 未来五年复合增速10.3%[18] * 半导体 新能源电池及电子制造行业快速增长推动了X射线设备需求[3][11] 各细分领域市场情况 **半导体与电子制造领域** * 2024年全球半导体和电子制造领域的X射线检测设备市场规模为124亿元 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为13.3%[19] * 2024年中国市场规模为40亿元 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为12.4%[19] * 国产渗透率不足5%[19] * 在电子制造领域 全球市场规模为23亿元 中国市场规模为11亿元 日联科技是国内唯一代表企业[13] **新能源电池领域** * 2024年中国新能源电池领域X射线检测设备的市场规模为13亿元[14] * 中国企业主导该市场 占据75%的市占率[14] * 日联科技 正业科技和大成精密位于第一梯队 市场份额均超过5%[14] **铸件 焊件领域** * 2024年全球X射线检测设备市场规模达到37.4亿元 预计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10.7% 到2030年有望达到71.8亿元[15] * 国内本土企业市占率为28% 前五大厂商合计占有40.1%的份额[15] * 本土代表企业包括日联科技 奥龙射线和丹东华日 每家的市占率在3%至5%之间[15] **食品异物检测领域** * 2024年中国食品异物检测领域X射线设备市场规模为7亿元 预计未来年复合增速将达到16.8%[16] * 2024年中国食品制造业整体规模达到2.19万亿元[16] 研发进展与产品布局 * 公司已自研开管式X射线源及一体化大功率小焦点X射线源 并已实现小批量出货[3][4] * 在铸件 焊件检测领域 CT检测技术投入进度为33.2%[23] * 在异物杂质X射线高速检测技术研发方面 项目投入进度为62.9%[24] * 公司掌握了158项知识产权[10] 发展战略与资本运作 * 公司IPO后账上现金约20亿元 计划通过境内外投资并购团队进行外延扩张[2][6] * 2025年上半年 公司使用自有资金200万美元认购创新电子10%股份以切入美洲市场[27] * 公司收购珠源九源电力电子科技45%股份 并使用自有资金3,000万元对其增资以拓展电性能检测领域[27] * 公司坚持横向拓展与纵向生根的发展战略 目标成为工业检测平台型企业[26] 海外扩张与全球布局 * 2025年上半年海外收入突破10% 产品已出口至70多个国家和地区[3] * 公司具备向海外扩张的潜力[2][6]
日联科技跌3.93% 2023年上市超募21亿国泰海通保荐
中国经济网· 2025-09-12 08:29
股价表现与上市情况 - 公司股价截至收盘报55.96元 单日跌幅3.93% [1] - 公司于2023年3月31日在科创板上市 发行价格152.38元/股 发行数量1985.1367万股 [1] - 上市首日盘中最高价达241.11元 为历史最高价 当前股价处于破发状态 [1] 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 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30.25亿元 募集资金净额27.31亿元 [1] - 实际募集资金净额较原计划超募21.31亿元 原计划募集6亿元 [1] - 募集资金拟用于X射线源产业化建设 重庆检测装备生产基地建设 研发中心建设及补充流动资金 [1] 发行费用构成 - 发行费用总额2.94亿元 其中保荐承销费用2.62亿元 [1] - 保荐机构为海通证券 保荐代表人为黄科峰与吴志君 [1] 分红方案实施 - 2024年5月31日公布分红方案 每10股转增4.5股并派息8元 [3] - 2025年7月4日公布分红方案 每10股转增4.5股并派息6元 [4] 保荐机构变更 - 海通证券与国泰君安于2025年4月11日完成合并重组 更名为国泰海通证券 [2] - A股证券代码601211保持不变 证券简称变更为国泰海通 [2]
日联科技2025半年报:营收猛增38%,AI与全球化成关键引擎
仪器信息网· 2025-09-03 06:25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60亿元 同比增长38.34% [2][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83亿元 同比增长7.8% [2][4]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0.60亿元 同比增长15.34% [2][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0.51亿元 同比增长240.93% [4] 订单与市场表现 - 新签订单金额实现近一倍同比增长 [5] - 下游市场需求旺盛 覆盖电子半导体、锂电池、汽车零部件及食品异物检测等领域 [7] - 海外收入占比首次超过10% 产品覆盖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 [13] 技术创新与产品突破 - 实现闭管微焦点、开管射线源、大功率射线源等X射线源全谱系覆盖 为国内唯一实现全链条产业化企业 [8] - 报告期内新增8款射线源产品 纳米级开管射线源和大功率射线源获头部电子半导体客户小批量订单 [8] - 开发上百款标准化检测设备 全面支持3D/CT检测技术 [8] - 推出业内首款工业X射线影像AI垂直大模型 通过"算力+算法+算料"三要素融合提升检测精度与效率 [9] 战略布局与产能扩张 - 完成对创新电子和珠海九源的并购 增强美洲市场布局与新能源检测领域技术协同 [11] - 推进"3+3"全球产业布局:国内以无锡、重庆、深圳为核心 海外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匈牙利及美国建立研发与生产基地 [13] 人才激励与股东回报 - 通过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为142名激励对象办理归属59.56万股 [14] - 推出每10股派现6元(含税)并转增4.5股的分红方案 现金分红比例达净利润47.53% [14] - 推进总额1000–2000万元的股份回购计划用于后续股权激励 [14] 未来展望 - 短期费用受海外工厂建设、AI研发中心扩建及股权激励影响 但新签订单为后续业绩释放奠定基础 [15] - 将继续聚焦核心技术突破、全球市场拓展及工业检测平台构建 [16]
