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l S/X

搜索文档
马斯克抛出千字乌托邦企划书,被嘲AI废话
搜狐财经· 2025-09-04 06:09
核心观点 - 特斯拉于2025年9月2日突然发布《总体规划第四篇章》(MP4) 宣布新使命为通过AI与实体产品及服务融合 创造更安全、更清洁、更愉快的世界 实现可持续的富足 [2] - 规划提出五个指导原则 强调无限增长、创新消除限制、技术解决现实问题、自主技术惠及全人类及普及推动增长 [2][3][4][5] - 公司采取渐进式发展路径 从跑车逐步扩展至平价产品 最终构建覆盖交通、能源发电、储能和机器人的可持续生态系统 [7] - MP4被部分观点视为未来主义愿景宣言 突出向AI和机器人转型决心 但缺乏短期实质细节支撑 [15][17] 使命与原则 - 新使命聚焦AI融入实体产品与服务 目标为实现可持续的富足 [2] - 原则一:资源短缺可通过技术创新解决 经济增长不必然牺牲其他领域 以半导体和互联网为例说明机会扩大 [2] - 原则二:通过电池技术突破推动交通行业从化石燃料转向可再生能源 [2] - 原则三:太阳能发电、大规模储能、自动驾驶车辆和人形机器人Optimus等技术解决能源、交通、劳动等实际问题 [3] - 原则四:自动驾驶等技术以提升人类生活质量和安全性为核心目标 [4] - 原则五:通过规模化、低成本产品与服务提升社会公平与生活质量 让每个人最大化利用时间 [5] 发展路径与历史对比 - 发展路径从小步迭代到系统整合 从Roadster跑车开始 逐步推出Model S/X、Model 3/Y等平价产品 形成正向循环 [7] - 2006年MP1:造跑车→造买得起的车→提供零排放发电选择 [10] - 2016年MP2:太阳能屋顶与电池存储集成 扩大电动汽车产品线 开发自动驾驶能力 车辆闲置时赚钱 [10] - 2023年MP3:可再生能源电网、电动汽车普及、热泵应用、氢能电气化、可持续飞机船舶燃料 [15] - MP4相比前三个篇章愿景更宏大但更抽象 突出AI和机器人转型方向 [15] 市场反应与业务现状 - 网友评论两极分化 部分认为愿景缺乏细节和具体计划 部分支持公司使命 [15] - 科技媒体TechCrunch批评MP4内容模糊 类似LLM生成内容 或因公司未完成前两版规划全部目标 [17] - 公司绝大多数收入仍来自电动汽车制造和销售业务 [18] - 内部AI芯片项目Dojo已解散 该项目曾被认为具有数千亿美元价值 [18] - 马斯克声称人形机器人Optimus未来将占公司价值的80% [17] - 英伟达CEO黄仁勋表示人形机器人是数万亿美元产业机会 与特斯拉合作推进技术 [17] 发布细节与外部评价 - 规划于联邦假日突然发布在X平台 未同步至公司官网 马斯克仅转发未详细解读 [18][19] - 与2023年MP4发布时4小时高管深入探讨相比 本次重视程度显不足 [18] - 彭博社评论认为 发布表明公司无法快速实现原有未来 需重新定义愿景 [18]
特斯拉,重大转向!
