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随心居旅居产品
icon
搜索文档
“保险+养老”不断深化 上市险企布局特色养老生态
金融时报· 2025-09-10 06:16
行业战略转型 - "保险+养老"从战略布局转向价值兑现 头部险企通过整合养老、健康、科技、综合金融等资源开拓新增长极 [1] - 养老生态深度布局推动保险从单纯风险转移工具向"产品+服务+生态"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 [2] - 各险企发挥保险资金长期稳健优势 稳步推进养老服务供给并加快重点战略区域布局 [3] 太保寿险业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太保家园参观接待量近11万人次 入住资格函件数同比增长55% [1] - 太保家园拉动应交总保费同比增长44% 对推动保险主业高净值客户增长产生积极作用 [1] - 中国太保将健康保险和养老金融合并考量 紧盯医疗险、护理险、养老保障二支柱三支柱等增长机遇 [4] 平安综合金融模式 - 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成为中国平安长期增长核心驱动力 形成完整业务闭环 [2] - 平安已有六成客户享有医疗养老服务 客均合同数和资产规模远超普通客户 [1][2] - 在平安2.47亿客户中 三成新客户来自医疗养老转化 服务带动销售模式被验证 [2] 养老服务网络建设 - 中国人寿在15个城市布局19个机构养老项目 推出四款"随心居"旅居产品 [3] - 新华保险在全国28个城市布局40个优质康养社区 海外医联体服务网络扩展至40家国际医院 [3] - 中国太保在机构养老方面侧重"轻重结合、以轻为主" 在城市中心康养社区注重做优品质管好成本 [4] 客户经营战略升级 - 医疗养老成为客户黏性护城河 享有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权益的客户价值指标显著更高 [2] - 中国太保聚焦"防—诊—疗—住—养"全生命周期康养需求 将服务融入产品创新 [4] - 大康养服务生态助力公司从保单经营向客户经营升级 [4]
中国人寿: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409.31亿元,已在15城布局19个机构养老项目丨财面儿
财经网· 2025-08-27 14:37
财务表现 - 总资产突破7.29万亿元 净资产达5,355.99亿元 内含价值为1.48万亿元 [1] - 总保费收入5,250.88亿元 增速创近五年同期新高 [1] - 新业务价值285.46亿元 实现快速增长 [1] - 归母净利润409.31亿元 同比增长6.9% [1] 战略布局 - 在大健康与大养老服务领域持续探索创新 推进服务体系建设 [1] - 打造全方位多层次健康养老服务生态 [1] - 形成CCRC养老社区 城心养老公寓 康养旅居三大产品线布局 [1] - 累计在15个城市布局19个机构养老项目 [1] 产品创新 - 推出四款"随心居"旅居产品 [1] - 研究探索居家养老服务建设 [1] - 通过多元化养老产品满足客户需求 赋能保险主业发展 [1]
破局银发经济!国寿寿险15城织就“保险+养老”生态网
中国经济网· 2025-08-08 07:26
核心观点 - 公司致力于构建"保险+康养"生态体系 通过500亿元大健康基金 200亿元大养老基金和100亿元银发产业基金推进银发经济布局 成为养老服务重要参与者和供应者 [1] 资金配置与战略定位 - 设立总计800亿元专项基金支持康养产业 包括500亿元大健康基金 200亿元大养老基金和100亿元银发产业基金 [1] - 公司定位为银发经济重要参与者和供应者 加强与大健康 大养老服务供给企业合作投资 [1] - 养老服务建设遵循"让子女放心 让老人安心"理念 赋能保险主业发展 [1]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 形成三条产品线布局:CCRC养老社区 城心养老公寓和康养旅居产品 [1] - 在全国15个重点城市布局18个机构养老项目 [1][3] - 推出三款"随心居"旅居产品 包括"旅居+'津'心医护"和"旅居+节逢'雅'韵"等特色服务 [1][5] - 持续加强国寿养老专属规划师队伍建设 满足客户综合化服务需求 [1] 居家养老服务试点 - 首次在北京 上海 广州 杭州 成都5城同步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试点 [2] - 聚焦中医理疗 