日联科技2025半年报:营收净利双增长
中证网· 2025-08-30 07:03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4.6亿元,同比增长38.34% [1] - 归母净利润8279.36万元,同比增长7.8% [1] - 扣非净利润5965.64万元,同比增长15.34% [1] -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5112万元,同比大增240.93% [1] - 研发费用5445.80万元,同比增长32.34%,营收占比达11.83% [1] - 新签订单同比增长近一倍,在手订单执行情况良好 [1] 业务领域与技术优势 - 产品线丰富度行业领先,实现X射线智能检测设备在几乎所有工业领域大批量应用 [1] - 积累近4000家下游客户,客户资源业内领先 [1] - 拥有上百款标准化设备,实现对下游工业领域全覆盖 [1] - 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领域从后道封测向前道晶圆检测拓展 [2] - 在线3D/CT检测设备覆盖大量国内外头部PCB、PCBA厂商,市占率稳居国内第一 [2] - 新能源电池检测实现在线及离线、2D及3D检测全覆盖,在半固态及固态电池检测技术应用研究行业领先 [2] - 铸件焊件及材料领域成为国内龙头企业,一体化压铸成型车架X射线AI智能检测设备覆盖国内外多家知名车企 [2] - 成功拓展食品异物检测领域,开发多系列X射线智能检测设备和AI深度学习算法 [2] 核心部件与产品创新 - 实现闭管微焦点、开管、大功率等多类型射线源全谱系覆盖,国内唯一实现从基础理论、关键材料到制备工艺全链条覆盖 [3] - 报告期内新增8款射线源产品,纳米级开管射线源和大功率射线源等新产品实现产业化并获得头部电子半导体客户认可,开始小批量出货 [3] 战略布局与市场拓展 - 形成"无锡+重庆+深圳"三大国内基地与"新加坡总部+马来西亚+匈牙利+美国"三大海外基地的"3+3"布局体系 [3] - 产品覆盖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半年海外收入占比首次突破10% [3] - 通过投资并购创新电子和珠海九源完善产业布局,两家公司在技术、产品和市场等多个维度形成强协同效应 [3]
从追随者到领先者的蜕变:日联科技(688531.SH)正加速国产化替代和全球布局
新浪财经· 2025-08-06 05:11
行业发展趋势 - 中国X射线检测产业加速国产化进程,龙头企业具备引领全球发展的实力 [1] - 全球及中国工业X射线源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分别达到238亿元和80亿元,2025-2030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9.7%和10.1% [3] - 微焦点X射线源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全球及中国分别达到137.9亿元和50.3亿元,2025-2030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6.3%和20.0% [3] - 半导体及电子制造领域X射线检测设备市场规模2020-2024年复合增长率20.6%,未来五年预计维持13.3%高增长 [5] - 新能源电池检测领域X射线检测设备2020-2024年复合增长率18.5%,未来五年增速预计保持在9.9% [6] - 食品异物检测领域X射线检测设备2024年中国市场规模7亿元,2025-2030年复合增长率预计16.8% [6] 公司技术优势 - 公司实现X射线源全系功率覆盖,是中国唯一实现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材料掌控、制备工艺、可靠性验证全覆盖的企业 [2] - 公司微焦点X射线源技术突破打破海外垄断,具备技术自主性、成本优势及快速响应能力 [2] - 公司已形成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检测、新能源电池检测、铸件焊件及材料检测、食品异物检测等五大核心业务板块 [4] - 公司在半导体高端检测设备领域实现突破,3D/CT检测和AI自动缺陷识别技术日渐成熟 [7] - 公司电子制造领域国产设备在中低端市场替代率超80%,高端3D检测国产化率不断提升 [7] 公司市场表现 - 公司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检测领域2024年收入3.32亿元,同比增长40.75%,占主营业务收入44.94% [4] - 公司新能源电池检测领域已占据中国75%市场份额 [5] - 