证券时报· 2025-09-02 10:42
公司战略转向 - 特斯拉发布宏图计划第四篇章 标志着发展重心从电动汽车和能源全面转向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1][3][4] - 公司提出五项核心原则 包括增长是无限的 创新消除限制 用技术解决现实问题 自动化必须造福全人类 更大的普及带来更大的增长[4] - 首席执行官马斯克表示未来公司约80%的价值将来自Optimus机器人 自动驾驶和机器人将成为最重要事项[1][4] 业务发展规划 - 人形机器人Optimus计划2026年开始批量生产 五年内实现年产100万台的目标[9] - 自动驾驶业务已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奥斯汀市启动Robotaxi试点服务 正式迈入商业化阶段[9] - 公司计划年底前为一半美国人口提供Robotaxi服务 并正在旧金山湾区 佛罗里达州和内华达州等地推进测试[9] 历史战略对比 - 宏图计划1.0(2006年)核心是打造并推广电动车 通过Roadster Model S/X和Model 3/Y实现产品梯队化[6] - 宏图计划2.0(2016年)重点构建可持续能源生态系统 包括太阳能屋顶 储能系统及扩充SUV/皮卡/卡车产品线[6] - 宏图计划3.0(2023年)聚焦全球能源转型 提出240TWh储能 30TW可再生发电能力和10万亿美元制造设施投资[7] 当前经营状况 - 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224.96亿美元同比下降12% 净利润11.72亿美元同比减少20.7%[8] - 欧洲市场销量持续下滑:法国注册量下降47.3% 瑞典下降84% 丹麦下降42% 荷兰下降50% 意大利下降4.4%[8] - 美国加州作为核心市场 第二季度电动汽车注册量下降21.1% 出现连续第七个季度下滑[8]
特斯拉,重大转向!
证券时报· 2025-09-02 10:30
宏图计划4.0战略转向 - 特斯拉发布宏图计划第四篇章 标志着公司从电动汽车和能源全面转向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 [1][3][9] - 公司未来将遵循五项原则 包括增长无限、创新消除限制、技术解决现实问题、自动化造福人类、普及带动增长 [4] - 通过自动驾驶改善交通状况并减少环境污染 以人形机器人Optimus帮助人们摆脱枯燥或危险的工作 [5] 业务重心与价值预期 - 马斯克表示未来特斯拉约80%的价值将来自Optimus机器人 [1][5] - 自动驾驶和机器人Optimus被列为公司最重要的事项 [5] - 宏图计划4.0提出打造"将人工智能融入现实世界的产品与服务" 致力于创造可持续的富足未来 [3] 历史宏图计划对比 - 宏图计划1.0(2006年)核心为打造推广电动车 通过Roadster、Model S/X、Model 3/Y三阶段实现大规模市场化 [7] - 宏图计划2.0(2016年)重点构建可持续能源生态系统 开发太阳能屋顶和储能系统 扩充产品线并发展自动驾驶 [7] - 宏图计划3.0(2023年)描绘全球能源转型蓝图 提出实现240TWh储能、30TW可再生发电能力 投资10万亿美元消灭化石能源 [8] 当前业务表现与规划 - 特斯拉电动车销量在多市场连续下滑 欧洲部分国家8月注册量暴跌:法国降47.3% 瑞典降84% 丹麦降42% 荷兰降50% 意大利降4.4% [11] - 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224.96亿美元同比下滑12% 净利润11.72亿美元同比减少20.7% [12] - 自动驾驶业务于6月在得州启动Robotaxi试点 计划年底覆盖半数美国人口 人形机器人Optimus预计2026年量产 五年内年产100万台 [12]
新能源汽车头部品牌“转头向下”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8-04 13:02