中医康健 清洁护理 陪诊 助浴五大高频需求场景 [2] - 为616名体验官提供定制化居家养老解决方案 [2] - 通过社区调研深度了解长者支付意愿和服务需求 优化服务供给 [2] 机构养老项目特色 - 天津乐境为医养结合型养老社区 获评天津市最高等级"五级达标养老机构" 实现京津冀医保互通和长护险定点覆盖 [3] - 苏州雅境拥有5000平米苏式园林和40%高绿化率 依托阳澄湖自然资源打造文旅特色养老社区 [3][5] - 成都乐境采用容积率1.5的低密设计 配备17个公共配套生活场景和智能化长者友好设施 [4] 旅居养老产品创新 - 苏州雅境推出"蟹季暖心之旅"短住服务 结合阳澄湖大闸蟹季打造文化盛宴 [6] - 旅居产品深度融合地方文旅资源 激活银发经济新消费场景 [6] - 通过"保险+服务"模式延伸传统保单价值链 提供跨区域养老系统保障 [6] 战略发展与业务协同 - 公司深化资产负债联动 统筹规模 价值 效益 速度 结构 质量 安全等多目标发展 [7] - 养老服务模式协同推动保险机构从风险补偿者向全周期养老生态构建者转型 [7] - 未来将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客户需求 丰富多元产品形态和责任设计组合 [7]
中国人寿以普惠金融之笔绘就民生保障新图景
央广网· 2025-08-08 07:25
公司战略定位 - 公司定位为普惠保险发展标杆企业 充分发挥行业头雁引领作用 致力于打造从摇篮到传承的全生命周期金融保险服务 [2][3] - 坚持"保险为民"理念 通过"销售+业务+风控+生态"四轮驱动实现普惠保险业务稳健可持续发展 [10][11] 普惠保险业务规模 - 2024年新增承保老年群体1.4亿人次 覆盖3447万人次"两新"人群 乡村人口人身保险新增承保2.7亿人次 [4] - 向463万人次赔付158亿元 参与承办200多个大病保险项目 80个长期护理保险项目和130多个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项目 [4] - 累计在14个城市布局17个机构养老项目 推出三款"随心居"旅居产品 [4] 产品体系特点 - 构建覆盖生老病死残全责任范畴的多元产品体系 针对不同群体开发130余款专属产品 [5][6] - 针对乡村振兴人群开发20余款"乡村振兴"系列产品 针对两新人群开发20余款"新业态""家政服务人员"系列产品 [6] - 形成"农村小额""女性安康""扶贫保""夕阳保"等知名产品系列 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6] 渠道与服务网络 - 通过个险 团险 银保 健康险 互联网五大核心渠道实现精准触达 [5] - 依托全国1.8万个分支机构形成"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服务网络 确保偏远地区服务覆盖 [5] - 采用"线上+线下"融合模式打通普惠保险服务最后一公里 [5] 科技赋能成效 - 人工智能累计赋能217个场景 覆盖销售 运营 客服等六大领域 [7] - 个人线上理赔使用率达96.7% 2024年智能化审核赔案超1700万件 理赔智能化率超70% [7] - 人工智能模型每日完成50万张理赔资料识别处理 人脸识别年调用量达2亿次 [7] - 近3年累计迭代80余次 支持500种样式理赔资料识别 在27家省市分公司实现全流程无人工自动化理赔 [8] 服务质量表现 - 2024年处理理赔案件近2500万件 赔付金额603.9亿元 理赔时效保持行业领先 [9] - 客服专线人工接通率保持98.0% 空中客服一站式服务人次同比增长49.4% [9] - 人身保险服务质量指数蝉联行业第一 消费者保护监管评价蝉联行业最高档 [9] 适老服务成果 - 2024年提供适老服务超2700万人次 建成覆盖APP 客服专线 柜面等全触点适老化服务体系 [9] - 寿险APP"尊老模式"获得工信部适老化和无障碍认证 案例入选行业普惠保险典型案例 [9] 未来发展规划 - 通过"四个坚持"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坚持人民至上 守正创新 系统思维和长期主义 [12] - 深化科技与业务融合 加快人工智能 物联网在普惠场景的应用 探索"保险+"模式 [12] - 加强普惠保险与乡村振兴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衔接 构建高质量多层次普惠保险体系 [12]
服务银发经济 多地发布金融支持养老政策
证券时报· 2025-05-14 18:25