公司铸件焊件检测领域已为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交付首台一体化压铸成型车架X射线检测装备 [6] - 公司食品异物检测领域已与海天味业、三只松鼠等头部品牌合作 [6] - 公司2024年海外收入5916.13万元,同比增长20.18%,占总收入8% [8] 公司全球化布局 - 公司在新加坡设立海外总部,在马来西亚、匈牙利、美国设立研发及生产基地,形成"3+3"联动布局 [8] - 公司已进入日本、德国等传统工业强国市场 [8] - 公司预计未来3-5年海外基地将创造可观回报 [8] 下游应用场景 - 半导体及电子制造领域受益于全球AI市场火热发展和先进制程工艺演进 [5] - 新能源电池检测领域随着固态电池技术发展,对检测精度、速度及在线检测等能力要求进一步提高 [5] - 食品异物检测领域随着国内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关注度提高及出口企业合规要求,市场需求增长显著 [6] - 新兴应用场景如泛AI应用、无人机结构检测、机器人无损探伤等创造全新市场需求 [7]
日联科技跌2.24% 2023年上市超募21亿国泰海通保荐
中国经济网· 2025-07-23 08:44
日联科技股价表现 - 公司股价下跌至45.82元,跌幅2.24% [1] - 公司上市首日最高价达241.11元,目前处于破发状态 [1] 日联科技IPO情况 - 公司于2023年3月31日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发行1,985.1367万股,发行价152.38元/股 [1] - 保荐机构为海通证券,保荐代表人为黄科峰、吴志君 [1] - 募集资金总额302,495.13万元,净额273,079.07万元,比原计划多213,079.07万元 [1] - 发行费用合计29,416.06万元,其中保荐承销费用26,178.79万元 [1] 日联科技募资用途 - 原计划募集资金60,000.00万元,用于X射线源产业化建设、重庆X射线检测装备生产基地建设、研发中心建设及补充流动资金 [1] 日联科技分红方案 - 2024年5月31日发布分红方案:每10股转增4.5股,派息(税前)8元 [2] - 2025年7月4日发布分红方案:每10股转增4.5股,派息(税前)6元 [3] 国泰海通证券重组 - 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合并重组完成,证券简称由"国泰君安"变更为"国泰海通",证券代码601211保持不变 [2]
日联科技跌5.19% 2023年上市超募21亿国泰海通保荐
中国经济网· 2025-06-17 08:30
股价表现与上市情况 - 股价收盘报68.10元 单日跌幅5.19% [1] - 上市首日最高价达241.11元 为历史最高价 当前股价处于破发状态 [1] - 2023年3月31日科创板上市 发行价152.38元/股 发行数量1985.1367万股 [1] 募资与资金使用 - 实际募集资金总额30.25亿元 净额27.31亿元 [1] - 超募资金21.31亿元 原计划募资6亿元 [1] - 募投项目包括X射线源产业化建设、重庆检测装备基地、研发中心及流动资金补充 [1] 发行费用与中介机构 - 发行费用总额2.94亿元 其中保荐承销费用2.62亿元 [1] - 保荐机构为海通证券 保荐代表人为黄科峰与吴志君 [1] 公司治理与股东回报 - 2024年5月31日公布分红方案 每10股转增4.5股并派息8元(税前) [2] 行业动态与机构变更 - 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完成合并重组 2025年4月11日更名为国泰海通证券 [2] - 证券代码601211保持不变 上市仪式于上交所举行 [2]
日联科技(688531):经营业绩稳健增长,核心部件国产替代加速
开源证券· 2025-04-30 08:3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下游需求持续增长,公司经营业绩稳步提升,虽下调2025 - 2026年盈利预测并新增2027年盈利预测,但看好设备和射线源国产替代,维持“买入”评级[5] - 集成电路与电子制造业务高增,核心部件X射线源国产替代加速,技术创新推动检测转型和高端技术应用渗透[6] - 未来工业X射线行业有结构性增长机遇,公司凭借全产业链布局、技术创新和资本并购,有望持续突破市场,实现长期成长[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经营业绩 - 2024年营收7.4亿元,同比+25.9%;归母净利润1.4亿元,同比+25.4%。2025Q1营收2.0亿元,同比+33.2%;归母净利润0.4亿元,同比+4.5% [5] - 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2(-0.5)/2.38(0.51)/3.13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59(-1.33)/2.07(-1.57)/2.73元,当前股价对应2025 - 2027年PE分别为40.1/30.8/23.4倍 [5] 公司业务情况 - 2024年设备业务在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新能源电池、铸件焊件及材料、其他领域收入分别为3.32/1.40/1.69/0.16亿元,同比增长40.75%/4.41%/23.47%/35.27% [6] - 射线源方面,90kV - 150kV微焦点射线源量产,180kV新型号产业化落地,开管及大功率小焦点射线源完成试制 [6] - 