核心观点 - 新能源汽车头部品牌正集体转向中低端市场 通过技术下放和激进价格策略抢占10-20万元价格区间 行业格局面临重塑 [2] - 战略转向由成本下降、政策驱动和消费群体年轻化共同推动 三四线城市渗透率快速提升至32% [2][3] - 市场下沉可能引发行业洗牌 供应链承压 品牌价值面临稀释风险 [5][6] - 头部品牌采取差异化竞争路径 包括技术突破、成本控制和服务创新 并加速海外布局寻求新增长 [8][9][10] 多重力量推动战略转向 - 电池成本过去3年下降约40% 以5年前一半成本实现续驶里程翻倍的电池包 [2] - 2025年政策更倾向中低端市场和下沉城市 三四线城市新能源车渗透率从2023年18%升至2025年上半年32% [2] - Z世代消费者对品牌溢价敏感度降低26% 对智能化配置支付意愿提升43% [3] - 小鹏汽车通过智能管家服务将用户复购率提升至35% [3] 市场重构与竞争态势 - 10-20万元价格区间竞争白热化 头部品牌带来技术和服务标准全面提升 [5] - 汽车零部件行业2025年二季度平均毛利率同比下降3.8% 供应链面临技术升级与成本下降双重要求 [5] - 激进降价品牌在传统优势价格段客户流失率上升8%-10% [6] - 部分车企采用子品牌策略应对风险 如吉利推出银河系列针对大众市场 [6] 企业差异化竞争路径 - 特斯拉放弃Model 2开发 全力投入Robotaxi和FSD自动驾驶系统 [8] - 比亚迪坚持"纯电+混动"双线并举 通过规模化实现成本领先 [8] - 理想汽车选择"增程+纯电"并行策略 覆盖30-50万元市场 [8] - 蔚来推出电池租用模式降低购车门槛7万元 [9] 海外布局与全球化发展 - 2025年一季度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同比增长58% [10] - 比亚迪、长城在欧洲和东南亚市场表现突出 [10] - 上汽MG品牌在欧洲实现纯电动汽车销量前三 [10] - 奇瑞智界品牌借助全球化布局打入中东和拉美市场 [10]
马斯克错在哪儿?可别重蹈乔布斯的覆辙
搜狐财经· 2025-08-01 03:19
马斯克对擎天柱机器人的预期与评价 - 马斯克预测机器人业务将使特斯拉估值达到20-30万亿美元,是当前估值的20-30倍 [1] - 马斯克表示地球上的每个人都会想要擎天柱机器人,工业领域需求庞大,假设年产10亿台,年收入可达30万亿美元 [3] - 马斯克在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会上重申擎天柱可能成为特斯拉未来最重要产品 [3] 擎天柱机器人的产品进展与市场表现 - 擎天柱V3设计已完成但未发布,计划2025年底前推出,马斯克称其为"堪称完美的设计"和"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产品" [7] - 擎天柱V2版本在生产近1000台后于7月初暂停生产并进行设计调整,原计划2025年生产5000台的目标可能难以完成 [27] - 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擎天柱展示效果平淡,仅静态展示于玻璃罩内,而其他机器人动态互动更吸引眼球 [4] 特斯拉2025年第二季度财务表现 - 第二季度总营收224.96亿美元,同比下降12%,创2012年以来最大单季跌幅 [8] - 全球汽车交付量38.41万辆,同比下降13.5%,连续两个季度两位数下滑 [9] - Model 3/Y交付37.37万辆同比下降12%,高端车型Model S/X及Cybertruck交付1.04万辆同比下降52% [10] - 汽车业务营收166.61亿美元同比下降16% [11] - 净利润11.72亿美元(GAAP口径)同比下降16%,非GAAP口径净利润13.93亿美元同比下降23% [8] 股价表现与市场地位 - 二季报发布后盘后股价下跌超8% [12] - 特斯拉成为"科技七巨头"中表现最差的个股 [12] - 截至统计时点,股价305.3美元,市值9834亿美元 [13] 擎天柱机器人的量产计划与预期影响 - 计划2026年初启动规模化生产,目标5年内实现年产100万台,月产量10万台 [13] - 预计到2026年底才能对财务产生实质性影响 [13] - 马斯克坦言公司可能经历几个"艰难季度" [14] 机构对擎天柱的估值分歧与技术挑战 - ARK投资预测特斯拉估值可达25-30万亿美元,核心假设为擎天柱年收入潜力30万亿美元将超越汽车业务 [15] - 瑞银质疑人形机器人的类人灵巧手必要性,认为成本控制是商业化关键障碍,预测需3-5年突破成本与场景适配难题 [15][16] 政策环境对汽车业务的影响 - 美国《大而美法案》终结电动汽车税收抵免体系,7500美元税收抵免政策将于10月到期 [20] - 第二季度新增关税成本约3亿美元,其中2/3影响汽车业务 [20] - 美国市场汽车销量下跌20%,税收抵免到期后需求将进一步受压 [20] - 碳积分收入4.39亿美元,较第一季度的5.95亿美元和去年同期的8.9亿美元大幅下滑 [21] 管理层变动与马斯克的政治活动影响 - 马斯克深度参与美国政治,支持特朗普引发欧美消费者抵制,拖累销量 [19] - 擎天柱项目原负责人米兰·科瓦奇6月初离职,由AI软件副总裁阿肖克·埃卢斯瓦米接任 [27] - 特斯拉董事会已开始寻找首席执行官继任者,因对马斯克过度介入政治及股价暴跌的担忧 [29] 全球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对比 - 中国机器人企业发展迅速:智元机器人月产能千台,已实现首批1000台量产下线;宇树科技2025年计划量产超5000台;乐聚机器人冲击年度上千台交付 [27] - 中国移动1.24亿机器人订单为人形机器人企业提供商业化落地机会 [27] - 行业认为2025年是人形机器人规模化量产元年 [27]
深夜,特斯拉突然狂泻,一度跌超8%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7 15:20
特斯拉股价与市场反应 - 特斯拉7月7日开盘大跌超8%,随后跌幅收窄至6.79%,股价报293.925美元 [1] - 股价下跌与马斯克宣布成立"美国党"参与政治活动有关,引发市场担忧 [1] - 美国财政部长暗示马斯克应专注经商,马斯克回怼称其"不懂数学" [1] 特斯拉交付量与业绩危机 - 2025年二季度交付量38.41万辆,同比暴跌13.5%,连续两个季度两位数下滑 [1] - 主力车型Model 3/Y占比达97.3%,产品结构固化问题集中爆发 [3] - Model S/X及Cybertruck等高端车型仅交付1.04万辆,同比腰斩50% [3] 产品与技术创新困境 - Cybertruck自2023年投产已召回8次,硬件故障频发,年产25万辆目标难达成 [3] - FSD在全球遭遇监管挫折,欧盟和中国市场落地受阻 [4] - 中国品牌在智驾领域技术领先,华为、小鹏等订阅价格更具优势 [8] 中国市场表现与竞争压力 - 二季度中国市场交付12.9万辆,占总销量34%,6月单月交付61,484辆创季度新高 [7][8] - 上半年中国累计销量26.34万辆,同比下降5.4%,市占率从15%峰值萎缩至7.6% [8] - 本土品牌如极氪、小鹏、智己在配置、用户体验和价格上赶超特斯拉 [8] 全球市场竞争格局 - 比亚迪4月欧洲纯电销量首次超过特斯拉,5月欧盟和英国注册量同比飙升397% [5] - 中国车企如吉利、上汽在欧洲市场增速显著,上汽1-5月欧盟注册量大涨49.1% [5] - 小米YU7上市一小时大定28.9万单,直接对标Model Y并分流特斯拉用户 [9] 管理层变动与战略调整 - 特斯拉北美及欧洲销售和制造业务负责人奥米德·阿夫尔沙离职 [5] - 欧美市场销售业务由马斯克亲自掌管,制造业务交由大中华区负责人朱晓彤负责 [5] 行业趋势与特斯拉挑战 - 特斯拉面临中国品牌全面崛起,配置、价格、金融政策等方面竞争力削弱 [8] - 曾经的行业颠覆者正站在被颠覆的十字路口,转型时间紧迫 [10]
二季度全球销量下滑,中国成特斯拉唯一增长引擎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7 12:35
全球市场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交付量38.41万辆,同比暴跌13.5%,连续两个季度两位数下滑 [1] - 欧洲市场5月新车注册量仅8729辆,同比锐减40.5%,市场份额跌至1.2% [1] - 中国市场二季度交付19.1万辆,环比增长10.98%,占全球产量47% [1] 资本市场反应 - 尽管销量下滑,财报公布当日股价逆势上涨5%,市值单日增加3450亿元 [1] - 投资者押注Robotaxi和全自动驾驶技术(FSD)的未来潜力 [1] - 公司完成全球首例全程无人遥控公共道路自动驾驶交付,Model Y实现30分钟跨区域运输 [2] 产品结构危机 - Model 3/Y占交付量97.3%,产品结构严重固化 [4] - Model