养老产业政策支持 - 广州市发布《广州市关于促进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从12个方面明确养老金融发展重要任务,支持多层次养老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 [1] - 陕西省出台《金融支持中国式养老服务陕西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目标到2028年实现县(区)级养老领域金融服务覆盖率100%,到2035年基本建立完善的养老金融服务体系 [1] - 深圳市印发《关于统筹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服务深圳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17条具体举措,聚焦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养老产业金融等重点领域 [2] 养老产业发展前景 - 截至2024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31031万人,首次突破3亿人 [2] - 《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预测,到2050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消费市场规模将增至106万亿元左右 [2] - 中国人民银行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中国式养老事业服务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标志着养老金融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 [2] - 江海证券研报指出,养老服务体系的完善将带动养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发展,包括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运营、老年健康管理与医疗服务、老年用品研发生产等 [2] 养老概念股市场表现 - A股养老产业个股40余只,涵盖医药生物、家用电器、非银金融等行业 [3] - 截至5月14日,养老概念股年内股价平均上涨2.21%,妙可蓝多、豪悦护理涨幅居前,均超40% [3] - 5月以来约半数概念股获杠杆资金加仓,爱尔眼科、恒瑞医药、保利发展融资净买入额均超1亿元 [3] 养老概念股业绩表现 - 一季度17只养老概念股净利润超1亿元且同比增长 [3] - 中国人寿一季度归母净利润288.02亿元,同比增长39.5%,在14个城市布局17个机构养老项目 [3] - 浙江医药、新和成一季度净利润分别增长273.08%和116.18% [4] - 12只绩优概念股获至少5家机构评级,机构预测2025年科沃斯、华兰生物、同仁堂净利润增幅分别为88.64%、18.62%和17% [4]
中国人寿长护险服务“解困”又“提质”
齐鲁晚报网· 2025-05-07 06:16
长期护理保险业务发展 - 公司深度参与国家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形成"东营模式""璧山模式""吉林模式""江苏模式"等多样化服务模式[1] - 业务已覆盖全国4400多万人,在办项目80个,通过保险产品与健康管理服务融合构建普惠型养老保障体系[1] - 在江苏镇江案例中,为重度失能老人提供每月3次"不离床洗浴"上门服务,每次服务时长不少于两小时[2] 服务模式创新 - 针对特殊家庭推出"上门签约"服务,解决监护人因照料无法离家的难题,如为腿部受伤的朱女士提供居家签约[6] - 计划开发线上签约平台实现"数据多跑路",提升服务便捷性与效率[6] - 在无锡案例中为脑梗患者提供55个月累计1157次上门服务,护理基金支付86775元,患者肢体功能显著改善[5] 养老产业战略布局 - 依托保险资金优势在全国26个中心城市推进城心公寓养老、城郊机构养老等多业态项目[7] - 推出三款"随心居"旅居产品并探索居家养老服务建设,满足多元化养老需求[7] - 加强养老专属规划师队伍建设,强化"保险+养老"综合服务能力[7] 政策与行业背景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强化失能群体照护[4] - 人口老龄化加速使失能护理成为社会突出挑战,公司定位为长护险服务体系建设主力军[4][7]