技术创新上,依托日联研究院与上海瑞泰子公司升级工业X射线影像检测人工智能大模型,构建AI智算闭环,开发多模CT智能检测设备 [6] 行业与公司展望 - 随着集成电路、汽车零部件等产业需求激增和AI+新应用场景涌现,国产替代推进,工业X射线行业将迎来结构性增长机遇 [7] - 公司凭借全产业链布局和技术创新优势突破高壁垒市场,利用投资并购占领更多细分市场 [7] 财务数据 |指标|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587|739|980|1246|1596| |YOY(%)|21.2|25.9|32.5|27.1|28.2|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114|143|182|238|313| |YOY(%)|59.3|25.4|27.1|30.3|31.8| |毛利率(%)|38.6|43.7|44.6|46.5|47.7| |净利率(%)|19.4|19.4|18.6|19.1|19.6| |ROE(%)|3.5|4.4|5.3|6.6|8.0| |EPS(摊薄/元)|1.00|1.25|1.59|2.07|2.73| |P/E(倍)|64.0|51.0|40.1|30.8|23.4| |P/B(倍)|2.2|2.3|2.1|2.0|1.9| [7]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详细财务数据见原文[10]
日联科技(688531):24年扣非净利润yoy+57%,注重产业链协同效应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4-28 01:4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聚焦新质生产力,收入和业绩稳定增长,24年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新能源电池等下游应用营收和毛利率均有提升 [9] - 核心部件射线源国产替代加速,渗透率提升且产品线拓展,带动毛利率大幅提升 [9] - 公司加大海外市场布局,拟对新加坡子公司增加注册资本800万美元,还计划投资并购丰富产品矩阵,提升产业链协同效应 [9] - 因股权激励费用计提和行业竞争加剧,小幅下调25 - 26年盈利预测,新增27年盈利预测,预计25 - 27年业绩分别为1.92、2.64、3.38亿元,对应PE分别为41X、30X、23X,维持买入评级 [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数据 - 2025年4月25日收盘价68.18元,一年内最高/最低77.65/35.74元,市净率2.4,股息率1.47%,流通A股市值50.5亿元,上证指数3295.06,深证成指9917.06 [2] 基础数据 - 2025年3月31日每股净资产28.57元,资产负债率11.19%,总股本1.15亿股,流通A股7400万股 [2] 业绩情况 - 24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39亿元,yoy25.89%;归母净利润1.43亿元,同比25.44%,扣非净利润0.96亿元,yoy56.82%;全年毛利率43.68%,同比3.06pct;25Q1实现营收2.00亿元,yoy33.19%,归母净利润0.35亿元,yoy4.45%,业绩符合市场预期 [5] 财务数据及盈利预测 |项目|2024|2025Q1|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739|200|960|1212|1513| |同比增长率(%)|25.9|33.2|29.8|26.3|24.8|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143|35|192|264|338| |同比增长率(%)|25.4|4.5|34.0|37.5|27.9| |每股收益(元/股)|1.25|0.30|1.68|2.31|2.95| |毛利率(%)|43.7|44.7|44.7|45.4|46.1| |ROE(%)|4.4|1.1|5.5|7.0|8.2| |市盈率|54|/|41|30|23| [7] 财务摘要 |项目(百万元,百万股)|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总收入|587|739|960|1212|1513| |减:营业成本|361|416|531|662|815| |减:税金及附加|4|6|8|9|12| |主营业务利润|222|317|421|541|686| |减:销售费用|67|88|96|115|144| |减:管理费用|44|64|72|85|106| |减:研发费用|66|82|96|109|136| |减:财务费用|-16|-14|-2|-1|-11| |经营性利润|61|97|159|233|311| |加:信用减值损失(损失以“ - ”填列)|-7|-10|0|0|0| |加:资产减值损失(损失以“ - ”填列)|1|-2|0|0|0| |加:投资收益及其他|45|48|50|50|50| |营业利润|131|161|209|283|362| |加:营业外净收入|-3|-1|0|0|0| |利润总额|128|160|209|283|362| |减:所得税|14|17|17|19|24| |净利润|114|143|192|264|338| |少数股东损益|0|0|0|0|0|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14|143|192|264|338|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