S/X及Cybertruck仅贡献1.04万辆,同比腰斩50% [4] - Cybertruck投产以来召回8次,年产25万辆目标远未达成 [4] 技术监管与政治风险 - FSD在欧洲遭遇复杂监管,原定2025年欧洲落地计划受阻 [4] - 中国市场FSD推进缓慢,面临政策与技术双重障碍 [4] - CEO政治言论引发欧美消费者抵制,信任危机加剧 [5] 中国市场竞争格局 - 二季度中国交付12.9万辆,占全球销量34% [7] - 6月单月交付61,484辆创历史新高,环比增长59% [7] - 上半年累计销量26.34万辆,同比下降5.4%,市占率从15%降至7.6% [7] 本土品牌冲击 - 比亚迪欧洲纯电销量超越公司,5月欧盟注册量同比飙升397% [5] - 极氪、小鹏等品牌推出800V高压平台和激光雷达配置,智能座舱体验超越公司 [8] - 小米YU7对标Model Y,上市1小时订单28.9万单,直接分流用户 [8] 产业链与成本压力 - 上海超级工厂受益本土产业链红利,但价格战削弱成本优势 [8] - 本土品牌"五年0息"金融政策与公司看齐,部分Model 3车型涨价1万元削弱竞争力 [8] - 华为、小鹏智驾技术订阅价格更具优势,技术差距缩小 [8]
特斯拉销量跟踪报告:2025年销量展望谨慎,Robotaxi打开新商业版图
华创证券· 2025-06-26 06:1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推荐(维持)[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特斯拉销量展望谨慎,Robotaxi打开新商业版图;短期产业链量价弹性偏弱,中期关注产品周期及AI进展,建议逢低布局产业链长期战略伙伴 [1][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销量 - 1Q25交付33.7万辆,同比-13%、环比-32%,全球市场需求萎缩、交付下滑显著 [1][8] - 车型方面,Model 3/Y交付约32.4万辆,同比-12%、环比-31%;其他车型交付1.3万辆,同比-24%、环比-46%,根本原因是ToC产品周期较弱、缺乏新车型刺激 [1][8] - 地区方面,美国交付12.3万辆,同比-1%;加拿大交付0.2万辆,同比-84%;欧洲交付5.4万辆,同比-37%;中国交付13.5万辆,同比+2%;欧洲区、加拿大区受2024年马斯克言论争议引发的用户抵制,交付同环比下滑明显 [1][8] 规划 - 总名义产能超过235万辆/年,3Q24 - 1Q25产能无大幅新增,2Q25将持续推进Cybercab和Model Semi的制造 [6][11] - 马斯克承诺后续将专注特斯拉的销售和生产 [6][11] Robotaxi - 6月22日在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启动试点,向首批受邀用户开放体验;初期配备约10辆焕新Model Y,每趟车费4.20美元,服务覆盖奥斯汀南部区域,运行时间为早6点至午夜12点;后续有望实现完全无人驾驶,投入更多车辆加入车队 [6][15] - 根据Frost & Sullivan预测,Robotaxi行业部署规模预计2030年前后迅速扩大,到2035年中国和全球市场规模分别达1794亿美元、3526亿美元;中国自动驾驶出租车数量2030年达101万辆,2035年增至415万辆;海外市场2030年达17万辆,2035年增至93万辆;特斯拉有望在ToB无人驾驶领域率先打开新商业版图 [6][16] 预测 - 谨慎预计2025年销量160.4万辆,同比-10% [6][19] - 车型方面,Model 3/Y约153万辆,同比-10%;Model S/X约3.2万辆,同比-22%;Cybertruck 4.0万辆,同比-10% [2][19] - 地区方面,北美约60万辆,同比-10%;欧洲约25万辆,同比-24%;中国约58万辆,同比-12%;若汽车产品力和营销出现新变化,销量预测有上修可能 [2][20]
理想汽车与壳牌达成合作!零跑汽车首家香港门店开业!工信部:加大新车质量抽查监管力度!广汽丰田将与华为展开深度合作!丨一周大事件
电动车公社· 2025-06-15 15:40
新车上市 - 特斯拉在美发布改款Model S/X,Model S四驱版售价84990美元(约60.99万元人民币),Plaid版售价99990美元(约71.76万元人民币),Model X四驱版售价89990美元(约64.58万元人民币),Plaid版售价104990美元(约75.35万元人民币)[5],新增冰霜蓝车漆,Model S四驱版EPA纯电续航提升至650km,Model X第三排空间优化[7] - 新款欧拉好猫开启预售,预售价8.98-10.98万元,提供401km、430km两种续航版本,配备10.25英寸液晶仪表+14.6英寸悬浮中控屏,搭载Coffee OS3智能车机系统[10][12] - 领克首款中大型插混轿车定名领克10 EM-P,采用1.5T+DHT Evo+双电机四驱组合,系统最大功率390kW,搭载新一代英伟达Thor芯片+激光雷达,具备700TOPS算力[16][17] - 小鹏G7开启预售,预售价23.58万元,首发搭载3颗图灵AI芯片,总算力2200Tops,全系标配702km纯电续航(CLTC),5C超充AI电池,全域800V平台[29][32] - 一汽丰田bZ5上市,售价12.98-15.98万元,定位中型纯电轿跑SUV,搭载Momenta5.0城区辅助驾驶系统,配备33颗智能感知硬件,CLTC工况下纯电续航550km、630km两种[34][41][43] - 奇瑞多米上市,售价5.99-6.99万元,定位5万级真5座纯电MINI SUV,提供305km、405km两种续航版本,30分钟可将30%电量充至80%[47][49] 公司动态 - 理想汽车与壳牌达成战略合作,壳牌成为理想指定润滑油战略伙伴,44000座壳牌零售及出行服务站支持理想海外补能网络建设[53] - 吉利发布雷神AI电混2.0技术,雷神EM-i可实现百公里亏电油耗2.5L,综合续航超2100km,雷神EM-p三电机四驱可实现百公里加速4.5S,亏电油耗4L级,综合续航1500+km[58][60] - 广汽丰田将推出增程版新一代汉兰达和赛那,与华为展开深度合作,包括HarmonySpace 5座舱,华为DriveONE电机等,还将接入小米汽车生态[64][65][67] - 广汽集团飞行汽车GOVY AirCab亮相,定价不超168万元,计划2026年底开启交付[70][72] - 零跑汽车首家香港门店开业,正式进军香港市场[75] - 小米SU7 Ultra量产版以7分04秒957的成绩刷新纽博格林北环赛道量产电动车圈速记录[80] - 亿纬锂能计划赴港上市,目前动力电池出货量排名全国第九,储能电池出货量全球第二[84][86] 国内新闻 - 工信部发布通知,要求加大对舆论关注度高、存在较大质量安全隐患等车型的抽查力度,进一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88]
马斯克“回归”特斯拉的三个挑战
搜狐财经· 2025-05-30 02:46
马斯克政府任期结束及影响 - 埃隆·马斯克作为"特别政府雇员"的45天任期结束 其发起的"效率风暴"对美国联邦政府造成巨大影响 [2] - 马斯克的激进举措导致旗下公司面临车主极端行为、全球销量下滑、股价波动和投资者施压等问题 [2] - 资本市场对马斯克从华盛顿"抽身"作出积极回应 但特斯拉仍面临多重挑战 [2] 特斯拉在欧洲市场的挑战 - 特斯拉4月在欧洲新车注册量同比暴跌52.6%至5475辆 创近两年单月最大跌幅 同期欧洲电动车市场渗透率升至15.3% [2] - X平台内容审核政策调整引发欧洲消费者抵制 欧洲最大养老基金ABP因不满马斯克薪酬方案清仓超5.7亿欧元特斯拉股票 [4] - 柏林工厂产能未达预期 欧洲超充站进展缓慢 与欧盟价格承诺协议谈判悬而未决 [4] 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困境 - 中国消费者将特斯拉作为电动车首选品牌的比例降至14% 特斯拉中国已连续七个月出货量下滑 [4] - 本土品牌通过价格战(如"一口价"政策)和国家以旧换新政策挤压市场 特斯拉优惠力度明显不足 [6] - 智能化领域优势减弱 FSD高价订阅模式转为劣势 三四线城市基础设施覆盖和售后服务存在短板 [6] 全球系统性风险 - 中美关税战导致Model S/X在中国停售 北美工厂对中国供应链依赖风险加剧 [6] - 地缘政治紧张可能影响上游原材料供应 各国环保和补贴政策变化增加市场策略不确定性 [8] - 系统性挑战可能引发市场份额萎缩、利润率下滑 威胁全球领导者地位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